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

时间:2022-09-29 16:06:19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出现了年轻人返乡创业、扎根农村的热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精选15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1

  杨宏斌,男,现年40岁,合水县西华池镇孙家寨沟行政村宋堡子自然村村民,现任合水县怡露水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从1997年部队转业回乡,到2012年创办怡露水业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注册创办怡露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怡露门窗建筑装饰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建立合水县怡露种植专业合作社。走过了一段艰辛创业的风雨历程,也取得了创业的丰厚回报。2014年,怡露水业总产值达2000万元,实现利税65万元,安排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60人,为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不甘贫穷,立志创业。

  杨宏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1975年出生在合水县西华池镇孙家寨沟行政村宋堡子自然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儿时的贫困经历,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三年的从军生涯培养了他坚忍不拔的品质。1997年,从部队转业后,他回到家乡合水县孙寨沟村,当了一名普通农民。当时,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和惠农政策的落实,在全国涌起创业发展脱贫致富的新浪潮。经过深思熟虑,他踏上了漫漫的打工路。

  二、努力创新,艰辛创业。

  在北京一家门窗工厂,他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先从最基本的工序开始,慢慢积累经验、增强技术。经过九年的磨砺,他迈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2006年他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门窗加工公司,万事开头难,当时处于“三无”状态的他,经过几年的努力,凭着过硬的产品品质和优质的服务理念赢的了客户的信赖,终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伴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他组建了过硬生产及销售团队。北京公司总资产1400多万元,年创利润200万,并在当地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三、富而思源,勤俭创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磨练,他从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蜕变为一个有上千万资产的民营企业家,十多年来,自己发家致富了,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2012年他毅然放弃了北京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回到家乡合水县,积极筹建家乡企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在合水县西华池镇孙寨沟行政村宋堡子自然村自筹自建怡露水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总投资3460万元,占地2640平方米,前期投资2880万元,建成水源区、办公区、生产区配货车和工作用车7辆,新建办公楼450平方米,生产厂房680平方米,引进国内外自动化生产设备30多台(套)。于2013年5月建成运营。二期投资580万元,新建销售网点40处,开发碳酸饮料5种以上,2013年5月启动实施,主要实施市场开拓和碳酸饮料生产。厂区周围环境优美,制水规模大,纯净水、无气碳酸饮料日生产能力可达15000余桶/瓶。公司生产水源来自高原井水,经水质验检,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质饮用水标准。办公区设行政部、财务部、销售部、会议室等,厂房区购置安装了过滤器、高温电炉、恒温干燥箱、蒸馏水器、消毒器、检测仪、无菌自动灌装系统等一流自动生产设备,并按照消毒、分离、生产、包装的流程和生产要求严格进行分段隔离。拥有纯净水、碳酸饮料厂区,五条生产线,核心设备全部采用进口设备,全封闭无菌电脑自动化灌装生产线,百级空间净化间。在产品最终质量控制上,建有完备的化验室,能够进行大肠杆菌,细菌总数等多种微生物指标化验,对生产关键环节,完全按照IS09001标准要求进行关键点控制。保证了产品质量的优质、稳定、可靠。公司以“诚信为本、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目前产品在市场试运营期间反响热烈并迅速跃升为合水县纯净水的龙头产品。“怡硕”成为市内家喻户晓的纯净水品牌。伴随着市场需求、企业的壮大,2014年公司实现产值2000万元,并为国家缴纳税款65万元,共吸纳家乡富余劳动力60人。2015年初,他积极响应国家土地流转政策,成立了怡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在西华池镇孙寨沟行政村承包土地318亩,大力发展矮化密植苹果产业,带动全村60户村民走上致富路。

  四、搏击商海,诚信创业。

  企业要发展,要壮大,质量是根本,没有可靠的质量作保证,产品难有市场。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我自己亲自操作,掌握技术要领后,再传授给聘请的师傅。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杨宏斌又专门购进了一套质量检验设备,严把质量关,公司生产的纯净水合格率都是100%。他和他的公司也先后获得了“庆阳青年返乡创业典型”“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诚信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诸多荣誉。有的人对他说:你现在是一个大老板了,该享享福了。听到这样的话,他总是一笑了之。他心里知道,公司能有今天,不仅仅个人吃苦闯出来的,更是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得来的,是家乡的百姓群众支持得来的。赚到了一点钱,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讲享受,而是要富而思源,把有限的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用到支援家乡建设上。于是,杨宏斌开始了自己的另一项计划,发展无极限,追求无止境。杨宏斌经常说到,人的一生,在不懈追求,不懈创业中度过,更有意义和价值。今后,一定要做大做强企业,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公司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并带动着更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创家业、办企业、干事业的洪流中,为建设和谐新干、小康新干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2

  18岁,他离开家乡,踏上了求学之路;22岁,他走上社会,开始了谋生之路;26岁,他回到家乡,开启了创业之路。

  “不走寻常路”的创业抉择,让我在差别竞争和错位发展中抢得先机

  2002年,我大学毕业。与其他同学一样,为了找工作曾到处参加招聘会。但是,要找一个能让自己一展才华的岗位谈何容易。三年间,我辗转几家电脑公司,奔波在高楼大厦之间。在就业和待业的反复波动中,常常使我思忖:人生的路有千万条,与其挤在城市里打工,不如回乡创业实践,做自己想做的事!

  就在此间,2006年的春天,中央颁布1号文件,推出一系列惠农政策。县里对从事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实行只备案、不审批的“备案制”,对确认的备案项目,允许两年内不办手续、零收费进行试经营。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点燃了蕴藏在我心底的激情之火。我和同是大学毕业的女友经过一番踌躇和多方考虑之后,终于做出勇敢的决定——创办特种养殖场,凭借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回乡创业干出一番事业。但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巨大。回乡创业的想法遭致家人的反对和亲友的不解,父母说:“家里花了那么多心血供你读大学,就是希望你在大城市出人头地。你把金饭碗扔掉,回来要养鸡养蝇,这不是胡闹吗?”我深知父母的善良心愿,然而省城高密度的职场竞争和高强度的生活压力,想要有所成就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坚信:只要有知识和本领,即便没有走进城市,而是走入农村;没有选择做白领,而是自主选择当农民,命运也同样会因知识和本领而改变。我决定用“知识务农”的理念和实践,转变家人的观念和自己的命运。我的务农创业之路,伴着周围人不理解的目光启程了。

  “不成不罢休”的创业意志,使我在积极探索和辛勤付出中勇立潮头

  “创业可不是一首美妙的歌谣,时时伴随着艰涩、困难、挫折和风险。”2006年初,我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了蝇蛆养殖项目,并对这一新鲜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和市场调查,确认这一项目前景看好。于是,我先后到河南郑州和吉林双河等地的蝇蛆养殖基地考察。通过考察,我意识到养殖蝇蛆绝非易事,不仅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而且要整天与让人作呕的苍蝇、蝇蛆打交道。对于能否发展这个项目,我也曾面临大大的问号。但静下心来仔细琢磨,这是个没人愿干的“好”项目,越是没人愿干的越“钱”景广阔。

