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4-03-06 15:35:44 文言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言文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

  《陈涉世家》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列于《史记》第四十八篇,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让我们看看下面的文言文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一起阅读吧!

文言文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

  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令陈人武臣、张耳、陈馀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为楚王。婴后闻陈王已立,因杀襄强,还报。至陈,陈王诛杀葛婴。陈王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吴广围荥阳。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吴叔弗能下。陈王征国之豪杰与计,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

  周文,陈之贤人也,尝为项燕军视日,事春申君,自言习兵,陈王与之将军印,西击秦。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秦令少府章邯免郦山徒﹑人奴产子生,悉发以击楚大军,尽败之。周文败,走出关,止次曹阳二三月。章邯追败之,复走次渑池十余日。章邯击,大破之。周文自刭,军遂不战。

  武臣到邯郸,自立为赵王,陈馀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陈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诛之。柱国曰:“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立之。”陈王乃遣使者贺赵,而徙系武臣等家属宫中,而封耳子张敖为成都君,趣赵兵,亟入关。赵王将相相与谋曰:“王王赵,非楚意也。楚已诛秦,必加兵于赵。计莫如毋西兵,使使北徇燕地以自广也。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不敢制赵。若楚不胜秦,必重赵。赵乘秦之弊,可以得志于天下。”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韩广将兵北徇燕地。

  燕故贵人豪杰谓韩广曰:“楚已立王,赵又已立王。燕虽小,亦万乘之国也,原将军立为燕王。”韩广曰:“广母在赵,不可。”燕人曰:“赵方西忧秦,南忧楚,其力不能禁我。且以楚之彊,不敢害赵王将相之家,赵独安敢害将军之家!”韩广以为然,乃自立为燕王。居数月,赵奉燕王母及家属归之燕。

  当此之时,诸将之徇地者,不可胜数。周市北徇地至狄,狄人田儋杀狄令,自立为齐王,以齐反击周市。市军散,还至魏地,欲立魏后故宁陵君咎为魏王。时咎在陈王所,不得之魏。魏地已定,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周市不肯。使者五反,陈王乃立宁陵君咎为魏王,遣之国。周市卒为相。

  将军田臧等相与谋曰:“周章军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围荥阳城弗能下,秦军至,必大败。不如少遗兵,足以守荥阳,悉精兵迎秦军。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因相与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于陈王。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与战,田臧死,军破。章邯进兵击李归等荥阳下,破之,李归等死。

  阳城人邓说将兵居郯,章邯别将击破之,邓说军散走陈。铚人伍徐将兵居许,章邯击破之,伍徐军皆散走陈。陈王诛邓说。

  陈王初立时,陵人秦嘉﹑铚人董譄﹑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将兵围东海守庆于郯。陈王闻,乃使武平君畔为将军,监郯下军。秦嘉不受命,嘉自立为大司马,恶属武平君。告军吏曰:“武平君年少,不知兵事,勿听!”因矫以王命杀武平君畔。

  章邯已破伍徐,击陈,柱国房君死。章邯又进兵击陈西张贺军。陈王出监战,军破,张贺死。

  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陈胜葬砀,谥曰隐王。

  陈王故涓人将军吕臣为仓头军,起新阳,攻陈下之,杀庄贾,复以陈为楚。

  初,陈王至陈,令铚人宋留将兵定南阳,入武关。留已徇南阳,闻陈王死,南阳复为秦。宋留不能入武关,乃东至新蔡,遇秦军,宋留以军降秦。秦传留至咸阳,车裂留以徇。

  秦嘉等闻陈王军破出走,乃立景驹为楚王,引兵之方与,欲击秦军定陶下。使公孙庆使齐王,欲与并力俱进。齐王曰:“闻陈王战败,不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请而立王!”公孙庆曰:“齐不请楚而立王,楚何故请齐而立王!且楚首事,当令于天下。”田儋诛杀公孙庆。

  秦左右校复攻陈,下之。吕将军走,收兵复聚。鄱盗当阳君黥布之兵相收,复击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复以陈为楚。会项梁立怀王孙心为楚王。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时为陈涉置守頉三十家砀,至今血食。

  褚先生曰: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为治也。犹未足恃也。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吾闻贾生之称曰: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横,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飘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倔起阡陌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不铦于钩戟长铩也;適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时,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一次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失意地抱怨了好一阵子,说:“如果谁将来富贵了,大家不要彼此忘记呀。”受雇佣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怎么能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屯长。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即使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有罪过,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作为天下首发,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下“陈胜王”,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将尉拔剑出鞘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陈胜佐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必定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部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个个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将尉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攻打蕲县。攻下蕲以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军攻占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则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兵好几万。攻陈县时,那里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同起义军作战。守丞不能取胜,兵败身死,起义军才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才能出众的乡绅一起来集会议事。乡官、乡绅都说:“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诛灭残暴无道的秦王朝,恢复建立楚国的江山,按照功劳应当称王。”陈胜于是被拥立为王,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

  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陈胜于是就以吴广为代理王,督率各将领向西进攻荥阳。命令陈县人武臣、张耳、陈馀去攻占原来赵国的辖地,命令汝阴人邓宗攻占九江郡。这时候,楚地几千人聚集在一起起义的,多得不计其数。

  葛婴到达东城,立襄强为楚王。葛婴后来听说陈胜已自立为王,接着就杀了襄强,回来向陈胜报告。一到陈县,陈胜就杀了葛婴。陈胜命令魏人周市北上攻取原属魏国的地方。吴广包围了荥阳。李由任三川郡守,防守荥阳,吴广久攻不下。陈胜召集国内的豪杰商量对策,任命上蔡人房君蔡赐做上柱国。

  周文,是陈县有名的贤人,曾经是项燕军中的占卜望日官,也在楚相春申君黄歇手下做过事,他自称熟习用兵,陈王就授给他将军印,带兵西去攻秦。他一路上边走边召集兵马,到达函谷关的时候,有战车千辆,士兵几十万人,到了戏亭时,就驻扎了下来。秦王朝派少府章邯赦免了因犯罪而在骊山服役的人以及家奴所生的儿子,全部调集来攻打张楚的大军,把周文军全给打败了,周文失败之后,逃出了函谷关,在曹阳驻留了两三个月。章邯又追来把他打败了,再逃到渑池驻留了十几天。章邯又来追击,把他打得惨败。周文自杀,他的军队也就不能作战了。

