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设计[荐]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寓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寓言》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含义。
2、学习精美的表达。
三、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1、介绍寓言。2、解读寓意。3、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一、导入
1、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出示课题)
2、介绍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二、整体感知
1、朗读
2、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3、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4、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三、研读欣赏
1、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把握结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3、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
四、拓展、体验
1、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2、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3、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五、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学《落难的王子》:1、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2、与《白兔与月亮》比较阅读。
二、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三、整体感知
1、朗读、默读课文。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2、本文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
A、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B、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C、“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D、“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四、问题研究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3、“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5、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五、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加任何框框,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1、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3、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4、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根据情况处理。
六、拓展、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七、全课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八、作业
1、完成“状元成才路”。
2、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基本完成。由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介绍导入,学生的兴趣很浓,对文本的理解也比较透彻。但是对寓言故事的深入理解,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显得仓促。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才能更好完成教学目标。
《寓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4、学习一定的寓言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2、掌握一定的寓言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仔细阅读《伊索寓言》
2、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我们读了《伊索寓言》并做了笔记,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都对这本书了解了多少。
看下列图片,你能回忆出是哪个故事吗?
我们所说的这些故事都出自《伊索寓言》,
1。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学生简要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
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传说是奴隶,后凭借聪明才智获得自由。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和散文的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其中《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狐狸吃葡萄》等等,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中的寓言创作影响很大。
2、说起寓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板书提示:寓言:故事——道理。]
今天我们就再来读读《伊索寓言》。
二、一睹为快、自我发现
1、说说你发现了《伊索寓言》有什么特点。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是动物或与动物打交道,出现频率最多的如:狼,狮子,狗……牧人、渔夫……)
[板书:人物形象——动物、与动物打交道的人、神]
2、结构特点——先讲故事,再点明寓意。
3、语言生动幽默,善于讽喻。
总之,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伊索寓言中每则故事后面都附有“教训”,这些“教训”显然是后人添加的,其中有的比较切题,有的并不切题,甚至牵强附会,阅读时不必受这些“教训”的束缚,这样更可以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智慧的丰富性。
三、边读边聊,汲取营养
1、多角度交流,明白寓意:寓言最大的写作手法是比喻、拟人,以物喻人,以此喻彼。
以《蚊子和狮子》为例,谈谈你从文章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启示(可以从不同的形象,故事结局等方面去探讨)
蚊子:可以以弱胜强,但不能骄傲,否则就会失败;
只有凭智慧才能战胜比自己强大的对手;
要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
狮子:强者不能骄傲自满,更不能小视弱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我来找寓意
读《两只口袋》《 驴和狼》《马和驴》《狐狸和狗》《衔肉的狗》几篇寓言,同位交流理解,概括其寓意。
3、欣赏同学作文,比较寓意的深刻性与新颖性。
①水滴与大海
……大海对水滴说:“我非常强大,比你们任何一滴
水都强大,我是不可战胜的!”小水滴不服:“成功在
于坚持,而不在于强弱。”大海大笑起来:“不可能,
不如我们来比赛吧。看谁先将石头打碎。”
……
大海认为这件事自己一瞬间就可以完成,所以…
这一天,水滴终于滴穿了石头。大海慌了,猛力向石头
扑去,可是,除了阵阵浪花,石头一点变化也没有。
②水滴和石头
一座废弃的工厂里,水池里一块粗糙的石头对水管滴
下的水滴说:“你这些水滴,对我的作用就是冲冲凉而已,构
不成伤害。”水滴没有做声,不过加快了滴水的速度。
……
比较内容: 从“水滴石穿”这一成语中得到启发,改编而成。
出示寓意:
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要做一件事,必须经日久积累。
②这个故事说明歧视那些弱小的力量,最终你会被这力量打败。
4、小结:概括文章寓意需注意
寓意要正确;寓意要有新意;寓意要切合时代;……
四、推理情节,辨析寓意
1、 比较阅读原文与改后文章的区别有哪些。
①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又问自己的`雕像值多少钱,知道可以做赠品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② 蚊子向狮子挑战。比赛开始,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转身飞走了。一不小心,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①中缺少心理和神态描写;②中缺少语言和动作描写。
2、思考: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有变化,缺少讽刺意味。
寓言要用简短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或动物的特征,从而达到讽喻性的目的。
3、比较学生习作,缺少什么:
毛毛虫与小白鸽
