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岳阳楼记》课堂精彩实录
课堂实录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详细、真实、完整的记录,并进行集中地反思性研究。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岳阳楼记》课堂精彩实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堂实录1:
师: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使滕王阁名扬天下,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使黄鹤楼饮誉四海;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岳阳楼成为千古名胜。今天我们有幸走进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的传世佳作《岳阳楼记》,共同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板书课题)
师:多媒体播放洞庭湖四时风景图片,配乐名家朗读课文,同学们可以悄声跟读,标出不认识的字。
生:悄声跟读。
师:请看小黑板,哪位同学上来完成拼音汉字互写?
(一学生上去书写,其他同学指指点点,表示有意见)
师:有不同意见的,请说明。(学生纠正两处错误)
师:(指着板书)通过预习和刚才的听读,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读一读相信大家很快就会找到。
学生思考
生:“属予作文以记之。”
师:为什么读“zhǔ”,不读“shǔ”呢?
生:因为它是通假字。
师:大家看的很仔细,请将这个字标出来。是谁嘱托作者来写这篇文章的?
生齐声答:滕子京。
师:滕子京是干什么的?他为什么让范仲淹写这篇文章?
生:滕子京是岳州太守,他让范仲淹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记述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师:很好,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由于范仲淹的举荐,滕子京知泾州,后知庆州。庆州任上,被人诬告擅自动用官钱十六万贯,被贬谪守岳州。
师:滕子京这个人的能力如何呢?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师:用了多长时间呢?
生:“越明年。”
师:“越明年。”是几年?
生:不到一年。
师:对,这说明了……
生:说明滕子京的工作能力很强。
生:说明滕子京的工作范仲淹很认可。
师:很好,那么在范仲淹眼中的岳阳楼景观如何呢?
生:“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师:你找的很准,读的很准确、流利,如果我们将“衔”“吞”换成“连”“接”,好吗?
生:不是太好,好像缺了一点气势。
师:“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如换成“连”“接”,只是客观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我们一起来读,感受一下好吗?
学生齐读。
师:大家读的很有气势,把洞庭湖广阔浩渺的壮丽景象读了出来。
师:按常理作者应写岳阳楼的雄伟奇特,但作者为什么没写呢?
生:是因为“前人之述备矣”。
师:那作者又写什么呢?
学生思考。
生:“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师: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一下“得无异乎?”
生: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师: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何不同呢?请同学们读第3、4段,请用一个字来概括?
学生齐读课文。
生:“悲”、“喜”。
板书(悲、喜)
师:你从哪些景物生发出“迁客骚人”的“悲”?
生: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生:老师,我觉得他读的不是太好,他没有读出那种“悲”的意味。
师: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这段写景文字,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意境悲凉,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
师:你理解的很到位,读一读好吗?
生读(学生们鼓掌!)
师:下一段作者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生:阳光明媚,春光无限美好的画面。
生:色彩艳丽,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那这一段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呢?
生:“至若”领起,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以下的写景文字,描摹出一幅浮光春色图,色彩明丽,生机盎然,应读出欢乐和畅的韵味。“此乐何极!”一句把喜悦的感情推向高潮,“登斯楼也,则有……”应读出超脱、挥洒自如的情味来。
师:你说的很好,那么作者对“迁客骚人”触景生悲,触景生喜又持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阅读第五段。
学生思考、讨论。
生:作者不赞同他们,作者借“古仁人”之口来抒发自己的心志。
师:古仁人是什么态度呢?
生齐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师:你能解释这话的意思吗?
生:意思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这跟“迁客骚人”的感情不一样。
师:很好。(板书)具体说来,“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么理解?
(板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生:(集体,迫不及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师:意思是—
生:(集体,整齐不够)在高高的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老百姓;不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
师:不错,你们预习得真不错。我再问大家一句,这“古仁人”整天担忧,他们就没有快乐的时候了吗?
