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谣教案(精品)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城谣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城谣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长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2、学习词语:脊梁、儿郎。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1、请家长帮助幼儿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
2、童谣录音、挂图。
教学过程:
一、说说长城
1、你去过(或听说过)长城吗?你心目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
2、幼儿看挂图,听老师介绍长城。如:长城是什么时候建造的?秦始皇为什么要造长城,多少人造的长城,长城有多长,长城有多少作用等。
3、引出童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有关长城的儿歌《长城谣》
二、欣赏童谣
1、放录音,请幼儿欣赏
2、提问:“脊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城是“山上一道脊梁”呢?长城是谁造的`?“好儿郎”指谁?
三、童谣对唱
幼儿自由分成两组,对唱童谣。
长城谣
长城长城长长
筑起一道城墙
长城长城高高
山上一道脊梁
多么高?顶天高,
多么长,万里长。
要问长城是谁造?
中华民族好儿郎。
教学反思:
语言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工具,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参与语言,人类生活离不开语言,因此语言教育至关重要。幼儿期虽然具备了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基本潜能,但最终语言发展的.水平却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后天的学习、锻炼、应用。幼儿语言教育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育活动,是幼儿全面素质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城谣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2、学习朗读诗歌,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诗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基本思想。
难点: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长城谣》,长城图片
提问: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长城呢?
长城简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北边匈奴,调动军民上百万人筑长城,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给予修缮,连贯为一,西起今甘肃岷县,北靠阴山,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明代为了防御北方外族侵扰,前后修筑长城十八次,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长城是是我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坚强意志,长城内外各族人民在无数次斗争和长期交往中,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为它们赋诗作画,在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增添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篇章与画卷。
过渡:长城,对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最熟悉不过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无论是身在祖国还是异乡,它始终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席慕容的《长城谣》,再次谛听游子的乡音。
二、介绍作者:席慕容;写作背景
三、字词快餐
焉(yān)支 隘(ài)口 蹲(dūn)踞 荒莽(mǎng) 焚(fén)起 敕(chì)勒川
四、朗读节奏训练(听录音,说说朗读诗歌应注意什么?)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
敕勒川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
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五、整体感知
全班同学朗读全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1、这首诗的主题意象是?
2、抒情主线是?
六、诗歌赏析
(一)理清结构,分析每小节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一节
1、你从简洁质朴的文字里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找出修饰“长城”这个抒情意象的词语。
为什么说长城是”无情“、”冷眼“的?
(三)学习第二节
1、长城为什么会使诗人唱不成声,写不成篇,一提起便烈火焚起呢?
2、第二节表达了诗人对长城的'`什么情感?
3、”万里的躯体“,”千年的面容“分别指什么?
(四)学习第三节
1、“敕勒川,阴山下”是出自哪首诗的?它和作者有何关系?与长城、黄河又有何关系?
2、这首诗的主题意象是长城,为什么又写到了黄河?
3、诗歌结尾写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既然“不眠”,又何来的“梦”呢?说说你的理解
(五)合作探究
(讨论)这首诗的意象最重要的是长城,作者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来写长城?
