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时间:2024-07-14 00:52:40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挐 同:拏/拿)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A.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是( )

  (2)客(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

  4.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4分)

  答:

  参考答案:

  1.C(2分)

  2.(1)这(1分)(2)客居(1分)

  3.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P道别。(2分)

  4.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2分)

  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2分)(大意相同即可)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我尽情喝了三大杯后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

  注释

  1.【余】:我

  2.【俱】:全,都

  3.【绝】:消失,停止

  4.【是】:这

  5.【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名词作动词,打更

  6.【定】:完,结束

  7.【拏(ná)】:撑(船)

  8.【拥】:抱,持

  9.【毳】:鸟兽的细毛

  10.【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11.【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1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全,满

  13.【长堤】:西湖中的苏堤。

  14.【痕】:印迹,痕迹

  15.【芥】:原意指小草,这里比喻船极其微小

  16.【而已】:罢了

  17.【对坐】:面对面坐着

  18.【焉】:怎么

  19.【更】:还

  20.【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做客,客居

  21.【及】:等到...的时候

  22.【莫】:不要

  23.【痴】:痴迷

  24.【者】:……的人

  25.【强】:尽力,勉强

  26.【痴似】:痴于,痴过

  27. 【惟】:只

  28.(惟长堤一痕)【一】:表数词

  29.【独】:独自

  30.【强饮】尽力地喝。强:痛快。强饮:痛快的喝。

  31.【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32.【客此】客,做客。在此地客居。

  33.【舟子】船夫。

  34.【喃】象声词。

  35.【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士人的敬称。

  36.【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傻,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37.【大雪】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雪。

  38.【焉得】哪能。

  词类活用

  1. 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客此:名词活用作动词,在此地客居。

  3.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一芥:名词活用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

  写作背景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读来觉得这简直不是文章,而纯粹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感通,孤独者与天地的感通,因为作者把很多会于心的东西流于言外,用旷达和幽静共同酿制了一种近乎纯美的意境。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这里标“崇祯五年”,也是如此。“十二月”,正当隆冬多雪之时,“余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这开头的闲闲两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紧承开头,只此两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 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一个“钓雪”的渔翁。张岱笔下则是“人鸟无声”,但这无声却正是人的听觉感受,因而无声中仍有人在。柳诗仅二十字,最后才点出一个“雪”字,可谓即果溯因。张岱则写“大雪三日”而致“湖中人鸟声俱绝”,可谓由因见果。两者机杼不同,而同样达到写景传神的艺术效果。如果说,《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为了渲染和衬托寒江独钓的渔翁;那么张岱则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是日”者,“大雪三日”后,祁寒之日也;“更定”者,凌晨时分,寒气倍增之时也。“拥毳衣炉火”一句,则以御寒之物反衬寒气砭骨。试想,在“人鸟声俱绝”的冰天雪地里,竟有人夜深出门,“独往湖心亭看雪”,这是一种何等迥绝流俗的孤怀雅兴啊!“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正不妨与“独钓寒江雪”的“独”字互参。在这里,作者那种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不是溢于言外了吗?其所以要夜深独往,大约是既不欲人见,也不欲见人;那么,这种孤寂的情怀中,不也蕴含着避世的幽愤吗?

【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与答案10-03

《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07-24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及答案08-03

2023成都中考语文复习:《湖心亭看雪》阅读题及答案11-06

《湖心亭看雪》中考阅读练习题汇总07-21

中考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湖心亭看雪》09-30

《湖心亭看雪》《江雪》阅读比较09-19

《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比较阅读答案07-08

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案10-19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及答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