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论三镜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时间:2023-01-12 09:10:18 文言文 我要投稿

唐太宗论三镜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太宗论三镜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太宗论三镜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唐太宗论三镜文言文

  郑文贞公魏徵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唐太宗论三镜文言文翻译

  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问讯,赐给他药饵,送药的人往来不绝。又派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徵的宅院里留宿,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其住处,指着衡山公主,想要将她嫁给魏徵的儿子魏叔玉。戊辰(十七日),魏徵去世,太宗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均去奔丧,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陪葬在昭陵。魏徵的妻子裴氏说:“魏徵平时生活检朴,如今用鸟羽装饰旌旗,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全都推辞不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灵车痛哭,非常悲哀。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徵,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我经常使用这三个镜子,用来防止自己犯错。魏徵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绝好的镜子。”

  唐太宗论三镜文言文注释

  (1)侍臣:周围亲近的大臣。

  (2)夫:句首语气词,不译。

  (3)为:作为。

  (4)古:历史。

  (5)兴替:兴盛和衰落。

  人物

  唐太宗,名叫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唐太宗在位23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后人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历史文化

  公元643年,那位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由于唐太宗重用人才,能采纳大臣的直谏,政治比较开明,而且注意减轻百姓的劳役,采取了一些发展生产的措施,唐朝初期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做“贞观之治”。

  太宗曾说,魏征就是朕的镜子。

【唐太宗论三镜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相关文章:

唐太宗论止盗文言文翻译08-17

《唐太宗吞蝗》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4-14

唐太宗论弓矢原文翻译04-11

唐太宗论弓原文翻译07-10

三镜的文言文翻译04-07

《董遇论三余》文言文翻译注释02-07

唐太宗纳谏文言文翻译04-11

《唐太宗论止盗》的原文及翻译06-13

《唐太宗论弓矢》的阅读答案及翻译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