(六)小结
(七)作业
1、背诵《长城谣》
2、完成练习册的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长城谣
席慕容
第一节,审视历史,凸现长城的沧桑
第二节,借助长城,倾诉满腔的热忱思乡之情
第三节,依托梦境,流露深沉的乡思
长城谣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诗歌借物抒情的写法。
2、理解诗歌的主题。
能力目标:
1、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学习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情感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情感,激发爱国热情。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长城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现代诗两首》中的第一首。《现代诗两首》都是台湾著名现代诗作家的作品,都体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长城谣》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诗歌,学习本诗,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和意境的优美。鲜明的节奏和和谐的韵律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获取独特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爱国爱乡情感的有效途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悟诗情。
2、学习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介绍作者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导入:(展示图片)长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长城?(学生根据所搜集的材料回答)是啊,蜿蜒的长城不仅是道美丽的风景线,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历史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吟唱,许多海外游子为之牵挂。今天,让我们在台湾女诗人席慕蓉的《长城谣》里再次仰望历史的苍穹,谛听游子的心声。(板书标题作者)
2、介绍作者
席慕蓉:蒙古族女诗人,1943年生于四川,祖籍内蒙古,现居台湾。她生于长城脚下,在母亲吟唱的《长城谣》中长大。1949年她被迫离开故乡,离开长城,去了台湾,每次想家乡时,她就吟唱儿时入梦的民谣——《长城谣》聊解思乡之苦。这种浓郁的思乡恋国之情,终于在1979年喷薄而出,形诸笔端,写下了《长城谣》这首诗。抒写思乡恋国情怀是席慕蓉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十三岁开始写诗,第一部诗集是《七里香》。她的诗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拥有大量读者。(学生自学并汇报所了解的席慕容)
诗人的故乡,是她诗中的“刺勒川,阴山下”,那个莽莽苍苍的内蒙古大草原。可是因为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出生,也从未到过故乡。作为多情的诗人,故乡是她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她只有在梦中、在诗中尽情抒发自己的乡思乡愁。此诗就是在此种情境下写成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在诗中抒发的,对祖国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活动2【讲授】二、朗读吟诵引感知
(一)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出节奏和重音,感知作者的感情。
追问:你觉得朗读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是激情澎湃呢,还是沉吟舒缓?
对,沉吟舒缓!因为这首诗主要抒发自己的乡思乡愁,有淡淡的哀愁于其中。
(二)指名配乐朗读,正音。
提问:诗中主要选取的意象是什么?(长城)
本诗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咏物抒怀)
(三)生自读诗歌,想想每节诗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第一节着重写长城的历史,充满沧桑之感;第二节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第三节写梦回故乡,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二、理解诗歌的意境
(一)品读第一小节
1、全班男生朗读第一小节
师:诗中说长城上征战了一部历史,那是怎样的一部历史呢?我们先看一个短片(播放视频)
(学生用“长城……曾经……”的句式说一说感受)
师:你从诗中的哪处能够感受到呢?(引导学生说说对诗句及重点字词的理解)
预设答案:夺 还(“夺、还&”与前文的“争战了一部历史”相对应。凡有“争战”便有杀戮,看到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场景,人的心情往往感到非常沉重。)
无情(长城作为一个没有生命的建筑,见证了这里发生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虽言无情,实则饱含了痛苦和血泪。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突出了长城是中华民族沧桑历史的见证。)
你(用第二人称“你”,仿佛长城就在眼前,直接倾泻内心激荡的情感,感情强烈。)
2、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小节
(二)研读第二小节
师:长城虽然饱经沧桑,而作者却对长城充满依恋与赞美之情,那么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呢?
1、四人一小组,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组员听,并说说自己从文字中读到了什么?
师(预设问题):(1)作者想不想吟唱和书写长城呢?可为什么不能呢?
(2)为什么一提起长城作者心中便有烈火焚起?
(3)这种情感是怎样传递出来的?
2、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三)品读第三小节
师:经历了内心烈火的'焚起,时空转换,作者的思绪又到了哪里?(学生回答:蒙古草原)
1、女生齐读第三小节
在作者的想像中故乡美吗?你从哪些字句可以感受到?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想象中的画面吗?(指名学生描述)
师(预设问题):“应”是什么样的语气?“不眠”和“梦中”是否矛盾?为什么?
