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课程总结
创新与创新思维。什么叫创新呢?创新是在当今世界,在我们国家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创新思维课程总结(精选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1
本以为自己是一个挺有创新意识的人,并且发现现在我国的教育和工作企业等等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在上学期末的时候我选择了您的创新思维课程。
在第一次课时,您对创新的系统讲述与概括,让我明白自己的创新只不过是灵光一现的好点子,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创新思维。摆火柴棍问题以及扔鸡蛋问题,我在以前也接触过,思考过。但是在您的课堂上,大家积极思考,活跃轻松的氛围中,竟然得到了这么多种答案。我深深地为自己的所思所想感到惭愧。
这几周以来,我在课堂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创新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习中,工作中,只要是和原有的,固有的模式不同的都可以叫做创新,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叫创新,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叫创新,想别人没想的东西叫创新。我们有的东西之所以叫它创新,就是因为它改善了我们的工作质量,改善了我们生活质量,有的是因为它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有的是因为它巩固了我们的竞争地位,有的是对我们经济,对社会、对技术产生了根本影响。所以我们叫它创新,但是创新不一定非得是全新的东西,我旧的东西以新的形式包装一下,包装旧的东西叫创新。我旧的东西以新的切入点叫创新,我总量不变改变结构叫创新,结构不变改变总量叫创新。
创新一次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日益升高,但是很多同学都不在意这方面的能力,因为从小的教育模式并没有单方面提出要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呢?我们要突破思维定势,只有敢于思考、敢于向前,才可能有新的东西出现。然后我们要抛掉习惯性思维,用不一样的思考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就具备了创新的前提条件。具备了要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只是心里想创新,但是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敢努力,依旧沿用以前的路,最终也不会有结果。所以在遇到问题时,我们要敢想敢做,把自己的想法在实践中应用,也许你会的到很大的提高。
作为一名机械系的学生,我认为创新思维应该更多的运用到产品和设计当中。前人的例子经过实践的多次调整是人类的生活有了很大改观。但是为了更好更快的适应世界进步与发展的潮流,提升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我们应该在工业上有更大的努力。而作为工业基础的机械行业,更是要运用创新思维,打破传统的生产方式,得到质的提高。我这里所说的创新是在前人基础上的改进而不是完全走另一条路,那可能会浪费很多的人力物力。
但是创新并不是一味的图新求异。像老师所讲,只有把创新思维规范起来,才能更好的进行创新。而不是脑中有很多的新点子却毫无章法,无从表达。但是大家不要把自己的思维局限住,只有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在遇到事物时善于进行联想与想象,才能提升我们的创造力。有人戏称什么叫科学,他说科学是满足科学家好奇心的一个东西。好奇心,要充满好奇心。其次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性发挥的前提是基础,哪怕是异想天开,哪怕是异想天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其次我们要在大学期间积累足量的专业知识,要使得我们的创新、创造力变为现实,很重要的要有丰富的知识,丰富的知识是和创新思维创造力的发挥成正比,丰富的知识从哪儿来?是靠我们辛苦勤奋学来的。虽然说学海无涯,我们不要为自己已有的知识觉得骄傲自满,殊不知越有知识越要学习,就是我们说的“学而知不足”,就是我们有个英文词组说得好,Live and learn,活到老学到老。要真正具有创新性思维,要真正具有创造力的充分发挥,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就比方说我,作为一名机械的大一新生,虽然没有高深的专业课,但是在业余之时,我经常会去看一些机械方面的杂志、报刊,来提升自己对我专业的敏感度与热爱。等到以后学习了专业课程以后,我会努力思考,进行创新。在以后的学习或者是工作中,假如要我设计一套新的机器,首先就要运用专业知识,其次就是创新思维,只有两者兼具,才能设计出一套新颖、实用的机器。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2
课堂教学反映高校的教学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高校课堂教学应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训练有机结合,使课堂成为创新思维的训练场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是今天的时代特征,中国高等教育把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思维发展看做大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国内有关创新思维的理论研究相对成熟,但在实践中如何结合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尚缺乏系统研究。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高校应把创新思维训练寓于教育活动之中。课堂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但当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主要以知识讲授为主,学生接受以教材为主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虽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被发现、被创造过程中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因而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强调教师主导性,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何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训练有机结合是目前高校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高校课程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把创新思维训练寓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智慧型经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本质上是人才的差距,尤其是人才创新能力的差距。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性思维已成为时代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比较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这种教育模式突出地表现在以培养学生适应性为基础,训练动手(实践)能力为手段,增长创造能力为根本,发展个性为目的”。教育“带动学生的实践,引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1]全球知名大学哈佛大学强调,“在哈佛大学最重要的不是学到什么,而是怎样学”。“它不一定培养‘知识分子’,但肯定是培养‘能力分子’”。[2]创新人才培养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是高等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应是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同时,信息化时代带来了学生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不断变革,对课堂教学提出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影响下,21世纪的大学生在视野开阔的同时,接受的信息冲击在深度、广度、速度与丰富程度上都远超其前辈。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潜质,19~22岁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培养期,是开发创新思维的关键期。高校教师首先要主动接受来自时代和学生的挑战,更新观念,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次,信息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平台,使教师有可能把主体性、活动性、问题探究性等自主创新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促成师生间多向互动教学关系的形成。再次,信息技术使教师从传授知识的繁重任务中解放出来,从而使课堂思维训练得以实现。面对日益丰富的信息资源,面对充满创新潜质的青年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应当是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为此必须探讨课堂创新思维训练的原则和方法,为课堂创新思维训练提供指导。