  “看准的事就要干,干就干好!”当年3月,我东挪西借筹集资金,在距县城十多公里的长兴村建立了集蝇蛆繁育、饲料加工、蛋鸡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特种鸡养殖基地。我边学边干,精心伺养。当我看到一只只苍蝇破蛹而出,似乎看到了成功的希望。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由于地域和气候等差异,种蝇陆续死亡,几近灭绝。几个月的辛勤努力,竟然竹篮打水一场空。面对这一结果,我几乎要崩溃了。阵痛之余,我仔细分析原因,问题在于技术环节。为此,我主动向有关专家、技术人员求教,购置蝇蛆养殖资料潜心研读,最终摸索出正确养殖方法,重新开始蝇蛆养殖基地建设。其间,我的创业举动得到团委、劳动、就业等部门的支持,推荐我参加SYB培训,提高创业本领。经过近半年的努力,我终于养殖出白白胖胖的蝇蛆。为实现养蝇蛆、喂鸡、产蛋的目标,同年9月我引进2000只特种蛋鸡。为搞好养殖,我勤学习、请专家、找兽医,全身心地扑在养殖场。

  “一波方平,一波又起。”闯过了饲养关,遇到了特色关。我发现用蝇蛆养殖蛋鸡做法并不少见,要想与众不同,必须研究饲料配方。安图是长白山药材大县,有丰富的药材资源,能否把中药材添加到饲料中呢?我随即搞起了试验,没成想大批蛋鸡死亡,解剖化验后发现是药材用量过大。几番试验之后,终于掌握了药材选料和添加份量,达到了用药材调节鸡体,提高鸡蛋营养成份的目的。2006年底,我精心培育的特种、优质、健康、生态的鸡蛋终于面市了,并受到专业人士和消费者的好评。这么好的鸡蛋如何包装,怎样打开市场?一个个问题又随之而来。基于“安图特产,安全特别”的想法,我给鸡蛋起名叫“安特”。名字起好了,下一步就是定包装,做广告,进市场。在包装制作上,起初做50枚普通包装,但是投放市场效果并不好,这种包装既不利于运输,也不利于提高产品档次。可是要做新包装需要4——5万元,在团县委、劳动局等部门的帮助下,我得到5万元小额贷款,委托专业公司设计、制作新款包装,推出10枚小包装、42枚礼品装和60枚精包装。多样化包装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生态鸡蛋销售量明显提高。随着市场的逐步打开,养殖规模也相应扩大。2007年9月和2008年7月,我又先后引进3000只和6000只鸡雏。为加强管理和节约成本,我在不断学习、提高技术的同时,购进了搅拌机、粉碎机,自制了清粪机和喂料机,如今饲养2万多只鸡,只要两人就可以轻松完成。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3

  XX,男,1982年9月出生,党员,XX县XX乡XX村人。20xx年6月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计算机专业学习毕业后放去到麻栗县合管中心工作的机会,回乡当了一名在别人看来毫不起眼的村官,同时利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兼营一个计算机销售与维修店和XX县XX升林山泉水销售店,成为农村青年学习创业典型。

  立志当村官 服务新农村

  XX的母亲是XX村连续三届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县乡人大代表,在村子里是响当当致富带头人,曾多次受到州县乡党委政府的表彰。从小目睹耳染了母亲的事迹,他从上大学开始,就把学成后回报家乡的心思牢牢植在了心底,实值第三届村委换届之际,他多次跑村委会表决心,毅然报名参选,立志为家乡的发展献一份力。20xx年4月,XX乡第四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年仅28岁的青年党员XX,通过公开选举这一平台,依法以2051票当选为XX村委会副主任。成一名 “村官”后,面对角色的转变,肩上的担子,怎样才能当好“村官”一直是他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XX在当选表态发言时说:“做农村工作对于我来说是外行,但我也是农村人,我有信心和决心履好这份职”。

  进村委会工作以后,加强与村“两委”班子及群众沟通协调,他深入村寨调查研究,听取群众的意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因地制宜地引导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围绕畜牧、烤烟、甘蔗、蜜香梨、茶叶、蔬菜、核桃等几项重点产业抓发展,帮助群众搞好产业规划,基本做到每个村小组有1—2个产业。特别是在XX村农事E网通推广运用、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和点播以及农民党员上网培训等工作上,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大学所学的计算机专业优势,认真利用“农事E网通”这一平台为群众办实事,减少群众办事成本,组织农村党员利用远程教育、农民党员上网培训基地进行政治理论、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学习,增强农村党员自身综合素质,为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2013年,在第五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他又再次以高票当选为XX村委会副主任。

  白手起家 诚信经营

  年仅32岁的XX,给人的感觉他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近几年农村的经济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受到信息技术、自身文化水平、眼界等条件的限制,农村青年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中还不能起到真正带头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底子薄,自身发展能力弱的农村家庭,仅靠传统的农业种植难以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他总在思考,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创业行动来带动乡亲们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毕业后,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通过考公务员这根独木桥来实现自己的价值。2012年他报名参加马栗坡县合管中心招聘考试,考试成绩优异,进入面试阶段,但他却放弃了面试的机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家人的资助下,在兴街开发区开了个电脑及配件销售维修店,销售范围包括XX兴街,XX,马关,麻栗坡和天保口岸等地,每年实现销售纯收入8万元。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追求越来越高,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让他看到商机,他通过与XX县升林山泉水厂负责人的沟通,承诺销售数量和服务质量,以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赢得XX县升林山泉水在XX乡的经营权,由于他服务周到,信守承诺,他每年销售升林山泉水2.4万桶,实现销售纯收入3万元。在家人的支持配合下,他还经营着日用百货、牲畜饲料及用药、化肥、农药等农资商品。在他自己创收的同时,也不忘将自己的创业经验和村民们分享,带动了本村部分青年的自主创业积极性。

  孝敬父母 传承美德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自古以来的美德,XX作为家中的独子,他用爱和行动诠释了何为孝,在忙于工作和生意的同时,不忘关心和孝顺家中的父母,抽空回家陪伴他们,聊聊家里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了解父母的所思所想,每年抽时间带他们外出游玩,放松身心,做一次全身体检等,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特别是20xx年,母亲腿患风湿并后,医生要求手术治疗,连续做了两次手续,共花医疗费用9万元左右,由于手术失败,母亲基本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妻子又是教师,不能随意请假,照顾母亲的重担就落在XX一人身上,他既要忙于村委会的工作,又忙于生意,还要照顾好母亲,只要听见说民间有人能治好母亲类似的病,就开车带着母亲前往看病,到过马关,广西,丘北,弥勒等地看过病,听见什么药有效就买什么药,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的下半年,母亲终于能站起来走路了。

  XX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却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从一点一滴做起,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一如既往地用一颗对党和事业的忠心,为群众办好事实的决心,继续在党和群众之间,发挥好桥梁扭带作用,为群众服务。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4

