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一、建川博物馆的建筑布局
建川博物馆聚落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由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和与建筑设计师刘家琨进行的整体规划。聚落总占地面积为500亩,共分为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25个分馆。
建川博物馆聚落一共有25个分馆,馆馆不同并各具特色。有大气震撼的中流砥柱馆,有展翅欲飞的飞虎奇兵馆,还有粗犷自然的川军抗战馆,不一而足。聚落与安仁古镇和刘氏庄园相邻,聚落内生态自然,植物繁多,与周边景色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聚落内建筑形式虽各异,但是建筑主题相关、衔接紧密;游览路线生态流畅、过渡自然;场地铺装简洁大方、和谐统一;植物配置淡雅清丽,融合共生。
在建筑外形方面,建川博物馆聚落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建筑生成手法,借鉴自然山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皱褶、绽裂、但是仍然保持了方整锐利的状态,以体现战俘的不屈品格。在内部设计上,空间序列曲折变化,灰色粗糙的整体基调,不做任何修饰的墙面天花,脚下吱呀的铁板声,以及高墙、采光孔、小天井所营造的略微昏暗的光环境,共同营造了一种悲怆沉重的氛围,动人心魄。
二、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1
今年暑假,我去参观了位于四川省的建川博物馆。建川博物馆是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建造的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的私人博物馆。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战争博物馆。一进门,就看到一架歼—5战斗机,这架战机虽然已不能鏖战蓝天,但仍向世人展示着它那饱经战火的身躯,提醒人们不要遗忘金戈铁马的战场,不要忘记刀光剑影的厮杀。
我们首先来到悲壮的中国老兵血手印广场。
这里收集了500多名健在的中国抗战老兵的手印,每一个手掌印的背后都有一个血和泪融成的过往,惊天动地、浴血奋战。
他们有许多名字:八路军、新四军、国民党、共产党……但在这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士兵。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正面战场馆。这里主要展示的是国民党军队的故事,一部分讲述了国内战场比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及各大抗日战役。另一部分也展示了海外战场,即“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中国入缅远征军。曾经的金戈铁马、烽火狼烟凝聚成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我们这些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很难体会期中的艰苦卓绝,但是,那一张张图片依然深深震撼我的心灵。
紧接着,我们来到国防兵器馆。
这里有PPsh—41、MG43、SVD等枪械,还有T—34坦克…。这些我喜欢的战争书里的兵器,我曾经只把它们当成我玩具箱里以它们为模板的玩具,此刻如同饱经风霜的老人安详地真实地躺在展厅里,破旧,满身疮痍。它们是也是英雄,是这段苦难历史的见证人。
最后,我们来到中国壮士群雕广场。
这里有毛泽东、邓小平、蒋介石、孙立人等200多名抗战壮士的雕像。雕塑巍然屹立、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我们心中涌起一股无法言表的震撼和感动,唯有深深鞠躬表达敬意。
这次建川之行深深震撼我的心灵,我们习以为常的和平与安宁是多少被战火摧残的生命、教训、动荡换来的。建川博物馆让我们这一代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重温这段血泪历史,痛苦和磨难是为了让我们反思和成长,我们要牢记教训、奋发图强,为祖国强大而努力!
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2
我很早就听说建川博物馆了,那可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现在馆藏珍贵文物超过2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有121件,这在民营博物馆中可是首屈一指啊!
3月31日学校组织我们游建川博物馆,我们乐得一蹦三尺高!
到了建川博物馆,我们参观的第一站就是中流砥柱馆。这里主要通过文物、图片、历史资料真实地重现当年抗日战场上中日军队对决的场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日本的剑和中国的刀。日本的剑又细又长,还不生锈,很有杀伤力;而中国的刀虽然宽,却要生锈,还容易砍豁口。但是,我们却硬生生用这把又锈又钝的刀砍败了日本侵略者,夺取了最后的胜利!为什么?因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武器,而是正义、是民族的精神和智慧!
