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心得体会

时间:2023-11-16 19:19:54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心得体会

  立德是指建立德业,树人是指培养人才,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条件和基石。所以,“五育”并举应该以德为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好的教育,不能仅关注考试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更应关注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好的教育,不能仅关注课堂知识和技能堆叠的厚度,更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和性格涵养的高度——这也是建设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回答的课题。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基本任务,新时期,基础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坚持学生主体的前提下,不断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来促进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作为教师,要从各方面培养机制着手。怎么才能多方面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学生,适应新局势的需求?2月25日下午14:00,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副理事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研究指导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特聘专家高国君做客百家讲堂,为大家精彩分享。

  一、国家课程改革的方向

  2021年3月6日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讲话: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谈,有提问的自由;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开阔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一些空闲的时间干一点他们高兴的事。因此,要带领孩子走进青山、田野,去接触花草、树木、绿水、青禾;观察日月星辰,才能感受到音乐中体现的意境,扩大认识的眼界,探索知识与创新的切合点,有助于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一线的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有四个转变。

  1.从过去解题要转向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的孩子还沉浸在题海战术之中,结果只能是苦不堪言,并不能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创新型的人才。

  2.要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更重要的是要让我们的孩子会学、巧学。

  3.要让学生从学好要走向好学。我们的孩子今天考了八十九十一百,甚至考了他理想的高中,理想的大学,但他好学吗?他能够终身学习吗?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好学的`问题,成了今天我们全中国14亿人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孩子在手机上刷游戏,刷碎片化的,搞笑的不具有理性思维的东西,而没有静下心来去阅读一本书。

  4.从育才转向育人。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人要教心,育才先育人。

  二、学校教育要五育并举

  现代教育,如果不进行五育培养,而不能形成教育螺旋上升的这样一个良性的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深刻地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就是要重构符合时代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的教育模式、教学模式、学习模式、人才模式、评价模式,培养时代新人。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文件具体要求,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德育从小做,如:老师把学生教好,学生把学习学好就是爱国。那一个公民怎么爱国?当你看到一个水龙头在流水的时候,你过去把它拧上,这就叫爱国。我们和孩子在一起,就是和未来在一起。我们和孩子在一起,就是和世界在一起今天的老师如果不具宽广的视野,宽广的胸怀,那么就不能很好的完成让学生放眼世界,具有天下胸怀这样的格局。

  三、学科思政落实立德树人

  2019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新时代教育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全学科的。哪怕是学校的一花一木,哪怕是学校里头的一个搞卫生的或看门的门卫,他们都有教育的职责,教育的功能。所以,我们今天要建构的是学科思政的思想,而不是仅仅的只有思政学科的思想。每一门学科,就从学科育人的角度讲,都有帮助学生扣好人生扣子的价值和担当。在课堂上你觉得你把知识讲完了就是完成了所有的教育,那是远远不够的。

  四、践行历史使命勇于担当作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期基础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发展,坚持以生为本,坚持五育并举,努力探索五育融合,传承红色基因,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设培养时代新人,使之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同仁共同发力,努力探索并解决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能勇担时代使命,不断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近现代物理的重大成果,都建立在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科学探究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科学创新的精神,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进行劳动教育的载体。如在物理课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自制日晷和沙漏,讲解其物理原理和构造,让学生惊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物理知识中既有自然的美、又有成就的美。比如光学中能认识色散(如彩虹)、日食和月食的自然美,热学中能体会到斗转星移、春秋轮回、雨雾霜雪等自然景观的美妙和谐。同时让学生感受科学是美的,创造科学的人更美、物理学家的精神美无与伦比。无论是从爱迪生的发明、法拉第的发电机、还是从牛顿定律、爱因斯坦理论中都能领略到伟人的风范。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教材中所蕴涵的美感巧用课件等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美感。借用学生课外拓展阅读之放大镜,折射出课堂德育的光芒,阅读物理学发展史,能够让学生明白物理发展道路的曲折,明白追求真理的道路是曲折的,但也是光明的,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养成正确的价值观。阅读人物传记,学习物理学家们的优秀品德,用榜样效应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阅读科普读物,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能杜绝封建迷信,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二课堂科技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养成勤动手,坚持不懈的行为习惯,又培养了学生善于动脑、敢于创新、交流合作的探究精神。例如,在环保小制作中,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小实验、小制作,这样既渗透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思想又能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创新发明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不断尝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促进了五育在学习中的有机融合。总之在物理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不断的通过教学实践,以育养劳,以育促智,以育益美,以育强体,以育渗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五育并举心得体会11-18

五育并举心得体会09-04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征文05-13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作文08-29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生命教育心得体会10-11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心得体会07-05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09-11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心得体会04-07

家庭共育立德树人教育心得体会04-29

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