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寓言故事(精选68则)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寓言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一年四季,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扛着锄头往田野走;傍晚太阳快落山了,又扛着锄头回家。他实在是很辛苦。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而农夫地里的野草却越长越高,把他的庄稼都淹没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把一次偶然的事件当作常有的现象、看成是一种必然规律的'做法是缺乏根据和十分轻率的。一个人如果那样去看问题,就会做出像这个宋国人一样的蠢事来。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邻人献玉
魏国的一个农夫有一次在犁田时突然听到一声震响。他喝住耕牛,刨开土层一看,原来是犁铧撞上了一块直径一尺、光泽碧透的异石。农夫不知是玉,所以跑到附近田里请邻人过来观看。那邻人一看是块罕见的玉石,于是起了歹心。他编了一套谎话对农夫说:“这是个不祥之物,留着它迟早会生祸患。你不如把它扔掉。”农夫一时还拿不定主意。他心想:“这么漂亮的一块石头,假如不是怪石,扔掉了多么可惜。”农夫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决定把它拿回家去,先摆在屋外的走廊上观察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天夜里,宝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个屋子照得像白昼一样。农夫全家人被这种神奇的景象惊呆了。农夫又跑去找那邻人。邻人趁机吓唬他说:“这就是石头里的妖魔在作怪。你只有马上把这块怪石扔掉才能消灾除祸!”听了这话以后,农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里。时隔不久,那邻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天,那邻人拿这块玉石去献给魏王。魏王把玉工召来品评其价值。那玉工一见这块玉石,不觉大吃一惊。他急忙朝魏王跪下,连连叩头,然后起身对魏王说:“恭喜圣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我虽然当了这么多年的玉工,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这样好的玉石。”魏王问:“这块玉石值多少钱?”玉工说:“这是一件无价之宝,难以用金钱计算它的'价值。世上的繁华都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玉石,但没有哪一块能与它媲美。”魏王听了这话以后大喜,当即赏给献玉者一千斤黄金,同时还赐予他终生享用大夫俸禄的待遇。
良弓和利箭
有一个人背着一把大弓,四处游历。他那张弓的确是美丽,雕花的弓弯,上好牛皮条做的弓弦,可就是空背在背上,英雄无用武之地。有人上前新颖地问他说:“为什么只见你有弓而没有箭呢?”那人骄傲地回答说:“我的弓是的弓,惋惜还没有发觉可供它运用的箭!”
又有一个人拿着一支箭,处处转悠。他那支箭的确是支好箭,箭头包着银,犀利而闪闪发亮,箭尾上带着美丽的`羽毛。可是这支箭只能一天到晚提在这个人手中,不能实现它高远的抱负。有人走过去不解地问:“怎么你只是手里拿着一支箭空转悠,你的弓呢?”那人不以为然地笑笑说:“我这支箭太好了,独一无二,惋惜还没有见到能发射它的好弓!”
这两个人的话被后羿听见后,后羿马上找到那个有良弓的人,又找到那个有利箭的人,对他们说:“你们的弓和箭的确都是上好的。可是,你的箭再好,不用弓发射,这支箭也只能束之高阁或被你永久地握在手中。再说你的弓,再好的弓假如没有箭,也只能是张空泛无用的弓。”
这两个人听了后羿一番话,好像有些明白了。于是后羿对他俩说:“来,把你们的良弓、利箭合在一起,我来教你们射箭,你们再来真正体味一下你们的弓和箭好在哪里吧!”
这个故事告知我们,有些事情是相互依靠对方而存在,通过对方才能显示出它本身的光芒来。假如我们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而片面地强调一面,那就很难使之发挥出真正的优势来。
农夫与蛇
一天,一条毒蛇爬到一户农夫家,趁着家夫的妻子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将农夫的孩子咬死了。农夫回到家,看到这种凄惨的景象,心里非常难受。他下定决心,为孩子报仇。
农夫终于找到了蛇洞,就耐心地在洞口等待,终于看到了这个自己寻觅已久的敌人,农夫恨不得马上就劈死这条害人的'毒蛇。农夫却又被毒蛇的气势所震慑,有些不敢下手,农夫主动提出和解,我们做好邻居,毒蛇不同意。农夫和蛇纠缠在一起,打了起来,最后双方都死在蛇洞口。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毒蛇是一条剧毒无比的野兽,它会主动攻击人类。所以人类和蛇是不可能成为邻居的。故事里的农夫非常愚蠢,居然主动要求和蛇和解做好邻居。
取长补短
很久很久以前,一只长颈鹿和一只小羊碰到一起,长颈鹿看到小羊太小了,很看不起它。于是大摇大摆的走到小羊面前,高傲地对小羊说:“小不点,你在干什么呢?要不咱俩比谁本领大吧”.小羊说:“比就比,谁怕谁呀”.长颈鹿说:“看,那棵树上有许多果子,我们看谁能吃到果子”.小羊说:“好的`”.结果长颈鹿个子高,很容易就吃到了果子。而小羊个子矮,又不会爬树,自然吃不到果子。
又过了几天,小羊和长颈鹿又碰到一起。小羊说:“我们再比比谁的本领大吧”.长颈鹿又高傲的说:“手下败将,比就比,这次由你定”.小羊说:“前面有一个花园,花园里有好多花,我没看谁能采到花”.结果,小羊个子矮,它从栅栏里爬进去,很容易就采到了花,而长颈鹿个子高,没办法进到花园,也就采不到花。
从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论是人还是动物,都各有各的长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别人的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虎惧駮马
有一次齐桓公骑马出游,来到野外山林之中,忽见远处有一只老虎挡道。齐桓公正打算绕道前行时,不想那只老虎倒先伏在了地上,竟然一动也不敢动。于是,齐桓公一行得以从老虎身边飞驰而过,打猎满载而归。
齐桓公回宫后,便问管仲:“今天我骑马外出,老虎见了我竟吓得不敢往前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管仲答道:“我想,您可能骑的是一匹毛色驳杂的高头大马,迎着正在升起的太阳奔跑吧?”
齐桓公赶紧点头:“正是这般情景。”
管仲于是分析说:“这种马飞驰起来很像一种叫做‘駮’的`猛兽,而駮是专以虎豹为食的。那只老虎以为您骑的是駮,它又怎么能不害怕呢?”
这则寓言说明,老虎被像駮之马的外表所迷惑,因而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于是将自己给吓住了。聪明的人类则应学会通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使自己的认识一步步地接近于客观的实际。
对牛弹琴
从前,有个叫公孙仪的人,非常善于弹琴。从他的琴声中能听得出泉水涓涓,也能听得出大海的怒涛,能听得出秋虫唧唧的低鸣,也能听得出小鸟婉转的歌唱。曲调欢乐的时候,会让人禁不住眉开眼笑,曲调悲哀的时候,能使人心酸不已,跟着琴声呜咽。凡是听过他弹琴的人,没有不被他的琴声打动的。
一次,公孙仪弹琴的时候,看到有几头牛在不远处吃草,不由得突发奇想:“我的琴声,听了的人都说好,牛会不会也觉得好呢?且让我来试一试。”
这样想着,公孙仪就坐到牛旁边,使出浑身的解数,弹了一首名叫清角的拿手曲子。这琴声果然美妙极了,任何人听了都会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慨。可是那些牛还是静静地低着头吃它们的草,丝毫没有反应,就好像它们从来不曾听到过什么一样。
公孙仪想了想,又重新弹起琴来。这一次曲调变了,音不成音、调不成调,听上去实在糟糕,很像是一群蚊虹扇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中间似乎还间杂有一头小牛“哞哞”的叫声。
这回牛总算有了反应了,纷纷竖起耳朵、甩着尾巴,迈着细密的小步子走来走去地倾听着琴声。
牛终于听懂了公孙仪的琴声,那是因为这声音接近于它所熟悉的东西。所以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根据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地研究解决方法。
叶公好龙
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我们现实生活中像叶子高这样的人也有不少,他们往往口头上标榜的是一套,而一旦要动真格的,他们却临阵脱逃了,这跟叶公好龙又有什么两样呢?
高山流水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囫囵吞枣
有几个人闲来无事,在一起聊天。一个年纪大的人对周围几个人说:“吃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可是,吃多了的话是会伤脾的。吃枣呢,正好与吃梨相反,吃枣能够健脾,但吃多了却对牙齿有害。”
人群中一个呆头呆脑的青年人觉得有些疑惑不解,他想了想说:“我有一个好主意,能够吃梨有利牙齿又不伤脾,吃枣健脾又不至于伤牙齿。”
那位年纪大的人连忙问他说:“你有什么好主意,说给我们大家听听!”
那傻乎乎的青年人说:“吃梨的时候,我只是用牙去嚼,却不咽下去,它就伤不着脾了;吃枣的时候,我就不嚼,一口吞下去,这样不就不会伤着牙齿了吗”
一个人听了青年说的话,跟他开玩笑说:“你这不是将枣囫囵着吞下去了吗”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那个青年人抓耳挠腮,更是傻乎乎的`了。
这个年轻人自作聪明,如果按他说的`办法囫囵吞枣的话,那枣子整个地连核也吞下去了,难以消化,哪还谈得上什么健脾呢我们学习知识也是这样,如果对所理解的知识不加以分析、消化、理解,只是一味生吞活剥,那是得不到什么收益的。
少见多怪
唐代有一位的学者,他喜欢四处游历,考察各地方的风土人情。有一回,他遇到一位来自四川的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告诉他说:“在我们四川的南部,天气不好,一年四季都是阴雨绵绵,很少有放晴的时候。我们那里的狗也习惯了这种阴雨天。偶尔地,遇到太阳出来的时候,狗都以为是一个怪物挂在天上,惊恐万状,就仰天狂叫不已,景象十分趣味。”
这位学者不信,疑惑地说:“狗虽然是愚笨的动物,但也还不至于大惊小怪到这种地步吧,您是不是言过其实了呢”?
