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寓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寓言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寒号鸟》《松鼠和松鸡》《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松鼠和松鸡》《陶罐和铁罐》寓言故事,了解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粗知寓意;
2、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
3、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知道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造成的不同结果。
教学难点:
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阅读单
教学流程:
一、游戏趣猜,引寓言
1、猜谜游戏:同学们,课前,咱们先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好吗?老师说寓言故事中的关键词,你们说寓言故事的名字。(课件出示:船、剑:刻舟求剑;农夫,树桩,兔子:守株待兔;农夫、庄稼、禾苗:拔苗助长。)看来,大家对学过的寓言故事印象都很深刻!(板书:寓言故事)
2、这三则寓言故事中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傻。
3、总结什么是寓言:借助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一种文章。
二、聚焦课内,引“对比”
1、回顾课文
出示课文《寒号鸟》图片,还记得这是哪篇课文吗?这篇寓言故事告诉让我们认识了一个xx的寒号鸟,xx的喜鹊。
2、那这则寓言故事带给你什么启发呢?(人活着不能目光短浅,要做长远打算)
同学们有没有仔细想过,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推进故事情节展开,揭示寓言的寓意的?
3、通过图表回忆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人物寒号鸟喜鹊
性格特点懒惰、得过且过勤劳
结果冻死在夜里住在温暖的窝里
道理:人活着不能目光短浅,要做长远打算
4、总结:这篇寓言故事把寒号鸟和喜鹊的性格特点进行(对比),不同的性格特点所以造成了不同的结果。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去探寻藏在寓言故事中的关于阅读密码,这个密码就是对比。
三、拓展课外,找“对比”
1、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更多的寓言故事中,去寻找更多的“对比”,并感受寓言带给我们的启发。
2、出示寓言故事《松鼠和松鸡》。
3、学生自由读一次,请几个学生分段读一次。
4、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表格。(在讲解中让学生学会画出关键词句)
人物松鼠松鸡
性格特点勤劳偷懒、挑挑拣拣
结果吃的饱饱的卡死在洞里
道理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5、通过人物的什么来突出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的呢?
归纳——动作、语言。
6、放手学生自由读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读后小组交流完成阅读卡。
人物陶罐铁罐
性格特点谦虚骄傲
结果无价之宝影子也没见到
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
7、小组汇报,归纳:语言、神态
四、从读到写,用“对比”
1、引导:同学们读了三个故事,找到了很多的“对比”,这些“对比”让我们对故事中人物的印象更深了,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也更明了了。那现在你愿不愿意来挑战,用这样的“对比”,来创编故事。
2、出示图片《嘴巴和鼻子的争吵》
3、看,老师已经把故事的.开头写好了,你能不能给运用对比的方法,赋予嘴巴和鼻子不一样的性格特点,和不一样的结果。
人物嘴巴鼻子
性格特点
结果
道理
(课堂上只要学生先完成表格)
4、小结归纳:各种“对比”,有的突出语言,有的突出动作,有的语言和动作结合。不管哪种,总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们收到启发和教育,这就是寓言故事的魅力。
五、作业布置:
1、继续创编寓言故事《嘴巴和鼻子的争吵》
2、好书推荐:《克雷洛夫寓言》
六、板书设计: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
人物性格特点结果
寓言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四则寓言有两则是选自《伊索寓言》,另外两则选自《韩非子》。前两则极具讽刺意味,作者已点明寓意: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性之所在;《蚊子和狮子》讽刺了战胜强大敌人却撞在蜘蛛网上的蚊子。《智子疑邻》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塞翁失马》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本课更在于灵活地分析寓意,允许从不同角度作概括。
【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3、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疏通字句。
老师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寓言总是很受孩子喜欢,这个学期我们学过寓言吗?什么是寓言呢?
读“课前导语”。
二、朗读寓言,分析故事情节
1、朗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读出人物的语气。
思考:
⑴ “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的“笑”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⑵ 赫尔墨斯为什么先问宙斯、赫拉像的价钱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
⑶ 一个银元是贵还是便宜?
