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描述

时间:2022-01-12 18:05:39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描述 我要投稿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描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描述(精选9篇)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经济与贸易类专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描述(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描述1

  专业内涵是什么?

  国际经济与贸易(简称“国贸”)是研究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跨国投资以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国贸是属于经济学门类中经济与贸易专业类的一个专业。上海金融学院教授杨新房说,国际经济与贸易就是国家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交换活动。

  尽管各高校对国贸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该专业培养目标可概括为培养能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和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对外贸易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管理、调研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描述2

  培养目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掌握经济学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认识与把握国内外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熟练使用一门外语,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成为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全球视野和较为完备知识体系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描述3

  这个专业都学什么?

  国贸专业到底学什么,我们能从它的专业基础课和骨干课程中了解一二。首经贸大学招办主任曾老师说,国贸专业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是经济学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因此,学生首先要学习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基础课程。这些经济类课程中涉及不少数学知识。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贸专业的小付说,大学前两年他们要修完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课程,之后又学了应用统计、计量经济学等。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储备,在学习中将占有一定优势,特别对那些致力于从事国贸理论研究的学生而言。

  该专业的骨干专业课还包括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中国对外贸易、外贸运输与保险、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等等。

  国贸专业学生还要关注世界经济运行规律,熟悉世界贸易组织及不同国家经贸法则和业务流程,掌握国际管理规则等内容。因此,该专业学生除了学习经济学专业课程外,还要学习管理类、法学类等课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描述4

  对外贸易及相关领域是主要就业方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加入WTO和一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坚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基础、掌握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政策、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熟练掌握外语的专门人才。该专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最新数据统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规模为8万至8。5万人,全国就业率区间为90%至95%,属于就业率较高的专业。

  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对外贸易及相关领域的行政管理、教学和科研部门,还有外贸企业、外资企业、跨国公司、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和其他涉外经贸部门等。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该校国贸专业毕业生近几年的就业单位有中国对外贸易促进委员会、国家统计局、恒远经贸公司、金锣集团、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

  另外,国贸专业毕业生还能在国内外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在驻外商务机构以及海外驻华商务机构的国际贸易与金融的从事相关经营管理工作; 在工商企业从事国际贸易、金融投资、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等工作。

  用人单位看重外语水平

  由于大多外贸企业要与海外客户沟通联络,因此国贸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外语水平。各类型企业对外语能力的要求略有不同,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通常要求毕业生具备大学英语六级,而一些中小型企业则更看重商务英语听说能力,要求应聘者能直接与外商进行简单的贸易磋商并签订合同。对于外贸业务员、跟单员等要直接与国外客户打交道的岗位,企业更要求应聘者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

  用人单位要求的外语并不仅限于英语,很多企业都招聘小语种的国贸人才。一项以义乌地区外贸公司和出口生产企业为对象的调查显示,该地区外贸企业对小语种的人才需求量较大,60%的企业对外业务中需要用到阿拉伯语,40%需要用到西班牙语,其他应用频率较高的语种还包括韩语、日语、俄语等。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外贸企业增加了许多机遇。而外贸企业想要覆盖所有的“一带一路”国家,至少需要涉及60余种官方语言,所以对小语种专业的人才有很大的需求。

  国贸竞争力强的城市机会多

  国贸专业毕业生可选择国际贸易竞争力强的城市求职,就业机会更多。上海财经大学现代服务经济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第二期中国城市国际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香港、上海、深圳、广州、北京、苏州、澳门、宁波、天津和杭州排在前十位。这些城市的经济增长较为快速,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外向型经济体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贸易规模巨大。

  另外,排名前列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圈: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城市位于沿海,拥有上海港、深圳港、广州港、天津港等众多港口。国际贸易市场繁荣势必拉动人才需求,因此,这些城市可以成为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首选。例如,上海自贸区设立后需要引进大量人才,其中部分贸易类企业对国贸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较大。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描述5

