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自清荷塘月色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朱自清诗文集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朱自清诗文集,欢迎大家参考!
1、散文集代表作品:《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背影》
①《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1923年,俞平伯与朱自清同游秦淮河,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共同的题目,各作散文一篇,以风格不同、各有千秋而传世,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②《荷塘月色》
一篇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③《背影》
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2、诗文集代表作品:《送韩伯画往俄国》、《小舱中的现代》
①《送韩伯画往俄国》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震动了整个世界,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与俄国为邻,仍处于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列强统治压迫下的中国人民,又怎能不引颈北向、雀跃欢呼呢?于是,在奔赴国外、寻找光明、盗取火种、探索救国之路的人流中,有一股掉首北上,选择了赤都莫斯科。韩伯画就是这些热血青年中的代表,朱自清从他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而于1921年写就此诗。
②《小舱中的现代》
全诗的内容是写在他在镇江去扬州小轮船舱中的见闻和感受。全诗四节。第一节很像小舱中的速写,通过记录小舱中拥挤的商贩们的喧嚣声,展现社会的一角。这里有吆喝着卖百合稀饭的,卖竹耳扒的,卖饺面的,卖潮糕的',卖梨的,母子乞讨的,旅店伙计拉客的,卖报的,卖花生和高粱酒的,卖铜锁的,还有卖春画的,社会下层各行各业的人等,都挤到这小舱中来,拼命地吆喝、招徕、讨好、乞求,小舱充满喧嚣、嘈杂。
末两句写在船开行前,卖梨的自动减价,点明他们的生意并不好。第二节写这些人实际都是城市贫民,他们在溷浊的小舱里挤挤攘攘,上下来往,一个个面有饥色,却摆出笑脸来寻求顾客,“就像饿了的野兽们本能地想攫着些鲜血和肉一般,想攫着些黯淡的铜板,白亮的角子!”第三节写作者的观感。作者认为小舱里这一幕的中心,拥挤堆叠的人,只是装饰着人形的铜元和角子,为了攫取到它们,“小舱变了战场,他们变了战士”,喧嚣、颤抖、受伤、挣扎,进行着一场残酷的大战。第四节只有四句,画龙点睛,作者说自己也是参战的一员,并且从这小舱的一幕,认识了窒息的现代,点名了题旨。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扩展资料:
朱自清的作品《比兴》篇对“比”和“兴”的涵义,尤其“兴”的内涵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推理与探寻,并得出了鲜明的结论,指出“兴”为发端和譬喻。朱自清的研究成果对“兴”的研究规划了研究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后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缤密的艺术风格。
【朱自清诗文集】相关文章:
朱自清诗文集09-08
朱自清主要诗文集03-17
老舍幽默诗文集07-13
古诗文集萃12-03
经典古诗文集萃12-02
杨万里诗文集11-17
朱自清精美散文《朱自清 匆匆》09-23
《老舍幽默诗文集》精彩语段08-24
谈朱自清的父亲对朱自清性格的影响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