之后,过了些年,这位学者一路来到了温暖的南方,在那里住了下来。
南方的冬天一点也不冷,下雪天更是十分罕见。这位学者赶得也巧,在他来到南方的第二年冬天,天气变得反常起来,比以往的冬天寒冷得多。
寒冷的日子持续了一些时候,到最终竟然下起雪来,并且下得还很大。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好几天,越过了南岭,像一床铺天盖地的大棉絮一样,把南部地区的好几个州都覆盖了起来。
那些天,这几个州的狗都十分惶恐,纷纷狂吠不休,到处胡乱地又跑又窜,没有个静下来的'时候。过了些日子,天气晴了,雪也渐渐化了,大地又显露了出来,这些狗才最终又恢复了平静。
看到这种情景,这位学者才真正相信了几年前那位老先生的话。
出太阳、下大雪虽然在四川和南方算是比较特殊的气候现象,但群狗如此又叫又闹、反应强烈,实在是少见多怪。我们在生活和处事中,总会遇上一些不太常见的事,这时候就需要坚持冷静理智的头脑,慢慢适应新生事物,不要作出一些过激的举动。
自知之明
齐威王的相国邹忌长得相貌堂堂,身高8尺,体格魁梧,十分漂亮。与邹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长得一表人才,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
一天早晨,邹忌起床后,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信步走到镜子面前仔细端详全身的装束和自己的`模样。他觉得自己长得的确与众不一样、高人一等,于是随口问妻子说:“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谁更漂亮”
他的妻子走上前去,一边帮他整理衣襟,一边回答说:“您长得多漂亮啊,那徐先生怎样能跟您比呢”
邹忌心里不大相信,因为住在城北的`徐公是大家公认的美男子,自己恐怕还比不上他,所以他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些呢”
他的妾连忙说:“大人您比徐先生漂亮多了,他哪能和大人相比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来访,邹忌陪他坐着聊天,想起昨日的事,就顺便又问客人说:“您看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客人毫不犹豫地说:“徐先生比不上您,您比他漂亮多了。”
邹忌如此作了三次调查,大家一致都认为他比徐公漂亮。可是邹忌是个有头脑的人,并没有就此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真的比徐公漂亮。
恰巧过了一天,城北徐公到邹忌家登门拜访。邹忌第一眼就被徐公那气宇轩昂、光彩照人的形象怔住了。两人交谈的时候,邹忌不住地打量着徐公。他自觉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了证实这一结论,他偷偷从镜子里面看看自己,再调过头来瞧瞧徐公,结果更觉得自己长得比徐公差。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反复地思考着这件事。既然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什么妻、妾和那个客人却都说自己比徐公漂亮呢想到最终,他总算找到了问题的结论。邹忌自言自语地说:“原先这些人都是在恭维我啊!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看起来,我是受了身边人的恭维赞扬而认不清真正的自己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人在一片赞扬声里必须要坚持清醒的头脑,特别是居于领导地位的人,更要有自知之明,才能不至于迷失方向。
义鹊怜孤
很久很久以前,在大慈山的南面有一棵大树,树干有两围粗,树枝壮实,树叶宽大。有两只喜鹊飞到这棵大树上忙着筑巢,它们就要做母亲了。过了不久,两只喜鹊各自生下了小喜鹊,两个家庭热热闹闹,日子过得又温馨又红火。喜鹊妈妈每一天飞出去找食,回来后,一口一口喂给孩子们吃。虽然喜鹊妈妈十分辛苦,可心里觉得很幸福。
过了不久,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一位喜鹊妈妈在出外觅食时被老鹰叼走了,它再也回不来了。它那两个可怜的孩子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东西,也没见到它们的妈妈回来,失去妈妈的小鹊十分悲哀地哭呀哭呀,那声音十分凄凉。
小鹊的哭声传到邻居喜鹊家里,这家的妈妈立刻对自己的孩子们说:“你们听,我们邻居家的小鹊哭得多悲痛啊!我过去看看,你们乖乖地在家呆着别动,等我回来!”说完,喜鹊妈妈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们,很快飞到了喜鹊孤儿的家中。
看到邻居家的喜鹊妈妈,两只小鹊哭得更悲痛了,它们向喜鹊妈妈哭诉自己失去了妈妈。邻居家的喜鹊妈妈怜悯地抚摸着小鹊说:“孩子们,别哭了!今后我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我的孩子!走,到我们家去吧!”于是喜鹊妈妈把这两只小鹊一个个叼起来,放进自己的巢里,还嘱咐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和这两只小鹊一起生活、玩耍。此刻,它们的.家虽然有些挤,但大家相亲相爱,过得也很欢乐。失去了妈妈的两只小鹊受到这家喜鹊妈妈的照顾,它们也把那里当做了自己的家。喜鹊妈妈的生活负担增加了一倍,它每一天更辛苦了,可它毫无怨言。
喜鹊只是一种鸟类,却能如此懂得怜悯、爱护弱者,这样讲仁讲义。而我们有些人却毫无人性,不仁不义,所以,他们是连禽兽都不如的。
不劳而获
一匹狼住在一片大森林里,它和一匹母狼相依为命。
一天,这匹狼悠哉地走在这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里,他一边欣赏这里的美景,一边寻找今天的“午餐”,突然,像刮过一阵风一样,一只小兔子撞到了树桩,昏倒了,他想:哈哈哈,今天可有午饭吃了!他一边想,一边拿着兔子走回家。回家把上午的.事给妻子讲了一遍,并说:“今天有兔子撞上树桩,明天还会有的,我们以后再也不用捉捕猎物了!”妻子说:“怎么可能?这只是巧合罢了,以后怎么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呢?你可真是愚蠢!”可他不信,明天偏要去等“食物”送上门来。
第二天,这匹狼果然来了,等了半天,连一只蚂蚁也没来,他坚信着自己,决定要一直等,一日复一日,那匹狼最终饿死在茫茫草地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是,只有靠自己双手努力,才能有所收获。
邯郸学步
战国时候,燕国有个青年人,他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特别有风度,他们走起路来,不紧不慢,又潇洒又优雅,那姿势特别好看。于是这位燕国青年决定要去赵国学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带上盘缠,跋涉千里,专程赶到邯郸一心要学邯郸人走路的样子。
他来到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看得他都发了呆,不知该怎样迈开步子。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人,年龄和这位燕国青年相仿,那走路的样子实在令人羡慕。于是等那人走过,燕国青年便跟在他后面摹仿,那人迈左脚,燕国青年也迈左脚,那人迈右脚,燕国青年也迈右脚,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乱了左右,搞得他十分紧张,哪还顾得了什么姿势。眼看那人越走越远,燕国青年渐渐跟不上了,他只好又回到原地。接着他又盯住了一个年纪稍大的人,他又跟在别人身后一步一趋地学走路,引得街上的人都停下脚步观看,有的人还捂着嘴笑。几天下来,他累得腰酸腿疼,但学去学来总是学不像。
燕国青年心想,学不好的'原因肯定是自己原来走惯了的老姿势和步法,于是,他下决心丢掉自己原来的习惯走法,从头开始学习走路,一定要把邯郸人的步法学到手。
可是,一连过了好几个月,燕国青年越学越差劲,不仅连邯郸人的走法没学会,而且还把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也全忘了。眼看带来的盘缠已经花光,自己一无所获,他十分沮丧,于是只好回家了。可是他又忘了自己原来是怎样走路的,竟然迈不开步子了。无奈,燕国青年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那样子好不狼狈。
看起来,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不但没学到别人的,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给丢了,真是大可不必。
无过之过
晏子是齐国宰相,他辅佐齐王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晏子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缭的,为官三年,从没做过什么错事,可是有一天,晏子却把高缭给免职了。晏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觉得晏子这样做未免不合情理,于是,他们劝阻晏子。有的说:“高缭侍奉先生三年,对先生向来都是言听计从,并没出过什么差错呀。”有的说:“按常理,高缭做满三年,又没有过错,先生理当给他一定的爵位才是,怎么反而把他辞掉呢?这好像说不过去吧!”
晏子对左右劝阻的人说:“我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料,必须用规矩来定方圆,要用斧子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造就一件好的器具。我手下的人,就应像这些规、矩、斧子、刨子,帮我去掉那些不能成器的地方,以利我更好地帮齐王治国。可是高缭和我一起做事已经整3年了,对于我的缺点、过错,从来没提出过任何批评意见,也没作过任何纠正。我并非圣贤,平时工作中难免有失误,可是高缭只是一味顺从我、称赞我,这对我更好地为齐王工作又有什么好处呢?非但没有,反而有害。所以我决定辞退高缭,原因就正是你们所说的‘高缭无过’。”
晏子真是一个有见地的贤相,他的用人标准是反对圆滑处世、一味讨好上司。这个用人标准,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启发的。
狡生梦金
以前有一个非常狡猾的书生,经常耍点小聪明用些诡计骗人。他的老师为人十分严厉,只要学生有一点过错,就捉来一顿毒打,决不宽恕。
有一天,这个书生恰巧犯了学规。老师格外生气,赶紧派人捉拿他,自己则一脸盛怒坐着等他。过了一会,书生被带来了。他跪在地上,其他什么话也不说,只是说:“学生我刚才得到了一千金,正在处理,所以来晚了一些。”老师一听书生得了这么多金子,怒气顿消,关切地问:“你的金子是从哪里来的?”书生回答:“是从地里挖出来的。”
老师接着问:“你打算怎样处理这些金子呢?”书生答道:“我家中原先很穷,没有什么资产。我就和老婆算计,用五百金买田买地,二百金买房子,二百金买家具买仆人奴婢。还有一百金,其中一半用来买书,从此发愤读书;另外一半要送给先生您,用来感谢您平日里对我的教育,这样就把一千金全都安排完了。”
老师听了大喜过望:“你果真有这样的想法吗?那我怎么担当得起。”说着就叫仆人摆上丰盛的.酒宴。老师请书生坐下来,还主动给他敬酒。酒席之间两人说说笑笑,十分亲切融洽,与平日里大为不同。正喝得半醉之时,老师突然问道:“你刚刚火急火燎地跑来,金子放好没有,是不是已经放进箱子,上好锁了?”
书生起身答道:“学生刚把金子的用途计划好,就被我老婆一转身给撞醒了。醒来哪里还找得到什么金子,还用得着箱子装吗?”
老师惊奇地问:“你刚才说的金子,是在做梦呀?”
书生回答说:“的确是在做梦。”
老师没得到金子有些不高兴,可与书生的感情已经融洽了,不好再发怒,只好慢慢地说:“你倒是有高尚的感情,就连梦里得了金子也不忘记者师。何况真正得到金子呢!”于是,他接着又给书生劝酒,酒足饭饱之后还把他送出门去。
这个狡猾的书生,就凭着梦中的金子,来对付老师的怒火,不但免了一顿毒打,还得到一顿丰厚宴席。可见以一点点金钱做幌子就可以让人受骗,若是实实在在的金子,人们怎么能不被金子拉下水呢?