⑷ 如果蚊子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
2、根据情节,归纳寓言寓意。
三、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所以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并且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四、联系实际,深入探究
1、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吗?
2、你觉得这两个故事还适用于哪些人呢?
五、布置作业
1、自编寓言故事,注意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参考题目:
⑴ 嘴和眼的对话
⑵ 树和斧子
2、预习《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昨天,我们学的是古希腊的寓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寓言两则。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它们作为论据来阐明事理,非常具有说服力。如:《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
二、疏通课文
1、学生朗读,自主探究。
2、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探究。
3、小组提出无法解决的字词,全班讨论。然后教师打出课件,学生解释加点的字。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三、复述故事情节
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加深理解。
四、多角度归纳寓意
1、先引导学生读课本204页钱钟书伊索寓言新解,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发表见解。
⑴ 《智子疑邻》:
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⑵ 《塞翁失马》:
这位失马的塞翁,不以众人之“吊”为忧,不以众人之“贺”为喜,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沉着冷静,方寸不乱,既看到了“祸福同门,利害相邻”,也看到了“祸福相转而相生”,充分地体现了道家“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心态。这种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观点是符合辩证法的。但这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及相对主义观点,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是不够科学的。同时,文末以“丁壮者……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格调也较低。
2、如果学生觉得难,可提些问题进行启发。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
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五、扩展阅读
课件打出成语: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让学生讲讲这些故事及寓意。
六、布置作业
1、翻译文言文。
2、课外读《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选》
【教后反思】
1、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寓言都适合多角度解读,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其明白的寓意已经很难再有想像的余地,一定要改变故事情节反而生硬。
2、确实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简短深刻的文言寓言,既积累了一些成语,又提高了学生文言阅读的能力。学生也很感兴趣。
寓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正确朗读《画蛇添足》,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难势》里的一则小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
(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
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引出课题——《画蛇添足》)
二、读悟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
3、说一说小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呢?
4、发生:学生读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教师注意引导结实“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5、教师: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读读?
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
“一人蛇先成”,他是这样说?怎样做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
“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个别读)
6、教师: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①理解这句话。
②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个别读、分组读。)
出示: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①故事的结果怎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他自作聪明,违背事物本来的面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
②带着理解读一读。
三、学以致用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
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寓意是什么?
2、你能将文言文讲给别人听吗?选择一篇试背。(教师可以提供课文留白或成语故事的图片)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分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演一演。可以在学习“百花园一”时交流展示。
3、收集一些语言故事,了解一下寓意。
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之画蛇添足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寓言教学设计4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用两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揭示出深刻的道理。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两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最后让学生谈一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像《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样的事情。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板书)
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4n”,不要读成“qu1n”。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
词语解释:
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1)读书,小组讨论。
(2)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五、小结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复述《亡羊补牢》的内容和寓意)
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找找生字的特点,比如:
“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车下的人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不是车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车上的人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车下的人告诉车上的人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人不明白。
(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体会寓意:
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表演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六、课堂延伸
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该怎么办呢?
寓言教学设计5
品读寓言,感受智慧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寓言。
2、掌握读懂寓言人物和寓意的方法。
3、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学情简析:学生对寓言非常有兴趣,又有一定的阅读基础,读起来应该不难。
三、策略方法:案例指导,合作交流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几篇寓言阅读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回忆引出《伊索寓言》
1、师:同学们,在我们快乐的童年生活中,曾听过、读过许许多多寓言故事,你们还记得它们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龟兔赛跑》《狼和小羊》《狼来了》的图片。让我们一起喊出这些寓言的名字。
2、师:小时候我们喜欢读寓言,寓言带给了我们无尽快乐;长大了,我们仍然喜欢读寓言,寓言会带给我们智慧。年龄的增长并没有减弱我们对寓言的喜爱。今天这节阅读指导课,咱们就再一次“品读寓言,感受智慧”(板书题目)
3、师:你们知道吗?刚才我们谈到的这些给我们留下美好回忆的寓言,它们都出自《伊索寓言》(课件出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寓言集,相传是古希腊的一个名叫伊索的`奴隶创作的。传说,伊索长得又矮又丑,但是他很聪明,很会讲故事,人们都非常喜欢听他讲故事。后来,他讲的故事在古希腊流传下来。现在,人们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而成的。其中有许多充满智慧的故事。(教师介绍)
(二)、案例指导
1、师:《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大多以动物为主,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一篇选自《伊索寓言》中的故事《落井的狐狸和公山羊》(课件)请同学们拿出阅读材料,自由阅读这篇寓言。(学生自由阅读)
2、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篇寓言?
