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5 07:06:19 寓言 我要投稿

(热门)《寓言》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寓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寓言》教学设计

《寓言》教学设计1

  教学分析: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学习目标:

  1、读懂字音,疏通字义,感知课文。

  2、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美感,明确寓意,人知什么是真正的美。

  3、理清思路,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处处理:

  熟练背诵、正确默写课文。并能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并能将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教学、教具准备:

  资源包: (检索到的教案、课件、课利用的资料信息,推荐学习资料。有关庄子墨子的资料。准备搜集有关庄子和墨子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东施效颦”反复诵读,疏通词义,明确寓意。把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指导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等。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庄子写的《东施效颦》。你了解庄子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先读读译文。

  2、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再读读译文。

  反复朗读,把文章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读懂寓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

  2.出示课件:

  西施美:

  “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吧。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赏心悦目,东施也来学学吧!她美吗?从哪看出来的?

  4、出示课件:

  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能用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

  (3)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4)你想对东施说什么?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1、小组讨论: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切实际的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作业:

  背诵《东施效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并背诵《东施效颦》。学习《楚王好细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背诵《东施效颦》。

  二、学习《楚王好细腰》

  自读自悟,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楚王好细腰》。

  2、全班交流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全班讲。

  2、集体交流:

  (1)知道楚王喜爱细腰后,大臣们的'心里会想什么?

  (2)大臣们投其所好,他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你能否为大家演示一下“胁”、“带”、“扶”这几个动作,并用自己的语言具体的描绘出这几个动作?

  大臣们在细腰过程中是否有痛苦,他们会有思想矛盾吗?猜猜他们怎么想的。

  再试着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臣们的矛盾心理。

  (3)第二年,大臣们的“努力”可有了成效,满朝文武的脸都是黑黄黑黄的了。看到这番情景楚王还乐的起来吗?

  (4)你想对楚王和大臣们说什么?

  四.升华延伸

  你是不是认为文章结尾还可以写点什么?试着写一写

  其实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刚正不阿的人,他们不畏强权、保持自我,谁给大家讲讲他们的故事?

  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点拨:《楚王好细腰》通过达官显贵们束腰以求楚王宠信的丑陋举止,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耻下场。

  五、检测: 检查背诵,交流理解体会寓意。

  六、作业设置:

  1、从生活中找寓言中的人物。

  2、背诵默写古文。

  3、推荐阅读《邯郸学步》

  课后反思: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学习的拓展非常重要,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避免东施效颦的事情发生。

《寓言》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使用字词,有表情朗读;培养大胆创新的表演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表演中理解文章,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其主动性,综合参与学习;在合作中探索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并领悟如何正确面对财富和厄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设计:

  1、由作者介绍导入(推荐《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

  2.引出寓言,简略介绍寓言的定义。

  ——寓言通常是一种有寓意的小故事。清人宣颖称之“寄寓之言”,王先谦解作“言在此而意在彼”,都揭示了寓言的特点。“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它的使命在于揭示真理,总结教训,讽刺丑恶;特别需要揭露人们接触到却未曾意识到的荒谬。寓言虽是小道,作者却也须有干预现实的胆略和洞烛人生的识见。许多大家都是写寓言的高手。如伊索、克雷洛夫、达芬奇、列夫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等。

  3、学生自读《白兔和月亮》,提示学生注意作者运用文字的功力:

  ——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独具慧心”“行家”“慧心未泯”“举世无双”“无忧无虑”“各具风韵”“闲适”“牢牢盯着”“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等,

  ——文中的各种微妙关系:

  两个“慷慨”,两个“慧心”,两次出现的意思有什么细微差别?

  两种心境——同是赏月,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心境为什么完全不同?

  两处转折——文中有两处转折,各起什么作用?

  两种关系——主人与奴隶是否是绝对的?

  两个人物——白兔和诸神之王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两种生活态度——白兔对待非分之财的态度和人类有什么不同?

  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4、学生自读,深入体会本文的寓意,说说领悟到的道理:

  ——参考:有时拥有是一种痛苦,放弃反而带来乐趣;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等类似的看法……(可多角度去读一则寓言)

  5.朗读表演《白兔和月亮》,提示朗读者必须注意的表情:

  ——这只独具审美的慧心的白兔来到林中草地无忧无虑地嬉戏,心旷神怡地赏月时的表情应该是怎样的?白兔在得到诸神之王的慷慨决定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当她看着属于自己的.月亮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目光与表情?等等

  6、以同样的步骤学习《落难的王子》,提倡同学间的合作。

  ——文章中只写了一个场景来表现王子的多愁善感,你是否能设计出吻合其性格的其他场景?当时的王子的表情和动作、眼神应该如何表现?厄运落到他的头上的时候,王子又会是什么样的表现,你将从哪些方面去注意?等等。

  ——领悟到作者构思的奇妙:作者把极端脆弱之人拟定为王子,又极写他的脆弱,所遭厄运突如其来不说,又极写其凶险,作者还借王子之口传达出寓意,借“我”与王子类似的经历告诉人们故事的普遍性,对人很有启发。

