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伐原文言文及翻译

时间:2022-04-23 12:29:29 文言文 我要投稿

文公伐原文言文及翻译

  学好文言文,懂得翻译是关键。下面是文公伐原文言文及翻译,一起来学习其中奥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文公伐原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文公伐原文言文及翻译

  文言文

  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返,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矣,乃归文公。故曰“次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勿若不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 (《国语·文公伐原》)

  翻译

  晋文公起兵讨伐原国,跟身边的谋士说七天攻下原,七天没有攻克原国,便命令士兵班师回朝。有个谋士进言:原国就要被攻克了,请将士官吏等待些时间。

  元公答到:诚信,来立国之宝。得到原国而失去诚信这个宝物,我不能这样做。于是元公便班师回朝了。第三年又去讨伐原国,与身边的谋士说这次一定会得到原国再回来。卫国人听到这些,认为文公以诚信为治国,于是归顺文公。

  所以说:讨伐原国而得到卫国,就是这样的说法。文公不是不想得到原国,而是不想以失去诚信的代价来得到原国,不能以不诚的方法来得到。一定得以诚信得到,这样归顺的国家就不止是卫国了。文公可以说是知道自己所想。

  凡是做主公的都要以诚信立天下,对人诚信并且对那此不是很亲近的人也一样,不诚信就会让所有事都不顺。所以这次攻下原诚信应该记为首功。

  【拓展】

  《国语》

  《国语》(别称:《春秋外传》《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编撰的一本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该著作记录了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西征犬戎(约公元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公元前453年)这之间,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等诸侯国的部分历史事件和传说,以及各国贵族之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

  作品简介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

  相较《左传》,《国语》所记事件大都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往往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全书二十一卷,《周语》三卷,记载了西周穆王、厉王直至东周襄王、景王、敬王时有关“邦国成败”的部分重大政治事件,反映了从西周到东周的社会政治变化的过程。《鲁语》二卷,则着重记载鲁国上层社会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行,反映了春秋时期这个礼义之邦的社会面貌。《齐语》一卷,主要记载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采取的内政外交措施及其主导思想。《晋语》九卷,篇幅占全书三分之一强,它比较完整地记载了从武公替晋为诸侯,献公之子的君权之争,文公称霸,一直到战国初年赵、魏、韩三家灭智氏的政治历史,从公元前678年到公元前453年,时间长,分量重,所以有人把《国语》称为“晋史”。《郑语》一卷记周太史伯论西周末年天下兴衰继替的大局势。《楚语》二卷,主要记灵王、昭王时的历史事件。《吴语》一卷、《越语》二卷记春秋末期吴、越争霸的史实。

  《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文公伐原文言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韩愈《原道》文言文翻译10-21

齐桓公伐楚文言文翻译整理12-27

原谷谏父文言文翻译03-15

原毁文言文及注释09-06

《原道》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4-12

何以伐为翻译10-11

《季氏将伐颛臾》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4-12

《邴原泣学》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4-12

【明】方孝孺《医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12-06

寺人披见文公_左丘明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