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九龄《感遇》的散文

时间:2024-10-16 19:40:08 张九龄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张九龄《感遇》的散文

  偶然翻开《唐诗三百首》,第一首是张九龄的《感遇其一》,并不是第一次读到这首诗,很久以前就会背了,但重读一遍却发现这首诗绝非凡品,只是以前没有阅历和思考,不足以从平淡天真的文字中读出其气度和情怀。

读张九龄《感遇》的散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诗读起来清雅朴素,张老借兰桂表达了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乃是贤人的本分,并非为博得外界称誉,更不希望被人摧折本心,但除此之外,还展示了更深刻的内涵。

  世界多姿,万事万物自有其性,只是不同,并无贵贱。兰草在春天繁茂多姿,桂花在秋天清雅皎洁,只是到了它们自己的季节,同样梅花在冰天雪地傲霜凌雪,也只是到了它自己合适的时候而已,并非具有高贵于其他花朵的秉性。同样的,近山居住的人善于打猎,近海居住的人善于捕鱼,南方的人多善游泳,东北的人大都会滑冰,这些技能只是不同,并无高低之分,社会中的劳动分工亦是如此。

  在不同的社会里,观念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行为。在《人类简史》中读到一个采集部落,由于需要不断的迁徙,部落会趁其不备不断杀掉行动迟缓的老人,一个青年男子就曾向一个前去考察的人类学家炫耀过自己杀了多少个老太太,甚至包括自己的亲人。这个人类学家进一步跟随这个部落发现他们并不是野蛮狂躁的一群人,也能够善待和尊重老人,而他们对于杀掉老年人的看法和我们现在实施安乐死的看法如出一辙,部落里的人老了也并非天天生活在恐惧之中,而是为了整个部落的强健坦然接受自己的宿命。面对这样的情形,现代人如果直接给他们贴上野蛮的标签而觉得比这些人高贵,似乎有些自欺欺人。

  在现在的地球上,人类已经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除了人类发展科技可能召唤出自己控制不了的"魔鬼",或其他目前不可预料的灾难外,没有什么能够影响人类继续称霸地球,那些身强体壮野蛮凶暴的大型动物也绝没有把人类重新拉回生物链的可能,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对自己有没有用来评价其他的一切事物。鸡存在是为了长出美味的鸡腿,牛存在是为了产出牛奶和牛排,为了保证肉质鲜嫩许多小牛从出生到送上餐桌一直在笼子里,从来没有运动过,更不用谈在草地上自由奔跑了,植物的存在是为了提供粮食、蔬菜、木材等等资源。这些生物当前生存条件很优厚,但确实很悲惨,那些已经灭绝的物种当然是不幸的,但它的最后一个个体死去的时候未必知道这个物种终结了,它可能仍是自由和快乐的。

  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就提到了这个问题,产梅之地都迎合文人曲、奇、疏的庸俗病态需求对梅树斫直、删密、锄正,造成了"江浙之梅皆病"的局面。拓展到其他事物来讲也是一样的,对人类社会的价值远非事物本身的价值,虽然现实趋势无法扭转,但我们不过是"闻风坐相悦"的林栖者罢了。

【读张九龄《感遇》的散文】相关文章:

张九龄的感遇07-30

张九龄的《感遇》06-23

张九龄感遇08-02

张九龄的诗《感遇》06-05

张九龄诗感遇08-29

张九龄的《感遇》诗09-26

张九龄《感遇》赏析06-12

感遇张九龄译文04-26

张九龄感遇翻译03-04

张九龄的家世感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