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寓言

时间:2024-09-07 00:05:02 寓言 我要投稿

有关母亲的寓言

  妈妈就像太阳一样时刻温暖着我们,每当想起母亲,那一幅幅母亲关爱我的画面就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

有关母亲的寓言

  一个关于教育的古老寓言

  在很久以前,有三对年轻人,他们在同一天结婚,也在同一天向上帝祈祷:“万能的上帝呀,请赐给我们一个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请赐给他聪明、勇敢、爱心和健康。”第二年,正如这三对夫妇所求的,每一个家庭都生下了一个小宝宝。他们从此开始了快乐、麻烦、忙碌的生活。

  二十年后,这三对夫妇又来到了教堂,向万能的上帝祈祷。

  第一对说:“上帝啊,你为什么这样惩罚我们,我们的孩子现在完全成了一个暴戾的人。”

  第二对说:“上帝啊,求你救救我们的孩子吧,他自私、贪婪,又一无所长,我们不知道他以后靠什么生活。”

  最后一对夫妇说:“万能的上帝啊,感谢你给我们送来了一个好孩子,他热情,聪明,又有爱心,他简直成了我们快乐的源泉……”

  这时候,教堂的穹顶上突然被一道光照亮,一个声音从这光中传出:“我的子民啊,二十年前,我应你们的要求,把三个可爱的孩子交给你们,他们都一样聪明可爱,这是在他们出生时你们都看到的。那个时候以及以后的几年,谁不是沉浸在孩子降生的喜悦中呢,谁不心怀感激地夸奖自己的孩子呢?我送到你们身边的孩子都是一样的聪明可爱,只不过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罢了,他们每个人的潜能都足以使他们成为社会的骄傲。但是后来呢,你们之中的人,有的悉心去培养,像照料一粒麦种;有的却渐渐失去了耐心,不再去寻求教育孩子的方法,反而粗暴、简单地对待孩子,以致孩子越来越愚钝,甚至走向歧途。我的子民啊,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你们中间,那些悉心照料和培育孩子的,并不全是富有的,有权势的,有的甚至屡遭厄运,但他们的信心和耐心使他们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有的尽管富有,但却早早地在教育上抛弃了自己的孩子……”

  教堂里的三对夫妇,此时早已泪流满面。他们无不在心里重新审视自己和自己的孩子……

  上面这则寓言故事来自《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许多人认为,它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斯宾塞所著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一部对世界上无数家庭和学校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著作,在这本书中,斯宾塞不仅分析了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快乐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还强调了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灯。

  然而,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要学**如何教育孩子。斯宾塞认为,即便是饲养一头牛、一匹马,人们都知道应该去获取相关的一些喂养知识,更何况养育的是自己的孩子。不懂教育的父母,就如同一个做生意的人不会算帐、一个没有学过解剖学的人给人进行外科手术一样,一个对孩子身体、道德、心智方面了解甚少的父母如何去指导孩子,或许只剩下了各种武断的责骂、尖叫、惩罚和孩子无奈的哭声。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想改变孩子,父母就要改变己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学**成长的过程。斯宾塞把孩子比作家庭的一面镜子,他能照出你内心的一切。你快乐,他也快乐;你烦躁,他也烦躁;你暴戾,他也暴戾……

  有了这面镜子,父母们就有了改变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同时,父母的改变也使孩子发生了变化,教育就在无形中产生了效果。

  斯宾塞认为,教育应该是充满快乐的,当一个孩子不快乐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什么好的结果。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是甘甜的蜜汁。

  孩子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来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相反如果在他们快乐的时候,学**任何东西都会比较容易。因此,要想教育好孩子,唯一的方法是把他们的情绪调节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开始学**。许多孩子被认为没有天赋、天生比其他孩子差,其实并非如此,只是教育者的方法不得当而已。

  书中讲述了一个斯宾塞如何让三个已被认为是“朽木不可雕”的孩子,变成社会栋梁的故事。

  这三个孩子都只有十岁左右,在学校校长眼里,他们已经差得不可救药,送他们到斯宾塞先生家是最后的一点指望了。

  斯宾塞和三个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劳动,一起学**,慢慢地了解了他们为什么厌倦学**。

  第一个孩子在学校里经常被同学欺负,而老师很少主持公道;老师还用极其刻薄的话语嘲笑挖苦他,让他想到学校的种种事情就很害怕,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受挫伤。

  第二个孩子认为他的妈妈不喜欢他,总是对他唠叨个不停,有时因为一点小事都会尖叫着责备他。他不想学**,只是为了好好气气他的妈妈。

  第三个孩子向往自然,喜欢小鸟,以至于不能安心地在课堂上学**。

  斯宾塞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训斥是无济于事的,道德的说教对孩子来说也是很苍白的,所以他采取了另外的方式。他围绕如何驱除他们心中不快乐的阴影设计出不同的训练课程。

