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读后感

时间:2024-08-13 09:58:00 美云 岳阳楼记 我要投稿

岳阳楼记读后感(精选36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岳阳楼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岳阳楼记读后感(精选36篇)

  岳阳楼记读后感 1

  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它们的出名,都与题咏它们的诗文有关。而岳阳楼则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最负盛名。

  范仲淹因其施行的庆历新政失败,由参知政事被贬为邓州知州,正当他郁闷之极时,接到好友藤子京为岳阳楼作记的请求,于是便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与朋友共勉。千古名篇便因此而诞生。

  提到岳阳楼,就离不开洞庭湖。正因为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这样一座名楼。范文正公认为巴陵的美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于是他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尽这一句,就可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的诗句相媲美,活现了洞庭之水的浩淼壮阔,可见作者恢弘的.气度,不凡的才识。不是大手笔是写不出这“势极雄豪”的句子来的。

  然后,作者通过“迁客骚人”在观看两幅迥异的景象时产生的两种迥异的心情,表明人的感情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本来是人之常情。然而,作者又与“古仁人”的不同心境来驳论,他们不因外界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这应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功名利禄、超越荣辱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们却积极入世,在他们心里装着国家的兴亡和老百姓的苦乐。

  《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思想境界的崇高。范仲淹当时正被贬官“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自在,可他没有像许多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不问世事,任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当一个先忧之士建立了功勋之后还能后乐,更加难能可贵。

  我喜欢作者用细腻逼真的笔触刻画出的一幅幅美景,更陶醉于其用意义深远的文字所传达出的终极价值高标。读《岳阳楼记》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

  岳阳楼记读后感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出自北宋范仲淹笔下《岳阳楼记》的一句名言,意为“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范仲淹被贬出京,面对万顷洞庭,把个人“宠辱偕忘”,这是多少仁人志士慷慨激吊的感慨,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的体现,也表现出他高尚的爱国情操。

  苏武牧羊,历尽千辛万苦。忍辱负重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苏武胸怀为国分忧、为国持节的信念,才不顾个人悲惨的境地。他那种博大胸怀值得子子孙孙发扬广大。

  社会发展了,历史背景不同了,但“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为人类美好理想在先,以苦为乐”的人生观,仍是我们民族的主旋律,也仍是我们青年一代的`理想。

  一代伟人周恩来在国事危殆,外侮日亟的情况下,从小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他以天下为己任,甘心为“面壁十年图破壁”,把自己的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起,为国为民奋斗—生,赢得了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今天,祖国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现代化的美好生活向我们每个人招手,而孔繁森却毅然抛开繁华都市,奔赴祖国那块贫瘠的土地,心甘情愿地向这块土地洒去一腔热血,他是我们新时代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典范。为了藏族同胞,他可以取消回家探亲,可以把自己的工资送给藏族老大娘,其至可以不顾自己的病痛,为了那一方水土,为那里的同胞,他把有限的生命化为无限的精神动力。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无憾。

  今天,我们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言,就是要以天下为先,以人民为先,不为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不为一点挫折而垂头丧气,我们只有勇敢地肩负起民族振兴的担子,才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明天!

  岳阳楼记读后感 3

  我在寒假期间背诵了《岳阳楼记》这篇有名的古文。范仲淹在文中对岳阳楼、洞庭湖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他用优美的文笔为人们展示了壮丽的美景,而他在描写美景的同时抒发出的忧国忧民情感,更是令我深深敬佩。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就朋友滕子京之邀所写。当时滕子京被贬职到巴陵做郡守,他意气消沉、心灰意懒,思想很是消极。这时候他的好友范仲淹也被贬谪,当他邀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范仲淹通过这篇文章奉劝滕子京,也是奉劝天下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这种力透纸背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情怀成为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

  这篇文章有许多流芳百世的千古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取得一些小成绩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裹足不前。而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正是拥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和现在祖国的繁荣富强。

  岳阳楼记读后感 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的话,不是近代和现代人说的,而是九百年前范仲淹说的。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他抛下家室与韩琦一起镇守陕西,屡次击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在那“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荒山野岭上,他也曾想过家,沉吟过“浊酒一杯家万里”的诗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归无计”,就在那里餐风饮露度过了半辈子。是啊!“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抒发了有志之士为祖国的领土完整和繁荣富强,为拯救人民的疾苦而奋斗的慷慨感情,它激励了无数的人为国捐躯。

  文天祥在元军兵临城下时,明知前去谈判凶多吉少,考虑到“国事至此”,就“不得爱身”了。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几度挣脱元军魔掌,以期重整旗鼓,为国雪耻。临死时还一心要挽救祖国。他在《指南录后序》中发誓:“生不能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还在一首诗中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这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吗?

  在我们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忧国忧民的志士更是浩如烟海了。无数的革命先烈英勇斗争,以鲜血染红红旗,目的是“天下之乐”。斗争的幸存者,当他们看到革命胜利,人民翻身了,感到无比欣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更是“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还为了祖国人民进一步的“乐”?实现四化,正在“老骥伏枥”,真是“烈士墓年,壮心未已”呀!

  要“后天下之乐而乐”,必然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只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加里宁说过,要成为自己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就必须先成为全体工人和农民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当他成为全体工人和农民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时,他便成了自己幸福的创造者。此话正是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具体解说。

  我们这些小青年,高中刚毕业,对幸福充满了憧憬和向往。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投身到为人民服务、建设和保卫祖国的洪流中去,吃苦耐劳;在临终的时候,想到自己没有庸庸碌碌地虚度年华,为祖国的四化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时,就会感到自豪,感到幸福。

  现在有些人对“幸福”的理解,只囿于一己之利,报考大学“一不出省,二不渡江,三不过河”,丝毫也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打算。这种人最后只会到处碰壁,其“幸福”是最渺茫的,对社会不能有所裨益,甚至成为社会的蛀虫。我劝告这种人,“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当死于过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尔,何能卧床上死在儿女手中邪?”千万别做得比古人送差!

  唐代诗人高适说过:“男儿本自重横行”,主张有志男儿要为国效劳,奔走四方。有出息的前人尚能如此,更何况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呢?我们应赋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新时代的思想内容,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公而忘私的世界观,投身四化建设,为人民,为祖国,奉献毕生的力量。

  岳阳楼记读后感 5

  “朴素而清雅的楼阁前有一片静谧的湖泊,点点沙鸥在幽静的湖面上轻轻掠过,划破了水面的宁静,五彩斑斓的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下自由穿梭。湖面与水底融汇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现实与幻境、无奈与欣喜都在尽情的交织、旋转、升华……”

  《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诗人范仲淹的一篇传世佳作,文章共有六段,从开头到结尾,从电闪雷鸣到风和日丽,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岳阳楼的摇曳多姿。每当我读完《岳阳楼记》,这一幕幕真实而久远的旷古美景总会情不自禁的浮现在眼前,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豪壮之情。不仅因为岳阳楼令人陶醉的美景,更因为作者发自肺腑的真实情感在悄悄地流露,缓缓地流出……

  正是因为这种忧国忧民的急切心情,才让我感到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他的先忧后乐,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的满腔热血与风雨中屹立的岳阳楼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啊!

  被风雨弥漫的岳阳楼,好似一只暴雨中振翅欲飞的`海燕;春光焕发的岳阳楼,宛如一个喜笑颜开的小姑娘,迫切地想将欢笑散在每个角落;如诗如画的岳阳楼让我时时刻刻都在陶醉,使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将心中的感受与眼前的你分享。我更情不自禁的感叹诗人那种对祖国前途的忧虑,一切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限热爱都化成了诗人奋斗的动力!读一本有价值的好书,不仅要读更要去品和做,我一定要有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去更多的了解国家大事。虽然我能力还有限,但我一定会用我的努力证明一名炎黄子孙应有的力量与雄姿!