  武臣到达邯郸,就自立为赵王,陈馀做大将军,张耳、召骚任左、右丞相。陈王知道后非常生气,就把武臣等人的家属逮捕囚禁了起来,打算杀死他们。上柱国蔡赐说:“秦王朝还没有灭亡就杀了赵王将相的家属,这等于是又生出一个与我们为敌的秦国来。不如就此封立他好些。”陈王于是就派遣使者前往赵国去祝贺,同时把武臣等人的家属迁移到宫中软禁起来,又封张耳的儿子张敖做成都君,催促赵国的军队速进军函谷关。赵王武臣的将相们商议说:“大王您在赵国称王,并不是楚国的本意。等到楚灭秦以后,一定会来攻打赵国。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不派兵向西进军,而派人向北攻取原来燕国的辖地以扩大我们自己的土地。赵国南面据黄河天险,北面又有燕、代的广大土地,楚国即使战胜了秦国,也不敢来压制赵国。如果楚国不能战胜秦国,必定就会借重赵国。到时候赵国趁着秦国的疲敝,就可以得志于天下了。”赵王认为说得有道理,因而不向西出兵,而派了原上谷郡卒史韩广领兵北上去攻取燕地。

  燕国原来的贵族豪杰劝告韩广说:“楚国已经立了王,赵国也已立了王。燕国地方虽然小,过去也是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希望将军您自立做燕王。”韩广回答说:“我的母亲还留在赵国,使不得。”燕人说:“赵国现在正西面担忧秦,南面担忧楚,他的力量不能来限制我们。况且以楚国的强大,都不敢杀害赵王将相的家属,赵国又怎敢杀害将军您的家属呢?”韩广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于是就自立做了燕王。过了几个月,赵国派人护送燕王的母亲及其家属来到了燕国。

  在这个时候,到各地去攻城占地的将领,数不胜数。周市北上攻城掠地到达了狄县,狄县人田儋杀死了狄县县令,自立为齐王,凭借齐地的力量来反击周市。周市的军队溃散了,退回到了魏地,打算立魏王的后代宁陵君咎做魏王。其时咎在陈王那里,不能回到魏地去。魏地平定以后,大家想共同拥立周市做魏王,周市不肯接受。使者先后五次往返于陈王与周市之间,陈王乃答应立宁陵君咎做魏王,遣送他回到魏国去。周市最后做了魏国的相。

  将军田臧等人一起谋划说:“周文的军队已经溃散,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到来,我们包围荥阳城久攻不下,如果秦国的军队到来,一定会被打得大败。不如留下少量的部队,足以守住荥阳就可以了,把其余精锐的军队全部拿来迎击秦军。现在代理王吴广骄横,又不懂用兵权谋,这样的人无法和他商量议事,不杀了他,我们的计划恐怕会被搞坏。”于是他们就假冒陈王的命令杀掉了吴广,把吴广的头献给了陈王。陈王就派使者赐给田臧楚令尹的大印,任命他做上将军。田臧就派部将李归等人驻守荥阳城,自己带了精锐的部队西进到敖仓迎战秦军。双方交战时,田臧战死,军队溃散。章邯领兵趁机到荥阳城下来攻打李归这些人,打败了他们,李归等人战死。

  阳城人邓说领兵驻扎在郏城,被章邯部将所带的一支部队击败,邓说率军溃逃到陈县。铚人伍徐率兵驻扎在许县,也被章邯的军队击溃了他。伍徐的军队都溃散逃到了陈县。陈王杀了邓说。

  陈胜刚刚自为王时,陵县人秦嘉、铚县人董緤、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县人丁疾等都单独起兵反秦,他们领兵把东海郡守名叫庆的围困在郯城。陈王听说后,就派武平君名叫畔的做将军,督率郯城下的各路军队。秦嘉拒不接受这个命令,自立为大司马,讨厌隶属于武平君畔。便告诉他的军吏说:“武平君年轻,不懂得军事,不要听他的!”接着就假托陈王的命令杀死了武平畔。

  章邯打败伍徐以后,接着进攻陈县,陈王的上柱国房君蔡赐战死了。章邯又领兵进攻驻守在陈县西面的张贺部队。陈王亲自出来督战,结果楚军还是战败,张贺阵亡。

  十二月,陈王退到了汝阴,在回到下城父时,他的车夫庄贾杀了他投降秦军。陈胜死后安葬在砀县,谥号叫隐王。

  陈王从前的侍臣吕臣将军组织了一支青巾裹头的“苍头军”,从新阳起兵攻打陈县,攻克后,杀死了庄贾,又以陈县为楚都。

  当初,陈王刚到陈县的时候,曾命令铚县人宋留领兵去平定南阳,再进兵武关。宋留攻占了南阳之后,传来了陈王被杀的消息,于是南阳又被秦军夺了回去。宋留不能进入武关,就往东到了新蔡,不料又遇上了秦军,宋留带着部队投降了秦军。秦军押解宋留到了咸阳,将他五马分尸示众。

  秦嘉等人听说陈王的军队已经兵败逃走了,就立景驹做了楚王,率兵到了方与,准备在定陶附近袭击秦军。于是派公孙庆出使齐国去会见齐王田儋,想联合他一同进兵。齐王说:“听说陈王战败了,至今生死不明,楚国怎么能不来向我请示就自立为王呢?”公孙庆说:“齐国不请示楚国而立王,楚国为什么要向齐国请示才能立王呢?何况楚是首先起义反秦的,理当号令天下。”田儋杀死了公孙庆。

  秦的左右校尉率领部队再次进攻陈县,并占领了它。将军吕臣失败逃跑后,重新集结兵马。并与当年在鄱阳为盗后被封为当阳君的黥布所率领的军队联合起来,又攻击秦左右校尉的军队,在青波把他们打败了,再度以陈县为楚都。这时正好项梁立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做了楚王。

