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实习心得体会
一、记者主要分类
新闻记者按工作性质分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网络记者;
按报道内容分为政治记者、军事记者、经济记者、文教记者、科技记者、体育记者等;
按地区分为本地记者、驻外记者、特派记者等。新闻机构为了专题采访报道或专门地区、部门的采访报道,还聘请编制以外的特约记者。
二、记者实习心得体会(通用6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者实习心得体会(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者实习心得体会1
短短两个多月的实习,短短两个多月的记者生涯,就这样匆匆的结束了。这短暂的时光,让我对记者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且对我所在的地区社会有了一些不同的认识,知道了很多曾经不知道的事。
面对了不同的人,上至政府高官企业家,下至地里耕种的老百姓,远至只有电视上才能看的慈善家,近至身边的志愿者,还有一些自己都想象不到了贫困户。接触了不同的事,企业文化,邻里纠纷,爱心公益,扶贫救济····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触及的事,当我走近了解并且感同身受的时候,可能每一次都是对心灵的一次彻底的洗礼。
之前我对记者的认识完全是来自书面,可能觉得他们就是把身边的一些事简单的报道一下,遵循五个W加H,将其套进去就可以,如此简单,何时、何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为什么和如何。对他们的工作性质以及工作方式一无所知,对他们在报道时的情感更是触摸不到。当我走进并且从事这个职业的时候,发现远没有那么简单,之前的理解可能只是凤毛麟角,记者需要做的有很多,最重要的的是,记者是有情感的,是对这个社会对新闻的当事人负责的,在短短两个月采访的过程中,听到老师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这可能就是记者来到事发地最大的职责了,并不是我之前所理解的,“为了报道”。记者是有责任的。4月6号,我们收到一条新闻线索,说的是临猗的一村里的一面快倒塌了,对附件的村民以及小孩造成生命威胁,我当时所想到的是,不就是一面快倒塌的墙,直接拆了不就可以吗,为什么还要专门去报道,而当时记者老师所说,如果这面墙村民能拆的话他们就不会打电话给电视台寻求帮助的,肯定是中间有什么人或者什么事在阻拦,以至于墙不能拆,更重要的是这墙随时会倒塌,如果下面有村民有小孩,出了人命可不是小事。于是我们便从运城驱车来到临猗的新闻事发地,看到危墙,记者便第一时间联系到该村的村长以及房屋的主人,将其协商好之后,同意将其拆除,在拆除过程中记者才开始报道,待墙拆完我们才离去。当看到这条线索时记者的责任便是协调将危墙拆除,防止危墙倒塌对生命造成威胁,并不是简单的将其危墙情况报道一下就草草了事。
记者是有感情的,4月16号我们去拍一组专题新闻“寻找最美青年”当我们采访这位最美青年候选人兰媛的时候,了解到她背后所做的事,着实让人佩服,而这些事的背后的事,却是让人心酸的。兰媛一直在帮助一户贫困的农家,这户家人原本是和谐美满的,可是因为车祸夺走了家里的一儿一女,从此家庭陷入了悲痛之中,而就在这时,自己在农村的唯一住所,在一夜之间遭遇强拆,屋内物品全部损坏,这唯一的住所这个家没了,原本身体就不好的母亲,受到接二连三的刺激之后更是病的卧床之中。兰媛在了解到他们家情况的时候,对他们做了很大的帮助,并且将每年十分之一的收入用来帮助他们,而这样的做法她已经坚持了很多年,这位收入平平的一位女人,却用了她最大的力气去帮助他人,当我听完这些事以后在场的记者已经是潸然泪下。4月28,我们带着“准备”来到闻喜的一户贫困家里,这个家庭母亲重病,父亲轻微智障,唯一的儿子脚也是残疾的,记者在了解这些情况在来之前就被这样的家庭情况感到难过,所谓救济不救贫,而唯一能帮助他们的就是将儿子培养成才,摆脱贫困,记者也将他们儿子的未来做了一些简单的规划,先联系一所愿意帮助的学校将孩子送入其中免费让其学习,在学校节假日时间以及毕业以后联系一家劳务公司将其安排合适的工作。在触及感情的时候,记者可能所做的不多,但这是她尽最大努力所做的。
记者是有力量的,4月22号,一位农户向我们反映,他所报的驾校扣了他500元,一直未退,多次上门找驾校都被各种理由推脱,百般无奈的他,最后只能向记者求助,了解情况之后记者与他一起来到当时报名的驾校,帮助他并成功讨要到当时所扣的500元。5月11号,一耕地农民向记者反映说自己之前买的微耕机坏了,但是其售后不予维修,并且服务态度非常差,在记者经过了解和与售后工作人员沟通之后,最终同意将其损坏的零件予以更换。这些事情让我了解到舆论的力量,媒体的力量,同样也是记者的力量,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平凡的老百姓。