一天,一只小白鸽和伙伴们出去玩,他们在空中打闹嬉笑着。忽然,小白鸽似乎听到有人在叫。于是,他独自离开了队伍,飞下来看个究竟。小白鸽越飞越低,叫声似乎从河边传来的。小白鸽立刻加快速度,到了河边看到一只溺水的毛毛虫,原来就是他在叫。小白鸽立刻把毛毛虫从水中救了出来。毛毛虫非常感激,想着一定要报答小白鸽。终于机会来了,有一天毛毛虫走在路上,发现一个人在捕鸟,而捕的鸟正是他的恩人——小白鸽。毛毛虫爬到捕鸟人的脚边,咬了他一口,放走了小白鸽。 最后,小白鸽和毛毛虫成为了好朋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知恩图报。
狮子与报恩的老鼠
狮子睡着了,有只老鼠跳到了他身上。狮子猛然站起来,把他抓住,准备吃掉。老鼠请求饶命,并说如果保住性命,必将报恩,狮子轻蔑地笑了笑,便把他放走了。不久,狮子真的被老鼠救了性命。原来狮子被一个猎人抓获,并用绳索把他捆在一棵树上。老鼠听到了他的哀嚎,走过去咬断绳索,放走了狮子,并说:“你当时嘲笑我,不相信能得到我的报答,现在可清楚了,老鼠也能报恩。”
这故事说明,时运交替变更,强者也会有需要弱者的时候。
比较后,讨论习作与原文有什么差别?(生交流回答。)
4、读习作,提意见。
鼻子和眼睛
有一天,鼻子问眼睛我们谁最美丽。眼睛说应该是我,我能看见世界的美丽,所以说起来我是最美丽的,如果人们没有我,就会什么都看不到。我是最有用的,也是最美丽的。眼睛一直在强调。鼻子说我是最美的,我高高在上,如果人们没了我就闻不到东西了,就不完整了,所以我最重要,我最美。眼睛和鼻子一直在争说自己最重要,最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干什么事情都要比,每个东西都有自己的作用,不要和任何人作比较,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同学讨论交流,明确修改意见。(加神态描写)
5、总结:
读寓言还要了解故事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刻画形象的,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能鲜明生动的刻画形象。
五、意犹未尽,特别推荐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简单走向复杂,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阿里斯托芬:“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
《寓言》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讲述了蔡桓侯讳疾忌医,最终不治而亡的故事,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纪昌学射》讲述了纪昌拜飞卫学射箭,苦练基本功,最终成为射箭能手的过程,告诉我们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打好扎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寓言故事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是对于纪昌、扁鹊这样的历史人物缺少深入了解,因此课前可以让有条件的同学查阅有关纪昌、扁鹊的资料。学生对于同一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见解,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如纪昌学射的成功固然是因为他有扎实的基本功,但也与他学习的态度、恒心、毅力和老师的指导有方分不开;再如,学生对蔡桓侯的评价,也应该见仁见智。可以谴责蔡桓侯自以为是,可以给他讲病须及早医治,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还可以指出蔡桓侯左右之人的阿谀奉承,不加劝谏等。
教学建议:
本文教学中可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线,进入到课文的情境,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品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然后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把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
2.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生先后顺序的词语,再简要复述这两个故事。
3.读懂故事内容,体会到讳疾忌医的危害,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懂得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寓言中受到教育,明白一定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生先后顺序的词语,再简要复述这两个故事。
难点
读懂故事内容,体会到讳疾忌医的危害,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懂得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寓言故事,了解有关的寓言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扁鹊治病”的故事,体会到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找出文章中表先后顺序的词语,复述故事。
难点
体会到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生病的时候一般都会怎样做?那你们去看病的时候,医生让你们什么时候吃药、药该怎样吃,是不是都照医生的话去做了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跟医生有关的故事,故事叫做《扁鹊治病》。(板书:扁鹊治病)
二、品读体验,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2.扁鹊既然是名医,那蔡桓侯为什么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扁鹊所说的话。(采取多种形式读)
3.蔡桓侯的病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
(皮肤上→皮肉之间→肠胃→骨髓→病死)
4.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能治好的病,蔡桓侯却是怎么对待的呢?是哪个自然段讲的?理解“毫不在意”。
5.扁鹊对待治病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站了一会儿→又来拜见→再一次来拜访→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6.你认为蔡桓侯病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隐瞒疾病,害怕医治,不接受他人劝告)
7.蔡桓侯是怎样对待扁鹊的劝告的?
(不高兴→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奇怪→派人去请)
8.你觉得蔡桓侯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三、巩固延伸
1.假如蔡桓侯现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2.有病不医,只是危及自身;一国之君,如果不善于听良言,则会亡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蔡桓侯这样的事呢?举例说一说。
3.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现在我们找三位同学来表演这个故事。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另外两位同学分别扮演蔡桓侯和扁鹊,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表演。(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简要复述“纪昌学射”这个故事。
3.懂得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默读课文,简要复述“纪昌学射”这个故事。
难点
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羸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是一个有敏锐观察力和判断力的人。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板书课题)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生字词。
三、精读课文
1.纪昌学射箭的过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哪些自然段?
2.比较异同,探究“练眼力”。
(1)写纪昌“练眼力”的这两个自然段,其实有很多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今天也来练练大家的眼力,看谁找得快,找得多。
(2)“提要求”部分。
①指名读飞卫的话。
教师:飞卫的意思我明白,可能纪昌还不明白,你读课文时,能不能把意思强调出来?
指名1~2名读,齐读。
②第二次提要求,谁能把飞卫的要求读得更清楚?
指名读,齐读(突出极小和很大)。
都是飞卫对纪昌的要求,但是——要求不同。
(3)“练习过程”部分。
①比较纪昌练眼力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从哪些字词感觉出来的'?
你听出来没有,他特别强调了“盯住”“不能眨一眨”,那是怎样地看啊?
②创造情境,展开对话。
教师:纪昌的妻子,看在眼里,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纪昌说。
(提示:可能是妻子对丈夫的劝阻,可能妻子很支持丈夫,她怎么说?纪昌会怎么回答?)
(4)“结果”部分,理解破折号。
①“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你是怎么理解“到家了”的?(本领强,本领高,本领好)
教师:你觉得纪昌看虱子的本领到不到家?谁能够来具体解释一下?