  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复解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字。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夥颐真多啊!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做“夥”,所以天下流传“夥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这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旧事。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陈王就把来客杀死了。从此之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陈王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过,专门督察群臣的过失。将领们攻占了地方回到陈县来,命令稍不服从,就抓起来治罪,以苛刻地寻求群臣的过失作为对陈王的忠心。凡是他俩不喜欢的人,一旦有错,不交给负责司法的官吏去审理,就擅自予以惩治。陈王却很信任他们。将领们因为这些缘故就不再亲近依附他了。这就是陈王所以失败的原因。

  陈胜虽然已经死了,他所封立派遣的侯王将相终于灭掉了秦王朝,这是由于陈涉首先起义反秦的结果。汉高祖时,在砀县安置了三十户人家为陈涉看守坟墓,到汉武帝时仍按时杀牲祭祀他。

  褚少孙先生说:地形险阻,是便于用来固守的;武器装备和法制规章,是便于统治国家的。但这些还不是最可靠的。先王以仁义道德作为治国的根本,而把巩固边塞、制定法律条文看成枝叶,难道不是这样吗?我曾经听说贾谊的文章说:

  秦孝公占据崤山和函谷的险固地势,拥有整个雍州地区,君臣牢固把守,随时窥视着周王朝的政权,大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劲头儿,并吞八方极远之地的心气儿。就在这个时候,商鞅辅佐秦孝公,对内建立法令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整治攻守的武器,对外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们互相争斗。于是秦国像两手相合那样容易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接了秦孝公的治国事业,遵循着先人留下来的策略,向南面夺取了汉中,向西南夺取了巴蜀,向东面割得了肥沃的土地,向北面夺得了冲要险阻的郡邑。诸侯们因此而恐惧惊慌,相会结盟商量对策来削弱秦国。他们不吝惜珍贵的财宝和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人才。采取合纵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支援,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公子,都英明智慧而忠诚信义,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才,尊重贤者而器重士人。他们互相约定实行合纵联合抗秦,破坏秦国的连横策略,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等国的有关人士。于是六国的人才,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替他们策划;有齐明、周最、陈轸、邵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沟通他们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诸侯们曾经用相当于秦国十倍的土地,百万的大军,攻打函谷关而进击秦国。秦国开关迎敌,九国的军队反逃跑而不敢前进。秦国没有耗费一个箭头,而天下的诸侯却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合纵解散,盟约破坏,各自争相割地贿赂秦国。秦国有充余的力量来利用诸侯的弱点,追赶逃亡败走的敌人,杀得他们横尸百万,流的血把大盾牌都漂浮起来;秦国趁着有利的形势,方便的时机,分割土地山河,因而强国请求臣服,弱国前来朝拜称臣了。

  延续到秦孝文王、庄襄王的时候,他们在位的时间短暂,国家没有什么事。到了秦始皇,他发扬六代传下来的功业,像驾车似的挥动长鞭来驾御各诸侯国,吞并了东周和西周两个小国,灭亡了六国诸侯,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控制天下,手持刑杖来鞭笞天下的人民,声威震慑四海。向南方夺取了百越的土地,把它设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长们,低着头,用绳子拴住自己的脖子来投降,把自己的性命交给秦王朝的下级官吏掌握。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万里长城,作为边疆上的屏障来防守,把匈奴向北驱赶了七百多里;匈奴人不敢到南边来牧马,兵士也不敢搭起弓箭来报仇。于是废除了先王的治国之道,焚烧了诸子百家的著作,以图使老百姓愚昧无知;他还毁坏各地的名城,杀戮豪杰,收集天下的武器集中到咸阳,熔化刀剑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像,来削弱天下人民的反抗力量。然后依凭华山当作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依据亿丈高的华山,临守着深险莫测的黄河,作为守卫的险要之地。良将拿着强弓,防守冲要的地方,可靠的大臣带领精干的士兵,摆列着锋利的武器,严厉盘查过往的行人是谁。天下已经平定,秦始皇的心中,自以为关中的坚固,是千里金城,可以作为子子孙孙万世当皇帝的基业了。

  秦始皇死了以后,他的余威还震慑着远方。然而陈涉是一个用破瓮作窗户,用草绳拴门轴的穷苦人家的子弟,是耕田的人,是供人役使的人,是被征发戍守边境的人。他的才能比不上一般平常的人,既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明,也没有陶朱、猗顿那样的富有,置身在戍卒的行列之中,兴起在乡野之间,带领着疲乏散乱的戍卒,统率着几百个人,转身攻打秦国,砍下木棍做武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天下的人就像风云那样迅速汇集起来,像回响那样应声而起,挑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崤山函谷关以东的英雄豪杰一齐起来,就把秦王朝推翻了。

  再说,那秦王朝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险要坚固,还像从前一样。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宋、卫、中山的国君尊贵;锄耙戟柄,并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被征发戍守边地的民众,并不比九国的军队强大;深谋远虑,行军与指挥作战的本领,也比不上先前六国的那些才智之士。但是成功失败完全不同,;功业完全相反,这是什么原因呢?假使拿崤山、函谷关以东各国诸侯来跟陈涉量量长短,比比大小,比较一下他们的权威,衡量衡量他们的实力,那简直不能够同年而语,相提并论。然而秦国当初凭借很小的地方,发展为有万辆兵车的强国,进而控制了其它八州,使来与它地位相同的诸侯国都来向秦国朝拜称臣,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然后把天地四方当作家,把崤山、函谷关当作宫墙。可是陈涉一个人首倡起义,秦王朝的七代宗庙就被毁坏,连秦王子婴也死在别人手中,被天下的人所讥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不施行仁政,而攻取天下和后来防守天下的形势是不同的啊。

  词句注释

  1.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陈胜虽出身雇农,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政权,故给予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

