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读后感
书籍简介:
《国学经典》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成和林萌。本书主要讲述了国学的基本知识,向读者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
内容简介:
《国学经典》是2010年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林萌等。该书主要讲述了国学的知识。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极大影响。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国学中的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这套丛书设有六个分册:《国学经典》、《自然景观》、《民俗风情》、《饮食天下》、《建筑艺术》和《城镇魅力》。我们采用中国画“散点”构图的方式,通过若干有序的篇章安排,对文化的不同侧面做精练扼要的勾勒,同时尽可能多地吸纳细节,扩充信息,牵手时尚。每一章节增设的“现代链接”栏目,就是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或纵深,或延展加以记述,配之以精心挑选的图片,以方便读者的阅读为出发点,全方位、多层面地展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内蕴。
-------------------------------------------------------------------------------------------------
《国学经典》名句:
《周易》
001.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002.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003.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004.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005.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00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尚书》
007.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008. 满招损,谦受益。
《左传》
009.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010.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011.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012.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013.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014. 多行不义,必自毙。
015.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016.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国语》
017.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018. 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019. 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
《战国策》
020.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021.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022. 亡羊而补牢,犹未迟也。
023.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024. 图穷而匕首现。
025. 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孙子兵法》
026.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027. 故兵贵胜,不贵久。
028.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029.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030.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031.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032.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033. 后人发,先人至。
034. 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035. 故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036.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谷梁传》
037. 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038.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
《老子》
039.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040.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04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042.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043.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044.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04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046.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礼记》
04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048.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049.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050.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051.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052.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05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054.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055. 来而不往,非礼也。
056.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057.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058.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059. 苛政猛于虎也。
《墨子》
060.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061. 贫则见廉,富则见义。
062.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063. 强者不劫弱,贵者不傲贱。
064.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065.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 若视其身。
066. 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067.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庄子》
068.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069.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070.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071.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072. 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073.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074.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管子》
075. 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
076.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077. 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078. 福不择家,祸不索人。
079. 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
080.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081. 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
082. 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083.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084. 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
085. 善人者,人亦善之。
086. 善游者死于梁池,善射者死于中野。
087. 勿多言,多言多败;勿多事,多事多患。
088. 言不周密,反伤其身。
089.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
090. 知子莫若父。
091.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荀子》
092.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093.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094.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 吾贼也。
095.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096. 篷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097.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098.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099.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00. 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101.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韩非子》
102. 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103.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104.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05. 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
106. 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则无祸害。
107.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108.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
109. 器满则倾,志满则覆。
110. 远水不救近火。
111.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列子》
112.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113.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114. 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
115.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116. 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
117.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118. 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
《吕氏春秋》
119.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120.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121.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
122. 井中之无大鱼也,新林之无长木也。
123. 一引其纲,万目皆张。
124.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离骚》
12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生之多艰。
12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论语》
12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8.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3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3. 朝闻道,夕死可矣。
13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6.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3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8.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39.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40.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4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42. 言必行,行必果。
143.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4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5.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46.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4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8.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49.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5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1.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5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53.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54.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55.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56.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孟子》
157.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158.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59.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60.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6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62.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163.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64.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16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6.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67.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8.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69.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7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72.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73.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174.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75.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诗经》
176.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77.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78.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79.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180.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 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181.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182.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183.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184.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185.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86.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87.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88.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189. 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19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91.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192.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193.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19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195. 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96.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197.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98.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199.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00.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极大影响。下面是《国学经典》读后感,欢迎阅读!
《国学经典》读后感1
《国学经典》是一本传扬中国经典文化的书籍。书虽然小,其中的知识和道理可真不少。
比如在经典要义这一章里有许多名言警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要如实回答。所以我们不明白的就是要说不明白,好请教别人,“万物之生意,最可观。”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的生长意境是最值得观赏的。我们应当多去观赏一下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状况。“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水是灵动的,代表了变通,比喻聪明的人;山是沉稳的,代表了沉静,比喻仁德的人。
比如,在故事这一章里,许多故事都带着大大小小的道理。《曾子杀猪》这个故事是说人要诚实守信,不要去欺骗别人。我们也千万不要从小养成了欺骗别人的坏习惯。《网开三面》这个故事主要说了我们要学会宽容别人,如果我们宽容了别人,以后别人就会帮忙我们。《子罕睦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谦让。因为,谦让了别人,别人就会敬重你。
让我们一齐来诵读《国学经典》吧!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国学经典》读后感2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教过的学生不下三千,人们把他和学生上课时的交流记载了下来,这就是《论语》。
“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它让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温习了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能够当老师了。我想起每到课间或回家后,我都会复习一下当天的资料,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可总觉得还是有一些没想到,所以以后我要常常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自我厌恶的东西给别人,不要让别人来做自我所厌恶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妈妈在我的碗里舀了很多红苕,我不想吃,就赶给了爸爸,读了这一句话后,我在也没有偷偷地把红苕赶给爸爸了。我觉得我们就应学习鲁迅先生,为自我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界该多么的完美,多么的和谐啊!