②“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教师:你读了这句话有一种怎样的感觉?(惊喜的,惊奇的,出乎意料的)
③纪昌三次去找飞卫,说明了什么?说明他虚心听从指导,并且持之以恒,直到老师认可。
3.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后,纪昌是怎么做的?飞卫又是怎么做的?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1)理解“百发百中”。
(2)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昌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你眼中的射箭能手是怎样的人?(射出多少箭,箭箭都能射中目标,这叫“箭无虚发,百发百中。”这样的人是最厉害的射箭能手。)
四、引导质疑,揭示寓意
1.我们知道学射箭,拉弓、放箭也非常重要,为什么课文写练眼力部分写得那么具体,而没有具体写纪昌练开弓,练放箭呢?
学生回答寓意。
2.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一个深刻的道理。你还能从这则寓言中读懂什么?
3.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你能想到什么?从纪昌练习的态度,你有什么启发?
(练眼力是学射箭的基本功。任何本领都需要基本功,而练基本功需要有——恒心和毅力。)
五、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了射箭的基本功是眼力,那么我们学习的基本功是什么呢?
指名学生回答。
同学们,我们也要练好基本功,为我们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两则寓言分别告诉我们要有恒心和毅力;要防微杜渐,不讳疾忌医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多读多感悟,同时,我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现自身价值,并体会寓言的深意,从而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寓言》教学设计4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说说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简介寓言的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
(1)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2)谁补羊圈,为什么要补羊圈?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第二课时
学习《南辕北辙》
一、导入课题
1、读题
2、学习“辕、辙”
二、自读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学习生字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
1、故事中的那个人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
2、默读课文,划出对话
3、他认为自己能到楚国吗?找出他的理由。板书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五、口语交际
1、出示图:面对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写一写
六、总结提升
1、齐读课文
2、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3、小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七、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板书设计
北跑得快
南辕北辙好把式
盘缠多
南到不了
(楚国)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
四、完成《课堂作业》
《寓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学习《白兔和月亮》。
【教学】
一、导入新课
1、看导语,默读课文。
2、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
审美风韵闲适窖泯厄运慧心皎洁归属禀告身世正色心旷神怡得失之患
二、朗读课文
1、老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
2、学生齐读课文。
三、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四、研讨
1、第三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2、第三段中“从前的闲适心情”与第一段的哪些词语相照应?
3、第一、三段对白兔的心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这两段中,找出四个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
4、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
6、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白兔和月亮》,设问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7、《白兔和月亮》的语言很精美,引导学生学习。
8、这一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老师点拨:
1、每天夜里,她都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
2、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3、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4、略。
5、拥有财富并过分地看重财富,就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
6、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忽视这一点,就不能准确理解寓意,就可能误解、误导。
7、“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8、意思是说:人类的慧心已泯。
第二课时
【学习】
学习《落难的王子》。
【教学】
一、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
2、 学生齐读课文。
二、探讨
1、请在文中空白写出汉字。
他自己也被敌人( )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
2、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两句和“天哪,太可怕了……”分别出自( )之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3、文中“至于此,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一句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4、 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老师点拨:
1、掳
2、王子、我、其他人;对比写出人世间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
3、略。
4、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炼,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三、总结
两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一则寓言,写好事变成坏事;一则寓言,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遇到的,怎样对好事,怎样对待坏事,两则寓言很有启发性。
《寓言》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初步把握寓言内容。
2、学会归纳寓意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3、联系生活,学会正确对待荣辱、正确选择人生。
【教学重点】
学习归纳寓意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导入:通过学生谈自己对“什么是寓言”的理解,老师介绍有关寓言的知识,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初步把握寓言内容。
2、学习归纳寓意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3、联系生活,学会正确对待荣辱、正确选择人生。
二、检查预习(生字注音解释)
嬉戏(xī) 禀告(bǐng) 厄运(è)
慧心: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这里泛指智慧。
慷慨:不吝啬。
闲适:清闲安逸。
审美:欣赏、领会事物和艺术品的美。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三、整体感知,概括寓意
引导学生学习《白兔和月亮》,步骤如下:
1、朗读。(把握文意,揣摩语言。)
2、复述。(朗读课文,完整复述。)
3、精缩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4、概括寓意。(根据文章内容,感悟所学道理。)
请学生当一次老师,按照出示的学习步骤总结出寓言《落难的王子》的寓意。
四、研读赏析,对比阅读
1、《白兔和月亮》在情节上有两次转折,你能找出来吗?
2、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心态,你能用文中的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吗?
3、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4、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6、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五、体验反思,拓展与延伸
1、有人认为,《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学过《落难的王子》后,如果你遭遇了厄运你会怎么做?