生:(集体)不,他们在应该快乐的时候才快乐。(有一部分人笑起来)
生:应该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享乐之后再享乐”。
师:这也正体现作者的宠辱不惊之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偕忘”等。这道出了人对事物、对名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这不是简单的逃遁和退舍,而是作者人格的完美体现,是“古仁人之心”的呈现。正是有了这样淡泊的心境,才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生:老师,我觉得这里也能体现作者的忧国爱民的思想。
师:很好,谈谈你的理解。
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说明无论穷达,都牵挂社稷民众。“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退居民间又为君主、江山社稷考虑,常怀忧国忧民之思和报国之志,其胸怀是多么宽广,多么令人景仰。兼济天下之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从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民的行为看,确实不是徒托空言。
师:你理解的很深刻。请同学们读一下这段的最后一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样的政治抱负,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
师: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再来读文章,会读出更好的语气和感情来。
生:有感情地集体朗读。
师:大有进步。我们想啊,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学生相互商量)
生:唐朝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生:南宋陆游的《示儿》说-------“但悲不见九州同------”(背不出,教师带领大家一起背)
生: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也是。(集体背)
生: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也是。
师:多好的例子,典型的“万家忧乐”!
生:还有屈原。屈原用自己的生命来书写爱国爱民的篇章,令我们肃然起敬!(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
师:举了这么多例子,我们也应从中受到教益,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这样一篇千古佳作,课堂上的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让我们下课用更多的时间去反复品味,用心欣赏,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髓,沉淀自己的文化,濡养成自己的气质,它必将有益于成就你的大气人生。
课堂实录2:
一、导入新课
师:柳州有幸,拥有柳宗元;岳阳亦有幸,拥有范仲淹和滕子京。柳宗元和刘禹锡因为同举进士,遂成为莫逆之交,演绎了文学史上一段佳话;而范仲淹和滕子京这两位同榜进士,也是情同手足患难与共,共同谱写了我们岳阳人民百世的荣耀和骄傲。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所谓的政绩,也是一份文化遗产,更是一个精神家园。
(简单介绍《岳阳楼记》的写作背景,滕子京的遭遇先按下不表。)
二、诵美文
师:16岁的时候,我在师范的公园里遇到一个老人,他随口就给我背出了《岳阳楼记》,那种感觉很美,于是,我对自己说,这样的千古美文,是应该铭刻在心的,是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来,都能够随口吟诵的。接下来,老师和大家一起配乐背诵这篇课文。
(配乐选用的是《渔舟唱晚》,滕王阁和岳阳楼同为江南三大名楼,想象中,乐曲描绘的场面和洞庭湖的景观也有神似相通之处的吧。
美文是有强烈感染力的,而诵读也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一时间,教室里琴音袅袅,书声琅琅,师生声情并茂,颇有陶然共忘机的兴味。
诵毕,但觉教室里热气腾腾,喜气洋洋。
“痛快!”我说。
“酣畅!淋漓!”他们七嘴八舌。)
三、赏美景,兼品美辞
师:美文,读起来,有音韵之美,品起来,有画面之美。
请大家自读课文,说说你认为洞庭湖和岳阳楼最美的景观是什么,并说说打动你心的原因。
生: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因为我喜欢平静的湖面。
师:你还可以这样说,我最喜欢“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句,因为湖面平静,就像镜子一样,我的心情似乎也波澜不惊,宁静而满足。我们学习这样美丽的文章,课堂上就要尽量使用美丽的语言。既然李××已经从第四段开始,我们就都从这里开始。
(此处省略一部分问答。)
生:我喜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和“把酒临风”这两句。浮光跃金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仙女洒下了什么一样。
师:我想起了一句歌词,夜夜月光洒清辉,大约是你说的那种感觉。
生:我觉得,浮光跃金是月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水面似乎跃动着金子一样。
师:而且应该有微风拂过水面,荡起了圈圈涟漪,所以,金子就跳动起来了,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大家齐读一下静影沉璧的注释。
众生:......
师:把月亮比喻成玉盘或玉璧,是许多人共同的选择,李白就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他还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看来,李白的月亮也飞到洞庭湖来了。而“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给你们什么感受?
生:皎洁。明亮。
师:这样皎洁明亮的月亮就像完全透明的一样,使我们想起月色如水的比喻,这样如水的月色照在承天寺的院子里,苏东坡觉得——
众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这样如水的月色洒在一碧万顷的洞庭湖上,范仲淹产生了——
众生: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师:明月高悬的晚上,连漂泊不定的渔民也快乐起来,听——
众生: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生:我还有“把酒临风”没有说完呢。我觉得在风中端着酒杯喝酒的感觉很潇洒!
生:很豪迈!
生:很飘逸!