透过学习《论语》,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理。
《国学经典》读后感3
自从上小学起,我就个性爱看书。所以,我读的书十分多,书架也摆满了我的课外书。但是,有一本书让我看了以后久久不能忘记,它就是老舍的《经典赏读本》。
它是一本由二十几所名校引领小学生的精读大师名篇,还是一本能提高现代文阅读潜力,有积累美词美句的名书。里面积累了老舍写的20篇名作,有《养花》、《小麻雀》、《落花生》、《猫》……
本书中有一篇散文我令很喜爱,名字叫做《养花》。
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这篇散文写的是老舍先生一生爱花,视花如友,《养花》便是老舍先生于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
这本书真是使我一生受用!
《国学经典》读后感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小时候,总是觉得国学就是没用的,古人写的话,我们还需要背,每次老师教给我们时,我总是会让思想开一会小差,现在呢,长大了,我现在体会到了,国学那种独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细细地品味,就会品尝出它的奇妙之处。而这种奇妙之处也正是其他没有的。
国学是我国古人博大精深的见证,古人把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书,传授了下来。来到中国,不得不看看长城,体会它的雄伟壮丽,我认为,也不得不读一读国学,国学,是我国所固有的学术,里面包含着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这不是如长城一样吗,正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见证。
当然,国学的文章有时是几句话,有时是一片文章记得读课外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古人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
国学的道理清晰,透彻,充满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当然,国学的道理不仅实用于古代,也实用于现代,我相信,国学的道理一定会永远的都实用的。
国学,适用的范围十分大,比如在写作文上,在结尾上写上几句国学,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满诗意,令整篇文章充满生机,说话时说上几句国学,既可以清晰的表达意思,还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从书包里拿出国学这本书,静静地打开,看着古人智慧的结晶,一丝骄傲涌上心头,不禁,拿起了国学这本书,一边摇头晃脑,有声有调地读开了国学。一种轻松的感觉充满了全身,脑子里越来越充实了……
《国学经典》读后感5
《弟子规》也许在我们大家还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接触过了吧,《弟子规》中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是我们如今不得不去把它理解的更透彻。
孔子用简简单单的1080个字描绘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该的。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还不完!
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还不够,每天放学回到家,爸爸劳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浑身酸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却因为作业儿发着牢骚。“来,好闺女,给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惫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萦绕,“没时间,没看见我这正写作业呢吗?”我不耐烦的应对着。我错了,爸爸累还不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我就算是毫不犹豫的去给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对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于埋怨。可是在读完《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正如大人们整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一个小树,不为它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正直的参天大树。
今后,我一定要管好自己,自己心里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规所讲述的每一个道理,都给我带来了启示。“孝、悌、谨、信、爱、仁”就是一个人最应该拥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爱做学习孔圣人对我们的教育与引导!