  2.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3.阳夏:今河南太康县。

  4.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佣,被雇佣。

  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去、往。

  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怅,失意,不痛快。之,语气助词。

  7.若:你,指陈胜。

  8.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9.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10.闾左:指代贫苦人民。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適戍:强迫去守边。適,通“谪”。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11.皆次当行: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12.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13.亡:逃跑,逃走。

  14.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举,举行,实行。

  15.等:同样。

  16.死国:为国事而死。

  17.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18.以数谏故: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数,屡次。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劝诫。

  19.上使外将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上,臣下对皇帝的尊称,指秦始皇嬴政。

  20.项燕:战国末年楚国将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

  21.怜:爱戴。

  22.诚以吾众:如果把我们的人。诚,果真,表假设。

  23.唱:通“倡”,倡导。

  24.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宜,应当。

  25.足下: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

  26.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27.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

  2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书,写。王,称王。

  29.置人所罾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罾,鱼网,这里作动词,是“用鱼网捕”的意思。

  30.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件事了。以,通“已”,已经。

  31.间令:暗使。间,私自,偷着。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次所,旅行或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丛祠,树木荫蔽的神庙。

  32.狐鸣:像狐狸的声音鸣叫。

  33.旦日:明天,第二天。

  34.往往语:到处谈论。

  35.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36.将尉:押送(戍卒)的军官。

  37.忿恚尉:使尉愤怒。

  38.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39.剑挺:拔剑出鞘。

  40.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41.公等:你们诸位。公,对对方的敬称。

  42.藉第令毋斩:即使能免于斩刑。“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43.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4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

  45.受命:听从号令。

  46.袒右:露出右臂。

  47.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祭天。

  48.蕲:今安徽宿州南。

  49.符离:今安徽宿州。徇:指率军巡行,使人降服。

  50.铚、酂、苦、柘、谯:秦时地名,铚、谯,在今安徽。酂、苦、柘,在今河南。

  51.行收兵: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

  52.比:等到。陈:秦时县名,今河南淮阳。

  53.乘:特指配有一定数量兵士的兵车。

  54.骑:一人一马的合称。

  55.守令皆不在:郡守、县令都不在。秦时,陈县属于砀郡,是郡府、县府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

  56.守丞:守城的当地行政助理官。谯门中:城门洞里。

  57.三老:封建社会里管教化的乡官。豪杰,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58.被坚执锐:披着铠甲,拿着兵器。比喻亲自投身战斗,冲锋陷阵。被,通“披”,穿。坚,指铁甲。锐,指武器。

  59.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后来社稷就用来做国家的代称。

  60.号为张楚: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即复兴楚国之意。一说定国号为“张楚”。

  61.刑其长吏:惩罚当地的郡县长官。刑,惩罚。

  62.荥阳:位于今河南省,是古代的军事重镇。

  63.楚兵:指楚地的起义军。 为聚:结成一伙。聚,集合在一起。

  64.还报:回去向陈胜汇报。

  65.视日:占卜日子吉凶的官。

  66.春申君:战国时楚相黄歇的封号。

  67.关:指函谷关。

  68.郦山徒:指发配在骊山服劳役的人。郦,今作“骊”。奴产子生,家人奴婢所生的儿子。

  69.捕系:逮捕拘禁。

  70.柱国:指蔡赐。

  71.此生一秦也:这样做又制造出一个像秦一样的敌国来。

  72.王王:前一个“王”字是名词,指武臣,后一个“王”字是动词,称王的意思。

  73.计莫如毋西兵:最好的计策莫过于不向西方(指秦国)出兵。

  74.使使:前一个“使”字是动词,派遣;后一个“使”字是名词,使者。

  75.燕故贵人:过去燕国的贵族。

  76.居数月:过了几个月。

  77.五反:指往返了五次。反,同“返”。

  78.周章:即上文中的周文。

  79.旦暮至:早晚就要到。

  80.兵权:指用兵的计谋策略。

  81.矫王令:假传陈王的命令。矫,假托。

  82.敖仓:秦代在敖山上筑仓储粮,所以叫敖仓,也叫敖庾。故地在今河南郑州西北氓山上。

  83.郯:在今山东省郯城县西。当时章邯的军队并没有到达那里,不当在郯交战。“郯”当为“郏”。郏,在今河南郏县。

  84.皆特起:都各自起兵反秦。特,单独。

  85.御:驾车的人。

  86.谥:古人有地位的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称号。隐:有功业未显使人哀伤之意。

  87.仓头军:以青巾裹头的军队。

  88.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马分尸。徇:这里是示众的意思。

  89.首事:指首先起兵反秦。

  90.左右校:即左、右校尉,次于将军的军官,这里指他们所率领的军队。

  91.鄱盗:黥布在陈胜起义前曾在鄱阳一带的长江中为盗,故称“鄱盗”。相收:指吕臣与黥布的军队互相联合。

  92.怀王孙心:楚怀王的孙子,名心。

  93.王:称王。凡:总共。

  94.王陈:即“王于陈”,在陈地做王。

  95.宫门令:守卫宫门的官。

  96.辩数:反复解说。

  97.夥颐:意思是“真多呀”。夥,多。颐,语气助词,相当于“呀”。

  98.沈沈:形容宫室高大深邃,富丽堂皇。

  99.夥涉为王:这是当时流传的口头语,意思是一朝得志就变得十分阔气。

  100.发舒:放肆,随便。

  101.颛:通“专”。妄言,胡说。

  102.令之不是者:命令他而不顺从的。

  103.系:拘捕。罪之,把他判罪。

  104.其所不善者:指与朱房、胡武关系不好的人。

  105.下吏:交给执法官吏。

  106.血食:享受祭祀。古时祭祀要宰杀牲畜作祭品,所以叫“血食”。

  107.兵革刑法:指武器装备和法制规章。

  108.固塞文法:坚固关塞,文饰法律条文。

  109.贾生:指贾谊。以下文字引自贾谊的《过秦论》上篇。

  110.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函谷关在河南省灵宝县南。固,险要的地理位置。

  111.雍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陕西省中部和北部、甘肃省除去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青海省的东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地方。

