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07 18:03:02 寓言 我要投稿

[必备]《寓言》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寓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寓言》教学设计15篇

《寓言》教学设计1

  教学分析: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学习目标:

  1、读懂字音,疏通字义,感知课文。

  2、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美感,明确寓意,人知什么是真正的美。

  3、理清思路,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处处理:

  熟练背诵、正确默写课文。并能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并能将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教学、教具准备:

  资源包: (检索到的教案、课件、课利用的资料信息,推荐学习资料。有关庄子墨子的资料。准备搜集有关庄子和墨子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东施效颦”反复诵读,疏通词义,明确寓意。把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指导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等。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庄子写的《东施效颦》。你了解庄子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先读读译文。

  2、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再读读译文。

  反复朗读,把文章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读懂寓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

  2.出示课件:

  西施美:

  “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吧。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赏心悦目,东施也来学学吧!她美吗?从哪看出来的?

  4、出示课件:

  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能用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

  (3)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4)你想对东施说什么?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1、小组讨论: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切实际的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作业:

  背诵《东施效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并背诵《东施效颦》。学习《楚王好细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背诵《东施效颦》。

  二、学习《楚王好细腰》

  自读自悟,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楚王好细腰》。

  2、全班交流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全班讲。

  2、集体交流:

  (1)知道楚王喜爱细腰后,大臣们的心里会想什么?

  (2)大臣们投其所好,他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你能否为大家演示一下“胁”、“带”、“扶”这几个动作,并用自己的语言具体的描绘出这几个动作?

  大臣们在细腰过程中是否有痛苦,他们会有思想矛盾吗?猜猜他们怎么想的。

  再试着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臣们的矛盾心理。

  (3)第二年,大臣们的“努力”可有了成效,满朝文武的脸都是黑黄黑黄的了。看到这番情景楚王还乐的起来吗?

  (4)你想对楚王和大臣们说什么?

  四.升华延伸

  你是不是认为文章结尾还可以写点什么?试着写一写

  其实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刚正不阿的人,他们不畏强权、保持自我,谁给大家讲讲他们的故事?

  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点拨:《楚王好细腰》通过达官显贵们束腰以求楚王宠信的丑陋举止,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耻下场。

  五、检测: 检查背诵,交流理解体会寓意。

  六、作业设置:

  1、从生活中找寓言中的人物。

  2、背诵默写古文。

  3、推荐阅读《邯郸学步》

  课后反思: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学习的拓展非常重要,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避免东施效颦的事情发生。

《寓言》教学设计2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 刘保清

  一、知识目标

  1、研读课文,探讨文章主旨。

  2、深入领会作者对寓言新颖独到的见解。

  3、认真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质疑和释疑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创新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清思路,探讨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九则寓言阐发的新观点、新看法。

  教学难点

  1、课文开头三段和结尾一段所含蕴的意思。

  2、一些疑难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读后感。作者从一般读者读《伊索寓言》所惯常理解的另一面,读出了新意,对原作做出了自己的“别解”。文章的主题较难把握。教学宜从剖解作者对寓言所作的引申入手,引导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对主题可作充分的讨论,切实把握准确文章的写作主旨。在此基础上讨论理解文章的疑难语句。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第二课时重点解决疑难语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家以前读过哪些《伊索寓言》故事?(狼和小羊、赫尔墨斯和它的雕像等)这些故事的寓意作者在篇末大多做出了揭示。那么你读了这些故事后,有什么新的理解吗?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读了《伊索寓言》后,就对原作有了新的看法。他有怎样的看法呢?课文就给出了答案。

  二、伊索和作者介绍 (略)

  三、研读课文,讨论主题

  1、听课文录音,读准字音。

  2、学生重点研读课文4——12段,看看作者对九则寓言分别做出了哪些新的理解,在讨论的基础上填出下表。 (表中楷书字为要学生填写的内容)

  故事名称故事寓意引申的寓意

  蝙蝠的故事讽刺善变者讽刺那些善于用投机方式使用自己的某些资本的人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享乐者挨饿活该影射那些专靠给死人写文章而抬高身价的文人

  够和它的影子的故事戒贪得讽刺无自知之明、听不得别人批评、不能知错改错的人

  天文家的故事眼睛总朝上必摔跤讽刺当时的上层政治

  乌鸦的故事伪装者终现本相讽刺那些品质卑下,嫉贤妒能的人

  牛跟蛙的故事戒狂妄自大讽刺那些自以为是,嗜痂成癖的人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戒之在贪讽刺那些嗜财如命,极端吝啬的富人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得不到的东西都是不好的影射贪心不足的人和害怕别人分抢应得利益的人

  驴子跟狼的故事错行仁义反受其害批评行医者时或草菅人命

  总 结:以《伊索寓言》为依托,批判黑暗、荒诞、不公正、无理性的社会现实。

  四、讨论作者阐发新义的方法

  问: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对原寓意进行阐发新义的?(课后思考和练习一)

  主要用三种方法:

  引申 改头换面 推演

  五、研读课文前三段

  1、课文前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一段是中心段?

  明确:第2 段是中心段。第一段是比喻,是引出第二段的,第三段是补充说明第二段感想的来历。

  2、这三段提出了什么观点?你怎样评价这种观点?

  明确:古代好比是人类的小孩子时期,是幼稚的,现代的我们反而年龄长,阅历深,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正因为如此,古代的观点是浅薄的,幼稚的,是须要纠正的。《伊索寓言》就是一本古代的书,里边就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须要加以纠正。

  作者打破人们惯常的心理习惯,新颖而看似不无道理。不过我们也只能把它看作是作者的突发奇想而已。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科学技术方面确实呈现出线性的、累积式的发展,而在文学艺术、文化思想方面就很难说了。世界上不少民族在文明的早期创造出来的文化艺术,令后人难以企及。这样,把古代比作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就说不上是很严谨的、科学的说法了。据出推论出来的这一观点也只能说是作者的'一种谐谑了,目的是顺理成章地生发下文。

  六、研读课文最后一段,

  讨论:《伊索寓言》真的不宜作现代儿童的读物吗?