3、你对故事中的狐狸和山羊有什么看法?
4、你从哪儿读出了狐狸的狡猾?
5、(课件出示)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道:“好喝极了,这水可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你赶快下来跟我一块痛痛快快地喝吧!”(指名读)
6、同学们抓住了狐狸的语言,花言巧语是可以蒙骗人的。
7、山羊上当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一心只想喝水,信以为真的山羊,不假思索的一跃,跳了下去。
8、同学们,抓住了描写山羊心理的句子,找出了山羊上当的原因。是因为自己不善于动脑,不善于分析,被花言巧语所蒙骗。
9、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故事的理解呢?(可以是表演,也可以是续写,一首歌,一幅画)
10、读了这篇寓言,我想大家一定会提高警惕,遇事多思考多动脑,不会轻易上当了。
11、通过这篇寓言的阅读,你认为该怎样去读一篇寓言?
(1)通读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抓住角色的语言、心理、神态……来感知寓意;
(3)深刻理解寓意,并能指导生活。
(三)、阅读延伸
1、师:寓言虽短,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我们智慧的启迪。除了《伊索寓言》,还有克洛雷夫寓言,中国的许多成语也是寓言故事,选择你喜欢的寓言读一读吧!
(1)、你读了哪篇寓言?
(2)、寓言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
2、指名交流
(四)、总结寓言的特点
1、我们读过的所有的寓言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你们读出来了吗?
2、学生交流感受到的寓言的特点。
3、师:寓言的形式简洁,内容生动,寓意深刻。有着它特有的艺术魅力。正如有人所说:(课件出示)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很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面镜子,透过它,能照出生活的方方面面。
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智慧。
(教师读)
总结:读寓言吧,这是与智人对话,与哲人对话,是聆听人类的智慧之音,品味人类精神食粮。它教会你怎么生活,它使你更明理,读好书,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板书设计
读:1、读懂故事内容。
2、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动作、神态、语言……)
3、悟出道理,知道生活。
寓言教学设计6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3.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学会阅读寓言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伊索寓言,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理解寓言
1.什么是寓言呢?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2.揭示课题。
二、认识伊索和伊索寓言的特点
1.简要地介绍伊索。
2.简要地介绍《伊索寓言》。
三、初学《伊索寓言》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从文中找出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2.交流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四、精读《伊索寓言》
1.指名读课文,思考:在这三则寓言中,你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交流。
(1)《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
A.什么是无能为力?
B.哪些语句能说明它无能为力?它可能想了哪些办法?
C.齐读寓意。
(2)《牧童和狼》中的牧童:
A.“一贯”是什么意思?从什么地方能看出他一贯说谎?
B.两次大叫有什么不同?指名朗读。
C.为什么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是不是这些人见死不救?
D.齐读寓意。
(3)《蝉和狐狸》中的蝉:
A.蝉聪明、机智、善于观察,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找出有关句子。
C.我们学过《狐狸和乌鸦》,故事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呢?