这次实习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对记者这个行业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也让我从其心中敬佩这个行业并在这个行业工作的每一位记者,他们用他们的行动,用他们所有的力量,来担负肩上的那份对社会对家人对新闻当事人的责任,他们也是一群很容易被感动的群体,遇到一些让自己感动心痛的事情他们也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去支持,有的时候他们的力量也是很渺小的,在很多时候他们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民的痛苦。一条简单的新闻,看似平凡容易,但整个过程从接到线索到成功播出,这其中都蕴藏着各种喜怒哀乐,可能很多部分是不为人知的,在每次采访过程中他们的心和情都是在人身上,他们想的更多是帮助他人,为他人解决其问题,分担其忧愁。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情感,这样的责任,让记者这个职业显得更加的神圣。
到现在这句“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还在我耳边环绕。
记者实习心得体会篇三实习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四年大学生活,即将走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习惯了四年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习惯了最为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习惯了简单快乐;习惯了简单的悲伤;习惯了校园中的一切。而这时,我们要离开所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事物,离开这一切平静的。毕业了,我们,必须去独自面对外面世界的喧嚣。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实习工作做是一名产经新闻的实习记者、实习编辑。这样的实习工作虽然让我的英语专业无从用起,虽然,之前的我对产经新闻几乎“闻所不闻,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实习机会。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我们在校园不曾接触的东西;任何一位在单位的前辈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亮点。
第一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我的实习单位《xx日报》社。这是中国轻工业协会下属的一家政府性报纸,我们的文章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是给政府部门、给相关轻工企业看的,我们任务是给他们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提出产业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后来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与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诉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们实习情况是不是顺利,但是,我的实习生活在最初的阶段,可以用“迷茫”两个字来概括。实习的第二天,单位就给我配备了一台电脑,起初是欣喜,而后便是迷茫了。初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因此,这个时候得我更无助。我就这么无所事事的上上网,聊聊天,把所有网站的新闻看一个遍。这样清闲的日子,让我心慌。
我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甚至对于所有坐办公室的工作开始排斥,这样的清闲,我会崩溃。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如果仅仅是为了实习鉴定,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句评语,如果仅仅是想要一个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只身来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获。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痛苦”的经历。为了尽快适应自己所在的部门,我开始了每天查阅各种经济新闻的日子。枯燥,厌倦,概念模糊。以至于那段时间,一见到报纸,我都有种想吐的冲动。满脑子全是什么又涨价了,什么新的劳动法实施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降。这些之前我绝对不可能去问津的经济新闻,如今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而从前习惯性阅览的文体新闻网站,都转变成了经济网站。
