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的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寓言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寓言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他人听。
【重点】
认知生字。
【难点】
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俺们以前学过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儿歌、古诗。但你读过寓言吗?寓言就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俺们就来学习27课的两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认读字音。
教师手指题目问,这四个字中哪个不认知?生指出,并查字典加音,指名读,其他生跟读,再指各读。
⑵积累新词“寓言”、“寓意”。
⑶借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寓意:是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请大家读读课文吧!
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两则寓言中选一则自学),要求:
⑴读准字音。
⑵说说这两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3、同学预习,老师指导。
4、同学汇报自学情况:
⑴检查第一则:
指名读生字,读不准请同学帮助。
指名读带生字的句子。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揠苗助长》中的人的方法是什么?
⑵检查第二则:
方法同上。
过渡:假如大家肯努力,用心学。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三份礼物,分别放在三层楼房的三个房间里,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想)那大家快点练一练吧!
三、送礼物
1、幻灯打出第一份礼物是个玩具熊。
要求:先默读词再读带点字音。
⑴寓言焦急盼望喘气总算白费一大截
⑵守株特兔窜出来撞树桩从此丢下锄头肥
2、第二份礼物是,机灵猴:俺会说。
要求:理解词义,找出本词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意思。
⑴盼望焦急地自言自语终于一直筋疲力尽揠苗助长
⑵忽然窜出来撞死又肥又大乐滋滋地从此丢下
3、第三份礼物是,美丽的孔雀:俺会读。
要求:读准字音(可选一段读,可全读,读好)
⑴同学练读。
⑵小组内指名读,读的不准的地方,同组同学协助直到读好为止。
四、小组合作讨论
1、默读课文:
同选一则寓言的小组交流自身的阅读体会。
2、朗读课文:
学当老师,给另一组的同学讲你学的寓言。
五、大组互讲,互学寓言,体会寓意(形成擂台赛看哪组学的好)
1、看图讲故事。
2、读文中带讽刺性的句子。
六、作业
想想实际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卡片)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写正确:
“丢”字是上下结构,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
“焦”字的上半部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
“算”的中间是“目”不是“日”。
“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
2、写美观:
“守”字的横不要超越“宀”。“丢”和“算”二字的下面的横却要与写长。“费”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
3、描红。
三、读读想想
幻灯逐次出示三个句子: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在树桩旁边等着。
读一读句子,去掉带点的词,句子的意思和原来一样吗?
(让同学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和准确性)
四、朗读竞赛
两组竞赛朗读。
五、你想对种田人说什么?
六、拓展运用
从文中找出你新学的词语誊写在词语积累本上。
寓言的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师:①布置黑板
②相关的资料和作业纸
2.生:①仔细阅读《伊索寓言》 ②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四、教学过程:
近期,学校开展了“书香校园”活动,我们班也建立了图书角,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我们的读书目标是: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今天我把同学们分成两队:红队和蓝队。向老师们介绍一下自己,好吗?(红队:我们是红队,我们的读书口号是——沐浴书香,快乐成长。蓝队:我们是蓝队,我们的读书口号是——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那么在今天这节读书指导课上,让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一队的阅读能力最强,最终能获得胜利,对自己有信心吗?(有)
一、谈话导入
一见如故 说起寓言,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吧。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小黑板]提示: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的小故事。最近,我们读了《伊索寓言》。
1.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谁能向我们简要地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
(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传说是奴隶,后凭借聪明才智获得自由。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狼和小羊》、《狐狸吃葡萄》等故事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中的寓言创作影响很大。)
2.小结、过渡。
关于《伊索寓言》,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一段对白值得向大家一读:“你连伊索寓言都没有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确实,《伊索寓言》是一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也是世界上读者量最多的一本书。《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每一篇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寄托着教训和哲理,有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有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挞;有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识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民留给世界的一笔精神遗产。所以,我们有必要去阅读,甚至一读再读。
今天我们就再来读读《伊索寓言》。
二、一睹为快 自我发现
1、《伊索寓言》一共十卷,翻开目录,读读题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故事中的人物大都是动物或与动物打交道,出现的频率最多的如:狼、狮子、狗……牧人、渔夫……)板书:[人物形象:狐狸、狮子、狗……]
2、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请你读一读讲一讲其中的一个故事,好吗?
集体交流、展示
3、在没有读过的这些故事中,哪个故事题目最吸引你?读读题目,猜猜故事情节,看看与你想的是否一样?
4、议一议,说说这些故事的结构特点。板书:[结构特点:先讲故事,再点明寓意]
三、边读边聊 汲取营养
1、说说人物
(1)在这些(读过或听过的)故事中,你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说说《蝉和狐狸》中的蝉。(善于观察,机警、聪明的人) 老师也有一个很喜欢的寓言故事《蝉和狐狸》,听过这个故事的同学请举手。有谁愿意为我们讲讲这个故事?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具体表现:仔细观察,察觉有诈,摘树叶试探
用一句话概括: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老师这儿也有两句话说明这个意思:
推荐出示:(1)英国哲学家罗索说:“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2)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2、明白寓意
通过阅读这些寓言故事,谁能试着说说寓言最大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比喻、拟人,以物喻人,以此喻彼。)
以《蝉和狐狸》为例,在读过的故事中或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人或事呢?板书:[写作手法:比喻、拟人] 交流心得:例故事中:《亡羊补牢》中的牧羊人;《装病的狮子》中的狐狸……
生活中:手机上接到中奖的短信不加理睬……
3、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书中的很多故事,反映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
4、最近所读的《伊索寓言》故事中,还有哪些故事和故事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交流读书感受。
四、拓展延伸 激发兴趣
《伊索寓言》寓言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地方,比如老师认为:
1、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幽默夸张,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蝉和狐狸》中的狐狸,它的语言再现了它的狡猾、爱说奉承话的特点。)
2、不同的故事中相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如《狼和小羊》中的小羊是弱小的,《小羊和狼》中的小羊是智慧的。…… 那么你认为有哪些值得向同学们推荐的地方呢?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五、后续活动 深化效果
所以,《伊索寓言》是一本非常耐读的好书!再读寓言,选择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
1、选择喜欢的故事表演给同学欣赏。
2、续编故事:有一天,《蝉和狐狸》中的蝉遇见了《乌鸦和狐狸》中的乌鸦……
3、确定故事的角色,创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
六、意犹未尽 特别推荐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寓言的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法学法:诵读法,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探究拓展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篇幅大都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写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二、简介作者作品
伊索,相传为《伊索寓言》的作者。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而且长得很丑,但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母亲逝世后,伊索跟随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其形式简洁精练,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斐人杀害。但对此人存在的历史,至今仍有异议。
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的故事,以动物寓人。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士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
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是最为奇特的: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三、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朗读课文
2、研讨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赫拉不如宙斯,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情节发展:
想——问——笑问——想——问——?