  报考指南

  1、700余所院校,招生各有特色

  目前,全国共有700多所高校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分布于不同层次,主要包括综合类院校、财经类院校、理工类院校、语言类院校、师范类院校以及农林等其他院校。考生在考虑院校时,要对该专业的特色和方向有所了解,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高校。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综合类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侧重大基础教育,针对于学科基础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给予较多的课时比重,凸显“厚基础,宽口径”的特色。

  财经类院校在注重学科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专业选修课的比重,突出财经类高校学生的专业特殊性。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国贸专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最具竞争力的专业之一,也是国家重点学科。再如中央财经大学,其国贸专业充分利用了该校金融、经济方面的学科优势。该校的国贸学院除了普通的国贸专业外,还设立了国贸专业(国际贸易与金融风险管理方向)的双学位本科教育项目。

  理工类院校的实践环节课程略多,另外从开设的课程名称上可以看出,理工类大学国贸专业实践性课程比较注重计算机和数理工具的应用,凸显高科技在国际贸易决策中的应用特性。如天津工业大学的高仿真、互动式教学实验、实训平台、创造性模拟公司、自主开发性案例教学场所、常态化竞赛机制等为学生能力多样化发展提供了环境和条件。

  语言类院校对国贸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有着极高的外语水平要求。北京外国语大学强调学生要外贸、英语两手抓。该校的国贸专业不仅使用国内领先水平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软件,还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毕业生英语可达到专业八级水平。

  2、看清录取要求

  在报考国贸专业时,考生和家长还要看清各高校招生章程中对报考该专业的具体要求。该专业文理兼收,但各高校对该专业的录取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所学外语语种也有要求,如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期间部分课程采用英语授课,建议非英语语种考生谨慎报考。(详见高校招生章程等。)

  3、专业推荐

  推荐专业源自高校学生实名推荐数据。当前累计投票数量超过429万人次。通过实名注册的高年级学生或毕业生,根据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进行投票,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下图仅展示了部分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推荐情况,星号为推荐指数。点击图片可查看更多专业推荐数据。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描述6

  培养规格

  1、学制与学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可实行弹性学制,但修业年限不得少于3年。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到海外学习和交流。学生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考核合格,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2、知识要求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性知识、专业性知识、工具性知识和通识性知识等。

  第一,基础性知识。接受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系统训练,扎实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专业性知识。了解从事国内外经济与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和惯例,掌握国内外经济与贸易活动专门知识的基本原理,熟悉商务活动的业务内容、业务流程以及商务文书的中外文写作规范。

  第三,工具性知识。具备从事该专业学术研究和实务操作所必需的数学、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知识。

  第四,通识性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优秀思想文化,掌握科学常识和现代科技发展趋势。

  3、能力要求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较为系统的能力结构,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等。

  第一,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学会利用现代科技与信息等高效的渠道和途径获取新知识,具备自我学习知识、自我消化知识、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

  第二,运用知识的能力。具备洞察问题、提炼问题、综合运用该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创新思维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习惯,具备进取意识和探索精神,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第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培养跨文化交流的兴趣,养成尊重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及风俗等的良好素养,在读、说、听、写、译等各个方面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4、素质要求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较为全面的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

  第一,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富于进取,具有团队意识。

  第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及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全球化视野,掌握自然科学常识,跟踪科技发展动态,对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第三,专业素质。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学科门类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发展动态,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经贸政策法规和世界贸易组织相关知识,掌握商务经营活动中的操作技巧,具备从事经济贸易理论研究或商务活动的基本技能。

  第四,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描述7

  课程体系

  1、总体框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理论教学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方案总学分应控制在160学分左右,其中,实践教学累计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20%。鼓励精简课程,压缩学分,提高质量。

  2、理论课程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方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第二,通识课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根据专业的特点和社会实际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通识课程。通识课程包括大学语文与写作、外语、数学、计算机操作与数据库应用、创新创业教育、体育、国防教育等必修课程,以及根据学校特色和条件设置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选修课程。

  第三,专业基础课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课程。各高校可根据自身专业建设定位与特色,合理安排上述课程的结构与课时。

