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母亲》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26 18:41:02 《母亲》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母亲》教学设计

  《母亲》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直接反映工人阶级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为争取社会主义而斗争的长篇小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母亲》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母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熟读背诵这首诗歌。

  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朗读训练及诗歌的理解。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

  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会冰心老人的深情之作《荷叶 母亲》中的慈母之爱。(板书课题)

  二、授新

  1、学生介绍冰心情况,教师补充: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时期第一批现代女作家。创作风格被称为“爱的哲学”:母爱、童心和自然。代表诗集《繁星》《春水》。

  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并蒂、花瑞、菡萏、敧斜、慈怜、荫蔽

  3、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

  (2)教师提醒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做朗读技巧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

  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

  (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画面;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

  (2)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教师板书)

  (3)作者三次描写红莲,每次对红莲的描写都不一样,她的情绪也各不相同,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作者的情绪随着花的处境而变化?(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去。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教师板书)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博大无边,“心中的雨”指人生的风雨坎坷,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坎坷磨难的人。)

  三、小结

  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具体形象而感情真挚。

  四、练习

  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母爱的光辉下,请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的。

  2、有感情的背诵比赛,评出优胜者。

  五、作业

  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荷叶 母亲

  冰心

  三看红莲:雨前红莲、雨打红莲、 叶覆红莲

  三种情绪: 烦闷、 不适意、 不宁心绪散尽

  《母亲》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母亲》这首诗的内涵,感悟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通过对冰心作品的学习,了解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珍惜和回报母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分析《母亲》这首诗的意象和情感,理解母爱的伟大。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冰心的文学风格,理解其思想内涵。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母亲》的诗歌原文、冰心的生平简介及文学成就介绍。

  2. 学生准备:预习《母亲》这首诗,了解冰心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播放一首赞美母爱的歌曲,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2)提问学生:“你们觉得母爱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一首诗或一首歌让你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2. 新课学习

  (1)介绍冰心及其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冰心的背景和文学地位。

  (2)朗读《母亲》这首诗,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问:“诗中的母亲是怎样的形象?诗人通过哪些细节来描绘母亲?”让学生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4)探讨诗歌的文学风格,引导学生体会冰心的语言特点和思想内涵。提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你觉得冰心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 课堂练习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母亲》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2)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表达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4. 总结提升

  (1)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回报母爱,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母亲》这首诗。

  2. 完成写作练习,将短文交给老师批改。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母亲》这首诗,让他们深刻理解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冰心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珍惜和回报母爱。同时,我也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母亲》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母亲》,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掌握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深入探究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母爱,培养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母亲》一文的主旨,感受冰心的母爱情怀,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比喻手法,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这些手法表达对母爱的赞美。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提前研读《母亲》一文,收集相关背景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母亲》一文,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首歌颂母爱的歌曲,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学习《母亲》一文营造氛围。

  2、自主阅读

  学生独立阅读《母亲》一文,勾画出不懂的词句,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

  3、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旨、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方面,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深入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比喻手法,如“母亲是大海”、“母亲是灯”等,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中的情感变化,如作者从对母亲的思念到对母爱的感悟,让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5、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归纳文章的主旨和内涵,强调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母爱。

  6、作业布置

  (1)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母亲》一文的理解和感受。

  (2)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其他代表作品,如《寄小读者》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五、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深入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本教学设计也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让学生在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的同时,学会感恩和珍惜母爱,培养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母亲》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热爱的写法。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并且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一组荷叶、荷花的图片。

  2.大家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

  3.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热爱的写法。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三、作者简介。(多媒体出示)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往事》《超人》《寄小读者》等。

  四、检查预习。(多媒体出示)

  1.读准字音。

  并蒂 姊妹 菡萏 徘徊 敧斜 荫蔽

  2.解释词语。

  菡萏 欹斜 荫蔽 慈怜 并蒂莲

  五、听读感知。(配乐朗读)

  出示听读要求:

  1.这篇课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哪一自然段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指名回答,多媒体出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最后一自然段。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学生齐读。

  六、研读感悟。(合作探究)

  1.课文哪些自然段是描写红莲的?分别描写怎样的红莲?

  指名回答。

  (师板书:初雨红莲、雨中红莲、叶下红莲)

  2.请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时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

  学生讨论、交流。

  (师板书:烦闷、不适意、不宁、散尽、感动)

  3.师生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课文中的有关语句。(重点研讨:不宁、散尽)

  ①作者的心情为什么烦闷?为什么不适意?

  ②作者心情不宁的原因是什么?

  ③作者不宁的心情为什么会散尽?

  ④当作者看到叶下红莲在雨中再也不摇动时,又有什么感受?

  ⑤多媒体再次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讨论交流:

  A.“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B.你是怎么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的?

  C.作者借荷叶来抒情有什么好处?

  ⑥师小结后,再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4.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作者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在一起赏莲的情景呢?请大家自由读,并说说自己读后的理解。

  ②引导学生感受母爱,并再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③指导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七、课堂总结。

  本文是一篇以花喻人,托荷赞母的散文。通过写大雨中荷叶遮盖荷花,联想到母亲爱护儿女,以抒发对母亲和母爱的赞美之情。(板书:母爱)

  同学们,其实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就在那点滴的小事里,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这伟大的母爱吧!(多媒体出示一组赞美母亲的图片。)

  八、拓展延伸。

  1.学生欣赏图片并谈感受。

  2.小结: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份伟大的母爱。母爱是温暖的,母爱是无私的,最后,让我们来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多媒体出示: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学生齐读。

  九、布置作业。

  1.这首散文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2.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3.背诵全文。

  《母亲》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母亲》中蕴含的情感和主题,感受冰心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怀念。

  2、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比喻、象征、反复等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表达力。

  3、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引导他们珍惜与母亲相处的时光,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

  二、教学内容:

  诗歌原文:《母亲》冰心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冰心的生平,以及她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和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诗歌语言特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象征、反复等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表达力。例如,“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这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母亲是孩子的避风港,给予孩子安全和保护。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与母亲相处的点滴,为学习诗歌做好情感铺垫。

  2、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分析诗歌: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歌,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同时,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就诗歌中的情感、主题和语言特点进行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母亲相处的时光,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祝福和期待。

  四、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诗歌《母亲》中蕴含的情感和主题,感受冰心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怀念。同时,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珍惜与母亲相处的时光,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母亲》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06-12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6-10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02-08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11-04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04-21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06-01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11-11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12-25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01-24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