  112.八荒:原指八方荒远的偏僻地方,此指代“天下”。

  113.外:对国外。连衡:也作“连横”,是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实施各个击破的策略。斗诸侯:使诸侯自相争斗。

  114.爱:吝惜。

  115.合从:与秦“连横”之策相对,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从,通“纵”。

  116.制:统领、统率。

  117.亡:丢失,丢掉。镞:箭头。

  118.亡:逃亡的军队。北:败北的军队。

  119.施:延续。

  120.履至尊:登帝位。制:控制。六合:上下四方。

  121.下吏:交付司法官吏审讯。

  122.藩篱:比喻边疆上的屏障。藩,篱笆。

  123.隳名城:毁坏高大的城墙。

  124.销锋镝:销毁兵器。销,熔化金属。锋,兵刃。镝,箭头。

  125.华:华山。

  126.谁何:呵问他是谁,就是缉查盘问的意思。何,通“呵”,呵喝。

  127.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

  128.瓮牖绳枢:以破瓮作窗户,用草绳替代户枢系门板,形容家里贫穷。瓮,用瓮做。牖,窗户。绳,用绳子系。枢,门扇开关的枢轴。

  129.氓隶:农村中地位低下的人。氓,古时指农村居民。隶,奴隶。

  130.中人:一般人。

  131.赢粮而景从:担着干粮如影随形地跟着。赢,担负。景,同“影”。

  132.蹑足行伍:置身于戍卒的队伍中。蹑足,蹈,用脚踏地。行伍,古代军队编制,以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故以“行伍”代指军队。

  133.非小弱:犹“大弱”。

  134.耰:古时的一种碎土平田用的农具,似耙而无齿。矜:长矛柄。

  135.铦:锋利。铩:一种矛类长兵器。

  136.絜:用绳围量。

  137.序八州:给八州按次第排列座次。序,座次、次序,这里是排列次序的意思。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朝同列: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同列,同在朝班,此指六国诸侯,秦与六国本来都是周王朝的同列诸侯。

  138.七庙:古宗法制定帝王设七庙供奉祖先。

  通假字

  (1)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2)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

  (3)为天下唱 唱,通“倡”,首发。

  (4)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5)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披着,穿着。

  词类活用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

  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对……感到奇怪。

  夜篝火:篝,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

  狐鸣呼曰: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铁甲;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锐利的武器。

  皆刑其长吏: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

  古今异义

  今亡亦死:古义:逃亡。 今义: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自,偷着。 今义:空隙。

  卒中往往语。 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

  将军身被坚执锐。古义:亲自 今义:人、动物的躯体。

  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 今义:集会,见面等。

  楚人怜之。 古义:爱戴。 今义:怜惜,可怜。

  夜篝火。 古义:用笼子罩着的火 今义: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十分之六七

  今义: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

  比至陈。 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比方。

  号令召三老、豪杰来会计事。古义:动词“会”与“计”的连用,聚会商议。 今义:管理财物的人员。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古义:编次。今义:次序;品质差等。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陈胜者,阳城人也。(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此教我先威众耳。

  省略句:

  (1)吴广以(之)为然。(2)上使(之)外将兵。(3)独守丞与(义军)战(于)谯门中。

  倒装句:

  祭以尉首。

  文章内容理解

  1.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戍卒在开赴渔阳的途中遇雨失期(会天大雨……法皆斩)

  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

  ⑴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蕴蓄着反抗的力量;

  ⑵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

  ⑶楚人怀念楚将英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

  ①将写有“陈胜王”的布条置鱼腹中,戍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鱼腹藏书)

  ②广在驻地旁的丛祠中,点上篝火作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篝火狐鸣)

  4.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

  5.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6.“苟富贵无相忘” 此句反映了陈胜有不满现状渴望改变命运的反抗精神、远大的志向和与同伴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感情。

  7.如何看待“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

  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8.《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能表现他卓越的宣传能力和雄心壮志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9.“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0.陈涉是怎样一个人?A、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B、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C、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11.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1)抓住时机(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

  12.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 启示: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13.起义军攻占了大泽乡、蕲、铚、酂、苦、柘、谯、陈等,如果用成语来形容起义军攻城掠地的情形,你会想到哪些成语呢?请写出两个。

  所向披靡、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作品鉴赏

  《陈涉世家》是司马迁为中国古代社会里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领袖陈胜、吴广写的传记。文中真实完整地记述了爆发这次农民大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局,表现了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从中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文章也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陈涉和吴广的形象。陈涉出身雇农,胸怀大志,有政治远见,他要求人民从“苦秦”中解放出来;他聪明果断,具有组织群众、制定策略、指挥战争的卓越才干,是农民阶级的杰出领袖。吴广虽然刻画简略,但从他与谋起义、诱杀将尉等事迹中,也表现了非凡的机智勇敢和反抗精神。在他们身上,都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不甘忍受黑暗统治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文章也写到了起义军内部的不和及自相残杀,陈涉称王之后的贪图享受、信用奸邪、脱离群众,表明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陈涉世家》一文在写作上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记事。写起义过程,先写起义的原因和起义前的谋划,再写起义的爆发和发展,直至政权的建立,脉络非常清晰。在记述中,则采取了先因后果的写法。写起义的动机,则先写暴秦的严刑峻法;写起义的发生,则又先写将尉的残酷等等。都入情入理,有力地突出了起义的正义性。文中还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对起义的过程、浩大的声势以及起义领袖的精神面貌,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展现,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文生动地记述了从大泽乡起义到张楚政权建立这一段历史进程,再现了陈胜、吴广两位起义领袖的英雄本色。陈胜有很高的阶级觉悟,并且怀有“鸿鹄之志”。这表现在佣耕时与同伴的对话中,表现在并杀两尉之后面对徒属所作的讲演中,尤其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语,是对封建世袭制度的有力否定和批判。正是由于他富有远见,他的话具有鼓动性,才能收到徒属皆日“敬受命”的效果。作为起义领袖,陈胜和吴广都能审时度势、机智果断,为起义作出周密的谋划和部署。“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陈涉等人起义的直接原因。面临必死处境时,陈胜和吴广当机立断,密谋起义,决心率众闯出一条生路来,说明他们对起义的时机把握得很好。二人密谋中,陈胜对时局作了精辟的分析,把握了“天下苦秦久矣”这一社会背景。在这种分析的基础上,决定打出公子扶苏和项燕的旗号——因为“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提出这一口号,则“宜多应者”。他们在卜者启发下,精心策划丹书鱼腹和篝火狐鸣两件“灵异”事件,骗过了其他戍卒的耳目。他们合演的杀将尉的双簧戏,成功地点燃了起义的导火线,这些都能说明他们善于谋划。后文中的“诸郡县,苦秦吏者”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与上文“宜多应者”相呼应,这两句话的前后照应说明了陈胜的分析完全正确,体现了他洞察时局的能力。也正是陈涉这种谋划、洞察的能力,才造成起义一呼百应,并迅速遍及全国局面。

