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抗旱事迹
今年入夏以来,很多地区遭受几十年难遇的特大旱情,土地大面积缺水,就连群众生活用水都十分困难,各干部尽心尽力为民众解决干旱。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村干部抗旱事迹(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
村干部抗旱事迹1
“3万多亩的农田用水都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身上的责任不小!”躺在病床上的郭xx仍然心系抗旱工作。作为一名老水利人,一旦遇到防汛抗旱,就是他最为忙碌的时刻。由于今夏高温少雨,造成xx灌区境内大范围缺水。郭xx和他的同事们坚守抗旱一线,疏渠、引水、提水、开闸放水,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和同事连干两个多月
位于xx县东北部的xx水库系长江流域滁河水系,国家4A级水利风景区,风景秀美,也是该县古城镇、xx镇等地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还承担着为xx县古城自来水厂提供西北4个乡镇饮用水的任务。今年59岁的郭xx在xx县xx水库工程管理处已经工作38年了,一辈子和水利打交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今年旱情严重,抗旱工作是重中之重。”接到上级下发的抗旱任务后,郭xx主动放弃双休,带领党员干部到下辖四个泵站10台机组,逐个开机试运行。对出现机械设备故障的机组,身为业务骨干的他亲力亲为排除故障,以确保正常开机提水。在郭xx看来,那隆隆的机组声如同吹响的战斗号角,振奋人心。
“从xx水库提水到古城镇偏远地区灌溉农田,因这里属于丘陵地带,需要四个泵站进行二级提水。”郭xx和同事们24小时值班,连干了两个多月。冒着高温酷暑,他每天巡渠,发现杂草淤泥堵塞,就要及时清理。“开闸放水时,进水口水位要时刻观察,根据水位对送水阀门进行及时调节。”郭xx说,哪里该开闸,哪里该关闸,他心里都清楚,灌区上的渠道,他前前后后巡查了三十多年。
开闸放水时跌倒受伤
自抗旱以来,郭xx和同事们始终坚守在抗旱一线,夜以继日,全力奋战,迎着晨曦头顶烈日,往返各个泵站、渠道和田间。
“从xx月开始,xx水库就开始放水灌溉,因为今年夏季基本没下雨,灌溉农作物完全靠水库引水。”郭xx说,调度闸门是家常便饭,要根据水位进行调度,水位满了就开闸放水。“有时一天要调五六次,要时刻观察,三四个小时就要调一次。”节制闸通常都离地面两三米高,阀门操作间逼仄狭小,开闸还是个体力活,“阀门很重,需要几个人一起开,人工操作十几分钟,我们经常光着膀子干。”在烈日的炙烤下,室外工作不到几分钟,他们就汗流浃背。
忍着高温的熏蒸和蚊虫的叮咬,郭xx他们还需要每天巡查渠道,查看水流是否通畅,10公里的渠道,巡查一次需要2小时。“白天巡查一两次,如发现水位偏高,可能出水堵塞,水位下降,则可能出现渗漏,都需要及时处理。”郭xx说,无论天气再炎热都要顶着烈日巡查。
前段时间,在古城镇xx社区,郭xx在提水节制闸开闸放水时,不慎跌入渠道,腿摔骨折了,不得不住进了医院。在xx县医院做完手术后,医生叮嘱他卧床静养,但旱情紧急,他在病床上用电话指挥大伙抗旱。他再三叮嘱不许同事去看望他,他说,“现在抗旱任务这么紧,人手又不够,你们齐心协力做好抗旱保苗工作我就欣慰了。”
期待下雨能缓解旱情
截至目前,xx水库累计提放水1145万方,灌溉农田3万多亩,其中4座泵站累计开机4500多小时,提水515万方,有力地保障了供水安全和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目前正是水稻扬花抽穗阶段,需要用水,现在乡镇、村里已对所有灌溉设施开展排查和疏通,并组织人员指导农户科学灌溉和管理。”郭xx说,目前水库工作人员和村干部都在一线帮助清理沟渠、维修机器,与村民一起开展抗旱工作,虽然遭遇干旱,但水稻生长状况正常。