  ——疑难问题:为什么主人公定为王子?为什么极写他的脆弱?为什么把厄运编造得如此凶险?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为什么最后写“我”也遭了厄运?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等。

  ——蕴含的道理: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7、请学生自告奋勇地有表情地朗读两则寓言。

  8、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周国平著的其他寓言,并体会寓言的寓意。

  (2)课外阅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教学反思】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也是当前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落实最新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思维上,涉及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和多角度思维,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独特体验与感受。

《寓言》教学设计3

  【教材内容的分析】

  《人生寓言》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人生寓言》选了两则,《白兔和月亮》中,白兔拥有了月亮反而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说的是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而《落难的王子》说的则是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多愁善感的王子因落难而变得坚强起来。《人生寓言》比较储蓄,要注意准确地概括寓意。

  【学生情意的分析】

  学生学过寓言这种文学体裁,但是对寓言的理解概括能力一般。

  【教学目标】

  1、反复练习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2、通过探究课文,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3、培养学生能正确面对人生的得失与厄运的思想。

  【教学重点】

  反复练习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课文,培养表述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一节。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拥有财富是好事,却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怎样机对财富和不幸?这始终是人生的两大难题,用心体会下面两则寓言的寓意(板书文题作者)

  二、简介寓言,作者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人与永恒》《尼采下形而上学》《今天我活着》等散文,长于文学和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见理趣。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两则寓言均是谈论人生哲理的寓言。

  三、通读感知

  《白兔与月亮》,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播放示范朗读带,学生听读,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给下列词语注音,释义。

  皎洁

  慷慨

  厄运

  嬉戏

  禀告

  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举世无双

  多愁善感

  2、探究质疑:白兔在拥有月亮前后赏月心理有什么不同?(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讨论并归纳:拥有月亮以前: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无虑的嬉戏,心旷神怡地赏月,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拥有月亮以后:闲适心情一扫而光,牢牢盯着月亮,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月亮的阴晴圆缺不再各有风韵了,反倒险象迭生。

  3、探究质疑:为什么会有这两种不同的心理?

  讨论并归纳:因为白兔在拥有月亮之前,对月亮抱着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态度,所以她的心情是闲适的;在拥有月亮之后,在她的眼里,月亮不在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财产,她必须占有她,不让她的财产遭到侵犯和损害,对月亮抱着功利的态度,所以她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4、探究质疑: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了那个慷慨的决定?

  讨论并归纳:因为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不一定是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了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5、探究质疑:文中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讨论并归纳:我们的主人公白兔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而人类则相反,总以拥有就是幸福。无论如何也不愿放弃既得利益,贪得无厌。如一些贪官,接受了别人的贿赂,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最终被举报,获得判刑坐牢的下场。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的意味。

  6、朗读《落难的王子》,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探究质疑:生性多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顽强地面对厄运?

  讨论并归纳: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力尽苦难的磨炼,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的面对厄运。

  8、探究质疑: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受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讨论并归纳:说“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了,这个规律不能成立,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的磨练,比如登山、长跑,并非厄运,但是需要坚韧的意志,可以锻炼人的。

  9、探究质疑:请用概括的语言说出这两则寓言的寓义。(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各小组)

  师总结:《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王子》的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四、课堂小结

  这两则寓言,一则是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的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会经常遇到的。怎样对待好事和坏事,这两则寓言是很有启发性的。

  五、作业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把自己吹嘘得很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它捕捉老鼠,不小心老鼠却跑掉了,它说“我看它太瘦,只好放走了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我不是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吗?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我的脸弄的多脏啊!”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糊满了污泥。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眼光,它解释到:“身上的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它就沉没了。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1、“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这句话用一个成语概括是_______。

  2、“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句中“这办法”是指_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语言概括这则寓言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板书设计

  8、人生寓言

  《白兔和月亮》 ──利益──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 ──厄运──坚强起来

《寓言》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本课由《揠苗助长》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组成。《揠苗助长》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的人;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精、疲”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 (“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 )

  二、教学《揠苗助长》

  1、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⑴学生讲解题意:

  “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⑵按照“理解题意T了解故事T理解内容T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⑶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

  ⑴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⑵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⑶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开火车读)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四个问题:

  ⑴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

  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咼。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⑵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用课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

  读第3、4段,体会种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来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⑶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⑷我们已经知道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4、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寓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学习《白兔和月亮》。

  【教学】

  一、导入新课

  1、看导语,默读课文。

  2、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

  审美风韵闲适窖泯厄运慧心皎洁归属禀告身世正色心旷神怡得失之患

  二、朗读课文

  1、老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

  2、学生齐读课文。

  三、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四、研讨

  1、第三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2、第三段中“从前的闲适心情”与第一段的哪些词语相照应?

