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优秀教案

时间:2023-02-20 10:36:28 朱自清 我要投稿

朱自清《春》优秀教案(精选1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朱自清《春》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朱自清《春》优秀教案(精选14篇)

  朱自清《春》优秀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一年四季中的春天让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参考: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春天的雨;春天的花……

  2、想一想以前是否学过有关“春”的句子。

  参考:《春夜喜雨》(杜甫)、《春晓》(孟浩然)、《清明》

  3、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现代散文《春》。(展示课件)

  二、作者介绍: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朱自清

  2、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提醒学生看P64注解①)

  3、(展示课件)补充介绍。

  三、初步感知课文:

  1、课件展示:生字词。(要求学生找写在作业本上)

  2、听朗读(配画配乐)

  要求:对照课文,找找看是不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注意停顿;给生字词注音,解释。

  3、解决生字词。(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教师利用课件订正)

  4、文章的题目是“春”,那么作者写了春天中哪些东西?分别是在课文的第几段?

  参考:春天的草(3);春天的花(4);春天的风(5);春天的雨(6);春天中的人们(7)。

  四、具体分析:

  1、春天的草。

  ⑴“偷偷的”,“钻”——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修辞:拟人)。

  ⑵“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⑶哪一句可以看出小草的生长的状态?——第二句——长势喜人,面积大。

  ⑷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什么要写呢?

  参考:写人是为了衬托草,因为春天的草太可爱了,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间接描写)

  ▼⑸小结:(展示课件,全班齐读后提醒停顿,再读)

  ⑹拓展:你能给这幅春草图配一句古诗吗?

  参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

  2、春天的花。

  ⑴齐读(要求:思考“写春天的草作者用了拟人,那么写春天的花作者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⑵评价朗读。

  ⑶写了哪些地方的花?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参考: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地上的小野花。作者的视线是从上往下的。

  ⑷写树上的花,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

  参考:先写树上的花竞相开放。再写花的颜色多种多样(从视觉)。接着写花的香(从嗅觉、味觉)。

  ⑸写春草用了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花用没用这种方法呢?

  参考:用了,用想象中秋天果实的丰收,和现实中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蝴蝶的多来衬托花多、花艳、花香。

  ⑹这段里面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例子。

  参考:拟人、排比、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

  ▼⑺小结:课件展示。

  ⑻拓展:你也来给这幅春花图配一句古诗。

  参考:“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

  五、作业设计:

  我们今天学了如何写春天的草和花,作者用了许多修辞的手法,现在已经是秋天了,秋天果实最多,你们试着来写写秋天的果实,要求用上两到三种的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50个字。

  第二课时

  一、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二、潜心精读:

  1、春天的风。

  (1)、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柔和(触觉)

  (2)、作者除了用到了触觉,还从哪些方面不定期写春天的风?——嗅觉、听觉。

  (3)、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用

  2、春天的.雨。

  (1)、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薄烟(轻)

  (2)、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3)、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写了雨中的树、草、灯、人的活动。从静写到了动,从近写到了远。

  (4)写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从正面写春雨的特点,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动从侧面来衬托春雨的可爱。

  3、春天的人们。

  (1)、以上几幅图都是写景,那么春天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呢?——欢天喜地的出来迎春,感受春的美丽。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起的?——从“风筝”,引到了孩子,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3)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写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小结:文章一共写了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四、作业设计

  思考:

  1、 为什么人们要迎春呢?除了迎春图写了人们对春天的感受,文章哪里还写到了?作者对春天是什么样的感觉?

  2、 文章最后的三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3、 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 齐读课文。

  二、 抽查背诵。

  三、 精读前后两部分。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用了两种修辞方法,能找出来吗?能讲讲它们的作用吗?——叠用: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课文的最后三句“赞春”如何“赞”的呢?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娃娃)、美(小姑娘)、力(青年)。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四、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五、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六、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七、作业设计:

  《我看冬天》,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朱自清《春》优秀教案 篇2

  精讲导读要点: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委婉细致,层次清楚。(总分顺序)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

  精讲导读方法:读中导,读中讲、读中练,读后比较综合,读后发挥想象。

  读中导

  一听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了解内容,进入意境,初步感受。

  二是通读全文,熟悉内容,理清层次,思考问题:

  1、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可分几个部分?标题、开头、结尾之间有何联系?

  2、第二部分是重点部分,作者采取怎样的顺序描述的?描绘出了哪几幅不同的画面?

  3、作者是怎样经过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生动而逼真地描绘了这万姿千态的春来的?他写这篇文章主要抒发哪些感情呢?

  以上导读安排仅是让学生了解阅读这一类文章如何着手及必须抓的几个主要问题。

  读中讲

  精读重点部分(第二部分)。教师讲析三个问题:

  1、结合课后思考和练习三分析几个画面、层次的安排,讲清描述景物采用总分顺序的方法和作用。(其他几种记叙顺序也宜点明)

  2、读春草图的四句话,从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春草的?哪些词用得特别好?春草有何特点等方面分析。

  3、再读春风图有关内容,讲清作者怎样借助其它事物写出无形无色的温暖、芬香、和悦等特点的。

  细读关键部分。(第三部分)讲析二个问题:

  1、作者在这部分运用排比句式,连设三个比喻的目的,这三喻中的联系和区别,春天的三个特点及为何按这样的顺序排列的道理。

  2、这部分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以上精讲内容安排的依据是:一从本单元共性和本文个性出发,二从举一反三的需要出发,三从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