3、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描绘一下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慷慨决定时的情景及对话。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人生寓言》告诉我们:“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自己的'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七、作业
试着写一则寓言,题目自拟。
要求:符合寓言的文体特点,500字左右。
【教案点评】
本教案突出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学设计上,运用对比阅读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教读带动学生的学习,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既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寓言》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寓言》是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必读书目,除了这一本必读书,“快乐读书吧”还推荐了两本选读书目,分别是《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围绕“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这一主题,本单元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选自《中国古代寓言》的“守株待兔”,选自《伊索寓言》的“美丽的鹿角”,黄瑞云创作的一则现代寓言《陶罐和铁罐》。此外,还编排了一篇略读课文:选自《克雷洛夫寓言》的《池子与河流》。《中国古代寓言》作为“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必读书,具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中国古代寓言历史悠久。从先秦到清末,留下的寓言难以计数,其中有口皆碑的经典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古代寓言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国家治理、事态百象、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许多方面,这些内容包含着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国古代寓言充满智慧,但它从不板着面孔说教,它的篇幅短小,所讲的故事简单而含义丰富,寓言中的智慧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无穷的启迪。
【教学理念】
通过整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阅读《中国古代寓言》其实也是学生的一种学习需求。因此,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应重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一些阅读寓言的方法加以运用,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国古代寓言的智慧和魅力。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交流中进一步感受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感悟古人的大智慧。
2.学习阅读《中国古代寓言》的方法:找到出处读一读和联系生活品故事。
3.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阅读《中国古代寓言》的方法。
难点:在阅读中感受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感悟古人的大智慧。
【教学过程】
一、猜寓言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猜寓言
同学们读过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肯定不少吧,接下来老师就来考考你们,请同学们看图猜一猜寓言故事。
2.师小结揭题:
看得出来,同学们已经读过很多寓言故事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中国古代寓言》。(板书:中国古代寓言)
二、晓寓言特点,明阅读方法
1.指名学生分享交流读过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同学们能把自己读过的最有趣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或故事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分享给在座的老师、同学们吗?
2.指名学生交流寓言故事的特点。如:篇幅短小,蕴含道理;小故事,大道理等。
师出示严文井的名言“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总结寓言特点。(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3.指名学生交流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平时同学们是怎样读寓言故事的呢?
师总结出示阅读寓言的方法一:读故事,悟道理。(板贴:读故事悟道理)
4.运用“读故事,悟道理”的方法,阅读寓言。
学生分别阅读《鹬蚌相争》和《叶公好龙》,并交流从中悟得的'道理。
三、读寓言原文,品古文魅力
1.复习背诵第5课《守株待兔》,及古文出处——《韩非子》。
我们现在所读的许多寓言故事早期其实都是“文言”形式的。除了《守株待兔》,《鹬蚌相争》和《叶公好龙》也是这样,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这两个故事的文言版,我们也来读一读。
2.阅读选自《新序·杂事》的《叶公好龙》原文和选自《战国策》的《鹬蚌相争》原文,感受文言的韵律美。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新序·杂事》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huì)。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
——《战国策》
3.引导学生了解其它经典寓言的出处。
《揠苗助长》——《孟子》
《杯弓蛇影》——《晋书》
《伯乐和千里马》——《战国策》
《楚人偷渡》——《吕氏春秋》
《东施效颦》——《庄子》
《邯郸学步》——《汉书》
3.师总结:很多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散落于先秦以来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因此,我们读中国古代寓言时还可以找一找这些寓言出自哪一本书,把文言形式的寓言找来读一读,也就是找到出处读一读。(板贴:找到出处读一读)
四、读寓言典故,品古人智慧
1.学生默读“学习卡”上的寓言典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指名交流:读完更完整的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学生继续交流:故事中的“鹬”“蚌”“渔翁”分别指什么?
2.学生默读“学习卡”上的寓言典故——《叶公好龙》。
指名学生交流典故中的“叶公”和“龙”之所指。
师总结:读完这两个典故,不难发现,这两则寓言其实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古人用来劝诫他人的,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观察我们的身边,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与寓言故事相似的人和事,所以,我们读寓言时还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即“联系生活品故事”。(板贴:联系生活品故事)
3.创设情境,智用寓言。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如果你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把你读过的哪一则寓言讲给这些人呢?
情境一:张聪总是说自己爱看书,每次一到书店就要买很多书,家里的书架上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可书架上的书,他却一本都没有读过...... 情境二:六一儿童节,学校要举办合唱比赛,各班同学都在加紧排练。李丽觉得记歌词很麻烦,她想:有那么多同学在唱,也不缺我一个,我记不住歌词也不怕,跟着同学动动嘴就好......
五、猜读《指鹿为马》,设悬念激趣
1.看图猜寓言——《指鹿为马》。
2.看图猜故事情节。
3.出示故事的中间部分,猜故事头与尾。
4.谈话激趣:
同学们想阅读完整的寓言《指鹿为马》就再次走进《中国古代寓言》中吧!相信你一定能从中找到答案。除了《指鹿为马》,你还可以从书中阅读到更多的寓言,比如:《纪昌学射》《愚公移山》《东郭先生和狼》等。让我们一起读寓言故事,品古人智慧,悟人间大道。
【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寓言》 小故事 大道理 读故事 悟道理 找到出处读一读 联系生活品一品
《寓言》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
感受优美的语言,理解寓言的含义。
【学习难点】
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白兔和月亮》一文中,白兔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明白了,拥有月亮,并不能给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恼,那就不如没有。《落难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惧厄运,王子那样脆弱的人都挺过来了,谁又不能呢,厄运可以使人变得坚强。
2.走近作者
周国平,著名哲学家,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自我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关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3.相关资料
(1)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
(2)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
(3)介绍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淮南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特征: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自主学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险象die()生
各具风yun()
得失之huan()
心旷神yi()
bing( ) 告
e() 运
lu( ) 去
che xiao()(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2)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
(3)优美的姿态神情。( )
3.“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4.“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合作探究】
5、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把握结构)
6.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7.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8.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揭示中心。
9.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10.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精读精练】
读《白兔和月亮》下面语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消那个慷慨的决定。
11.这段文字采用哪些方法来写白兔?表现了白兔的什么特点?
12.选段第一句中的“仍然”一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13她牢牢地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这个句子是比喻句吗?为什么?