  陈胜、吴广在密谋起义之时曾找人算卦,后来又在卜者暗示下演出了丹书和狐鸣两出骗局。这种为推翻一个政权而造舆论的骗术,在中国历史的改朝换代关头屡见不鲜。当广大群众畏天命的意识很浓厚的时候,举事者想要“威众”,以种种骗术把自己表现成受命于天的超人是最取巧、最见效的手法。然而,陈胜、吴广自己并不迷信天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才是他们的真实思想。作者司马迁更在记叙陈胜、吴广行卜时,特意点破“卜者知其指意”,既“知其指意”,则“足下事皆成,有功”云云,至于“卜之鬼乎”,分明是在参与密谋。《陈涉世家》在行文中使此类骗术昭然若揭,《高祖本纪》中对刘邦制造的斩蛇之类的神话也持保留态度,这都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的历史观。

  两个将尉在大泽乡起义中并没有过失,他们和吴广的一场冲突是起义领袖预谋的,但最终仍不免一死。这是因为他们是秦王朝势力的代表人物,在残酷的阶级斗争面前,充当了起义军的对立面,故难逃成为牺牲品的命运。攻下蕲县这第一个县城后,陈胜和吴广及时派葛婴带领人马到蕲县以东开辟新战场,以便迅速打开局面,同时不失时机地立国称王,建立起农民政权。这些都说明他们在起义初期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成功地担当了领袖的责任。陈胜在战斗中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这些都是领袖人物不可或缺的素质,在陈胜、吴广身上明显地体现出来。

  上述人物性格特点是通过具体事件或细节的记叙表现出来的。《史记》在为一个个历史人物立传时,不仅记录其生平大端,而且注意揭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同时展示与人物活动相关的背景、环境,从而再现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这正是《史记》文学性的主要体现。

  《陈涉世家》属于传记体裁,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作者善于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又善于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伟大斗争的图景,体现了司马迁的语言艺术特色。

  名家点评

  汉代班彪:“细意委曲,条例不经。”(《后汉书·班彪传》)

  唐代刘知几:“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至如陈胜起自群盗,称王六月而死,子孙不嗣,社稷靡闻,无世可传,无家可宅,而以世家为称,岂当然乎?夫史之篇目,皆迁所创,岂以自我作故,而名实无准。”(《史通·世家》)

  唐代司马贞:“胜立数月而死,无后,亦称‘世家’者,以其所遣王侯将相竟灭秦,以其首事也。然时因扰攘,起自匹夫,假托妖祥,一朝称楚,岁历不永,勋业蔑如,继之齐鲁,曾何等级,可降为‘列传’也。”(《史记索隐》)

  清代吴见思:“传除吴广、周文附传外,中插序葛婴、武臣、张耳、陈馀、邓宗、周市、蔡赐、韩广、田臧、李归、邓说、伍徐、秦嘉、董缫、朱鸡石、郑布、丁疾、吕臣、宋留、公孙庆、项梁、佣耕人、朱房、胡武共二十四人。有完者,有不及序完者,有附他传中序完者,写一时草窃情形如见。”(《史记论文》)

  清代刘光蕡:“以陈涉与汤武、《春秋》并言,此理最精深,以其功同也。汤武有德,力能达于一时之天下,故功在一时。孔子有德,力不能达于一时之天下,而能传于万世之天下,故功在万世。陈涉无德,力亦不能为天下之功,而能为天下之有力者发端,故功即在发端也。世家者,见凡可以为治世安民所必需者,皆可以世其家。如泰伯之让,太公之谋,金滕之忠君,甘棠之治民皆是。故陈涉之发难,亦可为世家,见天子之位,世及不择贤,则陈涉之事,亦救民之一端,而戢暴君之焰,使之有所惕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注》)

  清末李景星:“陈涉未成,能为汉驱除,是当时极关系事,列之‘世家’,盖所以重之而不与寻常等也。且涉虽一起即蹶,所遣之王侯将相,卒能亡秦,既不能为之立传,又不能一概抹杀,摈而不录。即云有各‘纪’‘传’在,无妨带叙互见;然其事有可隶属者,亦有不能强为隶属者,此中安置,颇为棘手。惟斟酌‘纪’,‘传’之间,将涉列为‘世家’,将其余与涉俱起不能遍为立传之人皆纳入涉‘世家’中,则一时之草泽英雄皆各有归宿矣。故通篇除吴广外,牵连而书者至有二十余人之多。千头万绪,五花八门,却自一丝不乱,非大手笔,何能为此!”(《四史评议》)

  创作背景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作陈涉世家第十八。”这段话意思是说:桀、纣丧失王道而汤、武兴起,周失其王道而《春秋》一书问世。秦失其为政之道,陈涉发起反秦义举,诸侯相继造反,风起云涌,终于灭掉秦朝。天下亡秦之端,始于陈涉发难。于是作《陈涉世家》第十八。

  作者简介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司马谈之子。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陈涉世家》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力求生动地叙事、形象地写人。