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
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明确:原文刻画了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改动后,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改变了。
四、学习《蚊子和狮子》
1、朗读课文
2、分析情节、概括寓意
蚊子和狮子
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智者胜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骄者败
3.点明寓意? 骄兵必败
扬长避短
蚊子:冲、咬——————-- ——狮子:抓
胜
骄傲自满
蚊子:吹、唱——-———————蜘蛛:粘
骄兵必败
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改动后,原文中讽刺骄兵必败的寓意也改变了。
五、寓言的特点
一、劝喻性 二、讽谏性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
六、拓展思维:
1、续编寓言故事。
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
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吹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异向思维
蚊子撞到蜘蛛网上,一动也不能动。它有战胜狮子的经历,而今要死在蜘蛛的手里,真是难过极了,懊悔极了。它懊悔自己战胜狮子以后太得意忘形了。
这时,蜘蛛一步步向蚊子爬了过来,张开大嘴,蚊子闭上眼睛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候。就在这时,从那棵高大的松树上掉下一滴松脂,不偏不倚正好落在蜘蛛身上,顷刻,蜘蛛就被松脂包住了,再也动弹不得。由于松脂的重量,蜘蛛网被拉破了,蚊子也因此得救了。
2、自编寓言故事: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嘴和眼睛的对话;树和斧子;画笔和颜料:蜜蜂与花朵:猫和老鼠;烟囱和浓烟:
七、扩展阅读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
寓意:在经历了许多尝试而不能获得成功的时候,有些人往往故意轻视成功,以此来寻求心理安慰。
乌龟与兔
这故事说明,奋发图强的弱者也能战胜骄傲自满的强者。
说谎的放羊娃
这故事说明,那些常常说谎话的人,即使再说真话也无人相信。
月亮和她妈妈
这故事说明,事物总在不断变化,不可能一劳永逸。
乌龟与鹰
这故事说明,那些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人必将失败。
板书设计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情节发展:
想——问——笑问——想——问——?
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
蚊子和狮子
扬长避短
蚊子:冲、咬——————-- ——狮子:抓
胜
骄傲自满
蚊子:吹、唱——-———————蜘蛛:粘
骄兵必败
第二课时
学习《穿井得一人》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告诉我们要谦虚,不要妄自尊大和骄兵必败的道理。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穿井得一人》这篇课文。
二、指导朗读课文穿井得一人
三、编者简介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濮阳(在今河南省)人。原为富商,在赵国都城邯郸曾与当时作为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交往,后人秦游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子楚继承王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庄襄王死后,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吕不韦继任相国,称为“仲父”。吕不韦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公元前238年,嬴亲自理政,次年吕不韦被免职,后忧惧自杀。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命他的门客集体撰写。全书160篇,由12"纪”、8“览”、6“论”三部分组成。因书中有8“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览》。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东汉高诱注本为善。
三、解词,口译课文
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 及:等到 穿井:打井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闻:听到之:代这件事 道:谈论 闻:使听见 于:向、对
译文: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这件事被宋君听见了。
令:派 之:这件事 于:向 对:回答 之:的 使:劳动力 于:在
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四、理清脉络
短文《穿井得一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3节,分三层。
第一层(第1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2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3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五、质疑:
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
六、归纳中心
《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人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传言,一定要详察弄懂其真义、真相,不要轻信、轻传,否则便人误区。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七、词语小结:
(1)古今异义
子将安之? 古义:哪里
今义:平安
(2)词性活用
我将东徙。东: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3)一词多义
之:闻之于宋君。代词这件事
子将安之?动词去、到
得一人之使。助词的
闻:有闻而传之者。听到
闻之于君。使听到
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
以故东迁。因为
于:闻之于宋君。向
非得一人于井中。在
八、写作方法
《穿井得一人》幽默风趣。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或把“得(需要)(得到)两音义混用,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言。
板书设计
穿井得一人
一( 1 )姓丁人家打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二( 2 )别人把这话传到国君那里。
三( 3 )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教育人们不可轻信传言
学习《杞人忧天》
一、看动画猜成语
揠苗助长 滥竽充数 狐假虎威 叶公好龙
揭示课题杞人忧天
二、简介作者作品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一说与郑顷公同时。《庄子》中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很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三、指导朗读
尽我所能
展示朗读技巧,扫清字音障碍。24杞人忧天FLASH朗读.swf
四、检查预习
中伤(zhòng )星宿(xiù )
中:宿:
中间(zhōng )宿舍( sù )
躇( chú )步 跐(cǐ )蹈
杞人( qǐ ) 舍然(shě )
充塞(sè ) 宿舍( shè )
五、再读课文,解词,口译课文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崩坠:崩塌坠落寄:依托依附 废寝食: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因:于是 晓:开导
屈伸:弯曲伸长 行止:行动活动 只使:即使舍然:放心的样子
奈何忧崩坠乎(为什么 )奈地坏何(拿……怎么办 )
重点句子: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担忧的人而担忧,于是前去开导他。
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四处都塞满了土块,没有地方没有土地。
奈地坏何?
