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7 02:18:10 寓言 我要投稿

《寓言》教学设计【精】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寓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寓言》教学设计【精】

《寓言》教学设计1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3.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学会阅读寓言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伊索寓言,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理解寓言

  1.什么是寓言呢?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2.揭示课题。

  二、认识伊索和伊索寓言的特点

  1.简要地介绍伊索。

  2.简要地介绍《伊索寓言》。

  三、初学《伊索寓言》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从文中找出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2.交流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四、精读《伊索寓言》

  1.指名读课文,思考:在这三则寓言中,你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交流。

  (1)《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

  A.什么是无能为力?

  B.哪些语句能说明它无能为力?它可能想了哪些办法?

  C.齐读寓意。

  (2)《牧童和狼》中的牧童:

  A.“一贯”是什么意思?从什么地方能看出他一贯说谎?

  B.两次大叫有什么不同?指名朗读。

  C.为什么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是不是这些人见死不救?

  D.齐读寓意。

  (3)《蝉和狐狸》中的蝉:

  A.蝉聪明、机智、善于观察,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找出有关句子。

  C.我们学过《狐狸和乌鸦》,故事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呢?

  3.说说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五、拓展阅读,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1.结合本课和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概括《伊索寓言》的特点。

  2.在你读过得伊索寓言中,哪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3.读故事,补充寓意。(《贼和他的母亲》《大力士神和车夫》《池边的鹿》)

  4.再读寓言,体会写法

  伊索寓言里有几则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说说你的发现。

  寡妇与母鸡

  有个寡妇养着一只母鸡,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她以为多给鸡喂些大麦,就会每天下两个蛋。于是,她就每天这样喂,结果母鸡长得越来越肥,每天连一个蛋也不下了。

  这故事说明,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结果连现有的都失掉了。

  苍蝇与蜜

  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

  对于许多人来说,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叼着肉的狗

  狗叼着肉渡过一条河。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以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想到这里,他决定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于是,他扑到水中抢那块更大的。结果,他两块肉都没得到,水中那块本来就不存在,原有那块又被河水冲走了。

  这故事适用于贪婪的人。

  读了这几则故事,你有什么发现?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阅读整本书——《伊索寓言》

  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

  狐狸 时机不成熟

  牧童 一贯说谎 无人相信

  蝉 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寓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奕秋通国教诲俱学弗若曰矣。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说说课文的内容。

  情感目标:

  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去寻宝。这可不是金银珠宝,而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文言文,文言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

  出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学生齐读)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一是“读”,能正确隔词断句,把课文读通读顺。

  二是“义”,能根据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三是“悟”,能结合实际,体会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1.课前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谁想展示一下?

  2.指名读,学生评价,教师指导读好文言文速度要慢,能正确隔词断句。

  3.师范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的韵味,读一遍。根据老师读的用笔在文中标出停顿,并在心里跟着老师读。生给老师评议。

  4.自己练习读,读不好的地方可以请教小伙伴,也可以问老师。

  5.指名读,挑战读,师生评议。

  6.齐读。

  三、整体感悟大意。

  1.对照着课本中的注释,结合着插图,自己试着揣摩每句话的大意,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标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课文大意,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老师和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2.全班交流:

  3.给下面的.文段加上标点并翻译全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明确: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从上文概括出两个成语:专心致志心有旁鹜

  5.译文:

  弈秋是全国著名的下棋高手,让他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聚精会神,一心只听从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表面上也在听,实际上却一心想着有只天鹅将要飞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学下棋,尽管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成绩肯定赶不上人家。(难道)这个人的智慧不如那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

  (1)小组代表说课文的大意,互相评议,补充。只要主要意思不错即可,学生说不准的,教师给予点拨。师适当板书。

  (2)师说课文大意。生评议。

  (3)小组质疑,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四、交流感悟。

  1.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

  师总结并板书(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善始善终、一心一意等,不能三心二意,)

  2.你做到了吗?今后你打算怎样做呢?学生交流。

  师小结:会读,能理解课文大意,能领悟其中的道理、认识了文言文,等等,这都是无价之宝,只要你继续努力,你会找到更多的宝藏。

  五、品读,读出其中的韵味。

  六、小练习:帮助学生背诵。

  1.出示部分课文内容,一些重点词句用括号表示,让学生试着填空。

  2.学生自己练习。

  3.指名交流。

  4.同桌互相检查。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

  正确地背诵并默写课文。自己设计作业。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 一人

  专心致志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一心一意 不能三心二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材料的翻译训练,熟习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

  2、理解专心致志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弈秋败弈》选自《刘子·专学》,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呢?

  二、词语点读。

  “非弈道暴深”,弈道:此处可解释为解决棋的困难局势的对策。暴:突然。深:深奥、复杂。“情有暂暗”:思想、心理上出现了暂时的糊涂。情:此处可理解为思想、认识、心理等。暂:暂时。暗:糊涂,不明白“笙猾之也”:笙曲干扰了他。猾:扰乱,干扰。之:代词,他,指秋。

  三、出示文言语段,要求学生点读翻译。

  四、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弈秋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六、读一读,练习背诵。

  课后小结: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自己学习第二篇古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材料,进行翻译训练,熟悉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

《寓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4、了解寓言的特点,激发阅读语言的兴趣,课后自己读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

  1、了解寓言的特点,激发学习寓言的兴趣。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

  3、指导带着理解,有感情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教师引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以前的语文课当中,学习过哪些寓言故事?哪篇寓言故事给你的印象最深?你知道寓言有什么特点吗?

