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狙击手》电影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狙击手》电影观后感(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狙击手》电影观后感1
在观看电影《狙击手》的时候,我把多年积淀的情感,落实到实际行动,开始着手宣传抗美援朝,讴歌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我重新学习和认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战歌,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8000个功臣集体。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朝鲜处于生死存亡、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党中央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历经千难万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侵略者。志愿军指战员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而形成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不愧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圆满完成了中国人民赋予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以宝贵的生命维护和平与安宁,以壮丽的青春谱写了历史的光辉篇章。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先辈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的创伤随着岁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场战争留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印迹却永远不会消失,10余万为国捐躯的中华好儿女的英名更是永远铭记不忘。
勿忘过去,珍惜今天。我们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我们要时刻珍惜这一切。
追忆那场战争,我们应该满怀感激之情向最可爱的人——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向牺牲在朝鲜土地上的光荣的烈士们和他们的家属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参加那次战争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虽然有些偏激但并不无道理。那些历史是由先辈们用鲜血白骨泼写的,用他们的青春换来的,虽是保家卫国之战可谁都不能否定它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亚洲的作用,对朝鲜半岛的作用。如今无数的先辈长眠于绵延的长白山脚下,那号角之声已经消散在朝鲜半岛的上空但那声声号角之声不该在我们心中消散,中国虽未多强大但绝不低头。
《狙击手》电影观后感2
春节看电影,与春晚一样,也成了民俗。去年国庆节的《长津湖》,引爆爱国热情,成就票房神话,然而电影叙事结构是不合格的,今年也就不想再看续集。很喜欢的编剧汪海林,看了《狙击手》首映,评价不错,那就选它吧。
“狙击手”其实不是志愿军的词汇,我们叫“特等射手”,电影原来不叫这个名,据说是后来改的。故事发生在1952年,五次战役之后的阵地战阶段,全军开展“冷枪冷炮运动”。全是特等射手组成的某连五班,一共8名战士,由班长刘文武带领,执行一次救援行动。
电影序幕,交代每一名战士,并不直接点名,而是用了一场完整的戏。全班伏击敌人运输车队,4辆车,正副驾驶各1人,8名战士一人负责一个。一个敌人没被打死,端机枪扫射,给全班造成不小的麻烦。班长刘文武解决掉敌人,一一点名,既是确认有无伤亡,也交代了每一名战士的姓名。这影视语言,太稳了。