师:是啊,而且古人的衣衫,都是长袍,而且说不定是质地良好的丝绸,想象一下,微风吹来,那是衣袂飘飘——
生:飘飘欲仙。
师:是啊,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把酒临风,衣袂飘飘,心情自然就是“其喜洋洋者矣”了。洋洋,就是盛大,众多的意思啊。这样的时候喝酒,一定是——
生:一饮而尽。
生:一醉方休。
生:不醉不归。
师:我们看,古人特别喜欢登高,因为——
众生:站得高,看得远!
师:视野开阔——
众生:心情也开阔。
师:人生得此良辰美景,夫复何求!所以面对这样优美的景色,人们自然而然——
众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指导诵读。反复读)
师:苏东坡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洞庭湖有春和景明的时候,也有淫雨霏霏的时节。如果你是这样一位迁客,踌躇满志却壮志难酬;如果你是这样一位诗人,才高八斗却怀才不遇,在这样的淫雨霏霏的时节登上岳阳楼,你所看到的景象中,哪一副最让你伤感?
生: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因为下了这么久的雨,我会觉得很糟糕。
师:我猜猜,你是不是特别不喜欢下雨天。
生:是的,我特别喜欢晴天。
师:性格不同,与课文共鸣的点也就不同。难怪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试试看,用一句生动的话形容那时候的心情?
生:恨不得拿一块布把天空遮住。
生:心碎得像饺子馅。
师:很现代的比喻。也可以说,心情,都发霉了。那是青霉曲霉黄曲霉都长了个遍啊!(众生笑,知道我忍不住显摆一下我教过生物的历史。)
生:商旅不行,樯倾楫摧,我在想,这要怎么回家啊?
师:看来,你是特别恋家的了。
生:是的。
生:“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这时候,迁客骚人可能会觉得怀才不遇的自己就像这星星和月亮,被重重的阴霾遮住了,觉得前路漫漫,找不到方向。
师:日月星辰看不见了,高山峻岭也看不见了,整个天地间只剩下一片混沌模糊。
生:我觉得,这有点类似于陈子昂登幽州台的感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师:我突然觉得,我们可以现场把这首诗歌改编一下,上不见——
中生:日月!
师:下不见——
众生:山岳!
师:念天地之——
众生:悠悠!
师:混沌,独怆然而涕下!(众生大笑。)
生:我觉得“虎啸猿啼”特别让我觉得伤感,因为猿啼的声音特别凄厉。
师:你听过?
生:我没有听过,但是,三峡的渔民听过,猿鸣三声泪沾裳。
师:但也不一定吧,李白不是说过“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吗?
生:嗯......
师:那时候,李白接到皇帝圣旨,他被赦免,可以返回长安了,心情无比舒畅,就连凄厉的猿啼,也不能使他黯然神伤啊。
生:哦,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而且,虎啸猿啼还在一个特定的时候,薄暮暝暝,傍晚的时候,是人最脆弱的时候,因为太阳下山了,倦鸟归巢了,就连一只鸡,也有鸡窝可以回,但是这些迁客骚人,天涯游子,却流浪在外,所以马致远说——
众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所以,范仲淹说——
众生: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指导诵读。反复读。)
师:如果第四段的景物用“优美”来形容,第二段的景物用“凄美”来形容,那么,第二段关于洞庭湖全景的描写,可以用什么来形容?
众生:壮美!
师:请齐读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只读写景的句子。
众生: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学生读得疲软无力。)
师:我来模仿你们读一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众生笑)
(指导朗读,强调朗读的气息如乐器吹奏技巧里的换气,指导学生初步用“三腔共鸣”的方法来朗读气势磅礴的文字。范读,学生再读,读出了气势。)
师:具体是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出洞庭湖的壮美?
生:衔,吞,感觉洞庭湖好像能够包藏天地一样。
师:在我们学过的诗句中,哪一句的气势可以和这句相媲美?