  二、教师随机引向深入:对呀。寓言故事确实是我们少年儿童非常喜欢的文学形式。有人这样评价寓言:“寓言是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很多的东西来;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地比喻做成。这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寓言故事,看看这个魔袋能带给我们什么。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读准以下字词:

  出示课件: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

  蔡桓公、梭子、绑住、虱子、百发百中

  四、学习第一则寓言《纪昌学射》

  (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什么?还想了解什么?(此处可结合学生课前查找的资料作简单介绍)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己流利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读文后,概括:纪昌想拜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让他下功夫练习眼力,飞卫照着他的话一一做到,最后成了一名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2、思考:在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

  3、结合学生的主要问题,先弄清飞卫为什么不教纪昌射箭,而是要他先练习眼力呢?

  第一:指读课文2、3自然段,思考:飞卫让纪昌练习怎样的眼力呢?

  (一是“眼睛牢牢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把一件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

  第二:想一想:飞卫为什么要这样要求纪昌呢?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只要有道理,符合客观实际,不做统一答案要求)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飞卫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好老师,不愧为名师)

  第三:纪昌按老师的要求一一去做,这一练就是好几年。在这几年的枯燥的眼力练习中,纪昌又是怎样做的呢?默读2、3自然段,划出纪昌是怎样练习的?把自己读后的感受写在旁边。

  出示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体会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中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第四: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纪昌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决心、恒心、毅力,与他成为一名射箭高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五:重点指导朗读2、3自然段。读出寓言夸张地描写,仔细揣摩人物行为心理,进一步理解体会人物形象。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结合生活实际,你能举例说说吗?

  五、老师总结谈话:要我说呀,寓言还是智慧的花,哲理的诗,神奇的魔袋,今天,你能从这只魔袋里取走什么呢?

  (引导学生谈出这则寓言的收获,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见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是做什么的呢?

  (简单介绍扁鹊的高超医术及他对我国医药界的重要影响。)

  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因为故事虽然简单,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扁鹊与蔡桓公之间怎样一个小故事?

  三、 默读课文内容,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样?把相关内容画在书上。

  四、交流体会:

  (一)指导朗读,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有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之前会怎么想?第三第四次呢?

  “蔡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的蔡又会怎么想呢?

  (二)蔡桓公怎样就不会死了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

  (皮肤上的小病---皮肉上的病---肠胃里的病---骨髓里的病)

  (三)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讨论: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支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四)交流得到的启示: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小问题时及时解,决,否则酿成大祸就无药可救了。

  (五)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五、寓言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乐读爱读,并给读者以深深的启迪。让我们课下多来读读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吧。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体裁的特点,一是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二是让学生学会简要概括故事内容,练习讲故事;三是以课文为出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在教学《纪昌学射》时先让学生读懂故事内容,将故事分为练不眨眼——练把小东西看大——练射箭,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以上顺序讲故事,最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寓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学讲、表演寓言故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寓言故事受到教育:应该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懂得掩盖过失会有不良的后果,懂得看问题,做事情要多换角度去想一想,做一做。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在对寓言故事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中感受寓意、明白道理。

  教学难点:在对寓言故事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中感受寓意、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 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 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第一则:《掩盖过失的猫》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思考:“掩盖过失”是什么意思?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3.练读课文,互评互议。(注意听辩“捕瘦蚤呛”的发音),达到读熟。

  4.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师出示:有一只猫,总爱吹嘘自己,对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盖。

  引导学生体会这只猫的弱点,“爱吹嘘”正是“掩盖过失”的原因。

  自由读文,想一想文中的猫有几次“过失”?他是怎样“百般掩盖”的?

  1.学生自读课文后小组交流。

  2.讨论:猫为什么要“百般掩盖”自己的“过失”呢?(爱虚荣,要面子)

  3.有感情朗读,抓住“吹嘘、百般掩盖”等关键词表现猫的虚荣、自欺欺人。

  4.引读:有一只猫,总爱吹嘘自己,对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盖.......“他却说.......”“他却笑着说......”“他却对伙伴们说.......”

  四、理解寓意:这只猫,为了吹嘘自己,掩盖过失险些丧命,不知道这只被救上来的猫是否会从中得到教训。同学们想想该对他说些什么?才能让他以后正视自己的过失。

  学生自己练说,在小组说,全班展示。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认识掩盖过失的危害和后果。

  第二则:躲雨

  一、读一读寓言

  1.练读《躲雨》。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互评互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注意听辩“嚷跨刮否咂”的发音

  2.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自由练读,然后小组讲故事,指名上台将给同学们听,看谁能把故事讲得完整、具体。

  抓住“喜出望外失望垂头丧气嚷”等关键词,进入故事情境。

  二、演一演故事

  1.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将故事情节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出来。

  2.引导学生评议,重点落实到是否能通过读文中的关键词句,将故事的发展过程表现出来。

  三、说一说寓言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遗憾?(要是.......)是的,如果他们去试一试,那事情的结果就会不一样了。看来我们遇到事情一定要亲自去做一做,试一试,这样才会不会留下遗憾了。

《寓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8个,积累词语8个。理解“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两个词语的意思。积累句子若干。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4、使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重点:

  读文理解“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两个成语的寓意。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矛盾是什么意思”、“那个盗铃人的.想法错在哪里”等问题来体会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写有句子的幻灯片

  教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小朋友,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还记得它所告诉我们的道理吗?

