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余秋雨地方戏曲减法说引的争议
有关地方戏曲的保护,近年来一直很受关注。最近,学者余秋雨撰文称,中国现存172个剧种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下来是不合适的,应该做减法。此言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学界有人质疑余秋雨是在“毁戏曲”。但是也有人认为,余秋雨的说法有一定合理性。
在日前发表的《文化淘汰腾出创新空间》中,余秋雨表示,“中国现存172个剧种。如果全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下来,我个人认为太多了,必须做减法。这个减法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要传承;今天观众还在享受,而且也能够靠卖票养活自己的剧种,要传承。”余秋雨说,呼吁做减法并非是在糟蹋中国地方戏曲。“所有的文化艺术都在新陈代谢,都有一个生存竞争的自然过程。有一些东西,需要我们以国家力量保存,比如在我心目中,昆曲、京剧因为沉淀了太多的东西,属于此列。但是,不是所有剧种都要以此类推,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还举例说,元杂剧只活了大约70年,“就像英雄一样非常壮烈地倒下了,而不是已经没人看了,却躺在床上,非要靠打‘强心针’维持。艺术不应该是通过这种道路走出来的。”
余秋雨的观点受到了学界的质疑。学者陈才撰文《余秋雨是在毁戏曲》,直指余秋雨是“地方戏曲的刽子手”。他称,中国地方戏曲剧种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68个锐减为今天的172个,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并不完全适用“优胜劣汰”法则,更无须“抓大放小”。许多时候,只有通过对弱势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才能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但也有学者认为,作为戏剧研究专家,作为曾经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余秋雨对中国戏曲有发言权,“至少这属于他个人的关于中国当前戏曲剧种‘去’与‘留’的看法。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见得都是好的。一些已经逐渐淡出国人视野的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应该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这跟居家过日子是一个道理,衣柜里的衣服已经不穿了,还留着压箱底,留着作为一种存在而‘精心呵护’不见得就是节俭,更不见得就是‘会过日子’。一个不懂得精简辎重的部队如何能够做到快速行军呢?”
【余秋雨地方戏曲减法说引的争议】相关文章:
余秋雨的主要作品08-13
余秋雨《莫高窟》原文09-10
余秋雨作品风格06-27
余秋雨最经典的作品07-08
余秋雨《莫高窟》全文06-15
余秋雨人生哲言签名08-16
余秋雨《我在等你》散文07-04
余秋雨写雨的散文10-04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简介07-21
有关于余秋雨经典散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