  读中练

  一练朗读。朗读是本篇的重点训练项目,要反复吟诵,在吟诵中理解作者的.感情。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

  二、练字、词、句。

  1、正音:涨 藏 散 酿 巢 晕 蓑

  2、辨词:朗润 赶趟儿 酝酿 呼 朋 引 伴 卖弄 宛转 应和 黄晕 烘托 舒适 花枝招展

  3、散文十分讲究词语锤炼,本文有不少特别凝练、形象的字,找出来指出其妙处。如小草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字,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的逼字等等。

  4、散文常用一些叠字,本文叠字很多,指出其结构上的特点及在表达上的作用。

  5、结合课后思考和练习四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并指出其作用。

  三、练分析思维

  1、对照教师春草图、春风图的分析,学生自行分析春花春雨春人等画面。

  2、文章的中心究竟是什么呢?这一篇描写春的散文和其他一些写春的文章有哪些不同呢?

  练的形式多种多样,什么时候练什么内容教师可随机应变,但万变不能离其宗,基础知识不能忽视,基本技能不能放弃,听、说、读、写全面兼顾,同时还要根据这类型课文的特点及本课的个性,这就是以上只提供训练内容、不提供形式的原因。

  读后比较综合

  一、把本文和《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比较其异同。综合其共性,求得其规律。可口头比较也可列表式比较。

  二、把本文和课外类似散文相比较,进一步求其规律。

  以上步骤颇为重要,学生是否能找到这一类文章的共性和个性,求出其规律,是能否举一反三的关键。

  读后发挥想象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

  1、让学生熟悉自己周围的景色,展开丰富的想象,口述自己所思。

  2、安排时间,带学生走出校门,帮助他们对自己身边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述。此类作文可教师命题也可自由命题。

  这一步的目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类型文章也完全可以这样做。

  朱自清《春》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在预习本上正确注音、写字。

  ②课前布置学生摘抄有关春的诗文,上课备用。

  ③老师准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微机或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朗读课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研读春草图,归纳分析其他春景图的方法。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天是绚丽的,她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于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朱自清的散文《春》,具体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好。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

  a、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b、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c、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d、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研读与赏析

  [教师导学]l、2、3,小节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

  ①第1、2小节总写了哪些景物?

  ②写1、2小节有什么作用?

  ③第3小节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④春草图中为什么还要写人的活动?

  ⑤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小草,在厚厚的土壤下等待了一个冬季,当春天来临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偷偷破土而出会是怎样的情景?

  ⑥说说“偷偷地”、“钻”字用得好在哪儿?

  (听读之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六个问题。)

  [明确](①③④⑥略)

  ②写出了对春天的盼望;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绘春、赞春作铺垫;用拟人的修辞将春天写活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⑤要用第一人称小草的语气,说出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出其不意、冲破泥土的阻隔的惊喜。

  [教师小结]

  1、2、3段的主要内容、写法。总结从四个方面来欣赏每幅图画:特征;角度(顺序);写法;语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品味语言,拓展延伸。

  学生自学第4—7小节。

  学生运用老师指导的方法,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并说明原因。

  ②比较与春草图的异同之处。

  (从特征、顺序、写法、语言、修辞方面比较)

  ③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④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②小题

  名称特征角度(顺序)写法修辞

  春草图嫩、绿、多、软由物到人正面与侧面结合拟人

  春花图多、艳、甜由高到低虚实结合排比、比喻

  春风图和悦触觉、嗅觉、

  视觉、听觉多感官描写拟人、比喻

  春雨图细密、轻盈由物到人

  由近到远动静结合排比、比喻

  相同点: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都是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按一定的顺序和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语言生动,渗透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③其他四幅春景图很好地衬托了迎春图,为写迎春图作铺垫。

  ④美句赏析

  主要讨论以下几个内容:

  a、句子中修辞方法的作用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答案略)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写花色的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b、加点词语的表现力(比较加点的词为什么用得好)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叫)着——“闹”字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烈的气氛,绘声绘态,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野花散在草丛里(开)——“散”有“分散”的意思,写出了野花之多。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准确地写出了薄烟的高度。

  拓展延伸

  ①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想像构思,进行写景片段练习。

  (过渡)大家笔下在春天一样的美好,令人向往,春天带给人万千遐想,充溢着蓬勃的生机,但是“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踪”,春天也是难以持久的,生命的奏也是短暂的,因此我们应珍惜青春,立志奋进。

  ②许多伟人在青年时期就已经立下远大志向,卓有成就。你知道他们谁的事迹?说说你的看法。

  ③你的理想是什么?你觉得你的哪些努力已迫近了理想?

  (②③小题小组讨论,回答)

  「课堂小结」

  伟人胸怀大志而又能矢志不移去开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让我们以关汉卿的话为鞭策,珍惜花样年华防止理想有奋斗中闪光。

  布置作业

  ①继续摘抄“春”的诗文,准备参加《春日融融》朗诵会。

  ②阅读《春颂》,进行比较阅读。

  比较在感情、语言方面的异同。

  点评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绘了大地回春,草木争荣、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了春以感情和生命。文章文质兼荚,适合朗读,因此本教案设计了听读、齐读、自读、默读等方式,采用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目标上看,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循序渐进,易于实施。

  从教学流程看,用诗句导入,富有内涵,极具感召力。整体感知、研读赏析,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更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机械、繁琐地逐一分析五幅图画,而是以春草图为例,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其他图画;并设计了四幅图画之间的比较阅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品味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用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对语言有真切的体会。拓展延伸部分,安排听音乐想像作文的练习,注意锻炼学生的想像力。用珍惜青春、理想的启迪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熏陶。