  2、板书课题,齐读24 寓言二则

  3、寓言故事篇幅短小精悍,常常通过一个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二、自学生字,练习读《自相矛盾》

  1、自己读读课文,要求:字字音准,文通句顺

  2、自学

  3、小组交流检查

  4、检查

  (1)读词语:矛盾锐利戳穿夸口坚固自相矛盾哑口无言

  (2)理解词义

  (3)交流读文

  三、理解寓意,熟读课文

  1、读了课文后,你认为“矛”和“盾”是指什么?矛盾又是什么意思?

  2、找找有关句子读读

  3、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

  4、再读课文

  四、用上述方法来学《掩耳盗铃》

  1、读词语:铃铛掩耳盗铃(掩耳盗铃中“掩耳”是什么意思?“盗铃”呢?)

  2、读文,找出那个偷铃时是怎么想的?结果呢?

  3、你觉得这个想法错在哪儿?

  4、揭示寓意: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自欺欺人(自己欺骗自己)。

  5、读这则寓言

  五、扩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2、介绍《伊索寓言》

《寓言》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能用“匆匆忙忙”和“毫不示弱”造句。

  3、能讲述“郑人买履”的故事,表演《鹬蚌相争》。

  4、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利的道理。

  查阅资料:两则寓言的原文。

  板书设计:

  26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鹬蚌相争

  量——尺码——忘 鹬——啄

  | 蚌——夹

  取

  -宁信尺码 ,不信脚 被捉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郑人买履 》的故事,理解内容,懂得不要墨

  守成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 寓言二则》

  2、我们学过那些寓言?简单说说内容。“寓言”?“则”?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利用字典或生字表读准字音。

  2、读一读(小黑板)集市 郑人买履 匆匆忙忙 尺码 宁

  问:“郑人”指哪的人?“履”?“尺码”指什么?

  3、同桌互读,检查读书正确、流利。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生朗读,其他人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思考:这则寓言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事情发展顺序)

  3、用自己的话讲这则故事?

  4、读寓言故事。

  5、郑人能不能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鞋呢?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小组讨论)

  四、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

  2、表演故事,以小组为单位。

  五、 课堂小结: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学习寓言《鹬蚌相争》懂得两人一味相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读一读

  鹬蚌相争 毫不示弱 啄 夹

  鹬 蚌、啄、夹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生读课文,其他人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讲故事。

  3、有感情朗读。

  4、你认为鹬和蚌怎样做就可以不被渔夫捉去?

  5、讨论: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如果你是渔夫会怎么想?被捉后得鹬和蚌又会怎样想?

  四、练习。

  1、 朗读课文。

  2、小组表演课本剧《鹬蚌相争》

  五、小结。 学完课文,谈谈体会。

《寓言》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教学重点:

  1、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2、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共同探究美与丑这一主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欣赏老妇人心灵的美、追求树立自信的美,感悟生活中的各种美,同时也对丑的恶行也要加以揭露,以便警惕大家,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其中东施的做法是否为她增添了美感呢?

  2、生看后谈感受。

  3、小结:同学们的感受值得珍视,就让我们走进文中,再去感受一下文人庄子是如何审视美与丑的。

  二、读通语句,感知大意

  1、老师范读,使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验古人运用文字的魅力。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还要注意语气的停顿。相机解决颦、挈、亦字读音及字义。

  3、学生齐读寓言,了解寓言的大致内容。

  三、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文意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译文,揣摩句子意思。

  2、同桌合作学习,联系说句意。

  3、根据你的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

  要求: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一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只要意思不错即可,还可适当的穿插有关的背景资料。

  四、细读课文,读懂句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请生速读课文,边读边划。

  2、西施美: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后,体会到什么?(东施盲目效仿,不知西施没在哪?)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美若天仙,绝代佳人,国色天香)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让人赏心悦目,就连东施也来学习她,东施是怎样效仿的,你能想象一下吗?可以做动作,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一下。

  2、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过渡:看来东施效颦的确不怎么美,作者没有细致地描写东施的丑,而是重点描写了人们的反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刻意模仿,生搬硬套、无中生有)

  (3)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其丑无比)

  小结:是啊!作者大胆舍弃对于东施五官的具体描写,而是通过东施刻意模仿西施皱眉捧心的丑态所引起人们的反应来进行侧面烘托,这种写作方法就是侧面描写。

  (4)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5)学到这里,你想对东施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美已经有了新的认识,那么我要请教大家: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呢?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东施听了大家对她的评价和建议后,我想她定会有自知之明,同时也会明白美与丑的真正含义,大家想象一下,东施今后会怎么想,怎么做?

  4、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小结:是啊!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我们再读这篇寓言,去体会一下寓言的情境吧!