大地崩塌怎么办呢?
奈何忧其坏?
为什么要担心大地崩塌呢?
六、从现象到本质,揭示故事寓意。
“杞人忧天”: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本文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七、展示复述能力
小组大比拼——看谁速度快
寓言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和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采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八、拓展创新
从今天的天空变化趋势来看,我们要不要“忧天”?
图片展示
滚滚浓烟遮天蔽日
这里整天都笼罩在烟雾当中
污水周围的草都死了河边的萝卜也枯死了
河面上厚厚的油层恶臭难当
水井重度污染,难以饮用
刺鼻的污水从这里排出
长城脚下乱砍滥伐
原始生态林遭破坏
这里俨然成了垃圾场了
1、全球逾万种动物濒临灭绝 乱砍滥伐森林是祸首
2、黄河缺水危机呼唤“引草入田”
3、地球真的是越来越烫了
4、北京面临被沙淹没危险
杞人忧天无必要,掌握文化需记牢。
今人忧天真可嘉,携起手来护家园。
九、作业:
杞人和晓者看到现代社会“战火纷起、境恶化、人口急增、旱涝灾害、火灾频发、交通事故、过度抽取自来水,造成地面塌陷……”等现象,深感责任重大,忧郁之心渐长。当他们又一次相遇时,他们却共同诉起了各自的忧愁。请你展开你的想象,以《〈杞人忧天〉后传》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
杞人忧天
天,积气——奈何忧崩坠乎?
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
地,积块——奈何忧其坏?
(废寝食) (忧彼之所忧者)
舍然大喜———————--------(亦舍然大喜)
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寓言的教案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则故事。
2、学习故事《牧童和狼》、《蝉和狐狸》,能结合课文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故事给予的丰富而深刻的寓意。
3、选择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预习反馈
1、小组交流:你解决了预习作业中的哪些问题?
2、小组交流: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问题弄不明白?小组内先试着解决,再大组交流。
合作探究
一、读故事《牧童和狼》,想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1、牧童开始大叫“狼来了”的目的是什么?
2、村民们开始怎么做的?几次受了骗后会想什么?说什么?他们态度为什么前后不同?
3、牧童前后两次大叫各是什么心理?(练读句子)说谎的结果怎么样?
4、生活中遇到像牧童这样的人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学语文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书本,超越书本,从语言文字中解读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5、练读这个故事。
二、读故事《蝉和狐狸》、《狐狸和乌鸦》,比较这两则寓言有哪些异同?乌鸦为什么受骗,而蝉为什么没受骗?。
1、这两个故事中,狐狸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2、蝉为什么没有受骗?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品读。
3、为什么乌鸦会上当?结合寓意,谈感受。
4、你遇到过或听说过像狐狸这样的人吗?你会怎样对待这样的人?
5、练读这个故事。
(学习建议: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在读书的基础上思考故事的相同点,再深入到每一个故事中,紧扣课文语言,在语言的比较中走进人物内心,联系生活,找到不同点,丰富感知,领悟寓意。)
三、选择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当堂检测
1、《牧童和狼》这则故事中,牧童第一次大叫时的心理是,狼真的来了后,他大叫的心理是。
2、《狐狸和乌鸦》中的乌鸦受骗是因为;《蝉和狐狸》中的蝉没有受骗是因为。我们从这两则寓言中懂得了。
知识积累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狐假虎威兔死狐悲鸡鸣狗盗蛛丝马迹杯弓蛇影亡羊补牢
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口若悬河对答如流滔滔不绝高谈阔论夸夸其谈花言巧语
(重点推荐: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使自己的知识更为丰富。)
学后感言
学了这三则寓言故事,我最想说的是
课后作业
一、阅读《伊索寓言集》,完成以下的习题。
1、《伊索寓言集》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如、、。其中我最兴趣的一个故事是,它主要讲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2、我知道了《伊索寓言集》的作者是(国家)的一个奴隶,生活在(时间),是个编寓言故事的能手。
(重点推荐:我们要利用语文课本,由精读到博览,由课内到课外,做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以拓宽阅读面。)
二、(选做题)找一找生活中的“撒谎”小故事,试着写一令自己反省的短文,注意学习寓言的语言之简洁美、内涵美和语句美。(另附纸)
寓言的教案5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组织专题,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其中,《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是精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单元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感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表达思想感情。
3、认识本组汉字,学会田字格内生字,正确读写每课新词。能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4、学会用具体的事例说一说、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关爱,表达真情实感。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教教、流探究、共同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感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表达思想感情。
2、认识本组汉字,学会田字格内生字,正确读写每课新词。能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学会用具体的事例说一说、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关爱,表达真情实感。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这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词语卡片、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的寓言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生字"窟窿"的教学导入新课
1、(课件及各种物件)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看,它们上面都有什么?
2、出示生字词"窟窿",指导读准字音。
所以这两个字都是穴字头。注意:"窿"字在书写时,这里的一小横可不能忘记。
3、当出现了窟窿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学习课文
1、(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划出你不懂的地方。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性?)
(4)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词语("亡羊补牢"暂时不考虑解释)
"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2、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3、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开始。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4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三、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指名给课文配音。
齐读全文。
2、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四、技能训练题:
小辩论我喜欢养羊人我不喜欢养羊人
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喜欢或不喜欢),并说清楚理由。
第二课时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的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①齐读②自由读③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寓言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4.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第二课时
-、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同学们很喜欢,谁能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说)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指名背)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
(板书课题。“株”、“待”二字带拼音)
“株”指什么?“待”又指什么?这则寓言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确立学习目标
(或出示上节课学习目标投影、由学生自己订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全文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守株待兔”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株:树根或树桩。待:等待。题目的意思是说:守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守株待兔》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二自然段。
(1)过渡:那只兔子是怎样死的?