“现在xx水库主要保障居民生活用水,暂时停止了对农田的灌溉。”据天气预报说未来一周会下雨,郭xx非常期待雨水能缓解旱情。他说,xx灌区地处江淮分水岭,打井不太可行,如果旱情持续,没办法给水稻灌溉,就会影响收成。
村干部抗旱事迹2
“一、二、三”……xx月xx日下午两点半,日头晒得滚烫的新墙河水中,一位年轻后生带着村民,边喊号子边合力将280斤的抽水泵又一次往更深的水域抬去,确保最大抽水量抗击旱灾。
这个年轻后生正是29岁的xx县xx办事处xx村党总支书记屈xx。今天是他被县委组织部择优选派担任xx村党总支书记的第145天。
xx月以来,受连续晴热高温影响,抽穗扬花期的稻田纷纷开裂,山塘水库干涸在即,群众生产生活告急!屈xx与村两委提前谋划,挤出8万元资金,购置了8台各型抗旱水泵部署在5个片取水点上,一边从新墙河、三岔港昼夜取水,一边定时定量从水库、山塘、河港合理取水。
确定4名管水员,实行“一把锄头管水”。一山塘水位下降快无法放水灌溉,两农户为抽水发生激烈争执,管水员调解未果。屈xx耐心解释,最终双方同意按固定时间轮流抽水、转水,化干戈为玉帛。屈xx一碗水端平,6起因水引发的矛盾纠纷,最终“药到病除”。
下午4点多,刚装好水泵,xx组组长晏xx又来“热线”:“小屈书记,xx、建设两组80多户村民,原先喝山上的天然水,现在山上冒水,塘水又有怪味,喝不得哟!”
“就来!”刚从河里爬上来的屈xx来不及换身干爽衣服,随即与副书记童xx赶去现场,将情况汇报至办事处防汛抗旱指挥部。次日清晨,送水车直接开到老百姓家门口。对于家中缺少劳力的村民,屈xx和村干部就拎水送上门。
哪里有旱情,哪里就有屈xx的身影。在“火车头”带领下,xx村抗击旱灾行动迅速,2300多亩水稻基本得到有效灌溉,群众也喝上了放心水。
来不及陪伴出生仅两月的孩子,屈xx一天到晚驻守水泵、奔走田间,乡亲们都看在眼里。村民晏xx竖起大拇指:“小屈书记打赤膊穿短裤下水,跟我们一起抬水泵、排故障;挥锄头通水渠,什么事都跟大家一起干,是名副其实的‘抗旱书记’呦!”
村干部抗旱事迹3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抗旱排涝队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认真按照党中央总要求“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把理论学习与具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总目标。抗旱排涝队党支部就有一名普通的党员——王xx,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用自己的行动践行防汛抢险的使命任务。
“周检月试”传帮带。抗旱排涝队实施“周检月试”“周学月考”工作机制,把工匠精神与岗位成才有机融合起来,让年轻人才脱颖而出。王xx就是一位被年轻人称呼为“老师”的老师傅,从设备保养、故障处理、发动运行等方面进行传授与讲解,亲自示范,手把手教,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关键点多讲解,讲技术、讲操作、讲步骤、讲要领、讲安全,确保学员真懂真会。王xx所在的一班,有两名新进大学生,为了发挥“传帮带”以师带徒引领作用,他主动带着大学生熟练掌握495型、295型柴油机、潜水电泵等操作技术要领;并注重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相结合,在班组成员缺少的情况下,他带领其他同志完成40台套柴油机试机任务、18台工程排水机泵清洗、保质保量完成2台套柴油机大修、60盘电缆线清洗任务,大大提升职工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金湖抗旱”冲在前。20xx年xx月,我省xx地区遭遇60年一遇罕见气象干旱。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关键时刻王xx挺身而出。xx月xx日他跟随大部队第一批奔赴淮河入江水道金湖控制线,架设85台临时电泵机组,向洪泽湖补水,以解燃眉之急。为让水泵尽快出水,王xx主动加班加点,埋头苦干,顶烈日、战高温、斗酷暑,他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早到晚,连续作战,充分发挥了一名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的顽强、坚守、奉献精神赢得了队员们的交口称赞。