  经典是来自博通古今的丝丝灵感;经典是壮怀激烈、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对未来希望的结晶,它深沉而凝练,久远而美好,它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无数人在它的激励下获得了新的希望,这就是历经千年但从不为世人所弃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这个浩瀚的大海里,有无数像范仲淹这样的名人志士,力求为国家贡献毕生的力量,也有无数像《岳阳楼记》这样流芳百世的旷古佳作,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都凝聚了作者发自肺腑的情感。

  同学们,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五千多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国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文化根基。我们只有更多的传承先辈们留下来的的经典文华,才能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是真正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为了使中华大地五千多年的文化瑰宝更加发扬光大,为了祖国更加强大,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岳阳楼记读后感 6

  读过《岳阳楼记》的人们,大多终生难忘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名言警句。但我,也非常欣赏“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这九个字给后人的昭示和启迪。

  首先,这九个大字给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和思想启迪。在“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的后面,作者不是写下了描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和“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美妙文字吗?在大多数人看来,这里写的是洞庭湖的美丽景致,而我看来,他却是在写洞庭湖的博大情怀和开放胸襟。试想,洞庭湖的美丽风景该有多少呀,为什么作者偏偏选择了这两个方面予以描述?我认为这一方面与作者本人的素养和情怀有关,另一方面,则是作者要为后面道出“先忧后乐”的警句做客观上的铺垫。你想,一个人如果没有包容四海的.胸怀,他能做到“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吗?

  其次,这九个大字也为我们创造新的物资财富和谋求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打开了思路。古老的巴陵曾经是鱼米之乡,有过几千年以农业为支柱产业发展经济的历史;解放后,又曾大力发展化工、造纸、医药等现代工业;改革开放后,为推进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也做过很多的投入。所有这些,都曾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然而,就是围绕洞庭湖做的文章太少!其实,搞市场经济已经不需要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去谋求小而全的经济布局和发展思路。九百年前,我们的范老前辈就暗示我们,要创造“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哦!

  再次,这九个大字也警示我们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珍惜大自然对我们偏爱和馈赠!既然“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没有了洞庭湖,我们还会有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巴陵胜状吗?所以,我们要珍爱洞庭湖、保护洞庭湖、美化洞庭湖!

  让我们携起手来,珍爱自然,保护生态,共同把美丽的地球建设成为我们人类理想的家园。

  岳阳楼记读后感 7

  不得不说《岳阳楼记》的震撼力;其景之壮观,尤如历历在目!其情之真切,好似感同身受!

  “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怎样的一种爱国情怀,作为读者的我自认为是很爱国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境界却实难达到!我想当时在朝做高官拿厚禄的`人如果都能有这种觉悟,能达到这种境界,今天的中国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有机会我一定要登上《岳阳楼》,去目睹“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气势;去感受“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的悲凉;去体绘“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的快乐!

  有时候我真感慨古人的圣明贤得真是今人无法比似的,如果现今的人们都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世间又少了多少烦脑与忧愁!

  岳阳楼记读后感 8

  范仲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进步的政治家。在《岳阳楼记》中,他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和志向,他的思想为后人所传颂。

  范仲淹当时提出这一观点,正如他自己所解释的那样,就是无论“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无论得与失,都要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这是古代的仁人志士包括一些开明君主的.进步思想的概括。一个人如果真正具有这种思想,便可以作出许许多多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事情来。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较开明的君主,他以隋亡为教训,认识到如果统治者贪恋女色,沉迷于声色犬马,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天下人痛苦的基础上,那么,一时的快乐会导致天下的灭亡。所以。李世民登上王位之后,比较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实行了对老百姓有益的政策,他自己也力求不过度奢华,终于促成“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使我国的封建社会达到了鼎盛时期。

  当然,我们应当看到李世民、范仲淹等人的思想具有的历史局限性:在他们的身上虽然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但做皇帝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做大臣的,终究是为封建制度服务,因此,他们的言行不能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天下百姓。

  当前,我们仍然传颂着这句名言,赋予了它新的含义:既体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意思,也包含了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意思。就是以天下人乐后我方乐,以天下人的欢乐作为自己的欢乐。

  岳阳楼记读后感 9

  伴随一篇文章成长,这也许是很不容易的。自然读书时要读这篇文章,那是因为这篇文章被选入了课文,考试要考,非得要读。后来从学校出来又走上讲台,巧的是自己还教中学《语文》,这样这篇《岳阳楼记》便伴随我一生了,甚至教着教着就老了。早年教书的时候,用的《语文》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有《醉翁记》和《岳阳楼记》,后来改用了语文出版社编的教材,以为这两篇“记”文不一定选入了,结果还是被选入了课本,这样与《岳阳楼记》,便结下了“深仇大恨”,差不多每一年都要教上一遍《岳阳楼记》。这不现在还要写点《岳阳楼记》的文字,真是“冤家路窄”啊!

  甲、中学时读《岳阳楼记》,“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少年的时候有远大的理想,自然这样一篇古代的“记”文是不在话下的。那时候自己就想说不定我长大了,能写比这好的“记”文呢。开始交待了作者写记文的原因,是因为朋友滕子京重修了岳阳楼,请范仲淹写点歌功颂德的文字,这位范老先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便写了阴雨天在岳阳楼上的心情:“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写晴朗的时候:“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结尾还教我们要有自己的忧乐观,这点内容还千古文章呢,这只能说明古人的文化素养不高,写不出好文章而已。将来的好文章要靠我辈来创作了。

  那时的我们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是古人水平差,是自己人生阅历少,对古人认识不到位,不深刻,而犯了狂妄症的毛病。

  乙、而立之年读《岳阳缕记》,“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后来为了实现自己要超越古人的夙愿,自己就拚老命地写一些东西。因为那时候正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期,文革刚刚结束,文学突然吃香起来。文学青年是一个最热眼,最被追捧的年代,我便在滇西北深山谷里一面教《岳阳楼记》,一面拿起手中的笔,要像范老先生一样,留下点东西。然而一篇篇拙劣的文字寄出去,大部份都是泥牛入海,少部份有了那时候所谓的铅字退稿信:“谢谢您的来稿,还未达到发表水平,请继续给我们惠寄新作!”

  有时候实在写得太多,还是不能发表,便在心底埋怨那些编辑的有眼无珠。后来再教学《岳阳楼记》时,才感悟到范老先生对人生的透彻理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老先生旷达心胸确实令人敬佩得不得了,人生的得失是不要去计较的,也不为了某个目的而处心积虑,不择手段地去实现。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完成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行。

  丙、不惑之年读《岳阳楼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后来也没有强求自己去写像范老先生那样伟大的作品,而是切合自己工作实际地抒发点感想也就行了。慢慢地有的编辑便主动跟我联系,说某篇东西有点价值了,再怎么处理一下就会更完美,慢慢地我的.一些蹩脚的东西也就堂而皇之地登在某个报纸和期刊上了。

  这时再重读《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是的人生不计较一时身份地位,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只要我们不论在那里,心里都想着为人类做点事情,都想着能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不说推动人类向前发展,也想着尽上自己的一份能力。就像滕子京一样,能够重修一下岳阳楼也是可以的。不要非去逼迫自己要有多大作为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是我对范老先生崇拜得五体投地的地方了,他不仅规劝了当时心情苦闷的滕子京,也将后世所有的来人都规劝下来了。文学的精要就是在不经意间,劝化了所有的世人。