接着我们参观了“5.12”汶川大地震博物馆。它通过一千多幅图片、四万多件地震灾难和救援实物,真实记录了汶川地震的场景。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的有:第一艘冲到灾区映秀镇的冲锋舟、邱光华直升机组的飞机残骸、温家宝总理指挥救灾时用过的扩音话筒……让人不禁回想起抗震救灾过程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我震撼了,在巨大灾难降临时,中华民族的大勇和大爱深深地震撼了我。
还有可爱的“猪坚强”, 在地震中被埋了36天才被人们救出。它靠雨水、靠木炭维持生命。正是它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了人们,所以大家决定一直养着它,直到它自然死去。
第三站是三寸金莲文物陈列馆。这里展示的是绣花鞋。每一双绣花鞋尺寸之小巧、做工之考究、图案之精美、色彩之鲜艳,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可是,你知道吗?要穿上这些鞋就必须把脚趾折断!有的女性穿上这样的鞋,甚至无法走路!而当时的男性居然认为这很美。这简直是扭曲的审美!可是,这样的状况竟然持续了1000多年!如果不是亲眼见到这三寸金莲,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段历史。
我们还参观了老公馆家具陈列馆、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陈列馆。
时间过得真快,意犹未尽的我们不得不乘车返回了。坐在车上,我慢慢回忆这一天的旅程。恍惚间,似乎又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似乎又看见了人们在地震期间惊恐地奔逃。我越发珍惜当下和平宁静、美好舒适的生活了。
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3
2020年5月11日,我们带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建川博物馆。这儿,是历史的重现,看着这些一座座的博物馆,就如同历史的画卷一幕幕的从眼前略过。
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崇州的大邑县安仁古镇,内建有18座博物馆,其中,分为抗战系列、红色年代系列、地震系列、民俗系列四个系列。各个系列下又有不同的博物馆供观赏。
沿路进入馆内,首先略过的便是中国老兵手印广场,那一个个强劲有力的掌印,那一排排鲜红的血印,错落有致的陈列在广场上。相信,每一个掌印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传奇的事迹,虽然,他们的故事被这时间一点一滴的给冲淡了,但是那一个个血印却会永远的屹立在建川博物馆的老兵手印广场。
接着,我们来到了中流砥柱馆,在中流砥柱馆的侧面是一面绘有万里长城局部图,上面还有毛泽东"指点江山"的雕像。在这馆内,陈列各种各样的抗战文物,这些,虽在各种抗战片里都似有无有的看过,但是在这里看到这些,就有一种别样的感觉,那些,是那么的真实。
感触最深的或许还是得是5·12抗震救灾纪念馆,第二天便是5月12日,已经5年了,作为一位四川人,汶川地震这会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心里。那一天,让多少人就这么远远地离开了,在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就这么一个一个的远走了。馆内,虽然只是一些图片,但看着这些图片,眼睛还是不禁的湿润了,08年那一年、那一天的一幕幕又从心底袭来。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在地震面前,所有人团结起来,共同抵抗这天灾。当看着那些人的志愿者的申请书的时候,无比的压抑,这些,就是我们身边的事,就是5年前的事,他们和我们一样。那教师护住学生的雕像、那救助同学的图片、那救灾是的用具,是那么的真实,这一切,纵使再过十年、二十年、一个世纪,还是挥之不去。前不久的雅安地震,好在并没有当年那么严重,没多久也就解决了,还在并没有历史重演,不然,又会给多少人烙下心理阴影,虽然,这样也给不少人烙下了不少心理阴影。
再之后,又看了几个博物馆,看三寸金莲馆的时候,感叹裹脚女人悲哀,一生下来就被束缚,穿着那比手掌心大不了多少的鞋子,估计一步步都是钻心的疼吧。或许,当时被束缚的不仅仅是脚吧,还有那些传统的思维,女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天等等,害苦了多少女子呀。看不屈战俘馆,感叹那些战士的坚强意志、宁死不屈的坚韧品格,痛恨日本的残暴行径。看红色年代镜面馆,那一面面的镜子,印着灯光,照着墙面泽泽生辉。
由于时间关系,还有一些馆并没有来得及看,这一次参观,满载而归。
以上为了应付上交的要求写的,下面在填上一写更为真实的情节。
我是怀着非常不满的心情去的,因为参观这个博物馆,我们每人交了90元。再加上坐那个车,实在是受不了没有窗子的车,再加上那车开的那么那么的慢,看着一辆一辆的车从身边略过,再加上昨晚没睡几个小时以及吃了早饭,终于,在车上吐了,吐了就吐了吧,吐了就好了,没想到,这还不同与往日,还有二度来袭。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总算是到了,唉,坐这么久的车,我都可以回家了,一个多小时哟,开快点应该可以到家了。
然后,等了半天,那辅导员各种烦,要这样那样照相,我们压根就是来充当背景的,就是来当群众演员的。半天过后,我们才得以自由活动,参观这个参观那个,最后就只是为了盖个章才跑来跑去了,不过,有些地方还真的蛮好的,那天脚是痛得不行,想想那些穿着三寸的鞋的人走我们这么多的路会不会脚都断了。其中,最满意的还是数那天的午饭,好久都没吃的那么丰盛了。
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4
今年生日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建川博物馆,一个期待了很久的地方,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见到了它。那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一下车见到的"中流砥柱"四个金色的大字,让我有一种肃穆的感觉。是的,中流砥柱,是对革命先烈,壮士英雄一种最高的称谓。当然,这也让我想到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不仅要作社会的中流砥柱,还要做自己亲人,朋友,爱人的中流砥柱,一个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
然后给我印象很深的还有"战俘馆".那一具具堆砌的中国人民的尸体,不仅是尸体,也堆砌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和耻辱。但伟大的中国人民不是永远怀着仇恨,而是以一种最为崇高的姿态"以德报怨"来对待伤害过我们的侵略者。当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日本侵略者遣返回国的时候,中国人表现出一种崇高的民族气节:不仅为他们提供各种生活所需物资还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最大的关怀。我想,那时的日本侵略者心中涌起的必定是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这就是伟大的中国人民伟大之所在!
还有就是"汶川大地震物资收藏馆"在馆外,我们见到了"猪坚强"一只极具生命力的猪,如今在政府的照顾之下已经长得相当"结实"!