  3.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统治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培养正确的是非观、历史观。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赏析文中的语言描写,了解史传文学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司马迁的《陈涉世家》。同学们知道,陈胜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了这个历史事件,对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以及起义大军的征战历程作了真实而生动、具体而完整的记述。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会对陈胜起义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有个具体的了解、认识。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人,史学家、文学家。从小受父亲司马谈的影响,10岁诵读古文经书,20岁开始游历大江南北,访问了许多遗老,考察了历史遗迹,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遗事、轶闻以及地方风俗和经济生活。司马谈逝世后他继承父职做了太史令,这是他写作《史记》的起点和重要条件。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了武帝,被捕入狱,受腐刑。但他忍辱含垢,发愤著书,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在五十三岁时终于完成《史记》这一部巨著。《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资料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实行严酷的刑罚;同时还大量征发农民修长城,造阿房宫,建骊山墓。沉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使农民苦不堪言。秦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到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境内),率戍卒900人揭竿而起,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陈胜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虽只有半年,却严重地动摇了秦王朝的封建统治。

  3.知识链接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十表(记大事年月)、三十世家(记世袭封国的诸侯和辅汉功臣事迹的传记)、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功)五个部分,共五十二万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对后世史学研究有深远影响。《史记》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人民性。它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腐朽方面,作了大胆、深刻的揭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检查字词

  (1)重难字

  阳夏(jiǎ)嗟(jiē)呼

  適(zhé)戍度(du)已失期

  以数(shuò)谏故当行(háng)

  陈胜王(wàng)罾(zēng)

  篝(gōu)火忿恚(hùi)

  笞(chì)徇(xùn)

  铚(zhì)酂(zàn)

  柘(zhè)谯(qiáo)

  砀(dàng)社稷(jì)

  被(pī)坚执锐

  (2)通假字

  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调发、流放)

  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3)古今异义词

  若为佣耕(古义:你;今义:如果)

  今亡亦死(古义:逃跑;今义:死亡)

  等死,死国可乎(古义:同样;今义:相等)

  今或闻无罪(古义:有人;今义:或者)

  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怜惜,怜悯)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古义:如果;今义:心意真实)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自,偷着;今义:隔开,不连接)

  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今义:十六或十七)

  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

  会天大雨(古义:适逢;今义:通晓)

  藉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若;今义:用在整数的数词的前面,表示次序)

  (4)一词多义

  上:辍耕之垄上(上面,方位名词)

  使外将兵(皇上,名词)

  应:佣者笑而应曰(回答,动词)

  宜多应者(响应,动词)

  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动词)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在途中停留,动词)

  会:会天大雨(适逢,副词)

  皆来会计事(集会,动词)

  数:扶苏以数谏故(屡次、多次,副词读音为shuò)

  卒数万人(几,数词读音为shù)

  将:项燕为楚将(将领,名词)

  上使外将兵(率领,动词)

  行:行收兵(行军,动词读音为xíng)

  乃行卜(做,进行,动词读音为xíng)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队伍,名词读音为háng)

  书:乃丹书帛曰(写,动词)

  得鱼腹中书(字条,名词)

  号:号令召三老(下令、命令,动词)

  号为张楚(宣称,动词)

  令:令辱之(使、让,动词)

  召令徒属曰(号令,动词)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派,动词)

  藉第令毋斩(即使、假若,连词)

  以:扶苏以数谏故(因为,介词)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副词)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介词)

  祭以尉首(用,介词)

  以激怒其众(以便,连词)

  之:辍耕之垄上(去、往,动词)

  怅恨久之(无实义,助词)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助词)

  二世杀之(他,代词)

  王:陈胜王(称王,动词读音为wàng)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名词读音为wáng)

  故:扶苏以数谏故(原因,名词)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副词)

  为:为坛而盟(筑,动词)

  功宜为王(称,动词)

  士卒多为用者(被,介词)

  为屯长(做,担任,动词)

  当: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在,介词)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当,动词)

  (5)词类活用

  法皆斩(名词作状语,按法律)

  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死国可乎(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乃丹书帛曰(名词作状语,用丹砂)

  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固以怪之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夜篝火(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篝,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

  狐鸣呼曰(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皆指目陈胜(指,名词作动词,用手指;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神示意)

  尉果笞广(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皆刑其长吏(名词作动词,惩罚)

  忿恚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会天大雨(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雨)

  (6)文言虚词

  也:①表判断。“吾闻二世少子也”;②表诘问。“何富贵也?”

  乃:①于是,就。“陈胜吴广乃谋曰”;②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固:①本来。“固以怪之矣”;②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而:①表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而戍死者固十六七”;②表前后是承接关系。“夺而杀尉”;③表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为坛而盟”;④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收而攻蕲”。

  (7)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陈胜者,阳城人也(点拨:……者……也,表判断。)

  吾闻二世少子也(……也,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表判断。)

  ②被动句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之)(所)为用者。

  ③省略句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

  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于)秦久矣。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乃丹书(于)帛曰:“陈胜王。”

  独守丞与战谯门中。→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

  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足下卜之(于)鬼乎!

  ④倒装句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乃丹书(于)帛曰:“陈胜王。”→乃(于)帛丹书曰:“陈胜王。”

  独守丞与战谯门中。→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独守丞(于)谯门中与(之)战。

  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足下卜之(于)鬼乎!→然足下(于)鬼卜之乎!

  祭以尉首→以尉首祭.

  王陈。→王(于)陈。→(于)陈王。

  ⑤反问句

  何富贵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⑥兼语句

  上使外将兵。→上使(之)外将兵。

  三、疏通文意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译文:陈涉年轻时候,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含恨了很长时间,说:“如果有一天我富贵了,不会忘记你们。”

  2、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之鸿鹄之志哉!”