3.说说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五、拓展阅读,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1.结合本课和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概括《伊索寓言》的特点。
2.在你读过得伊索寓言中,哪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3.读故事,补充寓意。(《贼和他的母亲》《大力士神和车夫》《池边的鹿》)
4.再读寓言,体会写法
伊索寓言里有几则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说说你的发现。
寡妇与母鸡
有个寡妇养着一只母鸡,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她以为多给鸡喂些大麦,就会每天下两个蛋。于是,她就每天这样喂,结果母鸡长得越来越肥,每天连一个蛋也不下了。
这故事说明,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结果连现有的都失掉了。
苍蝇与蜜
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
对于许多人来说,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叼着肉的狗
狗叼着肉渡过一条河。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以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想到这里,他决定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于是,他扑到水中抢那块更大的。结果,他两块肉都没得到,水中那块本来就不存在,原有那块又被河水冲走了。
这故事适用于贪婪的人。
读了这几则故事,你有什么发现?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阅读整本书——《伊索寓言》
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
狐狸 时机不成熟
牧童 一贯说谎 无人相信
蝉 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寓言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明确单元主题:故事长廊,读故事,体会道理,从中受到教育。
2、学习29课寓言两则
3、你学过哪些寓言?我们是怎么学习寓言的?(读懂寓言,明白道理)
4、今天学习29课第一则寓言 纪昌学射
看题目,解释题目?你觉得文章的写作重点应该在那个字上?(学)(纪昌向谁学习射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课文,读正确,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情况:纪昌 妻子 刺伤 绑住 百发百中
读词语,提问:“中”还能组成什么词?板书
哪个字容易写错?指导,板书。(妻 拜 刺)
3、再读读课文,读熟。
4、指名读课文,正音,同时想想寓言讲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1、默读分段,理清结构:
(1)汇报,指导:为什么分三段?(说不上来没关系,学完后概括段意)
板书:一(1)学
二(2—4)练
三(5)结果
(2)课文第二段分几层?为什么?(2和34)
2、质疑:你有什么问题?(预设:纪昌为什么花那么大的功夫练眼力?飞卫为什么不直接教他开弓放箭,非要练习眼力?纪昌为什么那么听飞卫的话?题目是“纪昌学射”,可是没写学射,却写他练眼力?)
3、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习2段:
用“直线”画出飞卫教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纪昌下功夫练眼力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就在句子的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汇报交流,指导:
A、飞卫教:抓词语体会。
首先应该——名师指点,走捷径。
牢牢地盯住不能眨一眨——要求严格,经验丰富。
B、纪昌学:抓重点词体会。
睁大眼睛、注视、来回穿梭——盯住不动的.目标,难度加大。
两年——累,持之以恒。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斟仙》
相当到家了,不怕刺——很棒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3、4段:
汇报,指导:
A、飞卫教:抓词语体会。
虽然、但是——提出更高要求。
极小、很大——对比,名师要求明确。
再来见我——要求严格。
B、纪昌学:抓重点词体会。
每天——坚持不懈 (补充材料:据说练了三年)
聚精会神——朝目标努力,要求严格。
像车轮一样——练得很棒。
C、理解“就要成功了”,体会“就要”——基本工已练好,就成功了一大半。
4、反馈质疑:
5、总结:飞卫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指板书说明:共三个,从练基本功入手、有毅力、有名师指点)仅仅是飞卫练习射箭么?学习其他技艺也是。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6、归纳段意:第二段是“纪昌按照飞卫的指点,从练眼力开始,苦练基本功。”
7、概括主要内容:纪昌想学射箭,向飞卫请教。他按照飞卫的教导,从练眼力开始,先练牢牢盯着一个目标,再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后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四、课堂小结:
1、抓重点句重点词,体会文章内容,交流自己感受,是学习的方法。
2、学寓言,知道理。预习下一篇《扁鹊治病》。
板书:
寓言教学设计8
一、课题:
人生寓言
二、教学目的: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三、教学重点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1. 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五、课时:
2课时。
六、课型:
综合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
八、教具: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白兔和月亮》
(一)看导语默读课文
(二)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
审美 风韵 闲适 窖 得失之患 泯 厄运 慧心
皎洁 心旷神怡 归属 禀告 身世 正色
(三)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学生个别读。
(四)老师讲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五)内容研讨
1.第三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2.第三段中“从前的闲适心情”与第一段的哪些词语相照应?