14.选段最后一句中的“和人类不同的是”这几个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15.文段中说“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请你根据具体的情境,展开想象,将白兔所看到的“险象”具体的描述出来。
16.为这段文字添上一句结尾点明寓言的寓意。
【主题阅读】
小溪
⑴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整夜听着她轻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
⑵初搬到山上时,正值严冬,又是风又是雨的。我只好蛰伏在我的小屋里,透过大大的玻璃窗,看云天夕阳的变幻,山间晚雾的弥漫;除此之外,就是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我一直没见过小溪的模样,但我和她却是那样熟识。深沉的夜里,当我读累了,写疲了时,我就放下书,搁下笔,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屋外寒风凛冽,冷雨敲毫,小溪的脚步总是迟缓沉重的,是她也耐这冬日的冷寂?她可曾看到我窗口透出的一荧灯火,体会些许我关怀的心意?多少时候,我俩是深相契连的。
⑶天气渐渐暖和,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想来,她一路穿过青山,行过原野,蓦然发现溪边的小花结了苞,小草冒了芽,初生的小蜗牛怯怯地探出了触角;大地一片青葱,万物欣欣向荣,便不由得一阵惊讶,一阵欢喜,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听听,这小溪正以愉悦的声音告诉你一
个亘古弥新的故事:春回大地!
⑷什么时候,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也下到小溪,探访我这位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小溪不知将以怎样的欢乐迎接我哩!
17、把“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 ”中的“活泼”换成“活跃”好不好?为什么?答:
18、“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句中“生动的音符”指的是什么?答:
19、小溪的脚步“迟缓沉重”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轻快流畅”又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答:
20、“忙不迭地要将这好信息带给大家”中的“好信息”是指什么信息?答:
21、作者在本文里主要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把小溪写得活灵活现的?
答:
【拓展提升】
22.寓言、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意味的故事。主人公多为,也可是人或非生物。篇幅大多,情节较,主题充满智慧和哲理。大多采用和的表现手法。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是古希腊的《》。
23.由今天所学内容我们知道应如何面对厄运?我们遭遇厄运的人应怎样培养坚韧意志?从自己或他人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
《寓言》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帮助学生学会“矛、弗、卮、遂”4个会认字和“矛、盾、弗、祠、遂”5个会写字。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要教学生结合注释,或查字典理解文中一些字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自相矛盾》
教学过程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
学生齐读课题,审题质疑:(展示课件第二至三屏)
(一)矛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作用是什么?
(二)盾是什么样子的?它又有什么作用?
(三)课文写了关于矛和盾的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四)教师小结:课文写了古时候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由于片面地夸大了盾和矛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的尴尬局面的故事。
(五)简介:
1.作者:韩非《韩非子·难势》
2.寓言:体裁特点
3.过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节课,我们要首次学习一种既古老又新奇的语言——文言文。大家还记得吗?在四、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接触过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一些名言警句。大家回忆一下:那些名言警句的语言和我们现在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根据内容→_路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熟读成诵。(展示课件第四屏)
全文只有一段,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在夸耀自己的盾与矛。
第二层:人们听了他的话后的反应,使这个楚国人无言以对。
三、沿着思路→译课文
(一)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矛、弗”2个生字,会写“矛、盾、弗”3个生字。观察课文插图,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展示课件第五至十六屏)
(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审题质疑,初知矛和盾的感性形象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为下文的顺利教学和自主学习扫清障碍。)
1.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人,你将怎样夸耀你的盾?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2.议一议: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3.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人,你又将怎样夸耀你的矛?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4.议一议: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又会怎样想?又会怎样说?
四、联系课文→悟道理
用自己的话给学习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讲一讲这则寓言故事。(展示课件第十七至十八屏)
(1)交流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其人弗能应也”的尴尬局面?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说话办事前后要一致,不能自圆其说。)
(3)想一想:在你的周围,存在着自相矛盾的人和事吗?
五、课堂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楚人有()盾与矛者,()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3、分小组把这则寓言故事编成一个小品,表演给大家看。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盾——坚固
矛——锋利
(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第二课时——《画蛇添足》
教学过程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
学生齐读课题,审题质疑:(展示课件第十九屏,整理问题。)
(1)谁画蛇?为什么要画蛇?
(2)蛇有足吗?为什么要给蛇添上足?
(3)课文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理?
(4)教师小结:课文写了楚国有个人在祭祀后赏赐给下人一壶酒,下人商量通过画蛇比赛决定怎么喝酒,先画完蛇的人又给蛇画上了脚,结果没喝到酒的故事。
(5)简介:《战国策·齐策》
(6)过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从中我们明白了寓言这种体裁一般都包含了深刻的哲理。那么,《画蛇添足》这个寓言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它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根据内容→_路
1.学生示范朗读课文,教师适时指点纠正,2.学生熟读成诵。(展示课件第二十屏)
3.全文共四个自然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自然段):楚国有个人在祭祀的时候,赐给他手下的人一壶酒。
第二层(第2自然段):几个人商量怎么喝这壶酒。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先画完蛇的`人又给蛇画上了脚,结果没喝到酒。
三、沿着思路→译课文
(1)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卮、遂”2个生字,会写“祠、遂”2个生字。
(2)观察课文插图,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展示课件第二十一至三十一屏)
(3)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1.故事的起因有几句话?
2.他们为什么要画蛇?
3.“蛇先成”的那个人为什么要给蛇画上足?他那时的表情怎样?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4.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是一个什么句子?你能把它换个说法,且意思不改变吗?