“细微之处”见精神。王xx是一个不爱多说话的人,但是干起活来,从不含糊。自从今年五月以来,一班班长和另外一位同事被抽调执行排水工程任务后,他主动担起班里工作的重任。在清洗电动水泵过程中,他总一身泥一身水,5个多月来,他穿的工作迷彩服几乎就没有离开过身,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整理班组工作区域时,他带领3名班组成员,清除杂草、打扫卫生死角,两条主干道,三条副干道,在他的带领下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仓库清除杂物堆放设备时他积极主动,班组的人员虽然少了,但班里工作量却不少,战斗力凝聚力却不减,不论工作份内份外,总是看到他忙忙碌碌身影,不折不扣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干好本职工作是我的职责”。这就是一名普通党员的精神境界和工作作风,他朴质无华的语言感动着、激励着每一名年轻的大学生。
村干部抗旱事迹4
xx月的xx村,气温已连续多日维持在40度左右,旱灾就在眼前,xx村村党委书记陈xx身披红马甲,用领口擦了把汗,走进了一户村民家中,肩膀上,是他刚刚从车上卸下的一桶饮用水。
从xx月中旬开始,xx村村各个村民组出现大面积缺水,群众饮水困难等问题凸显,其中一个村民组因地理位置偏高的原因,导致原有的水库、塘坝、水井等多个取水点因旱情都已干涸,几乎断掉所有水源。
面对日趋严重的旱情,陈xx作为xx村村党委书记,率先垂范、靠前指挥,深入各村民组水库、塘坝、田间地头察看旱情,牢牢扛起抗旱救灾保人饮水的重任。
自旱情发生以来,陈xx总是冲在最前头、最紧急的地方,化身“突击队”的一员。他时刻为百姓着想,一心解决村民缺水的问题,研究制定《抗旱救灾应急预案》,并落实责任包保,责任到人。
为了保证人饮安全,陈xx一刻不停歇,立即发动xx村园区企业提供洒水车为村民送水。每天一早,他就驱车从2公里以外的水源拉水,拉到缺水严重的地区,带领村两委工作人员,为行动不便的村民送水上门,供应生活用水困难群众。
截至目前,他们已为“空巢老人”、“五保”、“低保”村民送水47人次,为群众送水60余车次,有效解决600余人的饮水困难。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党员群众都自发组织起来,带头节约用水,守护稀缺的水资源。
连续半个月的高强度抗旱救灾,使陈xx心力交瘁,但是他停不下来,因为xx村村还有很多村民生活用水存在困难,为了信任他的人,他必须坚持下去。就这样,他每天早出晚归,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机会,全身心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中。正因为这样,每当群众看到他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和被汗水浸透的衣衫时,焦躁的心里就会更踏实一点。
面对异常严峻的旱情,陈xx主动担当作为,组织带领党员群众不懈战斗、抗旱救灾,用滴滴汗水为群众送去甘泉,充分发扬不怕困难、敢打硬仗的精神,体现了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村干部抗旱事迹5
书记送来“及时雨”
“连续一个多月没下雨,田都干掉了,今天村党支部给我们送来水泵,真是‘及时雨’啊!”伴随着群众的欢呼声,汩汩清水涌向田间,xx县xx乡xx村久旱的农田终于告别“水荒”,该村党支部书记万xx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
“今天一定要把水引进来!”