众生: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师:山在湖中,湖蓄江水,八百里洞庭美如画啊!面对这样的美景,李白吟咏过,杜甫吟咏过,孟浩然也吟咏过,无数迁客骚人都吟咏过,昨天我布置每个小组收集一条和岳阳楼有关的诗句或者对联的,从黑板板书来看,你们完成得很好。跟你们在一起,我很幸福。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使我们岳阳光彩夺目的诗词楹联。
众生读: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谁为天下士,饮酒楼上头。
◎岳阳楼名胜,古迹传百世;
范文公道德,文章盖千秋。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风波,无时不作;
人皆欲吞云梦,问胸中块磊,何时能消。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许对古人言诗。
◎到处有楼,只羡八百里洞庭这湖活水。
眼前无地,但拥十二螺君山那座灵台。
◎四面湖水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岳阳楼头望岳阳,登高望远。
洞庭湖畔赏洞庭,侧耳相听。
◎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南极潇湘千里雪,北通巫峡万重山。
(诵毕,教室里豪情万丈,其喜洋洋者矣——岳阳啊,我可爱的家乡!)
师:岳阳有幸,从屈原,到杜甫,到滕子京,岳阳这块地方从来都不缺伟大而高贵的灵魂。黑板上的这些诗词楹联,篇篇都是精品,其中一些,滕子京也和着《洞庭晚秋图》一并寄给了范仲淹。范仲淹聪明,他用一句话就把这些诗词楹联的内容都带过了,这句话是——
众生:前人之述备矣。
师:这话,换做是赵本山会怎么说?
生:此处略去一万字!(众生笑。)
师:这样就算详略得当了。从这些诗词楹联来看,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的心情的确各不相同,正如范仲淹所说——
众生: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师:作者把这些各不相同的感情概况为两种,即——
生:感极而悲者矣和其喜洋洋者矣。
师:因为天气的阴晴和景物的好坏而或喜或悲的是哪一些人?
生:迁客骚人。
师:那么,有没有一种人的心情能够不因天气或景物的变化而或喜或悲呢?
生:有,古仁人。
师:作者用两个“异”结构全篇,衔接和过渡都了无痕迹。第五段是全文的核心段落,我们重点学习。
(重点段落,逐字逐句落实,尤其是“旷达胸襟”和“伟大抱负”所指代的内容,要特别分清楚——考试要考的。一手抓语文素养,一手抓语文成绩,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否则,再美的语文教学,也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
四、最美是情怀
师:作者最后说,“微斯人,吾谁与归?”“斯人”是什
么人?
众生:古仁人!
师:范仲淹心目中的古仁人有什么标准?
众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师:设若你是范仲淹,你说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生:我希望我能够和古仁人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师:那就是自勉,设若你是滕子京,你收到范仲淹的文章,看到这句话,你会做何感想?
生:我觉得范仲淹希望我也做一个和古仁人一样的人。
师:那么,在范仲淹的心目中,滕子京是不是这样一个古仁人呢?
生:是的。
生:不是的。
师:我们说话要言之有据,请找到和滕子京有关的段落,用文章中的词句回答。
生:我觉得不是的,属予作文以记之,他修了岳阳楼以后,还要范仲淹写文章来记下这件事,可见他是想流芳百世,他还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
师:你,可以保留你的看法,但是,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古代的人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我们更珍惜生命,更伤感时光的流逝,更珍惜生命留下的痕迹,更在乎在时光的长河中属于自己的短短几十年,所以他们的记录不是为了扬名立万,而是为了珍惜生命,你看,柳宗元游了小石潭以后也要题字的。不过,从这个回答来看,你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和完美主义者,希望你不要太苛求自己了。
生:滕子京是古仁人,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说明了他是“不以物喜”的。
生:应该是“不以己悲”吧。
师:看书。
生:谪守巴陵郡,还能做到这样,说明是“不以己悲”,谪守就是被贬官了。
师:很好。我们现在可以讲一讲滕子京的故事了。史书记载他性格直爽,有才华,善于经商,与范仲淹同举进士,一见如故。重修岳阳楼的这一年是庆历五年,即公元1045年年。3年前,滕子京还在西北的甘肃泾州当知州,那是个边关阻隔,动乱无常的荒凉之地。这年9月,西夏大举攻宋。滕子京镇守城池,手中兵卒不多,于是调集农民守城,又向范仲淹求救。之后,他动用公款犒劳边关将士,祭奠英烈,抚恤遗属。事隔一年,便有人弹劾滕子京滥用公款,“其间数万贯不明”。本来要处刑,幸亏欧阳修,范仲淹从中解释,仅贬官而已,于庆历四年春贬到了我们岳阳。在谪守的时间里,他没有消沉,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使古时候洪灾连年荒凉破败的岳州出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欣欣向荣的景象。期间,用了多长时间?