  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本课安排学生做摘抄,就是启发学生多读书,养成积累词句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朗诵会的设想,则是对语文学习的延展,深化语文学习成果。

  总之,本教案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

  朱自清《春》优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本文充满了希望、热情和生命的气息,阅读时注意感受,从而提高自己感受美、体悟美的能力。

  2、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学会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

  3、能品味文中精妙语句的含义,学会赏析散文的一般方法。

  4、能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所展现的情境,为其配诗、配画。

  重点难点

  1、欣赏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

  3、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作简单描述。

  4、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教具学具

  1、运用课件,展示有关春的音乐《春天在哪里》、图片(根据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春天美景、flash欣赏。

  2、运用课件,展示知识点及学生课外搜集的有关诗文。

  预习要求

  1、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笔记本上。

  2、反复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板书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一、导入

  由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 (组织学生了解朱自清)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柔如彩虹》钢琴曲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展开联想和想像。听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2、要求学生在协作组内模仿朗读录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语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朗读比赛)

  3、要求学生在听示范朗读时,用简洁的语言理出全文的线索,并分别用一个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春天的美好景色。

  互相交流相关内容。

  边听边想、班内交流。

  组内朗读、互相改进朗读方式,推选出最佳选手在班内做示范朗读。

  边听边思考,在书上做好标记。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赏析“春景图”

  1、组织学生研读课文,对精彩的或自己喜爱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并做好点评。(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

  2、布置协作组任务:在“绘春”部分任选其中一幅图画进行赏析,可从描写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精彩语句等多角度赏析。

  四、语文活动:为文章配诗、配画。(组织、参与活动)

  五、解读作者眼里的春天:

  1、创设问题情境:作者眼里的春天具有怎样的生活哲理。

  2、师生共同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六、领悟“春“的内涵

  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颂春”部分,体会其含义。(组织交流、点拨、评价)

  2、学习评价: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情感体验,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

  七、语文活动:

  1、根据你对“春”的理解改写《春天在哪里》的歌词。

  2、搜集有关“春花”、“春草”、“春风”、“春雨”、等内容名诗、名句编制一期以“春春天无处不在”为主题的壁报。

  阅读、勾画、批注

  组内交流,讨论,完成一篇简单的赏析性文章。

  小组推荐交流,组与组之间互评。

  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古诗名句评注春草、春花、春雨等图,并展开想象为文章配相应图画。

  阅读、思考、圈画、讨论

  描写、交流、互评

  阅读、勾画、思考、讨论

  思考、自由发言

  朱自清《春》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从文章所描绘的形像展开想像,感受散文绘画般的色彩美,诗歌般的韵味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2、加强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领略散文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3、了解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感情。

  4、学习认真观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觉事物的方法,练习准确的描述事物。

  教学过程

  一、用诗歌导入。

  让学生回忆课内外有关描写春的诗词,如《春晓》、〈咏柳〉、〈绝句〉等等。教师简单描述诗的内容及意境,学生回忆、想像。然后播放〈春〉的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春的另一种美。

  二、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春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更是一着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1、借助想像和联想,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神韵。听完朗诵,让学生按文章内容顺序口述自己在欣赏时脑海中出现的形像及自己的感受。

  2、利用图画,让学生感受美的`具体形像。选择两幅图画,如〈春草图〉、〈春花图〉让学生结合课文来观察、感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来想像、补充、增加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形像、姿态、性格”,让具体的形像在脑海中活起来。

  3、为了使学生获得的美感具有持久性,巩固成果是很重要的。首先,再次感知文章(学生朗读,适当配乐),然后,让学生在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中任选一幅,构思出一幅图画来。(或口述,或画草图表示)

  三、通过调动学生的口、耳、眼、脑、手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然后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在再次阅读中去分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1、用最简单明了的词语概括第一句话所表达的作者的心情。

  2、作者写春草时,抓住了什么特征?是怎样具体描绘的?

  3、作者写春花时是按照哪三个层次写的?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4、作者把无形、无色、无味的风写的具体又形像,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的感受上把风写活的?

  5、作者写人们迎春的点睛之笔在哪里?

  6、作者用了哪三个句子赞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颠倒三个句子的顺序行不行?为什么?

  7、划分文章的层次,概括层意,归纳中心思想。

  四、师生共同总结:通过分析〈春〉这篇课文,对阅读抒情散文有哪些规律的认识?(从方法和能力两方面总结)

  五、布置作业

  学习文中长短句参差交错的写法,写一段秋景。作业处理方法:课下交流、互评,课上朗读好作品。

  朱自清《春》优秀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品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体会文本的语言风格适应情感抒发的特点。

  3、感受作者对春的盼望、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新生命之情,对希望的憧憬之情。

  二、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本的语言风格适应情感抒发的特点。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挑选几篇同学改写的《春之古韵》散文。同学们,在你们将古诗改成散文的.过程中,都加上了自己观察春天的特征,也融入了自己对春天的情感。今天让我们随着朱自清先生的足迹,看看他笔下的《春》具有怎样与众不同的特点。

  二、初步感受,进入文本

  1、播放视频朗读。

  2、学生跟跟随视频朗读,体会其中的感情。

  3、朗读完文章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你觉得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能读出文章的味道?(欢快、欣喜)

  三、提升感受,概括特点

  1、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来描写春天呢?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春天充满了怎样的情感呢?