同时,由于并非新闻专业,因而对于各种新闻文体没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是消息,什么是通讯,什么又是言论?我真的有点儿一头雾水。于是,我上网搜集有关新闻专业知识的资料,听从前辈的指导,收集不同种类报纸的相关文章,将其分批分类。从最基本的模仿开始。
实习的日子,让我最先明白的是严谨。一篇最简单不过的300字的消息,却也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5个要素缺一不可。一篇最简单的消息,也不能忽视掉她最起码的格式:要注明“本报讯”,后面紧跟着是记者的名字,而且,记者的名字一定要用括号“括”起来。我在这里阐述这一点,只是想说明,不管一篇新闻稿是大是小,他的严谨性都是不变之处。
在学校的时候,经过学生会几年的砺练,让我坚信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情小到不值得我们去挥汗,也没有什么事情我们尽了全力还不能做好。
我们副主任说,做产经新闻,起码要半年的时间才能熟悉这一行。很显然,我的实习期没有那么长。可是,我绝对不甘心只是这样默默无闻。每天强迫自己浸泡在“财经网”,“轻工网”,关注的全部都是那些枯燥的轻工新闻。这期间,我确实有过动摇。因为,面对当初去出版社还是报社的双重选择,我放弃了名气更大、待遇更好的轻工出版社,只因为,不想单纯的坐在办公室,只因为,心中的记者梦。
纵然和我大学四年的英语专业没有任何的关系,我依然坚定的来了。但是当我面对所有在学校我没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时,我也确实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尽管,去实习之前,我无数次告诉自己,一次都要从头开始,在这里,没有人认识你,在这里,曾经的荣耀并不属于你。这样的心理暗示却依然没能阻止我最初的心理落差感。这种落差,在当时,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孤独感。还好,我的孤独感并没有持续太久。
我坚信,那样的孤独记忆,一定是我收获的财富。我想,在大学积累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快产生了效果,和办公室的人关系日益亲密,兄弟部门也一样。我也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别人需要半年做到的事情,一个月不到,我做到了。尽管,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让我清楚的知道,经济新闻并不是我喜欢的。然而,这个时候,这些似乎变得不重要。
我不能肯定自己将来会在哪里,也不确定,未来的`职业与理想,与专业有多远,有自己的喜好有多少的差距。但是,两个月不到的实习,给了我一份对未来的期许。纵使自己并不喜欢,纵使自己并不擅长,纵使与专业毫无关联,我依然可以去做。而且,只要我愿意,我依然可以做好。
记者实习心得体会2
作为一名应届大学生,真的很感谢黔东南电视台给予的这一次实习机会,相比在学校的理论学习,这次实践机会真的十分的考验我,更让我学会了太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回想起去年在电台的实习,我看到了作为媒体工作者的精神,当我决定报考电视台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条路对于我还很漫长,现在我只是迈出了我的第一步。
我大学时期的专业是动漫,接触了一些电视的后期制作,那时起就和电视有了不解之缘,在校期间,我更是凭着喜爱成为了院广播台台长,播了两年的散文。从大一起我就十分的热爱播音主持,也曾代表学院参加过几次省级比赛,并且在这项工作上一坚持就是3年,所以在报考时我选择了播音主持岗位。
进入实习期后,我跟着付老师才算是真正的走进了播音的世界,在学校由于校园广播和电视新闻相差太远,在实习期间对于播音我还是差了太多,第一天付老师就说指出了我后鼻音发的不到位的问题,于是我查字典列出了所有的后鼻音字,第四天的时候就没有在犯这个错误,但是对于顿字、轻重音、新闻的感觉、音色、音质,我还是差的太远了。我明白播音不可能速成,于是我开始接触一些新闻采访,第一次和杨帆老师去采访了会议,看了一些写新闻的稿件,知道了新闻性并不完全在于会议本身,而是会议中能够作为新闻点的一个部分,会议中有哪项内容与老百姓的生活相关,而新闻稿中一定突出这项内容,才是会议新闻真正的新闻价值。想写好会议新闻一定要抓好那个价值点。
