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言文的教学实效方法

时间:2021-06-12 19:30:20 文言文 我要投稿

提高文言文的教学实效方法

  如果说高一的语文课程内容是全面开花、多姿多彩,那么高二的内容则已然成了文言文和诗歌的专场。当高一的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期待学完了语文课程之后,千篇一律的文言文教学内容让刚进入高二的学生们深感枯燥与困惑。那么如何才能增加文言文教学的活力,提高文言文的教学实效呢?

提高文言文的教学实效方法

  一、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因文制宜应是语文教师最明智的选择。课堂枯燥乏味与否主要是由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形式决定的,当我们的教学内容只能限于文言文时,因文言文体和篇幅来改变我们的教学形式就成了必然。《史记》中的“本纪”、“列传”,因其文章长、故事性强,故适合的方式就是适度淡化“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机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适度的“不求甚解”的轻松学习氛围中,品味其情文并茂的作品语言,把握其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理解其爱憎分明的作者感情,以保持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字字落实”的教学方式只能形成支离破碎的印象,这是对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的亵渎。而教学《游褒禅山记》等散文类的文言文时,应在阅读上多下工夫,“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论述类文本短小精悍,特别适合在课上多遍朗读,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文言语感、基本了解大意并交代了写作背景之后,重要的就是要厘清文章的行文思路,以议论文的常规分析方法找出每段的总领句,了解每段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之后,行文思路自然水落石出。

  二、文史应有机结合

  语文从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工具性和基础性与生俱来地决定了语文知识的整合性和实践性。《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文史哲不分家,所以应该将文言教学和历史故事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学习《报任安书》,可以直接从趣读史记开始,以文中“草创未就,适会此祸”导人,引出史记中“李陵到底为什么会成为‘汉奸”’这一悬案。然后将郭灿金、许晖两人合著的《趣谈史记》中的“趣谈”娓娓道来:“司马迁仅仅因为一句话就被汉武帝给阉了。(申请书 )司马迁是为李陵辩护而遭到宫刑的,可是,改变中国历史书写方式的“李陵事件”却是一桩大阴谋。李陵成为中国历史上第四名货真价实的‘汉奸’,是他背叛了汉朝,还是汉朝背叛了他?司马迁为什么三次为李陵辩护?”关子卖足,胃口吊足,趣谈开始。这样一个趣解历史的过程融会了《李将军列传》、《高祖本纪》、《梁孝王世家》、《匈奴列传》等《史记》中的篇章,学生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眉头紧锁,时而义愤填膺。学习《项羽本纪》、《高祖本纪》时,仅仅是比较项羽和刘邦的性格差异相信不太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为什么楚亡汉兴是历史的必然,楚汉两大阵营的领袖人物又发挥了什么样的不同寻常的作用”这两个问题提出后,体现两个人性格的历史故事就能发挥作用了,学生的兴致也就提高了。

  三、“文”、“言”宜相融

  文言文的魅力既在于其文字精练典雅,还在于其厚实古朴的文风,更在于它蕴涵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文言,不能简单机械地将之理解为“言”加“文”,而要在“文”、“言”相生相融中实现它的文化引导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分配“言”与“文”两者的权重,就是由“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这个目的来决定的,无论什么样的情况,语文的工具性这根缰绳是不能弃之不顾的,必要的语文知识不应该被淡化和割裂。语文教学,既没有纯粹的工具性,又没有离开载体的人文性;语文的属性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语文文本中的人文内涵依附于语言形式而存在。

  实际教学中,有了高考这根指挥棒,无论是何种教学内容、何种教学文体都离不开背诵掌握、检查检测的环节,所以在进行文言文检测时同样要遵循“文”、“言”相融的原则。例如《刺客列传》的学后检测,除了常规的实词义项、虚词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一字多义、翻译句子的练习之外,还应设计“我们应怎样看待荆轲刺秦王的行为”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的热情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学生发散性思维也被调动起来。有大加赞美荆轲刺秦王的义勇和坚韧的;有独辟蹊径分析荆轲刺秦的失误和败笔的;更有反弹琵琶、痛斥荆轲看不清历史大势的。“文”、“言”相融的原则让学生在检测这个环节时也洋溢着高昂的学习热情。

  四、文言文教学应联系写作实践

  文言精华引用得好,常常能起到一句胜千句的作用。在写作中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引经据典,一定会为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文章就会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是俗不可耐。

  在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掌握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培养了文言文的语感之后,应该使学习成果付诸写作实践。如在指导写作《草根》这个命题作文时,可以要求写议论文的同学特别要注意引用我们文言中所出现的事例或警句。这个要求的提出让一部分学生认认真真地翻阅研究《(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合适的篇目,并在作文中呈现出他们将文言文学习与写作实践的结合轨迹。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知屋漏者在字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草野之中,智者又怎会是优孟一人?那暴君秦二世身边的歌者优旃,在始皇时便阻止皇帝扩大花园,谏言之中不乏幽默,‘寇从东来,令麋鹿触之足矣’。想必始皇对扩园一事定笑然作罢,不触碰王者的逆鳞而说服他,优旃如优孟一般,言谈微中,打消了皇帝奢侈的念头,如此大智,令人佩服”。这正是学生活学活用《史记》中《滑稽列传》的成果。在学了韩愈的《原毁》后,有学生在渎书笔记中写道:“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而到了今日,似乎已经变成了‘对己轻以约,待人重以周’。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时时会遭遇与自己相反的言行,于是人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逻辑思维方式,反驳、诋毁这些与自己完全相背驰的言行。然而所谓辱人者人辱之,这样做的后果不过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如此的训练与实践,学生的结合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以逐渐增强。学生在记忆、揣摩、思考并运用中得到了快乐,收获了进步,让自己的学识渐渐变得渊博,视野变得宽广,思想也开拓出一个新的高度。

  阅读文言文,学生学会了远视文学过程的外在的“迹”,从生命体验中感悟文学的“魂”,由“迹”入“魂”,提升了学生的知识与品位。日积月累,必将日臻完善,将这些千古名句或典型事例融人心中,印于脑中,学生从中探寻到了文言的美感,化用的情趣,写作的快乐。如此愉悦,怎能让学生再有排斥文言文学习的想法呢?

【提高文言文的教学实效方法】相关文章:

浅谈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03-16

谈教师在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中的作用(人教版教学论文)12-06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论文07-05

关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06-04

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06-13

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方法05-31

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方法04-25

巧用提问艺术,提高课堂实效(教学论文)12-06

灵活驾驭课堂,提高教学实效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