  旭日东升,霞光璀璨,秀木繁茂,青山苍翠,在西乡县××乡黄泥池村委会旁,伴随着拉饲料、拉生猪、拉猪粪车辆的进进出出和肉猪、仔猪觅食相互撕咬的嘈杂声,这个生猪养殖场又迎来了新的一天。整个养猪场占地3亩,建筑面积XX平方米,各类猪栏舍圈30间,养有肉猪150多头,场内设施完备,管理科学,这便是返乡党员××的熙坤生猪养殖场。

  涉世之初,外出打工学本领

  XX年,××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只好中断学业,在家务农,看着同龄孩子进城继续读书,××感到对贫寒的苦恼和无奈,多少个夜晚辗转难眠,年少的心灵倍感折磨。穷则思变,人穷志不穷,XX年6月,18岁的××南下深圳打工。在深圳他做过建筑工人,在五金厂当过电焊工,在生猪养殖场当过养猪工人……,繁华的都市里,他虽然做的都是最苦最累的工作,可是对每样工作都勤勤恳恳,任网劳任怨,加上他头脑灵活,虚心好学,不断地实践总结,在外打工期间学会了建筑、电焊等手艺,尤其是掌握了一些生猪养殖技术,练就了一身致富本领。

  返乡创业,借东风致富显身手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作的工厂处于半停产状态,无奈之下,2011年9月他结束了八年的打工生涯回乡创业。回乡后××就开始思索,在闭塞落后的家乡应该发展什么产业才能做强做大,经过考察调研了解到,西乡县委、政府一直大力扶持生猪养殖业,有很多优惠政策,何不借此东风办起生猪养殖场?有了创办生猪养殖场的想法后,××先后到几家大型生猪养殖场取经,学习养殖技术及管理知识。2011年10月初,××利用自己打工积攒下的8万元以及乡、村两级协调的10万元贷款在黄泥池村建起了初步规划发展500头生猪的养殖场,他将自己在深圳打工学到的技术以及全部智慧倾注到了这个养殖场里。2011年底,第一批100余头仔猪、7头母猪送进猪场,熙坤养殖场正式运转,在父母的支持以及他和妻子的辛勤劳动下,2011年6月份,第一批商品猪出栏,当捧着净利润三万元时,××的喜悦溢于言表,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心存远志,带领群众创富路

  熙坤养殖场已逐渐步入正轨,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可以说××现在的生活过得富足而安稳,但这个年轻的小伙却另有一番想法与打算。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他要扩大养殖场的规模,带领家乡人走向致富路,要把自己的熙坤养殖场也打造成像汉中军鑫养殖场一样的省级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他的养殖场在未来三年内将完成三期规划,计划再用一年时间,到2011年完成二期建设,占地将达3000平方米,存栏母猪60头,公猪2头,年出栏自繁自养生猪1000头以上。到2012年完成三期建设,总占地面积达4500平方米,存栏母猪100头以上,种公猪5-6头,年出栏商品猪XX头以上。

  目前,黄泥池村许多村民受到××创业事迹的影响不再外出打工,并积极返乡创业,养殖户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高。科学养猪,既成就了××个人,又造福了村民,并掀起了一股返乡创业热潮。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5

  袁文财同志是湖南金糯咪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自一九九八年八月开始创办贵阳金糯咪冷饮厂以来,平均每年实现产值2000万元,创利税200万元。每年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300余人,为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白手起家,艰苦创业

  随着党中央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全国城乡经济蓬勃发展,个体经济也孕育而生。袁文财同志借助这股东风,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一九九四年六月,凭着他过人的胆识,看准了当时没人看好的冷饮行业,跟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凑了1000余元启动资金,利用自己良好的社会关系,佘原料,租设备,聘请了几十个工人,在黔阳县安江镇创建他的第一间工厂---金糯咪冰厂。他一边管理生产,一边开拓市场。当时没有冷藏车,就自制简易的运输工具,不分昼夜,走村串巷,每天都超额完成工厂的销售任务。在全体员工共同的艰苦努力下,当年就实现产值100余万元,创利税20余万元。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30余人。不但还清个人借款,还支付了工厂所有材料款和设备租金。为今天的金糯咪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扩大生产规模,谋求更大发展

  袁文财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但是念过高中。有近两年教师(代课)经历的他,有着他人没有的商业眼光和市场嗅觉,于一九九五年初,利用第一年全部盈利作为前期投入,在当时冷饮市场还是一片空白的湖北沙市,租厂房,购设备,创建了他的第二间冰厂,生产线规模比安江冰厂增加近一倍。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当年实现产值150万元,创利税30余万元。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50余人,企业规模得到了有效的扩张,他本人也完成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次资本积累。

  “搏击商海,诚信创业”是袁文财的商业信条。企业要发展,要壮大,质量是根本,没有可靠的质量保证,产品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次年二月,袁文财投资了近10万元购置一套先进的检验设备,聘请了专业人才,严把产品质量关,确保产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从而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不甘落后,争创一流

  为了把金糯咪做成一流的冷饮企业,袁文财响应党中央的“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于一九九八年二月,把三年以来的全部积累,投入到贵州,只身一人参与西部大开发,先后在贵阳钢厂、贵阳市白云区建设生产线。到二000年,累计完成投资1000余万元,三年间实现平均年产值2000余万元。利税200余万元。为当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促进了当地三产的蓬勃发展。

  由于贵阳市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应贵阳市粮食局招商引资,于二00三年五月入驻贵阳食品工业园,从二00三年到二00八年累计投资3500万元,实现年均产值4000余万元。年均利税300万元 。

  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300余人。二00四年—二00八年连续获得贵阳市粮食局颁发招商引资贡献奖。“金糯咪”商标于二00六年—二0一二年被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贵州省著名商标”。袁文财多次被贵阳市评为先进民营企业业主称号。

  四、饮水思源,报孝家乡

  应中方县四大班子的邀请,袁文财同志于二0一一年回乡创业,在中方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金糯咪企业入驻中方县文化产业科技园,项目总投资11780万人民币,项目一期工程投资6800万元,占地36.5亩,经过八个月的艰苦奋战,于二0一二年二月份建成投产,已累计完成投资5000万元。设计生产线规模为年产雪糕、冰棒、汤圆、水饺10万吨。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4亿人民币,税金1000余万元。可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800余人。为中方县经济贡献绵薄之力。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6

  我叫占xx,今年28岁,共青团员,毕业于江西旅商大学经济管理系。家住xx省xx市xx县,作为新农村建设生力军的一员,能够在这里选拨为乡村好青年既感到荣幸和激动,更感到责任重大。

  我是来自农村的孩子,祖上以来都是渔民,从大学毕业后我就进入一家销售管理公司任职,现在重提这份工作感觉压力确实很大,但我还是坚持了五年,在当初的就业过程中我就想到创业,再细想这个社会我们到底适合做什么?当自己在这样的困惑中琢磨很久时,想想自己是渔民来自农村,又得知国家对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使我回乡创业的想法更加坚定。