纸上谈兵
赵奢是赵国名将,为赵国屡建战功。可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却不像父亲。赵括从小的确读了不少兵书,谈起用兵之道那简直是滔滔不绝,连他父亲都不如他。于是,赵括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军事家,他狂妄地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已经是天下无敌了。然而赵奢却不这么认为,他不但从未赞扬过儿子的夸夸其谈,反而却常常担忧地说:“日后赵国不让赵括带兵便罢,如果让他带兵打仗,那么断送赵国前程的将必是赵括无疑。”
过了几年,赵奢死去了。
这一年,秦国对赵国大举进攻,赵国派了年龄很大的将军廉颇率军迎敌。开始,赵军连连失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廉颇改变战略方针,他下令让军队坚守城池,以逸待劳,不要主动出击,保存实力把住阵地从而拖垮秦军。结果真的,秦军由于远道而来,经不住廉颇的拖延,粮草渐渐接不上,快要支撑不下去了,秦军十分恐慌。于是秦军也施展汁谋,派人悄悄潜入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谁都不怕,就怕赵括担任大将。”
赵王正在为廉颇在军事上毫无进展而闷闷不乐,听到外面流传的那些说法,便撤掉廉颇,要派赵括为大将来统帅军队。赵括的.母亲记住丈夫生前的嘱咐,再三向赵王说明情况,极力劝告赵王收回决定,可是赵王哪里听得进去,他真的任命了赵括担任大将来取代廉颇。
赵括一到前线,便开始胡乱指挥起来。他完全改变了廉颇的策略,大量撤换将官,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军心涣散。
秦军得知赵军这些情况,自然正中下怀。一天深夜,秦军派一支队伍偷袭赵营,刚一交战,便佯装败走。同时,秦军又派兵乘机切断了赵军的粮道。
赵括不知实情,还以为秦军真的是败逃。他得意地想,取胜即在眼前,这正是表现自己的时候。于是他命令部队紧紧追击。结果,赵军追了一段后即被秦军伏兵将追兵拦腰截断,使赵军首尾不能相顾。然后,秦军一起杀出,将赵军各个击破,团团围住。
赵军被秦军围困40多天,粮食早已吃光又没有接应,一时间军心大乱。赵括一筹莫展,满肚子的兵法也不知如何施展。眼看守下去也是活活饿死,便率军仓皇突围。可是怎敌秦军四面掩杀,哪里突得出去。结果赵括被乱箭射死,40万赵军也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赵国就一蹶不振。
赵括纸上谈兵并无真才实学,而赵王还对他委以重任,结果招致惨痛失败。看来,教条主义的危害是不可轻视的。
皮毛相依
有一年,魏国的东阳地方向国家交售的钱粮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为此,满朝廷的大臣高兴得不得了,一起向魏文侯表示祝贺。
魏文侯对这件事并不乐观。他在思考:东阳这个地方土地没有增加、人口也还是原来那么多,怎么一下子比往年多交10倍的钱粮布帛呢?即使是丰收了,可是向国家上交也是有比例的呀。他分析这必定是各级官员向下面老百姓加重征收得来的。这件事使他想起了一年前他遇到的一件事。
一年前,魏文候外出巡游。一天,他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将羊皮统子反穿在身上,皮统子的毛向内皮朝外,那人还在背上背着一篓喂牲口的草。
魏文侯感到很奇怪,便上前问那人道:“你为什么要反穿着羊皮衣,把皮板露在外面来背东西呢?”
那人回答说:“我很爱惜这件皮衣,我怕把毛露在外面搞坏了,特别是背东西时,我怕毛被磨掉了。”
魏文侯听了,很认真地对那人说:“你知道吗?其实皮板更重要,如果皮板磨破了,毛就没有依附的.地方了,那你想舍皮保毛不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吗?”
那人依然执迷不悟地背着草走了。
如今,官吏们大肆征收老百姓的钱粮布帛而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这跟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行为不是一样的吗?
于是,魏文侯将朝廷大臣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讲了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故事,并语重心长地开导他们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希望你们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被一点小利蒙蔽了眼光,看不到实质。”
众大臣深受启发。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基础是根本,是事物赖以存在的依据,如果本末颠倒,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招摇过市
有个人牵着一头大象在街上招摇过市,显然是为了让人们看看,摆摆阔气,毕竟大象在这个城市实在罕见。
于是看热闹的人成群结队地跟在大象的`后面。突然,不知从哪蹿出一只哈巴狗。哈巴狗一见大象便冲了过来,又是狂吠,又是尖叫,又是冲撞,那架势仿佛想跟大象决斗。
有只长毛狗对他说:“邻居呀,你就别现眼了,你哪是大象的对手啊!瞧,你已经声嘶力竭了,可是大象照样径直朝前走,对高声狂吠的你,他连瞅都不瞅。”
哈巴狗回答道:“嘿嘿,这正合我的心意。瞧我根本用不着打架,便能成为一条最勇敢的狗,只这一点就让我精神抖擞。让所有的狗都这样议论吧:好个哈巴狗,瞧他多厉害啊,竟敢冲着大象狂吼!”
东施效颦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她的美貌简直到了倾国倾城的程度。无论是她的举手、投足,还是她的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
乡下有一个丑女子,名叫东施,不仅相貌难看,而且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原本就丑陋的样子更难看了。其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带着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看来,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飞蛾投火
一天夜里,林子和客人一起坐在院子里乘凉,天很黑,四周十分安静,只有一只蜡烛在闪着亮,林子同客人一起谈古论今,大家都对人生感叹不已。
这时,一只蛾虫扑打着粉红的翅膀,绕着烛光飞来飞去,还发出细小的嘶嘶声,林子用扇子驱赶飞蛾,它便飞走了。可是刚过一会儿,它又飞过来了,林子又用扇子赶走蛾虫,它飞走不一会又飞回来,而且一个劲地朝蜡烛火不顾一切地扑过去,这样赶走又飞来,赶走又飞来,反复七八次了。终于,蛾虫的翅膀被烛火燎焦了,它再也飞不动了,落在地上,焦头烂额,还在不甘心地挣扎着那已经烤得残破的翅膀,直到没有了一丝气息为止。
看了飞蛾的这般情景,林子感慨地对客人说:“你看这飞蛾扑火该多愚蠢啊!火本来是烧身的,可是它偏偏要不顾死活地去扑火,落得这般下场!”
客人也有同感地叹道:“谁说不是呢?可是,人比飞蛾更甚啊!”
林子说:“是的,世上的`声色利欲,引得人们拼命去争夺追逐,何止像这飞蛾扑火?那些循此道路而不怀疑、毁灭了身躯而不后悔的人,岂不是也像这蛾虫一样可悲可怜又落人讥笑吗?”
人们追名逐利,正如飞蛾投火一般。飞蛾投火被人们笑其愚蠢;而那些追名逐利以至于身败名裂的人,不是更加可笑吗?
为虎作伥
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作“伥”,伥会死心塌地地为老虎奔走效劳。
有个叫马拯的读书人,爱好游历山水。这一天,他来到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衡山风景秀丽,马拯忘情山水,在松林间转悠,不知不觉到了黄昏,看来这个晚上他是走不出去了。
马拯正着急,忽然看到前面大树上搭着一个窝棚,上面一个猎人正朝他示意。马拯一低头,看见原来就在前面不远是猎人设的一个陷阱,马拯吓了一跳说:“好险!”
猎人从树上跳下来,问道:“你是什么人?怎么天黑了还在林子里转悠?”
马拯把自己贪恋山水而忘了时间的事说给猎人听了。猎人说:“这里老虎很多,十分危险,你一个人不要再走了,就在我这里过一夜吧。”猎人边说,边走到陷阱边,架好捕虎用的机关,然后带马拯登上大树的窝棚。马拯一个劲道谢。
半夜里,马拯从睡梦中醒来,忽听得树下叽叽喳喳有许多人在讲话,声音越来越近。马拯警觉起来,借着月光,看见前面走来一大群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总共怕有几十人。这些人走到马拯和猎人栖身的大树近旁时,忽然走在前面的那人发现了陷阱,十分生气地叫起来:“你们看!是谁在这里暗设了机关陷阱,想谋害我们大王!真是太可恶了!是谁竟敢如此大胆!”说着,和另外两个人一起将猎人设在陷阱上的机关给拆卸下来,然后才前呼后拥互相招呼着走过去了。
待这伙人走后,马拯赶紧叫醒猎人,把刚才的一幕告诉了猎人。猎人说:“那些家伙叫做伥,他们原本都是被老虎吃掉的人,可是他们变作伥鬼后,反而死心塌地为老虎服务,晚间老虎出来之前,他们便替老虎开路。”马拯听后明白了,他对猎人说:“那他们刚才所说的.大王一定是老虎了。老虎可能不多久就要来了,你赶快再去把机关架好。”
猎人敏捷地从树上下来,把陷阱上的机关重新架好,刚登上大树,只听一阵狂叫,一只凶猛的老虎从山上直窜过来,一下扑到陷阱的机关上,只听“嗖”的一声,一支弩箭弹出,正中老虎心窝。只见老虎狂暴地跳起,大声吼叫,叫声直震得松林发抖,老虎挣扎了一阵,倒在地上死了。
老虎巨大的哀叫声,惊动了已走了很远的伥鬼们,他们纷纷跑回来,爬在胸口还流着血的死老虎身上大哭起来,边哭还边伤心地哀号着:“是谁杀死了我们大王呀!是谁杀死了我们大王呀!”
马拯在树上听得明白,不由得大怒,他厉声骂道:“你们这些伥鬼!自己是怎么做的鬼还一点不知道,你们原本就死在老虎嘴里,至今还执迷不悟,还为老虎痛哭!真令人气愤!”
