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较为繁琐的计算,需要按照特定的步骤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63 页 例 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 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3、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

  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读书吗?

  生:喜欢。

  师:读书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师:看来我们同学都喜欢读书,老师也非常喜欢爱读书的孩子,你想不想知道原因?

  生:想。

  师:因为爱读书的孩子会特别聪明,并且能够在课堂上有出色的表现。你们有信心在这节课上表现出色吗?

  生:有。

  二、 估算

  1、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从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本书24元,一套12本。

  师:那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一共要花多少钱?

  师:如何列算式?

  生:24×12

  师:为什么这么列式?说说你的想法?

  生:12个24。

  师: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学的是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而这个算式是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

  2、估算

  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12本书大约需要多少钱?

  生1: 24×12(10)≈240

  生2: 24(20)×12(10)≈200

  师:估算的结果240与实际结果相比怎么样?

  生:小了。

  师:为什么?

  生:因为240是10本书的价钱。

  师:那少算了多少?

  生:少算了2本书的价钱。

  师:那两本书的价钱如何算?那12本书到底多少钱?

  3、 师:好,请同学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赶紧将刚才24×12的过程在练习本上写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4、 汇报

  师: 240求的是什么?

  生:十本书的价钱。

  师:48求的是什么?

  生:2本书的价钱。

  师:288求的是什么?

  生:12本书的价钱。

  5、 比较

  师:大家看看这两个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想法?

  哪一种口算起来更简单?

  生:第一种。

  师:为什么?

  生:因为24×10算起来比较简单。

  6、 课件演示

  师: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跟随课件把口算24×12的过程再详细的看一下,首先把12分成10和2,10个24是24×10=240元,2个24是24×2=48元,那么要求12个24,再怎么算?

  生:240+48=288。

  7、 师:这也就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也就是把新知 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这是数学上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转化。

  三、 笔算

  1、 师:那么这道题能不能用竖式计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同桌之 间互相讨论一下。

  2、汇报

  ① 师: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能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288是怎么来的?

  生:不能。

  师:那能不能把竖式补充完整,让大家一眼就看出288是怎么来的。

  ② 师:大家来看看这位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很麻烦。

  师:为什么?

  生:有些数字在竖式里出现了两次,240、48

  师:能不能把它们结合起来,让竖式变的简单而清晰。

  ③ 师:48是怎么来的?

  生:24×2。

  师:240是怎么来的?

  生:10个24就是240.

  师:哪来的十?

  生:十位上的1是一个十。

  师:288是怎么来的?

  生:48+240=288。

  3、课件演示过程

  师:两本书的价钱24×2=48元,10本书的价钱24×10=240元,那么12本书的价钱240+48=288元。

  4、再回过头来看一下24×12详细计算过程

  师:首先用个位上的2乘24的每一位,得48,然后用十位上的1去乘24的每一位,得240,4写在什么位上?

  生:十位上。

  师:那么0怎么办?

  生:个位上。

  师:十位上的1乘十位上的2得200,2写在什么位上?

  生:百位上。

  师:最后把48和240加起来,得288.

  5、师:那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和这两个竖式不一样的竖式,请大家比较一下,哪一个更简便?

  生:第二个。

  师:那么0可以省略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如果省略,240就变成24了。

  师:大家看2在百位上,4在十位上,0写还是不写,都代表240,所以为了简便0可以省略。那么加号呢?因为都知道是加起来,所以为了简便也可以省去。

  6、师: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将黑板上的竖式计算完成。2乘4得8,2乘2得4,1乘4得4,

  4要写在十位上,1乘2得2,最后加起来。8落下来,4加4得8,2落下来。

  7、回归主题

  (课件)师:这是一道解决问题,所以别忘了写单位和答语,要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8、练习

  12×44 31×23

  师:观察两个48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48,而另一个是480.

  四、 练习

  师:那大家想一下,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应该要注意什么?

  生1:数位要对齐。

  生2:别忘了要加起来。

  师:那大家来看一下这两位小马虎又出了什么样的错误?

  改错题

  五、 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

  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考的问题。(课件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12

  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

  (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

  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请学生思考,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实际上算的是几本书的价格?(10本)那要计算一共花多少钱,还要怎么做呢?

  学生说想法,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24×2=48240+48=288

  生2:把24看成20,20×12=240。

  师:也是240元,这次,又少计算了哪一部分呢?

  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把24元估成20元,每本书少算了几元?(4元)要计算一共付多少钱,还要怎样做?

  学生口算4×12=48,240+48=28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

  课件演示20×10=200这部分,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还要计算哪一部分?

  结合课件演示学生口算:12×4=48元,2×20=40元,200+48+40=288元

  (2)回顾口算过程,为笔算作好铺垫。

  请学生回想一下口算的过程,是怎样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钱的,以这种口算方法为例,(24×10=240,24×2=48,240+48=288)请同位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变成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

  【设计意图: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实际得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为后面理解算理做铺垫。】

  2、笔算

  请学生结合着口算的过程,试着用竖式的形式来计算24×12=?