  选择回乡创业去建设可爱的家乡,更是有一种感恩的情怀,2012年,我选择了原生态水产品加工,销售及出口,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近600万建立了我县最大的集水产养殖,鲜货,冷藏及急冻为一体的功能型合作社,主要养殖青虾,棍子鱼,毛刀(长江刀鱼一种类)餐条和鲤鱼,主要加工虾仁,鲤鱼干,野生云鱼等。产品主要销往江苏,安徽,湖北,黑龙江,山东和内蒙古。占地面积50余亩,员工158人其中专业生产管理人员23人,是一支管理及生产的专业团队。我们的理念是把鄱阳湖真正的绿色原生态产品输送到广大消费者手中,让广大消费者食用无污染更无任何添加剂的原生态绿色产品,所以原生态是我们理念经营的重中之重。2013年我们正式投产营运,在运作过程中我们考虑最大的问题是和我们的原材料供应商就资源如何分配问题,让渔民如何赚的更多让他们更加有积极性,更加牢固我们的合作关系。在这良好合作的框架下2013年我们的生产销售额达到近978万,各项生产计划和销售任务基本完成。在合作社全体员工努力下,员工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这更是奠定了我们今后在不断发展强大和行业影响力加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不遗余力地开展农村建设,要尽情发挥青年才智,使我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为跨越非发展提供新思想、新动力。更要发扬发扬传统,勇挑重任来体现我们的价值。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7

  xx,男,1967年出生,现为xx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志存高远,敢为人先,矢志不渝,艰苦创业,铸造了人生和事业的辉煌。小学没有毕业的他管理着37个大学毕业生,在短短10年时间里,他白手起家、自主创业,从一个回乡农民工变为一个拥有5000万元资产的企业家,成就了一个农民工的创业神话。公司成立两年间,他无偿投入公益事业资金100余万元,其服务家乡、回报社会的赤子情怀,更是树立了新一代农民企业家的典范。

  一路艰辛一路歌

  xx出生在一个高寒山区一户贫穷农家,家里有兄妹8人。为接济家里,供弟弟上学,小学三年级没读完他便辍学在家务农,14岁开始外出打工,做过泥瓦匠、矿工、建筑工人。2014年他带着微薄的积蓄、带着一颗报答家乡养育之恩的赤子之心回到了家乡,他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他用仅有的2万元资金,开了一家摩配总汇,从骑自行车送货,到骑摩车送货,再到开着小汽车送货,8年后,他的摩配总汇在管理上已居全省同行业前列,资产也从2万元增加到600余万元。 雄鹰总要搏击长空。他并没有满足于摩配总汇的成功,早在 1

  2014年,他便开始酝酿着一个更大的创业计划,那就是在县内创办一个集汽车销售、汽车维修、装饰美容、配件供应、保险落户业务代办为一体的汽车服务企业。但他的困难和压力非常大,他预计企业启动资金是1100万元,他手里只有620万,缺口480万元。当时恰逢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生病昏迷不醒,生活的重创让他差点倒下。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在家人和朋友们的信任和支持下,1100万元终于筹齐。2014年10月,他的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隆重开业。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公司总投资达2014万元,从注册资金50万元发展至固定资产接近3000万元,流动资金2014万元,年营业额达到9650万元,公司占地面积达16亩,下辖3家子公司,共有员工152人,成为全县乃至全市行业标志性企业和重要的中型民营企业。

  企业文化树形象

  xx虽然只读过小学三年级,但他从未放弃过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工作之余,他总爱读书看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学习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他认为,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为此,他带领公司树立科学发展观,讲究经营之道,培养企业精 神,优化企业环境,塑造企业形象,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质的企业文化,引领员工成长和企业发展。通过不断地考察、学习,

  他确立了公司的管理经营理念,全力打造“客户至尊、金牌服务,争创一流、回报社会”的企业精神,坚持“客户至尊、金牌服务”的服务观,“精益求精、诚信不渝”的质量观,“以人为本、共进共赢”的管理观,“用待遇吸引人、用感情凝聚人、用事业激励人”的人才观,“团结共进,众志成诚”的团队观,“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效率观,“发现市场、创造市场、满足市场”的市场观,“重点集中、创新超越、分步领先”的竞争观,以及“服务城乡、做强做大、争创汔车销售行业大型企业”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4s综合性汽车服务企业。

  2014年公司相继成立了党支部、工会、团支部、女工小组等群团组织,积极组织开展组织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在公司党员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广大青年员工对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纷纷表现出加入党组织的迫切愿望,目前已有党员11人。既是公司董事长又是一名共产党员的xx先生,以身作则,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及各级部门的号召与指导,高度重视和无条件支持公司党群建设工作,凡是事关公司发展、事关员工福利待遇的,都事先在党支部进行讨论。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经党支部建议,公司制定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现职工的平均工资已达2300元,充分体现出员工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同时,与签订了稳定性期限合同的员工办理了五大保险,以解除员工老无所养的后顾之忧。公司每年都要拿出30余万元资金,通过外送培训、外骋讲师培训、内部定期组织培训等方式,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职工个人综合素质,培养职工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品德。

  赤子之心报社会

  在开拓市场、发展企业的同时,他始终牢记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他说:“我最遗憾的事就是没有上过什么学,但是社会教会了我知恩图报,别人在我困难的时候拉我一把,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也会尽全力去帮忙。”公司开业短短两年就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52个,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54人、下岗失业人员42余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37人、退伍军人15人、残疾人4人,有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他带领公司积极参与抗旱救灾、捐资助学、扶贫帮困、扶弱助残、城市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无偿投入资金100万元。实施“爱心助学工程”,无偿资助6名贫困大学生,直到完成学业。2014年云南大旱,公司积极组织员工参加抗旱救灾行动,发放呼吁抗旱宣传单5000多份,并向缺水严重的乡(镇)小学捐赠矿泉水,有效缓解了师生饮水困难。向县教育局一次性捐赠现金15万元,并赞助价值15万、5万元的轿车各一辆,作为优秀教师专项奖基金,给景东民族小学赠送了一批上万元的学习用品,以实际行动支持景东教育事业。在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中,出资6万元协助景东县委宣传部举办征文比赛,出资3万元协助县直机关工委组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逢年过节,公司就会组织员工到敬老院和困难户家中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大米和食用油等,一些受惠老人感动地说,从xx汽车公司和董事长xx先生身上,他们又看到了雷锋的身影。xx先生的真诚付出和公司的优质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青睐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公司先后荣获景东县“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先进维修企业”、“捐资助学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

  xx先生,从哀牢山腹地走出来的大山的儿子,一路风雨,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再回到农村,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勇往直前,挥洒热情,传递温暖,树立榜样。正因为有xx先生这样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时刻关心群众冷暖的“领头羊”,才有了xx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这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爱心企业。创业之路在脚下,一路艰辛一路歌。xx先生靠勤学实干兴业,靠求实创新发展,超越自我,挑战未来,使他成为一名年轻有为的创业先锋和道德模范。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8