二、课堂思维训练原则
1.强化创新意识教育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能产生创新愿望和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造潜能。课堂思维训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教育,唤起学生的创新冲动,所以教师必须把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转移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自主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自我思维训练、建构新知识结构的过程。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发展认知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新的教学观,把课堂作为教师主导下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场所,把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变为创造性思维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使创新思维训练成为可持续的课堂教学常态。只有具备这种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才能通过课堂得以体现。
2.尊重学生思维主体地位
自主性和创新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本质特征,是人之主体力量的展示。失去主体性的人无自主性,创新性更无从谈起。因此,课堂教学在承认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断增强内在的主体意识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因此,创新思维训练中,教师必须根据社会发展要求,顺应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其成为充分表现自我的创新主体。课堂教学中要给每一位学生自主参与课程任务的机会,使其积极思维,从思维训练中得到乐趣,主动融入课程,自主学习、理解课程乃至创新课程,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3.思维训练以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为基础
个体的思维能力只有在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随着主体经验的丰富得到完善和发展。创新思维是人们调动既有的知识储备进行新的组合产生新的思维成果,没有知识和经验,创新思维无从谈起。生活是创新的源泉,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教育才能引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这种生活体验式的创新思维训练以学生学习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体验创新思维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提供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围绕他们关心的问题积极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与他们的生活以及日后面对世界的紧密联系。这样就能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有所思考,通过思考有所创新。
4.思维训练应循序渐进
课堂思维训练必须以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为基础,由低到高逐渐展开。为吸引学生广泛参与,训练伊始教师应把思维过程具体分解,逐个加以训练,最后把过程联系起来组成完整的思维程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分解到综合,使学生能够逐渐适应。同时注意过程性原则,不要急于求成。首先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然后教师提出自己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比较,从中学会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其中重要的环节是思维基础的设置,这一基础既要源于学生也要略高于学生的现有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创新思维,从已有知识中孕育生长新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反复训练,在反复过程中形成思维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三、课堂创新思维训练方法
1.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尝试的氛围
思维始于对问题的思考,为此教师要有积极的思维习惯。课程教学伊始,教师首先阐明该课程的由来及其不断完善的历程,让学生明白教材的设定,就是学术史上那些勇于探索的人们的创新过程,这一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其次,要有与学生进行探讨的愿望。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激发求知欲,就可能形成积极的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广泛参与,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观点的新颖性等纳入考评范围。在引导过程中,注意研究学生思想的最新发展,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点燃头脑风暴,产生智慧火花。这样,既使学生看到创新范例,又使学生了解创新的现实性与必要性,激发创新欲望,从而使课堂教学从知识型向思维创新型逐步转变。
2.精心设计内容
学生的兴趣一旦调动起来,必然关注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首先要有知识性、学术性,具有向深度、广度拓展的思维空间。其次,一定要有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导学习,通过学习生成问题。教师创设问题应源于教材,但要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体现问题的关键性,也要高于教材,体现思想性、挑战性和一定的拓展性。当然,创设问题要对应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重组再造,从而产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的思维过程。最后要平衡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的关系,做好思维训练的铺垫,使学生感到既有压力又有信心。最后注意提问的目的是指向思考方法而不是最终答案,使学生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而不是仅仅知道问题的答案。
3.构建思维训练型教法体系