  (5)拓展阅读《邯郸学步》。

  六、作业布置

  1、背诵《东施效颦》;

  2、为本则寓言扩写并续写结尾。

  扩写要求:

  (1)可以以西施或东施或以路人为第一人称来叙述这则寓言;

  (2)可适当加入一些细节(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续写要求:

  (1)注意保持上下文的行文连贯;

  (2)可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

  板书设计: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 自然流露赏心悦目

  东施 刻意模仿适得其反

  课后反思: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学习的拓展非常重要,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避免东施效颦的事情发生。

  乐文中品读 趣中体味 明辨美丑 感悟生成

  教学理念:

  尊重和珍惜学生阅读中的自我体验,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产生真实的体验,进而在师生交谈中完善体验并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强调自主体验的同时还要与同学交流合作,既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借用丑女东施模仿美女西施皱眉而变得更丑这件事,说明了人对自己要正确认识,不要做不切合实际的模仿,否则只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文章短小精炼,语言生动活泼,寓意深远绵长。

  教学策略:

  用富有动感和表现力的肢体语言加深学生对文中重点实词的理解。采用自读感悟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正确感悟运用这一成语。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体会古文的韵律美。

  通过重点词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初步渗透古文学习的一些基本常识。

  以学生感兴趣的参与活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体会文章的主题,联系自身实际谈感悟与收获。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感悟生成,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

  教学过程:

  在导入时我主要采取观看视频的形式引出课题,并随机拓展与文章有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对这则寓言有个感官的了解并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接着教师范读,指导停顿,注意节奏感,体会古文的韵律美。我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学生自读,相互校音,做到通顺流利。学生再读体会,初步感受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词语,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渗透学习方法,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领会每句的意思。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借助肢体语言,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这样将文章以创编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课堂生动有趣。复述之后,师生共同评价,注意几个重点词语颦捧坚挈走是否强调到位。除此之外,我把东施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生共同品味。从而理解和体会文章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以东施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苦恼,学生帮助解决:如:西施皱眉很美,我只是模仿她,可是为什么却招来很多人的恐惧与笑话?那么我今后该怎样做呢?谁能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结尾我用富有感染与启迪性的语言总结全文,并留下深深的思索。西施之美固然令我们眼前一亮,但东施之丑也令我们回味无穷,问世间:美与丑难道真的那么容易区分吗?

《寓言》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四则寓言有两则是选自《伊索寓言》,另外两则选自《韩非子》。前两则极具讽刺意味,作者已点明寓意: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性之所在;《蚊子和狮子》讽刺了战胜强大敌人却撞在蜘蛛网上的蚊子。《智子疑邻》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塞翁失马》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本课更在于灵活地分析寓意,允许从不同角度作概括。

  【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3、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疏通字句。

  老师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寓言总是很受孩子喜欢,这个学期我们学过寓言吗?什么是寓言呢?

  读“课前导语”。

  二、朗读寓言,分析故事情节

  1、朗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读出人物的语气。

  思考:

  ⑴ “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的“笑”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⑵ 赫尔墨斯为什么先问宙斯、赫拉像的价钱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

  ⑶ 一个银元是贵还是便宜?

  ⑷ 如果蚊子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

  2、根据情节,归纳寓言寓意。

  三、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所以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并且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四、联系实际,深入探究

  1、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吗?

  2、你觉得这两个故事还适用于哪些人呢?

  五、布置作业

  1、自编寓言故事,注意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参考题目:

  ⑴ 嘴和眼的对话

  ⑵ 树和斧子

  2、预习《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昨天,我们学的是古希腊的寓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寓言两则。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它们作为论据来阐明事理,非常具有说服力。如:《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

  二、疏通课文

  1、学生朗读,自主探究。

  2、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探究。

  3、小组提出无法解决的字词,全班讨论。然后教师打出课件,学生解释加点的字。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三、复述故事情节

  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加深理解。

  四、多角度归纳寓意

  1、先引导学生读课本204页钱钟书伊索寓言新解,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发表见解。

  ⑴ 《智子疑邻》:

  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⑵ 《塞翁失马》:

  这位失马的塞翁,不以众人之“吊”为忧,不以众人之“贺”为喜,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沉着冷静,方寸不乱,既看到了“祸福同门,利害相邻”,也看到了“祸福相转而相生”,充分地体现了道家“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心态。这种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观点是符合辩证法的。但这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及相对主义观点,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是不够科学的。同时,文末以“丁壮者……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格调也较低。

  2、如果学生觉得难,可提些问题进行启发。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

  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五、扩展阅读

  课件打出成语: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让学生讲讲这些故事及寓意。

  六、布置作业

  1、翻译文言文。

  2、课外读《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选》

  【教后反思】

  1、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寓言都适合多角度解读,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其明白的寓意已经很难再有想像的余地,一定要改变故事情节反而生硬。

  2、确实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简短深刻的文言寓言,既积累了一些成语,又提高了学生文言阅读的能力。学生也很感兴趣。

《寓言》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正确朗读《画蛇添足》,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难势》里的一则小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

  (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

  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引出课题——《画蛇添足》)

  二、读悟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

  3、说一说小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呢?

  4、发生:学生读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教师注意引导结实“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5、教师: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读读?

