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再别康桥》课文教案设计
《再别康桥》这首诗将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化作缕缕情思,融会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形成了独特的意境美。
【教学目的】
1、体会诗中健康美好的感情。
2、鉴赏其意象所营造的空灵的意境和清新飘逸的风格。
【教学重点】
鉴赏其意境美、抒情美、音韵美。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徐志摩的创作与对康桥的感情。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背诵课文,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并析题
二、了解徐志摩的创作与对康桥的感情
1、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料,先自行了解作者。
2、学生回答“我所知道的徐志摩及其创作”。
3、补充知识:
梁启超说:“徐志摩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
胡适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短短的36年的人生中,徐志摩创作出版的作品有:
诗集4部《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4部《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
小说集1部《轮盘》,剧本1部,译作5种,以及信札、日记4种。
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蔡元培挽联曰: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康桥生活:徐志摩生活中的“康桥”实际上是在英国东南部的剑桥。1920年6月,24岁的徐志摩,通过论文《论中国的妇女地位》的答辩,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后,赴英国,入伦敦剑桥大学研究院为研究生,跟赖斯基教授学政治,拟攻博士学位。1921年,认识了狄更生,并入剑桥大学王家学院当特别生。1922年10月从英国返回中国。
康桥之美:
古风古色,桥影藻密,
妩媚河身的两岸,
穆静腾辉的晚景,富丽的温柔;和缓的钟声
春阳晚照,泼翻一海纯金,
千百家屋顶烟突,白水青田,黄昏,“远树凝寂,象墨泼的山形,衬出轻柔螟色,密稠稠,七分鹅黄,三分桔绿”,
村里姑娘腮红颈白;屏绣康河垂柳婆娑,
此地人天妙合,虽微如寸芥残垣,亦不乏纯美精神,流贯其间。
康桥情结:
“康桥”在徐志摩,只有三十六分之二的时光,而这两年,却是那么魂牵梦萦的两年。
“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有一个老村子叫格兰骞斯德,有一个果子园,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荫下吃茶,花果会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会到你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
──(选自《我所知道的康桥》)
“你是我难得的知己,”
“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你岂非是我生命的泉源?你惠我珍品,数不胜数;”
“此去身虽万里,梦魂必常绕汝左右,”
“任地中海疾风东指,我亦必纡道西回,瞻望颜色;”
“归家后我母若问海外交好,我必首数康桥,”
“赖你和悦宁静的环境,和圣洁欢乐的光阴,我心我智,方始经爬梳洗涤,灵苗随春草怒生,沐日月光辉,听自然音乐,哺啜古今不朽”
“我此去虽归乡土,而临行怫怫,转若离家赴远;”
别时之情景:
“心头盛满了别离的情绪”
“雨色凄清,小鸟无欢,怅别情深,涕泪交零,”
别后愿望:
“来春花香时节,当复西航,重来此地,再捡起诗针诗线, 绣我理想生命的鲜花”
三、观赏动画课件,反复诵读课文,初步体会情感
四、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
诗风: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康桥之美:人天妙合,虽微如寸芥残垣, 亦不乏纯美精神,流贯其间。
康桥情结:你是我难得的知己,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你岂非是我生命的泉源?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鉴赏课文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表达之美。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诵读课文
二、研讨
1、作者再来康桥,来去都有什么特点?
轻轻地、悄悄地。
2、为什么要这样?
对它爱得情深意挚,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再会吧,康桥!),深怕惊醒了它。
3、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
借代指康桥美好的一切。
4、重回康桥,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
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柳荫下的一潭清泉,是天上虹;
是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星辉斑斓,夏虫鸣叫。
5、常言“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因在夕阳中。把柳树比做新娘,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既写出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柳树的美丽美好,也表达了对康桥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文中还用暗喻的是哪一句?
那柳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6、“青荇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
拟人,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
7、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河身妩媚不仅有榆树清水,还有岸边的绿树红花和在洗涤的腮红颈白的少女。是—屏绣康河。
8、重回康桥,他观金柳,赏青荇清泉,还做了什么?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到星辉斑斓时。
9、此时情绪是兴奋欢快还是失意低落?何以见得?
情不自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0、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语?
“笙萧”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此时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
11、中国有这么一句古诗“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用在此处明显不妥,你认为结合此诗的情感和意境,应该改做什么?
“别有深情挚爱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2、中国一般人,喜欢某地,爱刻上“XXX,到此一游。”或摘一把花,采几束草带回去留做纪念。可是诗人爱康桥,却“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了什么?
对康桥爱得深爱得真爱得纯爱得善。
13、诗中还有一句最能表达诗人对康桥感情的是什么?
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14、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怎样理解?
对康桥依依不舍,希望永远与之相依相偎相生相伴永不分离的感情。
15、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民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
跟她去牧羊
每天看着那粉红的笑脸
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这种爱不是占有,不是征服,不是掠夺,纯洁无瑕。
五、朗读课文,体会它的艺术特色和语言表达之美
艺术特色:
1、善于取景。
2、精于抒情。
3、音韵和谐,清新上口。
语言表达:
用韵细密精巧,产生和谐回环之美。
1、双行用韵,双线交织或钩连,交叉押韵。
2、节与节之间顾盼钩连。
3、多次复沓,产生轻柔飘逸之美。
六、总结全诗
“美”:意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结构美、音韵美。
原因:眼到情到,情到意到,意到功到,功到自然成。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拓展阅读:《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边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诗中的意象独具特色。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创造出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
这首诗像一首萧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七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第一节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二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树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 “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都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再别康桥》课文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课文再别康桥教案05-17
《再别康桥》语文课文09-06
《再别康桥》课文理解10-26
《再别康桥》 教案设计05-17
《再别康桥》的教案设计05-17
再别康桥教材分析与教案设计05-17
再别康桥课文教学设计(精选7篇)11-03
课文《赠汪伦》教案设计08-25
《信客》课文教案设计内容06-18
一年级《端午粽》课文原文及教案设计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