第二次和陈阳老师采访了一名优秀的老师,是一个专题片,我才发现一名新闻工作和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并且要把握新闻的主体,清楚采访的真正目地,做到重点突出有头又有尾,对于拍摄它不像新闻拍摄那么简单,而是要有自己独到的东西,特写和细节必不可少,不仅仅单纯的采访故事主人,对于他的同学和同事也要采访才能从侧面突出老师的好。那条新闻我觉得陈老师可以给更多学生一些特写镜头,祖国花朵发自内心的笑容是对他老师的最大感谢。也可以给老师一直工作的讲台,甚至很平常的黑板擦给特写,我想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第三次是和舒老师去下司,采访我州肖副秘书长检查中国国家皮划艇队训练基地。到了下司我跟随检查队一行记录检查的过程,跟着舒老师一路跟拍,这个新闻的价值相当的高,而我也在心里很认真的对待,随后我们迎接了皮划艇的孟领队,在和他的交谈中我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对新闻很敏锐,仔细发现每一个点,就可以发现无穷的价值。
去黄平当出镜记者那次,让我学到了太多,看到强哥抬着脚架爬山的时候我才知道,记者是不能怕苦的,我要明白往往艰苦的工作回报却越丰厚。那次出镜我不足太多,由于风大我听不见自己的声音,我怕话筒杂音太大于是那天我把出镜词说的很大声,回来之后听起来效果很差,让我十分的惭愧。第一次面对镜头由于看的人比较多,说真的我还是很紧张,拍了3到4次才好,最后在强哥耐心的帮助下才完成出镜。这次是最好的锻炼,最好的学习机会。我很珍惜甚至感激那次采访,我的出镜词是我自己写的,并且强哥也让我写了新闻稿,让我彻底的实践了一把。
最后一次是和陈阳老师去采访先进大学生创业的新闻,但是由于采访有要换地方,车坐不下了所以我没有全部采访完,最后一周我坚持一天录一条新闻,出了头像,并且试着制作,剪了一条新闻。做了一个黔东南新闻的片头。唯一一个月的实习落下了帷幕,这一个月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如何工作更是一种精神,每次开会我总会感受到我的不足和缺点,记得面试的时候考官提问到:你觉得你做播音主持有什么优势和不足?那时候我滔滔不绝的说着我是多么的热爱这份工作,我大学的时候拿到了多少的.朗诵演讲的奖状现在想想觉得很是可笑,对于播音主持其实我一点优势也没有,我不是科班出身、我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新闻、我没吃过苦、流过汗、没付出任何东西,这一个月让我彻底明白了自己还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但是不怕,这些从没动摇过我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我会更努力,更刻苦的学习,强化自身。感谢这一个月台领导的帮助和支持更感谢各位老师耐心的教导。虽然我在这一个月中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水平和才智,但是要相信我是怀着最真诚的心走进电视台的,真的很希望台领导能给我工作的机会,让我真正的能在这个大熔炉里面燃烧,能够在这里成长,而我一定会拿出实际行动回报领导对我的栽培,我不怕苦,不怕累,怕的是没有机会。年轻的我是需要时间来考验的,相信我给我一个舞台我一定会还你们一个惊喜。
记者实习心得体会3
贯穿整一个实习过程并且暗自潜藏在意识深处的,似乎是一种无法遣散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并非来自可触摸的失败经历,而是来自实际表现与自我期许的反差;如另一位实习的同窗所言:从理想回归到现实,想到自己的将来,不禁心乱如麻。
上述这种说法似乎有些打击士气的嫌疑,而且对学院的付出和期望亦是一种不忠,但是这的确是一个个人主义者的观感。实习到中段的时候,王军老师来犒慰我们这些在南方电视台饱受就餐之苦的同志们,饭桌上逐一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收获。我说,在这么多实习故事之外,我并没有经历什么不平凡之处,我甚至没有一个自己的独立作品;而电视媒体的运作方式和视像新闻的操作方式也使我产生了疑惑——我将来是否该从事这一行业,抑或应该去平面媒体和广播媒体谋求立足之地?当然,我可以找出很多现实中的很多限制因素来说明我为什么没有独立的作品,比如说电视台里有规定实习生不能操作机器而他们参与报道的新闻也不能附上他们的署名,但是,我必须承认,这更多是有关我的性情,其次则是能力和态度。
在我们正式报到之前,广州大学和复旦大学实习生已经来回穿梭于办公室间,或是手拿资料文件匆匆赶稿,或是跟随记者外出一线。频道的黄副总监带着商量的口吻对我们训导说:你们是来做贡献的,不仅仅是来学习的,你们的付出就是你们的学费。之后采访部的杨副监制则在复旦的实习生面前说:汕大的师兄们操作方面已经没有问题了,以后你们多跟他们学习学习。这句话让我们暗自欢喜了一阵,但是不足以成为我放下担心的理由。在此后若干次的采访拍摄中,某摄像师看着在一旁将脚架挪来搬去的我,说:你过来,将这张文件上拍下来,我要的这些、这些、还有这些字眼的特写。我顿时一阵紧张,手忙脚乱地将那笨重的机器切到脚架上,调白、对焦、构图,忙活了好一阵,该摄像问:你以前用过这机器么?我面无表情地答道:没有,我们以前都是用小机的。他用手一挥,“行了,走开,我来吧。”我更加忐忑不安了,心想我刚才回应他时的那个表情一定让他很不高兴,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来自父母的遗传常常让我在紧张的时候就变得脸色很难看,而此后的几次临阵被撤也没能让我省悟过来——无论你天生的表情是怎么样的都好,面对你的老师的时候,都要尽量给出一个淡定的笑容来;又或者,你为什么不干脆对他说:老师,不好意思,可以多给我一次机会吗?