  他和众多青年人一样,曾有过美丽的生活遐想、美好的事业憧景和灿烂的人生构想。1991年从农林校毕业后,到家乡的小学任教。1994年由于乡上要调整产业结构,要大力发展种植烤烟,乡烟站也是急需人才,他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该用到家乡的建设发展中去,所以毅然决定辞职,到乡烟站做了一名烟辅员,这也是他喜欢的工作。但好景不长,到1999年随着企业改制的深入发展,他所在的单位面临改制,他没能逃脱下岗的命运。那时,他正处在上有老人,又要兴家立业的艰难爬坡阶段,精神上的打击和生活上的拮据,使得他无限的迷茫和深度的苦恼,他只能回家种田过日子。

  家乡的自然条件很适合种植柑桔,到2014年,全乡掀起了种植柑桔的高潮,种植的柑桔果汁丰富、酸甜适中,味美可口,已成为区内的知名品牌。他看到了商机,觉得自己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上刻苦钻研,一定能成为柑桔种植大户。他开垦了113亩山地种植柑桔,刚开始由于要大量的资金用于苗树的选购,农药化肥的购买和请工人上,但经济效益要等三年才能见效。资金一下子周转不够来,他刚开始很苦恼,但他觉得一旦做了,就要做大做强,一定要坚持下去。所以他放下面子去向亲戚朋友借钱,但不是很理想,后来听说乡上有惠农政策,可以无息贷款,他觉得他的坚持有希望了,到村上、乡上反映了情况,得到了乡上的支持,同意他贷了5万元钱。他也在乡上工作人员的宣传下,加入了柑桔协会,他和协会的成员一起参加科技培训,与他们一起探讨种植技术和经验。柑桔投产第一年就收到了不错的效益,使他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心。

  由于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近年来乡内的柑桔品质明显下降,质量好的柑桔,数量明显偏少。但他靠着自己的经验技术和不断创新,他种植的柑桔仍然能保持好的品质,产量不减反而递增。2014年他租下了一个店面,开始卖起了农药、化肥,这也成为了种植柑桔外的一笔收入,他也借着乡亲们来买农药化肥的时候,给他们讲解种植经验和农药的配方、化肥的使用技术等,得到了乡亲们的好评。他也是众心所向,成为了柑桔协会的会长,协会现有9户种植户组成。他不能辜负乡亲们对他的期望,积极联系外地的市场,做好自己的品牌包装及销售。他要求严把果品的采收、分级和包装处理关,采收要按规定的时间和方法采收,采收后的柑桔按果形大小和品种分级处理,再进行不同规格的包装。采用5公斤包装,10公斤包装,20公斤包装三种规格,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在稳定柑桔品种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他有计划的发展一些优良橙类。现他的柑桔已在外地大量销售,还有部分优质产品运销国外。

  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到目前已经成为了乡内最大的柑桔种植户,已有三名长工,遇到种植繁忙的季节,还要请大量短期工人,解决了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工作问题。2014年柑桔产值已经达到了21万,他走上了致富道路,2014年至2014年他荣获了科技局颁发的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奖,成为了乡内青年创业的典型,也是青年学习的榜样。他自己致富,不忘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按他的理念讲“一个人的本事再大,他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就像一部皮带运输机,不仅要靠电机做动力,还要靠许多托轮做传导”。他以虚心的态度,扎实的干劲,合理的思路和掌握的经验,传授种植方法,言其身教,率先示范,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出一个奋发向上的柑桔种植队伍迈向成功。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9

  李建国,宜阳籍人士,现任深圳富隆特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洛阳富隆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洛阳商会会长。

  1981年,李建国到深圳创业,2017年将公司从深圳搬迁至宜阳,并追加投资3亿元,采取“企业+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800余户,实现了1.2万人脱贫增收。

  施展创业本领,兴旺乡村产业

  2014年在当地招商引资的感召下,在深圳创业有成的李建国在宜阳产业集聚区投资3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项目,规划用地150亩,建设厂房及配套设施8万平方米。近年来,公司逐步把游泳和潜水运动产品产业从深圳转移到宜阳,主要产品包括泳镜、泳帽、潜水镜、呼吸管、蛙鞋、潜水服、钓鱼鞋裤等各类涉水体育运动产品,产品90%外销,是国际众多知名品牌供应商、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军品供应商入库企业。世界游泳名将菲尔普斯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所用泳帽、泳镜均为本公司设计生产。富隆特实业有限公司采取“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在樊村镇樊村、香鹿山镇龙王村设置5个扶贫车间,带动一大批村民脱贫增收。

  展现企业担当,服务民生改善

  近年来,省、市、县主要领导多次到公司调研指导工作,在市县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公司充分利用洛阳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优惠政策,发展已初具规模,在搞好企业运营的同时,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做好“产业支部双联系、村企携手拔穷根”的扶贫新模式,目前已带动3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李建国第一时间将准备出口的1.5万副防护镜紧急调拨武汉,并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提前复工生产医用护目镜,先后向武汉、河南及企业所在地捐赠护目镜、医疗防护服、测温仪等物资,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防疫物资保障单位,省、市、县重点防疫物资储备单位,为疫情防控工作尽到了应有的责任。

  不断提升站位,助力县域发展

  李建国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将坚持产业为基、项目为王的发展战略,以公司调研指导为契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思路,把握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政策机遇,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围绕运动产品的上下产业链,积极谋划实施泳衣、冲浪板、划水板、滑雪镜等相关项目落地宜阳,做大做强宜阳产业园的同时,动员和带动更多的宜阳籍企业家返乡创业,为宜阳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10

  XXX先生从一个地方邮政局的普通职工到千万身家,用了仅十年的时间。1997年从室内装饰工程起步,经过艰苦的创业,企业规模不断的发展,成立了武汉集团,现在集团下属企业达数余家,投资涉及房地产开发、建筑装饰工程、通信贸易、酒店管理、水电开发、生物科技等,截至底,集团企业总资产达到2亿元以上。

  一、创业之路——因势制宜快速行动

  九十年代,经济改革的浪潮把一个年青人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个年青人凭自己良好的素质和惊人的胆识,搏击风云,铸就了不可磨灭的.辉煌。他就是。

  一个人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身的价值,除了有过人的胆识外,就是要能敏锐的觉察到创业的时机和善于利用自身的资源。认识到在创业初始阶段,最现实、最经济、最有保障的发展,就是围绕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与延伸。有了资源才有生财点和增长点。