(抓住“不知怎么的”、“一头撞到”,理解兔子撞桩而死完全是偶然的。)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试读)他为什么这样乐滋滋的?(“没花一点儿力气”、“自捡”)他还会想什么?(启发想象)能读出这个种田人此时的心情吗?(试读)
2.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该怎样想,怎样做?
(事情完全偶然,不必专门等这件事再发生,该做什么事做什么事。)
(2)这个人是怎么做的?(“整天坐在”,“等着”,“看看有没有……”)
当时他会怎么想?(着急、盼望、失意。)学生想象。如果你看见了,会怎样劝他?
3.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对事情的这个结果你感到怎样?(可笑)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读)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要主动地努力去做。)
2.“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3.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应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寓言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这些字。
2、能读懂故事蕴含的意思,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并表演“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这个成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准备与故事有关的图画,或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找几个与故事寓意相近的成语。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水滴石穿”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许多故事的成语吧,这些词语内容非常生动有趣,你能把自己知道的成语说给大家听一听吗?抽生说。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有趣的成语故事:(板书:寓言两则水滴石穿)。
生齐读课题。
2、“水滴石穿”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靠同学们自己来学懂,你们能不能做到啊?
(二)初读课文,练习朗读
1、学习前给大家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会读,读谁字音,读通课文,读懂这个故事。第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同学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等会男生和女生来比一比,看哪边读得最好。现在抓紧时间练习读书,师巡视指导。
2、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
3、哪位同学代表男生参加朗读比赛呀?其余的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什么地方读得好?抽生读,抽生评价,老师评价,纠正读间“阶jiē”、“嫌xián”,指导书写。
4、请一位女同学与刚才那位同学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师评:读得太好了。谁读得最好呢?生评。
6、师:两位同学都读得很好(在黑板上给“男生”和“女生”下各画一面小红旗)。老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课文里有哪些词不懂,用笔勾画下来,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等会儿提出来我们一块解决。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2、学生小组内讨论。
3、各组派代表提出不懂的问题。能当场解释的字词,采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解答,难一点的问题梳理出并板书:
(1)“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
(2)水滴怎么会把石阶滴穿呢?
4、同学提出的这些问题,我想你们能自己解答,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些词的意思。自己再读,找答案。
5、师引导:有同学见过家门前的石阶被水滴滴出了一些小窝窝吗?请见过的同学来描术一下。
6、小组内讨论:“小滴真能滴穿石阶吗?”抽生说相信或不相信的原因。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引导学生体会语气,请相信水滴能把石阶滴穿的一名同学来读水滴的话,试着用肯定的语气来读。另请“不相信”的一名同学来读石阶的话,试着用嘲讽不信的语气来读。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师评:两边的同学都读得很好,都可以画红旗。
8、出示多媒体课件,生认真看画面:“水滴一滴一滴不停地落在石阶上……,过了一年又一年,终于把石阶滴穿了。”
你们现在知道“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吗?抽生说,师补充。你能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吗?
9、师范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生边听边想:(1)水滴和石阶谁的说法对?(2)水滴是怎么把石阶滴穿的?
(四)启发思考,明白寓意。
1、师小结:上课前老师说过了,水滴石穿是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除了告诉我们水滴能把石阶滴穿这个内容外,还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你从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故事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生自由发言,师给予肯定,表扬。
3、师总结:同学说得真好。水滴石穿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不停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像水滴一样,朝自己的目标不停地努力进取,那么,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五)拓展延伸
你能找出与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成语或名言警句吗?
(不屈不挠积少成多锲而不舍……)
二、学习“守株待兔”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故事,今天,我们还经学习一篇有趣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守株待兔)
大家齐读课题。
2、想一想,“株”是什么意思?“待”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抽生说。
3、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内容呢?想要知道吗?请大家翻开书,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农夫、窜出来、撞死、树桩、拎着、喜滋滋”。
3、指导书写:窜、撞。
4、小组检查朗读情况,一人读一段,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三)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读完后,抽生讲故事大意。
2、再一次朗读课文,勾画出写农夫内心活动的句子。抽生读。
3、指导朗读: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农夫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极了)读书的时候应该有什么样的表情?(高兴)用什么样的感情和语气来计?(快乐的,喜滋滋的)
4、生自由练习朗读,师巡视指导。
5、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读?指名读,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听完后请学生评价读得怎么样?(表情、语气、感情)
6、你能读得比他还好吗?再抽生读。师评:两位同学都读得很好,结合最后一句,同学能不能加上什么动作神态,绘声绘色地读这一段。
学生组内练习朗读。
7、请全体同学起立,一齐朗读这段,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神态。
8、想一想,农夫心里还可能想些什么?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汇报发言。
(四)读想结合,表演课文
1、自己读第三段,体会农夫感情。
2、你能把农夫心中的希望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吗?可以加上动作说。抽生说,师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3、农夫的希望实现了吗?读最后两句话,想一想,农夫这时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失望)应该怎样读?试着读一读。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读这一段时,情感有哪些变化?
应该怎样读?(由充满希望到失望)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抽生读,齐读。
5、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小组讨论。指名说。
师小结:同学们学得真好,老师也想对农夫说:你不应该把偶然发生的事当成必然会发生的事,不要再等了,赶快种田吧。
6、学了这个故事,同学们的收获真多,想不想演一演这个故事?你可以按原文来演,也可以创造性地演。
(1)学生组合小组,排练课本剧,师巡视指导。
(2)学生表演课本剧。
(五)拓展延伸
1、把“守株待兔“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和父母合作表演“守株待兔“。
寓言的教案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寓言及《伊索寓言》,了解寓言的特点。
2、选择孩子们熟悉的故事,加以引申,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寓言,并对寓言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一本新书,说她新是因为我们没有完整的看过这本书,对这本书的名字很陌生——伊索寓言。
二.初步感知故事:
通过熟悉的故事让学生对这本书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这本书产生亲切感。 别看这本书我们没有见到过,可是里边的故事有些我们却是很熟悉的,老师说故事的名字,你听一听知道这个故事吗?