生:越明年,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而已。
师:滕子京为国为民,可是却反遭诬陷,其心情的悲愤是可想而知的。滕子京在岳阳的三年,可谓是惨淡经营,惨淡经营的意思是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史书记载,当岳阳楼重修落成之日,滕子京"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可见其忍辱负重仍然勤于政绩的惨淡心境。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凭栏大恸十数声”是何等的悲怆,何等的壮烈!滕子京“不以己悲”,在岳阳三年,做了三件大事:承前制,重修岳阳楼;崇教化,兴建岳州学宫;治水患,拟筑偃虹堤。司马光称赞他“治为天下第一”。这个时候,以他的性格他会怎么样呢?或者说,滕子京可能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呢?
生:可能会很高兴,会很得意。
生:肯定又会遭人嫉妒和诬陷。
师:重修岳阳楼又需要花费很多钱财,滕子京又可能落人口实,又可能遭小人攻击,出于这样的担心,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不仅仅是为了写岳阳楼的美景,而是借景抒情,希望滕子京和他一道,循着古仁人的足迹,以天下为己任,做一个——
众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
师:做这样的人,就要——
众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所以,我们来看,“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含义是很丰富的,是范仲淹的自勉,是对滕子京的勉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间的——
众生:共勉!
师:范仲淹借此文和滕子京共勉,希望他们一起做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一起——
众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历史记载,滕子京因为治理巴陵郡有功,于庆历七年初调任苏州,离开岳阳3个多月之后不幸病逝于苏州任所,时年56岁。《宋史》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可悲的是,当年弹劾滕子京的那个人,受命“审讯”滕子京案,他的调查结果却是“滕子京所用钱数分明,并无侵欺入己”。1992年,因拓宽318省道,滕子京墓被发掘,经考古部门清理,墓内陪葬物品仅两个水晶兔,两个瓷罐,一个砚台。我们看,历史往往就是这样荒谬,命运就是这样的无常,让人无所适从。我猜想,以古仁人的智慧和才情,他们一定比我们更懂得历史的荒谬和命运的无常,一般人懂得了这两点,往往会产生一种虚无感,觉得人生的一切毫无意义。但是,范仲淹,滕子京,柳宗元,刘禹锡等等这些古仁人选择了以行动对抗虚无,所以选择了以一种最美的姿势巍然屹立在人世间!这种姿势,就是以天下为己任;这种姿势,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姿势,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为了和今天黑板上的诗词楹联相衬,我把今天上课的内容,拟成了一副宽对:
诵美文,赏美景,品美辞,不悲不喜,最美是情怀。美哉,《岳阳楼记》!
做善事,进善言,为善举,先忧后乐,至善唯爱人。善矣,仁人之心。
五、布置作业
师:今天,你们是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以后,你们也许就是决定国家命运的能者,请结合昨天看的电影《一九四二》,以“向范仲淹滕子京学习为官之道”为题,写日记一篇。
生:老师,写多少字?
师:写作的要义,是痛快!怎么痛快,怎么写!不管字数多少,不管别人怎么看,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就可以了!
课堂实录3:
(上课前一天要求学生通过预习给同桌出一份《岳阳楼记》小练习。学生互测、互批。课前5分钟反馈互测情况,强化重点词语和容易理解错的词语。)
师:在今天这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生齐读屏幕所示文字:
他生于北宋,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
他少年苦学,有志于天下;
他屡遭贬谪,几起几落却百折不挠;
他造福百姓,实行改革,遭到排挤却不改其志;
他捐资购买千亩良田,成立公偿金,扶贫助弱;
他去世后,朝廷给予他宋代文臣最高等级的谥号——文正,以褒奖他济世治国的功绩。)
(朗读过程中有学生将”谪”念作“dí”,师帮助正音:谪zhé)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人是谁吗?
生(众):范仲淹。
师:是的,他就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师:“文正”这个谥号在宋代是对一个文官极高的褒奖,范仲淹之所以被授予“文正”这个谥号,除了他的政绩之外,还因为他的一种思想,而这种思想就写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你知道是哪一句道出了他的思想吗?
生(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这个句子你在课文哪里看到的?
生(纷纷):最后一段。
师:最后一段是吧?那我们来一起读读这最后一段吧。
生齐读最后段落。
师:嗯,读得不错,如果声音能更响亮一些,更自信些就更好了,待会儿我们再来试试看。老师先问问大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看。(学生纷纷举手)好,你来。
生:意思就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前快乐。
师:快乐之前快乐?