2、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三小节
师:想你念你辗转难眠,何日才能相见?全诗至此,一位游子深沉的思乡之情跃然纸上,令人动容。现在我们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来朗读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阅读《乡愁》,思考:
(1)《乡愁》与《长城谣》都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两首诗分别借助了什么意象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名学生朗读并回答问题)
叶落归根,倦鸟归巢,大家是否期盼诗人有一天能真正回到故乡呢?(是!我们多么希望远在异乡的海外游子能够早日归来啊。)作者的归乡之情要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祖国统一)两岸统一,不仅是海外游子的夙愿,也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
长城谣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约10分钟)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约30分钟)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约5分钟)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注:本教案(摘自《音乐课标解读》案例)。谱例、基本节奏句型和歌曲的旋律线未转摘。
教学反思:
这节课里,采用“学歌词和学歌谱相互交替”学习新歌的方法,从学习的.过程来说,按照“综合——分析——再综合”的模式进行新歌的学习,避免了把感受、体验歌曲情感作为一个环节放到学习歌曲的最后阶段去进行的缺点。这样的学习新歌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先学歌谱,后学歌词”的模式,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对歌曲的认知规律。
在学习歌曲曲谱的时候,先从节奏入手,这种方法也值得提倡,因为它“先易后难”,切实可行。用类似于指挥动作的单手划“旋律线”的方法,使学习读谱与身体动作相结合。这些都有利于提高读谱的效果和减低读谱的难度。
长城谣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能力目标:启发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情感,并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及一字多音的唱法。
3、情感目标:初步了解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音乐作品的特点,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哼唱歌曲的旋律,能有感情的朗诵、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及一字多音的唱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许多的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对客人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导入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长城吗?那么,谁能介绍一下长城?(教师展示图片,学生介绍万里长城)
师:两千多年来,这里曾记载着中华民族山河破碎的仇与恨,曾闪过沙场豪杰志士们的刀光剑影。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长城谣》。
三、创设情境,激情感受:
1、聆听歌曲《长城谣》,初步感受抗日战争时期音乐作品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然后说一说歌曲把你带到了哪个年代?
生:抗日战争时期。
2、教师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
师:同学们说的对!《长城谣》是流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首优秀歌曲,作于1937年。原是为电影《关山万里》所作的插曲,后因抗日战争爆发,影片没有拍成,但歌曲却被保留了下来,成为风行全国的一首抗战歌曲。
3、作者简介: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是哪一位音乐家写出了这么优秀的音乐作品吗?谁能介绍一下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生简介作者刘雪庵及其作品。(刘雪庵:四川铜梁人。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史上有影响力的爱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学生时期的作品有歌曲《飘零的雪花》《采莲谣》等;20世纪30年代写了钢琴作品《中国组曲》;抗战前创作过《早行乐》《何日君再来》等歌曲,七七事变后写过《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以及《上前线》等广为流传的抗战歌曲。建国后,还根据古曲《平沙落雁》改编了钢琴曲《飞雁》)
4、再次聆听歌曲,进一步体会感受歌曲情绪。
师:同学们,介绍得太好了!现在,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歌曲旋律苍凉悲壮,质朴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缠绵,激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
四、合作探究,学唱歌曲。
1、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教师出示大谱表)同学们看歌曲中出现了哪些你们熟悉的音乐记号?这些音乐记号有什么作用?(4/4拍号,反复跳跃记号)
2、节奏练习: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歌曲中出现的`音乐记号,现在再来观察一下歌曲的节奏型。有一组节奏型在歌谱中反复出现了多次,你发现了吗?谁能边划拍边读出这组节奏?
①基本节奏型:4/4 x x x x x ︱x . x x -︱(注意附点四分音符)
师:下面这组节奏我认为有一定的难度,你能读出来吗?
②难点节奏型:4/4 ︱ x.x x.x︱
3、视唱歌谱:
(1)找找、唱唱旋律。
师:同学们,这么难的节奏你们都能读拍准确,真是太棒了!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的眼力。请同学们找出歌谱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一句旋律,并唱一唱。
4/4 5 3 5 3 5︱i.6 5 -︱
(2)随琴视唱歌谱的第三乐句。
师: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除第三乐句外,其它三个乐句音调基本相同,只在句尾略加变化。第三乐句的旋律最与众不同,你能试着把它唱出来吗?(自由练习,分组展示,相互纠正)
4/4 2 1 2 1 2 ︱5. 3 2 - ︱3 1 2 3 5 3 5 6 ︱i.6 i.3 ︱
(3)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歌谱。
5、演唱歌曲:
(1)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的好。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用Lu把这首歌的曲谱哼唱一遍,老师还要提几点要求,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到?眉毛眼睛向上挑,嘴角向上翘,口腔打开,像打哈欠的状态。
学生用Lu哼唱曲谱。
(2)朗读歌词(放乐曲伴奏带),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意境。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那你们能不能把歌词试着按节奏有感情的读一遍?