  明确:不是。①作者认为这部书太纯正了,不能反映出现代社会的复杂与奸诈。②能不能读,怎么读,全看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

  这段话是作者批评、嘲讽现代社会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伊索寓言》早已成了世界名著,无论是儿童抑或是成人,都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教益。《伊索寓言》中许多故事,正如许多文学名著一样,有着不可限定的丰富的意义指向,作者从中读出如许新意,也正是源于它的这个特色。《伊索寓言》是触发作者产生诸多思考与体验的由头,是作者借以“浇自己之块垒”的酒杯。

  七、讨论疑难语句的含义

  1、如何理解“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句话讽刺某些见风使舵,总想保持自己身份的投机分子。在上流社会里他装成又穷又硬的平民;可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摇身一变,成了屈尊下顾的文化分子,显出自己的高雅以及“平易近人”的风格来。

  2、“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这一句揭示了某些人怎样的劣根性?

  指有些人没有自知之明,听不得别人的批评,不能知错改错。这号人老虎屁股摸不得,你批评他一下,他反而胡闹,反咬你一口。

  3、“真的,我们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这里,“眼睛向上”是什么意思?

  这段话明显是讽刺当时的上层政治。“下去”,指的是下野或者下台,“上”“下”指的是地位的上下,官职的高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就是不甘心真的下野或下台,还是一心向上爬。

  4、“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这个方法指的是什么方法?

  指的是自己被戳到了痛处,就恼羞成怒,撕破脸皮,挖空心思地揭别人的短。

  5、“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是什么意思?

  有钱人往往吝啬,一毛不拔,不肯帮助别人。

  6、“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这说明什么样的心理?

  一个人得了点好处,总容易引来别人的嫉妒,想要分点甜头。要避免这一点,办法是诉苦经,好让别人心理平衡。

  7、为什么说“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这可能是从医生并不能包治百病,有时候也会无能为力,最后只能眼看着病人死去的角度说的。

  八、作业:课外找一两则寓言(如《狐狸与乌鸦》《农夫与蛇》),仿照课文写法重新阐释它的寓意。

《寓言》教学设计3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读正确字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了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适时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a、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b、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c、出示句子,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妻、虱。

  2、写字、写词。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女”连起来。“刺”左半部是“”不是“束”。

《寓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用自己的体验多角度概括寓意,运用想象、联想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知识与能力

  分析故事情节,了解寓言的表现手法和寓意的提示,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憎恶假恶丑,向往真善美。

  [教学方式]

  1、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合适的动画,让学生配角表演,激发学习寓言兴趣。更主要的是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分析故事情节,再现寓言故事形象。在表演中,激发情感与体验,相信学生也能从自己选定的角度发散思维,多角度把握寓言。

  2、多角度理解寓言,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多向思考,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一、导入课文

  1、书题

  2、明确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悟,把握课文内容

  1、分组探究表演课文

  2、抽组全班表演

  3、现场采访角色

  4、教师把握时机点拨

  三、研读探究

  1、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

  2、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各自的问题及屏幕上问题。

  3、合作探究

  先集体探究屏幕上问题,再由学生自己提问,学生自由解答,教师只起点拨作用。

  四、体验与拓展

  1、学生再读课文,用自己生活实际去体验课文。

  2、完成屏幕显示的题目,先自主完成,再分组交流。

  3、集体交流,教师作简要点评,也可以请学生点评。

  五、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一、导入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说说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二、整体感悟

  1、齐读课文

  2、自主探究课文: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读懂课文。

  3、抽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4、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完成屏幕显示的要求。

  三、研读与探究

  1、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探究课文,找出自己还有哪些问题,自主分析屏幕上问题。

  2、合作交流

  学生分组交流,自由评点课文。先评点小组成员各自探究的问题,再探究屏幕显示的文字,然后整理出小组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

  3、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抢答屏幕上显示的问题。

  (2)学生自由提问,学生自由抢答,教师适时点拨。

  四、拓展与体验

  1、学生互相采访明确问题。

  2、教师适时点拨。

  3、小结。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咱们扪心自问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骄傲自满的时候,如果有,请实话实说,把你那时的情记仔细描绘一下,好吗?

  生:(微笑)好!

  师:看看哪位同学能勇敢地正视自己的缺点,考虑好的同学,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

  生:上次期中考试中,我在全年级得第五名,得了奖状。放学时,我故意绕道回家,奖状给亲人或熟悉的大伯大娘看,他们都高兴夸我聪明。……

  师:很好,同学们可以和崔永元相比高低了,都能实话实说了(笑)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自高自大的赫耳墨斯和蚊子。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演《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最好,同时,请男女同学分别选一个代表既当记者又当评委。具体请看屏幕上显示的要求。(学生分组排练课文,记者同学准备采访问题,教师巡视指点。)

  ……

  师:准备好了吗?同学们。

  生(齐):准备好了!

  师:下面各小组抽签表演。评委准备记分。……

  (第二组表演《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表演赫耳墨斯的同学开始问宙斯的价钱时显得小心谨慎,问赫拉时又显得很高兴,随即又自高自大地得意地问自己,当得知自己只是“饶头”,立即气得倒地,迎来大家热烈的掌握。)

  〈专家点评:合作探究进入角色,体验生活中展示角色,拓展了学习语文的空间。〉

  生:你成功扮演赫耳墨斯有什么体会。

  生:扮演前我着力体验赫耳墨斯的自高自大的形象,通过这个角色,我要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掌声)

  (第四组表演《蚊子和狮子》表演蚊子的同学与狮子对话时,显得老谋深算,胸有成竹,当他撞在蜘蛛网上时,他哀叹着说(边哭边说):“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得意忘开遭落难。”说完后赢来同学们阵阵掌声。)

  生:(采访蚊子表演者)你还有生的希望吗?

  生(蚊子):我能战胜狮子,也能战胜蜘蛛。(掌声)

  生:你打算怎样战胜?

  生(蚊子):车到山前必有路,说不定一阵风会吹破蜘蛛网,也说不守淘气你扫除了蜘蛛。(笑)……

  师:我想不久将来,你们一定会成为明星,(笑)下面在对照屏幕思考几个问题。

  (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师:考虑好了吗?