当然,一入馆,伤感就颇多了。作为一个四川人,我深切的体会到四川人民经历了怎样的悲壮和灾难。"国旗为平民降,汽笛为逝者鸣,蜡烛为同胞燃,泪水为生灵洒。眼泪汹涌,眼光坚强。"多么深刻的感受和触动心灵的字句。
还有很多的感受埋在心里,不急于表达。比如又重新燃起了对伟大的毛主席的无限崇拜之情,对中国自古以来的伟大的女性的敬佩和崇拜之情。等等。
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还增长了我多方面的知识。对我来说很有价值。
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5
星期五,一个本该在校上课的日子,但我们一起去了位于大邑县的建川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也就是老师们所说的课外教学。 在此之前,我对建川博物馆便早有耳闻,建川博物馆,全称建川博物馆聚落,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聚落占地500亩,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刘氏庄园所在地安仁古镇。聚落内将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20余个分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特别的是这个博物馆并不是由国家投资修建,属政府行为,而是由一位名叫樊建川的个人投资修建的,建川博物馆聚落现馆藏珍贵文物超过10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达121件,这在国内民营博物馆中首屈一指。
我们一大早便抵达了建川博物馆,可能是因为,这是少有的户外教学吧,所以同学们的脸上都毫无倦意。首先吸引我的,是园区里的工作人员的穿着,他们都无一例外的都穿着那时候川军的制服,一下子,我仿佛已经置身于那个特殊的时代。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名叫“中国老兵手印广场”的地方,远远地便看见了那灰白的广场上鲜红一片,广场的灰白更加突出了那片鲜红,使人不禁心里一紧。走近了看,原来是一个个印在玻璃板上的红手印组成了那片鲜红,每座手印墙宽约1.2米,高约2.6米,每个手印墙上都排满了手印。听解说员随后的介绍才知道,这些手印全都是抗战老兵的手印,当年正是他们的双手挥舞大刀、长矛,投掷手榴弹、埋地雷、炸碉堡,正是这些手当年挡住了来势汹汹的日军侵略军,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将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托起。而之所以把玻璃板排成V字形,是为了寓意胜利。
我们没有在那里过多的停留,但那抹鲜红一直占据着我的脑海,以至于后来参观“二战馆”和“武器馆”都心不在焉的。那些红手印大小不一,表明它们来自不同的人,但那些不同的人有着共同的信念,这也是手印墙存在的的原因吧,他们把热血撒在了这片土地,换来了我们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没错,它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不知走了多久,肚子咕咕的叫着,正常的生理反应,提醒着我们是时候该吃午饭了。所以,当解说员说“我们前往下一个馆”的时候,我看到了大家的脸上有一丝不快,但又没办法,所以只有一边小声抱怨一边前往下一个馆。可当我们看见那大大的馆名时,所有的抱怨声都止住了,整齐得就像约定好的一样。那是“5·12”汶川大地震博物馆,气氛一下子就沉重了起来。因为那是一场我们亲身经历过的灾难,虽然我们并没有处于震中,也没有同学受伤,但那地动山摇的一刻,还是被我们永远铭记在生命中。
建管人应该是希望还原灾难的本来面目,所以场馆里再现了许多地震时的场景,倒塌的房屋,面目全非的汽车,永远停在14时28分的钟表,一切的一切,都仿佛在向我们哭诉着那时的惨烈。当看到那些在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孩子的遗物和照片时,鼻尖的的酸楚感提醒着我,虽然已近事隔那么久,我却还没有忘却。那些年轻的生命,被上帝选中,要提前和这个世界说再见。所以能留下来的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啊!那些孩子的文具,也被展览了出来,那色彩鲜艳的文具,和逝去的生命的黑白,成了最强烈的对比。而在众多照片中,有一张被放大成两层楼高的黑白照片,被悬挂在显眼的位子。那时遇难孩子的家人,抱着孩子的遗像,站在埋葬了自己孩子的废墟上,他们脸上的悲痛并没有被黑白的颜色所掩盖,因为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不仅如此,展馆还展出了地震时,那些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的英雄们的相关物品,林浩,吴家方,薛枭,范美忠,甚至还有温家宝爷爷当时用过的扩音喇叭,就是通过那个喇叭,温爷爷把国家的关心传达给了受灾民众,也是通过那个喇叭,温爷爷说着让灾区人民安心的话。正是民族的团结,使汶川人民挺了过来。
走出了馆场,回想着今天的所见所闻,我深深的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着,我深深的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而骄傲着,我想,这会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是我思想精神上的烙印。
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6
初冬时节,天空飘洒着阵阵细雨,在党委组织下,支部党员党务工作者和党员代表分批乘车来到大邑县安仁镇参观建川博物馆。由于建川博物馆聚落建设面积大、收藏内容丰富,故重点选择参观了抗战系列展馆和广场,馆内以珍贵的历史资料、实物、图片和实景复原等方式,展示出当年抗战的艰辛岁月,一些史料和图片让人潸然泪下。
有一些历史,虽然充满屈辱与辛酸,但仍值得我们去纪念;有一些故事,虽然我们仅仅听说过,但仍可以那么刻骨铭心;有一些图片,虽然已模糊泛黄,但仍却那么振撼心灵;而有一些人,虽然平淡无奇,但他们背后的故事却那么让人泪流满面。在那个战火遍地的年代,华夏民族饱受蹂躏,一代代的中国人用血肉之躯抵挡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昔日硝烟弥漫的战场已成为繁华的都市,滚滚长江带走了南京30万不安的灵魂,徒留江河呜咽;血染九州,遍地的殷红谱写了历史的颂歌。