《国学经典》读后感6
这几天,徐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国学经典》这一本书,并且还给我们打印了这本书里比较好的名言,让我们多背,让这些名言永远做我们的生活导航。我们通过多读、多背,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我们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读后感7
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上千年灿烂的历史,《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里就融汇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每首古诗都有注释,文章还配有插图,使繁冗的得文句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有趣。
刚开始读《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时比较累,但坚持下来发觉并没有那么难理解。读多了,读书的速度就变快了,读完一本书后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让我更加喜欢经典了。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第五单元“四时田园”这一部分,它用许多古诗来教育我们:做人要勤勤恳恳,不能懒惰。以前我无论做什么事都很懒惰,什么事都让别人帮我做。值日时,我是组长,我就让那八个组员打扫,我则坐在凳子上悠闲地唱着歌。最后,由于组员不合作,没打扫干净,老师批评了我一顿,我心里像打翻五味瓶:酸、甜、苦、辣、麻,一起涌上心头。哎,都怪我!读了这一部分,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从今以后,我渐渐变得勤劳了。就说去年吧,学校有县里领导来检查卫生,我们组由我负责打扫卫生,在我的牵头下,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为此,还受到县领导的表扬呢。当然,这得归功于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言论也让我们值得去学习和借鉴。在《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又可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虽然我成绩很一般,但每次考完试骄傲情绪不断滋长。对于身边学习比我差的同学总是不理不睬,家长、老师说过很多次,但每次都是收效欠佳。当我读了孔子的话时,又反省了自己,觉得很惭愧。连知识渊博的孔子都那么谦虚,何况一个小小的我呢?从此以后,我变得很谦虚,经常向我身边一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百万绿丝中的小苗吸收营养的成分。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读之如沐浴春风,我会让它永远伴我前行……
《国学经典》读后感8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
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经典》读后感9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它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修,修道之谓教”的性、道、教三者为根本,深入阐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和。“中庸乃人生成败的智慧根本”、“诚于中,信于外”、“君子当慎独中立”、“仁者爱人,仁者无敌”、“诚则明,明则诚”、“和为贵,不自弃”六个方面展示《中庸》的思想和理论。
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
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那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
忠恕宽容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之一。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中庸》中所提倡的思想,如“不偏不倚”、“至诚无息”、“内省慎独”、“隐恶扬善”、“执其两端”、“和而不流”、“素位而行”等君子之道,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全书体例清晰,点评得当,寓意深刻,除了摘录原文之外,还附有白话注解,并在“细读慢品”这一板块中撷取大量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联系紧密的故事、寓言、实例等内容,结合本节所阐述的思想,带领我们细细品味《中庸》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处世之道。
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特别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人性是有很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个“贪”字。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
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
《国学经典》读后感10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国学经典诵读《大学中庸孝经》,《孝经》的内容好象都比较难懂,爸爸妈妈又和我一起阅读了《二十四孝》,我觉得其中的故事都非常感人,小时候那些孝顺的人,长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自古以来,孝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爱的基础。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天地间的自然规律,是人类一切德行修养的基础,是思想教化的源泉。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没有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我们很难健康地成长,父母给予我们一切,父母的眼睛时刻关注着我们,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总是那样的无微不至,劳而无怨。
百事孝为先,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孝道就是要尽心尽力的供养父母。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能去爱他人、爱国家呢?
现在我们中间的很多人,特别是我们这些00后,经常一天到晚想的都是自己要向父母要点什么,想要怎么样玩耍,自己喜欢怎么样就要怎么样。与父母一起时,自己一定要选最好的,要玩自己最喜欢的;吃东西时一定要选自己最喜欢吃的。有时,父母指出我们的错误希望我们改正时,我们不仅不愿意承认,反而还会发脾气;有时甚至还会在对父母、长辈说话时很不礼貌。
所有这些表现,和《孝经》中的要求相对照,关键是“孝顺”二字没有做好,我们距离《孝经》中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读了《孝经》这本书,我以后一定要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让我们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吧!
《国学经典》读后感11
书,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阿姑和阿姨都是老师,所以我从小迷漫在书的海洋中。打开书本,一切不愉快都离我而去。这不,我最近又迷上了《中华经典诵读》这本书,它让我徜徉在诗的海洋中。
在读诗中,我收获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节选《战国策》)。
记得有一次,我病好刚回校上课,谁知下午老师说:“同学们,明天要考试了,回家要认真复习。”叮零零,放学铃响了。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慢吞吞地把作业做完了。我刚拿出语文书准备复习,心想:唉!复习还有什么用,我都请了几天的病假,怎样也考不到第一。老师说过:“要在全组考第一才能当上语文组长。”反正当不了语文组长,还不如看看电视,简单一下!我拿着作业找妈妈签字,妈妈问:“你这么快就复习完了,明天能考好吗?”我跟妈妈说了缘由,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你不复习,不努力,不去试一试,怎样就明白自已不行呢?更何况你如果有不会的,还能够打电话问老师呢!如果此刻放下了,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了吗?语文组长但是你这段时光梦寐以求的啊!听妈妈一说,我便跑进了房间,认真地复习起课本来。等考试结果出来了,我最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语文组长,这真是:事到临头,只要及时想办法弥补,都来得及。
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拿出书本准备做作业。但是又想:不是还有明天吗?留着明天做吧,今晚看一下电视。当我打开电视看得津津有味时,脑子里忽然想起了《中华经典诵读》中的“《今日歌》”:今日的事要今日做,不能拖到明天,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于是,我关掉电视,回房间做作业去了,从读诗中我感受到时光的宝贵。
