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沉默的读书人-走进大师朱自清

时间:2020-09-17 08:12:22 朱自清 我要投稿

决不沉默的读书人-走进大师朱自清

  他是著名的民主战士、诗人、学者。他虽是奠基人,既对“清华学派”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又发表过数篇作品,但他一生穷困潦倒,最终还为了民族气节而活活饿死。他是谁?他又是个怎样的人?他究竟为何一生中羞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师——朱自清。

决不沉默的读书人-走进大师朱自清

  1898年11月22日,在一个弥漫着古色古香的扬州官僚家庭,他降世了。朱自清原名自华,后为与父亲分明界限,而更名为“自清”他的父亲生前欠下了众多债务,朱自清为了还债,从此一生便穷困潦倒。青年时的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浙江第一师范大学任教。他为人诚恳,十分拘谨,虽不自信却很努力。他的乐观、热爱生活,是他一生虽贫却能热爱自然山川,并自得其乐的原因。

  朱自清认为文学是记录人们灵魂状态、思想的,是记录现实的。他不仅对中国新文学有很深的研究,而且还打破了“白话文写不出美文”的局面。诸如散文《桨声灯影下的秦淮河》、《荷塘月色》、《背影》和诗歌《毁灭》。他的文章中处处洋溢着生命力,文风朴实、生动。他文章情感比较直白,有两种表露方式,一种是有意为之,故意表现,用手法衬托、烘托;另一种是自然流露,情景交融。

  他在清华大学创建了“新文学研究”这门课。这一重要的`举动使中国现代文学由松散到紧密且缜密,使之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并赋予了其学术价值,让人们能用它了解现代。

  朱自清在晚期写过一篇名为《论气节》的文章,他骨子里的真诚、热情、激昂,使他毫不犹豫的签署了“不吃美国救济粮,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的声明。他的骨气,使他不但自己不吃,还劝告家人也不吃救济粮。就在濒死之前,他顽强地用意志坚持着自己,用最后一口气表达了他那震撼人心的民族气节,让世人明白了,他虽不是在前冲锋的革命者,但决不沉默。那清瘦的读书人面孔下火热的心,终于停止了最后的跳动。这一天是1948年8月12日。

  他,虽然走了,但那决不沉默的骨气,以及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的贡献,却永远活在了文学中,中国人的心中。

【决不沉默的读书人-走进大师朱自清】相关文章:

朱自清《沉默》读后感12-11

朱自清沉默读后感06-18

朱自清《沉默》读后感范文12-11

朱自清《沉默》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12-05

敬徐志摩大师的诗歌06-30

朱自清春的课文01-04

朱自清的读书心得10-10

朱自清的匆匆散文12-05

朱自清的散文《春》12-05

朱自清的名言警句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