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岳阳楼记》艺术手法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岳阳楼记》艺术手法解读
引导语:《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名作,他以自身为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规劝友人藤子京更是为后世推崇,那么,在艺术手法方面,《岳阳楼记》有那么可取之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岳阳楼记》艺术手法,供大家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文学网(http://www.ruiwen.com/wenxue)。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更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没有意思。范仲淹就是采取了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他的一套。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力。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浑成,巧夺天功。
其次,《岳阳楼记》骈文味道很浓,词藻华丽,音韵铿锵,多用对偶句以写景状物。
“衔远山,吞长江”。
这个对偶句由两个动宾语组成。动词“衔”、“吞”相对;有动态和活力,表现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形容词“远”、“长”相对,名词“山”、“江”相对,对仗极工。六字写洞庭湖,是粗线条的大写,极壮阔,极见气势。从修辞看,既是对偶,又是拟人。试想:湖中之山那么远大,却像把一片饼干衔在嘴里一样;万里长江却可以把它一口吞下,形象多么生动,气势多么磅礴。六字描绘“横无际涯”的洞庭,堪称绝唱。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这两个对偶句,均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第一句“北”和“南”是表示方位的名词相对。“通”,通向;“极”,到达,动词相对。“巫峡”、“潇湘”,名词相对。第二句“日星”、“山岳”是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两者均为主语。谓语“隐曜”、“潜形”是两个动宾短语。两个句子不论从词组看,还是从每个字看,都是相对甚工的。 从意义上,第一句写岳阳楼的地理环境,交通四通八达,故“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为下文写雨、晴两段作铺垫。第二句极写雨中迷蒙的日、星、山、岳,渲染萧索悲凉的气氛。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这个对偶句,上下句均为两个动宾式组成的并列短语,对仗甚工。写“迁客骚人”面对“满目萧然”的阴雨,“连月不开”的洞庭景色所产生的“感极而悲”的心情,极深沉,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文所运用的对偶句,不仅对仗工整,含意深刻,且句法多变多样,多姿多彩。这一特色和全文其他因素共同组成这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佳作。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岳阳楼记》艺术手法解读】相关文章:
解读《岳阳楼记》艺术手法09-13
岳阳楼记的艺术手法?08-05
《岳阳楼记》艺术手法及理解06-16
《岳阳楼记》艺术手法分析07-22
《岳阳楼记》理解及艺术手法08-07
《岳阳楼记》艺术手法赏析11-13
解读:《滕王阁序》艺术手法05-09
解读:《陋室铭》的艺术手法及主题思想10-26
《离骚》的艺术手法09-25
赤壁的艺术手法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