3.第一、三段对白兔的心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这两段中,找出四个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
4.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比喻:
拟人: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
6.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白兔和月亮》,设问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7.《白兔和月亮》的语言很精美,引导学生学习。
8.这一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六)老师点拨
1.每天夜里,她都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2.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3.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4.略 5.拥有财富并过分地看重财富,就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 6.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忽视这一点,就不能准确理解寓意,就可能误解、误导。 7.“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8.意思是说:人类的慧心已泯。
第二课时
学习《落难的王子》
(一)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学生个别读。
(二)内容探讨
1.请在文中空白写出汉字。
他自己也被敌人( )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
2.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两句和“天哪,太可怕了……”分别出自 之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3.文中“至于此,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一句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4. 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三)老师点拨:
1.掳 2.王子、我、其他人;对比写出人世间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3.(略)4.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5.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炼,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四)总结:
两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一则寓言,写好事变成坏事;一则寓言,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遇到的,怎样对好事,怎样对待坏事,两则寓言很有启发性。
十、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
周国平
心旷神怡地赏月
白兔和月亮 转 诸神之王赏赐
主题词:得失之患 折 转折
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请求撤消
落难的王子: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十一、课后小结:
寓言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慧心、风韵、慷慨、厄运、无忧无虑、心旷神怡、举世无双”等词语。
2、了解寓言的寓意,学习把握寓意的方法。
3、掌握寓言的一般特点及个别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学习文章精美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学习《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第一课时
学习《落难的王子》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朗读、默读课文 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整体感知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二、重点讨论: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三、问题研究
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是粗浅的。教师应再引导学生对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研讨,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⑤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第二课时
学习《白兔和月亮》
一、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二、学生自由评说,教师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三、体验与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四、小结 :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寓言教学设计10
一、授课时间:5月12日——13日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感悟寓意。
2、难点:“寓、截”的识记。“费、望、算”的书写。感悟寓意。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课件、投影仪
五、教学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读过成语故事吗?举例说说。
(像《刻舟求剑》那样,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学习“寓”字。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学习第一则寓言)
1、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记(想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3、想(你读懂了什么?)
4、问(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小组合作讨论。
1、检(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读(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3、议(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为什么在田边转来转去?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他的心情怎样?
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这个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这是故事的起因。)
◎指名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他自己感觉怎样?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白费——白白地耗费。本课指白费力气。
一大截——一大段。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还认为“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这是故事的经过。)
◎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并回答:拔苗的结果怎样?
结果禾苗都死了。(这是故事的结果。)
◎指名学生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提问: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这个人错在哪里?
1.禾苗只能自己慢慢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死了。
2.这个人急于求成,所以把事情办坏了。
3.这个人错就错在不管禾苗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结果事与愿违,把事情办坏了。
(二)自己遇到过哪件事,因为急于求成结果办坏了?(举例)
(三)你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
办任何事情如果急于求成,不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办,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五)指导书写。
1、分析字型及结构。
2、师写生看。
3、生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寓言 寓意 焦急 焦虑 喘气 计算 算盘
一截 拦截 丢失 费力 浪费 盼望 张望 气喘嘘嘘
2、看图讲故事。
3、说一说《揠苗助长》这则寓言的寓意。
4、这节课我们将用上节课学习《揠苗助长》的方法来学习另一则寓言。齐读课题。识记“守”。
(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
1、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记(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3、想(你读懂了什么?)
4、问(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小组合作
1、检(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2、读(评一评准读得好,好在哪里?)
3、议
(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
◎《守株待兔》里的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以后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讨论第一个问题:
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谁能回答得简单一点?
一只野兔撞在树桩上,死了。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
——按问题回答: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先说“谁”,再说“怎样得到”,最后说“一只什么样的野兔”。)
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子。
比较两个句子。思考:他为什么能捡到?第二个句子说得更明白。
第二个问题。
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以后:
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做: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他的想法能实现吗?为什么?
种田人的想法不能实现。因为野兔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不可能天天有野兔撞死在树桩上。
——你从哪里知道野兔是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树桩上的.?