  丁、知天命之年读《岳阳楼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觉得什么都将过去,只有保持一份乐观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才知道人生确实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不容易的,但做到了这一点,说明人生也就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家有万间,一夜仅睡一床而已;家有万担粮,一日仅三餐罢了。”过多的追求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古谚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还是让我们像范老先生说的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吧,有了这样的一种豁达和追求,人生没有愈越不过的门槛。

  岳阳楼记读后感 10

  《岳阳楼记》中第一段主要叙说本文写作的原因和当时的背景。第二,三,四段多为写景,从中渗透出作者的情感。第五段是最为打动我的一段,它多为议论,其中表现作者的思想和远大的报负。

  第五段中,作者揣思“古仁人”的思想,从他们身上借鉴出一些思想和理论。我从中感悟到,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是否应当学习“古仁人”一样,志存高远,在成功与挫折前面坚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良好心态。

  在今日的中国,我们是否也应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这种“忠君”思想,在今日有些不太适用,有必须的'历史局限。可是此刻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应当以主人翁的心态去看待国家,所以我们无论身在何方,身处何种地位,都应心系天下,关心国事,以国家只是为己任。

  如果,每个人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中国将永盛不衰,繁荣延绵,雄伟高傲地屹立在世界东方。如果这样,又何问“微斯人,吾谁与归?”呢?到时,天下人皆为一道,共奔繁荣富强。

  岳阳楼记读后感 11

  万事俱兴,重修故楼,岳阳楼宏伟雄壮,洞庭湖绵延不绝浩浩荡荡,令人感慨万千。阴雨连绵使人忧伤,明丽清朗又使人喜气洋洋,变化莫测,趣味无穷……但这都不是作者的登楼观望的感想,前者因单纯的天气变化就改变了他观楼的心情,而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这便是作者所信奉的。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还表明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观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就是指人心神专一,专心致志,排除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比如当我们考砸的'时候,不应当灰心丧气,因为这只会影响我们接下来的学习,起到消极作用。我们应当积极面对错误和不足,看淡分数,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让他们影响我们的前进的步伐。还有运动类竞技的本质不仅是身体素质,更是心理素质,你能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兴奋,提起精神努力追赶吗?这是对运动员们最大的考验,也就是我们的“女排精神”,在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依然能扭转局势,永不服输的精神,是我们的骄傲!就像作者范仲淹自己一样,虽然屡次遭贬,但依然秉承自己的原则,正直无私,清正廉洁,从不溜须拍马,欺上瞒下,他还把自己的钱财都用来帮助贫苦百姓,购买义田,身无长物,自己却贫苦一生,都没有财务来办丧。

  这也体现出了他为官的另一个准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永远把百姓人民放在第一位,还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当其被贬在外时依然为百姓着想,三年后才复官,仍“不知悔改”直言不讳,又遭贬。他的这种精神十分难得,屡战屡败,却依然勤勤恳恳。不像很多人都避讳官场黑暗,隐居山林,过上了清闲无忧的生活。而范仲淹却心怀天下,不愿独善其身,敢于正视苦难挑战,不同于孟子所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正如名人传中提到的英雄式人物应当是发现世界的真实面目并且热爱它,而不是逃避它,就像贝多芬一样,遭到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各种打击摧残却依然为给人们带来欢乐而奋斗着,有着不屈不挠的高昂的斗争精神,范仲淹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篇佳作不仅在于其优美的辞藻,更在于其深刻的思考议论,而岳阳楼记都做到了。贤士名人各种各样,都为人们称颂,有退隐山林游山玩水的洒脱人士,也有忠心耿耿为国效力的千古忠臣,但我认为后者略胜一筹,因为这是一片诚心,忠心耿耿的人为社会做出的自己的努力与牺牲,也是一种层面上的“舍己为人”。

  岳阳楼记读后感 12

  宋代大文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初中必学的一篇文言文,是中国历代文人志士必读的佳作。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属予作文以记之,于是,《岳阳楼记》就这么诞生了。

  范仲淹作为一个伟大文学家的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同样是登上岳阳楼,别人所见之景就是景,而他所见之景背后却别有洞天。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别人来到此地,无外乎登高望远,一切景语皆情语,而范仲淹能够在岳阳楼所见的景色中看到浮浮沉沉的世间百态,最终却得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警世箴言,给天下所有的鸿儒和白丁提出了“屈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兴邦之策。不得不说,范仲淹的一代伟人情怀实在是令人叹服。

  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景物描写也是十分出色。他在描写景色时,能够利用典型鲜明的物象,给人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时,典型的借景抒情手法,更是给读者强烈的代入感,增强了认同感。就像“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一段,我们读起来就会感受到岳阳楼上凄风苦雨的景色,也感同身受地体唔到不得志的人登楼的郁郁之情。而于此相反,“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段,就会给人春光明媚、万物欢欣的感觉,也很容易让读者感受到登楼之人的欢呼雀跃。作者通过典型的.意向和简洁却又不乏华丽的词藻,勾勾画画就描绘了天堂地狱两种岳阳楼景色。这也是两种典型的登楼心情,也是满目萧然和喜洋洋两种人生的典型刻画。鲜明的对比,也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作者自己对大多数迁客骚人的否定和自己“进亦忧,退亦忧”的观点。全文读下来,大气磊落,仿佛真的去岳阳楼上参观了四时之景,与范仲淹跨时空进行了对话。一代伟人情怀,时至今日也是给我们众多启迪。

  在现代社会中,同龄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稍有不慎便会落败。失败之后,我们的姿态应该是一蹶不振吗?当然不是。范仲淹就给了我们一个参考性十分大的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又会有几个人真的能够完完全全做到呢?我们要学习的是里面的精神。无论自己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该拥有这种淡泊的胸怀,要相信努力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金子总会发光的。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当代青年也应该拥有更加开阔的格局和更加长远的目光,不单单为自己谋福利,还更应该本着为社会做贡献的态度,忧国忧民,胸怀寰宇,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如此,也不枉《岳阳楼记》传唱了千年岁月。

  岳阳楼记读后感 13

  时节如流,物已不是人亦非旧。飘零外乡,常为异客而不得归。予不禁神伤,感斯范文正公“去国怀乡”之句,叹自身之孤零,悲世事之无常。黯然销魂,遂生隐逸之心。羡首阳之采薇,慕南山之撷菊。向之而不得,故无所适从,不知其路。于是求之于师,师言:汝常以杜、范自居,何不读其文哉?遂再阅范正公之《岳阳楼记》,不禁思索,遂作此文。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庆历四年,范文正谪郑州令,寻知杭州、青州。新政受挫,振国之措依继而废,范公年亦老矣。而吕、夏等辈趋炎附势排除异己,于是庙堂之上碌碌无为者有之,阿谀奉承者有之,贪墨无度者有之,贤臣遗于野,进取失仪,刑法失度。外辱于夏、辽,内困于财、费。积贫积弱,所谓太平者,镜花水月耳。

  夫谪贬者,或黯然销魂,或怨恨时运,或感慨己身,或纵情山水,而范公与之异甚。其持匡天下之心,怀救世之志,未有易也。“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虽体乏而不止,虽贬谪而不息。

  遂应滕子京之邀,作《岳阳楼记》与之共勉。以岳阳楼阴晴之变化,喻人世之沉浮荣辱,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展现其心态与志向。感人肺腑,千古传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予不禁有所惑,既人生乎天地之间,死生无定,荣辱无常,岂无感耶?事之祸福相依,祸则感极而悲,福则喜气洋洋。若强以束之,则悲愈悲,喜愈喜,岂可终焉?且夫人世之短暂,俯仰之间已一轮回,何不放浪形骸于天地,纵情释怀于己身,以致逍遥哉?

