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 《感遇·其一》

时间:2023-04-17 10:06:38 张九龄 我要投稿

张九龄 《感遇·其一》

  张九龄的《感遇·其一》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感遇·其一》

  作者: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

  ①葳蕤(wēi ruí):草木枝叶茂盛的样子。皎洁:这里是形容桂花蕊晶莹、明亮。

  ②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机的样子。生意:生气勃勃。自:各自。尔:如此。

  ③林栖者:栖身于山林间的人,指隐士。闻风:指仰慕兰桂芳洁的风尚。坐:因而。

  ④本心:草木的根与心(茎干),指天性。

  【翻译】:

  兰花到了春天枝叶茂盛,桂花遇秋天则皎洁清新。兰桂欣欣向荣生机勃发,所以春秋也成了佳节良辰。可是谁能领悟山中隐士,见到此情此景而产生的仰慕之情?花木流香原为天性,它们并不求美人采撷扬名。

  【韵译】:

  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评析】:

  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尔为佳节”又由统而分。“佳节”回应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自”当“各自”解,“尔”当“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洁”。)这里一个“自”字,不但指兰桂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笔。

  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却不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又与“美人折”同意相见。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滴水不漏。

  古体诗而只写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张九龄在寥寥短章中,狮子搏兔,也用全力。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转,七八句是合,结构严谨。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词意和平温雅,不激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评析】:

  1.诗的开始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哪两种高雅植物的特点?

  答:兰草迎春,生机勃勃,突出了兰,桂。

  2.诗的前四句写兰与桂,不见一个人影,但第五句用“谁知”一转,引出居于山林中的“林栖者”,“林栖者”指的是什么人?

  答:指的是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他们爱慕美好事物,追求美好品格和理想。

  3.诗篇在表现形式上以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情感,并且卒章显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寓意是什么?

  答:比兴。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和欣赏。诗人以此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分,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

  拓展阅读:唐朝贤相张九龄:下棋比喻国家大事谏皇帝

  《唐诗三百首》的开篇是张九龄的《感遇》。“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首五言超然洒脱,清新淡远,被清朝蘅塘退士选为开篇,千古传承。

  其实,张九龄还是著名的贤相。

  一次,唐玄宗喜欢上了下棋,当他知道张九龄是下棋高手时,便常找他下棋。

  玄宗当然不是张九龄的对手,却总是不服输,天天都要他陪自己下棋,非要分出个子丑寅卯来。

  张九龄见皇帝痴迷下棋却不理国事,心里十分焦急。

  一日,两人厮杀正酣时,张九龄忍不住地对玄宗说:“陛下,天天下棋不好。”

  “没事。”玄宗一面回答,一面提了“车”来捉张九龄的“马”。

  “陛下,老这样下棋,朝廷大事你怎顾得了啊?”张九龄又说。

  “没事。”玄宗将对方的“马”吃掉了。

  “现在内则官吏贪腐化,外则异族侵境,如不富国强兵,国有难,百姓就难安居。”

  “没事,朝廷有文武百官料理,你快下棋吧。”玄宗仍摆弄棋子。

  张九龄见状,一边下棋,一边想法让唐明皇把“车”腾了出来。

  玄宗以为时机正好,就拿起“车”连扫几子后,又开始“将军”。

  谁知张九龄却没有起“仕”保“帅”,只是推一步“卒”。

  玄宗便提醒九龄。

  “没事。”张九龄十分平静。

  “你不顾‘将军’,你就输了。”

  九龄此时才说:“陛下,下棋好比管理国家大事,如帅一动不动,与各子不齐心。

  各子也不保护他,这局棋当然输啰。下棋是娱乐,国事才要紧。”

  说得玄宗点点头。

  734年,唐玄宗宠信李林甫,让他与张九龄并列为相。

  不过,李林甫在政治上会弄权术,却不学无术,偏要卖弄风雅

  一次,李林甫在小舅子喜添贵子的酒宴上,要写几个字助兴。小舅子立即笔墨伺候。

  只见李林甫大笔一挥“弄獐之庆”。原来古代生男孩叫弄璋,生女孩称为弄瓦。

  李林甫把“璋”误写成“獐”,美玉变小动物,小舅子心中叫苦连天,众宾客表面叫好,暗地里却偷笑。

  此后,李林甫成了“弄獐宰相”。

  “受伤”后的李林甫,内心最痛恨那些有学问的人,张九龄首当其冲。

  为了打压张九龄的粉丝,李林甫有意将与张亲近的官员都调离或者贬黜京城,杀鸡儆猴。

  张九龄将李林甫的所作所为向唐玄宗报告,玄宗却指着舞池中正在排练《霓裳羽衣舞》的女孩说。

  张爱卿你看李相选的舞女姿色如何?

  次日上朝,李林甫问张九龄:“皇上不是让你给个意见吗?”

  张九龄干脆给李林甫送去一首《海燕》:“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世知泥滓溅,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张九龄 《感遇·其一》】相关文章:

张九龄 感遇其一05-26

感遇其一 张九龄05-26

张九龄的感遇其一06-11

张九龄古诗感遇(其一)10-21

张九龄《感遇·其一》赏析10-31

张九龄感遇其一的译文06-09

感遇张九龄其一原文06-11

张九龄《感遇其一》古诗赏析01-20

张九龄:感遇·其一全文赏析05-14

张九龄《感遇·其一》系统复习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