  生(齐):好了!

  生:如果将课文改成“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后一言不发,悄然离去。”这样,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生: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屏幕显示的要求读写和编写寓言。

  (学生积极动手完成课堂作业)

  ……

  师:写好的同学,请举手。

  生:蚊子撞到蜘蛛网上,一动也不能动。它想:我能以己所长,攻敌所短战胜狮子,而今要死在蜘蛛的手里,真是难过极了,懊悔极了。它懊悔自己太骄傲自满了。

  这时,蜘蛛一步步向蚊子爬过来,张开大嘴,蚊子闭上眼睛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刻。就在这时,从那棵高大的松树上飞下一只鸟儿,不偏不斜正好啄走了蜘蛛,蚊子也因此得救了。可是,饿慌了的蚊子飞到徐小伟身上吸血,又被徐小伟一掌拍死了。

  〈专家点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导向着学生学习的思维。〉

  (生大笑)

  师:你为什么让蚊子得救后,又呜呼哀哉呢?

  生:根据课文的寓者我让它得救,可是,蚊子又是害虫,传播疾病,吸人血,我不得不让它死去。

  师:很好,富有正义感。

  ……

  师:由于时间关系,自由提问我们下节课再进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今后在学习生活中,他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文学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那么,你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生: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往往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充满智慧哲理,给人以启示,它一般篇幅短小,道理深刻。

  生: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人生寓言》二则、《伊索寓言》二则。即《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等。

  生:小学时我们也学过一些寓言,如《拔苗助长》、《俺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

  师:好。看来同学们掌握的寓言故事真不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古代寓言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板书)

  〈专家点评:通过回忆一些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代寓言的欲望。〉

  二、检查预习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你们的预习情况怎么样?

  屏幕显示: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略)

  2.请正确,流利朗读二则寓言。

  3.提出自己的疑问,分组交流解答。

  (分小组激烈讨论,后解释重点词语。)

  〈专家点评:落实文言字词,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大家听了他的朗读,你认为怎么样?

  生:他读时节奏,语速把握较好,只有一个字“其马将胡骏马而归”的“将”字读错了,因为它作动词“带领”讲,所以应读“jàng”。

  生:他读“此何遽不为福乎”、“此何遽不为祸乎”两句时感情地配合还不够好,前句读时应略带庆幸的口吻,后句读时应有忧虑的口吻。(然后自己有感情范读,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在预习时很细致深入,既注意了一些字的读音的变化,还能初步体会一些句子所蕴含的感情。

  师:大家在预习中有没有疑问?

  生:(齐)有!

  〈专家点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师:那么,请大家畅所欲言,然后我们一起探究,一同解决好吗?(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忙于提问,有的急于解答,忙得不亦乐乎,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三、整体感悟

  (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

  师:这两则寓言都是篇幅短但含意深,请同学们分组协作(1复述课文大意;2以小品形式表演课文)任选其一完成。

  〈专家点评:让课堂成为学生真正的舞台,充分展现其各种能力。〉

  (台下学生分组讨论、讲述、表演、然后抽几个组上台展示。)

  师:同学们既有演讲的才能,更能表演的天赋,通过刚才对课文的深入接触,同学们能否自由谈谈两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

  生:《智子疑邻》中的“邻人之父”,他本是一番好心劝诫那富人,没想到最后反而得到一个“偷盗”的嫌疑,我真为他鸣不平。

  生:我也觉得宋国那个富人不公平,他儿子和邻人之父提出一样的忠谏,为什么事情果然发生后,他却认为儿子聪明,邻人之父却成了他的怀疑对象。

  生:的确,我一看那个犯了疑心病的富人,由此我联想到一些历代的帝王,他们总是听信旁边宠臣的谗言,而不接纳那些自己不信任的忠臣的直谏,最终往往面临亡国的厄运。

  (学生一起鼓掌)

  师:那么,你们认为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地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生:对正确的意见应该均予以采纳,而不能因为感情的亲疏而厚此薄彼。

  生:对别人提出的意见,只要是正确的,即使一时很难听,也应该诚恳地接受,这样才不失君子之风。

  师:大家讨论得很透彻,那么对《塞翁失马》中的人和事你又是怎样看的?

  生:塞翁看问题不局限于眼前,能由此及彼,看到长远的利害关系,与旁人相比,他不愧为一个智者。

  生:文中一波三折,“失马”、“得马”、“堕马而跛”、“因跛自保”,好事坏事相互依存,互相转化,这天下就没有什么绝对的事。

  师:好事坏事一定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

  师:我觉得文中的祸福转化都是偶然的,都是客观因素在起作用。如文中的“马无故亡而入胡”有可能“一去不复返”,而不是“将胡骏马而归”;文中的儿子“跛了”,如果后来不发生的战事,那将永远是一个祸事,而不是“父子相保”的福事了。

  生:祸福可以转化的。但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啦,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

  师:所以,当祸事临头时,我们不应该沉论,只有化悲痛为力量,付出努力,才能因祸得福。

  (学生点头表示赞同。)

  师: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生:《智子疑邻》告诉我们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生:《塞翁失马》说明祸福相依,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师:请大家从以上的两则寓言故事中概括出相应的成语或名言俗语。

  生:“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奇”。

  生:因祸得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四、体验反思

  师:今天学习了这两则寓言,我们从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同学们能不能接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近十分钟。)

  师:下面就把我们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与同学们分享吧。谁先说。

  生:我们从第二则寓言出发,谈谈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记得小学五年级时候,我经常迟到,老师便常罚我擦黑板,由于我个小,所以总够不着,老师便不给我好脸色,另外弄得满身灰尘,回到家,妈妈也是埋怨,我想怎么这么倒霉呢。有一次,班上开展“五小”活动,我鉴于自己的苦恼,忽发奇想,想设计一个电动黑板擦,只要一按开关,刷毛自动左右清擦,当我把“电动黑板擦”的设计方案交给老师,没想到竟真的得到了肯定,还获得了“小发明”奖呢!