这些伥鬼,自己明明被坏蛋害死,可是死后还要做坏蛋的帮凶,实是可恨。
求千里马
传说古代有一个非常喜爱骏马的国君,为了得到一匹胯下良骑,曾许以一千金的代价买一匹千里马。普天之下,可以拉车套犁、载人驮物的骡、马、驴、牛多的是,而千里马则十分罕见。派去买马的人走镇串乡,像大海里捞针一样,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连个千里马的影子也没有见到。
一个宦宫看到国君因得不到朝思暮想的千里马而怏怏不乐,便自告奋勇地对国君说:“您把买马的`任务交给我吧!只须您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届时定会如愿以偿。”国君见他态度诚恳、语气坚定、仿佛有取胜的秘诀,因此答应了他的请求。这个宦官东奔西走,用了3个月时间,总算打听到千里马的踪迹。可是当宦官见到那匹马时,马却死了。
虽然这是一件令人非常遗憾的事,但是宦官并不灰心。马虽然死了,但它却能证明千里马是存在的;既然世上的确有千里马,就用不着担心找不到第二匹、第三匹,甚至更多的千里马。想到这里,宦官更增添了找千里马的信心。他当即用500金买下了那匹死马的头,兴冲冲地带着马头回去面见国君。宦官见了国君,开口就说:“我已经为您找到了千里马!”国君听了大喜。他迫不及待地问道:“马在哪里?快牵来给我看!”宦官从容地打开包裹,把马头献到国君面前。看上去虽说是一匹气度非凡的骏马的头,然而毕竟是死马!那马惨淡无神的面容和散发的腥臭使国君禁不住一阵恶心。猛然间,国君的脸色阴沉下来。他愤怒地说道:“我要的是能载我驰骋沙场、云游四方、日行千里的活马,而你却花500金的大价钱买一个死马的头。你拿死马的头献给我,到底居心何在?!”宦官不慌不忙地说:“请国君不要生气,听我细说分明。世上的千里马数量稀少,不是在养马场和马市上轻易见得到的。我花了3个月时间,好不容易才遇见一匹这样的马,用500金买下死马的头,仅仅是为了抓住一次难得的机会。这马头可以向大家证明千里马并不是子虚乌有,只要我们有决心去找,就一定能找到;用500金买一匹死马的头,等于向天下发出一个信号。这可以向人们昭示国君买千里马的诚意和决心。如果这一消息传扬开去,即使有千里马藏匿于深山密林、海角天涯,养马人听到了君王是真心买马,必定会主动牵马纷至沓来。”
果然不出宦官所料,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接连有好几个人领着千里马来见国君。
这则寓言通过价值500金的马头使国君众望所归,招至卖马人纷至沓来的故事,说明为了做成一件大事,首先必须要有诚意和耐心。而一个人谋事的决心,不仅仅是反映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应该用实际行动来体现。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打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引狼入室
有个牧羊人在山谷里放羊。他看见远远地有只狼跟着,就时刻提防着。几个月过去了,狼只是远远地跟着,并没有靠近羊群,更没有伤害一只羊。牧羊人渐渐地对狼放松了戒心。后来,牧羊人觉得狼跟在羊群后面有好处,不用再提防别的`野兽了。再后来,他索性把狼当成了牧羊狗,叫它看管羊群。牧羊人见狼把羊管得很好,心里想,人们都说狼最坏,我看不见得……
有一天,牧羊人有事要进城去,就把羊群托狼看管,狼答应了。狼估计牧羊人已经进城了,就冲着山林中大声嚎叫了几声。它的嚎叫声引来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狼。那群羊全被狼吃掉了。
牧羊人不了解狼的本性,才被狼的伪善欺骗了。成语“引狼入室”比喻把坏人引进内部。
楚人渡河
楚国人准备偷袭宋国,进军的线路是打算渡过澭河抄近道走,以便趁宋国人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一举获胜。
楚国经过周密谋划,先派人到澭河边测量好水的深浅,并在水浅的地方设置了标记,以便偷袭宋国的.大部队能沿着标记顺利渡河。
不料,澭河水突然大涨,而楚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情况。部队在经过澭河的时候依然照着原来作的标记渡河。加上又是夜间,结果,士兵、马匹大批地进入深水、漩涡,使楚军措手不及。他们被湍急的澭河水搅得人仰马翻、惊骇不已。漆黑中,澭水里人喊马嘶、一片混乱,简直像数不清的房屋在倒塌一般。就这样,楚国军队被淹死1000多人,侥幸没死的也无法前进,只好无功而返。
先前,楚国人在设置标记的时候,当然是正确的。如果河水不涨,他们是可以依照标记渡河的。可是后来,情况变了,由于河水暴涨,水位升高了许多,而楚国人在不了解变化的情况下仍按原来的'线路渡河,当然只能惨败。
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的认识也应该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人们必须随时根据新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就会吃亏、跌跤。
蒙鸠筑巢
自然界的飞禽种类繁多,俗称“百鸟”,故有“百鸟朝凤”的说法。其实鸟类在大自然中远不止百种。每种鸟都既有鸟类的共性,又有各自的个性。
在南方,有一种鸟叫“蒙鸠”,它的.个性很古怪。古怪就古怪在它筑巢时根基不牢,辛苦筑窝,终归徒劳。
蒙鸠筑窝是用发丝把羽毛编织起来,做成它的窝,又把它的巢结在芦苇杆顶尖上。风和日暖的天气里,很温暖。大风吹来,芦苇杆折断了,它的巢被大风掀掉了,窝里的雏鸟和蛋被掀掉在地上,雏鸟被摔死,蛋被打破了。
蒙鸠之所以遭遇到这样的不幸,并不是它筑建的窝不完善、不坚固,是因为它所筑的巢系结在既不牢靠又经不起大风吹刮的芦苇上啊。
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在于提醒人们,要学习以正道为立身之本。做事情或干工作,必须要打好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工作再认真细致,付出劳动再多,也是不行的。
后来居上
汉武帝时,朝中有3位有名的臣子,分别叫作汲黯、公孙弘和张汤。这3个人虽然同时在汉武帝手下为臣,但他们的情况却很不一样。
汲黯进京供职时,资历已经很深且官职也已经很高了,而当时的公孙弘和张汤两个人还只不过是个小官,职位低得很。可是由于他们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加上政绩显著,因此,公孙弘和张汤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来,直到公孙弘封了侯又拜为相国,张汤也升到了御史大夫,两人官职都排在汲黯之上了。
汲黯这个人原本就业绩不及公孙弘、张汤,可他又偏偏心胸狭窄,眼看那两位过去远在自己之下的.小官都已官居高位,心里很不服气,总想要找个机会跟皇帝评评这个理。
有一天散朝后,文武大臣们陆续退去,汉武帝慢步踱出宫,正朝着通往御花园的花径走去。汲黯赶紧趋步上前,对汉武帝说:“陛下,有句话想说给您听,不知是否感兴趣?”
汉武帝回过身停下,说:“不知是何事,不妨说来听听。”
汲黯说:“皇上您见过农人堆积柴草吗?他们总是把先搬来的柴草铺在底层,后搬来的反而放在上面,您不觉得那先搬来的柴草太委屈了吗?”
汉武帝有些不解地看着汲黯说:“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汲黯说:“你看,公孙弘、张汤那些小官,论资历论基础都在我之后,可现在他们却一个个后来居上,职位都比我高多了,皇上您提拔官吏不是正和那堆放柴草的农人一样吗?”
几句话说得汉武帝很不高兴,他觉得汲黯如此简单、片面地看问题,是不通情理的。他本想贬斥汲黯,可又想到汲黯是位老臣,便只好压住火气,什么也没说,拂袖而去。此后,汉武帝对汲黯更是置之不理,他的官职也只好原地踏步了。
后来者居上,原本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这就要看我们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了。汲黯认为提拔人才一定要论资排辈,反对后来居上,是不可取的。
杯弓蛇影
有一个叫应彬的人在汲县作县令。夏至这一天,他的一位老朋友来访,应彬设宴款待。朋友座位背后的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弩弓,映在酒杯中,形状就像一条小蛇。朋友端起酒杯,正欲饮酒的那一瞬间,他瞥见了酒杯中的“蛇”,可他已经将那杯酒喝进肚里去了。朋友当时就觉得又惊又怕,十分恶心。回到家里,只觉得胸腹疼痛难忍,以至于饮食不进,身体渐渐消瘦下去。家里人为他请了好多医生,用了好多办法,也不见治好。
自从老朋友那次来访后,已好长时间不见面了,应彬觉得奇怪,于是决定到朋友家去回访。只见朋友形容憔悴,病得不轻。应彬便问是什么原因。朋友如实相告:“自那次在你家喝酒,因酒杯里有一条小蛇被我吞进肚里,使我十分害怕,回家后就一病不起。”
应彬觉得这事有些蹊跷,酒杯中哪来的蛇呢?他回到县衙后,还在琢磨这件事。猛一回头,看见挂在墙上的弩弓,心里一下子明白了。他于是专门备了车马,把老朋友再次请到家中,重摆宴席,仍让朋友坐在原来的位置上。当朋友拿起酒杯一看,忽然惊叫起来,原来杯中又出现了蛇影。这时,应彬也端着酒杯走到朋友的座位旁,将自己的酒杯端给朋友看,里面同样有一条蛇影;后来,他请朋友端着原来那杯酒离开那个位置,再看杯中,那蛇影就分明没有了。朋友心中甚是不解,应彬叫朋友回头看墙上挂着的那把弩弓,对朋友说:“墙上的弩弓映在酒杯中,这就是你看到的杯中的蛇,其实那只是弩弓的影子,杯中什么也没有。”
朋友半信半疑,又和应彬重新演试了几遍,这才哈哈大笑起来,心中的`疑团顿时消失,精神一下子清爽了许多。回去以后,病也很快地好了。
害疑心病的人,往往陷入庸人自扰的泥淖而难以自拔;有智慧的人则善于抓住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心病还须心药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老马识途
春秋时,齐桓公率兵汇同燕国和无终国军队征伐孤竹国,并在孤竹国附近击败了逃往孤竹国的山戎大王和孤竹国大将黄花。到了晚上,齐桓公扎营休息,半夜里黄花前来投诚,还拿着山戎大王的首级,并说孤竹国君答里呵已逃往沙漠,孤竹国的都城是一个空城。
第二天,齐桓公和燕庄公跟着黄花进了孤竹国都城,果然是一座空城。齐桓公让燕庄公留驻在这里,自己带兵让黄花带路到沙漠中去追答里呵。黄昏时分,他们来到一个地方地人叫它"迷谷",只见平沙一片,跟大海一样无边无际。大家都辨不清方向,齐桓公赶紧派人找黄花,可黄花早就没影了,齐桓公这才反应过来,是中了黄花的诡计。这时,齐国的大臣管仲说?我听说北方有个旱海,是个很险恶的地方,恐怕就是这儿,我们不能再走了。"挨了一夜,第二天天亮,仍然不知怎么走出去,人困马乏,随时都有饿死渴死的危险。这时,管仲猛然想起,狗和鸽子不管离家多远,也不会迷路,便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认得路,不如挑几匹当地的'老马,让他们在前头走,也许能走出去。"于是齐桓公便让人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面领路。这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还真领着大队人马走出了迷谷。齐桓公马上回兵孤竹国,杀掉了答里呵和黄花,灭了孤竹国。
欹器的启示
孔子带着学生到鲁桓公的祠庙里参观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形体倾斜地放在祠庙里。在那时候把这种倾斜的器皿叫欹器。
孔子便向守庙的人问道:“请告诉我,这是什么器皿呢?”守庙的人告诉他:“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如‘座右铭’一般用来伴坐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这种用来装水的伴坐的器皿,在没有装水或装水少时就会歪倒;水装得适中,不多不少的时候就会是端正的。里面的水装得过多或装满了,它也会翻倒。”说着,孔子回过头来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往里面倒水试试看吧!”学生们听后舀来了水,一个个慢慢地向这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里灌水。果然,当水装得适中的时候,这个器皿就端端正正地在那里。不一会,水灌满了,它就翻倒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再过了一会儿,器皿里的水流尽了,就倾斜了,又像原来一样歪斜在那里。
这时候,孔子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世界上哪里会有太满而不倾覆翻倒的事物啊!”