我曾经在我的实习申请上写下了我的缺点和劣势,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我反应很慢。我承认这是一个可以逐渐得到改进的缺陷,但是,在分秒必争的新闻现场,我怎么能够以这样的理由在记者面前应付我的工作呢?有一次跟随一个跑政法线的记者去采访一条关于汽车诈骗案的新闻,在采访受害者的时候,由于来的媒体记者众多,受害人被围成一团,摄像记者则肩扛摄像机推着挤着在拍摄。意外的是该受害人讲得声泪俱下,将受骗过程的细节一一道来,摄像记者们则脸色惨淡,肩头酸痛双手发软。我站在外围插不进去,完了我们的女记者出来破口大骂:你怎么搞的?人家摄像在里面扛了半个钟头都不止,你却在外面闲着!别忘了你是来干什么的,你是来扛脚架的!我无言以对,照样是脸色苍白,极其不讨人喜欢。过了几秒钟,我终于鼓起勇气对摄像记者道歉说“是我的错是我的错”,但是,此事却让我再次认识到,这是一个不打无准备之战的战场,没有人会听你的解释,甚至道歉都没有用,因为错过了现场就永远不可以再挽回。
这是我的第一次实习。在我未实习之前,则因为课程的缘故胆大妄为地设计过实习的报纸专刊,并且在上面发表“学而实习之”的“大论”。但是真正实习的感觉却远非如纸上谈兵那样简单。南方电视台是一个省级台,机构精简,也没有兄弟台那样的众多冗员,因此在我们新闻部的办公室里,整天可以看到记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上班的时间并不太早,又异于我最初的想象;但是来到之后便立即着手找选题,联系外访,或者一有突发立即赶赴新闻现场。我们这群为数大概三十人的实习生们,则早早来到办公室,尤其是那些安静沉默的女生们,早早地便守在机旁,帮他们的老师“找料”。本地的电话并不多件,反倒是东莞等工业城市的来电占了绝大多数。我每每听到有关拖欠工资不给反打人之类的投诉,只能按照接听热线的常规程序,用“中立”的态度向他们表示我们会跟进此事,如果领导审批之后需要采访我们则会立即与之联络。但是实际的情况是除非发生重大的事故或者灾难,这些外地的新闻往往是得不到上镜的机会的,毕竟南方台是一个立足于本土化的媒体。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内心常常感到矛盾,既感到自己作为一个新闻人的责任重大,又感到自己并非是万能的救世主而无奈万分。类似的投诉每天听上几百个,耳朵渐渐地感到迷糊,而过后反省,才感慨作为一个新闻记者要保持恒久的良心和责任心是何等的艰难。
我所跟随的马记者也是汕大的毕业生,但我还是称呼他为老师而代之师兄。他跑的是交通线,火车站是常去的地方,据说那里的便衣警察和小偷都已经到了可以跟他打招呼的熟悉程度。身材短小的他在办公室里经常遭领导和同事的讹揄,他却总是以嘻嘻的笑脸相对,完全没有生气的迹象;但是到了编辑室里,如果看到摄像拍的东西不符合他的要求或者不够水准的时候,他便毫不顾忌地破口大骂,骂完了之后则会告诉我哪些镜头不能那样拍等等。写稿是我们实习生应尽的义务之一,但是我写的稿件却没有给他看过,只是直接就交给了总监,想想这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因为那样就失去了一个修改和进步的机会。
实习将近结束的时候,我和秀彬跟随频道的王副总监和“台里最杰出的摄像”单记者去罗定拍摄城市宣传片,在时事新闻操作之外了解了宣传片的拍摄和制作过程。我们两个作场记,兼作扛机器的伙计,而当地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则尾随我们,看我们拍摄当地的建筑和民俗。每到一处,我们便受到上等的招待,而我和秀彬的实习生身份因为并没有得到“揭露”,所以也享受一样的礼遇,当地的领导甚至在工作的倒数第二天极力推荐我们去桑拿沐足,走的时候亦给我们捎上大量的当地特产,只是有没有给红包我就不得而知了。颇为讽刺的一次是我们到当地的一个镇去拍蔡廷锴先生故居,而当地的宣传部门负责人则在餐桌上跟我们大谈进行正面宣传报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令陪同我们的市宣传部门领导很不好意思。在此前的采访拍摄中,我也遇见过类似的情况,或者说,见识到在现实中的新闻操作果然跟书上的颇有出入。
记者实习心得体会4