敌人的7人狙击手小队,用我军侦察兵亮亮做诱饵,妄图报复五班。被敌人打了强心针的亮亮,药劲儿过去,快挺不住了,刘文武让战士们唱着歌,激发亮亮的求生意志。真是没想到,志愿军军歌还有这种唱法,既嵌进了故事,也升华了主题。比其他影视剧的煽情唱法,强太多了。
朝鲜儿童柱元热爱侦察兵亮亮,这不由让人想起为解救落水儿童牺牲的罗盛教烈士,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用血与火结成了伟大友谊。侦察兵亮亮被敌人扔在冰天雪地上,柱元不想让亮亮冻死,要拖他回去,亮亮借机把重要情报传递给柱元。五班战士大永最终消灭了敌人,救下了柱元,也拿到了情报,完成了连长交待的任务。
这样细致稳健的影视语言,最近很少看见了。别的战争题材电影,追求大场面、打戏火爆,整体逻辑都不管了,遑论细节。
《狙击手》故事很简单,就是伟大抗美援朝战争中间一场微小的战斗,但它就像战士手中钢枪的子弹一样,直抵人心。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其实是无数先辈们替子孙负重前行。生活在现今社会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一定要铭记革命先辈们为了我们现今的美好生活付出的艰辛努力。他们乐观的精神,他们顽强不屈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只要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仰,一定可以到达理想的彼岸。
《狙击手》电影观后感3
《狙击手》以抗美援朝时期“冷枪冷炮运动”为故事背景,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狙击五班战士为营救战友保护情报与美军精英狙击小队之间展开殊死对决,运用灵活机动的作战智慧“以战术胜战力”的英勇故事,展现了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艰难取胜的英勇故事和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该片是张艺谋、张末父女首度联合执导,用艺术的手段,让观众永远铭记这段历史,永远记住那一些捐躯的烈士。
两个线索
第一个线索,是大永的成长。大永从一个感情丰富爱哭哭唧唧的小男孩,到看到战友们依次牺牲情绪悲切又愤怒,到最后成长为意志顽强与敌人斗智斗勇的绝对主力。
第二个线索,是胖墩为儿子取名的前后首尾呼应。开篇,战士间烟火气聊天,陈大永给胖墩儿子取名字,大永说“瑞丰”他听不懂,“瑞祥”他又嫌没烟火气。大永笑他没文化,胖墩“哼,等你小子打够三十个鬼子再来谈文化。”胖墩临终最后一句话,“我儿子要叫铁板”。这条线索以战友间烟火气浓都的日常拌嘴为开局,以惨烈牺牲,临终托愿为终结,前铺后垫,前后呼应。
三个形象
第一个是班长刘文武。刘文武不苟言笑,作为班长,背负使命,对战士很严厉。但他的形象很立体真实。他破例让战士带着手套去作战,只因那是战士老婆做的,让他带着有个念想。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常人形象跃然纸上。
刘文武不喜欢自己的战士哭哭唧唧,但是他看到战士牺牲后,操着一口四川话,“把你们从老家带出来,老子现在没得办法带你们回家了”。他声泪俱下,观众看了潸然泪下。他的强大,他的柔情,浑然自成。
第二个是大永。大永开篇在连长安排下代替班长接受女记者采访,不配合,哭哭唧唧。后来大永在战友牺牲后的情绪悲切,痛哭。最后大永在班长、师傅刘文武牺牲后不再潜伏,主动出击,斗智斗勇,消灭最后的敌人。大永从羸弱走向坚强的成长形象呼之欲出。
第三个是胖墩。胖墩不识字,纤夫出身。他主动请求在敌人的炮火下去拖救奄奄一息的侦察兵亮亮。他扛着铁板,他唱着船工号子,他大义凛然。号子是情义,号子是力量,胖墩的形象着墨不是最多,但却刻骨铭心,肃然起敬。
四个场面
第一个,战友们依次牺牲,小娃娃们情绪悲切又愤怒。大永痛哭,“飞机、大炮、坦克,各种望远镜、瞄准镜,各种机器,各种装备!那鬼子啥都有,咱啥都没得!”班长刘文武“哪个说咱啥子都没得,老子还在!你娃还在!五班还在!”“都给老子憋到,仗没打完,生死之际,不可感情用事!”如雷贯耳,铁骨铮铮,荡气回肠。
第二个,刘文武英勇赴死。他深明大义,“如果我刘文武能顶一个连,那亮亮的情报或许能顶一个师,拼了五班所有人的人头也要救亮亮!”敌人同意用刘文武交换亮亮后,他张开双手走过去。那是一个坦荡的,勇敢的,英雄的姿势!最后他引爆地雷与敌人同归于尽。杜鹃啼血猿哀鸣,至真至诚,至悲至痛,又至为刚强、坚毅,刘文武有勇有谋,有情有义。