  3、第一、三段对白兔的'心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这两段中,找出四个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

  4、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

  6、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白兔和月亮》,设问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7、《白兔和月亮》的语言很精美,引导学生学习。

  8、这一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老师点拨:

  1、每天夜里,她都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

  2、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3、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4、略。

  5、拥有财富并过分地看重财富,就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

  6、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忽视这一点,就不能准确理解寓意,就可能误解、误导。

  7、“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8、意思是说:人类的慧心已泯。

  第二课时

  【学习】

  学习《落难的王子》。

  【教学】

  一、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

  2、 学生齐读课文。

  二、探讨

  1、请在文中空白写出汉字。

  他自己也被敌人( )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

  2、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两句和“天哪,太可怕了……”分别出自( )之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3、文中“至于此,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一句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4、 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老师点拨:

  1、掳

  2、王子、我、其他人;对比写出人世间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

  3、略。

  4、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炼,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三、总结

  两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一则寓言,写好事变成坏事;一则寓言,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遇到的,怎样对好事,怎样对待坏事,两则寓言很有启发性。

《寓言》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寓言故事,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潜移默化地接受阅读方法的训练

  3.在横向比较阅读中,发现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4.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在横向比较阅读中发现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寓言,寓言通常以简洁有趣的故事呈现,隐含着作者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现在就开启我们今天的寓言之旅。

  二、 在阅读中探究寓意 (一)《狼和小羊》

  1.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子、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同时思考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 眼脑直映训练检查自学情况。

  小组开火车作答。通过眼脑直映闪视训练提高训孩子的眼球运用能力,阅读流畅性和灵活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3. 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根据提示填空:___想吃____,故意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找碴儿”等难等生僻的词语,使其领会羊和凶恶的狼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4. 提问: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借用伊索的话总结: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二)《谁的本领大》

  1. 带领学生用线式阅读的方法阅读故事。边读边思考:《谁的本领大》讲了什么故事?

  2. 创设情境“挑战智慧之王”——根据提示填空:故事讲了______和______比本领的事,他们共比了______次,第一次比___________,____的本领大。第二次比__________,______的本领大。帮助理解故事内容。 3. 小组分角色朗读故事,讨论读了这则故事的想法。 4. 指名角色朗读。 5. 交流反馈讨论结果。

  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和看待他人。

  (三)《驮盐的驴子》

  1.自由朗读故事,思考故事内容以及读后对故事的想法。 2.指明反馈

  总结: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害了自己。

  三、 感受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师:小朋友,通过这节课对以上三个寓言的阅读学习,你们有什么感受?

  总结:寓言大都通过简短的故事呈现出来,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能使我们领悟深刻的道理。(板书总结)

  四、 推荐阅读

  孩子们寓言不仅有以上三种特点,还有许多特点你们可以通过阅读自己发掘,寓言有许许多多丰富有趣的故事,老师向大家推荐三本寓言著作:《伊索寓言》、《列那狐的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邀爸爸妈妈跟你们一起阅读。阅读可以使我们的同学变得聪明,有智慧,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

  五、 板书设计:

  贵阳市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小学 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

  群文阅读(走进寓言)

  组别: 语文组

  姓名: 张 月

《寓言》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8个,积累词语8个。理解“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两个词语的意思。积累句子若干。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4、使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重点:

  读文理解“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两个成语的寓意。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矛盾是什么意思”、“那个盗铃人的想法错在哪里”等问题来体会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写有句子的幻灯片

  教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小朋友,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还记得它所告诉我们的道理吗?

  2、板书课题,齐读24 寓言二则

  3、寓言故事篇幅短小精悍,常常通过一个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二、自学生字,练习读《自相矛盾》

  1、自己读读课文,要求:字字音准,文通句顺

  2、自学

  3、小组交流检查

  4、检查

  (1)读词语:矛盾锐利戳穿夸口坚固自相矛盾哑口无言

  (2)理解词义

  (3)交流读文

  三、理解寓意,熟读课文

  1、读了课文后,你认为“矛”和“盾”是指什么?矛盾又是什么意思?

  2、找找有关句子读读

  3、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

  4、再读课文

  四、用上述方法来学《掩耳盗铃》

  1、读词语:铃铛掩耳盗铃(掩耳盗铃中“掩耳”是什么意思?“盗铃”呢?)

  2、读文,找出那个偷铃时是怎么想的?结果呢?

  3、你觉得这个想法错在哪儿?