在中流砥柱馆,在川军抗战馆,在飞虎奇兵馆……一张张图片定格了那时的艰苦环境,一段段文字诉说了那时的不屈抗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从来都不缺乏英雄,正是有了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有了这些柔韧坚强的女子,那刻板而又艰涩的历史才变得如此鲜活,如此生机勃勃。岁月苍老了他们的容颜,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让我们震撼的中国壮士群雕广场,200多位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昂首挺立于天地之间,纵贯九州,气宇轩昂,仿佛建立了历史的他们,仍然守护在他们曾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中国壮士(1931-1945)群雕主体为200多名1931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 200抗日壮士中无不是赫赫有名的伟人、名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杨靖宇、叶挺,以及冯玉祥、张学良、李宗仁、张治中、何应钦、孙立人……其中还包括狼牙山五壮士,他们中有领袖,有指挥或参加过重大战役、战斗的指战员,有的是英勇牺牲的著名烈士。 广场用雕塑形式构成3000平方米的大型景观,所有壮士造像阵式都放置在一个"V字"型下沉式凹槽的空间环境中。群塑展示了1931年至1945年间的43项重大战役、战斗、重大军事活动里,200名爱国将士或研读文件、或发号施令、或浴血沙场,凝固的塑像生动再现中华民族对抗敌人浴血战斗争取民族独立的宏大场面。群雕总体设计突出排列阵式整体气势,造型由疏至密组为阵列,最后密集为浮雕人墙结束;自前面俯瞰整体,其气势恢弘,如进入阵列中穿行,与抗日"壮士"并肩,将更能感受到一段悲壮而激昂的历史。
壮士“一起铁骨, 一起铮铮;一起威风, 一起凛凛; 一起仰天, 一起长啸;一起壮怀, 一起激烈; 一起浩然, 一起正气; 一起森严, 一起壁垒; 一起摩拳, 一起擦掌;一起捉鬼, 一起擒妖; 一起冲锋, 一起陷阵; 一起前仆, 一起后继;一起艰苦, 一起卓绝;一起苦撑, 一起待变; 一起舍身, 一起取义;一起成功, 一起成仁;一起国家, 一起民族;一起壮士, 一起愿景”, 何等豪迈,气势不可阻挡,也印证了打赢这场战争更多的是靠民族的团结,坚定的信念和敢于牺牲的精神。
走进博物馆,就如走进了中国历史的一页,这里的实物、图片都是历史的活教材,思考着历史与现实,可以真真切切地接受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和灵魂的洗礼。先辈们英勇的事迹感动着我,一张张图片上年轻的面孔,坚毅的眼神震撼着我的内心世界,这种精神也是对我们面对失败与困难,面对逆境与挫折的一种指引与力量之源。
通过记住历史来珍惜现在,通过回忆战争来珍爱和平,通过反思苦难来奋发图强,是这次建川之行最真实的体会,短暂的参观活动,使我们明白了先辈们当时所处的局势是多么的不利,环境是多么的恶劣,但信念是多么的坚强,激情是多么的高涨。中华儿女在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史迹丰富多彩,感人肺腑,其光辉业绩和斗志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不惧风雨,不辱使命。历史不仅是要向我们展示它曾经的艰难困苦,更是要我们在这幸福的时代铭记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勿忘过往,开拓明天!
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7
今天,阳光明媚,骄阳似火。我们收拾好东西,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向着学校出发。在路上我都想建川博物馆是怎样子呢?有什么东西? 有多少种文物呢?
到了学校进了班级,我便在我的座位上看起电视到了杨老师叫我们,我们便集合上了车。一上车,一些同学变身体都不好了,就像“牢房里的刺痛感”有些人说像待在地狱一样。这就是晕车的.痛苦,虽然我也有点晕但是有手机玩的原因我就糊里糊涂的玩到了“建川博物馆”我们下了车站在建川博物馆的正门口,虽然不似想象中那般气势恢宏,却也自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势,令人忘记了嬉笑追打,以郑重之心、肃穆之情倾听历史的声音。最让我难忘的有两个地方。
一、话说猪能活11岁可不得了,相当于人类80岁的年龄,它现在每天都生活在建川博物馆里面,但看上去已经老了,每天都在地上躺着,已经无法站立,有网友表示:它不仅仅是一头猪,还是一场灾难的见证,猪坚强的精神永远不会逝去。
二、让我深受震撼的是"5·12"地震馆,对征集来的地震实物以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地震发生当天至6月12日一个月中,灾区每天发生的事情。30多个展厅,分为震撼5·12—6·12日记、地震美术作品馆、地震科普馆等,包括实物、照片和文字等,再现了抗震救灾过程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在灾难面前,我们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发起募捐献血活动,我们心一齐指向汶川,汶川挺住,汶川加油!——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在这当中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如一个地震中的母亲在她的手机上编辑了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孩子,如果你还能活着,你一定要知道,妈妈爱你!
澎湃的热血在静心池边得以沉淀。历史不仅是要向我们展示它曾经的艰难困苦,更是要我们在这幸福的时代铭记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勿忘过往,开拓明天!
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8
追溯历史的步伐,一座座庄严肃穆的博物馆出现在我们眼前,历史带来的厚重感使我心中从开始的激动逐渐平静下来,复古的建筑物,真实的战略品及国家文物都陈列在展柜上,再配上一段文字,更加显得历史就在眼前。
整个博物馆分为多个系列,在中流砥柱馆,在川军抗战馆,在飞虎奇兵馆……一张张图片定格了那时的艰苦环境,一段段文字诉说了那时的不屈抗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从来都不缺乏英雄,正是有了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有了这些柔韧坚强的女子,那刻板而又艰涩的历史才变得如此鲜活,如此生机勃勃。
曾几何时,我们也进入了历史的画卷中。依然记得那一日的天旋地转,记得那惊天动地的哭喊,眨眼间,天翻地覆,生命的家园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高楼大厦夷为平地,鲜活的生命在废墟中残留。那里有母亲,有孩子,有丈夫,有妻子,有鹤发童颜的老夫妻,也有刚刚步入结婚殿堂的新人……在汶川地震馆中,生命从未像那样脆弱,也从未像那时那样顽强。生的意志支持灾民奋力自救,也为搜救人员赢得时间……
澎湃的热血在静心池边得以沉淀。历史不仅是要向我们展示它曾经的艰难困苦,更是要我们在这一幸福的时代铭记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勿忘过往,开拓明天!