第三个,胖墩慷慨就义。胖墩主动要求去拖救亮亮,怕别人不信说自己背过300斤的东西。他扛着很重很重的铁板,在敌口枪口下缓步下山,苍茫积雪,每一步都艰难沉重。子弹打在铁板上,冲击力巨大,他举步维艰。最后敌人打断绳索,打中他的两只手,呼啸的子弹一枪爆头,凌厉又狠辣,惊天地泣鬼神,让人动容。
第四个,亮亮英勇自杀。亮亮的侦察兵身份爆光后,美方后援赶到,准备拦截本来已用刘文武置换人质的亮亮。亮亮将情报裹在糖果里粘在朝鲜籍男孩柱元的头发里,然后在敌人的担架上拔出匕首自尽。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狙击手》聚焦小小一个山坡,短短数个小时,寥寥一个班,落点很小,但以小博大,情绪的冲击力却非常强烈。
老谋子擅长蒙太奇特写,追求舞美灯光,艺术手法老到。另外四川方言的语言美让影片在题材严肃的框框下不失亲切、诙谐,让影片更具趣味性。
电影结束后,我走出电影院。看着眼前的中国,我想对这些革命烈士说:“现在的中国,如您所愿!”也想对人们说:“请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吧!”先辈们打仗是为了我们后代不用打仗。不要辜负了先辈们的希望。
《狙击手》电影观后感4
关于狙击手的电影,是影迷们热衷追捧的类型,世界影史中,同类题材佳作,可以列出长长一大串,或许正因珠玉在前,贺岁档推出的《狙击手》,事先并不被看好。
每部战争片,都会塑造出一位英雄,狙击手更是常被作为孤胆英雄来进行渲染,《狙击手》片中的人物设定则不尽相似,编导精心设计了五班战士的群像,意图放大感染力,其中先后出现两位神枪手,冷静内敛的班长刘文武,爱哭鼻子的大永,除去主角,其他战士的角色形象也较为丰满,五班这个英雄集体,因此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完整的战争大戏,少不了对手的映衬,恰如古龙小说中惯见的套路,男主的伟大,需要借助其敌人来显示。所以,《狙击手》认真描写了另一组神枪手,来自美军的狙击小队,正是因为他们的精心布局,五班才落入了可怕的陷阱。与胡编乱造的神剧不同,这部电影没有刻意描黑和矮化美方狙击手,对垒的双方旗鼓相当,一度让人联想起棋局里的兑子,战争的残酷惨烈,在此处得到充分体现。
本片的摄影堪称亮点所在,天寒地冻,漫天飞雪,完美勾勒出了阴冷肃杀的气氛,皑皑白雪与战士的鲜血,红白两色,形成了巨大反差,高低起伏的地形,似乎处处暗藏杀机,更觉触目惊心。美中不足的是,我军狙击手击中目标的特效,显得过于夸张,甚至比好莱坞还要好莱坞。
与精良的摄影比较,《狙击手》的节奏把握也很到位,每场戏之间的剪辑切换足够紧凑,故事推进简练明快,几场重头戏,诸如集体抢救亮亮、刘文武牺牲、大永猎杀美军指挥官,荡气回肠,扣人心弦,气氛充分感染了现场观众,有个无法回避的矛盾,战友的牺牲让人悲愤不已,但狙击手的使命,又要求其高度冷静,这是一组矛盾,该如何化解?本片给出了难能可贵的答案,有如其影像风格,内敛,克制,没有为了抒情而大肆煽情………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关于朝鲜战争的影片频频被搬上荧幕,与此前的《上甘岭》《长津湖》不同,张艺谋并未照搬主旋律电影中多用的宏大叙事,别出机杼,选取了正史记载不多的“冷枪冷炮运动”,以无名山坡上的无名狙击战为背景,可谓用心良苦。在他的镜头下,个体事迹没有被湮没,刘文武、大永、亮亮、胖墩、米老二、王忠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串起了一个英勇无畏的集体。影片收尾处那场点名,称得上画龙点睛,让人泪目。可以说,《狙击手》用很微观的细节,为影迷们讲述了很深刻的主题,国师将即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用到极致,做了次经典的教学示范。
《狙击手》中还有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我们没机会接触到主创团队,不知道他们在拍摄过程中,是否学习借鉴过其他狙击手电影?从中能隐约窥见部分痕迹,比如刘文武被称为“死神”,是否在致敬素有“白色死神”之称的西蒙.海耶?电影里的那个朝鲜小男孩,一度让我联想起另一个人物,《兵临城下》里的沙夏,同样的稚气未脱,同样的感人至深。
略有遗憾的是,本片的文戏着力不多,人物的内心戏大多用直率简单的对白呈现,从刘文武到大永,两位神枪手的传承交接,本该详细交代,却因铺垫不够,显得有些突兀。而故事的后半部分,美军在已形成合围之势的前提下,居然主动放弃优势,逻辑上实在不太通顺,接入那场坦克追击戏,更有狗尾续貂之嫌。