同学们,大家都有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请一个学生上台讲出此故事)
老师质疑:跑得快的兔子为何会输给爬得慢的乌龟呢 (学生讨论后小结)兔子太自信觉得自己肯定能够赢乌龟,于是在路上呼呼大睡,而乌龟则坚持不懈,凭着自己的耐力和毅力终于打败了兔子,这则故事告诉人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勤能补拙的。
谁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并能讲一讲。(让孩子们上台讲故事) 《农夫和蛇》还有《偷东西的孩子和她的母亲》听过这两个故事吗? 老师讲这个故事。
这些精彩的故事都选自《伊索寓言》,现在我们想不想先了解一些这本书以及它的作者呀?
三、了解作者,了解文体: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与抒情诗主要反映贵族奴隶主的思想感情不同,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与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例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
作者伊索简介:传说伊索是古希腊一个奴隶,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距今2500年。他知识渊博,聪明机智,是个编寓言的高手。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他编写的寓言故事大多以动物为主,将深奥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中。《龟兔赛跑》、《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谁的本领大》等有趣的故事都选自《伊索寓言集》。
什么是寓言: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伊索寓言》中的角色大多是拟人化的动物,它们的行为举止都是人的方式,作者借以形象化地说出某种思想、道德意识或生活经验,使读者得到相应的教训。这些故事有的教导人们要正直、勤勉;有的劝人不要骄傲、不要说谎;也有的说明办事要按照规律,量力而行;还有不少反映了强者虽凶残但却常被弱者战胜的等等。
四、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阅读。
第二课时
重点素养目标:
1、了解《伊索寓言》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2、激发学生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
3、诵读故事,学习寓言中所警示的道理,达到启发教育的目的,。 3,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伊索寓言》,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二、欣赏文章,了解故事:
(一)、我们欣赏故事《牧童和狼》
1、《狼来了》这个故事原本的题目是《牧童和狼》、还有的叫《说谎的放牛娃》,故事的原文是这样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
师出示原文。
2、牧童两次大叫,他的情感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听听看,哪一次是狼真的来了?
师区别读。“狼来了!狼来了!” 你觉得哪一次? 为什么?
3、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二)欣赏故事《蝉和狐狸》
1、导:那么我们抓紧时间看看下一则寓言《蝉和狐狸》,看看它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引导:我们已经学过《狐狸和乌鸦》,同样面对狐狸的花言巧语,乌鸦受骗了。蝉却没有上当,这是为什么?
3、学生自己读读故事。
出示: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注意,你现在就是那只狐狸,蝉站在大树上,你要对他虚情假意、花言巧语,百般讨好。如果你骗不下他来,你还得站在树下饿肚子。
引导:蝉作为一个胜利者,他的话应该怎么读?
出示“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4、哪句话提示了深刻的道理?
师出示: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在寓言里,聪明人指谁?它的聪明表现在哪?说说你的理解。
(三)、《狐狸和葡萄》
1、过渡: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请你们下课后去自学。
2、出示故事《狐狸和葡萄》及自学要求。 自学《狐狸和葡萄》,要求:
1)、思考:从哪儿看出狐狸无能为力,做不成事?
2)、把这个故事讲给长辈听,问问他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四、自己选择喜欢的故事读一读
第三课时《伊索寓言》交流课
教学目标:
1、自读故事,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梳理归纳
1、屏幕阅读《伊索寓言》相关背景资料,汇报交流:得到了哪些信息?及时总结。
2、自由朗读,整体感体课文,要求:读准、读通三则寓言故事。
4、汇报读书后的感受,随机归纳梳理。
预计学生会汇报
(1)故事内容简说;
(2)对角色的评价;
(3)对寓意的个性理解。
过渡语:读了这测寓言,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故事内容,但这还不够,学寓言,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理解寓意。
二、找准寓意,初步理解
1、快速默读寓言故事,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关语句划出来。
2、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提提问题。(提醒:抓关键词) 过渡: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几则寓言的寓意,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放回文中,用心默读思考:寓意是怎么从故事中得出来的?试着找找故事与寓意的联系。
三、抓住联系,深入体悟
1、默读第一则《狐狸和葡萄》,自主找故事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2、自主尝试,运用方法学《牧童与狼》、《蝉和狐狸》。
3、反馈交流,随机点拔,发现、梳理后两则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机联系。
4、再次小结方法,读寓意。(寓意是紧密联系故事,从故事中精心提炼出来的,与故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9.教师出示从另一个角度提炼的《蝉和狐狸》的寓意:“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请学生运用方法评议。
过渡:《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语言的最后用依据精练的话点名寓意。这是伊索寓言的特点。
三、回去读选读书《兔子坡》下节课交流。
第四课时
拓展阅读
教学目标:
1、交流《兔子坡》这本书,通过交流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2、感知故事,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常听人们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有爱心,是呀,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只要人人献出一点,人处处是春天。我们除了要学会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还要爱什么呢?在这个大千世界?(爱动物、爱植物、爱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爱整个地球……)引出爱动物的话题。
二、了解这本书:
内容介绍:
新人家就要来了,兔子坡的居民们开始变得既兴奋又不安,因为新的变化意味着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为此,跳远健将乔奇还特意请了足智多谋的阿那达斯叔公到兔子坡来做客呢!
起初,小动物们对新人家很满意:他们慷慨、大方,留给狐狸许多剩饭;他们辛勤耕耘,给小动物们带来了仲夏夜丰收的希望;他们温和、善良,愿意与小动物们和睦相处;他们不但救下了落水的威力,救活了被卡车撞上的乔奇,还竖起了保护小动物的路牌。可是到了后来,小动物们突然对新人家产生了误会、猜忌乃至对立的情绪,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他们今后还能像从前一样和睦、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吗?