四、联系课文→悟道理
用自己的话给学习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讲一讲这则寓言故事。
(展示课件第三十二至三十三屏)
(一)交流讨论:为什么“蛇先成”的那个人会“终亡其酒”?
(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想一想:在你的周围,存在着画蛇添足的人和事吗?
五、课堂练习。
1.写出下面句子中“之”字的意思。
(1)誉之曰()
(2)吾盾之坚()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4)数人饮之不足()
(5)为之足()
(6)一人之蛇成()
2.分小组把这则寓言故事编成一个小品,表演给大家看。
板书设计:
画蛇添足
吾能为之足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比喻有人自作聪明,做了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把事情办糟了。)
教学反思:整堂课的教学,就在师生的读读,说说,演演中轻松有趣地进行着,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表面的意思,而且将文中没有具体阐述的内容也生动丰富地表现出来了。让学生深深地明白了一个人说话处事应实事求是的道理。教学结束前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体会,大多谈得比较到位。可见,学生不仅读懂了“自相矛盾”这个故事,而且真正明白了这个成语中蕴含的道理,而这些收获都是学生在自读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悟得的,一定会真正地深入其内心世界。
《寓言》教学设计10
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3、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1、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1、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
教学难点:
1、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对于寓言,我们已经不陌生了,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则分别为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的寓言。
二、整体感知
1、关于古希腊诸神和《伊索寓言》
① 伊索——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寓言》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流行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
②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③ 宙斯和其他女神生下不少儿女,如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④ 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是妇女的保护神。
⑤ 赫耳墨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掌管商业、交通、畜牧、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⑥ 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是最为奇特,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三、探究《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1、朗读课文
2、思考: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生: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3、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生: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4、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生: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宙斯不如赫拉,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5、结果令赫耳墨斯满意吗?他值得同情吗?
6、说话练习: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生:自高自大、自命不凡、虚荣心强
7、改写情景: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生:原文表现出赫尔墨斯的自高自大,爱慕虚荣等,改动后没有这层含义。
8、寓意:爱慕虚荣的人反而不被别人重视。
四、探究《蚊子和狮子》
1、朗读课文
2、思考: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生:扬长避短
3、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生:骄傲自满
4、蚊子:冲、咬→ 扬长避短(胜)狮子:抓
蚊子:吹、唱→ 骄傲自满(败)蜘蛛:粘
——骄兵必败
5、寓意:取得一点成绩决不能骄傲自满。
6、改写情景: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生:原文多了蚊子向狮子挑战时的“挑战宣言”,表明蚊子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可以战胜对方。
7、拓展思维:续编寓言故事。
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
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吹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第二课时:
一、研读《智子疑邻》
1、朗读课文
2、韩非子: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他的著作收集在《韩非子》里。
3、字词疏通:
雨:下雨;
坏:毁坏;
筑:修补;
盗:盗贼
亦云:也这样说;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
智:认为聪明
4、翻译: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5、讨论:
(1)对相同的正确的意见,宋人为何智子疑邻?(寓意)
明确: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
(2)对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明确: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6、寓意:听意见只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二、研读《塞翁失马》
1、注音
塞:sài;
父:fǔ;
遽:jù;
将:jiāng;
好:hào;
堕:duò; 髀:bì;
弦:xián; 跛: bǒ
2、抽掉拼命读课文
3、字词疏通:
近:靠近;
善:擅长,精通;
亡:逃跑;
皆:都;
吊:安慰;
何遽:怎么就;
为:是;
乎:疑问语气词,吗、呢; 居:经过;
将:带领;
归:回来;
之:代词,指塞翁,译成“他”;
富:多;
好:喜欢;
堕:摔下来;
髀:大腿;
大:大举;
丁壮:壮年男子
引弦:拉开弓弦;
十九:十分之九;
此:此人;
以:因为;
跛:瘸腿;
故:缘故;
保:保全
4、翻译: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么缘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去祝贺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祸害吗?”家里有的是好马,他儿子喜欢骑着玩,(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5、重点词句归纳
6、福祸转换
祸 亡马而入胡
→(转化)将胡马归 → 子骑马折其髀(转化)→ 父子相保 福
7、《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哲理?
生:要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58章)这两句话的,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事情的好坏可以转化,要辨证地看待事物。
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来自这个故事。
8、学了《塞翁失马》,你认为好事一定可以变坏事吗?
生:好事变坏事或坏事变好事,都是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9、寓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祸与福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拓展延伸:自编寓言故事
嘴和眼睛的对话;树和斧子等
《寓言》教学设计11
一、授课时间:5月12日——13日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感悟寓意。
2、难点:“寓、截”的识记。“费、望、算”的书写。感悟寓意。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课件、投影仪
五、教学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读过成语故事吗?举例说说。
(像《刻舟求剑》那样,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学习“寓”字。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学习第一则寓言)
1、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记(想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3、想(你读懂了什么?)
4、问(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小组合作讨论。
1、检(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读(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3、议(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为什么在田边转来转去?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他的'心情怎样?
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这个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这是故事的起因。)
◎指名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他自己感觉怎样?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白费——白白地耗费。本课指白费力气。
一大截——一大段。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还认为“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这是故事的经过。)
◎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并回答:拔苗的结果怎样?
结果禾苗都死了。(这是故事的结果。)
◎指名学生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提问: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这个人错在哪里?