《狙击手》选在春节档期展映,确实意义深刻。周围有不少观众带着孩子一起观影,身边有个小朋友问家长,妈妈,死这么多人,打仗好残忍啊…….是啊,《狙击手》讲述的故事,会让公众记住,艰辛年代的那场苦战,无名山坡下掩埋着多少热血青年,与他们作伴的,只有冷冷的枪。目击过战争的残酷,我们理应更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和平。假如电影能让大家都认识到这点,那就绝对算得上是巨大贡献了。
《狙击手》电影观后感5
张艺谋、张末执导的《狙击手》,是这个贺岁档我最满意的一部电影。之所以这么说,部分原因是竞争对手属实拉胯,不过有一说一,这个具有献礼性质的主旋律电影,也确实有其可观之处。某些地方保留了张艺谋痕迹的同时,还带来了新东西。
我很喜欢它的“大背景,小故事”的设定,题材是抗美援朝,主体故事集中在一个班上。由刘文武班长带领的一支狙击手小队,奉命要将他们的战友——侦察兵亮亮带回来,后者不光身负着重要情报,还被不知情的美国神枪手约翰作为诱饵设了个圈套,要活捉刘文武。
约翰的目的是以小喻大,希望造个大新闻,用“美国神枪手击毙中国死神”这样的噱头、个人英雄主义,告诉世界:优势在美。对刘文武而言这场决死的斗争却另有意义:它首先源自于上级命令,从而将小战役统摄为抗美援朝大叙事的重要一环;其次是对战友的情谊,正如约翰了解对手时所获知的,刘文武仅有的两次受伤,都是因为要救战友。有大叙事,有革命风骨,切口虽小,电影指涉的内容却并不单薄。并且,故事虽然简单,推进过程中反转很少很朴素,寥寥几次也难称出人意料,但就是这么个事,拍得却非常有看头。由于阵地固定,后援难及,敌对双方被锁死在争夺受伤员亮亮的一处旧阵地上。谁也不敢、不能率先离开,只得展开惨烈的消耗战,甚至连亮亮本人的选择也都牵动整个战局。一个个设计精巧的对狙枪斗,将观众的注意力死死吸引在这方不大的阵地上。每一次减员都是一次别出心裁的枪斗设计,减员后队友会把剩下的人数爆出来,消耗战也打得更加白热化。这种感觉,像是在看黑泽明的《七武士》,你会觉得每一个人物都特别有戏,每一场动作都和电影的叙事推进融为一体。
从《湄公河行动》以来,主旋律电影的制作,开始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好莱坞工业化特征。这在一开始,确实满足了观众对动作奇观的期待,但其程式化处理也很快形成审美疲劳,最典型的代表莫如首部《长津湖》,几乎是为了动作而动作,为了奇观而奇观。《狙击手》改变了这一点,将动作本身当成内容,低成本、强戏剧性的枪斗,让对阵策略成为看点,用动作塑造人物性格。满足观众对“动作”的期待的同时,也将狙击手群像的非凡身手,战场重要性,塑造的极具信服力。所以如果你是想痛痛快快看一场枪斗动作戏,或者是类似于《美国狙击手》这样的片子的爱好者,可以放心来看。
影片里章宇诠释的班长刘文武,尤其能够感染观众,几乎可以称为核心卖点。结尾无力是本片的一个遗憾,这个毛病和《悬崖之上》很像,给人一种导演也不知道如何收尾的印象,看得人意兴阑珊。但整体瑕不掩瑜,特别是章宇的演技,已然是独挑大梁,让人非常期待他的下部作品。
《狙击手》电影观后感6
大年初一晚上,一家四口去影院观影,感觉《狙击手》这部影片叙事波澜壮阔,是一部优秀的以小见大的爱国战争影片,值得大家观赏
1.我心里难受
影片一开头,是战地记者来采访屡获战功的“五班”班长刘文武。因五班接到连长的紧急救人任务,于是把大永派去代替班长接收采访。大永是个神枪手,也是五班学历最高的,他在影片的最后关头,以一人之力克敌制胜。记者问,在五班是什么感受?大永说:“我心里很难受”。他担心自己的好朋友亮亮生死未卜,回答的直接了当,干干脆脆。战友情呼之欲出,让人感慨万分。大永坚持要求参战,在获得连长的首肯后,追随五班一同赴前线。
2.我们有你,我们有我,我们有我们在
拉锯战中,五班损失很大,敌人依靠有利地形,武器装备一时获胜。战士悲愤的说:“我们什么都没有,除了一个望远镜”。班长刘文武打断了他:“老子还在,你还在,五班还在。”这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在影片的最后时刻,连长连续点名,五班牺牲的每个人都有人喊到,不禁让人催然泪下。是的,我们有你,我们有我,我们有我们。战争中的人是最重要的,志愿军奋勇向前的英雄精神永存,杀敌致胜的英雄志气永在,与敌人死磕到底的英雄气魄永恒。
3.不要哭,给我憋回去
印象中,一个大男人痛苦流涕,是多么丢人的啊。但是在影片中,大永,班长都有流泪的场面。而且,大永至少哭了三次。俗话说“英雄有泪不轻弹”。随着剧情的反转,大永从一个爱哭的战士,迅速成长为一个名战斗英雄。班长刘文武面对哭泣,大声说“给我憋回去”,自己却暗自流泪。班长牺牲以后,大永采用班长先前教授的方法,最终战胜了敌人。反观敌人,却从始至终没有一滴眼泪。
4.朝鲜小朋友