三、戏说书名,观察封页
推测内容
1、导言:你们喜欢的动物们来啦!看,可爱的兔子们!(课件出示兔子图片)其中有一只非常可爱,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给它取个名字吧!这是聪明可爱、活泼勇敢的兔子小乔奇。他今天要给大家讲一讲兔子坡的故事。现在你有什么问题要请教小乔奇吗?(学生置疑)
2、学生质疑:乔奇住在哪里?它和那些伙伴生活在一起呢?它究竟想讲什么故事?
3、学生假想故事内容:你们猜猜小乔奇到底要给我们讲什么故事?
4、小乔奇说:有一山坡上住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兔子和其他的小动物。有一天,他们听到一个消息说有一户新人家要搬来啦!兔子坡的居民开始变得兴奋不安。因为新的生活就要开始啦。那么到底是谁要搬来呢?他们过上了怎么样的新生活呢?优美的故事全写在《兔子坡》这本书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封页吧。
5、(课件出示封面)大家看一看,这本书的封面多漂亮呀。上面画了些什么呢?一只快乐得跳起来,行步如飞的兔子。这是谁呢?(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他就是小乔奇啦!)一个土山坡,一座房子,还有一片菜地在这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猜一猜,说一说。
6、封面上还有什么?(儿童文学金奖、作者名称、出版社)可见这是一本国际大奖小说。是一本重量级的小说哦。想知道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吗?我们现在去认识他们吧。
三、认识人物 想象情景
设置悬念:
1.首先我们先认识一下作者吧:罗伯特·罗素1892年10月4日出生于美国的纽约市,他毕业于纽约的一所应用艺术学校。1914年秋天,他为《哈波氏》周刊上的一首诗歌做了一幅整版装饰画,这是他的画作第一次被正式发表。在接下去的许多年里,他创作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图画,并不断地被报纸、杂志等媒体所采纳。
2、人物介绍:我们来认识一下小乔奇的伙伴吧。乔奇:一只活泼可爱、天真乐观的小兔子。 老爹、老妈:是乔奇的双亲。妈妈善良、喜欢担心;爸爸开朗,爱助人。 阿那达斯叔公:一个足智多谋的男性兔子。
小乔奇的朋友:田鼠—威利、土拨鼠—波奇、臭鼬鼠—菲伟 一群小老鼠
、一只老猫、狐狸、红鹿……
3、这群可爱的动物们生活在一起,猜猜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发生什么故事呢?
四、看看目录
选择所爱
假想情节
1、你们想知道兔子坡上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吗?小乔奇说:考考你,来看看目录吧。看谁猜得着)课件演示目录,让学生读目录,挑选自己喜欢的目录假想情节内容。
2、学生汇报自己推测的故事情节。比开始假想的更接近本书内容。
2、人物介绍:我们来认识一下小乔奇的伙伴吧。 乔奇:一只活泼可爱、天真乐观的小兔子。
老爹、老妈:是乔奇的双亲。妈妈善良、喜欢担心;爸爸开朗,爱助人。 阿那达斯叔公:一个足智多谋的男性兔子。
小乔奇的朋友:田鼠—威利、土拨鼠—波奇、臭鼬鼠—菲伟 一群小老鼠
、一只老猫、狐狸、红鹿……
3、这群可爱的动物们生活在一起,猜猜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发生什么故事呢?
四、看看目录
选择所爱
自己读故事
《伊索寓言》读书课教案
《伊索寓言》读书交流课教案
伊索寓言读书交流
《伊索寓言》读书汇报
伊索寓言读书心得
《伊索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
伊索寓言阅读课教案
《伊索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
《伊索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
《伊索寓言》阅读指导课教案.
寓言的教案9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寓言二则》全篇演示、农夫拔禾苗的过程。
生字、生词卡片。
从课外查找有关寓言的知识、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揠苗助长》)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
二、教学《揠苗助长》
①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a.学生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b.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c.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学习生字。
a.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b.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c.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开火车读)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③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四个问题:
a.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
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点儿出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b.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用软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
读第3、4段,体会种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来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c.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d.我们已经知道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④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寓言的教案10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学会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根据理解多角度地概括寓意
4.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学会积累等。
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在阅读寓言故事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寓意对人的教化作用,在名著的阅读中体会深刻的思想精髓,同时学会用质疑的眼光分析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
注重教师的引导,用朗读法、品读法、分析法、质疑法等品读作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阅读寓言故事集的方法,亦即“读什么、怎么读”。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导
1、激趣导入。学生讲自己读过的伊索寓言故事,引出《伊索寓言》。
2、出示故事,学生自读,归纳《伊索寓言》的特点。
故事:《小蟹与母蟹》《狼与羊群》
3、《伊索寓言》的特点:(主人公:以拟人化的动物为主;篇幅:短小;寓意:深刻;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
《伊索寓言》的结构特点: 先讲故事再讲寓意
二、品读作品,掌握方法
1.品析形象; 2.了解手法; 3.归纳寓意; 4.学会设疑。
寓言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寓言”二字,学生齐读。师:能说说你读过的寓言是怎样的吗?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再出示“二则”二字,学生齐读“寓言二则”,说说“寓方二则”是什么意思。
3、(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
4、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丢失;牢:养牲畜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5、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
6、从这个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文中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名5个学生各读一个自然段。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本课的生字新词我们都能读准确了,现在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寓言讲一个养羊人养了几只羊,后来羊圈破了,狼叼走了一只羊,邻居劝他赶紧修养圈,他不听。结果狼又叼走了一只羊,于是他醒悟过来,修好了羊圈。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这个人的羊是怎么丢的呢?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好。
小结:那么这部分内容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所以养羊人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如何?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紧把窟窿堵上了,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以后,他再也没丢羊。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一下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描写养羊人语言、心理的句子。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①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能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a、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
b、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紧”一词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可惜,要读出劝的语气)
c、指名尝试读。
d、分角色朗读,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心情。
②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字,能看出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再次丢羊。
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①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②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一词想象养羊人当时的心理。尝试读出他当时的心情。
④指导朗读:抓住“赶紧”“结结实实”这两个词来朗读。从这两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3)说说句子的不同。
出示句子: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①说说这两个句子在用词上的不同。
②比较这两个句子,哪一句更好?