  然则天下之忧乐何解?以求己之逍遥,而众生困苦,则隐之何安?以求己之超脱,而世之困顿,则退之何义?一人尚如此,况天下众人乎?于是予有所得焉。夫孔子欲拯天下,兴礼以游列国,未得用,而未见其隐;屈原欲救楚民,直言以谏怀王,未得纳,而未见其退;杜甫欲正时弊,著文以正风俗,未得果,而未见其止。非其无感也,而心怀之于天下。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范文正无悲无喜,亦悲亦喜。所悲喜者何?天下苍生也。于是予有所愧焉。余之起伏者不过沧海之一粟,而以物悲喜,常有所得失,是以心不正意,言不正行。何以天下为任?且夫身躯有所尽,情意有时绝,而世德之无穷,可洞时空,此岂非真隐耶?遂知古仁人之心,在天下也。于是豁然开朗,再无嗟叹之意。

  岳阳楼记读后感 14

  5月19日晚风轻拂,华灯初上,在丰顺县潮客汇二楼宾客云集,红酒飘香、水果满盘,和着美妙的古筝名曲,人们在此共享文化盛宴。原来今晚是丰顺县第二期悦读会活动:《美哉!岳阳楼记!》

  主讲人朱明海先生重点从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语言美、性情美、内涵美三方面进行深入的赏析。其间运用了对比阅读的方法,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白居易的《琵琶行》进行对比阅读,拓宽了听者的视野。再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听者更深刻地领悟到面对人生的风雨要“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为人处世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明白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主讲人的精彩赏析让听者无不产生深深的共鸣。在讨论环节,大家纷纷踊跃举手发言。有对主讲人进行点评的;有谈对《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印象和句子质疑的;有结合自经历谈体会的…。现场氛围积极热烈,高潮不断。受现场热烈氛围影响,来自丰顺县集瑞博物馆的.馆主黄和祥先生主动提出要承办第二期的悦读会,来自梅州的文化传媒的嘉宾则主动提出要当总策划,还有主动提出要朗诵的……大家畅所欲言,兴致勃勃,超出了预期的效果。其间穿插的朗诵环节也是本场活动的一大亮点。丰良中心小学何望贤校长的《岳阳楼记》、北斗镇政府的张双喜先生的《醉翁亭记》、汤坑镇第一中心小学张玉老师的《琵琶行》、汤坑中学五位初二级同学组成的小组诵读《岳阳楼记》,一次又一次让听者品味到了悦读带来的美妙心境。

  由汤坑中学三位学生带来的琵琶与杨琴合奏《金蛇狂舞》让在场的宾客们被中国的古典乐器带来的美妙视听享受所陶醉。汤坑中学黄粉兰老师演唱的由范仲淹的词创作的《范仲淹的忧伤》则让人感受到了他婉约多情的一面。悦读会负责人罗琼女士接受了由原县卫生局副局长谢永波先生赠送的书法作品:“先忧后乐”和梅州日报传媒书画院院长精心准备的礼物:长篇书法作品《岳阳楼记》,再一次让人们感受到了书法与悦读带来愉悦气氛。最后由梅州日期报副刊梅花版编辑朱红娜女士和县宣传部副部长彭汉如先生的压轴讲话更是拔高了在座听众们的思想境界和阅读高度,让大家深深感受到参与悦读活动的意义。

  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大家在意犹未尽中纷纷表示下次有机会的话还要再来陶冶自己,多读好书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本期悦读会的参与者从老中青少各个年龄层,从企业家、传媒人、公务员、教师、学生等各个行业,丰富的活动形式和轻松愉悦的氛围,推进了社会各阶层人士对阅读的喜爱,为精神文明建设书写了最美的一笔!

  岳阳楼记读后感 15

  最近热播的芒果台电视剧《清平乐》,讲述了宋仁宗时代的故事,这个时代涌现了许多名臣,如狄青、欧阳修、富弼、文彦博等人,其中之一名为范仲淹。范仲淹是一名文学大家,以下是我读他名作《岳阳楼记》的感悟。

  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当太守,政绩突出,百废俱兴,于是修缮了岳阳楼,嘱托范仲淹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不过“前人之述备矣”,范仲淹就情景的差异写了行人不同的心境。

  像那阴雨连绵的天,连续几月不放晴,满目都是悲景,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极悲之情。要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波澜不惊,天色湖光相连,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遇见了这种情形,就会心胸开阔,快乐许多。

  但范仲淹也说,还有第三种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范仲淹对自己及同类人的感慨。就算当上了官,也不能忘本,为官应以百姓为先,才能称之为“父母官”。范仲淹本人也是言行合一,在朝为官时直言进谏,刚正不阿;被贬斥时,他坚守初心,体恤民情,多次上疏议政。朝廷欲兴建太一宫和洪福院,范仲淹认为“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建议停工 ;在吏治方面,范仲淹针主张削减郡县,精简官吏,又建议朝廷不可罢免职田,认为“官吏衣食不足,廉者复浊,何以致化”。可以说范仲淹是后世的楷模,直至今日,也同样适用。于是就有了倡廉反腐的风尚,对于那些尸位素餐的“苍蝇”就应该毫不留情、重拳出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提倡的做法,唯有朝廷上下形成好的风气,江山社稷的安定才能指日可待。虽然官场不尽得志,但他尽必生之所学为国家做出贡献,读书人应当如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岳阳楼记读后感 16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篇古来少有的名文、美文、雄文,观起来让我收获不多不少。

  可能是我看点比较独特,我首先看到的是两位大文豪去看整个世界的视角。首先从题目来说,《岳阳楼记》,自古以来就很出名,就是文人墨客多显之地,反而是《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如果不是欧阳修一文提到,可能世人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这里就可以看出两人的不同了:范仲淹从一个名胜去看天下人,是以大见更大,而欧阳修却从一个小地方去看天下人,是以小见大虽然不同的角度去看都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可我还是比较认同欧阳修的视角,毕竟是为官,就是为了民,所以还是得从民的身上出发,而不是从文人墨客出发,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法,毕竟人范仲淹都没到过岳阳楼,所以范仲淹的视角我也不觉得否定。

  我从这两篇文章得到的不是知识,准确的说是不仅仅是,我的到最多的.其实是道理,它解决了萦绕我心头很久的疑问——我到底需要什么,就拿做好事来说,有的人终其一生去行善,到最后却不为人所知,反倒是那些名人,随便干点什么影响力都比他们大,那么行善到底为了什么,为了积德?为了出名?还是其他什么呢?我思考了很久,读了这两篇文章后,我抓到了一些轨迹,其实驱使一个人的不是他的脑子而是他的心,就如两位文豪,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为了什么,其实是为了他们的心,他们的心所向往的,简单来说就是随心,这也是我观两篇文章后最大的收获。

  岳阳楼记读后感 17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一部代表作品,上学的时候就学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种古文越来越有感觉。

  宋朝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应为施行清理新政失败,被贬邓州知州,当时他非常郁闷,这时候就接到了他的好朋友滕子京为请他为岳阳楼作记。于是在当时写下了这首《岳阳楼记》。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历史上有很多诗人称赞它。岳阳楼位于长江与洞庭湖相交的地方。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在岳阳楼有时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南,郁郁青青。优势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在这个时候登上岳阳楼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非常开心。

  但是岳阳楼并不是一直都很安静,在淫雨霏霏,几个月都不停,而且江面上大风怒吼,波涛汹涌,甚至看不见太阳,船舶都被摧毁,这个时候看风景会有非常悲伤的感觉。

  作者说,我常常寻求古代仁人志士的状态,那么古代圣贤究竟做了什么呢?原来他们不因为外舅的得失而悲喜,他们在朝廷之中的时候就为君主担忧,远离朝廷的.时候为百姓担心。想一下古代的圣人,应该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吧。