影片中出现的朝鲜小朋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关键链条。亮亮最后传递的军事信息都在这个小朋友身上。希望大家看完电影后,要好好的对待小朋友,给他们发糖啊。
恭祝大家新年快乐,虎虎生威,万事如意,观影愉快。
《狙击手》电影观后感7
我很喜欢《狙击手》,全因其管中窥豹、以小见大,浩瀚极寒的雪原上零零星星不足二十人竟能打出满嘴巴血腥味,剧情轻重缓急足以媲美国外战争片。狙击手们架起长枪如同侠客仗剑前行,两支敌对人马争锋较量,设下陷阱,互抛诱饵,放眼过去满目深寒,刹那枪声骤响便有鲜血泼洒渗入白雪和泥土,一击毙命宛如艳丽红梅点在躯体,生死胜负昭然揭晓,恍惚间瞥见武侠的影子迎着阳光斜照在雪原上。
武侠引人心潮澎湃,但单枪匹马永远敌不过钢铁洪流与万马奔腾。恰逢冷枪冷炮运动历史背景为高手对决提供了影像化的土壤,双方高手身怀绝技、不相伯仲,几回合交手打得一波三折,在众人庇护下得以存活的“小师弟”在最后关头领悟心法迅速成长,转而展开绝地反击,故事自然染上武侠色彩。
染上再多武侠色彩,战争片总归是战争片。张艺谋拍摄电影的能力无可置疑,他懂得如何调动观众的情绪,让浪漫伴随着壮烈牺牲荒蛮生长,将文戏穿插在生离死别之间,也不需要布置太多火药,只要狙击手每一声枪响都做到扣人心弦,就可以让每一个死亡时刻变得弥足珍贵。
双方隔空对招容易审美疲劳,让一个濒临死亡的士兵躺在雪原中央等待救援才会真正令人提心吊胆,再送来一个朝鲜小男孩懵懂无知地四处走动,更是让紧张氛围超级加倍。濒临死亡的士兵身怀秘密,亦是麦高芬式的存在——美军误以为其是普通担架兵就作为诱饵随手抛出,殊不知此人带有重要情报,到发现时为时已晚;志愿军知道其身份是侦察兵,可能带着重要情报,便下了死命令要将人抢回来;到了主角所在的小队,他们看见的不仅是情报,而是一个亲密的战友,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为了救下这个人,他们愿意赔上全员性命也在所不惜——至于情报本身是什么内容,对观众来说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围绕这个濒临死亡的侦察兵,双方会作出什么惊人举动展开拉锯战,故事情节顺理成章延伸开来。
《狙击手》并不完美,尽管张艺谋竭力克制情感表达、避免刻板印象,但也仍有滥用音乐煽情的嫌疑,每次成功击杀敌人也要执着地展示拙劣的子弹飞行特效,更不用说坦克决战前生硬的情节过渡。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宁愿整部电影都没有背景音乐、特效子弹和旁白的介入,放开双手让故事愈发地冷,让枪声也愈发地冷,让风声夹带着冰雪纯粹地敲打观众的心房,这样的90分钟也会更加地冷醒人心。
《狙击手》电影观后感8
一年多之前,在陈堡草荡微信文史群中就看到,以抗美援朝狙击英雄张桃芳为原型的电影,将由张艺谋导演开拍。作为一位陈堡人,很是期盼能够早日看到这部讲述家乡的了不起的英雄,通过电影的方式呈现。
官媒预告,2022年的大年初一,电影《狙击手》将在全国上映。这是张艺谋导演和女儿张末联合导演的,也是他们第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加入春节档。
大年初一,为了先睹为快,下午就去博纳影院看了电影《狙击手》。
《狙击手》主要讲述了我志愿军侦察兵“亮亮”遭遇联合国军枪击,生死未卜,但敌方一系列举动似乎又有险恶目的。“狙击五班”刘文武、大永、胖墩、米老二、王忠义等7人小队承担了营救战友这一重大任务,其中有被美方称为“死神”的高手班长刘文武,有能背负300多斤货物的大力士胖墩,有心软喜欢哭鼻子的大永(张桃芳原型)。“狙击五班”战士在与敌军备差距悬殊的境地下,跟强大的美国狙击精英小队展开生死角逐。“狙击五班”战士面对不利的局面,依靠精湛的狙击技巧、灵活机动的作战智慧、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最终绝处逢生。“狙击五班”小队在营救亮亮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的战士倒在了敌人的狙击枪口下,营救小队只剩下了被敌人称为“幽灵”的大永一人。
这部电影都是在零下20多度的东北拍摄的。2017年我去过一次哈尔滨和雪乡,感受到过东北的天寒地冻以及冰天雪地那种极寒的难耐。因为有过严寒现场的亲历体验,所以我观影时有很强的代入感,如临其境。在那种环境下,酷冷已经是让人难以忍受的事了,何况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干随时“抛头颅洒热血”的事。强烈的冷“热”对比,猩红的血和洁白的雪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是电影取景的成功之处。