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9
历史,一直是一个厚重的话题,不是指史料文物的厚重,更是人们心情的厚重。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纤绳在一代人有一代人手中传递,然后,勒进那些稚嫩的肩膀,拉动着历史之船,向前,向前……
和风拂面的春日,我校志愿工作服务站和思政部共同组织了建川博物馆的主题参观活动,让我们这群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得以有机会重温历史。
驱车一个半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建川博物馆。站在建川博物馆的正门口,虽然不似想象中那般气势恢宏,却也自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势,令人忘记了嬉笑追打,以郑重之心、肃穆之情倾听历史的声音。
建川博物馆多是展现近代历史,尤其是以二战前后的历史为主。
远离了金戈铁马的战场,黯淡了刀光剑影的锋芒,远逝了马嘶鼓鸣的砍杀,吹散了狼烟滚滚的尘埃。那曾经惊天动地的抗争,已化为无声的图像,化为冰冷的文字,定格于展览窗口中,融化于残剑折戟中,静静的呈现于我们的眼前,重现着历史的恢宏和残忍。一遭走过,就仿佛经历了那一段艰苦的岁月,体验了那如火如荼的抗争。
我想,不论哪一个民族,定然都有过那么一段血和泪融成的不堪回首的过往。在危难面前,那些奋起抗争、众志成城的民族一举击溃了来犯的敌人,逐渐崛起、强大,载入了历史的华章。而那些畏惧不前、临难自保的民族,怕早已销声匿迹,被历史所遗忘。
在中流砥柱馆,在川军抗战馆,在飞虎奇兵馆……一张张图片定格了那时的艰苦环境,一段段文字诉说了那时的不屈抗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从来都不缺乏英雄,正是有了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有了这些柔韧坚强的女子,那刻板而又艰涩的历史才变得如此鲜活,如此生机勃勃。岁月苍老了他们的容颜,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在群雕广场,200多位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昂首挺立于天地之间,纵贯九州,气宇轩昂,仿佛建立了历史的他们,仍然守护在他们曾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
曾几何时,我们也进入了历史的画卷中。依然记得那一日的天旋地转,记得那惊天动地的哭喊,眨眼间,天翻地覆,生命的家园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高楼大厦夷为平地,鲜活的生命在废墟之中残喘。那里有母亲,有孩子,有丈夫,有妻子,有鹤发童颜的老夫妻,也有刚刚步入结婚殿堂的新人……在汶川地震馆的展区中,生命从未向那时那样脆弱,也从未向那时那样顽强。生的意志支持者灾民奋力自救,也为搜救人员赢来了时间。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不断的上演着,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多难兴邦,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再一次展现了民族的力量,向世界宣告着,灾难压不垮我们,更打不倒我们!
澎湃的热血在静心池边得以沉淀。历史不仅是要向我们展示它曾经的艰难困苦,更是要我们在这幸福的时代铭记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勿忘过往,开拓明天!
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10
今天,我们一家人来到建川博物馆,建川博物馆,全称建川博物馆聚落,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位于中国博物馆小镇-——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是刘氏庄园所在地。聚落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拥有藏品8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29件。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0余座分馆,已建成开放24座场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中流砥柱馆,该馆规模居各馆之首,展厅面积为2435平方米,是一个橘红色的方形馆,位于主道路最前方。以历史照片、资料、实物、文献以及地等方式陈列,通过三个主题单元——"民族的脊梁"、"敌后之岁月"、"根据地建设",生动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敌后民众八年抗战情况,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光辉历史。
随后,我们到了一个部队里面,那里面有很多的英雄人物,比如:叶挺将军、伟大的毛主席、周恩来总理、宋美龄、蒋经国、朱德、鲁炎、邓小平……
那里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
让我深受震撼的是"5·12"地震馆,对征集来的地震实物以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地震发生当天至6月12日一个月中,灾区每天发生的事情。30多个展厅,分为震撼5·12—6·12日记、地震美术作品馆、地震科普馆等,包括实物、照片和文字等,再现了抗震救灾过程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在灾难面前,我们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发起募捐献血活动,我们心一齐指向汶川,汶川挺住,汶川加油!——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在这当中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如一个地震中的母亲在她的手机上编辑了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孩子,如果你还能活着,你一定要知道,妈妈爱你!"