  读完后我越发明白,作者的心态,尽管被贬,心情非常苦闷。但是还是担心君王被小人蒙蔽,百姓受苦受难。在今天我们的国家虽然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分配不均,年轻人好多人都感到迷茫。好多人都为了生计而苦恼,今天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反思,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岳阳楼记读后感 18

  人是感情的动物,当外在事物受到刺激时,常会因为得失价值的偏失,而怨天尤人。

  其实环境的缔造是人为的,而自己对人生的价值却是主观的。“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不以外物美适而喜,不以己身困厄而悲。多少文客骚人因环境而怀忧丧志,把豪情丧失掉。如初唐李贺因受打击,忧心冲冲,抑郁而终。反观宋朝苏轼被贬谪在外,却能把心事托付山水,所以能写出许多瑰丽雄伟的'文章。

  如果李贺不早死,或许有更多绝妙作品能流传下来,可惜他没有苏轼的气度,不能“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况且,这种颓废的意志必能使人形销骨毁,流于一种不满现实、沉郁的、萎靡不振的迹向。这对国家、对社会乃至个人又有何益?只不过是使后人感到叹惋罢了。

  孟子云:“士穷不离义,达不离道。”又云:“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现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才是文人对得失真正的态度。不管处在什么环境下,皆能处之泰然,不以眼前的富贵,也不因处逆境而有所改变。退一步想海天的辽阔,而人类的生命只是几照露水,当露水蒸融时无影无踪。偶尔我们会回想过去,缅怀古人,而范文正公能用最大宽容与气度,安慰被谪的好友。欧阳修谓其“能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他能有伟大的事业,实际上是他不怨天尤人,时时在贡献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民生为主,实得利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意志而成的。

  岳阳楼记读后感 19

  前不见古人,使我们怆然涕下。自古迁客骚人多会于岳阳楼。我们无法再现当年的景象,留给我们的是一些深深的遗憾与无尽的思考。

  岳阳楼雄伟壮观,洞庭湖南极潇湖,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有着街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的雄伟,有着朝晖夕阴的`无穷变化,再加上迁客骚人华丽诗篇与万船感慨,使得岳阳楼更加神秘。

  历史已经过去,当我们五次回忆历史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滕子京,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少年不识愁滋味”人生有着升起的辉煌,也有着坠落的遗憾。于是滕子京遭贬而你又受牵连,但你并没有消沉,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的遭遇令人悲叹,真是“却道无凉好个秋”。或许辛弃疾也与你一样“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壮岁族旗拥万夫”。但最后也只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邻家种树节”的遗憾与无奈。《美芹十论》、《九议》也随之成为历史泛黄的一页而后十六十年则让人顿觉悲哀。

  或许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你,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于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了你无畏的誓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了你的人生态度。你的精神、品质永远活在后人心中,你也因此得到了永恒。相信若干年后仍然能够听到你那豪迈的壮语!

  岳阳楼记读后感 20

  人是感性的动物,当外在事物受到敕激时,常会因位得失价值的偏失,而怨天尤人。

  其实环境是缔造是人为的,而自己对人生价值却是主观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物外美适而喜,不以己身困厄而悲。

  我们知道,范仲淹少时有大志,虽吃粥度日,仍苦读不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举进士后,曾带兵边塞,屡建大功,西夏称他“胸中有数万甲兵”,相戒不敢犯边。在朝廷中,他积极主张改革朝政,为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因提倡改革被贬知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是一个锐意革新的有才能的人物,被人诬告“前在汪州费公钱十六万贯”(《宋史》卷三百三),于庆历四年(1044)春天,降官知岳州。作为一个封建文人,遭到贬谪,不能不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愤懑、颓丧情绪。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曾说:“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忧悲惟悼之叹,发于诗作,持为酸楚。滕子京守巴陵,修岳阳楼,或赞其落成,答以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懒数场!”等楼修好后,他要痛哭几场哪!范仲淹深知这位平素“尚气,倜傥自任”(《宋史》卷三百三)的朋友的思想和性格,因此,担心他闹出事来,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此机会。现在,滕子京知岳州,两年时间,政绩卓著,“乃重修岳阳楼”,便驰书前往邓州请范代笔,属文以记胜。这样一来,范仲淹受朋友委托为岳阳楼作记,就成了规箴知己的`绝好机会,同时,自己也在遭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之必要。于是范仲淹便把这篇文章的主题定为抒发自己的胸襟怀抱,达到规劝朋友的目的。

  岳阳楼记读后感 2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是源于宋朝王安石作品《岳阳楼记》的一句名言,意为“在世人焦虑以前先焦虑,在世人开心以后才开心”。王安石贬官出京,应对万倾洞庭,把本人“宠辱偕忘”,它是是多少爱国志士无私激吊的感叹,是以天下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的政冶理想的反映,也主要表现出他崇高的热爱祖国品性。

  苏武牧羊,历经历尽艰辛。委曲求全为何?还并不是由于苏武胸襟为国分忧、为国持节的信心,才不管不顾本人凄惨的处境。他那类博大胸怀非常值得世世代代弘扬众多。

  社会经济发展了,时代背景不一样了,但“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为人们美好理想在先,以苦为乐”的人生价值观,仍是大家中华民族的基调,也仍是大家青年一代的理想化。

  一代伟人周总理在国家大事危殆,外侮日亟的状况下,自小就塑造了“为中华崛起而念书”的理想,他以天下为己任,甘愿为“面壁十年图破壁料理机”,把自己的的发展前途运势牢牢地联络在—起,无私无畏拼搏—生,获得了老百姓的景仰和拥戴。

  今日,中华民族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智能化的幸福生活向大家每一个人挥手,而孔繁森却决然撇开繁荣都市,赶赴中华民族那块贫乏的农田,甘心情愿地为这方面农田洒去一腔热血,他是大家新时期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楷模。以便藏族同胞,他能够撤销回家了探亲访友,能够把自己的.薪水赠给藏族老大娘,其至能够不管不顾自身的病苦,以便那一方水土,为那边的同胞们,他把比较有限的性命化作无尽的精神实质驱动力。生命不息,作战不仅,大公无私,死而无憾。

  今日,大家诵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性之乐而乐”这句话千载至理名言,便是要以天地为本,以老百姓为本,不以一点考试成绩而得意忘形,不以一点挫败而灰心丧气,大家仅有英勇地担负起中华民族转型发展的重担,才无愧历史时间,无愧革命先烈,无愧明日!

  岳阳楼记读后感 22

  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称为江南地区三大名楼。他们的知名,都和题咏他们的诗词相关。而岳阳楼则以王安石的《岳阳楼记》最负盛名。

  王安石因其实施的庆历新政不成功,由参知政事贬官为邓州知州,正当性他烦闷之极时,收到朋友藤子京为岳阳楼作记的恳求,因此便故弄玄虚,表达了自身远大的胸怀和宏大的政冶理想,并与盆友共勉之。千载名作便因而而问世。

  提及岳阳楼,就不可或缺洪泽湖。正由于拥有洪泽湖才铸就了那样一座名楼。正公觉得巴陵的幸福风景全集中化在洪泽湖,因此他说道:“衔群山,吞湘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尽这一句,就可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的诗词相提并论,活现了洞庭之水的浩渺壮美,由此可见创作者恢宏的气概,非凡的才识。并不是大格局是写出不来这“势极雄豪”的`语句来的。

  随后,创作者根据“迁客骚人”在收看两张迥然不同的景色时造成的二种迥然不同的情绪,说明人的情感容易受外部自然环境的危害。这原本是以己度人。殊不知,创作者又与“古仁人”的不一样心情来驳论,她们不因外部的优劣和自身的得与失而或悲或喜。这应该是人生道路的真谛,跨越高官厚禄、跨越盛衰得与失,“不戚戚于困穷,不汲汲于荣华富贵”。她们却积极主动加入wto,在她们内心装着我国的兴衰和普通百姓的苦与乐。

  《岳阳楼记》的知名,是由于它思想觉悟的高尚。王安石那时候正被贬职“处江湖之远”,原本能够采用明哲保身的心态,落个清闲自在,可他沒有像很多像陶渊明那般归隐田园,不问世事,任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盆友。

  一个人要保证先忧,务必有胆有识热血,虽然不易。而当一个先忧之士创建了荣誉以后还能后乐,更为弥足珍贵。

  我很喜欢创作者用细致真实的画笔勾画出的一幅幅美丽风景,更沉醉于其用实际意义长远的文本所传递出的最终使用价值高标准。读《岳阳楼记》确实是一种美丽的享有!