  师:真是因祸得福,看来你是一个肯动脑筋,不甘落后的同学。

  生:我讲的与上面讲的同学的经历恰恰相反。半年前,我上小学六年级时,一次参加镇里举行的口算比赛,由于我基本功扎实,所以很轻易地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回校后,我成了老师的宠儿,同学们的榜样,久而久之,我便滋长了一股骄傲的情绪,学习上不踏实,不谦虚,所以在小考中我考得十分糟,分数低得让人吃惊。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就觉得后悔。

  师:是啊,谁不希望福事频临呢?但当你不能好好把握时,转头来只是无尽的烦恼,这位同学的经历确实让我们警醒,在这里感谢他向我们真诚的表白……

  (一起鼓掌!)

  生:我学了《智子疑邻》一文,我觉得那个“宋人”身上有我的影子。在家里,我不喜欢奶奶,更不喜欢她的唠叨,不管是对是错,我统统不听。尽管奶奶一片真心,但我因嫌恶她,有时故意逆其道而行之,气得她常暗自落泪。今天想来,我真对不住她,我得改变这种局面,让家庭多些和睦才好。

  师:大家在家里还有类似的事情吗?

  生:有。这可能就是代沟吧,我对我的父母也持有偏见,对他们也常持逆反的心理。

  师:可怜天下父母心,我想每个父母都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但他们毕竟不是圣人君子,虽然有些做法不是很好,但都是出于爱的初衷,望你们多理解一点他们,好吗?

  生:(齐)好!

  师:最后,我们一起来试背诵这两则寓言。(师生齐背)

  五、布置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是,编写寓言故事,从下列二道文题中任选一个。《嘴和眼的对话》、《树和斧子》(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寓言》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寓言所述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故事,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寓意。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组织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再说故事的过程中,不断的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感悟寓言的寓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必须有真才实学,不能自欺欺人。

  (2)引导学生树立争取的处事方法,不能太教条了,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重点难点

  1. 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 感悟寓言中所蕴含的寓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滥竽充数》,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意思,体会寓意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1. 搜集到的《韩非子》的资料

  2. 古筝音乐

  教学过程

  一、介绍寓言,导入新课

  1. 带学生温习语言的资料,回忆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他不但具备劝谕、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2. 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3. 介绍韩非子(参看韩非子的资料)

  二、读准、读通课文

  1. 教师示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文言文的停顿。

  2. 学生借助自读课文,掌握本课中生字新词。

  3. 检查学生自读生字的情况。

  4. 指明读课文,教师适当的指导

  5. 逐句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好文言文

  6. 教师播放古筝音乐,配乐读课文。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味道,从读起来觉得拗口到能逐步的感受文言文的音律美,使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结合注释,读懂文言文

  1. 指导学生如何读懂文言文

  (1)结合注释,理解句中难懂的词的意思,从而理解整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总结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理解课文的意思。

  3. 集体反馈,对照文中的大意检测自读情况。

  四、说故事,明里

  1.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 讨论:齐宣王死后,南郭为什么要逃走?

  3. 拓展思维: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了落荒而逃的南郭处事,你会怎么劝他呢?

  4. 教师小结:是呀,南郭处事没有真才实学,总有一天会别人们发现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久不了的。

  五、课堂小结

  千百年来,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南郭处事的行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同学们一定要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 背诵《滥竽充数》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宣王必三百人混

  缗王一一听之逃

  寓意: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久不了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郑人买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文言文的`含义,体会他的寓意。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上街买过鞋吗?怎么买到的鞋?古时候有个郑国人也上街,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怎么回事呢?一起学文吧!

  2. 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感知,掌握生字

  1. 初读,提读文要求:读准滋阴,注意停顿的地方,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流利。

  2. 指名读一读全文,指导生字

  3.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1. 教师指导:读懂文言文最关键得理解每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利用上节课总结的学习方法,结合文中的注释,,读懂《郑人买履》的意思。

  2. 全班交流归纳

  3. 重点理解句子中“之”的意思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置之市而忘操之。

  (2)反归取之

  (3)何不试之以足

  4.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配乐体会

  四、课堂小结

  1. 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这个买履最后不得履的认可笑在哪里?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个人?为什么?

  2. 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

  3. 教师小结: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之相信量好的尺寸去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郑人买履》

  2. 再找一两则寓言读一读。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忘持度返归取之

  宁信度无自信也

《寓言》教学设计6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一、导入

  通过学生谈自己对“什么是寓言”的理解,导入新课。

  二、教学过程

  1、出示目标:

  ⑴ 整体感知,初步把握寓言内容。

  ⑵ 学习归纳寓意的方法。

  ⑶ 联系实际学会正确对待荣辱,正确选择人生。

  2、检查预习:

  (生字注音解释。)

  嬉戏(xī) 禀告(bǐng) 厄运(è)

  慧心: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这里泛指智慧。

  慷慨:不吝啬。

  闲适:清闲安逸。

  审美:欣赏、领会事物和艺术品的美。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3、整体感知,概括寓意:

  ⑴ 朗读。

  ⑵ 复述。

  ⑶ 精缩内容。

  ⑷ 概括寓意。

  ⑸ 请学生当一次老师,按照出示学习方法总结出第二则寓言的寓意。

  4、研读与赏析:

  ⑴ 《白兔和月亮》在情节上有两次转折,你能找出来吗?

  ⑵ 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心态,你能用文中的两个成语概括吗?

  ⑶ 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

  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⑷ 这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⑸ 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⑹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⑺ 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5、体验与反思:

  ⑴ 有人认为,《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⑵ 学过《落难的王子》后,如果你遭遇了厄运你会怎么做?