2008年是中国最骄傲的一年,但那年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一次大地震,那场地震死了几十万的同胞,这样的灾难发生让我的心都在震撼,我在"5·12"地震馆还看到了"猪坚强"他傻乎乎的睡着觉,时不时的还打着呼噜,看它的样子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活到了现在。
走出博物馆,回想起我今天见到的一切,不得不为我的国家而感到骄傲,也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11
我们到达了建川博物馆,观大邑建川博物馆有感。站在建川博物馆的正门口,虽然不似想象中那般气势恢宏,却也自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势,令人忘记了嬉笑追打,以郑重之心、肃穆之情倾听历史的声音。
机中解放出来,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抗战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根本的历史经验。”全国人大会议中心的一间会议室里,76岁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原主席何鲁丽对记者说。到194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所抗击的日军,占侵华日军总数的75%,同时还抗击着几乎全部的伪军。戴安澜、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郝梦龄……一大批抗日将士舍生取义、英勇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血染疆场的中国军人超过150万,包括250多名将领。 近日,影片《喋血孤城》在各大影院上映,讲述了抗战时期常德保卫战中八千余名中国将士与3万侵华日军激战16昼夜、仅83人生还的悲壮故事。看完电影,70岁的左权将军之女左太北感慨万千:“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们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充分体现了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笔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永远铭记。”
四川建川博物馆800余万件藏品中,抗战文物就有上百万件。“健忘的民族,是潜伏悲剧的民族。”53岁的博物馆馆长、中国抗战史学会副秘书长樊建川说,“中国人要正视,日本人也要正视,然后面向未来。”
正视历史,面向未来--滇西边城腾冲,和顺古镇掩映在静谧祥和的田园风光中,滇缅抗战博物馆就坐落在古镇上。这里展示着大量抗战文物,无声地讲述着保卫抗战期间援华物资“生命线”——滇缅公路的悲壮历史。
今天,“新滇缅公路”横空出世,从昆明到滇西边城瑞丽的国道主干线已经全程高等级化,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大动脉。
往昔的“生命线”,成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往昔的抗日战场,也踌躇满志,谋划着美好的未来。 在河北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馆已经正式对游人开放。与旧馆相比,新馆可参观的地道增长了600多米,并增加了许多互动内容。
“以前年久失修,断壁残垣。现在重修扩建,高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纪念馆前,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馆长闫大森对记者说。
在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中,约1.8万人的中国陆军第10军,仅凭野战工事浴血奋战,抗击日寇11万余人的围攻,历时长达48昼夜,打破了日军原计划一天攻陷衡阳的美梦,牵制了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力量。
“衡阳保卫战的惨烈一幕,我们刻骨铭心,永志不忘!”8月8日,衡阳公祭抗日英烈大典上,衡阳市委书记表示,“祭奠英烈,是为了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中华民族最终夺取百年历史上抵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战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化为永恒,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和平的崇高事业而努力奋斗!
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12
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周围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没有大型现代化工业基地,是一个特别清净的地方。这正好符合了博物馆的气质“博物明志,宁静致远”。
聚落内建设有抗战、5.12地震纪念、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等20余个分馆。在此次活动中,我分别参观了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川军抗战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中国壮士群雕广场、中国老兵手印广场、5.12地震纪念馆、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陈列馆和国防兵器馆等。
我参观的第一站是中流砥柱馆,它展示的是一些关于人民顽强抗战的文物,一根高达十来米的红色柱子壁纸地站立在馆中央,显示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精神。中流砥柱馆的地面,有黄铜铺就而成。导游解释道,之所以用黄铜做地面,越磨越亮,暗示着“历史越来越清晰,公正的展现。”诸如此类的设计还有很多,例如“不屈战俘馆”出口处的静心湖,“三寸金莲馆”凹凸不平的地面等等,每一处均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令人惊叹。
川军抗战馆突出表现了30万川军出川抗战、300万壮丁奔赴前线的历史史实。飞虎奇兵馆展示的是抗日战争期间美军援华的情况和陈纳德将军和飞虎队的传奇经历。不屈战俘馆是最让我感动的一个展馆。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领袖们的功劳,有战士们的功劳、有广大劳动人民的功劳,当然也有这一位位战俘们得功劳。抗日战争中,面对日本的侵略,仍面不改色,誓死捍卫祖国尊严的战俘们,连数量都没有统计,有名有姓的更是极其少数。“一个人的悲哀是被他的民族忘记”,让我的心情极不平静,日本侵略者对他们肉体上的残害他们可以不屈,而我们,对他们的忘记是我们最大的悲哀。走出战俘馆,是一个死湖,水面很平静,据说是为了平静参观完不屈战俘馆后人们愤愤不平的心。而一个人的心,不是一弯湖水可以平静的,我们能做的是对战俘们永远崇敬的心。