随着学生思考的逐步深入,教师要启迪创新思维方法,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进入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统一,但发散思维更集中体现思维的创新性特点,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大特点。流畅性强调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指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提升分析问题的层次。独创性要求采用联想、引申、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方法,由单一思维转向综合思维,形成独创性思维。[3]教师可采取两种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发散思维训练:一是以具体时间为纲进行空间的横向分析,扩大思维的广度;二是以具体问题为纲进行时间范围的纵向延伸,加大思维的深度。
4.收敛思维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通过思维的发散,学生思路开阔,形成多种观点。新的观点只有通过验证和评价才能完成真正的知识建构。心理学研究认为,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荣誉感和成功感,希望获得认可。同时,总结自己思考的过程也是自我知识建构、理论升华的过程。此时,教师设计5~10分钟的总结环节,由学生阐述己见,然后教师点评、归纳。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随时都可能产生新的灵感、顿悟,这些灵感和顿悟都将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一总结过程即是收敛思维。发散思维拓宽视野,收敛思维归纳总结,二者有机结合便形成创新思维。这一创新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应用不仅使问题的阐释更深入,且使学生在思维训练中孕育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可见,在以上原则和方法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就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在掌握知识基础上的思维训练。知识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固定信息,而成为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强调知识和思维的合力作用才能培养出充满自信的创新人才。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3
设计方法学是研究产品设计规律、设计程序及设计中思维和工作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强调产品设计中设计人员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分析创新思维规律,研究并促进各种创新技法在设计中的应用。由此可见,设计方法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创新教育的特点。
对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是贯穿于学校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就学校教育而言,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各种课程教学环节,应该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起到最积极的主导作用。基于这种认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应该注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方面,我们在设计方法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一、树立功能观点
产品是功能的载体,是功能的实现方式,功能是产品的本质,满足产品的功能要求是设计的核心,“功能”思想是设计方法学最重要的概念。
在设计方法学课程教学中,强调产品功能,要求学生逐步树立功能的观点。告诉学生,设计产品不是着眼于产品的本身,而是通过某种物理形态体现用户所需要的功能,不要首先从产品结构着手,而应从系统功能出发设计产品,这是一种设计方法的转变。
产品设计采用功能分析的方法,可以把常规设计时首先从产品具体结构的思考转化为对产品功能的思考,从而可以摆脱产品现有结构形式对思维的束缚,寻求一切能满足产品功能要求的工作原理,探索满足这些工作原理的技术装置――功能载体,并且通过对各种功能载体的组合和选优,找到能实现产品功能要求并具有创新的设计方案。这种紧紧围绕产品功能进行分析、分解、求解、组合和选优的方案设计方法称为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的重点在于提出创新构思,使思维尽量“发散”,力求提出较多的解法供比较选优。对构件的具体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则不一定要有成熟的考虑。
引导学生在设计产品时,从产品的功能入手,运用功能分析法进行功能原理设计,以期获得好的原理方案。例如在讨论减速装置时,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定轴式圆柱齿轮减速器,这是他们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设计对象,大家都很熟悉。通过采用“黑箱法”分析减速装置的总功能,即降速增矩,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式,使学生豁然开朗,明确了凡是能够实现降速增矩功能的装置都可以视为减速装置,于是他们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还列举出行星齿轮减速器、圆锥齿轮减速器、蜗轮蜗杆减速器、链传动和带传动等减速装置。
强调产品功能,树立功能的观点,有利于抓住问题本质,拓宽思路,摆脱传统的旧框框,获得新颖的较高水平的设计方案;有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活动首先来自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才应善于发现矛盾,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设计方法学是关于设计的科学,它认为创新是开发技术产品的灵魂。在解释设计的含义时,强调设计的本质是创新。在设计过程中,总有新事物被创造出来,这个“新”字,可以指过去从未出现过的东西,也可以指已知事物的不同组合,但这种组合结果不是简单的已知事物的重复,而是总有某种新的成分出现。设计中必须突出创新的原则,通过创新思维,探求创新的原理方案和结构,做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同时也指出,没有任何创新的模仿和测绘不能够算是设计。这样,在课程一开始就使学生认识到无创新就无设计。
课堂上结合创新设计实例,打破学生对创新设计的神秘感,使学生明白,创新设计并非少数杰出人才的专利,相信每个正常的人都有创新能力,人人都可以进行创新,创新能力无时不在,创新能力无人不有。如果具有挑战精神,冲破思想上的束缚,并掌握科学的方法,便能调动创造性而获得出乎意料的创新成果。同时教育学生,创新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不能幻想囊中取物、轻而易举,不要有消极的思想,害怕失败;要有坚定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创新设计的案例,组织学生参加课堂讨论,各抒己见,给学生创造一个开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的宽松环境,并注重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兴趣广泛、充满好奇、勇于探索、意志坚强、敢于质疑、有信心和责任心的优良创造人格。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在整个创新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在创新活动前半期,是进行创新思维活动,创新活动后半期,是把创新思维付诸实现。许多创新技法都是由创新思维发展演化而来。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源泉,创新的关键是思维。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二者的统一。发散思维是一种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力图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其特点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众多的信息输出,看到一样,想到多样;看到一样,想到异样,并由此导致思路的转移和跃进。收敛思维是将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汇集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其特点是将众多的思路和信息汇集起来,通过比较、筛选、组合、论证,得出现有条件下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创新活动中,光有发散思维的活动并不能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因为创新活动的最终结果只需少数或唯一的结果,所以发散思维之后尚需进行收敛思维,这两种思维的有效结合组成了创新活动的一个循环过程。基于此,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走出传统的思维定式,注重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与具体化、归纳与演绎法的思维素质培养。从问题的多样性,可以产生大量新的假设;从问题的伸缩性,可以改变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事物;从问题的新颖性,可以去探索不同于传统方式的解决方法。