  6、拓展与延伸:

  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描绘一下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慷慨决定时的情景及对话。

  7、课堂小结:

  《白兔和月亮》: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8、布置作业:

  写一则寓言,题目自拟。

  要求:

  ⑴ 符合寓言的文体特点。

  ⑵ 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白兔和月亮

  赏月 心旷神怡

  得月 惊喜万分

  守月 得失之患

  还月 心旷神怡

  【教学反思】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完成了授课任务。要求学生按照四步法概括寓意的目标基本实现,并通过体验与反思达到了德育目标的要求,实现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但只是在框架上的体现,也就是说有了新课改的“形”,还没有上升到“神”。对于“如何将课堂教学与课件使用相结合?”这一问题没有作深入思考,以至于教师不能离开操作台进行课堂教学,限制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同时,在“如何启发、引导学生?”以及“如何评价、鼓励学生?”等问题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探讨。

《寓言》教学设计7

  知识目标了解几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能力目标学习改写及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言,培养健全人格。

  第1课时

  1、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重点)

  2、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难点)

  一、导入新课

  在遥远的古希腊,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智慧之树,据说只要认真地品尝了它的果子的人,都会变得聪明。你们想尝一尝它的果实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棵树,走进《伊索寓言》,品尝它的智慧之果。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明确: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明确: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

  明确:不一样。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4.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明确: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目标导学二:学习《蚊子和狮子》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蚊子和狮子战斗,蚊子战胜了狮子;但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网粘住。

  2.品析蚊子挑战狮子的动作描写,分析蚊子形象。

  明确:“吹着喇叭”——进军前的号角,充满自信;“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善用智谋,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冲”——面对强敌,勇敢无畏,勇往直前。

  3.蚊子为什么战胜了狮子,却败给了蜘蛛?

  明确:狮子狂躁、乱了阵脚,蚊子用智谋战胜了狮子。战胜了狮子的蚊子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结果撞上了蜘蛛网。

  4.这是一个古老的.寓言,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可以联系生活,从不同角度分析。

  明确:寓意一:善于分析问题,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

  寓意二:从蚊子出发,取得成绩不要得意忘形,要谨慎,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寓意三:人要有自信。

  目标导学三:对比方法探究

  比较《蚊子和狮子》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1)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自然段讲故事,第二自然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2)不同点:①《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②《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目标导学四:展开想象,续编情节

  如果蚊子将要送命的一刹那,一阵风吹破了蜘蛛网,蚊子幸运地逃出来,蚊子会有怎样的想法和经历呢?请续编寓言故事。

  故事续编一:蚊子幸运逃生后,边飞边说:“哈哈!蜘蛛,怎么样,被我逃脱了吧。我告诉你吧:没有一样动物可以战胜我的,我不仅强大,而且运气无人能比!”蚊子又再次吹起了喇叭,昂着头高傲地飞走了。这时,一只青蛙跃身而起,吐出了舌头,蚊子一下子被舌头卷住了,被青蛙吃进了肚子。

  故事续编二:蚊子幸运逃生后,心想:“哎,幸亏有这么一阵风,要不然我就会成为蜘蛛的盘中餐了。这都是我得意忘形的结果。我以后可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从此,我们看到的是一只谦虚的蚊子。

  三、板书设计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蚊子:冲、咬――→扬长避短胜狮子:抓

  蚊子:吹、唱――→骄傲自满败蜘蛛:粘

  骄兵必败

  第2课时

  1.翻译课文,了解故事基本情节。(重点)

  2.学会分析故事所蕴含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难点)

  一、导入新课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两则中国古代的寓言各讲了什么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学习《穿井得一人》

  1.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词句的停顿要根据意思划分。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句读。

  3.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点拨纠正。

  4.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三层,请分别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第①②句):叙述宋国丁姓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③④句):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⑤⑥句):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5.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明确: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目标导学二:学习《杞人忧天》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句读。

  2.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点拨纠正。

  3.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明确: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4.“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明确:先解释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的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5.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明确: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6.课文有怎样的寓意?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明确: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讽刺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杞人忧天:指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请大家从下面任选一个题目,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参考题目:(1)嘴和眼睛的对话;(2)树和斧子;(3)筷子和勺子;(4)画笔和颜料;(5)猫和老鼠。

  三、板书设计

  穿井得一人丁氏穿井得一人道听途说宋君令人问之验证真相说话要防止歧义,不要听信流言蜚语

  杞人忧天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晓天积气耳,亡处亡气日月星宿,亦积气中地积块耳,充塞四虚寓意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可取之处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通过改编寓言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寓言的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依照寓意来设置寓言故事情节。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不足之处在学习后两则寓言时,我采取的是和学生合作一起翻译课文,先由学生翻译,出现问题时,再由教师纠正。可是,在最后一点翻译时,还是陷入了教师为主这个泥潭,出现了失误。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寓言》教学设计8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3.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学会阅读寓言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伊索寓言,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理解寓言

  1.什么是寓言呢?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2.揭示课题。

  二、认识伊索和伊索寓言的特点

  1.简要地介绍伊索。

  2.简要地介绍《伊索寓言》。

  三、初学《伊索寓言》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从文中找出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2.交流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四、精读《伊索寓言》

  1.指名读课文,思考:在这三则寓言中,你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交流。

  (1)《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

  A.什么是无能为力?

  B.哪些语句能说明它无能为力?它可能想了哪些办法?

  C.齐读寓意。

  (2)《牧童和狼》中的牧童:

  A.“一贯”是什么意思?从什么地方能看出他一贯说谎?

  B.两次大叫有什么不同?指名朗读。

  C.为什么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是不是这些人见死不救?

  D.齐读寓意。

  (3)《蝉和狐狸》中的蝉:

  A.蝉聪明、机智、善于观察,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找出有关句子。

  C.我们学过《狐狸和乌鸦》,故事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呢?

  3.说说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五、拓展阅读,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1.结合本课和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概括《伊索寓言》的特点。

  2.在你读过得伊索寓言中,哪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3.读故事,补充寓意。(《贼和他的母亲》《大力士神和车夫》《池边的鹿》)

  4.再读寓言,体会写法

  伊索寓言里有几则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说说你的发现。

  寡妇与母鸡

  有个寡妇养着一只母鸡,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她以为多给鸡喂些大麦,就会每天下两个蛋。于是,她就每天这样喂,结果母鸡长得越来越肥,每天连一个蛋也不下了。

  这故事说明,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结果连现有的都失掉了。

  苍蝇与蜜

  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

  对于许多人来说,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叼着肉的狗

  狗叼着肉渡过一条河。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以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想到这里,他决定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于是,他扑到水中抢那块更大的。结果,他两块肉都没得到,水中那块本来就不存在,原有那块又被河水冲走了。

  这故事适用于贪婪的人。

  读了这几则故事,你有什么发现?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阅读整本书——《伊索寓言》

  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

  狐狸 时机不成熟

  牧童 一贯说谎 无人相信

  蝉 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寓言》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生词的释义读懂文章内容。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初步领会寓言的含义。

  3、学生在讨论与思考中对这两则寓言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教学过程】

  《白兔与月亮》

  一、学生根据注解与工具书自学生词

  审美 风韵 慷慨 闲适 金窖

  险象迭生 得失之患 慧心未泯

  二、在熟读、预习的基础上,以上述生词为提示,请学生复述这个寓言

  三、学生思考并讨论

  1、兔的心情为什么会有前后的变化?