(3)师:同学们朗读的真有感情!那你们能不能用刚才的状态把歌词再试着唱一遍?(自由练习)
(3)重点指导“一字多音”的唱法。
师:刚才,在大家唱歌词的时候,我发现有几个地方唱得不太理想。在这里“城、故、奸、淫、掳、掠”都是一字对应两个音,演唱的时候要注意。
(4)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6、复听歌曲: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听听中国人民发自肺腑的心声。(放歌曲录音)听后说一说:歌曲乐句间情绪和速度有什么变化?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速度演唱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7、歌曲处理:在演唱时开头两句要充满感情,颂扬家乡的富饶美丽,第三句转折,表现对敌人的仇恨,两段的“当”和“乡”从高到低,由强到弱处理要细腻,音要延长,速度放慢,以表达内心的极度悲愤;第二段是呼吁人们抗战,演唱时应表现出抗击敌人的坚强决心,最后以渐慢的速度带着必胜的信念结束全曲。
8、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9、运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你们的歌声让老师觉得格外的振奋!那么,这首歌曲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演唱?(男女生分组,一领众合)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有许多振奋人心的抗日歌曲,你们在课堂中学唱过、听赏过或是在电影中听到过哪些呢?谁能给大家唱一唱?
生:《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歌唱二小放牛郎》《保卫黄河》
师: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就是非常著名的抗日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它鼓舞着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做英勇顽强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就把这首著名的抗日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下面,让我们齐唱这首《义勇军进行曲》。
六、教师小结:
听着这一首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回顾着那一段段惨痛屈辱的历史,我想每一位同学的心中一定有许多的感受。那就让我们从歌声中牢记昨天那段历史,珍惜今天这幸福美好的生活,为祖国繁荣富强的明天而努力学习吧!
长城谣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这是人类音社高中《音乐》课本第一单元第二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介绍了音乐要素节奏、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以及中国历史歌曲《长城谣》。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目的
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习音乐要素的知识的重要性,了解节奏和旋律要音乐中的作用,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2、有重点地简述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并作必要的解释和提问。
(二)欣赏音乐作品《长城谣》
1、导言:运用节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旋律线的进行,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2、简介作品:歌曲《长城谣》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写法上和《孟姜女》一类传统民歌相近,具有浓厚的叙事特点,典型的五声调式。
3、播放歌曲录音后,请学习讲述歌曲表达的基本情感(悲愤,感情深切)。
4、再次播放歌曲欣赏,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旋律线进行的要求。
5、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宫调式、四乐句、单二段体曲式结构),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行,并作不同旋律线表达不同情感的比较。
6、教师小结:上行旋律往往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有渐强的趋势。下行旋律可将紧张的情绪松驰,表现出抒情、宁静、悲伤的情感,有渐弱的趋势。平行的旋律则有沉思、叙事的意境。
(三)学唱歌曲《长城谣》
1、学唱歌曲。提示:用所感受认识到的三种旋律线的进行,唱出不同的情感和强弱趋势。
2、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并将结尾的下行旋律55 61 3·5 3211-----| | 改为上行旋律556132|1------||试唱,请学生作不同旋律线进行表达的情感比较(上行更激昂、高涨)。
3、教师归纳:旋律要素对音乐作品的作用和影响。
(四)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分析和比较
1、试分析歌曲中第二、三乐句节奏的松紧,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
2、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草桥结拜”和“抗婚”两段乐曲片断,请学生作节奏的比较认识。教师可将两段乐曲的节奏的松紧,作反向调换试唱,学生再作比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节奏在音乐中作用的认识。
3、教师小结:表现婉转、抒情、优美沉思的情感,节奏比较松,音的时值长一些,音与音连接较松驰。表现激动、紧张的情绪,节奏紧密,音值短的,音的连接紧凑。
(五)教学总结
音乐要素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不同的节奏结合和旋律的进行,表达情感是不一样的。学习音乐要素,了解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手法,会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并从中得到更多美的享受。
【长城谣教案】相关文章:
《长城谣》音乐教案08-29
《长城谣》教学设计03-13
长城谣阅读答案09-14
席慕容《长城谣》赏析06-23
席慕容《长城谣》赏析05-25
五年级音乐《长城谣》教案07-24
小班教案《手指谣》04-01
席慕容《长城谣》现代诗阅读范文10-11
小班语言萝卜谣教案03-31
卢沟谣的优质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