  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这美好的春景呢?

  答: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

  3、每个小组挑选一幅图画,说说这幅春景图美在哪里?

  (1)春草图

  ①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C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②从哪些角度描写春天的小草?

  质地(嫩嫩的、软绵绵的)、颜色(绿绿的)、范围(园子里、原野里、满是的)

  ③这样的小草给人怎样的感受?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春草充满生机与活力,给人以欢乐。

  ④“钻”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朱自清《春》优秀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作者。

  2、有感情流利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品味佳词妙句体会写作方法。

  4、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难点]

  通过妙词、佳句的品析,学习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考你”——谜语1: 等得三日人方归,二人有缘终相会。谜语2:一日来三人,只有一个大。——(打一二字名词)

  这两个词语的谜底都是春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无数文人墨客都写下了赞美春天的诗句。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走进他的散文《春》。在享受诗情画意的同时,探访他如何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

  二、了解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他“一身重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毛主席曾点名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

  朱自清的创作,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散文主要以描写个人、家庭生活和自然景物为主。写得最出色的有《背影》、《绿》、《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以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三、“识记《春》之词语”

  指名读——齐读——学生书写词语。

  四、感受春之气息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那就请同学们带着你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大声朗读课文。

  课文朗读完了,请你用一个词语说出你对朱自清笔下春天的感受。

  五、点评《春》之景物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的景物。你最喜欢朱自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用一句话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我们都喜欢带给我们无限快乐的'春草;

  这个同学喜欢春天的百花争艳;这个同学喜欢春天的和风拂面:这个同学喜欢春天贵如油的春雨;这个同学喜欢春天……)

  六、品味《春》之语言

  我们喜欢朱自清笔下的花草风雨,也喜欢朱自清的语言。朱自清的语言朴素清丽,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善于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速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读一读,拼一拼,说说它好在哪里。

  七、刚才我们在品味语言的同时,找到了朱自清教给我们的“写作金钥匙”。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下秋天的果实——秋果(同学们可以自由书写,也可以仿照“春花”一段来写。可以写一段文字,也可以写三言两语)。

  结束语:春天是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同学们正好处在人生的春季。“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希望同学们勤奋学习,把握好自己的黄金时期。

  朱自清《春》优秀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武陵春》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词作,真实的反映了她凄惨的生活处境和忧愁悲痛的思想感情,词人通过描摹动作和神态,通过新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生动地再现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诗词教学的课堂实施,应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品味诗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反复吟诵,联想品味,进而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提高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舴艨、载的读音,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2、过程与方法: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诵读品词对比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难点: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呀,今天老师在上课前给同学们带来一份见面礼,这份见面礼是一幅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聪明的同学们一定已经猜出这支女儿花的芳名是————李清照(学生回答)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武陵春·春晚》这首词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跟读:老师一人的朗读似乎有些落寞,老师能否邀请同学们轻声地跟着老师,模仿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试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呢?

  3、学生自由朗读:从同学轻轻的跟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词的节奏美了,但是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想想《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自由朗读)

  4、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下面呀我想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一名学生朗读),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

  “愁”(板书)

  5、同学们通过反复的吟诵,已经能够体会词人的愁情了,我们不妨让前后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单位,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

  嗯,很棒,这组同学可以用齐读的方法加重愁的浓度;还可以借鉴音乐上双声部的唱法,实在是太棒了,同学们掌声鼓励一下他们好不好。当然充满智慧的同学们一定还有更好的方法展示,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在课下来和老师继续交流探讨。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我们的同学调动了自己的机智,全力地传达了李清照的愁情,那么在朗诵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词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学生回答)(板书:直接抒愁,)

  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

  生答:“人非”(丈夫去世)

  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展示幻灯片:婚姻生活的一个片断)

  可是那么美满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却消失在眼前,一切都成回忆,李清照能泪湿衣襟能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么!

  2、事事休啊,什么叫事事休?[万事皆休],她感到万事皆休,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

  [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

  [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大家前后桌讨论讨论,看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准确

  [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板书:细节传愁)

  3、想起曾相亲强爱的丈夫,想起了美满的生活,怎么不令人流泪可又是谁勾起了六年前的生离死别,是谁让本已悲凉的心海又泛起苦涩的愁波?触动这份愁情的是什么?

  李清照见到了什么才“泪湿衣襟”?

  [风住尘香花已尽]

  能描述一下这个景么?

  [风停了,花都凋零了,连泥土也都沾上了花香],词人说“物是”景物依旧,那么我们不妨拿起她早年写就的《如梦令》作一番比照,看看是否能够印证“物是”,请这位同学试着朗读一下,其他同学划出与“风住尘香花已尽”相类似的词语

  [学生朗读]

  相似点在哪里?

  绿肥红瘦=花已尽,雨疏风骤=风住

  情感一样么?

  讨论小结:

  《如梦令》表达的是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与不舍,语气轻快但是《武陵春》暮春的景色却更多的勾起了词人伤痛,[板书:触景生愁]

  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请用沉痛的语气朗读最强烈最直接地抒发词人情感的这句话

  齐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我们再连起来把上阙朗诵一遍,请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

  齐读上阙

  4、同学们已经能读出词人沉沉哀愁了,那我继续看下阙,我们发现李清照的心情似乎发生了转变,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

  学生朗读并作答:闻说、也拟、只恐

  闻说什么意思?——听说

  听说什么?

  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

  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

  好

  此话怎讲?为什么是好消息呢?