奥运会期间,《民情民声》节目组重点关注的报道主题是反映广大市民在奥运会播出期间积极支持奥运,响应奥运精神,参加各种活动,支持奥运的热情。
我原本以为奥运期间我们节目组的工作会相对轻松一些,甚至会无事可报,因为我觉得奥运会和“民情名声”似乎有点不挨边,但没有想到新闻部的总编辑程志峰老师会在周一的例会上想到这样一个主题,把奥运和普通民众的生活以这样的一个巧妙的形式联系起来。使我们节目组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都围绕这个主题工作,从这点上,我发现自己在这个方面还是表现出新闻敏感不强,之前总是就事论事地看待要报道的事件,没有把国家大事和民众的生活联系起来,这也许是因为我没有真正理解“民情民声”这个概念的缘故吧。
这段期间,我和节目组的记者们主要的报道方向是各个社区和企业,报道他们在奥运期间的各种支持奥运,响应奥运精神而举办的各种活动。
今天,我和王愉老师第三次去社区采访,之前去两个社区的采访工作我觉得完成的都还比较好,根据以往采访中发现的记录方面的问题我都比较注意,基本上完整、全面地进行了记录。出发前,王老师决定让我来写这一次的先期采访计划。让我提前准备一下采访时要提问的问题,简单的拟定一个采访的整体要点,这是我半个月来第一次写电视新闻采访计划,昨天晚上,我看了一下前几次的采访记录和电视新闻稿签,勉强写出了一个采访计划。
有了前两次社区采访的经验,上午的采访进行的基本还算顺利,王愉老师对我写的采访计划也基本满意,但他同时也觉得我制定的采访问题还是针对性不强,没有更深入地体现这一时期我们节目组的报道主题,并且我在采访中所选择的采访对象典型性不够强,没有全面的选择采访对象,这些问题我在先前制定的采访计划中都没有涉及,体现出了我在采访工作的方面的不足。
采访完毕回到台里已经快11点了,我们节目组的要求在12点之前将上午采写的摄像素材连同新闻稿件送审,因此我们要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将上午的采访做出全面的总结,并结合不到2分钟的摄像素材写出400字左右的稿件,对我来说确实有些紧迫,我必须在15分钟之内将我的采访记录整理好,结合摄像素材将采访要点条理理顺,之前只是看着节目组里的老师们做这项工作,自己还从没有涉及过,紧张的整理后,虽然还是有些生疏,但最终勉强地完成了上我的工作。
晚上,看着节目里新闻提要的字幕里出现了自己的名字,心里有一种欣慰的感觉,一天,甚至是半个月的实习,终于有了一些进展。
记者实习心得体会5
从2月6日到2月16日我在苏州电视台社会经济频道,《社会传真》栏目组进行了十天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感谢苏州电视台给我这样的机会,感谢朱胜文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现在,对我的实习情况和其间的体会作一个小结。
幕后的奔忙
平日里看新闻,走马观花。到了电视台,参与到新闻的制作中,才知道一条1′28″的新闻背后是至少6个小时的奔忙。从前看电视台记者,也只知道他们展现在荧屏上的一面。而对这个行业,更是知之甚少。
进台第一天,见识了记者的工作状态:匆忙、紧张。同时大致了解了记者的日常工作内容:确定新闻选题、联系相关人物、采访、写稿、剪辑。每一天都在重复这样的动作,但因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而使得这样的工作充满了不确定性。在随后的几天里,我对幕后的各个环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每天早上在一旁听老师们讨论可以采用的新闻,懂得了新闻不一定要“做大”,但一定要有看点,素材不一定要特别,但要与别人做的有差别。在联系采访人以及作采访时,同样是有讲究的,你必须成为对话的引导者,让对方说出你需要的内容。而剪辑时,画面与文字的配合则不仅仅对记者有技术上的要求,更需要有很强的艺术审美能力
外面的世界
总是听着那首经典的老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虽然这样唱着,也对歌词的意味稍有体会,但毕竟涉世未深,文字还嫌稚气,眼光还不够锐利。我们还生活在单纯美好的校园里,并不了解外面的`世界。