  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

  “一人蛇先成”,他是这样说?怎样做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

  “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个别读)

  6、教师: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①理解这句话。

  ②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个别读、分组读。)

  出示: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①故事的结果怎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他自作聪明,违背事物本来的面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

  ②带着理解读一读。

  三、学以致用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

  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寓意是什么?

  2、你能将文言文讲给别人听吗?选择一篇试背。(教师可以提供课文留白或成语故事的图片)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分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演一演。可以在学习“百花园一”时交流展示。

  3、收集一些语言故事,了解一下寓意。

  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之画蛇添足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寓言》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无论学习什么技艺,都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的经过。

  2、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应的句子)。

  第一课时《纪昌学射》

  一、谈话引入,读题质疑

  1、同学们,还记得《惊弓之鸟》故事中的更赢是怎样一个人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2、板书课题《纪昌学射》,学生齐读。(“昌”:读成 chāng,注意翘舌后鼻韵;“昌”与“帽”的右边区别。)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纪昌跟谁学射箭?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二、讨论交流,朗读课文

  1、请你带着要了解的问题自读课文,勾画出有关句子。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⑴ 纪昌跟谁学射箭?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请教:请求指教)。

  ⑵ 纪昌怎样学射箭?完成填空:

  纪昌( )学射或者纪昌学射( ) 。

  纪昌(认真)学射、纪昌(刻苦)学射、纪昌学射(很用功)、纪昌学射(很有毅力和恒心)、纪昌学射(不怕辛苦)……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纪昌学射不怕辛苦,很有毅力和恒心?(引导学生抓第二、三自然段中的重点句理解。)

  飞卫让他练眼力(眼力:视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穿梭:像织布的梭子一样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师:现在把你手中的笔拿起来当梭子,在眼前来回晃动,请你睁大眼睛注视着它。你有什么感受?

  时间不能太长,否则,眼花缭乱。

  师:看来,纪昌真的是很辛苦。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绑:读 bǎng,注意后鼻韵)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聚精会神:形容专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地盯着它。

  师: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万丈高楼从地起,飞卫先让纪昌练眼力,其实是在练习基本功)

  师:这些句子(第二、三自然段)该怎么读好呢?

  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刺:读 cì,注意平舌;“刺”左中不封口)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寓言》教学设计11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 刘保清

  一、知识目标

  1、研读课文,探讨文章主旨。

  2、深入领会作者对寓言新颖独到的见解。

  3、认真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质疑和释疑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创新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清思路,探讨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九则寓言阐发的新观点、新看法。

  教学难点

  1、课文开头三段和结尾一段所含蕴的意思。

  2、一些疑难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读后感。作者从一般读者读《伊索寓言》所惯常理解的另一面,读出了新意,对原作做出了自己的“别解”。文章的主题较难把握。教学宜从剖解作者对寓言所作的引申入手,引导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对主题可作充分的讨论,切实把握准确文章的写作主旨。在此基础上讨论理解文章的疑难语句。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第二课时重点解决疑难语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家以前读过哪些《伊索寓言》故事?(狼和小羊、赫尔墨斯和它的雕像等)这些故事的寓意作者在篇末大多做出了揭示。那么你读了这些故事后,有什么新的理解吗?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读了《伊索寓言》后,就对原作有了新的看法。他有怎样的看法呢?课文就给出了答案。

  二、伊索和作者介绍 (略)

  三、研读课文,讨论主题

  1、听课文录音,读准字音。

  2、学生重点研读课文4——12段,看看作者对九则寓言分别做出了哪些新的理解,在讨论的基础上填出下表。 (表中楷书字为要学生填写的内容)

  故事名称故事寓意引申的寓意

  蝙蝠的故事讽刺善变者讽刺那些善于用投机方式使用自己的某些资本的人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享乐者挨饿活该影射那些专靠给死人写文章而抬高身价的文人

  够和它的影子的故事戒贪得讽刺无自知之明、听不得别人批评、不能知错改错的人

  天文家的故事眼睛总朝上必摔跤讽刺当时的上层政治

  乌鸦的故事伪装者终现本相讽刺那些品质卑下,嫉贤妒能的人

  牛跟蛙的故事戒狂妄自大讽刺那些自以为是,嗜痂成癖的人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戒之在贪讽刺那些嗜财如命,极端吝啬的富人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得不到的东西都是不好的影射贪心不足的人和害怕别人分抢应得利益的人

  驴子跟狼的故事错行仁义反受其害批评行医者时或草菅人命

  总 结:以《伊索寓言》为依托,批判黑暗、荒诞、不公正、无理性的社会现实。

  四、讨论作者阐发新义的方法

  问: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对原寓意进行阐发新义的?(课后思考和练习一)

  主要用三种方法:

  引申 改头换面 推演

  五、研读课文前三段

  1、课文前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一段是中心段?

  明确:第2 段是中心段。第一段是比喻,是引出第二段的,第三段是补充说明第二段感想的来历。

  2、这三段提出了什么观点?你怎样评价这种观点?

