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的介绍

时间:2021-06-13 20:10:41 文言文 我要投稿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的介绍

  初中课文中一些文言文旁有助读的译意,它突破了“硬译”的局限,而十分注意文字的规范和流畅,有利于学生学好现代语文,在教学中,可以适当使用它。但要注意两个问题: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的介绍

  一是要注意和原文配合使用。

  译意只能帮助我们去理解原文而不能代替原文。如果我们把原文撇在一边一味去啃译意,一旦离开译意,原文当然还是不懂,这岂非本末倒置?

  二是要注意与注释配合使用。

  译意与注释助读的功能不同,译意也不能代替注释。译意只译写文句,不作任何说明,在译意和原文之间很难一一找到语词的对应关系;注释对所注词或语句的解释比较具体,与原文的对应关系一目了然。读了注释再看译意,就知道原句为什么这样译写了。

  所以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把二者配合起来使用,才能相得益彰。初中语文课本上还有许多文言文没有文旁译意,能借助的只有注释,因此,我们要掌握翻译的技巧。有人把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总结为六个字,即:对、换、留、删、补、调。

  1.“对”即对译。

  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例:①“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 “习”可对译为“温习”;

  ②“一狼径去”(《狼》)中“径去”可对译为“径直离去。”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

  例:“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中的“视”可以组成“视力”、 “视线”等双音词,根据语境应选择“视线”,而“端”也只能选择“端正”这一词为理解。

  2.“换”即替换。

  一种情况就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

  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幼时记趣》)中的“明”,译为“眼力”。

  另一种情况就是要把通假字换成本字。文言文中,有时要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叫做古字通假。通假,就是通用、借用的意思。在翻译时,先要换成本字,再作解释。

  例:《核舟记》中“诎右臂支船”一句中的“诎”同“屈”,“屈”是本字,意思是弯曲;“左手倚一衡木”中“衡”同“横”,“横”是本字。

  3.“留”即保留,指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

  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

  4.“删”即删除不译,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只起引发议论的作用;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可删去不译;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中的“之”则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译时也可删去;

  另外,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中的“云”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用翻译。

  5.“补”即补充。

  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放在动词或名词前,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补充进去。

  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应译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根抚尺罢了”。另一种情况是指文言文中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翻译时要补充完整。

  (1)省主语。例《桃花源记》中有这样一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在“具答之”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在“便要还家”之前省略了“村人”,翻译时要增补进去。

  (2)省略介词或介词宾语。例“放之山下”(《黔之驴》)的意思是“把它放到山下”,可见原句中省略了“于”(应为“放之于山下”),“于”译为“到”。再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句中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可译为‘此”,“这”,指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省略动词的宾语。例如上文提到的`“便要还家”一句,动词“要”同“邀”,其后省略了宾语“渔人”。

  (4)省略动词谓语。如《登泰山记》中“极天云一线异色”,省略了“呈”,即为“极天云呈一线异色”,可译为“呈现”。总之,这些省略成分在翻译时一定要充实完整。

  6.“调”即调整,文言文有和现代汉语的语序、词序不同的,翻译时要对原文语序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调整:

  1.定语后置句。如“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应译为“能挑担子的子孙三人”。

  2.状语后置句,如“成于机杼”(《乐羊子妻》),应译为“在织布机上织成”。

  3.谓语提前句。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应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4.宾语提前句。它又分为几种情况:

  a.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于动词之前。

  如“何陋之有? ”(《陋室铭》)中的“之”无实在意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翻译时应删去,句子调整为“有何陋”,译成“有什么简陋呢?”

  又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时应把代词“谁”调整到动词“归”之后,语气词“与”放在最后,即“吾归谁与?”译为“我归依谁呢?”

  b.否定句中,有否定副词“不、未、无(毋)”,而宾语又是代词的,代词前置于动词前,翻译时要把宾语调整到动词后。

  如“时不我待”,译时要调整为“时不待我”。

  搞好文言文的翻译,还须掌握古今词义活用,被动用法,常见虚词等一定数量的词汇知识和古汉语语法知识。除此之外,还须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中心,翻译时才能得心应手。而对初中学生来说,这些均有较大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把握住教学深度,不可脱离初中教学大纲。

  综上所述,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而正是多亏了文言文这种书面语言,它才得以超越时空的限制而流传至今。所以,我们要重视文言文的教与学,帮助学生奠定初步的基础,从而能掌握一把打开古代文化宝库的钥匙,为今天的建设事业服务。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的介绍】相关文章: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介绍04-12

介绍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05-22

初中翻译文言文的方法04-12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方法04-13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06-05

初中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06-03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介绍06-14

文言文翻译方法05-31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