  对第一个孩子,斯宾塞谈得最多的是弱小者应如何通过特别的、别人没有的境遇,发现真理,成就品德,成为强者。听完他的讲述,孩子身上的耻辱感和自卑心理没有了,还激起了他的使命感。后来,这个孩子成了英国著名的律师。

  对于第二个孩子,斯宾塞告诉他,他母亲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她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长大**,有出息。他让孩子体谅母亲。后来这个孩子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牧师。

  而第三个孩子,斯宾塞教会了他研究动物的方法,许多年之后,他成了一个鸟类学的专家。

  斯宾塞认为,上帝赋予每个孩子不同的禀赋和特质,目的是希望他们将来能成为各个领域的有用之才,而这一点,常常会被许多父母所忽视。孩子们因此还被父母责骂,使得他们常常不快乐。我们都应该认识到,即便是一个天才,也有可能被不快乐所扼杀啊!

  斯宾塞认为要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因为这时容易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2、不要在孩子情绪低落或刚刚哭闹之后开始教育和强迫他学什么。这样你常常会根据不好的教育效果,而误认为自己的孩子天赋太差。

  3、努力营造快乐、鼓舞的家庭教育气氛,让孩子有实现感和成就感。

  4、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一个快乐的人看孩子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忧郁不开心的人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的缺点。

  快乐教育的最佳方法是友好和鼓励

  如果一个孩子面对的总是一位严厉地呵斥他的老师,即使是他的父母,即使你内心真的很爱他,但他也会厌倦你所说的、要求的。父母们常常这样抱怨“我爱他,但我又时常恨他不成器”,“我真的受不了,他学什么都这么慢,又不专心”,如此等等。可能很多父母都花了很多心血在孩子身上,但孩子仍然没有改变,为什么呢?

  斯宾塞认为,孩子对恶劣的、否定性的环境有天然的反感。这种反感的情绪尽管会因为害怕而有所克制,但这不利于接受任何知识。在这种状态下,他所学到的传授知识者的坏**惯反而比获得的知识更多。

  相反,如果是在一种友好、亲切而又充满鼓励的气氛中学**,不但学**的效果会好很多,而且可以增加孩子对父母、老师的信任感。

  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反感、厌恶自己的父母,但之后却很难说了。有甚者会与父母反目成仇,更极端的,还会做出弑母弑父的恶行。这究竟是父母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一个长期得不到友好、鼓励和正确训练的孩子,会在心里产生憎恨和厌恶。“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

《有关母亲的寓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母亲的寓言】相关文章:

天空有朵母亲云寓言故事07-01

(经典)《寓言》07-20

《寓言》07-22

《寓言》05-28

中国寓言和伊索寓言06-26

印度寓言故事: 寓言的寓言(通用7个)10-28

《寓言》说课稿08-31

伊索寓言[精选]06-05

经典寓言《杞人忧天》11-01

经典的哲理寓言08-06

有关母亲的寓言

  妈妈就像太阳一样时刻温暖着我们,每当想起母亲,那一幅幅母亲关爱我的画面就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

有关母亲的寓言

  一个关于教育的古老寓言

  在很久以前,有三对年轻人,他们在同一天结婚,也在同一天向上帝祈祷:“万能的上帝呀,请赐给我们一个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请赐给他聪明、勇敢、爱心和健康。”第二年,正如这三对夫妇所求的,每一个家庭都生下了一个小宝宝。他们从此开始了快乐、麻烦、忙碌的生活。

  二十年后,这三对夫妇又来到了教堂,向万能的上帝祈祷。

  第一对说:“上帝啊,你为什么这样惩罚我们,我们的孩子现在完全成了一个暴戾的人。”

  第二对说:“上帝啊,求你救救我们的孩子吧,他自私、贪婪,又一无所长,我们不知道他以后靠什么生活。”

  最后一对夫妇说:“万能的上帝啊,感谢你给我们送来了一个好孩子,他热情,聪明,又有爱心,他简直成了我们快乐的源泉……”

  这时候,教堂的穹顶上突然被一道光照亮,一个声音从这光中传出:“我的子民啊,二十年前,我应你们的要求,把三个可爱的孩子交给你们,他们都一样聪明可爱,这是在他们出生时你们都看到的。那个时候以及以后的几年,谁不是沉浸在孩子降生的喜悦中呢,谁不心怀感激地夸奖自己的孩子呢?我送到你们身边的孩子都是一样的聪明可爱,只不过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罢了,他们每个人的潜能都足以使他们成为社会的骄傲。但是后来呢,你们之中的人,有的悉心去培养,像照料一粒麦种;有的却渐渐失去了耐心,不再去寻求教育孩子的方法,反而粗暴、简单地对待孩子,以致孩子越来越愚钝,甚至走向歧途。我的子民啊,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你们中间,那些悉心照料和培育孩子的,并不全是富有的,有权势的,有的甚至屡遭厄运,但他们的信心和耐心使他们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有的尽管富有,但却早早地在教育上抛弃了自己的孩子……”