  第四,专业课程。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条件设定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所设课程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体现专业特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国对外贸易、经济法、国际商法、市场营销、消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物流学、服务贸易、期货市场学、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商务谈判等,各高校根据专业要求应至少从中选择开设六门课程。各高校可以自主设置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应当与专业必修课程形成逻辑上的拓展和延续关系,并形成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性修读。

  各高校应创造条件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全英文专业课程,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发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交叉课程,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制定并实施国内(外)学生交换、学分互认,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提倡高校间课程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课程与便利条件。

  3、实践教学

  第一,实验(实训)。各高校应根据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独立设置实验(实训)课程或环节,利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专业实习。各高校的培养方案应至少包含1次专业实习,时间累计不少于8周。实习过程应有完整的实习记录,实习后学生应提交实习报告。

  第三,社会实践。各高校应根据培养目标组织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和创新创业大赛等。社会实践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周。各高校应积极开展创业实践,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第四,毕业论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应体现学术性和实践性。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由讲师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担任,提倡聘请实务部门有关人员共同指导。毕业论文可采取学术论文、案例分析、调研报告和创业方案设计等形式。建立健全毕业论文质量保证体系,确保论文质量。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描述8

  教学条件

  1、教师队伍

  1)师资规模与结构

  第一,教师数量。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鲜明特点,为合理控制班级授课规模,确保教学质量,须保证有充足的教师资源,专业的专任教师一般不少于10人,生师比18:1仅为基本要求,提倡降低生师比。

  第二,职称结构。教师队伍中具有教授职称的数量占专任教师总量的比重不低于10%;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数量占专任教师总量的比重不低于30%。

  第三,学历、学缘结构。专任教师须经历研究生学历的系统教育,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鼓励提高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重。专任教师选聘时应注意学缘结构,鼓励教师来源多元化。

  2)教师专业背景与水平要求

  第一,教师专业背景。专任教师一般应具有5年以上本学科专业教育和研究背景,须通过岗前培训上岗。实务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主讲教师应具有实务工作背景或实践经验,提倡定期去实务部门挂职锻炼。教师队伍中应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提倡定期选派专任教师去国内外名校进行访学或交流。

  第二,教师水平要求。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创新精神,爱岗敬业;应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并通过学习、研究与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应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坚持教学与科研互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应积极开展并不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2、设备资源

  1)信息资源要求

  各高校应提供数量充足、种类齐全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纸质和电子图书资源,配备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需要的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

  2)教学设施要求

  第一,教室和阅览室。教室数量应能满足教学和学生自习的需要,阅览室应保证学生拥有座位和足够的空间。

  第二,实验室。实验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充分满足教学要求。实验室应建立系统、完善的管理规范,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切实保证实验室设备正常运行。

  第三,实习基地。各高校应拥有一定数量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应成为学校与有关方面长期合作和交流的有效平台,通过实习基地充分发挥该专业服务社会的功能,并通过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德、智、体、能等全方位的训练。

  3、教学经费

  各高校应切实保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经费投入。教学经费专指在专业教学各个环节发生的资源建设费用、教学运行费用与教学评估费用等。教学经费的使用应向教学一线倾斜,不得用于非教学用途各高校须合理确定教学经费的最低保障标准,并保障教学经费稳定增长。

  4、质量保障

  1)目标要求

  质量保障的目标应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应满足学生专业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机兼容,应有利于各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合理定位、突出特色、办出水平。

  2)组织运行

  各高校应围绕质量保障目标要求,建立并完善有多元主体参与的质量管理运行体系。明确学校作为专业建设的责任主体地位,负责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宏观指导和提供经费保障等;强化教学单位作为组织教学和管理教学的实施主体地位,贯彻落实学校制定的关于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负责动态修订和完善师资保障、教学计划、教材建设等具体事宜,确保日常教学工作有序高效运行;切实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奖惩分明。

  3)监督机制

  通过多元听课、教学督导、学生评教等途径,完善常态化的内部质量管理自我评价机制;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以及社会相关评估机构的联系,积极构建质量监督的外部评估制度化机制;建立顺畅的教学信息收集网络,完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描述9