功能原理设计是设计方法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功能原理设计是针对产品主要功能提出原理性构思,对产品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工作,因此特别需要创新思维。课堂教学中,可鼓励学生表达思想和思维过程,精心设计问题,反复引导学生应用“抽象――发散――收敛”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按照这一思维模式寻求各种物理原理,通过原理组合并进行评价找出最优的原理方案。
例如在课堂上探讨纸张分离的原理方案中,运用发散思维,学生提出了多种物理原理:切向力、摩擦力、离心力、重力、粘着力、气吹力、负压吸力和静电力。经过方案组合,得到若干种原理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收敛思维,经过评价选择确定最佳方案。在启发式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维活跃,讨论热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4
创新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创新思维,要有创造力,要在生活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是不分年龄的,不分职位的,人人都要重视创新,人人都要参与创新,人人都有拓展自己的创新思维,为自己和民族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我们的无限潜能,才能使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才能够运用创造技法去发明和改造一些东西。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会大大提高。我通过对创新实践这门课程的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十章的自我学习,了解和掌握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法。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最终要勇于实践。要知道实践的重要性。在掌握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法的基础上,我要对某一日常用品进行改进。现在越来越重视教育,孩子们读小学就有很多书,而且学校开设了很多课程。有的家长还会给孩子买一些课外书,以至于小朋友都背一个大书包去上课。有的孩子本来就长得矮小,再背上一个大书包,感觉整个人都没了,快趴到地上了。孩子的负重量太大。我想利用分析列举型技法中的缺点列举法对书包进行改进。首先现在的书包的缺点有:
(1)书包的体积过大,但还是不能装很多东西。
(2)面料太差,很容易磨坏。
(3)不能防水,底部过薄。
(4)双肩包有时过于沉重,造成使用者脊椎的问题,并且影响身高。
(5)书包过重,什么都不装都有好几斤沉。
(6)很容易脏。
(7)书包拉链很容易拉坏。针对这些缺点,
可以做以下的改进,从而生产出另顾客满意的书包。
(1)这种书包的体积很小,他是折叠式的,你不用时可以将它折好放在衣兜里。但是你不用担心它的容积,它会根据你东西的多少自行调节容积。不会将它撑坏。
(2)将书包的面料做成皮的,但是这种皮质量好,耐磨,而且又不重,它可以轻如薄纸。
(3)它可以防水,但是和雨衣、雨伞的差别很大。
(4)这种书包不用背它,底部有两个轮子,打开它之后,可以像推车一样,将它拉走,它自身会隐藏重量。所以,拉起来一点也不累。
(5)书包有很多小包,可以放很多东西,拉链都是用最好的工艺做的,不会拉坏。
(6)这种书包的一大特点就是永远也不会脏,它有自动清洁功能。总结起来,就是方便,快捷,易装,能装。这样就给孩子带来了方便,减轻了负担,不会影响他们身体的成长。
通过对创新实践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有创造性思维,还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个人的成长很重要。通过对一些东西的创新,开发思维,开动脑筋,不能让自己的思维太禁锢、太局限。要使思维活跃,才能有很多奇思妙想的想法,这样才能谈得上创新。经过学习,我发现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不足,不过现在我找到了提高自己的途径,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创新技能,拓展创新思维。这种思维模式对自己学习其他的任何学科都有帮助,它是很有灵活性的。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5
今天我第一次的学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推出的创新思维技能的培训学习,首先对于这样的培训学习形式我感觉很好,很喜欢,张主任在大体的给我们概括学习要领和要求后,就让我们开始自主学习,我觉得先通过自我逐步的学习然后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再由张主任解决困惑的这种方式非常实用。现在我把我学习创新思维技能课程的体会聊表一下:
从学习的内容上来讲主要分为分别是Seeing Reason工具(因果图工具)、Visual Ranking工具(排序工具)、Showing Evidence工具(论证工具)的介绍。每一种工具的介绍都包括了“概览及效益、工具试用、专题实例、教学策略”四个栏目。对于这些理论体系我不是很明白,但是它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我能够领会,针对各个步骤的操作我很仔细的用心阅读并彻底的理解,然后和我们小组的老师讨论交流,针对有些环节和内容,我们边学习边思考并想怎么应用到我们今后的教学中,我是一名数学老师,我不由的想到针对数学这一学科特点。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该怎么应用,上面所倡导的单元教学思想,及各环节的设计及可操作实施的细节步骤我很赞同欣赏,我觉得她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思维极致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性,但是对于每个章节的内容或每个学科是不是都很实用呢?我还需要再认真的去思考这个问题,我想如果这种方法或步骤能够在改进一些,或者在日常的常态课上能灵活的揉入这些教学思想和特点我想应该是个完美的结合。
我想我一定要好好的学习一番,然后再尝试一些创新和改进,使他能更好实际的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之中,学无止境,教法也是无止境的,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努力,加油!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6