受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和降雨少的影响,xx村池塘和灌溉沟渠都见了底,农业生产经受严峻考验。旱情就是命令。万xx组织村党员干部组成抗旱突击队,xx村20余名党员在万xx的带领下,顶着高温,争分夺秒地拉电缆、打木桩、铺水管,并动用了2台挖掘机打通抚河至灌溉沟渠的引水通道。
“大家都加把劲,今天一定要把水引进来!”万xx一边铺水管一边高声打气。经过长达16个小时的连续作业,6台7。5千瓦的水泵终于安装完成并开始向沟渠灌水,1.6万余亩农田的用水得到保障。
村干部抗旱事迹6
受连续几日高温天气的影响,xx村往日波光粼粼的沙河已经见底,一眼望去,只见干涸的沟渠、开裂的田地,水泵因无水可抽已停止工作。全村水稻受旱面积1432亩,棉花受灾189亩,总体形势较为严峻。
面对旱情,xx村支部书记李xx穿梭在各个村组的农田里,一面了解具体情况,一面紧急动员,全力以赴组织抗旱,为解决一道道供水难题,李xx先后开展生产小组会议9余次,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的工作原则优化水资源配置,采取科学调水、有序用水、全员节水等有效措施,组织群众抗旱300人劳力,开挖沟渠8000多米、购买水泵5台,通过从文家湖、团湖、三眼桥湖等大型湖泊引水,解决全村用水燃眉之急。
李xx不复昼夜地奔波在抗旱一线,为努力保障村民生产生活用水,连续几日他带领着党员干部参与现场作业,一干就是一整天,有时吃饭都顾不上,但李xx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抗旱工作中去,原本就有低血糖的他每天出门,随身只带着几个馒头,饿了就吃几口补充能量,吃完了又继续战斗,他一心只想让群众能用到水,一心只想让农作物的损失缩减到最小,炎炎烈日下,那湿透的衬衫、清瘦的背影无不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当一丝清凉的河水从罗家塔流入到xx村田间地头时,乡亲们脸上绽开了笑颜,李xx也舒展了他紧锁的眉头,作为十多年的村支部书记,李xx始终把人民群众摆在首位,急群众之所及,解群众之所忧,用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忠诚与担当。
村干部抗旱事迹7
今年入夏以来,我村遭受几十年难遇的特大旱情,全村大面积缺水,就连群众生活用水都十分困难,这时我们村全体干部对受灾情况进行全面地排查,同时在两委会上进行周密安排布置,以村书记xx牵头带领的全体干部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体现了党员干部作风,危难时刻冲锋在前,义无反顾,敢于担责的作用,现就先进事迹汇报如下。
一、身先士卒,尽心尽责
为了抓好全村的抗旱工作,面对旱情,全体村干部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敢于承担抗旱重任,为了切实解决抗旱困难,主动到上级部门跑项目,争资金,把全村的5个堤灌站机房进行重建,机械设备全部得到更新,同时安全用电也得到了保障。连续一个多月的高强度抗旱,终于解决基本旱情。在支部书记xx的带领下,全体村干部都放弃了双休日,全部投入到了抗旱工作中。
二、科学调度,切实解决抗旱
在严重的旱情面前,全体村干部团结一心,分片包组,责任到人,要求各干部每天上报旱情,同时强调村民节约用水,乡党委政府视察旱情时,对我村的11只提灌站在抗旱中发挥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三、未雨绸缪,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
我村在抗旱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新建堤灌站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得到抗旱保障。在旱情发生之初,全体村干部对各小组堤灌站的维修与调度,如何确保供水与提高抗旱发挥作用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到目前为止,除无法灌溉的稻田外,我村1086人解决了生活用水,1237亩农田得到基本灌溉。
四、积极寻找水源,为缺水稻田提供水源保障
我村100千瓦大型堤灌站多年来因河床偏低,水源无法入池,全体村干部及时与乡党委政府联系并获得堤灌站改造工程,项目五万元用于挖河开沟、引水入池,同时更换机械设备及维修,及时解决了用水困难,抗旱工作也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
