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乎

时间:2021-07-08 16:19:42 文言文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乎

  "乎"字时文言虚词中常用的一个,大家掌握了它的用法和意思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乎的.用法,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归有光《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③欲安所归乎?(司马光《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司马光《赤壁之战》)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屈原《离骚》)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苏轼《赤壁赋》)

  ④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①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乎:于)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柳宗元《捕蛇者说》)(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④吾尝疑乎是。(乎:对。)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乎:对。)

  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

  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⑧以吾一日长乎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尔: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乎】相关文章:

语文文言文虚词乎的用法09-13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乎的用法06-12

文言文的虚词06-12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06-11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06-12

常见文言文虚词于06-13

常见文言文虚词06-12

文言文虚词而的用法11-11

文言文虚词与用法08-04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乎

  "乎"字时文言虚词中常用的一个,大家掌握了它的用法和意思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乎的.用法,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归有光《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③欲安所归乎?(司马光《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司马光《赤壁之战》)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屈原《离骚》)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苏轼《赤壁赋》)

  ④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①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乎:于)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柳宗元《捕蛇者说》)(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④吾尝疑乎是。(乎:对。)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乎:对。)

  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

  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⑧以吾一日长乎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尔: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