  可以去赏春,去散心

  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那么作者心动了么?

  心动了

  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也拟,也打算

  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

  泛舟

  “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

  舒适悠闲

  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计划实行了么?

  没有

  何处可见?

  “只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

  小结:“

  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感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所以我们朗读时前两句可以读出轻快欣喜的语气,而最后则要凝重低沉。哪位同学可以来读前两句,最后一句大家一齐读。

  5、奇怪,愁怎么能用船去载?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是无形无影无声无息的

  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

  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

  回想前人种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能说出一两句么?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把愁比喻成水,表现愁绵绵不绝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把愁比喻成春水,显现愁的绵长

  [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把愁比喻成丝麻,纠缠在一起,纷繁芜杂

  小结:李白写出了愁的韧度,李煜量出了愁的长度,而李清照呢,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板书:比喻摹愁]

  我们再读下阙,此时不仅要读出感情的起伏,而且要读出愁的分量

  [齐读]

  (四)知人论世,解读内心

  那么浓重的愁,那么层层压迫的愁,让词人喘不气来,也让读词的人倍感抑郁,于是有人评论李清照的词风格过于低沉,同学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转入知人论世(当谈到评价文人的作品时,我们有时不妨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孟子;万章下》)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补充总结:从词人人生经历来看,她曾享受过幸福、美满、富足、悠闲的生活,也历尽了国家破败,家乡沦陷,丈夫去世,文物丧失等等苦难,这些苦难淤积于心无人可诉无法可解,因为在男权社会中,根本无人愿意聆听她内心苦闷的呐喊!

  她曾词动京华,名噪一时,可这早已经违反了封建社会为妇女所规定的种种教条,因此她的词也被斥为“无辜藉”她对幸福的追求又被诬蔑成“无检操”,甚至连我们心仰望之的陆游对她也颇多微词,李清照晚年时想把自己一生所学悉心传授于孙姓少女,不料,这位天资聪颖悟性颇高的少女用她十来岁孩子的童音,冷冷地拒绝了词人:“才藻非女子时也!”

  是啊,社会上有才情的女子有何用?她奢望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可到头来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周遭的人都视她为异类。作为一个文人她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作为一个女性,她又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底层,巨大的落差注定了她的一生将忍受着这份旷世的孤独

  [板书:孤独]这份孤独在本已沉重的国愁家愁离愁中又刻上了深重的一笔!

  (五)抒写感受,迁移应用

  李清照小小的一个愁字包含了那么多丰富厚重的意义,那么也请同学们拓展一下思维,用这个“愁”组个词语

  [离愁、愁苦、愁绪、愁眉苦脸、悲愁、忧愁、乡愁]

  再请同学们用你刚才组的词造个句子来表达你对《武陵春》这首词的最大感受,老师先造两句,算是抛砖引玉

  ①人生几处闲愁,而易安的愁苦却是双溪扁舟上不能承载的生命之重

  (六)课堂小结,拓展熏陶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学生作品展示(花落人去,阴阳两岸的离愁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朱自清《春》优秀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字词的音,能欢快而有节奏地朗读全文。学习作者准确生动地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3、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四)课型

  新授课

  (五)课时

  第一课时

  (六)教具准备

  幻灯机、录音机

  (七)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在一年四季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指定同学回答)

  2、正确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曾经有一位同学这样回答:(幻灯出示)

  “我喜欢春天,因为它很美,有绿树红花,花香鸟语;因为它很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新的;因为它充满希望充满活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切希望在春天,而我也总在春天的第一天里订好新一年的学习目标。

  3、教师归纳:这位同学喜欢春天的原因如朱自清,朱自清写的《春》这篇散文正是描绘了白花争荣,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画、赞美抒唱了春天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抒情诗,这幅风景画,这曲春的赞歌!

  4、板书课题

  5、听课文录音,幻灯出示问题,提示学生将课文划分段落。

  本文围绕一个“春”字,给我们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

  请同学们以最快速度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指名回答,订正答案之后板书:盼春绘春赞春

  6、教师述说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基调:

  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要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以及作者对抒情,描写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分析课文内容

  (一)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问:1、春天到来之际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哪个地方可以看出?

  (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盼望着,盼望着)

  板书:盼

  2、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写?有什么作用?

  (用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

  3、小结:

  文章第一部分只有一句话,作者通过抒情的手法,运用反复、拟人的修辞方法给我们写出了他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在他感情的渲染之下,我们也产生了同感,同样渴望春天尽早到来。

  板书:抒情

  (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终于迎来的春天是怎样的呢?作者在一开始便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指名学生朗读这段话,其他学生找出这句话。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2、导学生了解作者依次概括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中哪些详细

  描写?哪些几笔带过?从而分析出“绘春”分为“宏观勾勒”和“细笔描绘”两部分。

  明确:

  宏观勾勒:山,水,太阳

  细笔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接春天的活动

  3、于这些景物作者并没有一一详细地描绘,开始作者先粗笔勾勒,

  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给我们总体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有了粗笔勾勒的背景之后,作者才开始用他那细致的笔触,工笔细描富有特征的春天的景物,绘出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他一共描绘了几幅图?(五幅)

  板书:宏观勾勒——山,水,太阳

  细笔描绘——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4、小结:

  作者正是如此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地按一定的顺序给我们描写春天的景物的,在写春天的山,水,太阳时虽只有一句话,但他却能够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赋予春天生命,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板书:排比,拟人

  (三)分析春草图

  1、教师朗读文段,让学生体会应采用愉快,赞美的语调来读,然后让学生朗读,教师放音乐,要求学生带着愉快与赞美跟着音乐小声朗读本段册

  2、作者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哪些句子可以说明?