生:哦,快乐之后快乐。
师:说的不错。我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这句话出现在最后一段,那是不是范仲淹写着写着突然灵光一现想到的呀?
生(众):不是。
师:不是?那就是早已有之的喽,你有证据吗?
师:看看范仲淹的介绍,你有发现吗?(屏幕再现范仲淹介绍,学生默读)
生1:前面写到他少年苦学,有志于天下,说明他小的时候就有一种志向,想要治国,那就说明“先天下之忧而忧”这种志向他小的时候就有了。
师:你发现的很快。还有吗?
生2:上面写到了范仲淹为百姓谋福利,扶贫助弱,说明“先忧后乐”这句话是他一生追求的一个目标,这是他毕生所追求的。
师:嗯,既是毕生的追求,所以肯定早已有之。
师:其实我们刚才读过的课文里也有一个字提到这种思想很早就有了,你能发现么?哪一个字?
生:我认为应该是“尝”这个字。
师:为什么是这个“尝”字呢?
生:因为“尝”字解释为“曾经”,就是说他以前就有了——(学生声音越来越小)
师:非常好,孩子,你自信一点。你的发现很好,请坐。“尝”就是“曾经”,说明这种思想早已有之。既然范仲淹早就有了这“先忧后乐”的思想,那他为什么不开篇就直抒胸臆呢?(学生困惑答不出。)
师:通过昨天的预习我们已经知道范仲淹写这篇是受了谁的嘱托啊?
生:(齐答)滕子京。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滕子京的故事,也许你就有所发现了。
(出示背景链接,学生默读)
滕子京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友善,爱其才,恐后贻(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很少)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范公偁《过庭录》)
师:范仲淹为什么不能一开篇就直说,你从这里有没有发现?谁来说说看?
生:写滕子京是一个豪迈自负的人,如果一开始就先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思想去教育他的话,他估计就感触不深。
师:感触不深吗?(同桌学生举手)你说说看。
生:我觉得一开始就这样写滕子京会有点接受不了。
师:哦,一开篇就直说接受不了。那就得想办法委婉地说了。通过这则材料我们知道范仲淹想要借这篇来劝勉滕子京,可是直说又怕他接受不了,正如你所说(指第一个发言的学生)他是个豪迈自负的人,那么,范仲淹该如何去劝勉滕子京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重点。昨天我们已经分好了小组,接下来就来小组合作探究——范仲淹是如何劝勉滕子京的?在咱们探究开始之前请同学们注意,老师还有三点要求:(屏幕出示探究问题及要求)联系课文探究;组内全员参与;探究结束后派一名代表发言。当你探究遇到困难时,别忘了多读读课文。好,开始吧,前排同学向后转——
(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倾听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说出看法)
师:说说看,每个人都发言哦。
(十分钟后)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也许交流中会有新的发现,哪一组先派个代表来说说你们组的讨论结果啊?(学生举手)好,你先说——
生1:我们觉得先对滕子京表示了赞扬,后面再写环境,用洞庭湖的阴晴明暗来比喻国情,让滕子京知道应该先忧后乐,就像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你说出了你们组的看法,其它组呢?
生2:我觉得开始时范仲淹先对滕子京的政绩表示赞扬,在他的管理下这里百姓和乐。又表示了对他被谪的理解同情,之后再写出现在的社会状况,他们应该怎么去做才能改变这状况,从而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你们组也提到了要先对滕子京赞扬肯定。好的,请坐。(学生举手,再请一组代表发言。)
生3:我们是这样认为的,范仲淹先说滕子京只花了2年时间就建成了岳阳楼,而且政事顺利,后面再说滕子京的一些缺点,告诉他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委婉劝勉他更能接受。
师:前面三组同学发言都提到了范仲淹先肯定了滕子京的功绩,然后再来进行劝勉。这种肯定对劝勉很有好处,但我很想知道然后他怎么进行劝勉的呢?有没有组探究过这点?
生4:他用景物,借景抒情,用波涛汹涌恶劣的场景来比喻遭遇危机的国情,用春和景明来比喻好的国情,说明国情有危险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
师:刚才也有同学把景物描写和国情联系到一起,但这景是谁眼中的景?文中是谁在登楼抒情啊?