2021年7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上,一群青少年高亢激昂的诗朗诵,深深地刻入了我脑海,特别是最后一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更是让我震撼。《狙击手》中狙击队员们一起高唱《志愿军战歌》的画面,让我感受到那个年代年轻人的大无畏精神。那一句“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就是“请祖国放心,保家卫国有我们!”天安门广场上的诗歌朗诵者和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狙击手,都是用最美的青春致敬祖国。
电影中有一位战士有些绝望地说:“那鬼子啥都有!各种望远镜,各种瞄准镜,大炮,飞机,坦克......咱啥也没有!”班长刘文武回话:“哪个说我们啥子都没得?老子还在!你娃还在!五班还在!”班长的话告诉我们,面对任何困难,我们决不能气馁,更不能妥协,只要团结、机智,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反观拥有强大武器的对手,关键时刻的临阵退却,战场上的相互指责,更加体现出我们志愿军战士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浇铸出的生死战友情谊。
电影的尾声,大永孤军奋战,如何破了敌人连环计的。他就像一个幽灵神出鬼没,击毙了敌军的上尉,击瘫了敌军的坦克,救下了朝鲜小孩,并从朝鲜小孩的头发里取到了亮亮留下的重要情报。这个片段,把神枪手原型张桃芳的机智勇敢,特别是“冷枪”传奇表现得淋漓尽致。
看整个电影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完全进入了那个战争年代。场面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紧张得大气不敢喘,看到一个又一个的战士牺牲了,我眼泪就掉下来了。在冰天雪地里,战士流淌的热血跟白雪形成了鲜明对比,战争的残酷直击心灵。
电影《狙击手》可能与我们家乡张桃芳的真实环境有些偏差,因为电影“狙击五班”小队中,他们的方言不是四川话就是陕西话,但是,艺术的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这个电影故事,让我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特别是当今的年青人,能够体会到这一点,这部电影就算是成功的了。
《狙击手》电影观后感9
昨天连看两场春节档的电影,一个是《长津湖之水门桥》,一个是《狙击手》,出了电影院,眼睛都肿了,我泪点比较低。
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不知道从拍摄手法、运镜、美术、音乐这些专业的角度去评价,但从一个普通观影者的角度,同样是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同样是好电影,张艺谋的《狙击手》更能打动我。
《长津湖》是从更宏大的角度去叙事,从写作的角度来说,是场面描写。能宏观把控场面是需要高水平的',要能面面俱到却又不能忽略细节,要能营造意境又不能浮于表面,从这一个角度来说,《长津湖》可以说并不逊色于好莱坞商业片。视觉上的恢弘大气,音乐上的荡气回肠,最大程度地让观众感受到战争带给人的震撼,让英雄人物更显悲壮,让享受先辈用生命换来和平的我们更加动容,所以,在《长津湖》的电影场里,会听到观众的唏嘘声,小声的抽噎声以及震撼声。当然,泪也是流得更加酣畅。这个时代需要这样高昂的号角,去吹响那些正在被遗忘的历史。
《狙击手》是从更细节的角度去叙事,从写作的角度来说,是以小见大,是细节刻画。张艺谋导演通过一个五班的故事,去繁从简,以小见大,从更细腻的角度去剖析战争的残酷。《长津湖》里大场面会让人无形中麻痹每一次伤亡带来的痛感,更多的情绪出口都在几位主角身上,他们英勇善战,他们视死如归,他们的牺牲能激发观众更强烈的痛。然而,在战场上,有多少无名英雄可能没有立过赫赫战功,没有悲壮就义的瞬间,他们可能只是在某一次冲锋中被扫射过来的子弹打穿,被扔过来的火炮炸飞,可就是因为有了多少这样鲜活的生命用自己的身体去挡住了一颗颗子弹,才能把敌人一次次地打回去,而这些在大场面中是很难感受到的。