从读诗中,我体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选自《农夫》);
从读诗中,我领略了江南水田美丽的风光——“更被鹭鸶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选自《稻田》);
从读诗中,我……
诵读经典,我感受这世间的真谛;诵读经典,我享受这世间的美景;诵读经典,我分享这世间的真情;经典,伴我成长。
《国学经典》读后感12
告诉你们,透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明白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十分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就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7人的群众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作文天才徐嘉远;唱歌能手周知奕;小书法家沈楠杰;管理专家王亲云……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能够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我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理解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必须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国学经典》读后感13
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我的国家;要治理好自我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我的家族;要整治好自我的家族,要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先要端正自我的内心;要端正自我的内心,先要使自我意念真诚;要使自我意念真诚,先要招致自我的良知;要招致自我的良知,先要摒除物欲的蒙蔽而后才能政治自我的家族,整治自我的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自我的国家,自我的国家治理好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到平民,都是要把修养自身道德作为根本。一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败坏,却要他整治家族、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那是从来也没有过的。这就叫做知根本,这就叫做良知到来。
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大学》中还有一段话阐明了这个关点,“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能够齐其家。”
意为:所谓整治自我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我所亲爱的人往往会偏爱,人们对于自我所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对于自我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偏敬,人们对于自我所同情的人往往会偏护,人们对于自我所轻视的人往往会偏轻。因此喜欢一个人而明白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而了解他的长处,这样的人天下少有。所以有句俗语这么说:“人们不明白自我孩子的缺点,就不明白自我禾苗的茁壮。”这就是说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能够整治好家族。文字虽然阐述的是修身齐家之义,但是更深刻提出了人务必克服感情偏私问题。在一个大家庭中,对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平,使长幼亲疏之间、姑嫂妯娌之间同心协力、和和睦睦,是很难办到。所以,要想整治好家庭,务必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无偏见,无好恶,待人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由此可见,“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老师,这种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每位老师就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谁的家庭富有、地位高低、孩子模样好坏等作为喜欢或厌恶他的标准,这样才不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从品读、学习《四书》中明白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好处,感谢《国学经典》,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国学经典》读后感14
读诗词能净化人的心灵,记古文能教人怎样做一个品格优良的人。因此我们学校也要求我们读记《经典诵读》,不但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而且还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量,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吗?
读了这么长时间的《经典诵读》,我最喜欢的一句论语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礼貌,那么,不论谁都是自己的兄弟。你为什么要烦恼自己没有兄弟呢?”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自己表现的十分谦卑恭敬有礼貌,大家一定都会接纳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摆出一副骄傲自大,对别人不屑一顾的样子,肯定没有人会理睬自己,更别说是接纳,甚至会讨厌自己。
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热讽。这样的人谁会接纳你?谁会欣赏你?反而对人宽厚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看了《经典诵读》,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还敬你十分,只要你宽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诵读经典》,看更深奥的古文诗词,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盈。
既然看《经典诵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多看几遍,多学点知识,你们说对吗?
《国学经典》读后感15
“国学”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国学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
《弟子规》作为国学经典,对世人的影响自是不必多言,同时也让我受益匪浅。弟子规虽浅显却极富哲理,能够给人以生活上的指点、学习上的教导,成长中的导航……它教会我们: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它还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社交礼仪,这也是我们父母长辈的行为准则,因为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教育好下一代。
国学激励着我们,当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时,应乐观积极,努力争取向上,不要被挫折打倒,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指导自己的人生。
古人所言:“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记载:“周朝闵损因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全,便再取了后母,而后母却虐待子骞。在寒冷的冬天只给他穿单衣,父亲知道子骞受后母虐待后,便要休了她,子骞便为后母求情,最终一家人生活和谐美满——单衣顺母。想想我们呢?身为人子,我们对父母却知之甚少,关心更是不多,任性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父母对我们的关心,还天真地说着他们不理解我们的话语。真的觉得自己不懂事。
细细体会,其中包含着尊重师长、孝敬长辈、诚实守信等可贵的品质,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下的民族精神,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生生不息的血液,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的传世之宝。
让我们一起了解国学,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跟我们共同走进《弟子规》,体会国学的经典;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国学,品味精彩人生;让我们一起倡导经典国学,完善自己的人生吧!