生(众):迁客骚人。
师:这“迁客骚人”是什么样的人呢?
生:迁客骚人就是被贬官的人和诗人。
师:对,迁客骚人就是被贬谪的官员和诗人,这景是他们登上了岳阳楼所见。当他们看到淫雨霏霏的景色时,他们产生了怎么样的情绪?
生:悲愤。
师:悲愤的情绪,嗯,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生:从“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句。(学生念错“萧然”的“萧”,师正音)
师:迁客骚人在这种景色时登楼产生了悲愤的情绪,在下一节又一次登楼时,看到了明媚的景色,又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这一次登楼“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师:那么范仲淹为什么要写迁客骚人这时而喜时而悲的情绪呢?
生:我认为是为了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写悲愤的心情,然后再是好的心情。
师:这如何来引出先忧后乐呢?再想想看。
生:我觉得就是当时的国情太起伏动荡,有时国泰民安,有时有反政府之类的。
师:这位同学很能联想,但我们这里说的是迁客骚人的眼前所见,心中所想啊。
生:我觉得迁客骚人指的是被贬官的人和诗人,滕子京也是这种人,他们的这种悲啊喜啊的情感变化也能用来劝说滕子京。
师:嗯,你很会发现,你发现滕子京也是这种人。我不说你滕子京,我说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是这样的。然后呢?
生:然后用其它迁客骚人这样的悲喜变化来劝勉,告诉滕子京大家都是这样的,都会有这样的忧和乐。
师:是的,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悲喜体验,看到美丽的春景就喜气洋洋,看到悲凉的雨景就悲伤,范仲淹理解,但范仲淹欣赏这样的时而悲、时而喜的心情变化吗?
生:应该不欣赏。后面写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说要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悲或喜。
师:非常好,这正是范仲淹想要告诉滕子京的,要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教师板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他笔下的迁客骚人的时而喜时而悲却恰恰相反,就叫“以物喜,以己悲”(板书:以物喜,以己悲),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探究,我们发现范仲淹缘情设景,以洞庭湖景来体现迁客们“以物喜,以己悲”的悲喜无常,对比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更高一层的人生境界,不用多说,留给滕子京自己去甄别选择。这样既达到了劝勉的目的,又紧扣了“岳阳楼记”这个文题,前面还不忘夸滕子京一下,让他更容易接受,这就是范仲淹高超的劝勉艺术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段文字。读出迁客骚人的悲喜无常吧。
学生齐读第3、4段。
师:刚才我们发现范仲淹通过对比引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那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忧后乐”境界一样吗?
生1:不一样。
生2:我认为一样。
生3:我也认为不一样。
师:看来有分歧啊,来,我们选个代表来说说吧。你先来。
生:不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不因为事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喜悲,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先忧天下,后忧自己,先喜天下,后喜自己。天下放在前面,自己放在后面。
师:哦,你发现的是顺序,天下为先。后面那个男生着急了,让他也来说说吧。
生:我认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短暂性的,要他不要时而喜,时而悲,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在天下真正快乐之后才快乐,是长远的。
师:哦,你感受到“先忧后乐”的目光看得更远。
生:我觉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说同一人的,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跟别人比较,比别人先担忧,比别人后快乐。
师:嗯。还有同学说说看吗?
生:我认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说个人的情感,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整个国家、人民的情感。
师:嗯,你发现了前者关注的是个人,后者关注的是国家天下。很不错。还有同学想说吗?刚才那位女生你也举了手,现在还想补充一下吗?(学生表示和刚才同学说的一样,不补充了。)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发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与先忧后乐是不一样的,前者说的是宠辱不惊,后者说的是心怀天下,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先忧后乐”的境界要高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板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今天这种思想(指板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经深深地根植于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昨晚老师备课时浏览网页,看到了这样的事例——
(屏幕出示:
桐乡市石门镇民丰村的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陈小忠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大城市,毅然选择了服务农村。他利用废弃的桑枝条种植黑木耳。带领全村人致富。
嘉兴第一中学教师朱玲离别了家人和美丽温暖的嘉兴,远赴支教。她说:“援疆支教,就要奉献。”)
师:看到这样的事例你感到亲切吗?作为嘉兴人,你骄傲吗?今天,在我们的身边,仍然有把更多人的幸福放入心中的这种思想在闪光,那么在范仲淹生活的时代,拥有这样思想的人多吗?(生齐答:不多。)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意思是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就是说范仲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和他一样的人十分少。
师:好的,谢谢你。(转向该生的同桌)刚才我听到你也找到这一句,但我发现你多提到了一个字,是哪个字?