“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窜”是乱跑、乱逃的意思。所以说野兔跑得很快。
“丢下锄头”是什么意思。
“丢下锄头”就是不种田了,一心只想等到野兔。
讨论第三个问题:
结果:兔子没等到,庄稼全完了。
(3)指名学生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树立形象靠感受。
1.朗读《守株待兔》,想想那个种田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那个种田人太傻了,野兔不可能总撞死在树桩上。
(二)分析错因要思考。
1.提问:那个种田人错在哪里?
2.讨论。
(1)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就想每天能捡一只,那是不可能的。
(2)那个种田人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不懂得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存在侥幸心理,希望还能不劳而获。
(3)那个种田人丢下锄头,守株待兔,兔子没等到,庄稼也完了。
(4)那个种田人错就错在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结果把事情办糟了。
(三)揭示寓意需提炼。
1.读了《守株待兔》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寓意)
2.“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就来源于这个故事。成语“守株待兔”是用来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有万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五、指导书写。
1、分析字型及结构。
2、生试写“守、肥、桩、比”,评价后再写。
3、生抄写生字。
27、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急——拔苗——苗死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守株待兔:干活——捡兔——等兔——等不到
庄稼全完
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八、作业布置。
1、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课外:阅读寓言故事
寓言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背诵课文。
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4、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
对照注释把课文读通读懂,了解寓意。
学习难点:
由寓言引发的感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郑人买履》
教学目标:学习《郑人买履》,理解意思,体会深刻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请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
“鞋”在古代叫“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与“履”有关的寓言故事,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这种体裁有什么特点呢?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好吗?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知道,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学习《郑人买履》。
二、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先让学生介绍,教师适当补充)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现存55篇。他提倡法制,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
战国是继春秋之后的一个时代,约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这一阶段人们思想极其活跃,曾有“诸子百家”之说。
三、文本解读:
1、学生自读《郑人买履》,对照文后注解,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读一读。
2、全班交流:质疑释疑;学生评议,老师点拨引导。
四、讲寓言故事,理解寓义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合作探究: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五、拓展延伸: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吗?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郑人买履》
2、根据《郑人买履》的寓意,编一则小故事,题目自拟。
第二课时《刻舟求剑》
学习目标:
1。能正确理解“刻舟求剑”的寓意。
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课堂学习:
一、成语接龙,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今天搞个成语接龙,老师起个头,比如“日理万机”下一个同学再以“机”开头接着说一个成语,比如“机不可失”,接不上的`表演一个节目。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刻舟求剑”。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三、合作探究:
1.从这个人找剑的过程来看,你能看出他是怎样的人呢?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3、你觉得《刻》上掉宝剑的人愚蠢之处在哪里》。
四、拓展延伸:
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今天我们学习这两则寓言故事,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如:正确面对现实,灵活机动地处理事情。
尊重客观事实,不要因循守旧
时代在发展,思想要跟上……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刻舟求剑》
2、课外收集三则成语故事,并作简要评论。
寓言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学习《白兔和月亮》。
【教学】
一、导入新课
1、看导语,默读课文。
2、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
审美风韵闲适窖泯厄运慧心皎洁归属禀告身世正色心旷神怡得失之患
二、朗读课文
1、老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
2、学生齐读课文。
三、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四、研讨
1、第三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2、第三段中“从前的闲适心情”与第一段的哪些词语相照应?