  岳阳楼记读后感 23

  假期里闲来无事,便在书桌旁看书。偶然发现一篇古文《岳阳楼记读》。读完后我感慨万千,便把读完后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第一感受是美: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盛誉。特别是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一段,因为只要登上岳阳楼,就有心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对着风,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这充分体现了岳阳楼美的神奇。

  第二我感受到了范仲淹的忧愁:

  从这一段“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段,因为它的意思是: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这也充分体现了范仲淹的忧愁。

  《岳阳楼记》让我知道了岳阳楼的美,也让我懂得了“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岳阳楼记读后感 24

  “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句于大家而言并不陌生吧,没错,它正是出自范公的《岳阳楼记》。

  冯玉祥将军有书:“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优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范公的一生。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发愤读书,早起煮一小碗粥,凉后划为四块便是他一天的饭食。之后他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图革新。后来,西下频频入侵,边境动荡不安,朝中又无军事人才,于是他便以文官身份统兵成边,大败敌寇。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边名尊称他为“龙图老子”。后又被调后朝中主持庆历新政的改革,大刀阔斧地除旧图新,又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无论在边防,在朝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优,退亦优”,其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

  初读此文,我完全是以一种儿童稚嫩的眼光来阅读,只惊叹文中所描绘的大好风光:八百里太湖,淼淼潇湘,风物或阴晦萧索或晴朗明宇,既有“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的化不开的愁思,也有“纯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的熏醉人的欣喜。然而,在学习了之后,我才如梦初醒——这些所谓的“领会”多么肤浅。

  首先,《岳阳楼记》并不在岳阳楼所作,洞庭湖之大观当时也不在先生眼前,可以说这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范公将他一生经历的政治波涛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将他胸中起伏的思潮,一起借洞庭湖的万千气象倾泻而出,然而又顿然一收,总结成这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化为不落的绚烂彩虹,横跨天际,光照千秋。这声大彻大悟的感叹如名煞大庙的钟声,浑厚沉远,感悟大千;这一声大叹悠悠千年。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激励着多少壮士任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公毕生奉行的价值观。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救百姓于水火,这就是他永恒的追求。

  孟子有云:“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他以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异曲同工之处,都为“先忧后乐”皆为利国利民为宗旨。古人能以此为目标,我们现代人不是更应该为之努力吗?

  反观当下,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每个公民,又有几个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当今社会就没有那种“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办不走”的现象了吗?现在就真的是“天下为公”了吗?

  你看吧,现在也不是《礼记》中的“大同社会”啊,我们有什么理由嘲笑古人呢?我们现代人嘲笑古人“迂腐”、“守旧”“古板”,殊不知对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嘲笑今天的我们,既然如此,我们有有什么资格过分自傲呢?

  我折服于范公的才华,折服于他笔下如滔如虹的气场,更折服于他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历史记载的`范公一生坚守着“先忧后乐”的行为准则,我不知道范公是否真的做到了,但我隐隐觉得他做到了,能写出《岳阳楼记》没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定吧不会是“摧眉折腰”为求“事权贵”之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个人(得失)而或悲或喜,这是他的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他的远大政治抱负。他身上有着“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杜甫的影子,也有类似“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龚自珍的心境。试问世间能有几个范仲淹?

  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想我知你,但又好像不知你,范公希文。

  岳阳楼记读后感 2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出自北宋范仲淹笔下《岳阳楼记》的一句名言,意为“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欢乐之后才欢乐”。范仲淹被贬出京,面对万顷洞庭,把个人“宠辱偕忘”,这是多少仁人志士大方激吊的感慨,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的呈现,也表现出他高尚的爱国情操。

  苏武牧羊,历尽千辛万苦。忍辱负重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苏武胸怀为国分忧、为国持节的信念,才不顾个人悲惨的.境地。他那种博大胸怀值得子子孙孙发扬广阔。

  社会开展了,历史背景不同了,但“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为人类美好理想在先,以苦为乐”的人生观,仍是我们民族的主旋律,也仍是我们青年一代的理想。

  今天,我们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言,就是要以天下为先,以人民为先,不为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不为一点挫折而垂头丧气,我们只有勇敢地肩负起民族振兴的担子,才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明天!

  岳阳楼记读后感 26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当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时,常会因为得失价值的偏失,因怨天尤人。

  其实环境的真谛是人为的,而自己对人生的价值却是主观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外物美适而喜,不以己身困厄而悲。多少文科骚人因环境而怀忧丧志,把豪情丧失掉。如初唐李贺因受打击抑郁而终。反观宋朝苏轼被贬谪在外,却能把心事托付出来,所以能写出许多瑰丽雄伟的文章。如果李贺不早死,或许有更多绝妙作品能流传下来,可惜他没有苏轼的气度,不能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况且,这种颓废的一直必能使人形销骨毁,流行一种不满现实,沉郁的、萎靡不振的.迹象。这对社会乃至对的人又有何益。只不过是使人感到叹惋罢了。孟子云‘土穷不离义,达不离道’。有孕‘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于现世’。‘穷则独善起身,达则兼善天下’。

  这才是文人对得失真正的态度。不管处在什么环境下,皆能处之泰然,不以眼前的富贵,也不因身处逆境而有所改变。退一步想海天的辽阔,而人类的生命只有几滴露水,当露水蒸融是无影无踪。偶尔我们会想过去,缅怀古人,而范文正公能用最大宽容与气度,安慰被谪的好友。欧阳修谓其‘能富贵贫贱,毁誉欢威,不一动其心’。他能有伟大的事业,实际上是他不怨天尤人,时时在贡献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民生为主,实得利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意志而成的。

  岳阳楼记读后感 27

  弥漫着风雨的岳阳楼,好似在翻滚波浪中依旧振翅飞翔的海燕;明媚春光照耀下的岳阳楼,却又好似笑逐颜开的小姑娘。欣喜和无奈之情交织、碰撞、升华,情随景生,情景交融。

  读起范仲淹的传世佳作《岳阳楼记》总是有种跌宕起伏之感。它的美不仅仅是因描绘了横无际涯的景观,浩浩汤汤的湖水,更是因作者超然豁达的人生境界和源自于心的呐喊。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格精神追求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世拯民之志,让人不得不叹崇高与非凡!