接着我去了中国壮士群雕广场、中国老兵手印广场等让我了解到在民族危难之际,正式有了千千万万民众作为大后方,源源不断地赶赴前线、勇抗强敌,才能有整个民族的最终胜利。而馆内展出的抗日将领和全国各界人民奋起抗日的众多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更让身为中国人的我感到无比自豪。
然而对于建川博物馆,我的态度是矛盾的,用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说,叫“纠结”。我很喜欢这个地方,因为它让我那么亲近的感受历史,触摸历史,体会历史演绎的兴衰成败。而我又是如此的怕它,历史太厚重,那一段段不堪回首却又无法抹去的史实,压着我,让我透不过气来。时间,可以洗刷记忆,洗刷感情,却永远不能洗刷事实。
当亲眼看到当年先烈们以无比落后的装备抵抗侵略者,我的心情是震撼的,打赢这场战争更多的是靠民族的团结,坚定的信念和敢于牺牲的精神,这样的收获比在任何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中得到的都要多。我的心情激动难以平复,那一段中华民族的灾难史,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该忘记的。也是这样一段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史,书写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反侵略的伟大胜利,无数的中华英雄儿女挺身而出,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这些也是我们不该忘记的。先烈们英勇的事迹感动着我,一张张图片上年轻的面孔,坚毅的眼神震撼着我的内心世界,这种精神也是对我们面对失败与困难,面对逆境与挫折的一种指引与力量之源。参观每一个展馆,站在每一个展台前,每当看到日本侵略者的物品都有想冲上去灭了它的冲动,但我知道这不行。这是最好的证据,是对日本修改历史,否认侵略,惨无人道的暴行的最有力的证明,这也是告知后者这段历史最有力的教材。
“通过记住历史来珍惜现在,通过回忆战争来珍爱和平,通过反思苦难来奋发图强”,是这次建川之行最真实的体会,也很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接近历史,勿忘过往,开拓未来。
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13
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我们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学习,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批学生去建川博物馆参观。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其中一员,。5月10日一大早,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乘车来到了建川博物馆。一到博物馆,一股沉重的历史气息席卷了每一位同学,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停止了打闹。
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占地 500亩,坐落于国家 级历史文化名镇、刘氏庄园所在地安仁古镇。馆内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20余个分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
来到建川博物馆,给人最大震撼的是抗战系列馆。在无数的影视、文艺作品中,都有描述日寇的残暴、抗战的艰苦;而来馆参观,就有了更加立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在广场,数百个铁铸铜塑的抗日英雄个个昂首挺胸、气势如虹;在展馆,那一枚枚光辉依旧的抗战勋章,那一把把浸染着日寇血渍的大刀和武器,那一个个已经锈迹斑驳的地雷,处处不屈的中国人在顽强斗争;在战俘馆,铮铮铁骨的战士、不屈不挠的女英雄,让人肃然起敬。“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虽然现在战火早已熄灭、硝烟已然散尽,但是历史不能遗忘,国耻应当铭记,今天的太平盛世来之不易。 我们同样不能忘记那段“红色年代”的历史,这是参观完红色年代博物馆系列后深深的感受。 红色年代博物馆系列包括红色年代章、钟、印馆、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馆、红色年代瓷器馆,一片红色的海洋。
一条青石板走廊,两边矗立着格子砖墙,每一个格子里都放置着一座造型或古朴或华丽或简约的座钟。那高耸古旧的钟墙,仿佛是一条时光隧道,把参观者们带进了几十年前那个红色的年代。穿过时钟走廊,便是满眼满目的红,数万枚大大小小红色的毛主席头像徽章错落有致,拼贴出各种具有革命意义的图案,铺满了整个展馆的墙壁;各类印章排列有序,印章上残留的鲜红印泥和盖在纸上的大红鲜章,向人们讲述着那个红色年代的故事。参观者们就在这铺天盖地的红色当中,享受着视觉的冲击和灵魂的震撼! 红色年代瓷器陈列馆的展品都很精美,但是瓷器上的图案却很单调,几乎是清一色的毛泽东语录、毛主席像、东方红等,唯一花俏一点的图案就是样板戏的剧照,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馆的展品充满了居家特色,那些老式的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器,还有老式的家具、照相机、乐器、生活用品、革命海报等。 红色年代系列博物馆,逼真地再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展馆里的一纸一布、一杯一瓶、一柜一桌,无不打着那个动荡岁月的烙印。可以看出,那个极左的年代,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很是单调贫乏,又红又专的思潮谱写出了那个年代特有的红色文化。 红色年代博物馆的展品,让老一辈人心潮澎湃、思绪起伏,仿佛在瞬那间,回到了那个懵懂青涩、激情燃烧的年代;让新一辈人感慨万千、连声叹息,朦胧中也好像感觉耳边红歌四起、炽语飞扬。
感慨之余,不禁要问,我们为什么会陷入到那个狂热的、缺乏理性的“红色年代”呢?也许我们找不出准确的答案,但可以肯定是,我们许多的人都在盲从,都在狂热中迷失了自我。可是又怎样做到坚守自我而不盲从呢?恐怕也很难回答。“红色年代”作为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它会重演吗?它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深地思索。 历史是无法改写的,但我们可以去设想。假如没有后来的拨乱反正,没有后来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前途会是现在的样子吗?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一定会很糟糕,大家可以对照看一下我们社会主义邻居的现状就知道了。这样去设想,是否会有点噤若寒蝉?你一定会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就是建川博物馆存在的意义。