3、第一、三段对白兔的心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这两段中,找出四个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
4、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
6、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白兔和月亮》,设问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7、《白兔和月亮》的语言很精美,引导学生学习。
8、这一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老师点拨:
1、每天夜里,她都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
2、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3、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4、略。
5、拥有财富并过分地看重财富,就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
6、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忽视这一点,就不能准确理解寓意,就可能误解、误导。
7、“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8、意思是说:人类的慧心已泯。
第二课时
【学习】
学习《落难的王子》。
【教学】
一、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
2、 学生齐读课文。
二、探讨
1、请在文中空白写出汉字。
他自己也被敌人( )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
2、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两句和“天哪,太可怕了……”分别出自( )之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3、文中“至于此,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一句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4、 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老师点拨:
1、掳
2、王子、我、其他人;对比写出人世间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
3、略。
4、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炼,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三、总结
两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一则寓言,写好事变成坏事;一则寓言,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遇到的,怎样对好事,怎样对待坏事,两则寓言很有启发性。
寓言教学设计13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两则寓言,是两个成语故事。每则寓言的题目,各是一条成语。《南辕北辙》选自《战国策·魏策四》。这则寓言按内容可分两层。第1层是故事部分。那个要到楚国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他却坐着马车往北“飞跑”,说明他的行动和目的相反。当朋友提醒他的时候,他却边说了3个“没关系”,表明那个人极不虚心。自恃有3个优越条件,忽视“方向”这个根本问题。第2层是作者的议论。“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词,点出了那个人不顾客观实际,坚持错误。“谁者知道”,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无可怀疑。“越……越……越……也就越……”前面3个是条件,后面是必然产生的结果。整个方向错了,好的条件也就会转化为不利因素,条件越好,离他要达到的目标楚国会越远。
2、《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用300人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混在中间充数。“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写出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样子。人们常常用这个寓言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行家里面凑数,或不好的东西混的好的里面凑数,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会复述《滥竽充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寓言;初步掌握学习寓言的基本方法是先读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对小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要求说得对。
四、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理解第1则寓言。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理解“寓言”。
“寓”是“寄托、隐含”的意思。“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某人道理或某种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学习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尤其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言行,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2、出示第1则寓言:南辕北辙
这则寓言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辕”和“辙”各是什么意思?
(辕:车前头夹牲口的两种长木。辙:车轮碾过的痕迹。)
“南辕北辙”就是说车头向南,但车轮向北行。这是怎么回事呢?
3、自学课文,找出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概括人物特点。
(1)《南辕北辙》写了人物的几问几答?
朋友 坐车人。
上哪儿去? 到楚国去。
怎么不是往北走? 我的马跑得快。
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我带的盘缠多。
(2)朋友是什么情况下提醒坐车人的?
(3)坐车人为什么下听劝告?
(4)这三个“没关系”说明什么?从他的'四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5)指导朗读。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坐车人错在哪里?(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词说明什么?(说明哪个人不顾客观实际,坚持错误。)
“谁都知道”表明了什么?(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无可怀疑。)
“越……越……越……也就越……”前三个“越”是条件,后一个“也就越”是必然产生的结果。坐车人的恃拥有三个优越的条件,却忽视了应向哪个“方向”跑的最根本的问题。整个方向错了,好的条件也转化为不利的因素,条件越好,离他要达到的目标也就越远。
(3)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首理?
5、齐读这则寓言。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理解第2则寓言。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南辕北辙》
2、学习《滥竽充数》
自读课文,想想:
(1)“充”是什么意思?
(2)齐宣王时,南郭先生为什么“充”得了?齐泯王时,他为什么“充”不下去了?
结合理解“讲排场”是什么意思。
(3)从课文中找出写南郭先生行动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序数。)
结全理解“装腔作势”。
(4)人们常这个寓言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凑数。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3、说说,学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
4、想想,南郭先生逃回家以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5、作业:续写。
寓言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生词的释义读懂文章内容。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初步领会寓言的含义。
3、学生在讨论与思考中对这两则寓言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教学过程】
《白兔与月亮》
一、学生根据注解与工具书自学生词
审美 风韵 慷慨 闲适 金窖
险象迭生 得失之患 慧心未泯
二、在熟读、预习的基础上,以上述生词为提示,请学生复述这个寓言
三、学生思考并讨论
1、兔的心情为什么会有前后的变化?
(白兔和月亮的关系不同:欣赏──拥有。)
2、为什么能够“拥有”,反而不快乐?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吗?
(得失之患。)
3、请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用简短的话概括寓言的寓意。
(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四、老师提问
在生活中,什么是你的“月亮”,你又应该如何去对待你的“月亮”?