1.禾苗只能自己慢慢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死了。
2.这个人急于求成,所以把事情办坏了。
3.这个人错就错在不管禾苗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结果事与愿违,把事情办坏了。
(二)自己遇到过哪件事,因为急于求成结果办坏了?(举例)
(三)你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
办任何事情如果急于求成,不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办,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五)指导书写。
1、分析字型及结构。
2、师写生看。
3、生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寓言 寓意 焦急 焦虑 喘气 计算 算盘
一截 拦截 丢失 费力 浪费 盼望 张望 气喘嘘嘘
2、看图讲故事。
3、说一说《揠苗助长》这则寓言的寓意。
4、这节课我们将用上节课学习《揠苗助长》的方法来学习另一则寓言。齐读课题。识记“守”。
(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
1、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记(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3、想(你读懂了什么?)
4、问(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小组合作
1、检(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2、读(评一评准读得好,好在哪里?)
3、议
(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
◎《守株待兔》里的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以后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讨论第一个问题:
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谁能回答得简单一点?
一只野兔撞在树桩上,死了。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
——按问题回答: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先说“谁”,再说“怎样得到”,最后说“一只什么样的野兔”。)
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子。
比较两个句子。思考:他为什么能捡到?第二个句子说得更明白。
第二个问题。
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以后:
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做: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他的想法能实现吗?为什么?
种田人的想法不能实现。因为野兔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不可能天天有野兔撞死在树桩上。
——你从哪里知道野兔是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树桩上的?
“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窜”是乱跑、乱逃的意思。所以说野兔跑得很快。
“丢下锄头”是什么意思。
“丢下锄头”就是不种田了,一心只想等到野兔。
讨论第三个问题:
结果:兔子没等到,庄稼全完了。
(3)指名学生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树立形象靠感受。
1.朗读《守株待兔》,想想那个种田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那个种田人太傻了,野兔不可能总撞死在树桩上。
(二)分析错因要思考。
1.提问:那个种田人错在哪里?
2.讨论。
(1)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就想每天能捡一只,那是不可能的。
(2)那个种田人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不懂得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存在侥幸心理,希望还能不劳而获。
(3)那个种田人丢下锄头,守株待兔,兔子没等到,庄稼也完了。
(4)那个种田人错就错在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结果把事情办糟了。
(三)揭示寓意需提炼。
1.读了《守株待兔》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寓意)
2.“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就来源于这个故事。成语“守株待兔”是用来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有万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五、指导书写。
1、分析字型及结构。
2、生试写“守、肥、桩、比”,评价后再写。
3、生抄写生字。
27、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急——拔苗——苗死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守株待兔:干活——捡兔——等兔——等不到
庄稼全完
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八、作业布置。
1、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课外:阅读寓言故事
《寓言》教学设计12
【教学设想】
这是两篇寓言,寓言的篇幅往往比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蕴涵深刻的道理。我们新教材上选的这两篇古希腊寓言就很有代表性,体现了寓言的几个特点: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这两则一则是神(其实也是写人),一则是动物(蚊子和狮子)。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把重点放在第一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过改变故事情节来使学生们了解寓言的写作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即寓意。授之以法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第二则寓言并且自写寓言。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
二、学生阅读课文导言,了解寓言的概念与特点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特点,寓言都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三、学生阅读课后注释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识
古希腊的寓言故事集。
四、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语调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赫耳墨斯 一笑 二想 三问(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现出来)
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五、概括寓言的寓意
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六、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编篇
假如:
1、赫耳墨斯先问自己的雕塑的价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改动了故事情节的结尾)
寓言改动之后寓意就有改变,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师生共同总结)
七、学生自主阅读《蚊子和狮子》
八、一生朗读寓言《蚊子和狮子》
九、学生自主阅读并概括寓意
蚊子的遭遇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多角度从蚊子的遭遇概括)
出示《蚊子和狮子》之改编篇: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与文中寓言相比较: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十、小结
寓言的特点,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
十一、作业
根据所给的题目自编寓言:
1、嘴和眼睛的对话;
2、树和斧子;
3、筷子和勺子;
4、画笔和颜料;
5、猫和老鼠。(注意情节是否合理、情节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一个故事最后点明寓意。)
【课后反思】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迁移能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我在这堂课的学习中,重视体现学生的迁移能力的训练。
1、首先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让学生很想了解寓言及其写法。
2、点击学生的兴奋点,通过改编寓言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寓言的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按照寓意来安排寓言故事情节。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3、联想与课外迁移,通过前几步到了自编寓言时就水到渠成了让学生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少数学生合作完成一篇),主动参与,挖掘学生的潜能,部分学生写出了如《北风与太阳》、《狼与驴》等很有内涵的寓言。
4、体现教学机智,学生在我布置自编寓言时,有部分学生提到也可以写如黑板与粉笔的题目时,我就顺水推舟加了除了我给的四个寓言题目之外可以自拟题目,学生的创造力与主人意识得到了充分尊重,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寓言》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这一则寓言的主题词就是得失之患。首先必须把握的是这种得,并非一般的得,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这样的拥有,看起来是好事,又何尝不是坏事?物的主人,其实也是物的奴隶,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白兔和月亮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决定了白兔呈现两种不同的心态,拥有月亮反而不是好事。
【设计思路】
1、看导语默读课文。
2、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
3、朗读。
4、内容研讨。
5、语言运用。
6、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增加理解。
7、作业。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课时】
二课时。
【教具运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二、简介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三、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四、体味感知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六、拓展延伸
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第二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二、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四、问题探究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五、拓展延伸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六、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八、巩固训练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作文训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逆境中成长》。
【备课卡片】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来源于民间传说。
欧洲文学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盛行,《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有不少寓言,如《郑人买履》(《韩非子》)、《鹬蚌相争》(《战国策》)、《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寓言》教学设计14
教学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寓言所述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故事,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寓意。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组织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再说故事的过程中,不断的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感悟寓言的寓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必须有真才实学,不能自欺欺人。
(2)引导学生树立争取的处事方法,不能太教条了,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重点难点
1. 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 感悟寓言中所蕴含的寓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滥竽充数》,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意思,体会寓意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1. 搜集到的《韩非子》的资料
2. 古筝音乐
教学过程
一、介绍寓言,导入新课
1. 带学生温习语言的资料,回忆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他不但具备劝谕、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2. 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3. 介绍韩非子(参看韩非子的资料)
二、读准、读通课文
1. 教师示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文言文的停顿。
2. 学生借助自读课文,掌握本课中生字新词。
3. 检查学生自读生字的情况。
4. 指明读课文,教师适当的指导
5. 逐句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好文言文
6. 教师播放古筝音乐,配乐读课文。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味道,从读起来觉得拗口到能逐步的感受文言文的音律美,使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结合注释,读懂文言文
1. 指导学生如何读懂文言文
(1)结合注释,理解句中难懂的词的意思,从而理解整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总结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理解课文的意思。
3. 集体反馈,对照文中的大意检测自读情况。
四、说故事,明里
1.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 讨论:齐宣王死后,南郭为什么要逃走?