这篇故事的寓意是借用敬器装满水就倾覆翻倒的现象来说明骄傲自满,往往向它的对立面——空虚转化。从而告诉人们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满,凡骄傲自满的人,没有不失败的。
越人造车
越国没有车,越国的人也一直都不懂得该如何造车。越人很希望学会造车的技术,好将车用在战场上,增强本国的军事力量。
有一次,一个越人到晋国去游玩。野外空气新鲜、风景美丽,他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觉到了晋国和楚国交界的郊野。忽然,不远处的一件东西将他的视线吸引过去。“咦,这不是一辆车吗?”这个越人马上联想起在晋国见到过的车。这东西确实是辆车,不过毁坏得很厉害,所以才被人弃置在这里,这车的辐条已经腐朽,轮子毁坏,輗也折断了,车辕也毁了,上上下下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但这个越人对车本来看得不真切,又一心想为没有车的家乡立一大功,就想办法把破车运了回去。
回到越国,这个越人便到处夸耀:“去我家看车吧,我弄到一辆车,是一辆真正的车呢,可棒了,我好不容易才搞到的呢!”于是,到他家去看车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想一睹为快。几乎每一个人都听信了这个越人的炫耀之词,纷纷议论着说:“原来车就是这个样子的啊!”“看上去怕不能用吧,是不是损坏过呢?”“你不信先生的话吗?车一定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对,我看也是。”这样,越人造起车来都摹仿这个车的形状。
后来,晋国和楚国的人见到越人造的车,都笑得直不起腰来,讥讽说:“越人实在太笨拙了,竟然将车都造成破车,哪里能用呢?”可是越人根本不理会晋人和楚人的讥讽,还是我行我素,造出了一辆辆的破车。
终于有一天,战争爆发了,敌人大兵压境,就要侵入越国领土了。越人一点也不惊慌,从容应战,他们都觉得现在有车了,再没什么可怕的.,越人驾着破车向敌军冲过去,才冲了没多远,破车就散了架,在地上滚得七零八落,越国士兵也纷纷从车上跌落下来。敌军趁乱杀将过来,把越人的阵形冲得乱七八糟,越人抵挡不住,死的死,逃的逃,投降的投降,兵败如山倒。可是直到最后,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败在了车上。
向别人学习当然是对的,但是应该有所选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是连糟粕也一并纳入怀中,就会栽跟头了。
抱瓮老人
孔子的学生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旅游。他在返回晋国经过汉水南边时,看到一位老人正在给菜园里的蔬菜浇水。那位老人挖了一条渠道,一直通到井边。老人抱着一个大水罐,从井里汲水。水沿着渠道一直流到菜园子里。他不停地用水罐汲水,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虽然他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是工效却很低。
于是,子贡走过去对老人说:“老人家,现在有一种机械,用它来浇地,一天可以浇一百畦呢,用不着费很大的力气但工效却很高,您不想使用它吗?”
浇水的老人抬起头,看了看子贡说:“你说的是什么东西?”
子贡十分认真地对老人说:“将木头砍凿加工,做成一种机械,让它的后面重,前面轻,用它来提水,就像把水从井里连续不断地抽吸出来一样,水流得很快,哗哗地卷起的浪花简直像开水翻滚一样。这种机械名字叫做橰。”
浇水的老人听了子贡的话却愤愤然变了脸色。他不以为然地讥笑说:“我听师傅说过,世上如果有取巧的机械,就一定会有投机取巧的事情;有投机取巧的`事情,就一定会有投机取巧的思想。一个人一旦有了投机取巧的思想,就会丧失纯洁的做人的美德;丧失了纯洁的美德,人就会性情反常;而一个人要是性情反常的话,他就会和社会、自然不合拍,成为一个与天地自然社会不相容的人。你所说的那一种机械我并不是不知道,只是因为我觉得使用它,就是在于投机取巧的事,而做投机取巧的事是很可耻的。”
子贡听了这个老人的一番话,像自己做了什么错事一样,难为情地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个抱瓮老人所说的一番道理,看起来有一些逻辑推理的正确性,然而他在机械效用上借题发挥,把刁钻、险恶与机敏、智慧混为一谈的做法则是错误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新事物面前抱残守缺的人,做起事来不但吃力不讨好,而且还会被后人笑话。
狙公失猴
从前,楚国有个老头以饲养猴子为生,楚国人都把他叫作狙公。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后都在院子里给他的猴子们分配任务。他让老猴子带着猴子们跳出去,采摘山里果树的果实。晚上,等猴子们回来了,狙公就逼着猴子们交出它们所采果实的十分之一。光靠着这些猴子采来的果实,他就可养活自己,而且还略有盈余。有一次几个猴子觉得自己白白辛苦一场,狙公却坐享其成,不愿交出果实,狙公就对它们棍棒相加,一阵毒打。猴子虽然觉得每天采摘果实是件苦活,可又怕狙公的棍棒,不敢违背狙公的命令。
有一天,一只不懂事的`小猴子突然问这群猴子:“山里果实累累,难道是狙公亲手所种吗?”大伙都说:“不是呀,谁都知道这些果树并没有什么人去栽种,都是天生的。”小猴子又问:“既然这样,我们干吗靠给狙公做苦力过日子呢?”小猴子话还没说完,猴子都已经恍然大悟。
当天晚上,猴子们趁狙公睡熟之后,悄悄地打破栅栏,弄坏笼子。然后,它们拿上狙公积存的果实,手牵着手跑进了树林深处,从此再也不回去了。狙公一觉醒来,才发觉猴子们都跑光了,他赖以生存的手段没有了,只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企图依赖别人,或者靠剥削别人过活,最终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样活活饿死的下场。
取名不当
从前,在乡下,大人给小孩取名字时一般对男孩起名“大黑”、“二黑”、“冬苟”等等,对女孩一般起名“春花”、“春桃”、“腊梅”等等。这样,往往有许多名字相同,这种情况不少见。
乡间有一位做父亲的,要给他的两个儿子起名字,又想不与别人的名字相同,叫什么呢?想来想去,给他的大儿子起了个名字叫“盗”,给他的小儿子起名叫“殴”(打人的意思)。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两个儿子也长大了,都长成“小后生”了。真是人生祸福难料。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有一天,大儿子“盗”要到外地去办事,人已经走出了家门,走到大路上了。老大爷忽然想起了一件事要嘱咐大儿子一声,要把他喊回来,就在后边一面追赶着,一面大声喊:“盗!盗!”
事也凑巧,说巧真是巧,巧得不得了!
恰巧本地官吏巡查要从这大道经过,还要走两里路才向右转弯,走上向东的大路打道回府。轿子正颤颤悠悠地向这边抬过来,他在轿子里坐了将近半个时辰,正想闭目养神打瞌睡。突然听到有人在大声喊叫“盗!盗!”一下子惊醒了,瞌睡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叫声叫跑了。这官吏轻轻拉起轿帘朝叫喊的方向一看:只见一年轻后生在前面急急忙忙地走着,后面有个老大爷向这后生边追赶边大声叫“盗!盗!”
这还了得!太平世界,光天化日之下竟有人还敢行盗窃之事,竟然还是个身强力壮的后生偷盗老头的财物,简直是太不像话了!于是官吏拉开半边轿门的帘子对身边的'护兵下令:“你们快上去把那个正匆匆走着的后生给我抓起来!他是强盗。”
官吏听到老大爷叫喊“盗”,以为老大爷追赶的是强盗,就把“盗”抓住捆了起来。老大爷看到自己的大儿子被官吏误以为是强盗抓住并捆了起来,就想叫二儿子“殴”去向官吏说明实际情况,由于看到情况紧急,心里又着急,一时说不出别的话来,只是一个劲地喊着“殴!殴!”
官吏抓住了老大爷的大儿子“盗”后,不容“盗”分说,让士兵用粗麻绳将“盗”五花大绑绑得紧紧的,然后再带回府衙审问定罪。正准备起轿,又忽地听到老大爷急切地呼喊:“殴!殴!”捆押“盗”的兵士都以为是老大爷示意要打这个年轻的“强盗”,于是乎拳头、木棒雨点般地朝“盗”头上、身上打下来了,要不是老大爷和他的二儿子及时跑到跟前把情况说明,差一点“盗”就被打死了。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要注意“名”与“实”相符,慎重地给事物以称呼;要防止因名废实,若名不符实,就会给人们造成误解,结果是事与愿违。
献鸠放生
古来有句俗话:"行善积德"。这句话是劝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灾荒年间,有些殷实人家为救那些饥寒交迫的灾民免于饿死,捐米赈灾,皆为积德之举。太平年间,将鱼、龟放游到江河水池,将鸟放飞到大自然,叫"放生",皆为积善之行。后来,有人在大年初一这天,把捉来的鸟雀放生,名之曰"爱生灵"。
春秋时期,晋国建都邯郸。晋国有一个势焰熏天的大臣赵简子,他就喜欢在过年时让老百姓替他捉斑鸠鸟送到他府中,让他放生。
大年初一这天,邯郸地方的老百姓能够破例地纷纷拥进赵简子的府第,他们都是来向赵简子进献斑鸠,好让赵简子放生的。赵简子非常高兴,对他们一个个都发给很优厚的赏赐。初一这天,从早到晚进献斑鸠的人络绎不绝。
赵简子的门客在一旁站了很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赵简子回答说:"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对生灵的爱护,有仁慈之心嘛!"门客接着说:"您对生灵有如此的'仁慈之心,这是难得的。不知大人您想到过没有:如果全国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鸠去放生,从而对斑鸠争先恐后地你追我捕,其结果被打死打伤的斑鸠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鸠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像现在,您奖励老百姓捕捉这许多的斑鸠送给您,您再放生,那么大人您对斑鸠的仁慈确实还不能抵偿您对它们人为地造成的灾祸哩!"
赵简子听了门客的一席话,背着双手在府门里踱来踱去,仔细地思考了一阵子,默默地点了点头说:"对的。"
这篇寓言揭露了某些人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
画蛇添足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
拔苗助长
田野里,大片大片的庄稼沐浴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一派勃勃生机。也许你看不出庄稼每天都在长,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地长高了起来。
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为生,天天都必须到地里去劳动。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人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浑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躲避,宋国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间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一起往下淌。
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当劳动了一天,宋国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极了。更令他心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庄稼,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庄稼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什么?你……”宋国人的妻子大吃一惊,她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
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人无力强行改变这些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国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
刻舟求剑
古时候,楚国有一个人,在他坐船过江的时候,一不细心,把身上挂的一把宝剑掉进江里去了。那个人不慌不忙地从衣袋里取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落下宝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嘴里自言自语嘱咐自己:“别忘记了,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同船人见他不着急的样貌都很纳闷,就问他:“为什么不赶快下水捞宝剑你在船舷上刻个记号有什么用呀?”
“着什么急,我的宝剑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一等船靠岸了,我就要从这个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把宝剑找回来。”
过了一会儿,船到了目的地,停下来靠了码头,这个人便从船上刻的记号处,跳下水去捞宝剑,可是,摸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
同船人看到他这样寻找宝剑都感到很可笑,有一个人说:“宝剑掉江里以后,船还是在行走的,而宝剑沉在水底下是不会跟着走的`。事实上,此刻船离开丢剑的地方已经很远了,再按船舷上刻记号处去找它怎样能找到呢?”
大家都议论说:“这个人连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也不懂得呢。”
之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剑”这句成语,比喻人们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来处理事情。
呆若木鸡
在一个农场里,有很多的鸡,有一只母鸡带着她的五只小鸡仔……狐狸家庭就住在不远处的一个树洞里面。
寒冷的冬天到了,狐狸妈妈把狐狸爸爸从洞里赶了出来,为什么呢?狐狸爸爸都已经很长时间没找到吃的'了,他们的孩子都要饿死了,狐狸妈妈说如果找不到吃的就不能进家门。
狐狸爸爸出来了,看到了一只母鸡带着她的孩子们在雪地里,原来是因为公鸡们在窝里“决斗”呢!她们根本不敢进去,一进去就会受伤的。他们非常冷。狐狸爸爸眼珠一转,想出了一个“妙计”。
他在路边找了些干树枝,攒了一个“小山”,然后点上火,小鸡们都从小洞里钻了出来取暖,但是鸡妈妈太大了,出不来,狐狸一点点靠近了小鸡,鸡妈妈心急如焚,发出了“警报”,公鸡们都从窝里出来,高声鸣叫,狐狸见情况不妙,抓了两只小鸡,马上逃回了家。
这篇寓言告诫我们:做事一定要先看看情形,不要冲动!