记者,于我,是一个了解社会的窗口。而我所在的《社会传真》栏目,又是一档很贴近老百姓生活,关注社会民情的栏目。在实习的十天里,我了解到一些有关婚嫁的民俗文化知识和电影审批的内幕,也对目前政府的几项实事项目和公务员报考升温等社会热点做了一些思考。我还经历了一场真情告白,看主人公挽回失落的爱情;参加了一次高层的会议,听省委书记李源潮肯定苏州今年来的发展。我在每一次的新闻采访中慢慢成长。
做最棒的新闻,做最好的自己
这些天来,我深深感受着栏目组的组织文化:精益求精。每一条新闻在播出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审片,精心的修改,而在播出后,还有反馈意见,会在每周的例会上提出。正是这种精神让这档节目的收视率总是能够保持较高的记录。
精彩的节目离不开优秀的记者。我有幸在短短的几天中接触到了几位出色的老师。朱胜文老师,干练洒脱,透着知性的美。她以自身经历告诉我,要努力寻找快乐的生活方式;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提醒我,要清醒的规划自己的人生;以老师的角度指导我,要勇于突破自己。还有刘澄宇老师的高效、杨旗老师的乐天、张亮老师的敬业。每一位都在无形之中传授给我许多东西,都在工作中透露出一种信念:做最棒的新闻,做最好的自己!
才开始把记者的工作节奏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就要离开了,又要回到大学校园,开始新的学期。
记者实习心得体会6
我一直十分崇拜邵飘萍先生。在我看来,要当好一名记者那是需要天赋的,而邵飘萍先生拥有当记者的所有天资。他交际能力极强,上达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与之靠得拢,谈得来,因而耳目众多。他聪慧机灵,“守若处女,动若脱兔,有鬼神莫测之机”,随机应变的能力极强。他懂得采访对象的心理,会打心理战。有人说过,优秀的新闻记者需是通才,邵飘萍先生便是通才。在这次的报社实习中,我深深感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有太多太多东西需要学习了。
首先,记者需了解各行各业的知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去采访洪山区评选“花王”,那些退休老爷爷把养花当成他们晚年的爱好,他们爱花如命,他们养花养出了门道,养出了艺术,让我钦佩。我多希望自己能多了解一些花艺方面的知识,这样能与他们有更多可聊的,也能挖掘更多有趣的信息。我去采访附一社区京剧班,两名骨干都是省人名医院的退休职工,爱好京剧,看到她们聊起京剧来精神矍铄,神采飞扬,我真的希望我能多知道一点京剧方面的知识。老人们说个什么红娘,西厢,我丝毫不了解,真为自己捏一把冷汗。我向法学院教授咨询房产证的解决办法,我多希望我能懂一点法学知识,这样我问的问题就能更深一点,获得的信息也能更有效一些。我去采访外教进社区教孩子英语,我多希望我的英语能在好点,这样与外教交流畅通无阻,也能获得一些更有效的信息。
其次,我觉得新闻记者应该是一个“社会学家”。除了对我们这个社会的宏观形势有清楚地把握,还要对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问题,有大致的把握。以便你在采访中看到什么人说什么话,在对事件的分析中有深刻的洞察。我跑的是社区这条线。社区是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我应该对社区的管理结构,对武汉社区的情况有非常清楚的认识。还记得我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去采访紫阳路街道办社区工作者的演讲比赛。我对社区工作者一无所知,回来之后,我便上网了解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等等,了解之后我发现社区工作者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职业。