  (白兔和月亮的关系不同:欣赏──拥有。)

  2、为什么能够“拥有”,反而不快乐?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吗?

  (得失之患。)

  3、请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用简短的话概括寓言的寓意。

  (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四、老师提问

  在生活中,什么是你的“月亮”,你又应该如何去对待你的“月亮”?

  五、作业

  请你仿照课文的样式,仿写一则寓言(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可加入自己的感悟)。

  《落难的王子》

  一、导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我们面对“不测风云”、“旦夕祸福”时,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呢?相信大家在学了这则寓言后,应该有了自己的选择。

  二、学生根据注解与工具书自学生词

  多愁善感 禀告 厄运 突如其来 行乞 正色

  三、在熟读、预习的基础上,以上述生词为提示,请学生复述这个寓言

  四、针对导入部分,请学生回答

  寓言里的王子落难时,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字。

  (做:逃出虎口,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说:“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五、王子在落难时的所做所说,和文中哪处的`描述行成对比

  (课文第一节)

  六、王子为什么会有前后两种不同的想法与说法,你更喜欢哪一种

  (遭受了厄运;后一种。)

  七、小组讨论

  1、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寓言的寓意: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2、请思考:在寓言里,如果没有“厄运”,王子的想法和命运会是怎样?

  那么你认为,这样的“厄运”,对王子来说,是好还是坏?

  3、在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出现几次?有什么作用?

  (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八、作业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厄运”吗?你是怎么对待的?是逃避还是勇敢面对?联系课文,请写出你的感受。

《寓言》教学设计10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

  录象、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 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 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 加深理解

  二、讲读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 坊读轻声

  窟窿 窿读轻声

  质疑:

  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⑴ 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⑵ 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⑶ 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⑷ 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⑴ 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⑵ 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⑶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⑷ 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习

  1、指导造句:

  从此──

  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南辕北辙

  〖教学目标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具

  大黑板 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

  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⑴ 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⑵ 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 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的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⑴ 齐读;

  ⑵ 自由读;

  ⑶ 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 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 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 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 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

  读文作答 口头说答 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 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 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① 角色:坐车人;

  ② 角色:朋友

  ⑶ 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 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 (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 总结故事内容 ,复述故事。

  ⑵ 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 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⑴ 分担角色;

  ⑵ 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 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根据自己学文体会,写读后感。

  3、搜集古代寓言故事:

  以羊替牛、滥竽充数、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参杀人、画蛇添足、后来居上、井底之蛙、惊弓之鸟、庖丁解牛、买椟还珠、拔苗助长、疑邻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杀猪、打草蛇惊、纸上谈兵。

《寓言》教学设计11

  教材:

  《蜗牛的奖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冠军奖杯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故事告诉人们,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的进步。

  教学目标:

  1.会写10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内容,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想认识吗?(出示蜗牛图)快打个招呼吧!

  2.师:蜗牛说:“小朋友们好,背着这重重的壳,我好累噢!”是呀,这么大的壳背在身上是很累,快请它坐下来吧!小朋友,蜗牛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它以前是什么样子呢?学了课文《蜗牛的奖杯》你就知道了。(板书并齐读课题。)

  3.课题中的“奖”字你在哪里见过?(奖状的奖。)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读课文;同桌互读生字;出示拼音指名读出生字。

  2.真棒!没有拼音还会读吗?(抽读去掉拼音的生字。)

  3.认识新的部首“支”,指导书写“翅”(支一捺要长,托住羽字。)

  4.练习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老师把词放在句子里,还会读吗?(出示课文中的长句和难读的句子。)

  6.这么难读的句子都能读通顺,相信其他段落肯定没问题。现在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他读得好,就用你的方式夸夸他,他读的过程中有问题,就请你帮帮他。

  7.指名读全文。

  三、精读感悟

  (一)体会“从前的蜗牛”的样子。

  1.很久很久以前,蜗牛是什么样子的呢?请默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把描写蜗牛样子的句子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3.教师出示句子: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同时出示长着翅膀的蜗牛图。板书并理解: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4.多么可爱的.蜗牛啊!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5.用“……长着……能……”练习说话。

  (二)体会“现在的蜗牛”的样子。

  1.现在的蜗牛又是什么样子呢?请你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用波纹线把描写蜗牛现在样子的句子画下来。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板书:沉重的奖杯 慢慢地爬行)

  3.“勉强”是什么意思?你能比一比蜗牛勉强爬行的样子吗?(学生比动作,体会蜗牛背着沉重的奖杯,勉强地伸出头来慢慢地爬行的样子。)

  4.你能通过朗读,把蜗牛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三)对比前后两种蜗牛。

  1.你喜欢哪种蜗牛?请用朗读表现出来。(学生练习朗读。)

  2.学生自由表演读。

  3.指名表演读。

  4.用“原来的蜗牛有……能……而现在的蜗牛有……只能……”练习说话。

  (四)感悟蜗牛变化的原因。

  1.蜗牛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请你读课文第3~4自然段。

  2.出示句子:“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别人把奖杯偷了去。”

  (1)指名读这段话。

  (2)蜗牛为什么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

  (3)你觉得应该怎样来读这段话?(指导朗读。)

  (4)比较“唯恐”和“生怕”,你认为这两个词能调换位置吗?为什么?

