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寓言故事

时间:2024-10-31 04:17:09 寓言 我要投稿

有关成语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成语的寓言故事,欢迎大家阅览。

有关成语的寓言故事

  成语的寓言故事:百里负米

  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师从孔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在仲由少年时,遇到一场大旱,当地粮食价格飞涨。他家里比较穷,实在买不起高价粮,只好吃野菜度日。

  这样过了几天,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年纪大的父母长此下去怕是吃不消,很是担心。这时恰巧有消息传来,说百里以外沂河的粮价比较便宜,仲由就辞别父母,带上家里所有的钱拿着粮袋子奔沂河了。

  仲由家没有车和马,他只能徒步而行。为了省钱,自然就没有住店,反正是累了就睡,歇过乏来就走,这样走了三四天才到。到了沂河粮店一看,时间太晚了,粮店都关门了。他只好夜宿在粮店的房檐下。

  第二天天一亮,他第一个就买好了白米,然后急匆匆往回赶。才走了几里路,他就听到肚子咕噜噜地叫,该吃东西了。这路上的三四天,他都是靠着从家里带的野菜团子支撑下来的,可现在往腰里一摸,发现野菜团子都吃完了,这可怎么办呢?

  这时候的仲由是饥肠辘辘,闻着袋子里白米的香味,不由直咽口水。看看回家的路,还有九十多里,他真想抓一把白米嚼一嚼吞下肚去,可是想到家里白发苍苍的父母,米又这么少,他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可不吃东西又不行,他想找点野菜吃,可是没找到。他又往远处的田地里一望,嘿,有主意了!

  再说仲由家中的二老,早也盼、晚也盼,终于盼着儿子仲由回来了。他们倒不是特想吃到白米,主要是担心儿子,这时候兵荒马乱的,可别出个差错。

  仲由进了家门,把白米袋子往二老手里一放,说:“爹,娘,孩儿把白米买回来了,你们快点煮好吃点吧。”

  仲由爹没接白米,而是看着瘦了一圈的儿子,心疼地说:“没想到这一路这么远,给你拿的野菜团子一定不够吧,有没有吃点白米?”

  仲由笑呵呵地说:“我吃了一点,真好吃啊。”这时仲由娘一眼看见儿子的腰里鼓鼓囊囊的,一把翻出来,却发现是一大团豆叶,上面还有齿痕。她立刻就明白了:“孩子啊,你一路上就是吃这个撑过来的?”

  仲由眼见瞒不住了,这才承认:“人家收完豆子,豆叶就扔在地里不要了,我觉得怪可惜的,就捡起来吃了。”

  这话一出口,仲由的父母一把抱住了儿子,真是个孝顺孩子啊。

  若干年后,仲由在父母过世后,南下到了楚国。楚王对他很是礼遇,摆了酒席给他接风,还派了很多高官陪同宴请。席间,楚王提出让他担任官职,给他配了一百辆车马作随从,每年给的俸禄也非常多。

  这下子,同席的官员纷纷向他道贺。可谁也没想到,仲由反而痛哭失声。楚王有点不高兴,就问:“难道仲由对本王的赏赐不满意吗?”

  仲由连忙离席,说道:“大王,我是想念我的父母啊。我多么希望他们还活着,能同我一起过这样的好生活。可是,即使我仍然想像原来那样背着白米奉养双亲,也永远不可能了。”

  一时间,宴席上静悄悄的。包括楚王在内,都被仲由的孝心打动了。仲由的老师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赞扬他说:“仲由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在《孔子家语》里有这么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能孝敬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地减少,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留下终生的遗憾。故此我们在父母健在的对候,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悲痛亲已不止。

  百里负米:形容非常孝敬父母

  成语的寓言故事:粤人成仙

  粤地有个人,素来笃信神仙。他一天到晚朝思暮想的,就是修成正果,成仙升天,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可是要想成仙,有什么门道呢?粤人想不出好办法,很是苦恼。他想,成仙的人是少得很,但我这样诚心,老天怎么还不选中我呢?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粤人偶然从一本书中得知,有一种仙草,名叫灵芝,长得像蘑菇,颜色美丽,吃了它就可以成仙。粤人高兴极了,就天天不辞劳苦地上山去四处搜寻,希望能在那多得数不清的植物中发现灵芝仙草。

  终于有一天,粤人照例上山寻找灵芝,翻山越岭,疲惫不堪。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他忽然看到不远处的一个烂树桩上生着一个大蘑菇,这蘑菇有箱子那么大,叶子有九层,颜色就像金子一样光彩四射。“呀,这就是灵芝吧,没想到真让我得到了,看来我是和神仙有缘哪!”粤人忘了疲劳,三步并作两步奔过去把蘑菇采了下来带回家去。这蘑菇其实并不是什么灵芝,只是山中常见的毒蘑菇,可粤人一心只想成仙,连这点常识都忘了。

  回到家里,粤人郑重地对妻子说:“快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神奇的灵芝了,吃了它就可以成仙。我听说成仙一定要有缘份,老天是不肯随便让人成仙的。可是你看,这么难得到的东西都让我得到了,我一定是个有缘之人,很快就会成仙了!”于是粤人斋戒了三天,还天天沐浴焚香,彻底清洁自己,以示对神仙的虔诚。三天之后,粤人恭恭敬敬地捧出蘑菇,将它煮熟。他兴奋地想:“马上要成仙了!”夹起一大块蘑菇就往口里送。这一吃可糟了,他马上感到腹痛难忍,肠子好像要断掉一样。他倒在地上滚了几滚,就气绝而亡了。