在本次课程中,我感受颇多,惊异于老师的温和鼓励,同学们的积极热情,问题的奇妙解法,这些无一不让我觉得,选了这个课程是我大学里一个正确的决定。还有老师上课时对创新思维的剖析,对理论的掌握,会让我今后在遇到问题想找到解决方法时,有更多的思考。我会把老师讲的方法和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做一名合格的新世纪大学生。 教育应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人才首先要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个人在头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新联系或新答案,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种问题的思维过程。它要求个人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结果,并创造出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因此,它是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而传统教育制度的弊端主要在传授知识时采用灌输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这种形式在物理思维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就对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谈一点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求知欲,也叫学习兴趣,是力求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不断追求真理。求知欲作为内在力量促使人致力于从各个方面去认识对象,了解对象产生的原因,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它是活动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首先在于是否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问号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求知的大门。
问号更像种子,在未知的原野上开出一朵又一朵创造之花。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开始时,教师将一块黑板擦轻轻用手在讲台上推动,问学生:“黑板擦为什么会运动”学生答:“因为它受到力的作用”;马上停止推动,黑板擦静止下来,又问学生:“黑板擦为什么停止了运动”学生答:“因为它没有受到推力的作用;”再问:“空中飞行的子弹是否受到推力的作用它为什么能继续飞行呢”……这样通过步步设疑,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知慧的火花。
又如讲“重力”这一节时,提问一:什么叫力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提问二:手推铅球,铅球离开手后,在空中运动过程受到向前的推力、重力和空气阻力等,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问三:竖直向上抛出的一小球,速度越来越小,这主要是受到空气的阻力,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问一是复习以前的力学知识,提问二是制造悬念。引导学生注意常犯错误:“受到向前的推力”,为以后的物体受力分析和牛顿运动定律理解打下基础;提问三启发学生直觉思维。通过设疑引入课题,创设情景,制造悬念,启发学生创造思维。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和兴趣来说,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解决一个又一个问号的情景中,层层迭进,波澜起伏,体会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2、设计概念冲突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的理论认为:人们同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都涉及对现有类别有关的刺激输入进行分类,如果刺激输入与人们已有的类别全然无关,那么它们是不能被加工的。即使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问题的了解不是空白的,而是早已印上了千奇百怪的东西。这些“前科学概念”中当然包含了理解和误解。这时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与该知识有关的实验和教学教案,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比较,透过种种非本质的表象,看清实质性的问题。如关于浮力的问题,学生早已知道浸在水中的物体要受到浮力,但常常认为木块浮在水面是由于木块受到浮力大,而铁块沉入水中是由于没有受到浮力或受到浮力小,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常给正确概念的建立和巩固造成许多困难。但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恰如其分地利用学生在这些司空见怪的问题上的似是而非之处,出其不意地在他们面前展开一幅新画面。比如,针对上述学生对物体浮沉的错误认识,设计一个小实验,测出漂浮在水面的木块所受的浮力小于沉入水中铁块的浮力大小。这一情景与学生头脑中原有概念冲突的矛盾,将会激起他们在自然界奥秘面前的惊奇感,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探究一个“为什么”的答案,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善于利用,巧妙设计,就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又如提出:人离镜越远,像看起来就变大。是不是距离变化了,镜中的像大小也变化了呢这个结论显然与正确的平面镜成像规律是矛盾的,但这是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这时请学生用两支等大的蜡烛做平面镜成像实验,发现象和物等大,原来的观念就站不稳脚跟,然后再提问:“为什么太阳看上去那么小”于是学生就“顿悟”原来是视觉引起的错觉。
又如:“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等等许多物理概念,在物理教学中一直干扰物理概念的形成和掌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与这些“前科学概念”作斗争,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3、演示实验的美妙绝伦,使学生在惊叹之余体会到物理学的魅力所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7
本学期我承担了20xx级自动化班的创新能力课程,该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实践学时为2学时,理论学时30学时。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我校大学生的一门必选课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家和社会对具有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大学生的思维逻辑等能力已成为衡量大学生思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学生创业、就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创新能力课程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本学期我针对目前教学方法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革,现对其总结如下:
一、改革目标
在教学理念上,要实现两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具体预期成果包括:
1.建立起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适应我校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技术条件和课程资源。
2.在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新的教学模式将使师资数量不足、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时数有限、教室资源和图书资源紧张等许多问题得到缓和或解决。
3.建立起新型的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水平和实效。
二、改革原则
1.多元化学习模式
实施“基于实践训练和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在继承传统课堂教学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改革,充分利用我校所有的教学资源,提高创新能力教学的成效。同时让学生参与一些创新能力游戏训练,使学生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中学习。
2.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类管理。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创新能力的教学和网络教学软件,将学生的学习转为个性化、探究式和协作式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思维,使其具有创新性。针对我班学生人数多,成绩稂莠不齐,来源地分布广的特点,实施分级分流教学,调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模式