  3.看着这背着重重的壳再也飞不起来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

  四、拓展延伸

  1.演一演。分组练习表演《蜗牛的奖杯》课本剧。

  2.说一说: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阅读其他童话故事。

  五、析字练写

  将生字按结构分类;指导书写。

《寓言》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入题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则寓言叫做《刻舟求剑》,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能说说!

  2、这位刻舟求剑的人在上岸后能不能找到他丢失的剑?这个故事讽刺了──

  3、像这样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是讽刺一些人,说是寓言。

  4、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第九课《寓言两则》

  二、题意

  1、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则是讲道理。

  2、则的意思是?(篇)

  3、这两则寓言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是讽刺了哪种人。先来研究第一篇,跟着我一起写课题──亡羊补牢。

  三、初读课文

  1、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故事讲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讲课文,了解故事。

  2、谁能不看书,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3、听了同学讲的故事,课题中的“亡”是什么意思?能从课中文找出一个词来解释“牢”吗?

  4、牢的愿意是指关性口的圈,而课文中指的是羊圈!

  5、了解了课意,再去读课文,用一句话完整的句来概括课题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

  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头羊,都是怎么丢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⑴这羊少的原因是什么? ⑵“窟窿”:注意“窿”读轻声;记字写字;理解字义──洞。

  ⑶因为__________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⑴这回丢的原因是什么?

  ⑵依然是那个窟窿惹的祸。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

  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

  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那么地怎样?(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他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5、是啊,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用你的话来说说看吧。

  6、以后,羊圈里的羊再也不丢了!

  五、体会寓意

  1、试想,当然劝过他的街坊正在好路过这儿,他会说些什么?

  2、丢了两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话,后果会?

  3、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就()。

  4、所以在“亡羊补牢”后面还有一句话,就是──未为迟也(为时不晚)。

  5、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一定也有类似的现象,联系生活的实际,四人一小组说说看。(环境污染、防眼近视……)

  六、认读生字

  1、本文还有几个需要识字的生字:

  寓、街坊、窟窿

  2、书写提醒。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第二次

  丢 丢

  不补 赶快堵

  又少 再没丢

  未为迟也

  第二课时

  南辕北辙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寓言《亡羊补牢》的寓意,知道只要(),就()。

  2、本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另一则寓言,板书:南辕北辙

  3、有知道这个故事的吗?来说说看(师适量补充)

  二、了解故事

  1、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2、这位要去楚国去的人,能到到他的目的地吗?

  3、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呢?(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三、精读故事

  1、楚国在南边,这个人却要往北走,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他的朋友也在苦苦地相劝。找出他与朋友的对话,同学一起来读读。

  2、分角色读。点评(读出了朋友的不解、诚恳,读出了他的固执……)

  3、用上“虽然……但……”这个名式来解释一下,这个人到不了楚国的原因。

  (虽然他的马跑得很快,但离楚国越来越远)

  4、朋友一连串的问题也没有让这位固执的人方向,只能看着他越走越远,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5、看着越走越远的车夫,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魏策四》,是发生在战国后期的一个故事。想听听吗?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季梁对安厘王说:“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但他告诉我要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指着车上的大口袋说:‘不要紧,我的路费多着呢。’我又给他指明,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最会赶车。’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特别快,路费带得特别多,马夫特别会赶车,这些条件越好,也只能使他离开目的地越远。”说到这儿,季梁把话头引上本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已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魏安厘王听了这一席话,深感季梁给他点明了重要的道理,便决心停止伐赵。

  2、古人还用文字记录下这个故事:

  出示: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读这篇古文,感知古文的不同。几千年前的故事,你来品味品味,看能不能理解。

  五、寓言故事

  1、说说你收集到的寓言,看看大家能不能领会你所说的故事说,含着一个怎样的道理。

  2、听了这么多的故事,的确让我们受益匪浅。在生活中,这些道理将让我们变得更加的明智。

《寓言》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3、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故事情节。

  2、多角度概括寓意。习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复述学过的寓言,讲出其中的寓意。

  2、引入寓言后,再讲解寓言的有关常识。

  (1)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二、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朗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读出人物的语气。

  2、赫耳墨斯:一笑、二想、三问(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现出来。)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3、概括寓言的寓意:

  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三、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编篇: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改动了故事情节的结尾)

  三、学生自学《蚊子和狮子》

  根据《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教学步骤,学生自学感知《蚊子和狮子》一文的情节、明确寓意,设疑、探究。

  四、布置作业:

  (一)根据所给的题目自编寓言:

  1、嘴和眼睛的`对话;

  2、树和斧子;

  3、筷子和勺子;

  4、画笔和颜料;

  5、猫和老鼠。

  要求:注意情节是否合理、情节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一个故事最后点明寓意。

  (二)预习后两则寓言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的是古希腊的寓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寓言两则。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它们作为论据来阐明事理,非常具有说服力。如:《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

  二、疏通文意

  1、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2、学生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学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探究。

  3、根据学生对文意疏通的情况,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探究。

  4、小组提出无法解决的字词,全班讨论。然后教师打出课件,学生解释加点字词《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马堕而折其髀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

  三、复述故事情节

  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加深理解。

  四、寓意讨论:

  (一)《智子疑邻》中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寓意

  1、宋人家被盗的原因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2、在宋人家被盗前,可有人向他提出有关建议?

  3、被盗后,宋人对两人有何不同的态度?

  4、宋人为何对两个提出相同建议的人产生不同的态度呢?

  5、读罢本文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塞翁失马》寓意探究中提出以下问题:

  1、本则寓言讲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

  2、在一般人看来哪些是祸事,哪些是福事?在“其父”看来哪些是祸事,哪些是福事?