五、作业
请你仿照课文的样式,仿写一则寓言(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可加入自己的感悟)。
《落难的王子》
一、导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我们面对“不测风云”、“旦夕祸福”时,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呢?相信大家在学了这则寓言后,应该有了自己的选择。
二、学生根据注解与工具书自学生词
多愁善感 禀告 厄运 突如其来 行乞 正色
三、在熟读、预习的基础上,以上述生词为提示,请学生复述这个寓言
四、针对导入部分,请学生回答
寓言里的王子落难时,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字。
(做:逃出虎口,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说:“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五、王子在落难时的所做所说,和文中哪处的描述行成对比
(课文第一节)
六、王子为什么会有前后两种不同的想法与说法,你更喜欢哪一种
(遭受了厄运;后一种。)
七、小组讨论
1、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寓言的寓意: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2、请思考:在寓言里,如果没有“厄运”,王子的想法和命运会是怎样?
那么你认为,这样的“厄运”,对王子来说,是好还是坏?
3、在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出现几次?有什么作用?
(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八、作业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厄运”吗?你是怎么对待的?是逃避还是勇敢面对?联系课文,请写出你的感受。
寓言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奕秋通国教诲俱学弗若曰矣。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说说课文的内容。
情感目标:
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去寻宝。这可不是金银珠宝,而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文言文,文言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
出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学生齐读)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一是“读”,能正确隔词断句,把课文读通读顺。
二是“义”,能根据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三是“悟”,能结合实际,体会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1.课前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谁想展示一下?
2.指名读,学生评价,教师指导读好文言文速度要慢,能正确隔词断句。
3.师范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的韵味,读一遍。根据老师读的用笔在文中标出停顿,并在心里跟着老师读。生给老师评议。
4.自己练习读,读不好的地方可以请教小伙伴,也可以问老师。
5.指名读,挑战读,师生评议。
6.齐读。
三、整体感悟大意。
1.对照着课本中的注释,结合着插图,自己试着揣摩每句话的大意,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标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课文大意,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老师和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2.全班交流:
3.给下面的文段加上标点并翻译全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明确: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从上文概括出两个成语:专心致志心有旁鹜
5.译文:
弈秋是全国著名的`下棋高手,让他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聚精会神,一心只听从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表面上也在听,实际上却一心想着有只天鹅将要飞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学下棋,尽管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成绩肯定赶不上人家。(难道)这个人的智慧不如那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
(1)小组代表说课文的大意,互相评议,补充。只要主要意思不错即可,学生说不准的,教师给予点拨。师适当板书。
(2)师说课文大意。生评议。
(3)小组质疑,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四、交流感悟。
1.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
师总结并板书(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善始善终、一心一意等,不能三心二意,)
2.你做到了吗?今后你打算怎样做呢?学生交流。
师小结:会读,能理解课文大意,能领悟其中的道理、认识了文言文,等等,这都是无价之宝,只要你继续努力,你会找到更多的宝藏。
五、品读,读出其中的韵味。
六、小练习:帮助学生背诵。
1.出示部分课文内容,一些重点词句用括号表示,让学生试着填空。
2.学生自己练习。
3.指名交流。
4.同桌互相检查。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
正确地背诵并默写课文。自己设计作业。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 一人
专心致志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一心一意 不能三心二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材料的翻译训练,熟习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
2、理解专心致志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弈秋败弈》选自《刘子·专学》,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呢?
二、词语点读。
“非弈道暴深”,弈道:此处可解释为解决棋的困难局势的对策。暴:突然。深:深奥、复杂。“情有暂暗”:思想、心理上出现了暂时的糊涂。情:此处可理解为思想、认识、心理等。暂:暂时。暗:糊涂,不明白“笙猾之也”:笙曲干扰了他。猾:扰乱,干扰。之:代词,他,指秋。
三、出示文言语段,要求学生点读翻译。
四、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弈秋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六、读一读,练习背诵。
课后小结: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自己学习第二篇古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材料,进行翻译训练,熟悉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领。
【寓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寓言》教学设计04-03
(精选)《寓言》教学设计04-03
(经典)《寓言》教学设计07-04
[精选]《寓言》教学设计07-07
《寓言》教学设计01-30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11-08
寓言教学设计01-30
《人生寓言》 教学设计10-12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12-06
《寓言》教学设计六一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