村干部抗旱事迹8
连日来,在xx水库、河流、塘坝旁,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裤腿裹满泥巴、皮肤晒得发红的青年的身影,他顶着烈日组织疏渠道、堵漏洞,为缓解全村的农业旱情,日夜巡走在沟渠边,用执着的为民情怀书写了一篇抗旱救灾的美丽赞歌。他就是xx村党支部书记张xx。
进入xx月以来,xx县降水量较往年同期明显偏少。晴空无云,持续高温红色预警,xx县局部最高气温达38℃,在人们酷热难当的同时,农田面临的“饥渴”日显强烈。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张xx意识到,今年将会迎来干旱。旱情就是命令,他一时间召集各小组长传达总厂会议精神,共商抗旱有效措施,迅速集结全村党员干部、村小组长20余人,组成三个专班,展开渠道巡查排险、清淤堵漏,扎实做好抗旱保收工作,努力将旱灾损失减少到最小。
“将二台抽水机尽快送到二组、九组,目前田地旱情比较严重。”xx月xx日,xx建材总厂xx村党总支书记张xx在巡查旱情过程中一边记录各小组干旱情况,一边不忘提醒村干部关注具体点位。
截至目前,张xx带领村“两委”成员深入一线,着力解决供水、用水矛盾,协调好灌溉用水等群众关心问题,鼓励群众开展抗旱保收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减少群众经济损失,并组织有经验的党员志愿者到田间地头值守,保证投入4台水泵24小时运行,结合地势特点采取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方式科学调配水源,为干旱农田“解了渴”,为老百姓解了忧。
“我是党员,我得靠前。虽然过程很热很累,但是看到田间禾苗喝饱水后又焕发出勃勃生机,看着乡亲们脸上露出的笑容,一瞬间感觉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张xx说,旱情仍在持续,将继续密切关注田地旱情变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应群众之所需,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
村干部抗旱事迹9
20xx年初,xx境内降水偏少,加上xx、xx月份持续升温的天气,xx范围内不同程度发生了旱情。xx现有可利用草牧场面积105。6万亩,耕地13.76万亩,旱情的出现,让境内大多数种养殖,尤其是以养殖为生的农牧民面临牲畜缺粮少水、遭受损失的`境况。
面对旱情,身为xx党委书记的李xx带领全xx领导干部坚决执行旗委、政府的正确决定,切实抓好人畜饮水工作,最大可能地保障了缺水群众饮水。xx月底,xx抗旱救灾工作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李xx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高瞻远瞩、提前安排部署
20xx年李xx担任xxxx达之初,面临xx13余万亩耕地灌溉、用水现状,他多方联系,积极争取旗委、政府支持,利用3年的时间,完成xx节水灌溉工程全覆盖,耕地安装滴灌率达到100%。事实证明,完成节水灌溉工程,不仅解决了农牧民浇灌难题、降低了水资源消耗速度,也提高了耕地抗旱能力,避免了农作物在旱灾中受到极大损失。
摸清底数,做到心中有数
旱情发生后,李xx亲自带队,进村入户,查看牧民牲畜饲养情况,同时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分片指导抗旱工作制度,由党政班子成员分片带队,xx干部全程参与、嘎查“两委”干部积极配合,及时将干旱发生地域、程度,受灾情况统计上报,不断推进抗旱救灾工作,为xx抗旱工作抢下先机、打牢基础,赢得了主动。
众志成城,赢得抗旱胜利
针对部分牧民存储饲料不足的问题,李xx积极联系爱心人士和储粮大户,以捐赠和先付货后收款的方式,为缺少饲料的牧民提供玉米,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针对山上牧民居住分散的情况,李xx合理安排,为他们修缮、建设水利设施,同时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山上缺水牧民合理用水、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生活生产观念,多措施、多方法增强牧民抗旱信心。