  最后通过事件流程表看一看结果祸事是怎样和福事进行转化的。

  3、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祸福是相互转化,互相依存的,不必为一时的得失而忧喜。)

  4、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你知道是什么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相关格言: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2、利与害同门,祸与福同邻。(文徵明)

  3、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如果你掉进了一个池塘,不要难过。也许当你站起来的时候,你的口袋里会兜上几条鱼

  请你诊断:

  案例如下:考试成绩公布了,小明是最后一名。得知这一消息后,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因为小明相信坏事会变成好事,下次一定能考好。他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五、小结: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最后幻灯呈现: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学生复述学过的寓言,讲出其中的寓意。

  (2)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庄子》《孟子》《韩非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印度的《五卷书》,及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谢德林这些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寓言大师,都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寓言的世界:《寓言四则》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学生揣摩分析

  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所以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寓言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

  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2、其子;其邻人之父亦云。

  3、智其子而疑其邻。

  4、宋人与儿子的关系亲近。相信儿子不是盗贼,那么邻居必定是盗贼了,因为邻居提出了一个与其儿子一样的建议。

  5、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此题旨在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得与失、福与祸在生活中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寓言》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读懂两则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2、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3、认识生字。

  教学重点

  体会两则故事的寓意。

  教法

  创设情景。

  学情

  学生喜欢寓言,但其道理不明白。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让学生确定自主学习的目标方法,展开自学,教师在确立目标自学过程和自学评价中适当点拨。

  二、讨论寓意

  1、联系寓言故事中人物的`关键言行。

  2、联系寓言故事中揭示的句子。

  3、联系生活中具体事例。

  三、表演故事

  可让学生选作:

  1、创造性复述故事。

  2、给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填写旁白。

  3、分角色表演故事。

  四、检查识字

  五、推荐作业

《寓言》教学设计15

  预设目标

  (1)口述作者及相关情况

  (2)弄懂寓言故事

  (3)解释默写

  (4)背诵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注意郑人、楚人的神态和动作语言)

  教材分析:

  一、了解“寓言”

  “寓”寄物,“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二、主题思想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下,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刻舟求剑》讲的是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佩带的剑掉到了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之后,他立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这则寓言故事,用来调整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三、思路结构

  《郑人买履》

  第一层: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

  《刻舟求剑》

  第一层:楚人丢剑和找剑的过程。

  第二层:议论、讥笑这种找剑方法是糊涂的方法。

  四、 写作特色

  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都很短,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教学安排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1)龟兔赛跑:乌龟跟兔子赛跑,结果兔子失败。

  (2)守株待兔:种田人放弃劳作,想不劳而获。

  解答:寓意(1)骄傲使人落后、失败。

  (3)成果靠劳动取得,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自己的。

  学习《郑人买履》

  二、初读课文(6分钟)

  1、老师范读(注意字音、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学生找出应注意的字音和字型。

  2、学生散读(两遍,体会朗读节奏,了解大意)。

  3、老师细读(纠正字音和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4、学生齐读(边读边注意事物的发生和发展)

  三、构建画面(6分钟)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

  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四、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15分钟)

  1、圈划重点的文言词(履、度、坐、之、操、反、及、遂、宁、无、其、以)

  A、独立学习,看课文注释查工具书。

  B、合作学习,四人小组疏通文字

  C、老师巡回释疑。

  D、小组汇报

  E、教师讲解重点、难点(师生讨论)

  (1)操、持、取的.意义

  (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3)宁信度、无自信也

  五、把握寓意(10分钟)

  (1)《郑人买履》中那个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寓意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2)说了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了它的现实意义。

  答案:(1)《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市罢,遂不得履“一句讽刺了死搬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

  (2)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六、多形式背诵课文。(5分钟)

  第二课时教学安排

  一、(1)学生读通课文,注意字音,断句。(3分钟)

  (2)学生展示学习效果。

  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二、疏通全文,把握文章结构(3分钟)

  故事: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三、学习文言词语句式

  小组间讨论,小组间比赛,采用一问一答。

  涉:渡江遽:立刻、急忙契:雕刻

  是:指示代词,这儿止:停止

  惑:迷惑、糊涂

  老师补充讲解:A、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有涉江者之楚人

  B、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几是是我的剑坠落之处。

  C、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注意强调B、C的肯定与委婉的反问语气。

  学生揣摩试读。

  四、阅读讨论(8分钟)

  A、《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

  答:“刻舟”时把握十足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没有结果的无奈相趣成趣“,这一细节生动刻画了这个愚蠢不知变通的家伙的心理状态。想象“刻舟”时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用自己的话表述。

  B、这个寓言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答:现实意义,当今社会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在改革进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但我们面对现实,思想不能僵化,而要善于变通,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改革,才能将改革不断的推向深入,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五、多形式背诵课文(6分钟)

  六、选择两则寓言中你喜欢的一则,小组表演,注意丰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五、板书(见教学安排中)

  六、课后时文阅读讲义。

  A、解释下列词语

  置之其坐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之至之市其

  试之以足遽契其舟

  B、说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区别。

  (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2)宁信度,无自信也。

  (3)而置于其坐.

  (4)是吾剑之所从坠。

  C、说出两则寓言的寓意。

  D、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之先行,子随我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2、用“狐假虎威”造一个句子。

  3、 “兽见之皆走”中的“走”是什么意思?请列举出带“走”字的成语三个。

  4、口头复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大意,可以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求说得生动流畅。

  参考答案:

  A、

  (1)量好的尺寸;到……去;履

  (2)他的;那,那个,指示代词

  B、

  (1)没有行走;不可以,不能

  (2)相信自己的脚;不相信自己

  (3)坐同“座”,座位,名词;动词,坐下。

  (4)这,这是,指示代词;做判断动词。

  C、不顾实际,只信教条的人可笑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是办不成事的。

  D、(1)略(2)略(3)走:逃跑的意思。走马观花,走投无路,飞沙走石(4)略。

  拓展资料

  1、韩非和《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出身韩国贵族,《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著有《孤愤》、《内外储说》、《说林》、《说难》。

  《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全书属于论辩文占绝大部分,文风犀利,有很强的说服力。

  2、吕不韦和《吕氏春秋》

  吕不韦:战国末年政治家,原为大商人,在赵国首都,遇见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奇货可居,入秦为之游说,使之归国继位(即庄襄王)

  《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使其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全书二十六卷,内分十二记、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寓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寓言》教学设计01-30

《寓言》教学设计04-03

(精选)《寓言》教学设计04-03

寓言教学设计01-30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07-22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11-20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12-06

《寓言》教学设计(实用)04-03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11-08

《寓言》教学设计优秀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