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作品《鸿鸾禧》读后感
【张爱玲的结婚与《鸿鸾禧》】
张爱玲一生结过两次婚,但是都没有好好举行婚礼。在1944年,她郤写了一个关于婚礼的小说,《鸿鸾禧》。张爱玲的小说明显受到西方文坛两位巨匠的影响,头一位是亨利·詹姆士( Henry James),另一位就是开始意识流手法的爱尔兰的文学家乔艾斯(James Joyce)。(乔伊斯)
在《鸿鸾禧》结尾时说到娄太太短短的回忆,(有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段有Joyce意识流的手法)。她想到自己当年的花轿的:
“轿夫在绣花袄底下露出打补丁的蓝布短裤,上面伸出黄而细的脖子,汗水晶莹,如同坛子里探出头来的肉虫。”
“穿着白色的新娘,半闭着的眼,像复活的清晨,还没醒过来的尸首。”
“客人们都是小心翼翼顺着球面爬行的苍蝇,无法爬进去。”
在《鸿鸾禧》,张爱玲很多修辞比喻用了 offensive metaphors(令心恶心的比喻)——在描写二个自卑的女人 (娄太太和她将要入门的媳妇)的心理是春秋笔重了一点,但是你能说什么呢,因为她在写这篇小说的那一年,她自己的婚礼不也在一种比《鸿鸾禧》小说中更不堪的心境下完成的吗?
《鸿鸾禧》是张爱玲刚出道不久写的。张爱玲和好友宋淇可称为最早把Henry James介绍到华人世界的人,但她短篇小说手法,尤其对人物境遇的尴尬与比喻郤非常像Joyce Joyce作品长篇因太多违背善良风俗,惧被非议,早年在大陆没人敢翻译他作品。Joyce长篇作品中有关性禁忌和令人恶心的片段多,这或是投了张爱玲所好。把汗水比为肉虫,或把人生比为爬满虱子的华袍这类词句的生厌度她要比Joyce青出于蓝。
虽然出生清末民初官家,张爱玲对传统戏曲的理解和评论多少是发自纽约大都会的观点。或许厌恶父亲生活方式,在谈及看戏的文化曾泄露个人的鄙夷。
她在写《鸿鸾禧》不可能用心到拿自己的处境和这个戏比拟,她也不可能想到她的小说《鸿鸾禧》似乎是用自身经历来(未完)
(作者:容乃公,原载《皇冠》杂志)
【张爱玲《鸿鸾禧》读后感】
张爱玲的《鸿鸾禧》是以玉清与大陆操办喜事的过程来贯穿全文的,虽题目是“禧”,但故事实则是“悲”。从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玉清与娄太太她们各自身上背负的沉重的思想重负以及在物欲面前人性的扭曲。
玉清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常年生活的物质匮乏让她的心中过度压抑,内心充满着自卑,身体变得瘦弱,内心变成冷漠。当玉清从常来压抑与贫穷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时,她发了疯似的用金钱来满足自己的物欲,虽然玉清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女性。但她依然逃脱不了在封建思想影响下的,一般女子的宿命。那就是女人要依附在有地位,有金钱的男人身上方才能显现出自己的价值。
从玉清的身上我不止一次看到她对于婚姻的冷漠,当然这种冷漠并不止表现于玉清一人身上,她的丈夫也一样。在婚礼即将举行前,他们两人依然像是有默契似的,都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去买婚礼需要的东西,甚至是连结婚的床都没有买,从中我们看出这所谓的婚姻在他们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各自都是把婚姻作为可以宣泄自己物欲的工具了,实在是可悲。
从张爱玲种种的侧面描写来看玉清与大陆两人都是不爱对方的,这场婚姻只是各自家庭为了自身利益的联姻罢了。但最悲情的.是玉清并没有反抗,虽对这场婚姻有点惆怅,但却并不排斥,她想用这种婚姻来改变自己窘境的目的,我们是可以清楚地看到的。但物质的满足真的可以带给玉清幸福吗?张爱玲把玉清的未来投射在了娄太太的身上。张爱玲用娄太太的悲情告诉我们,用婚姻来换取物欲,不仅不可能带来幸福,更可能会在这种“无爱”的婚姻下,变得更加的寂寞空虚,更加的歇斯底里,更加的人格扭曲。
娄太太很明白这一点,她想逃脱这样的婚姻,这样的生活,但她不能她做不到,她一刻也不能过着贫穷的生活,虽然她知道丈夫只是把她当成了一个公共场合的摆设,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有女人,虽然她经常会受到丈夫的嫌弃与冷眼,但这一切她都只能忍受,她不能和丈夫闹僵,她需要物质的满足,虽然内心极度的挣扎与痛苦,但这些依然改变不了她维持这段婚姻的信念。娄太太在玉清的身上看见了自己,也在自己的身上预见了玉清的未来。但这一切又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虚荣,只能怪自己无能,不能离开丈夫独自获得物质满足的生活。最后娄太太笑了那是一种无奈,悲情,可悲的笑。
谨以此文祝福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终成眷属,各自都能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让玉清和娄太太的悲剧不再重演。
【张爱玲作品《鸿鸾禧》读后感】相关文章:
张爱玲作品读后感01-05
张爱玲作品精选优美句子11-08
张爱玲作品的经典语句10-29
张爱玲最好的散文作品10-21
张爱玲作品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12-11
读张爱玲作品集书评11-11
张爱玲的散文作品流言10-19
有关于张爱玲的作品名句摘抄11-11
有关张爱玲及其文学作品11-10
张爱玲读后感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