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勤学文言文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司马光勤学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司马光勤学文言文翻译 1
原文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
1、尝:曾经。
2、为:是。
3、患:担心。
4、不若:不如,比不上;若,比得上,如。
5、既:已经。
6、息:休息。
7、俟:等到。
8、讽诵:背诵。
9、乃已:才停止。
10、自言:自己说。
翻译
司马光,他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掌管编写《资治通鉴》,是当时的有名的功臣。他小时候,担心记忆能力比不上别人,其他兄弟已经会背诵并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关门不出,在屋子里学习,等到能够背诵才停止。司马光自己说:“因为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才能终身不忘。”等到司马光长大了,他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可以不背诵,有时骑马走路,有时半夜睡不着觉,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启示
我们应该学习司马光勤能补拙,多吟诵,多思考的学习特点。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揭示了一个人是否成才不是先天的聪慧,而是后天的努力。
司马光勤学文言文翻译 2
作品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忆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作品注释
①.尝:曾经。
②.为:是。
③.患:担心。
④.不若:不如,比不上;若,比得上,如。
⑤.既:已经。
⑥.息:休息。
⑦.俟:等到。
⑧.讽诵:背诵。
⑨.乃已:才停止。
⑩.自言:自己说。
?.及长:等到年龄大了。及:等,等到。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强志:记得牢。志:记,记住。(成语出自《史记·屈原传》)
?.或:有时。
?.中夜:半夜。
?.寝:睡觉。
?.其:代词,相当于它。
作品译文
司马光小时候,担心记忆能力比不上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其他兄弟已经会背诵,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关门不出,专心读书,等到能够背诵才停止。(司马光)自己说:“(读书时)花费精力多的,收获就长远,他所精心背诵的书籍,是一辈子也不会忘的。”等到(司马光)长大了,他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他说:“读书不可以不背诵,有时骑马走路,有时半夜睡不着觉,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作品启示
我们应该学习司马光勤能补拙,多吟诵,多思考的'学习特点。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揭示了一个人是否成才不是先天的聪慧,而是后天的努力。
学习特点
勤能补拙,刻苦,多思考,抓紧时间。
文言知识
释“俟”上文“俟能讽诵乃已”中的“俟”,指等候,句意为等候能够熟练背诵为止。又,“有人俟于东城”,意为有人在东城墙下等候我。又,“俟主人出,盗则入室”,意为等候主人出门,小偷便入室偷窃。又,《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意为用来等候那观察民风的人得到了这文章。
患。“患”既可作“担心”、“担忧”用,又可做“灾难”、“弊病”用。上文“患记忆不若人”中的“患”,解释为“担心”,意为担心记忆不如别人。成语“患得患失”,意为既担心获得又担心失去。又,“水患”指水灾,“火患”指火灾。
文化常识
话说“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与史学家。他花了近20年的时间主编了编年史《资治通鉴》,这是一部对后代极有影响的书。他在政治上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与王安石在宋神宗面前辩论,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神宗死后,申太后听政,他被任为宰相,于是废除新法。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一个保守守旧的势力与王安石的新法水火不容。
但是在历史上是一个有比较大造诣的人物负责领导编纂《资治通鉴》。
司马光从小喜欢读历史,年长后觉得浩如烟海的历史书任何人都难以读完,尤其是皇帝和大臣,因此他召集一批人,删繁就简,把古今历史按年重新整理编写,前后花了十多年,成书共计一千多卷,取名《资治通鉴》。所谓“资治”,即有利于治理国家,“通鉴”是指从古到今可借鉴的历史经验或教训。
人物介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司马光勤学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司马光勤学文言文翻译及赏析04-12
《司马光勤学》文言文学习06-12
《顾欢勤学》的文言文及翻译12-24
《任末勤学》文言文翻译07-21
匡衡勤学的文言文翻译05-03
《司马光勤学》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04-11
《司马光传》文言文翻译08-09
司马光传文言文翻译04-11
少儿司马光文言文翻译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