《狙击手》中的这场战斗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也许并不重要,在庞大的牺牲数量中,五班牺牲的人数并不起眼。但《狙击手》中每一个战士的倒下都让我揪心、压抑,他们可能没有射杀一个敌人就倒下了,军功章上可能也不会有他们的名字。就像电影里说的,这只是一场普通的战斗,也许很多人都不会知道。真正的战场没有那么多高光时刻,而敌军也没有《长津湖》里面刻画得那么傲慢和不堪一击,战争从来不是用来宣扬英雄主义,而是让后来者铭记它的残酷。
在电影的最后,唯一活下来的人哭着对连长说:“连长,五班没了。”连长吼道:“谁说没了?”接着连长一遍遍报着五班的人名,身后的战士一个个的应答着。这一幕,最为触动。战场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刘文武,每一个班都是五班,每一人都是英雄。
《狙击手》的结束曲响起,却无人起身,电影院里很静,我却能感受到每个人眼中的泪,内心的痛。痛而不发,这种隐忍的痛感更能让人铭记。
曲终,人终散场。只希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我们,内心的热血永远不会散,民族的魂永远不会散。仇恨也许会随着时间慢慢淡忘,但历史必须铭记。铭记并不是为了雪恨,而是提醒自己,我们的民族魂一定不能丢。更要提醒后辈的我们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会自强。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管是《长津湖》,还是《狙击手》,都值得我们去观看。
《狙击手》电影观后感10
当朝夕相处的朋友在一天之中一个接一个的死去,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刚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已经有心理准备说会有一些人是打酱油的,会死掉,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电影的结局竟然是死光。
战争是残酷的,人的生命就像是大街上卖的烂青菜,一点也不值钱,而且死人就像是家常便饭,只有当身临其境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到冲击人心的痛苦。
这部电影的票房不高,但是并不意味着不好,反而我认为这是一部节奏把控很好的佳作,即使电影情节的套路略显老套,甚至观影多的人都可以猜到结尾,但是抛开这些,他给人最大冲击的是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
“大永!我想好了!我儿子的名字就叫铁板...” 砰!的一声,胖墩的头就被爆了。写道这里,我的眼睛还有种想哭的感觉。我是一个共情感很强的人,这样的感触在电影中反复出现,以至于让我在看完电影后恍惚了好久。
是啊,一群只有20岁左右的年轻人,生活还没有好好的感受就已经被战争夺去了生命。电影中,我无数次的把自己代入进去,无论是代入成最后活下来的主角,还是代入成死去的每一位年轻的战士,给我最强烈的感觉就是:
尊敬的前辈,虽然你们离开人世的年龄比我小,但是我非常非常非常的感激你们,不是你们,我们这一代凭什么可以享受人生,凭什么可以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凭什么去渴望成功!
我强烈推荐这部电影,即使剧情老套,但是那有何妨,战争就是这么残酷的现实,战争就是这么老套的剧情重复再重复,可是这部电影从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受到战争的可恶和身临其境感的共情,有这一点就够了!
你说电影中呈现出来的上前线前的毫不犹豫和豁达开朗是真实的吗?我认为是真实的,因为他们已经经历过无数次战友的死亡,也对自己即将面临死亡的危险麻木。他们真的是不怕死了,因为战友都死了,再死一个自己又有何妨呢?
这部电影和其他的战争片有本质的区别,其他的战争片都在渲染战友死去时自己的痛苦和对死亡的害怕,可是这部电影却将这些都弱化了,而是用每一个细节去描绘每一次死亡。
在战争面前,死亡才是主旋律,活下来的都是对死亡麻木的人。
【2022《狙击手》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2022年电影《狙击手》观后感范文02-10
最新2022电影《狙击手》观后感范文02-09
2022狙击手电影观后感(通用5篇)02-17
最新狙击手电影观后感(通用11篇)02-17
观看《狙击手》电影观后感(通用6篇)02-17
最新《狙击手》电影优秀观后感700字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