参观虽然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影响不会随着参观的结束而消失,这里是我们的第二课堂。在这里虽然没有书本,但我们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了解了她苦难的历史,了解了她努力崛起并且不断强大的过程。读史而明志,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还有树立远大志向,遇到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
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14
对于建川博物馆,我的态度是矛盾的,用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说,叫“纠结”。我很喜欢这个地方,因为它让我那么亲近的感受历史,触摸历史,体会历史演绎的兴衰成败。而我又是如此的怕它,历史太厚重,那一段段不堪回首却又无法抹去的史实,压着我,让我透不气来。时间,可以洗刷记忆,洗刷感情,却永远不能洗刷事实。
4月25日,作为理工大学思想政治课题参观的服务人员,我有幸参加建川博物馆的参观活动。早就久闻大名,此次能亲自前往,自是十分激动。到达博物馆群,天空忽然飘起小雨。这样的天气,跟今天的主题很符,毕竟,这是一次沉重的旅行。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红色年代章·钟印馆”“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不屈战俘馆”“飞虎奇兵馆”“国防兵器馆”“川军抗战馆”“红色年代瓷器陈列馆”“三寸金莲馆”“汶川大地震馆”“红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陈列馆”。每个馆的内容我就不一一说了,说起来恐怕十篇纸也记录不完。况且,历史的内容哪是几句话,几个字就能表达的。个中滋味,只有自己体会,才能了解。
这里,我想说的只是一些令我难忘的细节和片段。
首先,是博物馆群的布局和设计。建川博物馆聚落建在大邑县一个古镇旁。周围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没有大型现代化工业基地。是一个清净的地方。这正好符合了博物馆的气质“博物明志,宁静致远”。让我能如此清晰的嗅到历史的味道。还有一个是中流砥柱馆的地面,有黄铜铺就而成。导游解释道,之所以用黄铜做地面,越磨越亮,暗示着“历史越来越清晰,公正的展现。”诸如此类的设计还有很多,例如“不屈战俘馆”出口处的静心湖,“三寸金莲馆”凹凸不平的地面等等,每一处均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令人惊叹。
其次,我想说说“汶川大地震馆”。这个馆是我最想去,也是我最怕去的。如果说抗战,红色年代离我们太远,感触不深刻,那么汶川大地震给我的就是刻骨铭心的记忆,特别是在我们这些80,90后的心中。我现在仍然无法找到一个词形容我在看到那些曾经出现在抗震救灾现场中的东西时的感受。它们就那么近,那么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脑海里不断闪现当初只在电视上看到的情景。当初我是多么渴望能前往汶川,参与救灾活动,现在它们就摆在我面前,我却有些怕了·····这种震撼,无法用言语形容。我看到那些在废墟中找到的书包,和杂物。看到那辆曾载过“亡妻”的摩托车······如今,他们只是静静的陈列在博物馆里,但它们的曾今,却是如此的悲壮,惊天地,泣鬼神。心痛,悲伤,震撼。也许我能表达的只有这些。因为任何言语在这些东西面前都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
千言万语道不尽感慨,只愿,天下平安。
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15
满怀激动之情的高二学子们收拾好装满零食的行囊,拿上相机,乘大巴前往大邑县。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建川博物馆聚落。
早就听说了建川博物馆的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之大、收藏内容之丰,可真正亲自进入体验的时候,它还是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沿着道路逐渐向博物馆的园子里走去,首先看到的是中国老兵手印广场。“国人到此,低头致敬”的字样让人不自觉收拾了脸上的嬉笑,肃穆地走过一片殷红的广场,走过一段用鲜血谱就的英雄史诗。不过大家转眼间又欢乐起来了,毕竟沉淀历史的作用是重生和发展,而承载了历史沧桑的广场另一边是多日不见拨开乌云的艳阳下的油菜花田,它们如此的生机勃勃,让人油然而生出一种生的喜悦。
然后我们来到了正面战场馆,这是我们进入的第一个正式展馆,也是国民党对日作战的唯一展馆。在这里展示的都是一些重大战役的场景和记载当时记忆的一些零碎之物,可即使我们匆匆而过却依旧能够感受到战场上战士们的艰辛与坚定。
接下来是不屈战俘馆。通过导游的解说,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中国军人的铿锵,看到了中国战俘的不屈,看到了中国对待日本战俘的仁慈,也看到了日本鬼子对待中国平民和战俘的的残忍无情。可是有多少委屈辛酸的血泪就有多少坚韧顽强的意志——即使日军的铁蹄踏碎了炎黄子孙的昔日荣宠,日军的炮火焚尽了中华大地的万里河山,可他们灭绝人性的屠杀依旧灭不了中国人的民族情和爱国心,他们的细菌武器和用战俘做活体试验的行为依旧摧毁不掉坚强的中华民族!在抗战的茫茫黑暗之中,依旧有面对鬼子的刺刀从容敞开衣襟的战士,眼里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仿佛立于众生之巅的雄鹰,带着睥睨天下的荣光,即将羽化而去。
第三个展馆我们来到了国防兵器馆。这里从冷兵器到热兵器,从枪到炮,从坦克到飞机,无不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很少有看到过这样齐全的兵器馆,甚至好几位同行的男生一路都在唏嘘感叹,特别是看到户外的坦克、飞机、导弹之后,我忽然发觉我们在历史中的渺小,发觉当初侵略者的爪牙就是在千万倍这样数量作战工具的帮助下伸向了中华大地,发觉面对战争时人类其实是如此的无能为力、不堪一击。
再往后我们走进了三寸金莲文物陈列馆。这里精致的莲鞋诉说了古代人扭曲的审美,装盛了古代女子延续了千年的血泪。它们呈现了当年小脚女人的悲苦,呈现了封建礼教的冷酷无情,呈现了旧时中国在黑夜里摸索前行的痕迹。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陈列馆、中国壮士群雕广场、老公馆家具陈列馆等等。而午饭过后我们又自发参观了“5·12”汶川大地震博物馆、“5·12”抗震救灾纪念馆、红色年代陶瓷陈列馆等另外几个展馆,并用相机记录了一些感动人心的场景。
曾经听妈妈提起过樊建川先生,不可否认的是,那的确是一位伟大的人。建川博物馆可以算作是规模最大的民间博物馆了吧,甚至很多的国家博物馆都比不上它的完整程度。可还有传言说樊建川先生去世后会将这耗资巨大的博物馆捐给国家,怎不叫人佩服,对其肃然起敬。
在结束参观之后,疲惫的我们拖着沉重的脚步带着感触颇深的心踏上了归途。一路上,思绪仿佛又回到几十年前血与火的红色年代,感受着那个时代的辛酸和坚定,感受着那些英雄的抗争和不屈。
我,愈发拥有了直面未来、燃烧青春了勇气。
【参观建川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