按照《课程要求》,我校创新能力教学目标是基于课堂与实践训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该课程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面授课程,更应注重实践训练课程的讲授。将结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课程等选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能力课程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创新能力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1)课堂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学习相结合
课堂教学由教师组织实施,在师生面对面交流的课堂里,教师通过充分了解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需求,制定柔性的教学计划,突出学习方法和技能的传授,并通过示范、讲解、辅导、检查等形式,引导、帮助和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教师随时解惑答疑,监控学习过程。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不能很好地掌握创新思维的运用。而开放式自主学习方式具有非定时、多地点的特点,学生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进行记录,到上课时反应给老师,老师会进行完全的讲解,说明解决问题所运用的思维,这样不但使学生学习深刻,更能加深师生感情。因此开放式自主学习能适应不同层次学习者的不同认知方式、不同的学习目的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体现了个性化教学原则。
2)多媒体教学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一体化的界面,使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记忆力,改进教学效果。案例分析法,形象具体,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深刻,同时案例的讨论法,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案例分析法,有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的特点,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3)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
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在校园里营造一种营造创新思维的气氛。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素质拓展训练游戏,组织创新思维案例分析大赛。通过校园活动与课上讲解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使其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通过以上方案,创新能力课程的教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取得成绩,但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再接再厉争取完全做好创新能力的教学工作。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本质是前进是对周边事物积极的探索,一个国家只有不断前进才能国富民强,一个民族只有积极探索才能知道的更多,也更加先进,一个只知道跟随的人是没有热和前途的,命运要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对人如此,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如此。
我是一名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想起以前在队里训练,教练常提到八个字“快、长、准、顺、轻、紧、强、变”,这其中的“变”就是所谓的变化创新。我的肩关节柔韧性相对于别人来说不够好,做出来的操化动作较为僵硬,这就会在比赛中影响到艺术分,长期的针对性训练始终弥补不了先天性的不足。当时记得时间是靠近全国锦标赛了,也是考学前的最后一次关键性比赛,时间很紧,感到周围的环境都在向我施压,教练与我探讨、做工作,队友们也与我沟通。训练课后一次偶尔的机会,我发现了改变这一状况的办法。那天练得比较晚,健美操馆在训练局体育馆的八楼,我从楼上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到楼下,更糟糕的是楼下阿姨那天有事,看到人基本走了以后就关门了。我只好又爬到八楼从安全通道下楼。当时天色已晚,安全通道灯全部打开,很是明亮,出口离校门也近。心情有所好转,就在这时我想到了我操化动作的创编。我想为什么非要一味追求与肩关节柔韧性有关的动作呢?可以像走安全通道一样,走另外一条创编路子。第二天我便增加了许多小臂的动作、动作空间的变化以及身体方位的变化来使我的操化动作增加亮点。通过努力,我在20xx年锦标赛上获得了男子单人操第六名的好成绩,顺利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所以直到现在在同济大学训练我也常常把创新思维运用到创编操化的过程中。这样操化看起来就在与队友有共性的同时更加个性化了。
我来到同济大学,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一名同济大学的体育特招生,我要用我的特长为学校增光添彩,同时努力学习专业课知识,踏入社会之后为国家做贡献。我现在担任副班长一职,在班级管理中同样运用到了创新思维。体育班同学在文化课学习中出勤率与普通生比较相对低些,这也是让体育部领导最为头痛的一件事。而我们班委则商量出了一套反其道而行之的办法。让同学们了解到自身文化课的欠缺,了解现在就业的现状,让同学们有危机感,在一定层面上增加了出勤率。我想这样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从学生角度出发管理学生比从官方硬性施压要强得多。
作为班干部,我必须以身作则,在训练和学习中起到带头作用。我们的专业是工商管理类,其下设有高等数学等科目。我在学习这些科目的同时也运用到了创新思维。就拿高等数学来说,摒弃传统的按章节的复习方法,我把能联系的知识点都做一个总结,把一学期所学的公式分类来记忆,实现纵向的联想。例如本学期在前面先讲到的空间平面与直线的表示方式可以与后面讲的怎样求解空间平面与切线联系起来记忆,增加学习的效率。
创新思维可以能运用到大部分领域,同样包括我的专业课——市场营销。我想今后在大三开设市场营销学以后,把创新思维运用到实战营销中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9
10月24日,市委市政府组织了创新与超越性思维的专题讲座,在短短的3个小时的学习中,会议室内气氛热烈,掌声不断。王教授从新时代与创新思维、超越性思维等不同侧面,借助一系列智力问题、游戏和案例,阐述了思维创新的全新理论研究成果,听来既生动有趣又开拓思路。通过学习,使我们对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这里,我结合本职工作浅显地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在本职工作中培育创新思维,重点要抓住三个方面。
一、要善于发现问题
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有问题不要紧,关键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认识不足。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为创新思维提供素材,创造“入口”。
发现问题,最主要的是增强观察能力。一是要善于从高处着眼,看一看你的工作计划、方针、指导思想是否对路,是否符合上级要求,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二是要善于从低处观察,看一看你的工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民—意,群众是否乐意接受和执行。三是要善于在过程中追踪,看一看工作过渡、衔接等是否畅通高效,措施能否有效落实兑现。这样一来,问题就不难被发现。
二、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要做到创新思维,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加强训练。