  1993年从部队复员到县邮电局做一名普通的职工,由于不满足于现状,开始谋求创业,看到邮电局要装修营业厅,就向局领导提出了承包营业厅装修工程的想法,但是被领导否决了。在邮电系统鼓励成立劳动服务公司创办第三产业的整体氛围下,主动放弃稳网定的工作,在局领导的支持下创办了邮发装饰公司。开始承接邮电系统内的装饰工程,并以优良的质量获得了局里的一致好评。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过去鼓励读书人发奋图强的一句俗语。创业也是一样,只有把勤劳当作一种资本,比别人在身心上付出得更多,才会取得更大的收获。创业的艰辛只有自己能够体会,为把握好商机,严把品种质量关,一人既是老板又是员工;既是会计又是出纳;既是采购员又是材料员;既是质量监督员又是施工员,为了能按时保质完成工程,经常和工人一起吃住在工地。坚持了军人所特有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每年约有二分之一的时间在火车、汽车上、旅馆中和工地上度过的。

  在家乡闯出一片天地后,开始思考如何走出去,如何才能壮大自己的事业?经过认真的思考后,1997年放弃在家乡优越的生活和较好的事业基础,孤身一人来到武汉,在武汉承接了青岛路中银大厦的室内装饰工程项目,但是由于业主资金组织的原因,工程刚刚进行就被迫停止,前期的大量投入均付之东流。但是并没有气馁,哪儿跌倒了就从哪儿站起来,99年又在武汉开起公司,这次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经朋友介绍和自身的实力,在武汉承接了中国银行网点室内装饰工程。随后成立了武汉世纪星装饰工程有限公司,通过两年的艰苦努力,武汉世纪星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银行、华夏银行、建设银行在武汉网点装饰的主要合作伙伴。并且业绩开始向大型工程装饰发展,先后承接了海口金燕宾馆、天津海关大楼、武汉海关,山西汽车运输集团交通大厦、省泰华大厦、省东湖大厦等几十项大、中型建筑装饰与设计工程,并依靠雄厚的设计力量、精湛的施工技术、先进的设备材料和全员的精品意识赢得了用户的信赖和有关部门的好评,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数项工程获省、市优质工程奖。个人资产也达到数百万元以上。

  二、立业之道——管理创新诚信为本

  在完成了资金的原始积累和事业的稳步发展以后,在创业过程中深深认识到好的思路、产业及项目不仅要有发展的基础,更要有管理的支撑和机制的保障,管理与创新永远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不断创新项目建设运营程序及管理模式。

  在的努力下武汉世纪星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工程质量监控体系,在项目管理上,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并于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大部分老板喜欢安排自己的亲戚、老乡来管理公司的要害部门,但是并不是这样,公司里没有自己的亲戚和家人,而是实行能者居之。公司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其中高级职称的有16人,中级职称的有32人,国家一、二级项目经理10人;拥有数支设备先进、训练有素的专业施工队伍;一流水平的电脑绘图系统,实现了图纸设计高标准、国际化。公司在北京、太原等地建立了分公司。

  诚信既是为人处世之根本,更是办事创业之根本。必须把“诚实守信、优质服务”放在第一位。在加强公司管理的同时,在公司大力倡导诚信为本,提出先做人,再做事。经常教导员工,不仅要公司与员工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要讲诚信,还要在与客户,与同我们打交道的每一个人都要讲诚信,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一个失信的人是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足的。

  正式依靠一系列严格周密的管理制度与现代管理手段以及诚信经营,使企业充满活力,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公司不仅取得了客户的信任,还多次获得了主管机构的嘉奖。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场行业“十佳信誉单位”、武汉市质量管理协会“质量诚信授信单位”、省统计学会“质量诚信服务满意率三优”企业。

  在客户和伙伴的支持下,从起一直担任省工商联常委。

  三、兴业之源——谋划整合资源版图

  在武汉站稳脚跟,管理好装饰公司之后,开始思考如何使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商场的数年沉浮,使认识到资源是资源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物质基础,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未来。在产业布局稳定发展的基础之上,起开始谋划了一系列的资源整合与并购,组建了武汉百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汉佳新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将业务扩张到生物科技和通信贸易。为项目大规划、产业大布局、企业大发展做好了充分的物质准备。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中国联通正式推出cdma服务项目,武汉佳新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准确抓住这一商机,整合相关资源。与中国联通和中国银行以及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等主要的手机生产厂家联合推出存款送cdma手机活动。该项目累计为武汉佳新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实现了上千万的利润,同时密切了武汉佳新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与中国联通以及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等主要的手机生产厂家的关系,公司先后取得了上述厂家的省级销售代理权。公司业绩逐年攀升,成为武汉市通信贸易行业的佼佼者。

  在工程装饰和通信贸易行业取得良好成绩的时候,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事业,拓展公司的业绩,更好的整合现有的资源,底,将自己控制的企业组合起来,成立了武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集团的成立是事业的一个重要旅程杯,因为对资源的成功整合,使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集团成立后,开始涉足房地产行业。由于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同时由于房地产公司需要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开始与他人合作在武汉开发了几个小型项目后,武汉投资集团开始独立进行项目运作。成功在武汉市新洲区中心城区取得36亩土地的使用权开发建设红旗广场,红旗广场集精品住宅、大型购物中心、商业步行街、酒店以及休闲娱乐于一体,于正式开业,因成功与全国零售百强企业中商集团联姻,打造了10000平方米的中商平价新洲购物广场,而成为了新洲区新的经济和休闲娱乐中心。在红旗广场项目规划设计期间,长期和规划设计院的设计师在一起,经常讨论方案到深夜,在工程建设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工地,监督工程施工方的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确保了项目的成功。

  根据项目的需要和新洲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新洲累计投资4000万元建成了新洲大酒店,新洲大酒店按三星级酒店标准建造,集住宿、餐饮、会议、休闲娱乐于一体,是武汉市周边城区最好的酒店之一。

  新洲红旗广场的开发建设累计吸收投资8千万元,为当地带动税收1000万元以上,提供岗位达1000个以上。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发现了其中的商机,投资在十堰市竹溪县进行水电开发。该项目已经基本完成项目论证和报批工作。预计将成为集团未来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敏锐的发现工业地产的发展前景,在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成功拿下近600亩的工业用地的开发权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武汉鑫瑞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阳逻标准厂房项目,预计总投资将达到2亿元以上,该项目将在正式动工。

  四、成业之感——谋势借势造势创势

  只有巧妙地利用各种条件来发展壮大自己,借外在的力量完成发展的扩张;“先谋于事”,借势造势,才能以最优的配置整合更多的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创造最佳的机遇,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利润。

  朋友多了,合作的伙伴多了,拥有的信息量就大。这些“熟人经济”中蕴藏着巨大的金矿,只要善于挖掘、巧于利用、长于合作,就会创造出双赢的良好局面,就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因此,认为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必须是开放式的,企业有多少朋友伙伴,就会有多少信息储量,就会占有整合多少有效的社会资源为我所用。