井底之蛙
有一个井里,有两只青蛙,他们都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一次暴雨之后,满足了两只青蛙的愿望,井水上涨,两只青蛙跃出井面,一只青蛙问另一只青蛙:“你去哪?“另一只青蛙回答:“我向西。”这只青蛙说:“那我向东。”
向东的这只青蛙,把家里的什么东西都带起,一蹦一跳的走着平坦的路,由于他有许多的吃的,所以走了一天一夜,就来到了一个城堡里,一进城堡,就传来阵阵喧哗声,又过了一天一夜,他来到了一个小镇上,远远看见一个发光的宫殿,这是,他吃的东西也不多了,慢慢的走向宫殿,又过了一天一夜,着只青蛙终于来到了宫殿前,闻见了香喷喷的蛋糕,马上蹦了进去,大口大口的吃着,皇上的御厨看见了,将他扔出了宫殿,这只青蛙伤心的哭了,慢慢的走到了一条街道上,国王驾驶着马车飞奔过来,青蛙刚蹦到中心,马车就驶了过来,扎伤了小青蛙的一条腿,小青蛙哭了,拖着那条腿慢慢的爬了回去,在路中还说到:“早知道带点有用的.东西,现在东西也没了,腿也扎伤了,带点有用的东西,就不会象现在这样了,自己劳动,自己吃自己劳动的果实,外面的世界太恐怖了,啊!”
向西的这只青蛙,带了几个藕,就出发了,他翻过了许多山,走了许多弯弯曲曲的路,最后来到了一个农舍里,看见一只大公鸡带者自己的孩子来回走动,啄小虫,还看见一条看门狗,这是,小青蛙听见了“哞”的一声,回头一看,一个牧羊人守护着一群牛、羊,它还意外的看见一个池塘,他马上蹦过去,看见许多的小虫,这是他已经三天三夜没吃饭了,于是贪婪的吃着,这时,一只母青蛙蹦了出来,看见了这只青蛙,仿佛遇上了白马王子,马上冲了过去,和他相爱,于是他们结了婚,生了孩子,这时,小青蛙想起了自己从家带来了藕,马上种了起来,这样他们有了自己的池塘,最后,他们还给青蛙取了名,如:“小玉,王子,威廉等。”
这两只青蛙,一只继续当井底之蛙,由于他不劳动,经不起生活的磨难,一只却在一个池塘成了主宰,吃小虫,天天带着儿子和妻子捕食,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是由于这只青蛙热爱劳动,经受得起生活的磨难,所以两只青蛙的后果截然不同,通过这个故事,“告戒大家一定要热爱劳动,不然什么的得不到”。
东郭先生和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窜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本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东郭先生把“兼爱”施于恶狼身上,因而险遭厄运。这一寓言告诉我们,即使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存在“东郭先生”式的问题。一个人应该真心实意地爱人民,但丝毫不应该怜惜狼一样的恶人。
曾参杀人
在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家乡费邑,有一个与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参的人。有一天他在外乡杀了人。顷刻间,一股“曾参杀了人”的风闻便席卷了曾子的家乡。
第一个向曾子的母亲报告情况的是曾家的一个邻人,那人没有亲眼看见杀人凶手。他是在案发以后,从一个目击者那里得知凶手名叫曾参的。当那个邻人把“曾参杀了人”的消息告诉曾子的母亲时,并没有引起预想的那种反应。曾子的母亲一向引以为骄傲的正是这个儿子。他是儒家圣人孔子的好学生,怎么会干伤天害理的事呢?曾母听了邻人的话,不惊不忧。她一边安之若素、有条不紊地织着布,一边斩钉截铁地对那个邻人说:“我的儿子是不会去杀人的.。”
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子的母亲面前说:“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不去理会这句话。她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线,照常织着自己的布。
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现在外面议论纷纷,大家都说曾参的确杀了人。”曾母听到这里,心里骤然紧张起来。她害怕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要株连亲眷,因此顾不得打听儿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关紧院门,端起梯子,越墙从僻静的地方逃走了。
以曾子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对儿子的了解、信任而论,“曾参杀了人”的说法在曾子的母亲面前是没有市场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
覆车之鉴
一个读书人带着他的几名弟子外出,正好遇到天下雨,路滑,很不好走。
他们看到一辆饭车,正停在高高的山路上歇息着。读书人用手指着那辆饭车对弟子们说:“你们看,那辆饭车要不了多会儿肯定会翻覆。”弟子们不解地看着那辆车说:“为什么呢?”读书人说:“你们看就是了。”说着,他们继续行路。
他们刚走了十几步远,忽听到一片喧闹声从山路那边传来,他们惊奇地回头看时,那辆饭车果然已经翻了。几个弟子觉得老师果然料事如神。他们问:“先生,您何以知道那车会翻的呢?”
读书人说:“我是从这件事的一种趋势中判断出来的。”
几个弟子急切地说:“请先生讲给我们听,长长我们的见识。”
读书人说:“你们看,天下着雨,道路泥泞难行,唯独那高高的山路没有烂泥浆,比较好通行。可是那条山路却又高又窄,此时天雨,众人驾着车只好都奔向那里。而那辆饭车又有些自不量力,上了那条山路却又走不动,还不顾别人着急,顽固地占踞在高高的位置上,阻碍着众人的车进去,它怎么能不翻覆呢?”
弟子们点头称是,佩服老师的``判断正确。
读书人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说:“世上还有比饭车翻覆更大的祸患,你们都记住饭车的危险作为教训吧!”
有些身居显要地位的人,若不称职,反而成为妨碍别人进步的绊脚石,那将是危险的。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气积聚在一起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间,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
那人忧天的人听了,又说;"如果天是很厚的气,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会掉下来吗?"。
前来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和星星,也都是会发光的气积聚而成的,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把人打伤。"
那个忧天的人又问:"如果地陷塌了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回答说:"大地是土块积聚而成,它充塞四野,无处不有,你在它上面随便行走、跳跃,整天在它的'上面生活,怎么担心它会陷塌呢?"
那人听了朋友的话,如释重负,非常高兴;那个前来劝他的人放下心来,也很高兴。
南橘北枳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如今到来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办法好?"
有个大臣献计说:"他来了以后,请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他是哪里的人?回答说:是楚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的罪。"楚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晏婴来到楚国,楚王用酒招待他。宾主正喝到兴头上,两名小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问:"这捆着的是个什么人?"
小吏回答:"是个齐国人。因为盗窃犯了罪。"
楚王转过头来望着晏婴说:"齐国人生来就喜欢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结橘子,如果生长在淮河以北,就会结出枳子。橘子和枳子,叶子差不多,但果实的味道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土不同啊。现在捉到的`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没有盗窃的`行为,来到楚国以后却偷盗起来,难道是因为楚国的水土容易使人变成小偷吗?"
楚王听了,尴尬地笑着说:"圣贤的人是不可戏弄呀!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我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号称森林之王。它每天都要捕吃其它动物。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已被它一把捉住。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逃脱,就耍了一个花招。它一本正经地斥责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任命来管理所有的野兽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老虎一听愣住了。狐狸马上接着说:“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兽见了我都赶快逃命。”
老虎听狐狸说话的口气很大,态度也很强硬,有几分相信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四处奔逃。老虎看着,不知道野兽们怕得是自己,以为真是被狐狸的威风吓跑的,彻底相信了狐狸的话。它怕狐狸怪罪自己,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举动,于是也慌忙逃走了。“狐假虎威”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詹何钓鱼
楚国有位钓鱼高手名叫詹何,他的钓鱼与众不同: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的蚕丝绳,钓鱼钩是用如芒的细针弯曲而成,而钓鱼竿则是楚地出产的一种细竹。凭着这一套钓具,再用破成两半的小米粒作钓饵,用不了多少时间,詹何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之中钓出的鱼便能装满一辆大车!回头您再去看他的钓具:钓鱼线没有断,钓鱼钩也没有直,甚至连钓鱼竿也没有弯!
楚王听说了詹何竟有如此高超的钓技后,十分称奇,便派人将他召进宫来,询问其垂钓的诀窍。
詹何答道:“我听已经去世的父亲说过,楚国过去有个射鸟能手,名叫蒲且子,他只需用拉力很小的弱弓,将系有细绳的箭矢顺着风势射出去,一箭就能射中两只正在高空翱翔的黄鹏鸟。父亲说,这是由于他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结果。于是,我学着用他的这个办法来钓鱼,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终于完全精通了这门技术。每当我来到河边持竿钓鱼时,总是全身心地只关注钓鱼这一件事,其他什么都不想,全神贯注,排除杂念,在抛出钓鱼线、沉下钓鱼钩时,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轻不重,丝毫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样,鱼儿见到我鱼钩上的钓饵,便以为是水中的沉渣和泡沫,于是毫不犹豫地吞食下去。因此,我在钓鱼时就能做到以弱制强、以轻取重了。”
蒲且子射鸟和詹何钓鱼的故事说明了同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用心去发现和运用其客观的规律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显著的成效。
拒不受鱼
公孙仪做过鲁国的相国,他很爱吃鱼,因此全国上下听说他的爱好后,纷纷买鱼前来讨好他。可不论什么人来送鱼,也不论送的什么鱼,公孙仪从来都不接受。
公孙仪的一个学生见了,就劝他道:“先生,既然您爱吃鱼,可为什么又不愿意接受别人送给您的鱼呢?”公孙仪答道:“恰恰就是因为我爱吃鱼,我才不接受人家送的鱼。如果我现在接受别人送的鱼,到时候就一定会迁就送鱼的人;既然迁就了送鱼的人,就会歪曲法律。我是执法的人,如果我知法而又违法,就会被罢免相国的职务。一旦我的'相国职务被罢免了,既便我喜欢吃鱼,这些送鱼的人也不会送鱼给我了。而那时我已被罢了官,也没钱自己去买鱼。但是如果我现在不接受这些人送的鱼,就不会贪赃枉法,不会循私情,那么也就不会被罢官免职了。这样就算我不接受别人的鱼,我爱吃鱼的口味一辈子不变,我照样可以用自己的俸禄买鱼吃。”
孔雀惜尾
有一只雄孔雀的长尾巴真是漂亮极了,金黄和翠绿的颜色互相交错,在阳光下闪烁着艳丽的光泽,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造化竟有如此神奇美妙的杰作,这绝不是一般的画家用七彩笔所能描绘得出来的。
岂止是人类羡慕雄孔雀美丽的尾羽,就连这雄孔雀自身也因这美丽而陶醉,以至进一步养成了嫉妒的恶习。它虽然已经被人类驯养很久了,但只要是见到了有少男少女们穿着颜色鲜艳的'服装在大街上行走,仍然禁不住妒火中烧,总要撵上去啄咬几口,才肯罢休。
早先,这只雄孔雀每逢在山里栖息的时候,总是要首先选择好一个能掩藏尾羽的地方,然后再来安置身体的其他部位。可是有一天,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雄孔雀因躲避不及,而淋湿了漂亮的尾羽,这使它好痛心呀。恰在此时,手持罗网捕鸟的人又来到了面前,而这只孔雀还在珍惜顾盼自己漂亮的尾羽,不肯展翅高飞逃离现场,于是只好落入了捕鸟人撒下的罗网。
雄孔雀有着美丽的长尾羽,这本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但它却对自己的这一优长之处珍爱得太过分了,其结果是反而招致了祸患。雄孔雀的下场警示人们:如果有谁对自己缺乏自知之明,将某个长处当包袱背起来,为其所累,这时好事就有可能变成坏事,引出本来不该发生的后果。
各有所长
甘戊出使齐国,前去游说齐王,走了几天来到一条大河边,甘戊无法向前,他只好求助于船夫。
船夫划着船靠近岸边,见甘戊一副士人打扮,便问:“你要过河去干什么?”