《国学经典》读后感16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里有几样不可缺少的东西-----仁、义、礼、智、信,国学经典读后感作文。这五个字是孔子到孟子以及董仲舒一一完善的。
读了这一套书以后我真是感慨万千,它让我知道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它似一个知识库,点亮了我的心灵。“仁”里面的《美金的价值》、“义”里面的《大义桥》、“智”里面的《无心的鹿》……其中我最喜欢“信”这本书,我能从中体会到“信”让人受益非浅,那一句句简练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例如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言心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古今中外诚信使人们走向文明。季布大家一定都熟悉,他只要答应别人的事无论多困难他都想办法办到。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大将,曾几次打败汉军。刘邦当皇帝后下令通缉季布,季布只好化装到山东一朱姓家当佣人,朱家知道他是季布后收留了他,而且帮他向刘邦说情。刘邦后来封季布为中朗。季布有个朋友叫曹丘生,专爱拍马屁,听说季布当了官便来巴结。季布见曹丘生来就虎起了脸,骂了他几句。谁知无论季布态度多严厉,曹丘生照旧陪着笑还说:“我听说楚地有‘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听后很高兴就待他为上宾,曹丘生走后到处宣扬,季布的名生就越来越大。这就是一诺千金。
诚信是不分国界的,在美国一个庄园主的家里有一把新斧子,庄园主的儿子看见了十分喜爱,他想试试斧子快不快,就对准一棵樱桃树砍去,只听“咔嚓”一下树被砍断了。男孩一看不好,就把斧子放在原位躲进了小屋,但后来因为‘诚信’还是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这就是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的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
不管是季布还是华盛顿,在他们身上都有个共同点“信”,我们必须要以诚待人,正如李嘉诚的所说“我们要以诚代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国学,是你使我的知识一天天充实,是你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大声对你说:“谢谢你”!
《国学经典》读后感17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没有深入学习,不知其深浅,我是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无知,越学越觉得自己的浅薄,慢慢地发现贪大不精。此时,我明白了“一门深入。长期熏修”的真正道理,也坚定了我用《弟子规》去规范孩子与我的行为,做一个有德、有才的人。现在的孩子,迷茫、无聊、空虚,没有目标。孩子的心灵没有寄托,没有寄托的心灵是不可能安稳和充实。为孩子找一个心灵的家园,让孩子的心有一份寄托,是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而构建什么样的心灵家园,给孩子和自己的心灵浇什么样的养分,就一一摆在我们的面前。中华传统文化是最好的机床和养分,而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孝”,夫孝德之本。“孝”是德育的“根本”,构建孩子心灵的家园,应以“孝”的培育为本?让孩子的心灵归附在“孝”上,在“孝”的家园里健康成长。
一、在孩子中推展《弟子规》和《孝经》。中华传统文化育德本中,《弟子规》和孝经》是孩子养正的最好读本。孩子学《弟子规》时,要一门专入地去修习。从背诵、抄写、讲解、力行、分享这几步去专心学习,诚心念,常说善恶只是一念之差,养成善念,在做悖之事时,这些善念就会提醒你,使你时时警惕自己不去做坏事,长此以往,善行多了,恶行少了,心灵就干净了。《资治通鉴》里有一句话“行有不止,乃成君子。”长期去学习《弟子规》,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力行,力行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倾听别人的分享,找出自己的差距,努里向别人看齐。让我们的心灵家园拥有更多健康、积极的精神。
二、学习《弟子规》要放宽心量,这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心态。心怀诚敬心和感恩心,心量放宽了,才能容下《弟子规》的一切。不要还没有打开《弟子规》,没有了解和深入体会《弟子规》就带着分别心去对待《弟子规》怀疑它,带着有色的眼光去评判它,你怎么能深入体会和感悟到它其中的精华,又怎能分辨出其中的?可见,心态很重要,把心态方正,不偏不倚,认真学习,心有怀疑,随时记录,找名人名师求解,以求得到正确的意义,真正学好学透,用心去感悟,才能找到其中的精华,分析出其中的糟粕。才能真正地学好《弟子规》,并用之以孩子的德育中去。
三、推展《弟子规》时,要能克服障碍,坚持正确的事情。有时,我在推行《弟子规》时会听到家长怀疑的声音,说“《弟子规》是不是太呆板了,把我的孩子都教儒腐了,孩子没有个性了,哪来的创造力,整个人的竞争意识都没了,将来在社会上怎么生存?”等等疑问,其实,所有的这些疑问只是家长没有深入了解《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深入学习《弟子规》,你就不会有这些疑问了。其实,《弟子规》就是一部行经,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别无他意,比如说: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就是在培养孩子待人接物的习惯,比如说:丧三年,常悲咽。“这是在培养孩子的恭敬心和感恩心,实际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心培养,先人虽然不在,但我们应缅怀先人的恩德。你连祖先都不感念,你说你有爱心,那不是骗人的吗?所以说,没有领悟其真谛和精髓,那就先学,再有取舍不迟。《弟子规》不是把孩子的个性没有了,而是把孩子的个性加以整饰,然后孩子不那么贪心,不那么情绪化,不那么傲慢了。而是懂得格物,致知,有诚意,正心,修身,家齐,进而天下平,这种内涵的个性比张扬个性好的多,孩子以后的成就就要大得多。