在旗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李xx的带领下,xx旱灾得到了有效控制,农牧民的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保证。旱灾中,李xx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不畏艰难,做好各方协调工作,与全xx人民一起,众志成城,打赢了这场抗旱救灾攻坚战。
村干部抗旱事迹10
老兵放余热,卫国又保家
面对严峻的旱情,xx乡xx村在村党总支发动党员群众组建了“抗旱突击队”,全力以赴地开展抗旱保苗工作。在“抗旱突击队”中,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党员,他就是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光荣在党五十年的老兵徐xx。
古稀存斗志,老班事躬行
作为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党员,徐xx以身作则,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加入队伍,并号召更多的党员群众加入;躬身践行,带领村民开沟引水灌溉沟渠,保障了万余亩农田灌溉;率先垂范,虽然年纪大,但做事毫不含糊,充分展现出了军人的气魄,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
“哪里有旱情,我就去哪里”
“哪里有旱情,我就去哪里。永远跟着党走,守护我们自己的家园,这是我入党五十年来不变的初心和使命”,面对突如其来的旱情考验,徐xx用他不变的初心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村干部抗旱事迹11
“来水了,这下可好了,驻村干部还是能干,这下米可以下锅咯”,一位村民大声喊着,眼前一股清澈的河水从铁管里涌入引水渠里,许多孩子向水流动的方向奔去,围着的人群陡然炸开了锅,人们四处奔走相告。这一幕发生在8月6日洋坝村上坝组,这是驻村干部给群众办的一件实事,也是抗旱自救解决生产、生活用水的又一件好事。说起洋坝村驻村干部,村民无不举起大拇指,都说驻村干部好样的,驻村干部是他们的贴心人。
灾难来袭
洋坝村位于木孔乡中部,属木孔乡政府驻地,地质面貌系火石地土壤,全村所辖16个村民组,总户数643户,总人口2510人,有党员38人。全村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00亩。有煤、铁矿产资源,交通方便。农产品以种植辣椒、油菜、玉米等为主;养殖以养猪、羊为主,主要经济产业:辣椒。
5月25日以来,洋坝村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持续高温伏旱天气,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减产,全村受灾面积2000余亩,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收成和收入,往日的绿已不复存在。而且,该村是全乡的辣椒基地,由于长时间不下雨,许多辣椒苗虽然保住了,但大都过了苗龄期10多天了,如果不想办法解决生产用水,辣椒农的损失将不可估量,辣椒基地的“头衔”可能因此而失去。
干部这根绳牢牢牵住了群众的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驻村干部看到眼里,急在心里:我们不能让原有的优势葬送在我们这班人手里,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组织才是群众的依靠和希望。在乡抗旱救灾工作会后,驻村干部工作组清醒认识到今年旱灾的严重性,在这个节骨眼上,群众早已手足无措,仅凭群众的个人力量根本无法抵御旱灾的肆虐,该是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联手站出来的时候了。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组成的联合救灾工作组,在群众最危难的时候,“主心骨”都不硬起来,群众如何能够站起来。“旱魔,还我绿色!”驻村干部响亮的喊出了这样的口号。一场“找回绿色”的战斗就此展开。
天干人心润