  明确:古代好比是人类的小孩子时期,是幼稚的,现代的我们反而年龄长,阅历深,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正因为如此,古代的观点是浅薄的,幼稚的,是须要纠正的。《伊索寓言》就是一本古代的书,里边就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须要加以纠正。

  作者打破人们惯常的心理习惯,新颖而看似不无道理。不过我们也只能把它看作是作者的突发奇想而已。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科学技术方面确实呈现出线性的、累积式的发展,而在文学艺术、文化思想方面就很难说了。世界上不少民族在文明的早期创造出来的文化艺术,令后人难以企及。这样,把古代比作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就说不上是很严谨的、科学的说法了。据出推论出来的这一观点也只能说是作者的一种谐谑了,目的是顺理成章地生发下文。

  六、研读课文最后一段,

  讨论:《伊索寓言》真的不宜作现代儿童的读物吗?

  明确:不是。①作者认为这部书太纯正了,不能反映出现代社会的复杂与奸诈。②能不能读,怎么读,全看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

  这段话是作者批评、嘲讽现代社会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伊索寓言》早已成了世界名著,无论是儿童抑或是成人,都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教益。《伊索寓言》中许多故事,正如许多文学名著一样,有着不可限定的丰富的.意义指向,作者从中读出如许新意,也正是源于它的这个特色。《伊索寓言》是触发作者产生诸多思考与体验的由头,是作者借以“浇自己之块垒”的酒杯。

  七、讨论疑难语句的含义

  1、如何理解“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句话讽刺某些见风使舵,总想保持自己身份的投机分子。在上流社会里他装成又穷又硬的平民;可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摇身一变,成了屈尊下顾的文化分子,显出自己的高雅以及“平易近人”的风格来。

  2、“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这一句揭示了某些人怎样的劣根性?

  指有些人没有自知之明,听不得别人的批评,不能知错改错。这号人老虎屁股摸不得,你批评他一下,他反而胡闹,反咬你一口。

  3、“真的,我们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这里,“眼睛向上”是什么意思?

  这段话明显是讽刺当时的上层政治。“下去”,指的是下野或者下台,“上”“下”指的是地位的上下,官职的高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就是不甘心真的下野或下台,还是一心向上爬。

  4、“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这个方法指的是什么方法?

  指的是自己被戳到了痛处,就恼羞成怒,撕破脸皮,挖空心思地揭别人的短。

  5、“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是什么意思?

  有钱人往往吝啬,一毛不拔,不肯帮助别人。

  6、“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这说明什么样的心理?

  一个人得了点好处,总容易引来别人的嫉妒,想要分点甜头。要避免这一点,办法是诉苦经,好让别人心理平衡。

  7、为什么说“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这可能是从医生并不能包治百病,有时候也会无能为力,最后只能眼看着病人死去的角度说的。

  八、作业:课外找一两则寓言(如《狐狸与乌鸦》《农夫与蛇》),仿照课文写法重新阐释它的寓意。

《寓言》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

  寓言这种文体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指引着我们的生活,是可贵的语文教学资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寓言不是一种陌生的文体,他们之前就学习过《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等寓言,但这些寓言相对来说篇幅短小、寓意单一。《纪昌学射》这则寓言则不同,通过讲述纪昌向飞卫学习射箭,最终成为射箭能手这个故事。揭示了如何有效学习,最终取得成功的多重因素,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启迪,其寓意是丰富而多元的。

  对于像《纪昌学射》这样的寓言,限于学生寓言阅读经验的不足,刚一接触,会出现原有阅读认知图式与新材料之间的冲突──学生会按照以前阅读过的、寓意单一寓言的方式阅读这篇课文,进而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丰富学生的阅读图式;另外,因为阅读经验的不足,生活阅历的缺失,这则寓言的一些启示也是学生自读领悟不到的,这也需要教师在解读方向上给予指导和帮助;有些启示学生只能模糊地感受到,却无法清晰地说出来,这同样需要教师提供相应的帮助和辅导。因此,《纪昌学射》这则寓言是让学生经历阅读能力发展,丰富寓言阅读经验的好素材,也是教师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怎么去阅读的好素材。

  针对教材特点和学情特点,教者力求找准教学起点,引导学生关注看似一望而知,其实一无所知的细节,理解感悟,使学生认知水平得以提升,阅读经验得以丰富,阅读能力得以发展。

  教学本则寓言,教者力图抓住《纪昌学射》与以前阅读寓言的不同──给人以多方面启示这一特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修正其原有的认知图式,为学生提供阅读活动展开的内驱力;抓住本则寓言“审智”阅读的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领会新的学习启示,从而丰富其原有的认知图式,感受到阅读发现的乐趣。从而契合本单元“走进故事长廊,感受它的魅力,体会其中的道理”的主题和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领悟本则寓言关于学习的多重启示,感受寓言指导生活、启迪智慧的魅力。

  2.在不断发现寓言多重启示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质疑、想象、对比等阅读方法和策略,继续学习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含义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丰富寓言阅读的.经验。

  3.在阅读中体会寓言语言简洁准确、生动传神的特点,积累“聚精会神”“下功夫练眼力”“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等生动语言,学习分类积累语言的方法。

  4.认识“妻、虱”两个字,会写“昌、妻、刺”三个字,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不断发现寓言多重启示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质疑、想象、对比等阅读方法和策略,继续学习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含义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丰富阅读寓言的经验,积累和发展语言。