  板书:生命力顽强长势旺盛

  3、幻灯出示一名学生的作品

  这里有一位同学用一段话描写春草,请大家将这段话与朱自清先生写的课文这段话作对比,试根据以下问题欣赏朱自清的文章好在哪?

  作品:

  春天到了。大自然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不知不觉地从地里长出来,绿油油

  的。风来了,小草为风弯了腰;雨来了,小草没有躲闪,而是再一次挺直了身躯,任凭风吹雨淋,风雨过后,小草脸上充满了笑容,好象在告诉人们:只要坚强,困难一定能克服。

  问题:

  用词方面:

  品位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钻)

  (2)小草争先恐后地从土里长出来(争先恐后长)

  描写方法:

  1、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由于能力的限制,写作手法会单调些,描写事物时一般只会从正面去描写,而不会通过侧面的描写来衬托事物的特征。大家来看这句话(幻灯出示)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问:这句话表面上是写人的活动,但实际上是写小草,这里突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呢?

  (长势旺盛,绿草如茵)

  2、这里通过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提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修辞手法:

  写景的文章运用修辞手法是最灵活的,像这位同学写的这段话,正是成功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草同样成功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用简洁的语言去突出春草的特点。

  板书:拟人排比

  (四)点拨学生析读春花图

  1、听录音,四人为一组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幻灯出示)

  (1)春花有什么特点?

  板书:花多花艳花香

  (2)作者写树上果实,花丛的蜜蜂,蝴蝶,是否脱离了内容?写这些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明确:没有脱离课文内容,写这些正是为了突出春花的特点。

  (3)本段是按的顺序描写春花的。先写,再写,最后写。

  (4)描写春花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画出相应的句子。

  板书:排比比喻拟人

  (5)品味句子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问:如果把“闹”换成“叫”好不好?为什么?

  2、小结:

  通过这段内容的分析,我们主要要学习作者描写时抓住事物特征进行合理联想,由花多联想到果实多这种写法,使我们的作文读起来能让

  读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尤其在对春草和春花的描绘,作者擅于遣词造句,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盼春和绘春里的春草图、春花图,大家重点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以及修辞方法的运用,希望大家回去好好消化,将学到的写作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布置作业

  你能给春草图和春花图各配上一句古诗吗?

  春草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花图——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乱花渐欲迷人眼。

  ——红杏枝头春意闹。

  附:板书设计(下页)

  五、板书设计

  9、春

  朱自清

  (抒情)盼春———盼:(反复,拟人)

  宏观勾勒———山,水,太阳(排比、拟人)

  (描写)绘春

  春草图———生命力顽强,长势旺盛

  (拟人、排比)

  春花图———花多、花艳、花香

  (排比、比喻、拟人)

  细笔描绘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赞春

  朱自清《春》优秀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盼望她的到来,待她降临之后,则是尽情的欣赏这美丽的大地回春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文章结构体现了作者思路。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难点)

  过程与方法:在师生互动平等的基础上,采用多种读,多种活动来共同品析文章。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来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你看在他们的笔下,那波澜壮阔的大海,那喷薄而出的红日,那姿态万千的彩云,那争奇斗艳的花卉、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那么,同学们喜不喜欢这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生机勃勃的春天。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朱自清的春,来赏析朱自清为我们描绘的这令人陶醉的春色。

  (二)七嘴八舌话作者

  (三)师生互动,品析文章

  互动1:教师播放春的录音,要求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把握节奏和感情。在听的过程中,注意作者描绘了春天的哪些事物。

  互动2:师生相互启发理清文章思路。

  盼春——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颂春

  互动3: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景物中——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生命的灵气。这篇文章简直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老师也真想美美的.读一回,同学们想不想读。请你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有感情的读出来,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我们一同来分享。

  a,师生竞赛读文章,竞赛评析,学生点评。

  b,分小组讨论,小组之间竞赛。

  c,教师小结学习内容。

  (四)、体验与反思

  参照课文描绘春的手法,来描写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

  (五)、课堂小结

  文中朱自清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春的画面,寄托了作者对春的由衷赞美和热爱之情,文章末尾作者高呼“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抓住春天这大好时机,奋然向上,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六)、课后作业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以将自己搜集的有关春的诗句互相交流。

  春

  朱自清

  ()春

  ()春(师生合作完成图画和文字)

  ()春

  (七)课后反思(略)

  朱自清《春》优秀教案 篇11

  目标:

  1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写景的组织与安排。

  3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师导入新课: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今天我们来欣赏朱自清写的春。同学们曾经学习过哪些写春天的优美诗句。

  生:春回大地千峰秀,日暧神州万木荣。

  生:轻烟芳草地,大地遍春风。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生: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生: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生“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师:你最欣赏文中哪些优美语句,请先声情并茂地读一读,也可以做一下赏析。

  生:(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一段话写了春草,尤其是拟人化的写法赋予春草以生机和活力。

  生:我认为他只有最后一句话读的不太好,读的太有力了,没有表现出风的轻和草的软,我想应该这样读:“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生:我认为他这个读法效果很好,让我们听了好像真的.是坐在软绵绵的草上,柔和的风在耳边轻轻擦过。