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组成了四个抗旱救灾工作组,挨家挨户了解和登记各户受灾情况,把党对受灾群众的关怀送到了群众家里。工作组及时做好周边群众的工作,发扬互帮互爱精神,妥善解决了吃水困难户的人畜饮水困难。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天都这样干了,不能让群众的心也跟着干了。” 天不遂我愿,我便向河借。洋坝村不属于自由灌溉区,周边没有河流经过,多年来,靠天吃饭能够解决生产用水问题。今年的大旱却让工作组坚定了一个信心:要彻底结束洋坝村靠天吃饭的历史,要让这里真正成为群众栖身之所。
说干就干,工作组组织群众多方筹集资金,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道出寻找水源,顶烈日,冒酷暑,困了就在打个盹,饿了就吃方便面,用了短短的4天时间,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基本得以保证,部分生产土地得到了灌溉。一切工作那么井然有序。秋天始终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不会向任何困难妥协。大春损失初秋补,动员群众轰轰烈烈抱生产的时候了。工作组先是制定了周详的生产计划,制定了秋扩大晚种植面积和增加畜禽补栏的工作思路,实现了减产不减收。在全村5个村民组进行了抓点示范,大搞蔬菜示范片,积极引导群众种植秋菜、秋红苕、秋洋芋等晚秋作物,全村掀起了大搞初秋开发的热潮。
人是活的,只要有心气,什么困难都不能让我们屈服村支书陶红,陶支书是一个有着丰富农村经验的干部。这是这位农村汉子不屈的性格,凝聚了干部群众的心。也正是在他的带领和感召下,才重新唤起了群众抗争的斗志,点燃了群众收获的希望。
村委委员、村主任刘道强同志,是位年富力强农村致富带头人,他放弃了在县城搞建筑挣大钱的机会,主动回到农村抗旱第一线,战高温,顶着烈日安装提灌设施,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经常干到深夜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中,休息片刻,披星戴月,又忙着收回自家田里的水稻,第二天一早又出现在抗旱战场上,实在是累困了,就倒在工地荫凉处小睡一阵,醒后,又投身到抗旱工作中。
村委委员、村副主任敖登平同志,舍小家,顾大家,为了抗旱救灾工作,每天奔赴在村、社、农户家中,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组织村民抢收稻谷,待全村收完后,他才知道自家的稻谷还没收呢,对此他却毫无怨言。
这样的事迹在全村党员干部中还有很多很多。工作组率先垂范,发扬不怕吃苦,不怕流汗,不畏酷暑,顶烈日,战高温,用实际形动努力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灾害降临时,他们不是被旱魔所吓倒,而是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地投身到抗灾自救工作中,始终坚守抗旱第一线,用自己默默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他们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村干部抗旱事迹12
俗话说:“头干干满仓,尾干干绝粮”。自2012年7月13日的一场暴雨后,持续一个多月的干旱,农民抗旱陆续把村组的塘堰抽光了,现在中稻到了“瓢水碗谷”的关键地步。眼看着到手的粮食快没了,群众着急,找村干部,找支部书记,甚至因抗旱上访到镇到市。这种情况要是放在前几年的陈河镇陈河村,陈河村的群众非把村支部书记的门堵住,把干枯的中稻挑到镇门口。然而,然而今年的陈河村的群众,没有一个到支部书记要水,陈河村的书记也没有象其它村的干部,组织群众到处搬水抗旱,为什么呢?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来到了陈河村,陈河镇位于陈河镇西郊,辖7个自然湾组,耕地1680亩,现有人口1021人,党员21人,村干部4人。虽然紧邻集镇,陈河村仍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经过走访群众,才得知,陈河村经过三年的塘堰造,极大地提高了蓄水保水能力,再加上科学民主的用水管水方法,才使得陈河村在大旱面前没有象以前从龙赛湖几级提水抗旱。
同样的一片天,同样的水系,陈河村境内并无中小型水库,处于陈河镇高关水库西干渠最尾端(最近几年,没有放过高关水),又没有其它泵站为其供水,完全靠天。就是这样的恶劣环境下,陈河村农业用水却如此充盈,这要归功于陈河村支部书记陈清平,是他带领群众,奋战三年,改变了陈河村农业面貌。