  粤人的儿子听到这边有动静,忙过来看看情况。他平时受粤人的影响很深,也是一心想做神仙,整天无所事事地做白日梦。这会儿,他见到父亲死了,想了想对母亲说:“我听说成仙的人,一定要脱去人的形骸。人就是为形骸所累所以才成不了仙。现在,我的父亲已经脱去他的形骸成仙了,这不是死。”说完,他便去吃那剩下的蘑菇,很快便走了父亲的老路,中毒死了。可是粤人家里其他的人还是对成仙执迷不悟,不加思索地又去争吃蘑菇,结果无一例外地全都被毒死了。

  本来明明是毒蘑菇,这并不是难以辨认的东西,却偏偏被粤人一家坚信不疑地认为是灵芝,就是因为他们总是幻想侥幸地撞大运,白白地获得好处,这真是利令智昏。要想过上好日子,只有靠自己踏踏实实劳动才是一条靠得住的途径,否则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成语的寓言故事:飞蛾投火

  一天夜里,林子和客人一起坐在院子里乘凉,天很黑,四周十分安静,只有一只蜡烛在闪着亮,林子同客人一起谈古论今,大家都对人生感叹不已。

  这时,一只蛾虫扑打着粉红的翅膀,绕着烛光飞来飞去,还发出细小的嘶嘶声,林子用扇子驱赶飞蛾,它便飞走了。可是刚过一会儿,它又飞过来了,林子又用扇子赶走蛾虫,它飞走不一会又飞回来,而且一个劲地朝蜡烛火不顾一切地扑过去,这样赶走又飞来,赶走又飞来,反复七八次了。终于,蛾虫的翅膀被烛火燎焦了,它再也飞不动了,落在地上,焦头烂额,还在不甘心地挣扎着那已经烤得残破的翅膀,直到没有了一丝气息为止。

  看了飞蛾的这般情景,林子感慨地对客人说:“你看这飞蛾扑火该多愚蠢啊!火本来是烧身的,可是它偏偏要不顾死活地去扑火,落得这般下场!”

  客人也有同感地叹道:“谁说不是呢?可是,人比飞蛾更甚啊!”

  林子说:“是的,世上的声色利欲,引得人们拼命去争夺追逐,何止像这飞蛾扑火?那些循此道路而不怀疑、毁灭了身躯而不后悔的人,岂不是也像这蛾虫一样可悲可怜又落人讥笑吗?”

  人们追名逐利,正如飞蛾投火一般。飞蛾投火被人们笑其愚蠢;而那些追名逐利以至于身败名裂的人,不是更加可笑吗?

  成语的寓言故事:万字难写

  汝州农村有个老翁,家道殷实,十分富有。可是他祖祖辈辈都是文盲,连“之乎者也”等最简单的字都不认识。不识字干很多事都极不方便,老翁尝够了苦头,决心让儿子念书识字。

  有一年,老翁聘请了一位楚国的读书人教他的儿子认字。第一天上学,老师用毛笔在白纸上写了一笔,告诉他儿子说:“这是个‘一’字。”他儿子学得很认真,牢牢地记住了,回去后就写给老翁看:“我学了一个字——‘一’。”老翁见儿子学得用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第二天上学,老师又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两笔,说:“这是个‘二’字。”这回,儿子不觉得有什么新鲜了,记住了就回家了。到了第三天,老师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三笔,说:“这是个‘三’字。”儿子眼珠一转,仿佛悟到了什么,学也不上了,扔下笔就兴高采烈地奔回去找到父亲说:“认字实在简单,孩儿已经学成了。现在不用麻烦先生了,免得花费这么多的聘金请先生,请父亲把先生辞退了吧。”见到儿子这么聪明,老翁高兴地准备了酬金辞退了老师。

  过了几天,老翁想请一位姓万的朋友来喝酒,就吩咐儿子一大早起来写个请帖。儿子满口答应了:“行,这还不容易吗?看我的吧。”

  老翁看儿子满有把握,就放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了。时间慢慢地过去,眼看太阳都快偏西了,还不见儿子写好,老翁不禁有些急了:“儿子这是怎么了?”等了又等,老翁终于不耐烦了,亲自到儿子房里去催促。

  进得门来,老翁见儿子愁眉苦脸地坐在桌边,纸在地上拖得老长,上面尽是黑道道。儿子正拿着一把沾满墨的木梳在纸上画着,一见父亲进来便埋怨道:“天下的姓氏那么多,他为什么偏偏姓万呢?我借来了母亲的木梳,一次可以写20多划,从一大早写到现在,手都酸了,也才写了不到3000划!万字真难写呀!”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如果我们学习只满足于一知半解,那和这个笨儿子又有什么两样呢?

【成语的寓言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寓言故事精选06-15

成语寓言故事09-01

寓言故事成语09-16

成语寓言故事09-05

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08-02

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精选07-14

成语寓言故事口蜜腹剑08-03

成语寓言故事《缘木求鱼》08-05

成语寓言故事《螳臂当车》04-26

成语寓言故事《出类拔萃》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