  生:我认为闭上眼睛才会有这种感觉。

  师:好,请同学们自由读一遍,边读边把作者所描绘的春草的画面在脑海中浮现出来,这样才容易入情入境,也才更容易表达感情。

  生:(读)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些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支去。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生:我认为他“闭了眼,树上已经满是”这一句读的最好,让人看了有陶醉的感觉。

  生:这一段写了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一句子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春天花的五彩缤纷。

  生:文中说“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中的一个闹字用的非常好,写出了喧闹沸腾的景象。而且还把蜜蜂拟人化了。

  师:说的好,把蜜蜂人格化了,赋予它以人的灵性。

  生:为什么说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生讨论交流)

  生:因为有风,野花摇摆,所以会有眨眼的感觉。

  生:确实,很有道理。

  朱自清《春》优秀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①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②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③揣摩、品味本文鲜明、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④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掌握课文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的写作特点。

  5、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①诵读;

  ②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③理清文章思路。

  难点:1、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2、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写法。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

  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细致,感情丰富,语言生动、精炼,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帮助学生掌握写景技巧,可选择重点语段进行精讲分析,加深理解。

  2.一听:听录音朗读(或范读),体会情境。四读:初读--理清思路。再读--体会感情。三熟读--找出特点。四精读--练习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法国有一位雕刻家,叫罗丹。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相信大家一定听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美。春天也是一种美,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带来了温暖,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力量。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过春天,歌颂过春天,由此产生了许多不朽的篇章。

  诗人杜甫《绝句》"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

  2.描写春天的古诗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4.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

  5.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二、听录音朗读。

  1.学生听录音,体会感情,扫清字词障碍。

  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应和(hè)薄(bó)烟

  黄晕(yùn)蓑(suō)衣巢(cháo)

  2.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二、初读:理清思路。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1-1):盼春

  第二部分(2-7):绘春

  第三部分(8-10):赞春

  读法:(生读师作简评,其他同学注意教师的点评来理清思路,一篇课文一读一评,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既组织了课堂教学又通过简评,学生很快地理清了作者思路--盼春、绘春、赞春。并了解绘春这一重点部分描绘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这五幅画面。

  三、再读:体会感情-深入到《春》的艺术境界中时,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读法:(带读、省略对比读、提问读等)

  ★第一部分: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还将读者的心牢牢的抓住,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近"用得十分准确,把春天拟人化,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3.修辞:拟人和反复,通过两种修辞手法,表现了对春天的盼望,这是文章的总起。此时春天还没到,只是近了。接下来呢,春天来了,…

  ★第二部分: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然":的样子,是词尾,表示状态。

  拟人写法,很形象很具体地写出了春天刚到时的特点。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排比:使句子整齐和谐,有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朗润:明朗,润泽。因为春天到了,山草变绿,林木抽芽,色彩变得非常鲜明,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树木由枯萎转为润泽。给人一种清晰明亮的感觉。(点击朗润的山的图片。)

  水涨是因为冬天的冰雪融化造成的。(冬去春回)

  写太阳,拟人。用"红"来描绘,表现春日融融的暖意。

  ★这一段是作者在描绘春天中的总写,他用非常概括的语言勾画出了春天的整体景观。那么接下来作者就要对春天进行仔细地观察,用他细腻的笔触去描绘春天的美,为我们展现一幅幅春的画面。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软绵绵,写姿态。

  "偷偷地"和"钻"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勃勃生机。

  ★这些景象也正映现出了作者对春天的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这种用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感情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

  如:叶子,心情好的时候是嫩嫩的,绿绿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干的,或者…

  风,心情好的时候是轻悄悄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凛冽的,刺骨的。

  模仿:草,心情好的时候是软绵绵的,更好的时候,甚至是散发着阵阵清香。

  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硬梆梆的,针刺般的,甚至是恶臭。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从高到低的顺序。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1)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势。(2)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3)通感,写春花气味的甜香。(4)衬托,写春花数量的巨大。

  (5)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总的特点:春花万紫千红,争芳夺艳。花下的情景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闹",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动作,渲染了热烈的气氛。"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都围绕着春花写,中心十分突出。获得启示--写文章要围绕中心写,还要注意,想让文章更加的精彩,让你所描绘的事物更加的形象可感,这就需要修辞的运用。就像作者把野花比喻成眨呀眨的星星,很含蓄的写到了风,写到了太阳,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笛。怎么写的呢?

  基本思路:先写风的温和,再写风的香气,后写风的和悦。

  从人的感觉:触觉、嗅觉、听觉。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

  ★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用了比喻,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

  母亲手的普遍特点是温顺柔和,而父亲的手的特点是粗广刚毅。因此,这一比喻从触觉的角度非常巧妙的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把本来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形象化了。

  ★作者通过嗅觉感受到了春风带来的各种气息,有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有青草味儿,也有花的香,写出了春风的香甜和醉人。

  ★作者还借助听觉写出了风的和悦,鸟儿"清脆"、"宛转"的叫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和轻风流水应和,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这是多么动听的音乐。

  以上我们看到作者从触觉、嗅觉和听觉三个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美妙感人。再看到春花图,作者也同样运用了这三种感觉,还有视觉。从中,我们看到,文章对春景写得如此具体生动,是和作者多方面的感觉和深切地感受分不开的。这里我们又获得了一种启示:要获得实际感受,就耍仔细观察,观察就是要把五官一齐开放,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和表现事物。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在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的一种途径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顺序,由物及人,由近及远。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特点:细密,轻盈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修辞,排比,比喻。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工夫:时间。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第三部分: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给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比喻、拟人、排比)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