  4、揭示寓意: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自欺欺人(自己欺骗自己)。

  5、读这则寓言

  五、扩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2、介绍《伊索寓言》

《寓言》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找准故事的“矛盾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寓言和寓意,并能从中获得教益。2.通过三则寓言的学习,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学编寓言故事。3.激发学生继续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从中获得更多的智慧。教学重、难点:

  认真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教学导入

  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狼和小羊》《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狐狸和乌鸦》 1.画面中的这些故事你们熟悉吗? 2.谁来选择其中一则故事简单讲讲。

  小结过渡:讲得真不错,这些都是伴着我们长大的故事,也是《伊索寓言》中耳熟能详的篇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走进《伊索寓言》。(学生读题)

  二、了解寓言、了解伊索。

  1.说到寓言,我知道,很多学生都很喜欢。那你知道寓言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吗?(学生交流后板书:小故事

  大道理)

  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2.课题中的伊索是一个人,谁能来简单介绍一下。过渡:伊索是编寓言故事能手,他编的寓言就叫——那伊索寓言又是如何通过小故事来说明大道理的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先来读一读《牧童和狼》这则寓言故事吧。

  三、学习《牧童和狼 》

  1.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两人,第一遍重在正音,第二遍重在思考)2.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指名说)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交流,红字显示

  齐读)4.“一贯说谎的人”是指谁?文中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牧童一贯说谎?(交流时指导学生体会牧童两次“大叫”的不同情感,并进行感情朗读。第一次读出戏弄的语气,第二次读出着急、惊恐的语气。)

  小结过渡:然而,不管牧童怎么叫喊,就是没有人来帮忙。因为——(学生再次齐读寓意)。这就是《牧童和狼》所告诉我们的道理。那下一则寓言《蝉和狐狸》又会给我们一些什么启发呢?

  四、学习《蝉和狐狸》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

  2.学生回答

  3.教师追问,指导朗读。

  (1)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蝉很聪明?(相机理解“别人的灾难”)

  (2)谁愿意来扮演一下这只聪明的蝉,读一读蝉最后对狐狸说的那番很有智慧的话。(指名读 齐读)

  (3)学到这儿呀,老师有两句话与大家共勉:

  出示课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英国哲学家罗素

  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英国哲学家罗素

  (学生齐读)

  过渡:都说狐狸很狡猾,但这一次,他却没有能够忽悠得了一只小小的蝉。这真是狐狸家族的悲哀、耻辱。于是,他垂头丧气地往回走,走啊,走啊,不知不觉来到了葡萄架下,这时又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发生了呢?

  五、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三则寓言,这三则寓言都出自伊索之口。

  1.快速浏览三则寓言,想想三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点?“(结构、内容、人物)2.指名交流。(可结合前面学过的三则成语故事比较着谈。)

  3.课件出示: 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动物,如狐狸啊,狼啊,驴子啊等等。作者在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齐读)

  4.师小结:这就是伊索寓言与其它寓言所不同的地方。

  六、提供寓意,编写寓言。

  1.老师听说伊索寓言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先有寓意,然后,伊索再根据这些寓意,编出一则则简短而又简单的小故事。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寓意,(课件出示 齐读)你想不想根据寓意也来编个小故事?

  2.那在编故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谁来给大家友情提醒一下?(故事与寓意要吻合,故事要有趣、情节要简洁、语句要通顺)

  3.学生编写寓言

  七、总结:

  同学们,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我们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而像《伊索寓言》这样的一本经典书籍,仿佛广阔的森林,仿佛无垠的大海,里面蕴涵着无穷无尽的智慧。课后请同学们一定用心去赏读。

  板书:

  小故事

  伊索寓言

  大道理

《寓言》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今天老师和同学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2、归纳解释:寓言是用虚构、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3. 学习“寓”字:“寓”是“寄托”的意思。(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板书:揠苗助长,指导读准字音)

  二、初读课文,了解寓言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词: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3、指名读故事,读通顺课文,并说一说“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故事,揭示寓意

  1、学生自由读故事,然后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

  2、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并交流:“巴望”是什么意思?农夫“焦急”什么?从哪儿看出他很“焦急”?他心里会怎么想?

  (2)指导朗读第一段,读出农夫的焦急。

  (3)指名读第二、第三段。农夫想到什么办法?(相机理解“筋疲力尽”)

  (4)让学生观看插图。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6)指名读第四段:农夫辛苦工作了一天,结果怎样?(理解“纳闷”)

  3、理解寓意:

  (1)讨论交流:禾苗为什么会枯死?种田人错在哪儿?

  (2)小结:这个庄稼人采用拔苗的'方法,想让禾苗长得快些,这种做法违反了禾苗生长的规律,太急于求成,所以禾苗不但不能长高,相反都枯死了,这是个错误的做法。

  (3)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口头练习说。)

  四、指导识字写字

  1、请同学读生字。

  2、记忆字型,分析难写字

  3、师范写,学生书空

  4、描红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讲故事: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则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读准字音)

  二、初读故事,了解内容:

  1、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生词,多种方法检查朗读,读准字音,认清自形。

  3、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4、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故事,理解寓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鹬蚌是怎样互不相让的?划出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

  出示鹬蚌相争时的语言,指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

  4、鹬蚌相争的结果怎样?(指名回答,指导朗读)

  5、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6、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7、小结: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你还知道那些寓言故事?读后有什么收获?