  作者通过“迁客骚人”在观赏迥然不同的景象时所产生的差异心境,证明环境是影响心情的'重要因素,情绪波动为人之常情。随即作者又巧妙地转化和驳论,将“古仁人”所具“或异二者之为”的心境做出精警深刻的阐述,拥有超越功名利禄之心、超越荣辱得失的胸怀,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王维虽隐居于世却仍怀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乐观与豁达;苏轼被流放到布满瘴气且杀机重重的岭南,他没有唉声叹气反而写下名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种淡定与不惊应该和范仲淹提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有相同的胸襟吧!对于少年的我来说,学会宽容、学会悦纳自己,平静地看待世界,坦然地面对得失,只有轻装上阵才能绽放精彩。

  在今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仁人”就在我身边。是他---国士无双的钟南山院士。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我神州大地时,84岁高龄的刀马老将眼神坚毅、语气坚定地提示人民“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他让大家不要去,自己却披荆斩棘,率领医护冲向了前线。航班无机票,高铁无硬座,他就挤在餐车里,那张靠着椅背休息的照片让多少人动容、泪目。前方是病毒、是恐惧、是死亡,但在他眼里,前方,是被病痛折磨的生命。他苦苦寻找着战胜病毒的良方,仅凭着微弱的光芒也要誓死把天地开创,他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中国的脊梁。这刚正不阿的医者仁心,英雄相惜的侠骨之情,洒泪苍生的啜泣动容,不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写照吗?

  凭借着千古名句我记住了岳阳楼,记住了范仲淹的忧乐观。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我也会登上岳阳楼的顶层,凭拦远望,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尽收眼底,细品着范仲淹喷薄而出的感慨,风朗气清的人格,此时盎然的诗情,精美的辞彩定会涌上心间。

  岳阳楼记读后感 28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执政、掌权者的政治观讲得言简意赅,成为千古传颂,当今学者与执政者的座右铭。

  再细读,文中的另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使我极为感动。他把怎样做事,如何做人的人生观讲得通俗透彻。更是我们人格精神的追求。古往今来,能做到执政公道,正义廉明,其行为的背后必有民本思想的人生观在固守,更有其自检的人格力量在支撑。我想这就是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范仲淹眼中:物,是外部物化环境,人不能只为利而冲动;己,是内心欲望世界,人更不能为私欲而困惑。做人要有坚定信仰、要有奋斗目标,要有精神追求,要有道德操守。这是范仲淹为官做人的基本准则。

  读懂《岳阳楼记》,便会读出饱含范仲淹人生实践的思想火花。即:傲骨正气,是范仲淹“不以物喜”的人性坚守。范仲淹的傲骨在于他的独立精神,正气在于他的无奴性。他家父去世,随母亲寄人篱下而不自矮三分。入朝做官也不盲目崇拜皇帝,敢于谏言,故有“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的舆论。再说人性独立的道德观的确立,经历着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奴隶社会把人制度成奴性;封建社会虽有“士可杀不可辱”的说词,但制度仍然强调等级和屈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才提出平等、自由的口号,把人性的独立作为一种普遍的道德意识,但是以“资本”为阶级的划分,仍保留着等级与服从。做人“宠而不惊,弃而不伤,丈夫立世,独对八荒”,一千年前范仲淹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鞠躬尽瘁,是范仲淹“不以己悲”的牺牲精神。为国家他为官不滑:敢于明黜陟,即严明官吏升降制度;抑侥幸,即限制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径等。为百姓他为人不奸:情欲厚农桑,即重视农桑等生产事业;推恩信,即广泛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等。为正义他可牺牲自己:他做副宰相负责惩办贪官污吏,当时就有一句话说,“只要范仲淹拿大笔一勾,一个家庭就要痛哭流涕”。因为他对渎职贪官只要勾了,就查,一查就抓,一抓就判,那么这个家庭就要痛哭流涕,但范仲淹说:“我宁可大笔一挥,让一个家庭痛哭流涕,我不能让一路(若干个县为一路的建制)的百姓痛哭流涕。”正因为他的尽瘁之举,遭到了乱臣庸吏贪官的竭力攻击,因此被贬职做了知州。这就是“不以己悲”的牺牲精神。

  客观公正,是范仲淹“不喜不悲”的理性忠实。范仲淹的傲骨与尽瘁并不是桀骜不驯,或刚愎自用。而是执着于体察民情,坚持实事求是,严格规律办事,用自己的信仰决事,是学者客观处事待物的理性坚定。范仲淹是晏殊推荐入朝为官的,可他一入朝就上奏疏,使晏殊大为恐慌。晏殊责备他为何如此轻狂,难道不怕连累举主吗?范仲淹素采敬重晏殊,但为民奏疏而沉脸抗言:“我正为受了您的荐举,才常怕不能尽职,让您替我难堪,不料今天因正直的议论而获罪于您。”一席话,说得晏殊无言答对。范仲淹一生为官,无论在朝、在野、打仗、理政,从不人云亦云,敢于坚持实事求是。这种对独立、牺牲、理性的人格追求,仍然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

  《岳阳楼记》一个悲、一个喜,进而到一个忧、一个乐,悲喜的人生观、忧乐的世界观,两句名言才使这篇文章达到了不朽。

  岳阳楼记读后感 29

  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他们的成名都与题在他们身上的诗有关。 岳阳楼以范仲淹的《岳阳楼》最为著名。

  因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被贬为登州知府。 就在他极度郁闷之际,接到好友滕紫荆的请愿,要为岳阳楼作记,他便借题发挥,抒发了博大的胸怀和热忱。 政治抱负远大,与友人勉励。 永恒杰作就此诞生。

  说到岳阳楼,就离不开洞庭湖。 正是因为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这样一座著名的建筑。 范文正认为,巴陵的一切美景都集中在洞庭湖,因此他说:“悬于远山,吞万里长江,浩瀚汤海,天边一望无际,朝阳照阴阴。 傍晚,天气多变。” 堪比“蒸云梦泽,波摇岳阳楼”的诗句,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洞庭水的浩瀚与壮丽,可见作者气度非凡,才华横溢。 如果不是大手,也写不出这句“无比厉害”。

  接着,作者通过“动客诗人”观看两种不同景象时所产生的两种不同情绪,说明人的感情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这本来就是人的本性。 然而,笔者以“顾人人”不同的`心态来论证,他们不因外界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悲喜。 这应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名利,超越荣辱。 他们活跃于世间,心中有国家的兴亡和百姓的悲欢离合。

  “岳阳楼”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而闻名于世。 当时,范仲淹正在被贬,“远离江湖”。 他本可以采取与世隔绝的态度,安于现状,但他并没有像陶渊明那样退居乡下,不问世事,以天下为己任。 无忧无虑,享受明日之后世界的欢乐”鼓励自己和朋友。

  一个人必须有勇气、知识和志向才能先忧,这当然不容易。 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个先忧者,立功后还能自得其乐。

  我喜欢作者用细腻写实的笔触描绘出的美景,更陶醉于深邃文字所传达的崇高终极价值。 读《岳阳楼》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岳阳楼记读后感 30

  近日,读范公文《岳阳楼记》,敬古人忧国忧民之天下情怀,今深有感触,感同身受,比之年少,又有不同,然万千景仰,不及一二,为悼范公,遂作此文。

  我的心情总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忽一日,乌云蔽日,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从地面到房顶,从房顶到天空,伸手只见五指,周围芳华摇落,落英缤纷,灌木草丛,皆摇旗呐喊,鬼哭狼嚎,呼声大作,鸡飞狗跳。且听的电线声,声声呜咽,随后,锅碗瓢盆,一起叮叮当当作响,如小雨切切,似大雨嚓嚓,万物欲立而不由,欲匍而不能,欲静而不止。

  遇此情景,则心戚戚然,不免生无限叹息。忧思多虑,愁老烦幼,畏惧人言,感人生之沉重,叹世道之艰难,想昨日之伤痛,郁郁而行,纠集成结。念去日苦多,路险途恶实难成其业。悔恨该珍惜年少时光,到如今蹉跎岁月苦不堪言颠沛流离早生华发。人生百年,春夏秋冬只一轮回,刹那便是永恒。唯有好好活过,方觉不负此生。