  请学生先独立试着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竖式。

  展示学生出现的几种竖式,全班交流、完善:

  预设生1:3个竖式

  预设生2:一个竖式,有+号,240后面写0。

  预设生3:一个竖式,无+号,240后面无0。

  学生讨论优化竖式。(重点讨论“+”和“0”的去存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竖式,在讨论交流中不断完善,形成后的笔算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情感目标。】

  3、梳理过程

  (1)课件演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先计算两本书的价格,用个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着计算10本书的价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这个24的位置决定了它表示的是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后面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后把它们(加起来),计算的就是12本书的价格了。

  【设计意图:结合着12本书,学生理解算理。动态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算法。】

  请同位互相说一说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然后请在探究中写错竖式的学生再计算一遍。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内化的一个过程。】

  (2)师生共同板书,梳理算法,加深理解

  现在没有了书,我们再一起把这个笔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学生说教师板书竖式。

  【设计意图:这次板书过程,看似重复,实际不然。目的一是检查学生对笔算的内化情况;目的二是为后面对比优化方法做铺垫;目的三是有利于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3)比较优化方法

  请学生对比口算过程和笔算过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理由。

  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计算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用竖式计算更简便一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请同学们用竖式的形式计算14×22=43×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题不在多,重点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如果小红下次买18本书,每本书24元,又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课下动脑筋好好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这节课学习的是不进位的乘法,后续将学习进位乘法,这一环节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连贯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在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掌握其数学学习方法。

  3、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用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学校买了一些彩色笔要奖给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每盒彩色笔24枝。

  2、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画面情景提出问题,自己尝试解答。

  3、全班交流,进行互评。

  学生可能提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时就可以沿着这个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如果没有,教师也参加活动,提出问题。

  比如:10盒一共多少枝?20盒呢?学生口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导入例题,猜测得数。

  再问:如果买了12盒呢?学生独立猜测,并记录结果。

  二、主动探索,验证结果。

  怎么验证你猜测的结果是否正确?(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应该计算出结果)

  1、教学24×12的算法。

  (1)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解法,并用算式表示出来。(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

  (2)明晰计算思路,汇报交流,体验算法多样化。(在电脑上展示学生的算法)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其它小组要认真听,及时补充。(学生的方法里可能有用竖式的方法,如果没有,还需要老师继续引导。)

  (3)讨论哪种方法简便?

  (4)统一认识,确定简便的方法,引导学生试写成竖式。

  (5)针对出现的情况讨论,关键处教师点拨,让学生领悟计算方法。

  比如,讨论大头蛙提出的问题:这个“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呢?(看竖式)

  明确:因数12十位上的“1”乘24个位上的“4”得4个十,所以4要写在积的十位上。

  (6)练习:如果买了23盒呢?请一名学生板演,其它在本上做。

  (7)师生共同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反馈练习,巩固知识。第39页练一练的第2小题。练习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识应用,扩展思维。

  1、第39页练一练的第1、3小题。

  2、趣味练习。11x11、12x12、13x13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嘛?和同学说说吧!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46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里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计算。

  2、在探究算法中,让学生与他人交流,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意识。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口算(指名说得数并说出怎样口算的)

  11×5= 110×5= 110×50=

  30×20= 30×200= 300×20=

  2、笔算:

  24×4= 39×2=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十位……,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揭题示标

  学习目标:会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

  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46页例1的情境图

  (1)学生观察: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该怎么列式呢?(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该怎样计算呢?

  2、我们一起来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46页例1,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笔算过程。思考:

  1、笔算14×12时,先用第二个因数( )位上的( )去乘14,得数的末位和( )位对齐。

  2、再用( )位上的( )去乘14,得数的末位和( )位对齐。

  3、最后把( )和( )加起来。

  (5分钟后回答问题)

  3.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独立自考,尝试解决。

  4.小组汇报,边板书边讲解

  师生共同分析14乘12的笔算方法

  1 4

  × 1 2

  2 8   ……….14×2 的积

  1 4 0   ………14×10的积

  1 6 8  ………14×12的积

  说明:在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方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5.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合作提升

  课件演示笔算的 过程(兵教兵)

  老师还有一个疑问:十位上的1和14相乘的积的末位数4为什么要和十位对齐呢?

  (140中的4是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4相乘得出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和十位对齐。)

  四.巩固应用

  1. 23×13= 33×21=

  2. 啄木鸟治病。

  2 2 31 3 4

  ╳ 4 3 ╳ 1 3 ╳ 1 2

  6 6 9 3 6 8

  8 8 1 3 3 4

  1 5 4 2 2 3 4 0 8

  ( ) ( ) ( )

  五、总结解惑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积加起来。

  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1 4 × 1 2 =168(本)

  1 4

  × 1 2

  2 8 ……1 4 × 2的积

  1 4 ……1 4 × 1 0的积

  1 6 8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围棋吗?

  呈现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教师展示三种计算的方法。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30。

  教学目标:

  1、结合“整理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新书放在新买来的书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师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师: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师板书问题)

  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列式

  师:小女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师板书:18×11=)

  2、估算

  师: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200本书放得下吗?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

  生估算

  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怎么估算的?

  方法1:把11看成10,18×10=180

  方法2:把18看成20,20×11=220

  方法3:把18看成20,11看成10,20×10=200

  独立计算

  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200本书吗?请同学们算一算。

  3、交流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

  大家同意吗?

  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4人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

  方法1:18×10=180,18×1=18,180+18=198

  方法2:11×18

  =11×9×2

  =99×2

  =198

  4、重点介绍列竖式的方法(请列竖式的学生介绍)

  师:18为什么要和11对齐?(数位要对齐)接着你怎么想?(生:18先乘11个位上的1,得18,再用18乘11十位上的1,得180,写在18下面一行,后将18和180相加得198。)

  18乘11十位上的1,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

  (生:11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8乘10得180)

  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请几名生说说列竖式的步骤,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练习:

  1、试一试

  第1小题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第2、3小题让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师巡视指导。

  2、口算

  比一比,看谁得第一!生完成后可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交流。

  3、计算

  先估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

  5、思考题

  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生发现的规律若有价值性,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四、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喜欢解决哪种问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04-09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04-09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设计12-27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设计03-21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15篇04-09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范文04-25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04-22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04-15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10-10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