3. 拓展思维: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了落荒而逃的南郭处事,你会怎么劝他呢?
4. 教师小结:是呀,南郭处事没有真才实学,总有一天会别人们发现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久不了的。
五、课堂小结
千百年来,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南郭处事的行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同学们一定要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 背诵《滥竽充数》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宣王必三百人混
缗王一一听之逃
寓意: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久不了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郑人买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文言文的含义,体会他的寓意。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上街买过鞋吗?怎么买到的鞋?古时候有个郑国人也上街,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怎么回事呢?一起学文吧!
2. 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感知,掌握生字
1. 初读,提读文要求:读准滋阴,注意停顿的地方,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流利。
2. 指名读一读全文,指导生字
3.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1. 教师指导:读懂文言文最关键得理解每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利用上节课总结的学习方法,结合文中的注释,,读懂《郑人买履》的意思。
2. 全班交流归纳
3. 重点理解句子中“之”的意思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置之市而忘操之。
(2)反归取之
(3)何不试之以足
4.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配乐体会
四、课堂小结
1. 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这个买履最后不得履的认可笑在哪里?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个人?为什么?
2. 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
3. 教师小结: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之相信量好的尺寸去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郑人买履》
2. 再找一两则寓言读一读。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忘持度返归取之
宁信度无自信也
《寓言》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课针对初一学生求知欲强,个体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特点进行设计,力求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两则寓言都是通过戏剧性的转折达到讽刺的效果,所以引导学生通过猜读、比较的方式进行联想和分析,从而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缺乏读懂寓言的基本方法,对寓言中的讽刺只是一些零散的、表层的认识,学生可能抓住其中的某一个情节去感悟,缺少深入、全面的思考。但七年级的学生从小就接触寓言故事,对《龟兔赛跑》等经典的寓言故事更是耳熟能详,有比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巧妙的引导和恰当的分析能够带领学生深入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猜读、比较、联想的方法,续写或改写寓言,建立寓言故事和寓意之间的联系。(重难点)
2.在发现、分享、交流碰撞中多角度理解寓意。
3.在学习交流中分享内心的声音,感受寓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猜读、对比、联想的方法,续写寓言。
【教学难点】
在续写过程中分析寓言是如何通过故事来体现寓意的。
【教学过程】
一、猜读(续写寓言,思考启示)
出示任务:结合《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的开头部分,请没有读过这则寓言的学生思考故事将如何发展,又会带给人们什么启示?已经预习过课文的学生,尝试改写寓言,思考改写后寓言带给读者的.新启示。
反馈指导: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对故事进行续写或改写。
二、比读(比较分析,得出寓意)
(一)出示任务:和原文进行比较,思考:为什么故事的结局是这样的?(出示蚊子打败狮子的原文)
反馈指导:
指导学生依据文章,联系生活,结合写作目的进行合理想象。(适时板书)
(二)出示任务:思考:如果再发生一次波折,蚊子会因为什么而遭殃呢?人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如果学生已经知道故事的结局,可以尝试改写。
反馈指导:
指导学生调动了自己的生活常识,进行合理想象。
(三)出示任务:出示故事的最终结局,阅读整个寓言故事,说说它带给人们的启示。
反馈指导:指导学生结合情节分析寓意。(适时板书)
三、自读(补写寓言,建立联系)
出示任务:补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中雕像者回答的话。如果学生已经知道寓言的结局,可以尝试改写,思考改写后寓言带给人们的新启示。
反馈指导:指导学生运用之前总结的方法对本则寓言进行补写或改写。
四、作业
阅读《伊索寓言》,选取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改写,收入班刊——《伊索寓言》新编。
【《寓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寓言》教学设计04-03
(精选)《寓言》教学设计04-03
《寓言》教学设计01-30
(经典)《寓言》教学设计07-04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07-22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11-08
寓言教学设计01-30
《寓言》教学设计(推荐)04-08
【优秀】《寓言》教学设计04-09
【精华】《寓言》教学设计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