四、抓住《弟子规》中的核心”孝心“,对孩子进行教育,打开孩子的孝心,一切的善心都打开了。一个人不“孝顺”自己的亲人而“孝顺”别人,那是不可能的,试想一下,你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你还能说自己有爱心,那不是自欺欺人吗?孝心一开,感恩心,恭敬心就开,感恩心一开爱心就开了,爱心一开,仁义道德都能得到践行。并念念想着去利益别人,把爱不断地传递下去。
五、让《弟子规》成为孩子的心灵家园,让我们在这个美好的家园里熏陶我们的德行,成就我们幸福美满人生。
《国学经典》读后感18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悠悠的岁月长河里,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国学经典。
如《弟子规》、《论语》等。尤其是《论语》,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袂宣言: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过头到2500年前学习孔子的智慧!只要打开《论语》,我就仿佛看见一位充满睿智的老者向我走来。他就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个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教育文化、社会礼仪、道德体系的伟人——孔子!他的言行涉及面非常广泛,有孝道,为政,立德,治学等四个方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讲得到一点也没错。我的表妹,她虽然学习成绩没有我好,但是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这方面非常棒,是我生活中的好老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我的感悟非常深。我表弟平时常去图书馆看书,每次都是带了一本本子去做读书笔记。并且经常拿出来看,反反复复这样,时间久了,他的作文水平进步可谓是突飞猛进。“交友儒雅,友人高尚”。
这是激励自己向上的一种方法。交的朋友要比自己强,这样才能令自己奋发向上,成为人上人。我堂妹的朋友读书读得非常好,可是因为她交友不慎,她跟那个朋友经常一起逃学,自然而然的,她的成绩就每况愈下,以至于落到了每次考试在及格线左右徘徊。我表妹终于深有体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于时,我表妹也渐渐疏远这位朋友了。读《论语》,使我受益匪浅。今后,我要更加细读,《论语》,细读中华民族悠悠的千年智慧。国学是国粹;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经验。我们要学习并把它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读后感19
第八先锋队韩云磊 文化润企业 书香悟人生 4月16日通过学习《国学经典200句》这本书,使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国学经典中内容很丰富,从个人领域的学习、修养,到公共领域的齐家、治国,再到个人境界的圆满人格、天人合一,这是一个由自己出发,经过在社会中的磨练,最后提升、完善自己的过程。有200句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这些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国学经典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两点体会:
(一)学习国学提高了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曾国藩在《曾文正公全集》中提出“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书是前人智慧的积累,精华的结晶,读书可以让人增长智慧,放大格局,养足才气。不论学历如何,读书多了,内心充实,精神丰富,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学习国学丰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孔子提出的关于人生的四点基本要求,首先人要有正确的理想、抱负;其次是要有高尚的道德,一切必须以道德规范为依据;再次要有仁爱之心,以仁为依靠;最后要有专长,精通业务,博学多才。《周易》中记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君子,就要像天地一样自强不息,无论是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也要不屈不挠,坚持到底;要像大地一样宽容大度,不论是面对豺狼虎豹,还是污泥浊水,都能笑脸相迎。国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读《国学经典200句》,学圣人名言,受益匪浅,对于做人、做事都有很大的启发。
国学是中国人的国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继续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轻松而洒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学习国学开始,接续国学薪火,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国学经典》读后感20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国学经典》读后感】相关文章:
1.国学经典读后感
2.国学经典读后感
4.国学经典读后感
5.国学经典的读后感
8.国学经典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