  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是健壮有力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文章描写的顺序也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四、熟读:领会写作特点,采用的表现手法。

  ⑴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⑵描写细腻,富于情致。⑶作者细致地观察。⑷结构严谨精美。

  五、精读:体会文章最精彩的地方

  读法:练习背诵,要求自由朗读,从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段落或章节,以最快的速度背出来,看谁能背出全文。

  六、结束语:

  《春》是一篇充满诗意的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绘了大地春回,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的希望,从而激发人们在大好的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通过课文学习,我们要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惜青春,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课后小结】

  本文声情并茂,适合朗读,因此读是讲授本文的重要方法之一。采用听读、齐读、自读、默读、朗读比赛等方式,以读带讲,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整体感悟、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拓展与延伸及作业的设置,五大版块的设置处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材只是用来教会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运用。教是为了不教,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那是老师的最大心愿。

  朱自清《春》优秀教案 篇13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春天的“新、美、力”。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

  2、能力目标

  (1)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2)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3)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及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景物描写中抒情。

  教学设想

  1、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诵读中注重个性化朗读。

  2、小组讨论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细致观察景物,领会写景的各种方法。

  3、课堂延伸: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在课堂上讨论、分析。

  教学准备: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2、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摘抄并准备在课堂上讨论、分析。

  3、把自己认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教学过程

  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感受春的活力。

  2、赏析课内外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

  教学步骤:

  一、 盼春天

  1. 导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现在严冬将至,但我们也可以在这严冬中找寻春的影子,因为冬天来了,我们离天春天越来越近了,那让我们共同来期待那富有生命力的春天吧?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听,春天来了……

  2. 欣赏音乐《春天在哪里》

  二、 找春天

  3. 问:春天在哪里呢?在这里,在我们身边。在古诗词句中,下面请同学们从所学过的古诗词中去找春天。(生回答出诗句——: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 问:“能不能告诉老师诗句写的是春天的什么景物呢?” 例:上面的例句写的是小草。

  5. 问:“写草(或花、雨、风)怎么样?” 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出了草旺盛的'生命力。

  三、 读春天:

  6. (我们找到了春天,那么的美丽,那让我们共同来读一读作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天,一起来感受一下那美丽的春景)放配乐朗诵,领会作者朱自清的感情基调。(引导朗读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

  7. 分小组诵读课文。

  8. 正音正字。

  9. 师点拨:本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四、 诵春天:

  10. 全体齐诵读课文,

  要求:

  (1)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理解;

  (2)用明快的节奏,读出作者热爱赞美的感情。

  11. 课外延伸:

  仿照课文结尾句子

  春天还像什么呢?

  例:春天是插花能手,用巧手装扮人生;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用画笔绘出五彩的世界。

  12. 作业布置:

  (1) 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及相关的诗词句。

  (2) 把课文中自己认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并说说理由。

  附:(第二、三课时)设想: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作用;

  2、借景抒情的写法;

  3、写景方法小结。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品味文章语言的优美词句,老师只是作适当的点拨。

  朱自清《春》优秀教案 篇14

  一、总体评价:

  这是一首抒写青春的比较成熟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歌。

  二、最突出的特点:

  赋予意向以最异常的感觉,隐晦地表达青春的热情与困惑,焦虑与迷惘。

  三、主要技法:

  拟人、拟物、象征、意象的变形,句式的变形。

  四、写作年代:

  1942-1940年从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教两年,后到缅甸抗日战场担任翻译一年。

  五、表层意义:

  春天,充满生命力,万物蓬勃滋长,生命的欲望赤裸展现,无比美丽。

  六、深层意义:

  春带来生机,带来欢乐,也带来烦恼,甚至痛苦。这正是青春的象征。青春无比美丽,充满生命的张力,生命的欲望被点燃,却又遭受压抑,因而更加强化了对禁锢和压抑的突破与反抗的渴望。

  七、咀嚼感悟:

  青春是永恒的美丽季节,青春的'理想,爱情的渴望,成为永远的谜,蛊惑者年轻人的心。但这种渴望,却不可以无限地张扬,无限地膨胀。等待也许是一个被动的行为,却绝不是懦弱;不加节制地任其燃烧,青春之火将烧毁的,也许就是青春本身。

  八、知人论世:

  作者写此诗时24岁。此时,正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作者即将赴缅甸抗日战场参加工作。战争,不仅是爱情被沉重的战争压抑,民族、生命、道德,都在遭受侵略者铁蹄的蹂躏。这个时期的青春的诗歌,也当然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充满了禁锢感、矛盾感,充满了反抗感,以及对结束战争、迎接新生活的等待和渴望。

  九、难句理解:

  1、“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以火焰表现绿色之盛、之逼人,以摇曳突出绿色之动感。整句突出地表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也暗示青春的蓬勃气息。

  2、“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倒装的句式。突出花朵的无穷生命力。

  3、“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缺无处归依”——“永远的谜”,那是生命的谜,是青春的谜,“泥土做成的鸟的歌”,既轻盈,又浑沉,这奇妙的组合,使轻盈不至于轻飘轻率,使厚重不至于板滞沉重。

【朱自清《春》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朱自清《春》的教案09-01

朱自清《春》教案01-07

朱自清春教案03-27

春朱自清优秀教案(精选10篇)03-26

朱自清春的讲课教案08-26

春朱自清教案03-27

有关朱自清《春》的教案11-28

朱自清《春》的教案(精选10篇)02-25

朱自清的《春》教案(精选16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