生:我跟他一样,就是前面多了一个“噫”。(学生念作第三声,教师正音)
师:你为什么要多加上这一个“噫”字呢?
生:因为我觉得这个字有强调作用。
师:哦?强调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学生齐读:“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你从这个句子中读出了一份什么滋味?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生:我读出了一份孤单和无奈。
师:你能不能把这份孤单与无奈读给我们听?
生读。
师:我注意到你强调了“吾谁与归”四个字,来,我们一起跟着她读读看,看能不能像她一样读出这份孤单与无奈。
学生齐读。
师:还能不能读出别的味道来?
生:我还读出了一份伤感,我觉得他也很希望他的朋友滕子京也能够像他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滕子京还没有做到。
师:你能不能把这种伤感读出来呢?
生读。
师:将这声叹息读的更长一些试试看。
生再读,叹息加长。
师:好,跟着她一起来读读看。
生齐读。
师:还能读出什么来?你来试试看好吗?昨天听同学说你的朗读是很出色的,你给我们读一读,看能读出什么滋味?
生读。
师:你读出一份什么?
生:不甘。
师:从刚才的朗读中我没听出来,能再读一读吗?
生再读,强调了“噫”、“微”。余生跟读。
师:不甘啊,不该是这样的!他想要有更多的人和他一起走这条路。还有吗?(一生在座位上答:劝勉。)对,这篇是范仲淹受滕子京所托而写的,他想劝勉滕子京,怎么读能读出劝勉?我们把后面的声调往上扬试试看好吗?长吸一口气,然后叹出来,噫——
生读“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噫”字拉长,句末声调上扬。
师:他劝勉的仅仅是滕子京吗?
生(众):是全天下的人。
师:是啊,范仲淹不仅是在劝勉滕子京,也是劝勉天下所有人。范仲淹身上充满这种先忧后乐的正能量,他要把它传递给更多的人,来,我们再大声一点,把这种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师:(深情,语调上扬,“谁”、“归”二字加重)“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生大声齐读。
师:读得真好!这一声叹息,一句疑问,让我们读出了范仲淹的孤寂、悲凉、不甘,也读出了他的劝勉、号召、期待。屡遭贬谪仍然坚守抱负,身处逆境还能心忧天下,这就是范仲淹,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崇高的风骨。来吧,孩子们,我们一起再来朗读一遍这最美的情怀。
生有感情地诵读最后段落。
师:孩子们,你们已经渐渐走进了范仲淹的内心,范仲淹在这篇中向我们呈现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就仿佛三个台阶,引领着我们一步一步向上,(边说边在三重境界的语句下划上线条,构成三级台阶)去追寻那最美的情怀。我们能不能把体现这三重境界的三段一起背一背呢?还不熟练的同学也可以看着书读,我们一起来感受迁客的悲喜,诵出仁人的忧乐,读出范仲淹对天下人的劝勉吧。来,老师来起个头,我们合作一把。面对这浩浩荡荡的洞庭湖,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显得那样狭隘,他们总是摆脱不了个人得失和外物好坏的牵绊,所以他们时而悲,时而喜,若夫——
生背诵三、四段,背不出的朗读。
师:这种“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是大多数人都有的,但不是范仲淹欣赏的,于是,他发出了一声长叹,提出更高的境界来勉励所有的人,“嗟夫——”
生齐声背诵最后一段。(诵至文末,屏幕出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英雄的黎明》雄浑的音乐缓缓响起。)
师:孩子们,范仲淹在900年前发出了这一声呼唤,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想不想也做拥有这样崇高境界的人呢?
生:想!
师:范仲淹在问:“谁和我一道?”我们该怎么回答呢?
生:我!
师: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岳阳楼记》课堂精彩实录】相关文章:
《岳阳楼记》课堂实录03-24
岳阳楼记教学实录03-22
《岳阳楼记》教学实录05-09
(热门)《岳阳楼记》教学实录07-04
《乡愁》的课堂实录01-23
李清照课堂实录04-20
离骚的课堂实录01-06
离骚 课堂实录04-15
《边城》课堂实录04-12
《离骚》课堂实录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