  为了更好的整合资源,为大家提供商机,底开始筹划成立武汉商会,为在武汉的商人提供一个团结互助、更快发展的平台。

  正式由于以其独有的人格魅力,诚信待人,才结交了大量的朋友,大量的信息会集起来就带来了大量的商机,才能使企业有效的回避风险,取得长足发展。集团在阳逻的工业地产项目、周边城市的商业地产项目以及正在洽谈中的武汉中心城区的几个住宅开发项目均成为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计划用5年的时间将集团打造成武汉、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企业。先做人后做事再创业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11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家庭出身贫寒,但他从小就有要改变家庭当前状况的理想。1991年他中学毕业,回家务农,家里主要靠种养殖为生,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重复而枯燥的生活,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没有什么明显改善。他觉得一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永远不能脱贫致富。 家乡的气候条件很好,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山草资源丰富,适合发展黑山羊养殖。黑山羊肌纤维细,硬度小,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极小,营养价值高。而且养殖黑山羊有几大优点,一是它繁殖性能高,公羊8-10月龄、母羊6-7月龄开始配种繁殖,母羊一般年产1.7胎;二是生长发育快,6个月的成羊就可以销售了;三是市场前景可观,市场供不应求;四是山草资源丰富,养殖饲料不用发愁;五是黑山羊属于无公害草食类肉用性动物,健康、营养、环保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乡上也把黑山羊养殖列入了“十二五”规划中,打造生态养殖基地,创建并提升黑山羊农业品牌。

  他看到了这一点,决定要大力发展黑山羊,虽然以前也有养殖,有18年的养殖经历,有丰富的养殖经验,但数量不多,不成规模,形成不了产业链。2014年他打算在现有存栏80多只的基础上,扩大养殖规模,但是困难和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资金问题就让他头疼,后来听说乡团委有鼓励青年创业贷免扶补项目,可以无息贷款,他看到了希望,到村上、乡团委反映了情况,经过乡团委和信用社的考查之后是适合辅助创业发展对象,得到了乡上的支持,同意他贷了5万元钱。他筹到了创业资金后,开始买羊崽,雇工人,风风火火地走上了养殖之路。在养羊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刚开始买回来的小羊崽成活率不高,他多方面寻找问题的根源,后来得知是因为品种的原因,他毅然决定到外面引进好的品种。经过他的努力和认真的探索,现在养殖150余只黑山羊,每年可出栏至少50余只,卖羊的年收入可达到2.5万余元,羊粪的收入也可达到7000余元,为他们家增加了一笔不错的收入。另外他还发展绿色种植产业,多渠道增加经济收入,开发了8亩咖啡和6亩烤烟,效益也非常好。

  他作为村上的团支部书记,觉得自己不能光是自己创业致富,也是带动全村青年创业致富。他在开会或者婚宴人多的时候,他就开始宣传政府高度重视黑山羊养殖和市场的前景,和青年们一起探讨养殖技术和养殖经验,积极参加各类种、养殖等科技培训。现在整个村的黑山羊养殖规模也在渐渐扩大,因为市场需求量大,有很好的销路,收入也是在不断增加。

  他就是这么一个平平凡凡的农家青年,但是他的想法和干劲却不平凡,他靠自己的双手和眼光创业致富,也为其他的创业青年开创了一条致富道路,是乡内青年创业的典型,是青年学习的榜样。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12

  “只要敢打敢拼,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是返乡党员梁秋华在十多年打拼岁月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他一直以来所遵奉的人生信条。正是凭着这种能吃苦,敢打拼的精神,他由一名外地的个体医生转型为家乡有名的茶场老板。

  梁秋华,男,中共党员,中医执业医师,1969年8月出生在桑园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8年梁秋华县卫校毕业后,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他携同妻子在福建石狮开办医疗诊所,先后从事个体医疗和医药销售。在此期间,关系网越拉越广,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但他始终无法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找到家的感觉,有一种感情让他无法真正快乐起来。甜是家乡水,亲是家乡人,2011年7月他怀揣在外创业的所有积蓄,准备开创自己新的事业。经过一番调研后,利用家乡丰厚的茶业资源优势,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投资120余万元兴办了占地面积10余亩、厂房15间的“桑园镇茶场”,并于2011年3月正式投产。

  桑园镇茶场当年投产就实现了开门红,生产汉中仙毫1000公斤,炒青绿茶25吨,实现产值300万元,并在西乡县“赛茶节”上获得“汉中仙豪”银奖和“汉中炒青”银奖两项殊荣,其产品更是远销汉中、西安等地。初见成效的梁秋华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要想寻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在科学管理上水平、做大产业创名牌上下功夫。他先后对承包购买的350亩茶园进行茶树改良,培育无性系茶苗补栽补种,注重绿色环保无公害化生产,保持茶叶的原汁原味。并多次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场指导,严格按照茶叶加工环节各个流程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

  浅尝辄止不是梁秋华的个性,追求更大的发展才是他的目标。梁秋华计划进一步投资添置新设备,分档次加工制作出适应各个消费层次的茶叶,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实现“茶厂四季产茶、茶农四季采茶、农户四季有收入”的目标,年底再承包200亩茶园,争取亩平均收入达到4000元,依托“西汉高速”和“十天高速”连接线地域优势,全力打造集茶园观光、茶叶加工、茶艺表演和品茶餐饮娱乐于一体的茶叶产业综合示范项目,同时,注册商标争取品牌认证,扩大种植规模、加强技术管理,为早日打入全国市场作准备。目前,在他的带动下,周边5个村近千户茶农年增加收入约70多万元,他的茶场成为当地初具规模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他本人也成为县镇实用技术骨干人才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13

  农家娃当上“鸡司令”

  5月26日,沿汉江旁鱼紫公路紫阳段行驶一个多小时,记者来到大巴山深处紫阳县“养鸡状元”龙伦增的养鸡场,见到了这个朴实的小伙子。在交谈中,一连串的来电让他的手机响个不停。一会儿是四川的老板打电话订货,一会儿是西安的客商咨询价格,一会儿是某个酒店经理要到养殖基地考察,总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冲他养殖的土鸡来的。

  龙伦增,这位1988年出生的农家娃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西安、天津的商贸公司上班,月薪都在4000元以上。然而,故土难离,在外漂泊的日子更坚定了龙伦增回乡做“新农人”的决心。2014年5月,带着在外揽下的第一桶金回到家乡,龙伦增申请了8万元大学生创业贷款,通过镇政府流转林地1000亩,建起了鸡舍,引进首批土鸡苗5000只,开办林下生态养鸡场,当上了“鸡司令”并注册了公司。

  为了提高养殖技术,他一边通过书籍、网络寻求解决办法,一边向养殖大户、县上及镇上的农技专家请教。在苦心经营养殖场的日子里,龙伦增集老板、技术员、工人于一身,又要给鸡喂食,又要寻找销路,还要请工人师傅维护养殖场设施,整天围着鸡仔转,忙得不亦乐乎。