甘戊说:“我要到齐国去,替我的国君游说齐王。”
船夫满不在乎地指着河水说:“这条河只不过是个小小的缝隙而已,您都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渡过去,您怎么能替国君充当说客呢?”
甘戊反驳船夫说:“您说的并不对呀。您不了解世上的万事万物,它们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规律,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比方说,兢兢业业的人忠厚老实,他可以辅佐君王,但却不能替君王带兵打仗;千里马日行千里,为天下骑士所看重,可是如果把它放在室内捕捉老鼠,那它还不如一只小猫顶用。宝剑干将,是天下少有的宝物,它锋利无比削铁如泥,可是给木匠拿去砍木头的话,它还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头。就像你我,要说抡桨划船,在江上行驶,我的确远远比不上你;可是若论出使大小国家,游说各国君主,你能跟我比吗?”
船夫听了甘戊一席话,顿时无言以对,也似乎长了不少知识。他心悦诚服地请甘戊上船,送甘戊过河。
若只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指责别人的短处,那就太片面了。
寻找时间富人
从前,在一个国家有一个富人,名叫时间。他拥有无数的家禽和牲口,他的土地无边无际,他的田里什么都种,他的大箱子里塞满了各种宝物,他的谷仓里装满了粮食。这个名叫时间的富人拥有这么多的`财产,连国外的人也知道了。于是,各国商人远道而来,随同而来的还有舞蹈家、歌手、演员。各国派遣使者来,只是为了要看一看这位富人是如何富足,回国后就可以对百姓说,这个富人怎么生活,样子是怎样的。
富人把牛、羊、衣服送给穷人,于是人们说世界上没有一位人比他更慷慨了。还说,没有看见过时间富人的人就等于没有生活过。
这样过了许多年,有一个部落准备派出使者去向富人问好。临行前部落的头领对使者说:“你们到时间富人的国家去,一定要见到他,他们回来时,告诉我们,他是否像传说中的那么富有,那么慷慨。”
猫和空罐
一只猫爬到隔板上去搜寻食物。先瞧见了一个没有盖儿盖着的罐子,一见里面是空的,就说:“这其实是不必看的,当然什么也不会有。”接着它又把目光转向另一个有盖儿盖着的罐子,目不转睛地望了很久,越望越耐不住贪食的'心,于是就大着胆子把那盖子揭开了,不料里面也是空的。
猫于是非常失望,慨然说道:“全是空的!不过,有的人没有东西就说没有东西,倒也坦白;有的人却故弄玄虚,好像高深莫测,害得人家研究了又研究,白费心思!”
宁静的真谛
从前,有个国王征集能够表现宁静的画作,并且决定对最能体现宁静的那幅画作的画家给予重奖。许多画家都争先恐后地把他们自认为最能体现宁静的画作呈给了国王。当国王看完所有的画作之后,认为其中只有两幅比较令他满意。
其中一幅画画的是一汪平静的湖泊。湖面上波澜不兴,平静如镜;湖的四周环绕着高耸入云的群山;湖的上方,蔚蓝色的.天空一碧如洗,点缀着朵朵白云。所有看过这幅画的人无不认为最能体现宁静的画非它莫属了。
而另一幅画呢,上面也画着群山,但却是一些粗犷的,光秃秃的山。不仅如此,天空中还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如注。而在大山一侧的峭壁上,一挂瀑布飞流直下。整幅画看起来根本就体现不出一丝宁静。
但是,当国王靠近仔细端详的时候,却发现在那瀑布后面的岩石缝中有一小丛灌木正蓬勃地生长着。而就在那丛灌木中间,一只鸟妈妈做了一个窝。画面上,鸟妈妈正静静地坐在她的窝里,谛听着瀑布那湍急奔流的滔滔水声,那神情是那么恬淡安详,那么怡然自得。
国王马上选中了第二幅。宁静并不是说在某个地方没有一点儿噪音。宁静是当我们身处外界所有的纷繁嘈杂、烦扰困惑甚至是艰难挫折的时候,内心依然保持一份平静安然。
土崩瓦解
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是一个暴虐无道的昏君。他贪恋酒色、荒淫无度,整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
他听信谗言,重用奸臣,残害忠良,戮杀无辜,他强征暴敛,动用巨资,强迫百姓为自己修建宫苑,他惨无人道,制造种种酷刑,以观看人受刑后的痛苦为乐。在他暗无天日的统治下,百姓无不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虽说商朝的疆土辽阔广袤,左起东海,右至杳无人烟的沙漠,南从五岭以南的交趾,北至遥远的幽州,军队从容关一直驻扎到蒲水。士兵不下数万,但打起仗来,因为兵士不愿意为纣王战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一边。商朝军队士气如此低落,商朝的政权自然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当周武王左手擎着用黄金作装饰的大戟,右手节用牦牛尾装饰的白色旌旗、坐着战车,势不可挡地杀来时,所到之处,无不披靡,讷纣王军队的`溃败,商纣王政权的垮台,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无法挽救。
谦让与贪欲
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谦让,一个叫贪欲。他们约好一起到天堂去,他们带的乾粮基本都够他们路上吃的。为了体现无私的友爱精神,他们在路上谦虚的你推我让,时间也因此耽误了一半。再这样让下去也不是办法,贪欲开始想,既然你不要,我要。于是他把谦让的东西吃了。
后来在路上出现了奇怪的事情。贪欲吃了谦让的东西以后,觉的胃口大开,吃了还想吃;而谦让为了体现他的度量,即使饿的走不动,对贪欲总是有求必应。一个是饿的走不动,一个是过饱走不动。然而天黑前终于到达了天堂。
但是他们却同时被拦在了天堂门外。贪欲说: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去?天使说:因为你太贪,把朋友的`东西都吃了。贪欲说:可是那都是他给我的呀。天使说:哪怕人家主动,哪怕人家心甘情愿,你也不能无视于对方的饥肠辘辘。你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如何进天堂?
谦让说:那么我呢?为了让贪欲吃饱,我都快饿死了呀。天使说:如果说贪欲进天堂的可能有万分之一,那么你进天堂的可能连十万分之一都不到。谦让不解其意。天使说:把自己饿成这个样子,绝不是美德。你把天堂当成剧场,把上帝当成观众了。
砍伐树木
从前,在一片山林旁边的村子里生活着一群人,他们靠砍伐山林里的树木谋生。
渐渐地,村民们发现,这个村子里的风沙越来越多,经常遭受沙尘暴。感知这种变化的村长从外面请来了几个专业人员来调查是怎么回事。村长说:“怎么回事?我们村子以前从来没有这样过,气候都是很怡人的。”专业人员经过调查后告诉村民们:“是因为村子旁的那片山林的缘故。以前山林里的树木可以防风固沙,对你们的.村子起到保护作用,可是你们却亲手破坏了村子的保护神,现在山林里的树木还剩下以前的一半了,如果你们还不吸取教训继续伐木的话,这个村子就会被沙子淹没的。”得知后果如此严重,村民们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大家激昂慷慨,发表了许多非常正确的意见,提出了非常正确的议案。
为了使村子免于被沙子淹没,挽救他们自身的命运,亟须采取的措施,就是全面停止砍伐树木,并且栽种树苗。最后全体一致通过了决议。每一位村民都称赞这是一个很好的决议。不过每一位村民都想填饱肚子啊,他们都只有这么一条谋生的路子。于是,他们都想,这么大一个山林,自己砍那么一点,关系是不大的。但他们都这么想,也都这么干,对山林的砍伐一点也没有减少。事情发展得日益严重。会议不断地被召开,停止砍伐的呼声更为强烈,决议的措辞也更为严厉而迫切。但情况依然如故,每位村民依然照砍不误。直到有一天,山林里的树都被砍完了,只剩下一棵棵幼小的树苗,风沙无情袭来,把这些小树苗连根拔起,没有任何阻碍地直冲村子。
终于,村子被黄沙淹没了,村民们不但没了谋生之路,连家园也没有了。
乌鸦骗狐狸
自从乌鸦上了当,它为了报复狐狸,用一生的积蓄,参加“你想变聪明吗?来吧!我们来教你——聪明学习班”。
学了一段时间,乌鸦用自己刚学过的“以牙还牙”的办法来报复狐狸。
但怎么用呢?乌鸦在小河边冥思苦想,突然它觉得自己的肚子在“咕”“咕”直叫。它心想先要填饱肚子,才能想办法。它四处寻食。终于看见一块鲜美多汁的肉躺在石头中间。它又想:这肯定是老天爷在帮我。谁知,小乌鸦刚咬下去,就疼得哇哇直叫,在地上翻来翻去,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块坚硬的石头。它心想:如果这块“肉”给小狐狸会发生什么事呢?它已经在脑海里幻想了:小狐狸在地上哭爹喊娘,眼泪直落……
小乌鸦叼起石头向小狐狸必经之路飞去。突然,小乌鸦发现一棵大树,它飞到树上。果然,狐狸又来了。看到小乌鸦嘴中的“肉”不禁留下了口水,它两眼死死地盯着那块“肉”。心想:今天正好没吃早饭,刚想去找食物,想不到食物自己送上门来了,真是天助我也!
狐狸讨好地对小乌鸦说:“楚楚动人的乌鸦先生,上次是我不对,抢走了你的食物,我真诚地向您表达歉意。但您的歌声,不是我吹牛,一下就能唱遍天下无敌手啊!可否给小弟一亮歌喉啊?”
小乌鸦清了清嗓子唱了起来,嘴中的“肉”像箭一样掉了下来。
狐狸马上扑了过去,一口咬住,只听咔嚓一声响,狐狸的'牙齿断了,成了一只名不虚传的“无牙狐狸”了。
可怜的小狐狸,一个人在那喊叫、哭泣,谁叫它这么缺德,没良心!