  难点:领悟本则寓言关于学习的多重启示,感受寓言指导生活、启迪智慧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红、蓝两支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以每一则寓言都会给我们以启迪这一原有认知为基础,引导学生预测本则寓言带给我们的启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带着明确的目标展开探究性阅读。

  (二)初读课文,分享启示

  1.学生默读课文,批注。

  2.全班交流分享阅读启示。

  预设:学生通过初读可能会感受到“学习要勤奋刻苦才能成功”“学习要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学习中不能骄傲自满”等启示。

  3.教师伺机引导学生争论,这则寓言到底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让学生认识到,今天阅读的这则寓言与以往不同,它会带给我们多方面的人生启迪,以此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研读的动力。

  (三)再读课文,探寻寓言的多重寓意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批注。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相机引导,丰富学生的阅读策略和阅读经验。

  教师引导预测:

  (1)引导学生关注文中“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这样的语言,发现“要想成功得有名师指导”这一启示。

  预设:学生如果遇到困难,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关键语句,从而丰富对寓意的理解,渗透阅读方法的学习。

  (2)引导学生关注飞卫的语言,发现“想成功练就一项本领,先要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一启示。

  预设:学生如果遇到困难,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自主质疑、讨论、释疑的阅读方法,丰富对寓意的理解。

  (3)通过引导将飞卫的教和纪昌的学进行对比阅读,发现纪昌的学习智慧,体会要创造性地学习这一启示。

  预设:学生如果遇到困难,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纪昌练习的方法并非来自飞卫的传授这一事实,引发学生的思维。

  先扶后放,体现学习能力的迁移。

  【设计意图】这篇寓言中纪昌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种,可以从中读出多种关于学习的启示,但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们竭泽而渔式地把这些启示都揭示出来,而是在每一个启示的发现、提炼中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教学小结。

  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发现获得的启示都是学习成功的因素。

  【设计意图】在阅读寓言的过程中丰富认识,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俯瞰全文。关注语言文字,通过想象、联想和对比等方式进行阅读就能丰富思想。

  (四)关注表达,积累语言

  教师指导:寓言带给我们丰富的启示,让我们感受到它的智慧美;寓言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语言精练、传神,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学习和积累本课的语言材料,也是这则寓言学习的重要价值。

  屏幕出示语句,指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归类积累语言的方法。

  (五)认读生字,书写汉字

  【设计意图】通过字理识字,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

  (六)本课小结,迁移阅读

  推荐学生课下阅读《扁鹊治病》,产生新的阅读期待。学生预测会带给我们哪些方面的启示,积累哪一类新鲜的语言材料。

  六、板书设计

  预设:板书根据学生的理解相应调整,《纪昌学射》中关于学习成功的因素不可能通过这一节课全部揭示出来,引导的目的在于,感受阅读中不断体会、不断发现的乐趣,从而学会思考,学会阅读。

《寓言》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重点】

  认识生字。

  【难点】

  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儿歌、古诗。但你读过寓言吗?寓言就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7课的两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 认读字音。

  教师手指题目问,这四个字中哪个不认识?生指出,并查字典加音,指名读,其他生跟读,再指各读。

  ⑵ 积累新词“寓言”、“寓意”。

  ⑶ 借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寓意:是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请大家读读课文吧!

  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两则寓言中选一则自学),要求:

  ⑴ 读准字音。

  ⑵ 说说这两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3、学生预习,老师指导。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⑴ 检查第一则:

  指名读生字,读不准请同学帮忙。

  指名读带生字的句子。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揠苗助长》中的人的办法是什么?

  ⑵ 检查第二则:

  方法同上。

  过渡:如果大家肯努力,用心学。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三份礼物,分别放在三层楼房的三个房间里,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想)那大家快点练一练吧!

  三、送礼物

  1、幻灯打出第一份礼物是个玩具熊。

  要求:先默读词再读带点字音。

  ⑴ 寓言 焦急 巴望 喘气 总算 白费 一大截

  ⑵ 守株特兔 窜出来 撞 树桩 从此 丢下 锄头 肥

  2、第二份礼物是,机灵猴:我会说。

  要求:理解词义,找出本词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意思。

  ⑴ 巴望 焦急地 自言自语 终于 一直 筋疲力尽 揠苗助长

  ⑵ 忽然 窜出来 撞死 又肥又大 乐滋滋地 从此 丢下

  3、第三份礼物是,美丽的孔雀:我会读。

  要求:读准字音(可选一段读,可全读,读好)

  ⑴ 学生练读。

  ⑵ 小组内指名读,读的不准的地方,同组同学帮助直到读好为止。

  四、小组合作讨论

  1、默读课文:同选一则寓言的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朗读课文:学当老师,给另一组的同学讲你学的寓言。

  五、大组互讲,互学寓言,体会寓意(形成擂台赛看哪组学的`好)

  1、看图讲故事。

  2、读文中带讽刺性的句子。

  六、作业

  想想现实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卡片)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写正确:

  “丢”字是上下结构,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

  “焦”字的上半部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

  “算”的中间是“目”不是“日”。

  “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

  2、写美观:

  “守”字的横不要超过“宀”。“丢”和“算”二字的下面的横却要与写长。“费”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

  3、描红。

  三、读读想想

  幻灯逐次出示三个句子: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在树桩旁边等着。

  读一读句子,去掉带点的词,句子的意思和原来一样吗?