  五、指导写字:

  先范写,再描红。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寓言》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慧心、风韵、慷慨、厄运、无忧无虑、心旷神怡、举世无双”等词语。

  2、了解寓言的寓意,学习把握寓意的方法。

  3、掌握寓言的一般特点及个别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学习文章精美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学习《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第一课时

  学习《落难的王子》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朗读、默读课文 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整体感知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二、重点讨论: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三、问题研究

  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是粗浅的。教师应再引导学生对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研讨,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⑤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第二课时

  学习《白兔和月亮》

  一、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二、学生自由评说,教师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三、体验与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四、小结 :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寓言》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无论学习什么技艺,都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的经过。

  2、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应的句子)。

  第一课时《纪昌学射》

  一、谈话引入,读题质疑

  1、同学们,还记得《惊弓之鸟》故事中的更赢是怎样一个人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2、板书课题《纪昌学射》,学生齐读。(“昌”:读成 chāng,注意翘舌后鼻韵;“昌”与“帽”的右边区别。)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纪昌跟谁学射箭?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二、讨论交流,朗读课文

  1、请你带着要了解的.问题自读课文,勾画出有关句子。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⑴ 纪昌跟谁学射箭?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请教:请求指教)。

  ⑵ 纪昌怎样学射箭?完成填空:

  纪昌( )学射或者纪昌学射( ) 。

  纪昌(认真)学射、纪昌(刻苦)学射、纪昌学射(很用功)、纪昌学射(很有毅力和恒心)、纪昌学射(不怕辛苦)……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纪昌学射不怕辛苦,很有毅力和恒心?(引导学生抓第二、三自然段中的重点句理解。)

  飞卫让他练眼力(眼力:视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穿梭:像织布的梭子一样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师:现在把你手中的笔拿起来当梭子,在眼前来回晃动,请你睁大眼睛注视着它。你有什么感受?

  时间不能太长,否则,眼花缭乱。

  师:看来,纪昌真的是很辛苦。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绑:读 bǎng,注意后鼻韵)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聚精会神:形容专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地盯着它。

  师: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万丈高楼从地起,飞卫先让纪昌练眼力,其实是在练习基本功)

  师:这些句子(第二、三自然段)该怎么读好呢?

  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刺:读 cì,注意平舌;“刺”左中不封口)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寓言》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4、学习一定的寓言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2、掌握一定的寓言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仔细阅读《伊索寓言》

  2、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我们读了《伊索寓言》并做了笔记,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都对这本书了解了多少。

  看下列图片,你能回忆出是哪个故事吗?

  我们所说的这些故事都出自《伊索寓言》,

  1。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学生简要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

  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传说是奴隶,后凭借聪明才智获得自由。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和散文的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其中《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狐狸吃葡萄》等等,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中的寓言创作影响很大。

  2、说起寓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板书提示:寓言:故事——道理。]

  今天我们就再来读读《伊索寓言》。

  二、一睹为快、自我发现

  1、说说你发现了《伊索寓言》有什么特点。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是动物或与动物打交道,出现频率最多的如:狼,狮子,狗……牧人、渔夫……)

  [板书:人物形象——动物、与动物打交道的人、神]

  2、结构特点——先讲故事,再点明寓意。

  3、语言生动幽默,善于讽喻。

  总之,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伊索寓言中每则故事后面都附有“教训”,这些“教训”显然是后人添加的,其中有的比较切题,有的并不切题,甚至牵强附会,阅读时不必受这些“教训”的束缚,这样更可以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智慧的丰富性。

  三、边读边聊,汲取营养

  1、多角度交流,明白寓意:寓言最大的写作手法是比喻、拟人,以物喻人,以此喻彼。

  以《蚊子和狮子》为例,谈谈你从文章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启示(可以从不同的形象,故事结局等方面去探讨)

  蚊子:可以以弱胜强,但不能骄傲,否则就会失败;

  只有凭智慧才能战胜比自己强大的对手;

  要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

  狮子:强者不能骄傲自满,更不能小视弱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我来找寓意

  读《两只口袋》《 驴和狼》《马和驴》《狐狸和狗》《衔肉的狗》几篇寓言,同位交流理解,概括其寓意。

  3、欣赏同学作文,比较寓意的深刻性与新颖性。

  ①水滴与大海

  ……大海对水滴说:“我非常强大,比你们任何一滴

  水都强大,我是不可战胜的!”小水滴不服:“成功在

  于坚持,而不在于强弱。”大海大笑起来:“不可能,

  不如我们来比赛吧。看谁先将石头打碎。”

  ……

  大海认为这件事自己一瞬间就可以完成,所以…

  这一天,水滴终于滴穿了石头。大海慌了,猛力向石头

  扑去,可是,除了阵阵浪花,石头一点变化也没有。

  ②水滴和石头

  一座废弃的工厂里,水池里一块粗糙的石头对水管滴

  下的水滴说:“你这些水滴,对我的作用就是冲冲凉而已,构

  不成伤害。”水滴没有做声,不过加快了滴水的速度。

  ……

  比较内容: 从“水滴石穿”这一成语中得到启发,改编而成。

  出示寓意:

  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要做一件事,必须经日久积累。

  ②这个故事说明歧视那些弱小的力量,最终你会被这力量打败。

  4、小结:概括文章寓意需注意

  寓意要正确;寓意要有新意;寓意要切合时代;……

  四、推理情节,辨析寓意

  1、 比较阅读原文与改后文章的区别有哪些。

  ①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又问自己的雕像值多少钱,知道可以做赠品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② 蚊子向狮子挑战。比赛开始,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转身飞走了。一不小心,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①中缺少心理和神态描写;②中缺少语言和动作描写。

  2、思考: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有变化,缺少讽刺意味。

  寓言要用简短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或动物的特征,从而达到讽喻性的目的。

  3、比较学生习作,缺少什么:

  毛毛虫与小白鸽

  一天,一只小白鸽和伙伴们出去玩,他们在空中打闹嬉笑着。忽然,小白鸽似乎听到有人在叫。于是,他独自离开了队伍,飞下来看个究竟。小白鸽越飞越低,叫声似乎从河边传来的。小白鸽立刻加快速度,到了河边看到一只溺水的毛毛虫,原来就是他在叫。小白鸽立刻把毛毛虫从水中救了出来。毛毛虫非常感激,想着一定要报答小白鸽。终于机会来了,有一天毛毛虫走在路上,发现一个人在捕鸟,而捕的鸟正是他的恩人——小白鸽。毛毛虫爬到捕鸟人的'脚边,咬了他一口,放走了小白鸽。 最后,小白鸽和毛毛虫成为了好朋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知恩图报。

  狮子与报恩的老鼠

  狮子睡着了,有只老鼠跳到了他身上。狮子猛然站起来,把他抓住,准备吃掉。老鼠请求饶命,并说如果保住性命,必将报恩,狮子轻蔑地笑了笑,便把他放走了。不久,狮子真的被老鼠救了性命。原来狮子被一个猎人抓获,并用绳索把他捆在一棵树上。老鼠听到了他的哀嚎,走过去咬断绳索,放走了狮子,并说:“你当时嘲笑我,不相信能得到我的报答,现在可清楚了,老鼠也能报恩。”

  这故事说明,时运交替变更,强者也会有需要弱者的时候。

  比较后,讨论习作与原文有什么差别?(生交流回答。)

  4、读习作,提意见。

  鼻子和眼睛

  有一天,鼻子问眼睛我们谁最美丽。眼睛说应该是我,我能看见世界的美丽,所以说起来我是最美丽的,如果人们没有我,就会什么都看不到。我是最有用的,也是最美丽的。眼睛一直在强调。鼻子说我是最美的,我高高在上,如果人们没了我就闻不到东西了,就不完整了,所以我最重要,我最美。眼睛和鼻子一直在争说自己最重要,最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干什么事情都要比,每个东西都有自己的作用,不要和任何人作比较,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同学讨论交流,明确修改意见。(加神态描写)

  5、总结:

  读寓言还要了解故事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刻画形象的,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能鲜明生动的刻画形象。

  五、意犹未尽,特别推荐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简单走向复杂,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阿里斯托芬:“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

《寓言》教学设计13

  知识与技能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有关寓言的文体常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续编或改编寓言,以加深对该体裁特点的理解和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寓言主题多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的特点。重点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尝试编写和创作寓意。诵读法、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法、探究拓展法。1.多媒体课件。2.投影仪。3.录音机。2课时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产生。诸子百家著作《庄子》《孟子》《韩非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印度的《五卷书》,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谢德林这些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寓言大师,都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寓言的世界:《寓言四则》。伊索(公元前620~前560),希腊寓言家,生活在小亚细亚,弗里吉亚人。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自由后,伊索开始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名字了,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

  1.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读出人物的语气。

  2.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正当它得意忘形时却被蜘蛛吃掉了。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

  2.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的“笑”说明了什么?

  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他骄矜地“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

  3.“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这段着意于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他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他竟然认为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父亲——作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话下,是多么狂妄。他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势利的,阿谀奉承的,他这样猜度别人,足见其心灵的卑劣。《蚊子和狮子》

  1.这则寓言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的?

  本文的拟人,能抓住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征,拟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把蚊子胜利后的叫声说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以状其战胜狮子得意忘形之态,十分新鲜、妥帖。

  2.这则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

  描写蚊子和狮子“战斗”的过程,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真是两相妙合。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

  “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最强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

  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实际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抑制了狮子的优势。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第一层:写赫耳墨斯来到雕像者的店里,打算了解自身价值。

  第二层:写赫耳墨斯询问诸神雕像的价格。《蚊子和狮子》:第一层:写蚊子向狮子进攻。第二层:写蚊子战胜了狮子,却丧生在蜘蛛网上。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自命不凡的天神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商店里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击败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

