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别康桥课文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再别康桥》课文教学
《再别康桥》首段三次用了一个形容词“轻轻的”,奠定了全诗离别康桥时温馨烂漫的情调,接着就是展示不同的意境抒发诗人对康桥的情怀。
【教学目标】
1、学习诗人用评议的彩笔向读者展现了康桥秀丽的风光,创造空灵、飘逸意境的写法。
2、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难点、重点分析】
1、怎样理解这首诗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
分析: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其次,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国“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第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清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独特的构思,来自诗人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在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题力,“我”想化人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 的体验等。
2、怎样理解全诗的“画面美”?
分析: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教学过程】
一、吟诵诗作
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师生明确:
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第一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2、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教师可播放蓝天浮云、岸边垂柳、有水草的混混小溪的录像或幻灯,伴以轻柔的有欧洲田园风情的乐曲,以感受个人自由天性和自然景色融合,所营造的别具一格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
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谶语。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时年仅36岁。
一般认为此诗是诗人1928年秋第三次欧游归途中所作。
2、了解诗中内容大意:
师生明确: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
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第7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
三、课后练习
1、完成练习。
2、谈谈你对徐志摩诗的认识,将所获写成三四百字的小文章。
【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缓步飘然离 恋恋不舍
金柳
水草
清潭
泛舟
沉默中惆怅 不得不离去
拓展阅读:读《再别康桥》有感
记得这样一段话:有情未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无情未必就是决绝,记得初见时彼此的微笑就好。
当电脑里的歌曲播放到林宥嘉的《再别康桥》时, 我想起了那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诗人徐志摩在那美丽的康桥上与才华横溢林徽因的邂逅,从此她的心中有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他是她心中的最美,多么的美好,只是可能月老系错了姻缘线,或许上天跟她们开了次玩笑,又或许她们把前世那些次的回眸都换于了今生的擦肩而过,她们之间的红线总是断了一截,在红尘中绕来绕去,终究还是散了。
苍苍碧落,青葱岁月,慢慢红尘。曾经的浪漫,曾经的美好,曾经沧海桑田,都在绚丽寂静中盛放,归为片片落花,落到泥下,来年护花。归为片片白云,翩然空中。
当降珠仙子得知恩人下凡,便决定追随而去,要用一生的眼泪偿还他的甘露之恩,于是林黛玉报恩与贾宝玉初遇,相遇在那个封建腐朽的封建家庭。那为何葬花?人有情,花亦有情。原来葬花是因为思念。当白素贞得知恩人家住何方,变化身良家少女篷船借伞于许仙,要嫁于他报恩情,于是她们便邂逅于西湖篷船,从此结识相爱。然而好事多磨,最终水漫金山寺,终是情路坎坷,但甚是凄美,还是西湖初见最美啊。
若人与人之间,始终都只如初见,那所有的往事可以微微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忘却有过的无奈与悲痛。这是何等的美妙的人生境界。然而正如多愁善感的容若的诗一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啊,人世间的人啊,常常是因为一些原因渐行渐远,相爱的人白头偕老举案齐眉的很少。
徐志摩是一把钥匙,可以开启尘封的记忆,打开了林徽因的精神世界,在精神世界中寻求慰藉。梁思成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林徽因的现实生后和人生旅途。梁思成是近的,伸手可及,而徐志摩是远的,然而他在林徽因的生命中同行,给以永感欠缺的东西。我们不能说林徽因什么,因为自己的爱情自己知。
但是不管怎样,初见总是最美。康桥下的她们在月光下、在水影中若影若现。
当我再次听到《再别康桥》时,脑中想的却已不是细腻的徐志摩和善感的林徽因在康桥的云彩下初次邂逅了,浮现的却是我的邂逅,只属于我的你的邂逅,可能算不上邂逅吧,只是初见罢了。
年华如沙在指隙间悄然流逝,点点散落在未明的尘世。看不透的世事,道不明的情愁,缘梦恋尘尽成灰,浮华如斯东逝水。一生短暂,又会留下几多遗憾?前世的烟,今世的尘,多少晶莹化成的雨,浮现出朦胧的容颜,点墨成画,落笔成殇,伴梦一生飘摇;亦或许,遇见总是最美的意外…我遇见你。
【《再别康桥》课文教学】相关文章:
课文再别康桥教案05-17
再别康桥课文教学设计(精选7篇)11-03
《再别康桥》语文课文09-06
《再别康桥》课文理解10-26
《再别康桥》教学05-17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06-17
再别康桥教学反思06-25
《再别康桥》教学反思08-04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06-13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