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求学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3-04-25 11:46:23 王娟 文言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匡衡求学文言文翻译

  匡衡勤学,选自《西京杂记》,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匡衡求学文言文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匡衡求学文言文翻译

  匡衡求学文言文: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翻译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使人们开怀大笑。”“鼎”是匡衡的小名。当时的人们竟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街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与这个人讨论《诗经》中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对他十分佩服,倒穿着鞋子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于是就跑了,不再返回。

  注译

  1、不逮:指烛光照不到;逮:到,及。

  2、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3、以:用。、映:映照。

  4、邑人:同县的人。

  5、大姓:大户人家。致:给。

  6、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与:即“与之”,给他。

  8、佣作:做工辛勤劳作。

  9、偿:报酬。

  10、怪: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11、愿:希望。

  12、得:得到。

  13、资给:资助给。

  14、偿:报酬。

  15、书:读书。

  16、遂:于是,就。

  17、大学:大学问家。

  18、如是:如此。

  19、匡衡:西汉经学家。

  20、文不识:人名。

  21、乃:于是。

  22、与:给。

  23、愿:希望。

  24、得:允许。

  25、遍:尽。

  26、资:借。

  27、以:把。

  28、解颐:开颜而笑。

  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鼎”是匡衡的小名。人们竟是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镇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同这个人讨论《诗经》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他,对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着鞋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不顾匡衡而去。

  人物简介

  刘歆,字子骏,汉高祖刘邦四弟楚元王刘交之后,名儒刘向之子。是中国儒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后因谋诛王莽事败自杀。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改名刘秀。西汉后期的著名学者,古文经学的真正开创者。他不仅在儒学上很有造诣,而且在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史学、诗等方面都堪称大家,他编制的《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此外,他在圆周率的计算上也有贡献,他是第一个不沿用“周三径一”的中国人,并定该重要常数为3.15471,只略微差了0.0131。

  葛洪(284~364或34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认为修道者如不兼习医术,一旦“病痛及己”,便“无以攻疗”,不仅不 能长生成仙,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住。

  葛洪一生著作宏富,自谓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 《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 惟多亡佚,《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种。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及,达

  ②衡乃与其佣作 佣:做佣人

  ③资给以书 资:供给,资助 以:把

  ④遂成大学 遂:于是,就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居家的光,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匡衡于是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凿壁借光

  从字面上来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在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

  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很刻苦的样子。

  5.用这个成语造句:学习是很艰苦的事,没有凿壁偷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不行的.

  6.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得来的成语:韦编三绝秉烛夜读悬梁刺股(废寝忘食囊萤映雪)

  7.与句中“以书映光而读之”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匡衡勤学而无烛 B.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C.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D.出淤泥而不染

  典故

  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通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通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通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结论

  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亮,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后人即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益。

【匡衡求学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匡衡求学原文及译文06-11

改写匡衡求学作文09-24

匡衡勤学的文言文翻译05-03

《匡衡穿壁》文言文翻译04-11

匡衡勤学文言文加翻译04-09

匡衡勤学原文翻译12-19

匡衡勤学翻译及原文07-21

匡衡文言文练习题07-10

《匡衡勤学》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