第一,加强学习,注意训练。在当今社会,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学习已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一刻不学习、不进步,就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要做到创新思维,就要加强学习。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注意加强思维方面的训练,开发自己的智力。平时,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要养成经常问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的习惯,从而给自己思维施加压力,使思维保持在灵活状态,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确保正常运转。
第二,对自己的工作要经常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指从全局性、层次性、动态性、互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的一种方法,系统思考将引导人们产生一种新的思路,使人们从复杂细节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借鉴比较,寻找启发。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我们要善于从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移位,在时间和空间上转换,在物与物之间寻找桥梁,在事与事之间搜寻纽带。找到了联系,认识了共性,我们就要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进行借鉴比较,启发自己的思路,去创新求解。
三、要勇于付诸实践
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思维,从根本上说,还停留在认识的层面。如果没有实践,那么再好的思维也是空中楼阁。只有把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把工作推向一个新层次、新水平。在实际工作当中,能指出工作中弊端的人不少,但亲自去付诸实践的人却不多,他们缺乏实践的勇气和对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所以,在竞争时代,我们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增强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勇气,不断开创本职工作的新局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思维作为意识的范畴,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又反作用于实践。我们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工作效果,思维方式对了,即使工作遇到困难,往往也会“柳暗花明”;反之,机遇和条件再好,有时也会陷入“山重水复”。司法行政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我们的思维同样需要灵活多样、与时俱进。
创新思维,对于基层司法行政管理人员来说颇为重要,它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责任。在实现基层司法工作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做创新思维的模范,结合工作实践,以创新思维统筹兼顾加强管理,把单位各项工作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都想到,把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都想到。以思维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努力实现基层司法所更好更快的发展。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10
自从学习了我的选修课后,我思考了很多,有了很多的心得,以下就是本人的一些小小的心得。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得益于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得益于近代启蒙运动所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解放。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民族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发展的阶段有先有后,发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原因,民族创新能力的'大小是一个主要因素。
创新不容易,第一,创新意味着改变,所谓推陈出新、气象万新、焕然一新,无不是诉说着一个“变”字;第二,创新意味着付出,因为惯性作用,没有外力是不可能有改变的,这个外力就是创新者的付出;第三,创新意味着风险,从来都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而创新的付出却可能收获一份失败的回报。创新确实不容易,所以总是在创新前面加上“积极”、“勇于”、“大胆”之类的形容词。因为创新不容易,所以创新成为人才的一大特征,也就有了创新人才的问题。那么,创新人才除了专业知识及技能外,要具备什么个性心理特征呢?首先,要有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其次,要有激情,为实现目标不懈奋斗;
再次,要担责任,控制失败风险和勇于承担失败后果。在培养人才创新本领的时候,不能忽略创新心理的培养。自信心不足,点子不能成为行动,行动不能得到坚持;缺乏激情,创新没有动力,思维会僵化,行动会迟缓;没有责任心,创新风险容易失控,即便成功可能也难取得持续进步。
所以,作为新的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可以面对困难而无畏,用我们的头脑,用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去解决每一个困难,争取做到最好!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本质是前进是对周边事物积极的探索,一个国家只有不断前进才能国富民强,一个民族只有积极探索才能知道的更多,也更加先进。
一、《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
人类是一种有头脑会思维的动物,思维是人类最主要的秘密,其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创新,即构想一种目前现实中还不存在的东西,人化自然中的新事物总是直接来自于人的头脑。
对于个人来说,创新性的思维需要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但是旧方法的改变和新方法的建立往往需要长期主动自觉的训练过程。科学的训练让头脑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于是我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变化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许多传统中国社会闻所未闻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必须改变以往的旧理念并建立相应的新理念才能加以应对。
“头脑就是资源”。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的规则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包括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智力的竞争,是头脑的竞争。为了了赢得竞争必须关注自己的思维方法,破除计划经济与传统社会的思维束缚,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这座宝贵资源。
“不断淘汰自己”。在社会领域,信息社会初露端倪,各种新事物铺天盖地涌过来,知识折旧逐渐加速,使得我们每天都要面临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崭新世界。于是仅仅依靠以往的老经验已经无能为力了,只有主动淘汰那些已经过时的知识和理论,不停地学习再学习,才能跟得上信息社会的步伐。
“做世界公民”。在全世界的范围里,全球化正在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把每个民族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我们华夏文化也正在融入人类文明的主流文化,地球正在变成一个小村庄甚至只是一套小房间。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必须站在世界公民的高度,才能真正看穿事物的本质,抓住其来龙去脉。
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每位有志之士都应该建立一种新的个人发展理念:有智慧者事竟成!