一、千方百计,多方筹资,年年塘堰改造。
2009年上任的陈清平,虽然他在集镇开餐馆经营得不错,但他毕竟从农村出来,深谙农业用水对于陈河村这个传统种植村的重要性。他也不想象前几任书记那样,抗旱时,到处借设备,昼夜奋战在第一线,从龙赛湖三级提水灌溉。经商多年的他,精明的他觉得,首先要用活用足村组塘堰资源。
农村的塘堰,大多长年淤塞,杂草丛生,蓄水能力,大为降低,只有通过清淤、扩改等措施,才能提高蓄水能力。可塘堰改造需要资金,上级补贴的资金很有限,村里又没钱,只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2009年10月,陈清平每到一个组,将这个组的塘堰情况摸得一清二楚,然后,召开小组群众会,宣传塘堰改造的政策,按“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鼓励群众出资,并且他群众说,每改造一口塘堰(新增蓄水不低于5千方),他个人赞助500元。不光如此,他还请来挖机,利用多雨季节,挖机在家闲置,以每小时200元的施工价格,为陈河村塘堰改造。
在他的号召下,陈河村掀起塘堰改造的高潮,小胡组的门口堰、大堰,大胡组的绿堰等当年就完成投资三万元,新增蓄水二万方。2010年,他将个人赞助提高到每口塘堰改造1000元,何头的草当堰、陈山的大堰、藉堰等进行了改造。2011年,利用省“三万”工程,他又将塘堰改造所需资金提高到村一半村民自筹一半,群众更是自发进行塘堰改造。
三年的塘堰改造,总投资二十多万元,将陈河村大大小小的塘堰三十多口进行彻底的改造,有的塘堰改造了两次,蓄水能力比三年前增加了两倍,提高农业抗旱抗灾能力。
二、聚民心,修复管理水利设施。
2009年8月20日,也是抗旱时期,陈清平到小胡组查看旱情,看见十几个潜水泵在小胡机站进水渠里抽水,而小胡机站在旁边“睡觉”,问小胡的群众,为什么机站不开响,群众说,小胡机站渠道淤塞、塌陷、杂木丛生。他一听,非常气愤,马上组织小胡组全部在家人员,上至七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四五岁的少年,不管老女老少,一起跟他到渠道清淤,他身先士卒,带头砍树。在他的带领下,当天下午六点,机站就开响了,看见白花花的水流进干涸的稻田,他才披着星光回家。
同样,闲置多年的何头机站也在他的努力下,发挥了抗旱作用。不仅如此,对这两台机站,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加强管理,经群众商议,投票推选机屋员,村民自发按田亩数量交抽水费用。这样统一抽水,统一交费,既节省了水源,又节省群众时间和资金。
三、善汇小流,先用流水,开源节流。
虽然陈河村塘堰蓄水能力不断增强,但首先要保证有水蓄。那么,水从哪里来,光靠天下雨,拦上高处的水,是远远不够的。陈清平每每看见上游的水从本村流过,觉得可惜。
2010年,陈清平和村干部,再次查看村沟沟坎坎后,和群众商量,在低处自然形成排水沟,农村俗称“冷水沟”,往往在雨量超过50毫米后,经常持续一段时间排水。用潜水泵再回收到附近的塘堰储存起来。这个办法,马上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他经常对村民说,平时把这些水抽起来,就象把钱储蓄在银行里,平时备着急着用。并且规定,抗旱先用完“冷水沟”的水,再用塘堰的水。
2012年七月,村农网二次改造,陈清平联系供电所,尽量架线延伸直这些“冷水沟”,方便群众搭电取水。准备在今年农闲时候,把这些“冷水沟”改造清淤,逐级拦坝,一来扩大蓄水,二来把两边形成机耕路。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水到用时方恨少。这不是陈清平的个性,他总用功在平时,平时多流汗,有积蓄能量,关键时候发挥作用,正是这样,在目前火热的抗旱工作中,他显得从容谈定。
【村干部抗旱事迹】相关文章:
村干部敬业奉献事迹材料03-25
抗旱先进事迹材料(精选6篇)08-24
林业抗旱先进事迹材料报告11-17
防汛抗旱先进事迹材料(精选6篇)05-27
村官部先进事迹村干部的述职报告03-15
关于抗旱浇麦先进事迹暨工作总结11-25
抗旱的标语06-30
防汛抗旱减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精选5篇)08-24
抗旱浇麦先进事迹暨工作总结报告11-24
驻村干部好人好事事迹材料「最新」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