  (让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和准确性)

  四、朗读比赛

  两组比赛朗读。

  五、你想对种田人说什么?

  六、拓展运用

  从文中找出你新学的词语抄写在词语积累本上。

《寓言》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①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 分析故事情节。

  ③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 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① 分析故事情节。

  ② 多角度概括寓意。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设计

  导入 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① 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 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 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 复述课文大意

  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讨论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②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与失、福与祸在生活中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塞翁失马》的寓意理解。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一个成语。

  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可以讨论出结果。教师告诉学生,在以后学习中见到成语,可以从寓言故事的角度帮助理解意义。(当然,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从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

  小结

  ①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②布置作业 。

  结合今天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黔驴技穷》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学设计

  导入

  ①《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得出这寓意的?

  (由学生回答《智子疑邻》寓意的理解,过渡到寓意是通过分析寓言情节得出的。)情节的设置、想像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今天,我们再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像,学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讨论,分析寓言情节,认识寓言情节的作用

  ①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③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出示投影(改动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如,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点拨,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学写寓言,进一步锻炼想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①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②自编寓言练习。

  教师出示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蜜蜂与花朵止猫和老鼠。

  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题目构思,并在最后点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在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并能续编情节的基础上,做这一练习正合适。学生此时的思维正处在活跃高峰,会有很高的兴致。这个练习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想像力,依据生活去合理想像;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动脑分析生活,正确认识生活,可谓一举两得。因课堂时间关系,不可能做长时间交流,但在讨论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当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可以给学生提点具体修改意见。

  总结

  ①教师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②布置作业

  a.依据课堂讨论,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b.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

《寓言》教学设计15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理解《郑人买履》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习重点】

  学习并掌握文中一词多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

  【学习难点】

  理解《郑人买履》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自学、引领、讨论、点拨

  2、查、划、写、记、练、思

  【教学准备】

  《古代寓言二则》课堂学习活动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先说个谜语给大家猜猜,请听好: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学生回答谜底)

  “鞋”在古时候也叫“履”。这节课我就带着我们聪明的同学们穿过时空隧道,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去看一看在那儿发生的一个与鞋有关的故事——《郑人买履》。二、目标展示

  首先请同学们来熟悉并解读下学习目标

  1.能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理解《郑人买履》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三、活动方案

  活动1:熟读翻译课文

  1、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是寓言故事,相信同学们对于寓言的阅读不在少数,不过我们今天接触的是文言文。首先我们要学会古文是如何来朗读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同时请2位同学上黑板演示要注意的字音,3分钟之后请每小组代表来朗读,注意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

  2、同学们读的都非常棒。读书读书,朗读固然重要的,但是古文我们还需要能够读懂文意,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来向大家说说你学到了哪些文言字词?你能够翻译整篇课文吗?等下请同学们向大家展示下你完成的预习问题三。

  活动2:文言现象积累

  到此我们学习掌握了一些文言字词,那同学们,你觉得那些文言字词是需要重点掌握,哪些句子是与众不同的呢?请小组讨论并向大家展示:

  1、归纳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 自度其足:动词,(duó)量长短

  (2) 吾忘持度:名词,(dù)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2、 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 :同“座”,座位

  (2)反归取之:同“返”,返回

  3、特殊句式积累:

  (1)定语后置句:郑人有欲买履者------有欲买履之郑人

  (2)倒装句:何不试之以足?------何不以足试之?

  活动3:读懂了文章的大意,现在就需要我们来思考文章的内涵了,首先告诉大家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发现什么秘密了吗?而这个故事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启示?

  寓意:做事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相信以往的经验或书本上的教条是愚蠢的,不会成功的。

  启示:告诉我们书本上的东西并不一定可靠,根据现实需要大胆地试,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随机应变,不可顽固守旧,不知变通,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活动4:尝试背诵课文及重要字词→小组内一对一背诵,过关

  四、归纳总结

  这是我们学的第一篇古文,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我们都有什么收获?

  示范:1、这节课我掌握了这些重点文言字词;

  2、我能够翻译整篇文章大意了;

  3、我从这节课中了解了《郑人买履》这则寓言的…寓意;

  4、从这两则寓言中我能够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并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了。

  五、教师小结

  这则寓言中的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因而闹了大笑话,说明这个郑人的思想僵化、不知变通。而我们以后就要引以为戒,要做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人。

  【答案】1.(1)《韩非子》 战 法2.duó dù 3.(1)郑人/有欲买履者4.(1)量长短 代词,代量好的尺寸 5.(1)先自己量好脚的尺码,却将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2)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6.(1)坐,同“座”,座位。 (2)反,同“返”,返回。 7.郑人买履 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墨守成规,处理问题不从实际出发,不敢大胆尝试的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理解《刻舟求剑》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习重点】

  学习并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

  【学习难点】

  理解《刻舟求剑》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自学、引领、讨论、点拨

  2、查、划、写、记、练、思

【《寓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寓言》教学设计07-18

《寓言》教学设计04-03

(精选)《寓言》教学设计04-03

[精选]《寓言》教学设计07-07

(经典)《寓言》教学设计07-04

寓言教学设计07-24

《人生寓言》 教学设计10-12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11-20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12-06

《寓言》教学设计(实用)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