害怕影子的人
有一个人突然得了疑心病似的,走在路上发现总有一个黑影跟着自己,再瞧瞧地上,自己每走一步,还留下一个脚印,于是他心里十分惶恐。他走几步就朝后看看,一串脚印一直连到他的脚下,一个黑影与脚印连在一起,他害怕极了,总想摆脱这个黑影和这些脚印。他紧走慢走,影子也紧跟慢跟,他怎么也摆脱不了它们。
这个人走呀走呀,心烦意乱、诚惶诚恐。当他路过朋友家门口时,他实在累得很,便进到朋友家里去歇会儿,喘息一下。待他进了朋友家门,发现影子不见,他才算长长嘘了一口气,说:“这下好了,这下好了。”
朋友见他这般模样,很是奇怪,问他出了什么事,他又不好意思开口说实话,便支吾着说:“没什么没什么,我只是走累了,想在你这里坐会儿。”
跟朋友聊了会儿天,休息了好半天,又见影子、脚印都没有了,这个人准备起身回家。于是他向朋友告辞,出门回家。当他一走在路上,发现影子、脚印又出现了,依然是一步不落地紧跟着自己。这一下他可更加害怕了,他使劲地奔跑起来,企图甩掉影子和脚印。可是他跑得越快影子也跟得越快,他跑的`步子越多脚印也越多。他想,可能是自己跑得不快才甩不掉影子的,于是他更加拼命地跑,一下也不敢停,甚至路过家门口时也不敢回去,他害怕把影子和脚印带回家去。他就这样拼命地奔跑不停,最后终于跑得筋疲力竭、心力交瘁而死去了。
这个人实在是太愚蠢了,只要有光亮就会有影子,没必要产生恐惧更没必要摆脱它。即使实在不愿看到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的脚印,那也只需要往阴处一站就得了,靠跑是不可能摆脱影子和脚印的。
两个水桶的故事
一位挑水夫,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个桶子有裂缝,另一个则完好无缺。在每趟长途的挑运之后,完好无缺的桶子,总是能将满满一桶水从溪边送到主人家中,但是又裂缝的桶子到达主人家时,却只剩下半桶水。
两年来,挑水夫就这样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当然,好桶子对自己能够送满桶水感到和你自豪。破桶子呢?对于自己的缺陷则非常羞愧,它为只能负起一半的责任,感到非常难过。
饱尝了两年失败的苦楚,破桶子终于忍不住,在小溪旁对挑水夫说:“我很惭愧,必须向你道歉。”“为什么呢?”挑水夫问道:“你为什么觉得惭愧呢?”
“过去两年,因为从我这边一路的漏水,我只能送半桶水到你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做了全部的工作,却只收到一半的成果。”破桶子说。挑水夫为破桶子感到难过,但他又充满爱心地说:“我们回到主人家的路上,我要你留意路旁盛开的花朵。”
他们走在山坡上,破桶子眼前一亮,看到缤纷的花朵,开满路的'一旁,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这景象使它开心了很多!但是,走到小路的尽头,它又难受了,因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
破桶子再次向挑水夫道歉。挑水夫温和地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小路两旁,只有你的那一边有花,好桶子的那一边却没有开花呢?我明白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边的路旁撒了花种,每当我从溪边挑水过来,你就替我一路浇了花!”
“两年来,这些美丽的花朵装饰了主人的餐桌。如果你不是这个样子,主人的桌上也没有这么好看的花朵了!”
小厨神酒馆
新开张的小厨神酒馆,令大河马老酒馆的生意一落千丈。小厨神有一流厨师,一流的服务,在森林里还没有一家能比的过。这可让大河马伤透了脑筋,找不到比小厨神更好的厨师,难道就这样关门么?大河马又想到了小红狐灵灵,来求教良方。
“小红狐又来麻烦你了,救救我的酒馆吧!”大河马有点伤感!
“解决这个问题不难,但是需要一个处方菜!此处方菜可开胃,菜味一般,最好有淡苦,淡涩味。在没上酒菜之前,你提前把这盘小菜免费赠送即可。”小红狐想了想说道。
大河马按照灵灵的处方菜到森林老中医处求得一良方,并花钱买断,又让自己的厨师调制出小菜。
真就是奇怪了,自从有了难吃的处方菜之后,大河马酒馆生意又很快好起来,更不可思议的是,自己的厨师没有变,饭菜没有变,而大家确争相传诵着好吃。想不通的大河马找到小红狐。
“这次赚钱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次赚钱是利用了相对与绝对的.关系。”小红狐笑了笑说。
“相对和绝对又是什么东西?三十六计里面没有啊?”大河马还是想不通。
“你家的酒菜绝对没有小厨神好吃。但是想要超过小厨神,只要相对的好吃就可以超越小厨神。”小红狐故作神秘。
“别兜圈子了,还是具体说一下吧。”大河马有点急了。
“哈哈,你免费赠送的处方菜,是开胃,吃了会更饿,菜又不好吃,舌头品尝起点就从苦涩开始,那么你等会把酒菜端上来之后,肯定会狼吞虎咽,酒菜自然变的相对的香甜了,也就相对的超越小厨神酒馆了。”小红狐最后点透了说。
鬼也欺软怕硬
有一座庙宇,整个建筑虽不甚高大,但里面装饰得十分华丽。庙里供奉着各路神仙鬼魅,有木雕的,有泥塑的,个个刷金抹银,神气活现。庙前有一条水沟,水有些深。一天,有个路人经过这里,跨又跨不过去,涉水又深了些。没办法,回头见庙里竖着许多不知名的菩萨,这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搬了一座大些的木雕神像便横搭在水沟上,当作桥,走了过去。
不一会,又走过来一个人,看到神像搁在水沟上给人当桥踩,不住地叹息着说:“哎呀,这是谁干的?怎么可以这样对待神像,竟敢这样冒犯神仙啊!”说着,他赶紧把神像扶起来,用身上的衣服将木雕上的尘土拂拭干净,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神像抱回庙中,安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并且对着神像一拜再拜后,才离开。
晚上,庙里的鬼神们忿忿不平地议论开了。一个小鬼说:“大王,您住在这里作为神灵,享受着本地百姓的祭祀、膜拜,可是现在却遭到愚顽百姓的侮辱,您为什么不施加灾难惩罚他们呢?”
那个被踩的`神像大王说:“是的,是应降灾惩罚他们。你说降灾给哪一个呢?”
小鬼说:“当然是那个拿大王当桥踩过去的人,那人真是太可恶了!”
大王说:“不,应当把灾祸降给后来的那个人。”
小鬼奇怪地问:“前面那个人用脚践踏大王,再没有什么比这种冒犯更严重的了,您却不降灾给他;后来那个人,对大王十分敬重、虔诚,您却要降灾给他,这是为什么呢?”
大王说:“这你就不懂了。前面那个人早已经不信奉鬼神了,我已无能为力降灾难于他了。因此我的魔法只对那些信奉我的人有效。”
看来,鬼神也怕恶人啊!
其实,鬼神都是人们编造出来的,人们常说“越信鬼就越有鬼”。因此,只有破除迷信,才能没有鬼、不怕鬼。
狗咬沈阳
在清朝初年,有一名勇将在对敌作战时,是他带在马上的爱狗狼子叼住敌人射来的箭,才使他免受箭伤。战后勇将因作战有功受了皇封,勇将几次奏本,给狼子请封,皇上都没准。勇将一气之下便辞了官,回到了沈阳城里。
有一天,他领着狼子到野外去散心,狼子咬死了一只御鸦,看鸦人说:“这是救过主受过皇封的乌鸦,打死御鸦者死!”勇将听了也感到惹下了祸,摇摇脑袋便顺手揭开了外衣,露出了御赐黄马褂。看鸦的人一看吃了一惊,赶紧说:“不知者,不怪罪,我有眼不识泰山,请大人原谅。说真的.,这要小白人弄死的呀,可真得偿命呢!”勇将看了看狼子,打个唉声,自言自语地说:“可怜我这冲锋陷阵的狼子,连个大嘴老鸹都不如!世上竟有这样不平的事!”他气愤地带着狼子回了家。
第二天就病倒了,第四天就丢下狼子死了,主人死了以后,狼子为了给主人报仇,接连咬死了许多御鸦。看御鸦的人,眼看御鸦都快叫狗给吃光了,一打听狗的主人已经死了,他就找了一些人,准备打死这条狗。一天中午,狼子从窝里钻出来,一直向野外跑去。一伙手拿棍棒的人包围过来,嘴里还不停地喊叫:“打死它!打死它!”狼子一看不好,窝回头就跑,人们就在后面追。它跑到哪里,人们就追到哪里。最后逼得狼子无路可走了,它就一直跑到鼓楼的顶层。狼子蹲在鼓楼上,看着那些穿红挂绿的阔人们,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立刻就叫了一声:“汪汪——报仇!”
就这样,沈阳便从此永远听到彻夜不绝的狗叫。鼓楼上“汪”的一声叫,远近的大狗小狗都跟着叫起来,这就是“狗咬沈阳”的传说。
小蜗牛与牵牛花
蜗牛六六在全城的蜗牛爬行比赛中得了第一名,顿时骄傲起来,他开始到处嚷嚷:“谁敢和我比爬行?我是最快的。”
其他蜗牛听后纷纷缩回了头,六六更得意了,脑袋仰得老高。
“我来和你比一比。”一个很小的声音从墙根传来。
“是谁这么大胆?”六六循声找去,发现了一棵细细小小的绿芽,原来是她在说话。
六六忍不住大笑起来,说道:“你这么小,又不能移动,怎么和我比啊?”
“我们就比爬竹竿好啦!”小绿芽指指旁边立着的竹竿。
“没问题!”六六爽快地答应了,心想:这根本不是比赛,不过是我一个人的表演而已。
六六与小绿芽的.比赛正式开始了。
第一天,六六爬得很快,把小绿芽远远抛在后面。
第二天,六六有点儿偷懒,他爬一会儿歇一会儿,到傍晚时,小绿芽已经快追上他了。
到了第三天,早上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雨,六六只好原地休息。他暗自庆幸:多亏我有厚厚的壳可以避雨,这下,小绿芽可惨了。
雨停后,当六六从壳里钻出来,眼前的景象吓了他一跳:小绿芽的茎牢牢地缠在竹竿上,长得好高好高,已经把六六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由于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小绿芽长得更快了。不久,她就爬上了竹竿的顶端,还开出了许多漂亮的花。
小蜗牛呢?他还在后面慢慢地爬着。他哪里知道自己遇到了植物界的“爬行”高手——牵牛花。
牵牛花心里也明白,自己是借助竹竿的支撑、雨水的浇灌和阳光的照射,才在这场比赛中获胜的。她使劲儿亲了亲竹竿,然后向白云和太阳微笑表示感谢。
【寓言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寓言故事01-15
寓言故事05-15
中国寓言故事与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05-29
成语寓言故事精选04-05
美丑的寓言故事01-18
寓言故事五则11-18
什么是寓言故事09-14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08-03
古代寓言故事经典04-14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