  培养模式

  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完善课程建设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置应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课程设置上,应将“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业务”等课程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进行建设,对于这些课程,课时量要充分,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全面掌握,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要求。

  (二)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建立国贸专业模拟实验室,购买相应的国际贸易模拟软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训环境。综合运用学生所学的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业务、国际市场营销、外贸函电等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谈判能力、英语运用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及单据制作能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最普遍的做法是实行校企合作。

  (三)加强学生英语水平的培养力度

  在课内,除讲授基本的大学英语之外,应适度增加英语听说课程的课时量,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观看原版的英文影片,组织学生讨论剧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听说能力。在课外,成立英语社团,鼓励引导社团多组织英语比赛、英语游戏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实行“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以推荐学生考取报关员证书、报验员证书及外贸单证员证书等,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加强与考证相关的内容的讲解。

  2、“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采用多样化教学管理方法

  ①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制作内容夯实的课程课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添加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利用微课、慕课等平台传授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达到参与学习全过程的效果。

  ②一带一路”推进的过程中,紧跟跨境电商发展步伐,增加跨境电商平台实训室,整合、扩大现有跨境电商工作室规模。模拟实际外贸流程,将校内实训与技能比赛融入实践教学,通过开放性的训练与竞赛交流活动,实现“时代性+多元性+创新性”,提高学生多视角分析问题、全方位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课程培育国际性创新综合人才的目标。

  ③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以“人才需求——联合培养——就业反馈——教育完善”的合作模式,代替原有的就业推荐模式,延伸校企合作链,提高理工科院校外贸类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培养出符合“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需求的新外贸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共赢局面。

  (二)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师资源

  ①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②加大对中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师资培训。聘请企业专家开设跨境电子商务短训班,传授电子商务平台跨境贸易理论、知识、技能及教育方法;鼓励教师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实践或挂职锻炼。对有条件的教师,允许其进行社会兼职或创业实践,建立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团队。

  ③逐步建立新进教师的实践制度,要求新引进的教师具备数年的社会实践经历,并作为应用型师资的必备条件。加强与企业家的合作,充分吸收、利用社会创业资源,如财经类院校或院系,更可以聘请成功人士、企业家、职业经理、投资专家、管理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授,或不定期地到学校进行演讲、开办讲座,使国际贸易专业师资队伍多元化。

  3、跨境电商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专业定位,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特色

  以社会和企业对新型外贸人才需求为导向,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进行调整,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新型外贸人才为目标,增设跨境电商理论与实务、跨境电商实训、网络营销等与跨境电商相关的理论及操作课程,体现出以跨境电商技能操作和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特色。

  (二)优化课程体系,构建跨境电商教学模块

  对跨境电商涉及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实训课程进行合理规划,形成跨境电商方向的特色课程体系。增加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理论与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等跨境电商方向核心课程的比重,开设地域特色的小语种,同时强化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除理论教学外,加大实验实训课程的比重,购置高仿真的教学软件。

  (三)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培养高端跨境电商人才

  高校国贸专业应搭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将跨境电商实务类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中。注重校内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打造具有跨境电商实操经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高校应制定跨境电商师资培养计划,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模式。“走出去”模式是选派中青年授课教师到跨境电商企业挂职锻炼和加大跨境电商方向教师培训力度。“引进来”模式注重引进跨境电商行业专家、企业骨干及业务精英加入国际贸易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可以采取专题讲座、微课、指导毕业论文、技能竞赛等灵活的指导方式传授学生实践知识,激发学生对跨境电商的就业或创业积极性。

  (五)拓展学科竞赛,实施“以赛促学”教学模式

  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实施“以赛促学”全新教学模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跨境电商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采用真实的电商平台账户操作,给学生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学生以团队为基础建立跨境电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的全面提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描述】相关文章: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方向及职业定位10-1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生个人简历12-01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英文求职信范文12-27

国际经济贸易求职信六篇12-31

地球与月球的描述作文11-25

涉外贸易专业个人简历范文12-25

贸易经济专业大学排名06-29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配套练习题05-16

国际贸易专业求职信六篇01-08

国际贸易专业求职信(15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