  彼日,天和景明,惠风和畅,天地娴静的不拂带一丝杂音,江河明净的'不招惹一滴尘埃。朵朵白云,缓缓舒展,万千绿柳,波光粼粼。桃花摇曳,声声鸟鸣清脆悦耳,流水倾泻,阵阵歌声优美婉转。更有巧燕翩然而至,三五成群,尖叫互答。人来人往,目光不经意的触碰,回报以对方浅浅一笑。

  遇此情景,则心胸为之一宽,放眼天下之大,踌躇满志,振臂一呼。思过往之峥嵘,已成电影之一帧帧温馨画面。心之优雅坦然,安之若素,宠辱皆望,念有万千思绪,如不尽长江滚滚而来。豪情壮志,气吞山河,放眼望,江水扬波冲天,拔剑吟,云起心潮逐浪。

  岳阳楼记读后感 31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读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逐渐神思飘渺。

  范仲淹是个苦命的孩子,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他为了读书甘心到清冷的寺庙中,只与青灯古佛为伴。

  你要问怎么吃饭呢?嗨,这对于求学心切的小范同志来说根本不是个问题。煮一锅糙米粥,用刀划成四块,早上两块,晚上两块。怎么样,够简单吧。

  对于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的热血青年范仲淹来说,吃苦是必须的,享受是错误的.。以至于把同学搞得很没面子。

  原来啊,范仲淹的同学早就听说他学习刻苦,便想来探望一下这位同学。一进门就被感动坏了,估计是没见过这种苦行僧一般的生活环境。

  同学心想:我得帮帮这自强不息的老同学啊。家里有这么多好吃的,我要给小范送过去,好东西要大家分享嘛。

  于是同学热心地送来了美酒佳肴,本以为范仲淹会像自己上次一样被感动,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美意直接被拒绝了。

  “这是为什么?”同学困惑不解地望着范仲淹,只见小范同学不紧不慢地回答:“我要是吃了你这些好吃的东西,以后吃不下我自家的粗茶淡饭了怎么办?”这回答一时让同学无言以对,范仲淹不愧是一代文豪啊,从小就这么有远见,忧患意识如此之强烈,佩服佩服!

  正因为这样,他才能修炼出一身浩然正气,宁可得罪权贵,也不弯腰低头。正因为这样,他才拥有了济世之才,文武兼备,成为一代名臣。正因为这样,他才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

  岳阳楼记读后感 32

  看了《岳阳楼记》,我有很大的感受。

  首先,滕子京是很有能力的,他把巴陵管理的特别好,他把各种已经干不下去的'事业又重新办起来了,重修了岳阳楼。然后是洞庭湖,这一段写的特别精彩。在它下雨的时候,浪花冲上天空,太阳和星星都不见了它们的光。晚上登上岳阳楼,就会有一种怀念家乡的心情和伤感。还好,在晴天时,春风和熙、阳光明媚。登上这座楼,就会无比高兴,端着酒杯,吹着微风,心情很快活。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流传经典。

  读完这篇文章,我受到的启发是:一定要做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不做鼠目寸光,没有能力的人。

  好好学习,热爱祖国,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岳阳楼记读后感 33

  我还在假期期内记诵了《岳阳楼记》这篇知名的文言文。王安石在原文中对岳阳楼、洪泽湖的描绘令人好像亲临其境,它用幽美的文采为大家展现了壮观的美丽风景,而他在描绘美丽风景的`另外表达出的以天下为己任感情,也是令我深深地钦佩。

  《岳阳楼记》是王安石就盆友滕子京之邀所写。那时候滕子京被贬职到巴陵做郡守,他意气低落、灰心丧气,观念很是消沉。此刻他的朋友王安石也被贬官,当他邀约王安石写《岳阳楼记》时,王安石根据本文劝告滕子京,也是劝告世人“不以物喜,不因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这类力透纸背的天下为公的观念情结变成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

  本文有很多名垂千古的名诗句。“不以物喜,不因已悲”告知大家:不必由于获得一些小考试成绩而得意忘形,也不必由于碰到一点挫败就踌躇不前。而成千上万革命烈士和爱国志士更是有着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杰出情结,才拥有新中国成立的问世和如今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岳阳楼记读后感 34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篇古来少有的名文、美文、雄文,观起来让我收获不多不少。

  可能是我看点比较独特,我首先看到的是两位大文豪去看整个世界的视角。首先从题目来说,《岳阳楼记》,自古以来就很出名,就是文人墨客多显之地,反而是《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如果不是欧阳修一文提到,可能世人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这里就可以看出两人的不同了:范仲淹从一个名胜去看天下人,是以大见更大,而欧阳修却从一个小地方去看天下人,是以小见大虽然不同的`角度去看都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可我还是比较认同欧阳修的视角,毕竟是为官,就是为了民,所以还是得从民的身上出发,而不是从文人墨客出发,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法,毕竟人范仲淹都没到过岳阳楼,所以范仲淹的视角我也不觉得否定。

  我从这两篇文章得到的不是知识,准确的说是不仅仅是,我的到最多的其实是道理,它解决了萦绕我心头很久的疑问——我到底需要什么,就拿做好事来说,有的人终其一生去行善,到最后却不为人所知,反倒是那些名人,随便干点什么影响力都比他们大,那么行善到底为了什么,为了积德?为了出名?还是其他什么呢?我思考了很久,读了这两篇文章后,我抓到了一些轨迹,其实驱使一个人的不是他的脑子而是他的心,就如两位文豪,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为了什么,其实是为了他们的心,他们的心所向往的,简单来说就是随心,这也是我观两篇文章后最大的收获。

  岳阳楼记读后感 3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千古名句,大家必须明白,但大家是否有过更深的思考?

  这句话不仅仅表示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也表示着胜利。大家都明白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佬儿,在他统治的前期有开元之治,后期却有安史之乱,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在肥与瘦之间。有一天,一个惟恐天下不乱的佞臣,装做关心皇上龙体的样貌说: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但这时的李隆基还比较清醒,答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那时唐玄宗只想着人民,由此看来开元之治与此必有关系。这开元之治便是取得的胜利,而后期他听信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追逐声色犬马,将百姓的生死置之度外,置社稷与脑后,于是安史之乱替代了开元之治,这便意味着失败。这难道不足以证明忧国忧民便是胜利吗?

  又如,我们的领袖毛主席带领共产党,吃苦吃在人民前头,享乐想在人民后头,与之相反的`是蒋介石与他的国民党,整天花天酒地,经不起风吹雨打,在人民前面享乐,若非如此,说不定此刻还有他的半壁江山呢!但他们不替人民着想,所以永远不可能取得胜利。

  我们是21世纪的生力军,肩负着富国强民的光荣使命,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更应当从此刻就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为祖国的腾飞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建设早日添砖加瓦。

  岳阳楼记读后感 36

  不得不说《岳阳楼记》的震撼力;其景之壮观,尤如历历在目!其情之真切,好似感同身受!

  “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怎样的一种爱国情怀,作为读者的我自认为是很爱国的,可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境界却实难到达!我想当时在朝做高官拿厚禄的人如果都能有这种觉悟,能到达这种境界,今日的中国又会是什么样貌呢?

  有机会我必须要登上《岳阳楼》,去目睹“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气势;去感受“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的悲凉;去体绘“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的'欢乐!

  有时候我真感慨古人的圣明贤得真是今人无法比似的,如果现今的人们都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世间又少了多少烦脑与忧愁!

【岳阳楼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岳阳楼记08-25

《岳阳楼记》教案05-21

岳阳楼记赏析03-07

岳阳楼记教案01-26

岳阳楼记的译文07-21

岳阳楼记的成语09-02

读《岳阳楼记》03-18

《岳阳楼记》的赏析精选03-25

岳阳楼记经典赏析12-07

岳阳楼记注释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