  译文:陈涉长叹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3、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译文: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个人停驻在大泽乡。

  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译文: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守的队伍,担任屯长。

  5、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译文:正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期,按秦朝的法律都要斩首。

  6、“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7、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天下苦于秦朝的统治很久了。

  8、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译文: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有什么罪,二世却杀了他。

  9、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译文: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能,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10、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译文:现在如果把外面的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天下人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人响应。吴广认为是对的。

  11、置人所罾鱼腹中。译文: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12、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译文:士兵买鱼煮了吃,发现鱼肚子里的字条,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

  1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译文:又暗使吴广到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里用笼罩着火,作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叫道:“大楚兴,陈胜王。”

  14、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译文:第二天,士兵中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陈胜。

  15、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文:两个将慰喝醉了,吴广故意屡次说要逃走,使将慰恼怒,来激怒士兵。

  16、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即使仅能免于斩刑,然而因戍守边关而死的人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

  17、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况且大丈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18、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译文:(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将慰的头来祭天。

  19、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译文:发号传令召集当地乡官、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

  20、“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译:将军身上穿着铁甲,手里拿着武器,讨伐诛灭残暴无道的秦国,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应当称王。

  四、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的结构,并归纳段意。

  【合作探究】第一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素怀大志,有反抗精神。第二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第三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是针对文中重点的文言字词进行讲授,圈注疑难点,适当点拨。弄清楚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

  六、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

  抽查字词的意思,熟读课文。

  二、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深入研读。

  三、合作探究

  (一)解读课文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

  【合作探究】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3.“燕雀” “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

  【合作探究】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苟富贵,无相忘。

  4.陈涉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怎样的分析和估计?

  【合作探究】“天下苦秦久矣”是起义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以顺应民心,义旗一举,“宜多应者”。

  5.陈胜、吴广指出的众士面临的绝境是什么?

  【合作探究】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6.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什么?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

  【合作探究】准备:鱼腹藏书,篝火狐鸣。效果: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

  【合作探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什么?

  【合作探究】①丹书鱼腹;②篝火狐鸣。

  9.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二)赏析语言

  1.在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和建立政权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出陈胜的领导才能?

  【合作探究】①发动起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反映出陈的机智、果敢;“召令徒属,揭露苛政,以利害告之”,再以“死即举大名耳”的宏图大志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来鼓动,坚定了士兵的起义信念。这反映出陈胜卓越的鼓动、宣传能力。

  ②胜利进军:起义形势迅猛发展的原因——“从民欲也”,体现了陈胜的军事才能。

  ③建立政权:入陈后,又“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出谋划策——具有非凡才略的成熟的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2.找出文中陈涉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然后分析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合作探究】个性化的语言:“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苦秦久矣。”

  通过个性化语言可以看出陈涉要求摆脱贫困,不甘于安贫守命的反抗精神。陈涉少有雄心壮志。既显示陈涉的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性格,又具有号召力和鼓动性,表现其卓越的领导才能。

  (三)归纳主旨

  说说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合作探究】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生动地塑造了陈胜这一农民起义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表达了对这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起义的肯定。

  (四)探究写法

  本文是怎样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的?

  【合作探究】全文共写了三次对话:

  第一段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

  第二段陈胜同吴广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善于斗争的智慧和才能;

  第三段陈胜同戍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

  人物性格:陈涉是一个有远大理想抱负、强烈的反抗精神、敏锐的洞察力、杰出的领导和组织才能的农民起义军领袖。

  (五)拓展延伸

  前面我们介绍了《史记》的体例,“世家”是记王侯的,因为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的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为“世家”。陈涉并非王侯,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为“世家”?

  【合作探究】《史记》中人物传记分为三类,“本记”记帝王,“世家”记王侯,“列传”记人臣,但这只是一个大略的划分,对于某些历史人物,作者有他特殊的考虑。陈涉就是一个特例。他出身低微,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司马迁在这篇传记的最后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相卒亡秦,由涉首事也。”可见司马迁看重的是功业,而不以成败论英雄。类似的例子有项羽,他并未统一称帝,但作者高度评价了他在反秦斗争中的领导作用,把他列入“本记”。

  四、课堂小结

  《陈涉世家》真实、完整地记述了爆发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局,表现了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从中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作者善于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又善于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伟大斗争的图景。

  课文没有节选的部分也写到了起义军内部的不和及自相残杀,陈涉称王之后的贪图享受、信用奸邪、脱离群众,表明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课外请同学们自主阅读。

  五、布置作业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陈涉世家》教学反思

  历时4个课时,完成了《陈涉世家》的教学,从课堂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也有个别学生理解困难。因为本班学生文言基础薄弱,语感也较差,学起古诗文很费力。学习囫囵吞枣,死记硬背者居多,在默写或做练习时错字较多。我始终认为,积累文言知识,培养语感是提高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对照课本注释,结合有关资料逐字逐句完成翻译。开始时有的学生不够认真,学习不深入,让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很少有人提,认为自己都学明白了。我随机抽查了几个问题(个别字的读音及在文中的含义),结果大多数学生还是没搞清楚。在我的带动下,学生将不理解的词句都提了出来,我又引导其他学生做了释疑,特别对重点词的含义和句段做了探讨,感觉收效还是不错的。

  但是下游学生的学习状况很不尽人意。指名2同学朗读课文,结果把字的读音都没搞清,还敢有其他奢求?

  对此现状,我也做了自我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中还存在不少漏洞。一是为赶进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不够。为了节省时间,课堂上没有检查预习情况,这样一部分不自觉的学生预习就搞了应付,连基本字词关都没过。二是“读”得不够。课堂上为节约时间,很少指名学生朗读,特别是小说,篇幅较长,读起很费时间,没有“读”的语文课,哪来的成效?三是教学管理不妥。提倡人人过关,但真正落实得好的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其实这部分学生没必要管理,重心应是中下游学生。四是课堂还是掌控在自己手中,给学生的机会还是太少,考虑到时间安排,预设的问题学生没有理解时,自己就给急于给学生做了讲解,没有把思考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没有落实好“课堂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阵地”。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教学成绩的提高,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今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克服和修正!

【文言文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文言文12-06

陈涉世家翻译及原文12-20

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03-25

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02-27

《宋史·陈靖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09-24

《陈谏议教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4-13

留侯世家原文及翻译08-16

《孔子世家赞》原文及翻译09-13

有关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07-19

涉江屈原原文及翻译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