(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词“赶紧”,写出了养羊人行动的迅速,强调了他知错就改。)
(4)小结。
养羊人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之后,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可见,只要能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赶紧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发现错误。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明确寓意,延伸拓展
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2、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
3、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亡、牢、钻、劝、丢、告”。
2、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为生字找拼音和词语朋友。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在课后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5、同桌互查,比一比谁写得更规范。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禾苗”图片,介绍禾苗的生长规律。
(春种、秋收)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有关禾苗的寓言。(板书: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强调“揠”“助”“长”的读音)
二、初读寓言,认字读词
1、自读寓言,圈出“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
2、读一读这5个字,再看看它们在课文中能组成什么词语。
3、指名认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学习寓言,理解寓意
1、检查朗读,了解故事。
(1)指名4人各读一自然段。
(2)完成填空。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巴望禾苗_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结果________。
(3)小结并完成填空。(师相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2、结合内容,理解成语。
你能根据这一段话,说说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吗?特别是要说出“揠”的意思。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3、精读体悟,明白道理。
(1)过渡:同学们说得还不错,但这只是成语字面上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接下来,老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去读,去体会,读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2)朗读体悟,交流汇报。
①出示第1自然段,理解“焦急”。
a、从这一自然段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个人很心急?(“巴望”“天天”“一天,两天,三天”“焦急地转来转去”)
b、指导朗读:你们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这个人焦急的心情呢?
c、出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d、齐读。
e、去掉“焦急地”,再读这句话,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去掉“焦急地”后,不能体现这个人很着急)
②出示第2自然段,体会“筋疲力尽”。
a、这个人是怎样把禾苗拔高的?他用了多长时间?
扣住“一棵一棵”(展示图片),感受“棵数多”,体会他的辛苦。扣住“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这句话,了解他没休息,体会他的累。扣住“筋疲力尽”,理解词意,感受他非常地累与辛苦。
b、指导朗读:这次除了要读好上面这些词,还要边读边想象这个人一棵一棵拔禾苗的情景,才能读出这个人的辛苦、筋疲力尽。先自由练读,再分男、女生读。
③出示第3自然段,体会“力气总算没白费”。
a、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个人又累又高兴)
b、指导朗读:先想象农夫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再一起边读边做动作。
④出示第4自然段,体会“禾苗都枯死了”。
a、“明白”是什么意思?(清楚、了解)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
(因为禾苗只能自己慢慢地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都枯死了。)
b、指导朗读。
⑤小结寓意。
禾苗自有它的生长规律,人为地违背这个规律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凡事都要按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⑥拓展讨论。
出示讨论题目,让学生任意挑选一个说说。
假如你是这个人的邻居,你在田里看见这个人在拔高禾苗,你会怎样来劝他?
假如你是这个人的孩子,你会对这个人说什么?
4、深化对“揠苗助长”的理解。
(1)现在,你对成语“揠苗助长”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吗?你联想到了哪些言简意赅又意思相符的词语?(急于求成、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等)
(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类似“揠苗助长”这样愚蠢的事呢?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筋”“疲”2个生字。
2、说说你的书写建议。
3、教师范写。指出书写要点:“筋”上小下大;“疲”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撇要长。
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寓言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
要让学生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开拓自己的视野。
[教学难点]
要有后继活动,深化读书效果。
[课前准备]
通读《伊索寓言集》,了解其内容,知道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授课类型]
阅读课
[教学时间]
2XX年10月22日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路,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熟知的《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狼和小羊》、
《狐狸和乌鸦》都出自《伊索寓言集》,你能不能选其中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
2、简介《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
过人,在儿童的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
《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题材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3、认真阅读《导读》,想想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明确读书要求,制定读书计划:
1、《伊索寓言集》有许多版本,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止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制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3、制订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定一个时间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整本书读完。
三、后继活动,深化阅读效果:
在全班同学都读完《伊索寓言集》后,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心得及启示。
今日作业设计
一、制订读书计划。
二、按所订计划持之以恒阅读《伊索寓言集》,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板书设计]
我读书
我快乐
阅读《伊索寓言集》
持之以恒
读完全书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制订读书计划
寓言的教案13
【指导思想】
1、强调理解表述的准确性。
2、反复练习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教学步骤】
一、看导语默读课文
二、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
审美 风韵 闲适 窖 身世 泯 厄运 慧心 皎洁 正色 归属 禀告 得失之患 心旷神怡
三、朗读
四、内容研讨
1、研讨方法:提出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通过研讨,求得准确的理解。
2、问题设计:
有人认为,《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大家有没有不同看法?
通过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想想这一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落难的王子》的寓意,如果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你有没有不同意见?