现代社会的创新活动大都是以团队的方式进行的,只要能防止出现一些思维定势,就能做到人多智慧多。
1、良性暗示
暗示又可分为积极的暗示即“良性暗示”、消极的暗示即“负面暗示”。学者们认为,暗示通过显意识进入潜意识,到达意识的深层部分。从这个方面讲,潜意识乃是暗示的积累与沉淀。它深刻地,从根本上影响着、折射着、塑造着人的生命。暗示在深层潜意识中深沉地潜伏着,广大地弥漫着、持久地延续着、多方地沟通着。与显意识相比,潜意识平时处于压抑状态,暗示积淀的各种各样的图景处在被压抑、被封锁、被束缚、少自由、被控制状态。遇到偶然的机会,也会冒出来,在意识中出现,其表现形式即为灵感、直觉、想象等。
积极暗示能够开发头脑中的思维潜能,应该尽可能多地从周围环境和别人那里得到积极暗示,或者直截了当地对自己进行良性暗示,同时要拒绝和抛弃那些压抑思维潜能的消极暗示。
自我暗示的五条原则:
(1)简洁:默念的句子要简单有力。例如:我越来越进步等等。
(2)正面:这一点极为重要,消极的语言会印在潜意识里。
(3)信念:句子要有可行性,以避免与心理产生矛盾与抗拒。
(4)观想:默诵或朗诵自己定下的语句时,要在脑海里清晰地形成意象。
(5)感情:要把感情贯注进去,否则光嘴里念是不会有结果的,潜意识是依靠思想和感受的协调去运作的。
2、头脑风暴
原意为用脑力去冲击某一问题。作为一种创造方法,它在韦氏国际大字典中被定义为:一组人员通过开会方式对某一特定问题出谋献策,群策群力,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克服心理障碍,思维自由奔放,打破常规,激发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获得新观念,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奥斯本创建此法最初是用在广告的创造性设计活动中。取得了很大成功。后经本人不断改进和泰勒、帕内斯、戈登等人完善和发展,终于成为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及的集体创造方法,在技术革新,管理革新、社会问题的处理、预测、规划等许多领域都显示了它的威力。
我们应该牢记的是──创新思维是习惯,关键在于通过科学训练提升能力;有了灵活的头脑想出新创意必须立即行动,才能让我们的工作生活乃至整个人生展现出全新的面貌!
二、《国学思想的智慧借鉴》
老师谈到了儒家、法家、道家,理解如下:
儒家修行为善、人际和谐,贡献社会是仁者君子,孔子主推己及人以行“仁”。关心人类幸福,尤其表现在对慈善活动和社会改革感兴趣;原则的实践或表现——亦称“博爱主义”、“慈善行为”,人和禽兽的区别就在于人有内在的精神,就在于人能从利他的行为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就在于人懂得同情和怜悯,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自由等为原则的人事。
法家以力服人,力服至心服的管理逻辑,手段是严刑峻法,重赏严罚,赏罚分明,最高智慧就是制法、学法且以法管理。
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道不引行,好的手段来实行。
创新思维,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颇为重要,它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责任。在实现大学生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做创新思维的模范,结合工作实践,以创新思维统筹兼顾加强管理,把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都想到,把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都想到。以思维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努力现在大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相关文章:
创新思维课程期末总结(通用13篇)12-16
《思维导图》课程总结范文09-11
梦想课程《思维导图》总结范文08-08
关于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的学习报告06-18
激发思维潜能培养数学创新能力总结05-15
创新创业课程个人总结09-20
思维创新大赛策划书03-21
创新思维学习心得02-24
思维创新大赛策划书03-02
思维创新学习心得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