  教堂里的三对夫妇,此时早已泪流满面。他们无不在心里重新审视自己和自己的孩子……

  上面这则寓言故事来自《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许多人认为,它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斯宾塞所著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一部对世界上无数家庭和学校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著作,在这本书中,斯宾塞不仅分析了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快乐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还强调了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灯。

  然而,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要学**如何教育孩子。斯宾塞认为,即便是饲养一头牛、一匹马,人们都知道应该去获取相关的一些喂养知识,更何况养育的是自己的孩子。不懂教育的父母,就如同一个做生意的人不会算帐、一个没有学过解剖学的人给人进行外科手术一样,一个对孩子身体、道德、心智方面了解甚少的父母如何去指导孩子,或许只剩下了各种武断的责骂、尖叫、惩罚和孩子无奈的哭声。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想改变孩子,父母就要改变己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学**成长的过程。斯宾塞把孩子比作家庭的一面镜子,他能照出你内心的一切。你快乐,他也快乐;你烦躁,他也烦躁;你暴戾,他也暴戾……

  有了这面镜子,父母们就有了改变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同时,父母的改变也使孩子发生了变化,教育就在无形中产生了效果。

  斯宾塞认为,教育应该是充满快乐的,当一个孩子不快乐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什么好的结果。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是甘甜的蜜汁。

  孩子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来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相反如果在他们快乐的时候,学**任何东西都会比较容易。因此,要想教育好孩子,唯一的方法是把他们的情绪调节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开始学**。许多孩子被认为没有天赋、天生比其他孩子差,其实并非如此,只是教育者的方法不得当而已。

  书中讲述了一个斯宾塞如何让三个已被认为是“朽木不可雕”的孩子,变成社会栋梁的故事。

  这三个孩子都只有十岁左右,在学校校长眼里,他们已经差得不可救药,送他们到斯宾塞先生家是最后的一点指望了。

  斯宾塞和三个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劳动,一起学**,慢慢地了解了他们为什么厌倦学**。

  第一个孩子在学校里经常被同学欺负,而老师很少主持公道;老师还用极其刻薄的话语嘲笑挖苦他,让他想到学校的种种事情就很害怕,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受挫伤。

  第二个孩子认为他的妈妈不喜欢他,总是对他唠叨个不停,有时因为一点小事都会尖叫着责备他。他不想学**,只是为了好好气气他的妈妈。

  第三个孩子向往自然,喜欢小鸟,以至于不能安心地在课堂上学**。

  斯宾塞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训斥是无济于事的,道德的说教对孩子来说也是很苍白的,所以他采取了另外的方式。他围绕如何驱除他们心中不快乐的阴影设计出不同的训练课程。

  对第一个孩子,斯宾塞谈得最多的是弱小者应如何通过特别的、别人没有的境遇,发现真理,成就品德,成为强者。听完他的讲述,孩子身上的耻辱感和自卑心理没有了,还激起了他的使命感。后来,这个孩子成了英国著名的律师。

  对于第二个孩子,斯宾塞告诉他,他母亲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她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长大**,有出息。他让孩子体谅母亲。后来这个孩子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牧师。

  而第三个孩子,斯宾塞教会了他研究动物的方法,许多年之后,他成了一个鸟类学的专家。

  斯宾塞认为,上帝赋予每个孩子不同的禀赋和特质,目的是希望他们将来能成为各个领域的有用之才,而这一点,常常会被许多父母所忽视。孩子们因此还被父母责骂,使得他们常常不快乐。我们都应该认识到,即便是一个天才,也有可能被不快乐所扼杀啊!

  斯宾塞认为要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因为这时容易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2、不要在孩子情绪低落或刚刚哭闹之后开始教育和强迫他学什么。这样你常常会根据不好的教育效果,而误认为自己的孩子天赋太差。

  3、努力营造快乐、鼓舞的家庭教育气氛,让孩子有实现感和成就感。

  4、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一个快乐的人看孩子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忧郁不开心的人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的缺点。

  快乐教育的最佳方法是友好和鼓励

  如果一个孩子面对的总是一位严厉地呵斥他的老师,即使是他的父母,即使你内心真的很爱他,但他也会厌倦你所说的、要求的。父母们常常这样抱怨“我爱他,但我又时常恨他不成器”,“我真的受不了,他学什么都这么慢,又不专心”,如此等等。可能很多父母都花了很多心血在孩子身上,但孩子仍然没有改变,为什么呢?

  斯宾塞认为,孩子对恶劣的、否定性的环境有天然的反感。这种反感的情绪尽管会因为害怕而有所克制,但这不利于接受任何知识。在这种状态下,他所学到的传授知识者的坏**惯反而比获得的知识更多。

  相反,如果是在一种友好、亲切而又充满鼓励的气氛中学**,不但学**的效果会好很多,而且可以增加孩子对父母、老师的信任感。

  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反感、厌恶自己的父母,但之后却很难说了。有甚者会与父母反目成仇,更极端的,还会做出弑母弑父的恶行。这究竟是父母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一个长期得不到友好、鼓励和正确训练的孩子,会在心里产生憎恨和厌恶。“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