我更觉得新闻记者应该是“心理学家”,要懂得采访对象的心理,才能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什么该相信,什么不该相信。有一次我去社区采访小朋友,当我说我是记者后,小朋友变得非常拘谨,好像上课回答老师问题一样,我就后悔了,以后采访小朋友我一定不自报身份了。还有,老师跟我说采访商贩时,最好先买点东西,他们才乐意回答你的问题。
记者是一个通才,什么都需要懂。但我觉得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它是当好记者的制胜法宝。它叫勇气。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外国的女记者,工作成绩平平,但一次特殊的经历却彻底改变了她的事业。那是甲壳虫乐队去美国演出,由于时间紧,乐队不打算接受专访。但这位女记者鼓起勇气给乐队经纪人电话,获得了短暂采访的机会。当她见到甲壳虫乐队是,她非常紧张,因为她从未参与过如此重要的采访。她尽量镇定,完成了采访后,她长吁了一口气。第二天,这条新闻作为独家头条刊登在报纸上。女记者得到了领导的器重。从此以后,她得到了许多重要的采访机会。
这个故事体现了勇气对于一个记者的重要性,有时候,你仅仅需要比别人多一点勇气就够了。闾丘露薇,水均益这些战地记者都因他们难得的勇气而成名。
说实话,我是一个缺乏勇气的人,但我想一次次的鼓起勇气之后,我的胆子会大一些。我不知道我将来会不会当记者,也许我也和那位外国女记者一样平庸,但如果我真的当了记者,我会一次次的鼓起勇气,也许有一天,我的胆子就练大了。
有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这个小记者的力量很弱小,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要懂得察言观色,要懂得保护自己。在被拒绝采访,在被被采访者取笑时,我都会觉得自己很脆弱。还有记者这个职业对体力要求很大。在搭公交搭错直到采访结束才到采访地点时,在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找不到公交车站时,在夜深人静独自一人走在陌生的地点,担心搭不到最后一班公交时,我都感到很绝望。不过,趁年轻,多吃点苦,也是好事,至少得到了锻炼。
说白了,记者是一个折腾人的职业。不过人生本来就是折腾,总有事情折腾你。不过,有些人心甘情愿为记者这个职业折腾,邵飘萍不就是吗?他天生就是就当记者的料,不当就可惜了。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他像弄潮儿一样,天不怕,地不怕,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啊!这是何等的磅礴大气!相比之下,我们就差远了,学识,体力,勇气都远逊与于邵飘萍。在那样一个时代,邵飘萍冒着生命危险做新闻。而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我们却因记者太累而不做新闻。这是个有趣的现象。
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记者应该肩负起怎样的社会责任?我觉得邵飘萍的话依然受用。他认为,记者是“布衣之宰相,无冕之王”,是“社会之公人”,是居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外的“第三者”,新闻事业是超然于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第三种社会因素,因而,它的作用是“比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代表人民监督政府。可是,我们做到了吗?
【记者实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实习记者的实习报告范文03-20
报社见习记者实习报告范文推荐01-06
记者招聘启事04-06
驻站记者劳动合同12-25
大学生记者团校园记者节活动的通知12-26
记者节新闻稿12-10
记者求职信700字12-25
编辑记者年终工作总结03-22
自考记者证怎么报名10-11
编辑记者个人简历范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