  随着土鸡的出栏,成品鸡销往西安、安康及四川等地。因为是生态养殖,龙伦增也与这些老板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去年,四川一位客商看好放养的土鸡肉质纯正、味道好,将现存栏的5000只盘厢河土鸡全部购买。于是,龙伦增决定扩大生产,追加投资50余万元,建起了两个2000平方米的新圈舍,完善了育雏室、饲料仓库、消毒通道、围栏、大门等设施,又补栏1万只盘厢河土鸡,依旧销售火爆。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返乡创业一直是我的梦想。我相信做农业是有前途的,我要给乡亲们做个表率”,龙伦增说,“下一步,我准备成立专业合作社,形成自己的品牌,延长产业链,走生态农业、公司加农户、‘互联网+’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广大青年一起创业,带领乡亲们和周边农户共同致富,让盘厢河土鸡走向各大超市、餐馆酒店,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产业融合促进脱贫

  在紫阳县高桥镇,李远权算是远近闻名的返乡创业能人。他从初中毕业就开始涉足商海,帮父亲在镇上经营商店、开旅馆。后来又带领乡亲们外出打工,从采矿到包矿,一度将队伍扩展到上千人。

  紫阳有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李远权时常琢磨,如果在这块富硒宝地上建厂建园建社区,带领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尽快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岂不是一桩美事?用他的话说,就是想在家乡干一番事业。

  2012年,李远权回到家乡,注册成立了公司。起初,他抓住国家扶持现代农业园区的机遇,在高桥镇建成了融农业生产、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紫阳县开源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公司成立以来,李远权围绕“硒”字做文章,逐渐发展成为以开发富硒特色农产品、富硒食品,带动当地农户发展生态种植养殖的龙头企业。

  园区以农户种植玉米和本土黑猪养殖为载体,将原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有机结合,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道路。其农业园区、产业联合社、订单农业,都成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依托。通过移民安置、土地流转、玉米种植、黑猪养殖、工厂上班、园区务工6种方式,带动高桥镇10个村的群众共奔小康。

  这两年,李远权及团队通过调研和考察,经过技术攻关,还自主研发了“紫阳味道——深磨坊玉米营养餐”系列产品,目前可年产“黄金米”5000吨、“黄金米线”200吨、冲调饮品5000万杯,年产值达到两亿元。

  目前,200余名农民成为公司员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同时,李远权还与600多户贫困户签订了玉米订单收购协议,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谈到今年的发展规划,李远权不紧不慢地说:“新增的两条玉米加工生产线正在加紧建设中,投产后将与全县5万农户签订玉米生产订单协议,覆盖贫困户两万户。”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14

  姚海定、男、布依族、1976年10月5日出生、中共党员、蔗香镇蔗香村计生协会会长、蔗香镇创业致富带头人。

  每当火龙果开花挂果季节,蔗香公路低码头渡口,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沿路水泥桩上红、黄、白花相争艳,鳞形果球红沿线,这就是蔗香火龙果。

  蔗香渡口路口100亩的火龙果是姚海定于2011年2月份引进种植示范基地。据了解姚海定1997年和村里的青年,一起南下广东打工,在东莞街口一家玩具厂打工,当时工厂效益不太好,薪水少,家里有老有小需要照顾,他寻思着打工不是他的出路,1999年他结束了打工生涯。两年后返乡,接着龙滩库区移民开始,家乡的拆迁有序地开展,几年后移民建房建好,家人安居乐业。他就开始寻思找发展致富路子,正当他寻思无路之时,恰逢省农科院到蔗香调研,并组织培训亚热带水果种植技术,姚海定第一个踊先报名,在培训期间认真学习,不耻下问,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决定在码头路口处实施100亩火龙果种植示范。

  培训结束,他就带着家人所有劳动力上山,砍草、挖坑整地,联系果苗,他坚信“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按老师教的种植技术程序逐一进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00亩的火龙果示范基地现在人们的眼前。不知情的过路人,看到码头公路上下,栽有整齐序的一根根水泥柱,不知有人在干啥?后经了解,才知道是蔗香姚海定在栽火龙果。

  俗话说“种庄稼、三分种七分管“,为了确保示范成功,姚海定在地头建一个临时工棚,在果园内认真抓好管理,种耕除草,浇水施肥。夜间又作人工授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终于在2013年6月火龙果熟了,蔗香第一家火龙果开始上市。在当地,他的举动传为佳话。

  从那时起,他带动村里的几家农户栽起了火龙果,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扶持越来越好,罗甸县有人来蔗香投资种植火龙果,有人在成立火龙果种植合作社,也有单户种植,他知道这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好机会,他坚定:只要肯学、肯想、肯干,致富小康不会是梦。蔗香的火龙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初步形成了一项新的产业,奔赴同步小康致富路,他是群众“领头雁”。

  据统计,目前全镇共有5家种植合作社,有13家单户种植共计2350亩,年总产值1133万元,镇政府也把火龙果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抓。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15

  依山傍水、林荫小道,走进古城镇二郎村韩家沟,远远传来嘎嘎的叫声,急行数步,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鸭群在嬉水、觅食,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就是返乡党员韩定军投资20余万元,占地4亩多的蛋鸭养殖场。

  外出打工,只为回乡扎根

  “风筝飞的再高再远,线总是在家乡系着,广州虽好,却非久留之地,我的根在这里,这里有我发展的土壤,我走出去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回来创业”。在广州打工十多年,家住古城镇二郎村的韩定军谈起为什么回乡创业时这样说。韩定军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改变生活现状,他从学校毕业后,就去广州打工,由于肯吃苦、善钻研,很快被提升为所在工厂的管理人员,工资和各方面待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然而,韩定军并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按部就班的打工生活,他只是把外出务工作为人生经验的积累和个人意志的磨炼,渴望早日回乡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回乡创业,找准人生目标

  2011年底,韩定军回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通过对当地市场以及江苏等地的走访调研,决定创办以蛋鸭养殖为基础,鸭蛋加工基地+公司生产模式的蛋鸭养殖场。他白天奔波于村、组、农户和银行之间,重点解决场地租用和资金问题。晚上挑灯夜读钻研养殖技术和经营之道,力求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得益于镇、村鼎立相助,顺利解决了场地租用手续及10万元贷款。2011年初,韩定军赴江苏空运回了3000余只雏鸭,建起了蛋鸭养殖场,为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孜孜不倦的奋斗着。

  带民共富,展现党员风采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党员,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我希望做得更大,希望其他村民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将蛋鸭养殖打造成古城镇响当当的品牌,这样大家就一起过上好日子了。”韩定军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不断鼓励下,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该村外出务工煤矿老板陈忠华投资300万元新建大型养鸭场,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准备8月份首期投放10000只蛋鸭,并与他共同筹建二郎鸭蛋加工厂,从而将解决5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有利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为该村农民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返乡创业个人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返乡创业之星事迹材料(精选7篇)09-22

返乡创业的事迹材料范文(精选5篇)09-22

返乡创业之星事迹材料范文(精选6篇)09-22

返乡创业事迹材料范文(通用5篇)09-22

返乡创业论文03-31

返乡创业口号03-22

返乡创业好青年个人事迹材料范文(通用5篇)09-22

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通用7篇)05-17

青年返乡创业口号03-14

有关返乡创业的口号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