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醉翁亭记》教学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1、作者浏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2、“乐”为主线,前后呼应,严谨的结构
3、散中有整、别具一格、错落有致的句式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作者简介
1、在北宋时期,有这样一文史学家,家有“藏书一万卷,藏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因此号为“六一居士”,它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还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大家猜猜这个人是谁?(欧阳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大家”,学习他的一篇代表性散文《醉翁亭记》,(板书课题)了解欧阳修的情怀
2、作者、写作背景补充介绍
你还了解欧阳修的哪些方面的资料?你是从哪里了解的?本文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二、读课文,学生字
1、听朗读录音要求:注意听出语气语调,把握停顿节奏,注意字词的准确读音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滁( ) 壑( ) 琅琊( )( ) 辄( ) 伛偻( )( )
肴( ) 蔌( ) 觥( ) 翳( ) 射者中( )
3、指名生范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感情
三、结合书下注释,学生互译全文
1、生看书下注释,自译
2、生质疑,共译
四、小结全课,布置作业:课后完成“文言文积累卡”
文言文积累卡
编号: 册 页
课题 | 作者 | 朝代 | ||||
文体 | 文化常识 |
积累 时间 |
||||
1通假字 | ||||||
2词类活用 | ||||||
3古今异义 | ||||||
4一词多义 | ||||||
5特殊句式 | ||||||
6重点语句 积累、翻译 |
||||||
目标:研读课文
一、检查“文言文积累卡”
二、研读课文
(一)研读全文脉络
1、大家能不能从描写、记叙的角度梳理课文脉络?在纸上写一写,试一试,建议每一层中都含的“亭”
(2)看看能不能都含有“乐”字呢?
(3)还能不能都含有“醉”字呢?
(4)看能不能都含有“醉翁”、“乐”呢?
(5)咱们换个说法能不能从记叙的顺序上突破一下?
2、下面,老师还从影视拍摄的角度赏析了课文,现在也让你们欣赏一下
课文的脉络是:
一个大远景镜头———组空镜头——一个长镜头——一个全景镜头
3、请大家各自选出一种说法,并根据它来协助自己背诵课文(学生大声朗读6—10分钟)
(二)研讨每一段的内部层次
下面我们研究每一段落的内部层次把它们清理出来,指导背诵就更有依据老师先说第一段,你们分组介绍第二、三、四段
(1)师:第一段:山—水—亭—名—太守
(亭的自然环境:环滁山——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2)第二段:
(“山水之乐”具体化:山间朝暮变化之景——四季变化之景)
(3)第三段:(扣住“乐”)
(4)第四段:
请大家根据以上线条再背诵课文(学生背读8分钟)
三、小结全课,布置作业
1、写出文中含有“乐”的句子:
2、请将上述“乐”进行分类:
3、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目标:小结主旨,手法等当堂练习
一、检查第二课时课后作业(书面,口头)
二、探究主旨
1、概括全文主要内容及主旨
本文通过对的描写和对的叙述,表达了作者的情怀
2、“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被贬滁州,为什么还能“乐”得起来?你从中看到了哪些内涵
3、语言赏析
(1)全文共用了个“也”,形成了一种长短参差、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极有特色
(2)文中用了不少对句,整散结合,请举出几例
示例:
作用:节奏感强,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三、课堂练习
(一)(2012·湖北恩施卷)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A 段】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彝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段】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垒全矣!”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 (2)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
(3)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4)请循其本(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3.这两个语段讲的都是出游之乐【A段】主要写的是 ;【B段】主要写的是
4.这两个语段围绕一个“乐”字,描绘了两幅不同的图景,你怎么看待这两段文字中的 “乐”?
(二)(2012·江苏南通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因 取 旧 案 反 覆 观 之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读书辄成诵( ) (2)晚更号六一居士( )
(3)虽机阱②在前( ) (4)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四、课后作文:命题作文:乐
【《醉翁亭记》教学案】相关文章:
《醉翁亭记》教学案例分析04-02
《醉翁亭记》导学案(精选10篇)03-25
中学生醉翁亭记导学案04-12
《醉翁亭记》教学案参考答案04-20
初二语文《醉翁亭记》教学案例06-13
《醉翁亭记》导学案练习题及答案01-11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教学案06-14
《观潮》学案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