  己短处的人,揭示了即使取得大的胜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行事,否则可能在小处受到挫败的道理。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采用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正当赫耳墨斯的虚荣心越来越旺盛时,却遇到了雕像者如一瓢冷水似的答话,陡转之下便戛然而止。文章的陡转,给读者以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讽喻之意已暗含其中。短短的一百多字,却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蚊子和狮子》构思尤为精巧,短短的篇幅中,情节却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人们不常见蚊子战胜狮子,听蚊子的“宣言”还以为是吹牛,再一看,还真不假。人们常见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但是蚊子刚刚战胜狮子,正把自己看得无敌于天下时,它却被打败了,这反而让人觉得出乎意料,再一想,却又毫不奇怪。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结起来,构成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赫耳墨斯与雕像者

  赫耳墨斯来到店里→询问宙斯雕像的价格――→一个银元又问赫拉雕像的价格――→还要贵一些再问自己雕像的价格――→算“添头”讽刺了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

  蚊子向狮子挑战――→蚊子向狮子冲过去狮子气得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狮子蚊子飞走时被蜘蛛网粘住了――→它叹息自己战胜了强大的狮子,不料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则《伊索寓言》,其实我们中华民族也有许多优秀的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1.《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2.《列子》旧题为列御寇所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1.朗读两篇短文,读准字音、停顿。

  2.学生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理解大意。教师巡视课堂,解决疑难。3.重点字词归纳。(1)掌握下列字词。溉汲:打水浇田。及:待,等到。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劳动力。亡:无,没有。晓:告知,开导。若:你。

  行止:行动,活动。奈何:为何,为什么。只使:纵使,即使。中伤:伤害。四虚:四方。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2)一词多义: 之:

  宋之丁氏家无井:助词,的。

  有闻而传之者曰:代词,指“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闻之于宋君: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指“穿井得一人”。得一人之使:助词,的。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标志。1.学习《穿井得一人》。

  (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2)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启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2.学习《杞人忧天》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舍然大喜(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3)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4)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投影出示)(5)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热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3.任选一题自编寓言。

  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 b.树和斧子; c.筷子和勺子; d.画笔和颜料; e.蜜蜂与花朵;f.猫和老鼠。

  《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杞人忧天》告诫人们不要对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事表示忧虑,凡事要讲科学。1.故事短小精悍,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2.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揭示主旨。

  穿井得一人起因:丁家穿井 告人:穿井得一人误传:丁家打井 挖出一个人真相:挖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凡事认真思索、不轻信传言

  杞人忧天杞人忧天地崩坠无所寄,废寝食毫无根据的担忧晓之者天,积气耳,在天中行止地,积块耳,在地上行止不能崩坠杞人与晓之者→皆舍然大喜庸人自扰 这两则寓言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学生能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通译全文,道理比较浅显,学生能够很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寓言》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从白兔的生活体验、落难王子的命运,感悟人生,辩证地对待财富与不幸。

  2、结合已有知识,探究寓言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

  1、品味、积累准确、形象的语言,复述课文。

  2、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教学重点:

  1、掌握寓言的特点。

  2、理解《白兔和月亮》、《落难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1、使学生通过学习,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表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应该听说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吧,这个成语从一则寓言故事中得来,大体是这样的:

  战国时期,长城附近住着一个老头,养了很多马,名叫赛翁。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他家的一匹马逃走了。乡亲们纷纷跑来安慰他。老头却十分平静地说:“没关系,丢失好马虽然是一大损失,但没准会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段时间,那匹马奇迹般地跑回来了,并且还带回来一匹北方匈奴的良马。乡亲们又纷纷前来道贺。这时,老头又意味深长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他有个酷爱骑马的儿子,天天骑着良马出去玩,有一天不小心从马上掉下来把腿摔断了。左邻右舍又来探望、安慰他。这时老头又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一年后,北方匈奴入侵塞内,青壮男丁都被抓去当兵,十有八九都死于战场,而这个年轻人却因为摔断了腿未上前线,保全了一条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祸和福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有时候坏事能变成好事。当我们受到挫折或遭遇不幸时,常会用“塞翁失马”来安慰自己或别人。

  刚才我们讲的是一则寓言故事,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一般结构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的。西方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的寓言故事有不少保存在《庄子》、《韩非子》等作品中。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作家周国平的两篇寓言。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周国平,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博士、研究员,其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主要作品有《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等。

  2.课文导语

  生阅读导语

  师:寓言由一个故事和寓意组成,故事仿佛是身体,寓意则是灵魂,学习寓言最重要的是领会蕴含于故事中的寓意。那么寓意如何去领会呢?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找对比,找变化,看故事发生前后主人公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为何而产生?回答好这两个问题,用心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3.初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就运用这个方法来学习这两则寓言,首先齐读《白兔和月亮》。

  二、内容研讨一

  师:读过一遍课文,我们来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1、第一、四段对白兔的.心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这两段中,找出四个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说说兔子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

  明确:

  1、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2、月亮是何等珍贵的物品,而青草是如此平凡。天空可以泰然拥有月亮,而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

  3、拥有非分之财并过分看重财富,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三、内容探讨二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下一则寓言《落难的王子》,请同学们先把课文齐读一遍。

  师:我们一起来探讨这样几个问题:

  1、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两句和“天哪,太可怕了……”分别出自哪几个人之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2、王子的性格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3、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概括寓意。

  明确:

  1、王子、我、其他人;对比写出人世间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

  2、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炼,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3、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四、活动体验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两则寓言来准备两个课本剧,《白兔和月亮》结尾处说“兔子去拜见诸神之王”请同学们前后相互合作,扮演拜见时的情景。《落难的王子》一则一人演王子,一人演路人,准备好之后上台表演。

《寓言》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等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4、通过反复朗读感知反问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能发现每组句子意思相同,但语气上存在差异。

  【教学重难点】

  12个生字的认写;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言,这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寓言故事。

  3、学生自带《新华字典》等学习工具。

  4、抄有“我的发现”内容的小黑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抓住重点词句,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互相讨论、解答。

  学习《亡羊补牢》,可以抓住“后悔、接受”这两个词,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想想从“后悔”一词了解到什么?从“接受”一词明白了什么?从而悟出这则寓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再也”强调了养羊人修补羊圈后的结果,说明了有错就改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再也”,就不能起到强调作用。

  学习《南辕北辙》,要重点抓住课文最后一段话,让学生进行理解,“硬要”体现了这个人的固执和执迷不悟,“越……越……越……”“越……越……”的句式,强调了这个人最后的结局。教学时,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进行比较和体会。教材在课后编排了学习伙伴的话语:“我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目的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以楚国人的朋友身份对他进行劝说。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这也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

  本课要求认识的5个生字也同时要求会写。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记住这些字音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识记字形,要根据认写中的难点给予重点指导。“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quān”。“窟窿”的“窿”本音是lóng,在“窟窿”这个词里读轻声,这两个字的字形比较复杂,教学中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如,“屈”—“窟”、“隆”—“窿”,“窿”的右下部分,要提醒学生不要少写一笔;“缠”是翘舌音,右边容易写成“厘”,要提醒学生注意。“叼”字右旁的笔顺是先写横折竖钩,后写一提,不要写成“撇”。“悔”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它的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2、“寓言”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以前我们都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聪明的同学一定能从中明白新的道理。

  1、看老师板书,齐读课题。

  2、学生作答。

  理解字意,了解内容。

  1、板书“亡”和“牢”,问:你能说说关于“亡”和“牢”的词语吗?这些词中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呢?

  2、板书“羊”和“补”,将题目补全: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有什么不同的意思,认真读书,就一定会找到答案。(要引导学生通过争论,运用放到故事中或查字典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

  3、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逐节读课文,纠正字音。

  ⑵出示生字词卡、进行认读,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学生作答。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思考“亡”和“牢”的意思,提示学生可以在文中找依据,可以杳字典或词典,也可以与同伴商量解决。汇报自己对“亡”和“牢”的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和生字的读音。

  2、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街坊劝告的语气和养羊人的泄气的心情。

  3、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养羊人醒悟、积极补救的心理和做法。

  1、学习第1自然段,明白事情的起因。

  2、学习2~4自然段;学习第5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从“后悔”一词了解到什么?从“接受”一词明白了什么?

  3、分角色表演朗读对话部分,体会领居、养羊人的不同心态及心情;同桌练习讲述这则故事。交流体会,明白寓意。指名发言。1、四人小组交流: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

  2、全班交流: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感想。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指导书写前6个生字“寓、则、窟(示范)、窿(示范)、狼、叼”学生认读并书写。教学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亡羊补牢》是个短小的寓言故事,故事情节也很简单。但是正如同学们说的一样,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在运用这个成语时,常常这样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讲故事:古时候有个人想去南方却一直往北走。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2、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1、学生质疑。

  2、书空课题。自读自悟。

  1、提出自读要求。

  2、设疑。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流利。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同桌讨论或四人小组商量。检查自学情况,指导朗读课文。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逐节读课文,注意纠正生字读音。

  3、指导朗读。

  ⑴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⑵重点抓住最后一段中“硬要”和“越……越……越……越……”句式。

  4、交流:

  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些什么呢?

  1、指名认读、齐读。

  2、指名读课课文。

  3、交流课文内容及不理解的问题。

  ⑴查字典理解“把式”、“盘缠”。

  ⑵讨论理解“南辕北辙”。

  ⑶注意读好人物对话,一个是自以为是、满不在科,一个是不断发问、满腹不满。

  ⑷多种形式朗读,通过理解重点词,体会赶车人的固执和执迷不悟以及这个人必然的结局。

  ⑸学生根据评议,同桌再练习朗读,指名全班朗读。

  ⑹练习讲述这个故事,注意把人物语言讲明白。

  【板书设计】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南辕北辙:硬要─→越……越……越……越……

【《寓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寓言》教学设计04-03

(精选)《寓言》教学设计04-03

《寓言》教学设计01-30

(经典)《寓言》教学设计07-04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07-22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11-08

寓言教学设计01-30

《寓言》教学设计(推荐)04-08

【优秀】《寓言》教学设计04-09

【精华】《寓言》教学设计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