五、语言运用
1、 独具审美的慧心。
2、 皎洁的月色。
3、 无忧无虑的嬉戏。
4、 心旷神怡地 。
5、 不愧是 的行家。
6、 各具风韵。
7、 举世无双。
8、 一扫而光。
9、 闲适的心情。
10、 乌云蔽月 。
11、 心痛如割。
12、 险象迭生。
13、 心未泯。
六、朗读
七、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寓言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的基本特点;正确领悟文章的寓意;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巧妙的构思。
2.口头复述课文,感受优美的语言,理清作者的写作脉络,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多角度分析,领悟寓意。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会用平常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领悟寓意。
2.难点:联系实际,感悟人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白兔和月亮》
一、温故知新
1.你喜欢哪则寓言?(唤起记忆)
2.为什么喜欢寓言?(探讨寓言的特点)
特点:
(1)讲述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2)篇幅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或人或非生物。
(3)主题多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用严文井的话总结:“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二、名言激趣
英国科学家培根有句名言:“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不知大家是否赞同?(学生讨论)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一起来探讨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板书《人生寓言》之《白兔与月亮》)
三、自由朗读
由学生自由朗读《白兔与月亮》,初步感受课文,准备复述课文。
四、故事重现
1.复述故事。
2.用一句话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五、探讨研究
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白兔在拥有月亮以前,对月亮抱着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态度,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所以她的心情是闲适的;在拥有月亮之后,在她的眼里,月亮是她的私有财产,她必须占有它,不让它遭到侵犯和损害,否则就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对月亮抱着功利的态度,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感。
2.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拥有月亮不仅她失去了原有的赏月的闲适心情,同时带来的更多的是不安与痛苦。
3. 试想一下,假如白兔拥有的是萝卜、白菜、它还会患得患失吗?(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寓意)
4.从白兔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你能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作者是想告诉我们,拥有巨大财富,或其不配拥有的财富就会患得患失。
六、一显身手
作家严文井是这样描述寓言的:“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同学们一起归纳了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那么你还能从《白兔与月亮》这则人生寓言中取出什么东西呢?请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出来。
比如:
(1)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
(2)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享受生命的乐趣。
(3)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4)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
(5)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
七、奇思妙想
本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其中“终于”一词可见白兔是进行了一番心理斗争,才下定决心的,请发挥你的想象,描摹一下白兔复杂的心理活动,完成一篇练笔。
八、布置作业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请将你喜欢的优美词句积累下来。
第二课时 《落难的王子》
一、温习旧知导入
《白兔和月亮》一文恰恰印证了培根的那句话“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它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幸运,而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更恐惧的则是厄运的到来,那么当厄运真的降临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一起来阅读周国平先生的《落难的王子》,看看它会给你怎样的启示?
二、探究灵感源泉
本文是作者因亲身遭受一次厄运而作。作者的女儿妞妞刚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他们听到别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厄运落到他们身上,他们可受不了。而作者回想以前看到别人遭受厄运时,也有同感。于是便虚构了这个寓言故事。
三、朗读哲人寓言
1.教师范读。
2.学生带着如下问题朗读:
(1)王子是怎样落难的?
(2)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落难前的王子很脆弱,落难后变得坚强起来。变化的原因是:一是他遭受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遭受的厄运吓倒,坚强地挺了过来。
(3)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
3.交流初读收获。
四、领会巧妙构思
1.“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
都是一个旁观者在倾听别人的不幸时发出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
作者通过这样的情节设计是想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当灾难降临到别人头上时,旁观者都会虚妄地假设自己不能承受,揭示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2.“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我”既是线索人物,旁观了王子的厄运,同时又是一个遭遇厄运的主人公,这个人物也暗示了谁都有可能遭遇厄运。
五、探究文章寓意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寓言给你的启示。
比如:
(1)人生在世,不幸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2)当遭遇厄运的时候,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3)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
2.当厄运到来的时候谁都能够承受,并且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你能举出这样的事例吗?(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霍金等等)
六、辩证思维训练
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要战胜脆弱,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深入体悟寓意)
七、拓展延伸训练
1.总结二文寓意的相关之处。
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幸运或不幸的事情,那么应该如何面对,这两则寓言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也正像培根所说的那样“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2.拓展阅读《塞翁失马》(本册教材的第30课)。
(1)这篇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2)积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八、放飞思绪创作
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天哪,太可怕了……”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请你发挥想象力,想象“我”会遭遇怎样的厄运,又将如何面对。为文章补写一个结尾。
九、结识睿智哲人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1996年以怀念夭折女儿为主题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而闻名,但其大量的作品还是以哲理性思辨性为主,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是一个很优秀的学者。
十、课后积累作业
积累一下有关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幸运与不幸的名言警句。
寓言的教案15
教学理念:
1、“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会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读书,我快乐”(爱读书)。
教学目标预设:
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订立读书计划,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通读《伊索寓言集》,了解其内容,知道伊索寓言在种程度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设计读书计划表样表,读书卡样卡。(样表、读书卡附后)
学生准备:
1搜集整理伊索寓言(课内外)(已读或未读的),准备汇报自己的读后感。
2、讨论:我们应如何读书、设计读书计划表、读书卡、准备交流。
3、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的资料。
教师导引
民间俗语导入:日常生活中,人们口头流传着许多含着深刻道理的名句和寓言故事,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龟兔赛跑、老鼠与青蛙、叼着肉的狗、狼与小羊、熊与狐狸……这当中不少是来源于《伊索寓言集》。
问题激趣:有了解《伊索寓言集》和其作者的吗?
师生互动
交流
简介《伊索寓言集》和作者:(尽量让学生有充分的展示机会)
生:………………
(掌声鼓励)
师生点评或补充:
生:我觉得………………
师:………………
生:……………………
……………………(掌声)
…………………………
………………………………
(掌声)
教师小结: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
讨论:
1、你所读过的《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有哪些共同特点呢?举例说明。
提示:从故事的主人公方面、故事的结果方面、故事中的人物双方的情况……多方面去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班级汇报。师生小结。
2、你都是怎样去读所读的故事的?你建议同学们读书时要注意什么?
讨论预设: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导入读书要求---------
(1)读书做记号,不动笔墨不读书。
如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是别人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卡,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
(2)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这样一来不但丰富了自己的语文积累,而且给自己留下特别愉快的回忆。
(3)整本的书怎样读?
【寓言的教案】相关文章:
寓言的教案01-05
《寓言》的教案08-24
《寓言》教案07-31
关于《寓言》的教案01-05
伊索寓言的教案01-07
《人生寓言》的教案08-28
《寓言》教学教案08-28
《人生寓言》教案08-28
《寓言》教案范本08-25
寓言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