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内能教案1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内能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内能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掌握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理解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的原理。
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内能的概念,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正确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提问复习:回顾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引出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进而讨论内能的概念。
提出问题:什么是内能?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区别?
2. 新课讲授
内能的概念:明确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温度与内能的关系:通过实例说明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引导学生理解内能与温度的直接联系。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做功:通过压缩空气引火实验,演示对物体做功使内能增大的现象;通过气体膨胀温度降低实验,说明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
热传递:讲解热传递的过程,如烧热工件在冷水中冷却的例子,理解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 课堂练习
给出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分析其中内能的变化及其原因。
4. 课堂小结
总结内能的概念,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以及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强调理解内能概念的重要性,以及对生活实例中内能变化的分析能力。
内能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了解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
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理解内能的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什么是物体的内能?为什么开水会把瓶盖弹起?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出内能的概念。
2. 建立概念
讲解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
通过类比,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特点。
3. 深化概念
讨论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体积、物质的量等。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4. 改变内能的方法
讲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通过实验(如压缩空气引火实验)演示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其他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如热传递)。
5. 热量
讲解热量的概念和单位(焦耳)。
引导学生理解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
6.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布置适量作业,以巩固学习效果。
四、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
内能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用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重难点
本节是由“内能”、“物体内能的改变”两部分内容组成的。内能是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运动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的概念就比较抽象,学生是通过宏观现象来推测微观机理建立的,而内能的概念也非常抽象,内能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会发生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它不是物体内部所含有的量,而是一个变化量,要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对热量概念的建立也是本节重点之一;另外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难点: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教学策略
内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直接接受和理解。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机械能的知识,可用对比的方法,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弹簧被压缩或拉伸时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存在分子势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可以通过物体温度的变化来反映内能的变化。内能改变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可以给出生活中常见的内能改变,对内能改变方法进行分类,从而总结出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热传递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它是一个过程量,反映内能的变化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表述,热传递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涉及两个方面,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做功,通过实验来证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中采用了转化的方法,如压缩空气使其内能增大,转化为棉花的燃烧等。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能量的转化。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空气压缩引火仪、烧瓶、打气筒、自行车车胎、橡皮管、玻璃管、水、暖水瓶。
教学过程
演示:给一个回力玩具汽车上紧发条,使其在水平桌面上运动。
小汽车的动能是怎么来的?
学生观察小车运动,得出小车的动能是由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演示:从一个装满开水的暖水瓶中倒出一部分水,用软水塞塞紧,注意观察瓶塞。
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
水蒸气具有能量,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能。
学生观察实验,思考问题。
提出猜想,可能是来自于热水(或热的水蒸气)。
结合实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新课内容(25分钟)
内能
展示具有动能的物体的图片和视频。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是动能。分子具有动能吗?
展示具有势能的物体的图片和视频。
弹簧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力,还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有分子势能吗?
我们把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和机械能是同种能量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异同点吗?
小结:内能是与机械能不同的一种能量。物体可以没有机械能,但一定有内能。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结合动能的特点,思考问题。
分子也具有动能,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结合势能的特点,知识迁移得出:分子具有分子势能,因为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根据前面的定义,学生讨论。
机械能是与物体整个机械运动情况有关的能量。而内能是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内能和机械能的单位都是焦耳(J)。
学生进行讨论补充。
利用对比的方法得出内能的概念,注重物理方法培养。
培养对比的物理方法。
内能的大小
猜想:内能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说说你的猜想依据。
小结:
1.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2.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状态等有关。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判断下列物体内能的变化。
1.太阳下的一瓶水,温度升高。
2.一杯水喝掉一半。
3.水结成冰。
学生讨论,进行猜想,同学之间相互补充。
1.内能可能与温度有关,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内能越大。
2.内能可能与质量有关,因为质量越大,物体所含分子数量越多。
学生根据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判断内能的变化。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物体内能的改变──热传递
如何判断一个物体内能大小的变化?
把刚煮熟的鸡蛋从开水中拿出放入冷水中,判断鸡蛋和水的内能的变化。并说出理由。
鸡蛋和水的内能发生了改变,它们之间发生了热传递,通过热传递改变了鸡蛋和水的内能。
热会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高温物体的温度会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内能增加。
在鸡蛋和水的例子中,热传递的方向?
热量:
1.定义:在热传递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2.单位:焦耳(J)。
3.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
4.内能反映的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描述,不能用“具有”、“含有”等词描述。
5.热传递中转移的是热量,不是温度。
你能举出一些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吗?
讨论:
结合问题,讨论温度、内能和热量的不同点。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物体内能增加,温度是否一定升高?举例说明。
小结: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也是某一时刻的状态量,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热量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表述。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来判断物体内能的变化。
鸡蛋的内能减小,水的内能增大。因为鸡蛋的温度降低,水的温度升高。
热传递从高温的鸡蛋向水传递。
学生讨论,举例。
冬天利用热水袋取暖、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夏天把食物放入冰箱冷藏等。
学生讨论,进行交流。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是增加的;液态晶体在凝固时,温度不变,但要放热,内能减少。
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思考、自学能力。
利用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物体内能的改变──做功
除了热传递外,还有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投影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图片和视频,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
分组实验:怎样使一段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器材:一段较粗的软铁丝、一个打火机、一张砂纸、热水袋、小毛巾等
学生讨论实验方法,并尝试完成实验。
分析论证:你能给这些方法进行分类吗?
你还能举出一些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实例吗?
得出结论: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
演示实验
1.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1)实验中硝化棉的作用
(2)实验中谁对谁做功?
通过实验可以知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利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请一同学用手感觉气筒外壁上下部分的温度,形成此现象的原因?
由此可见,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是气筒外壁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摩擦在这里是次要的。
2.在烧瓶内盛少量水。利用打气筒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1)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瓶内放水的作用是什么?
(3)实验中谁对谁做功?
本实验中通过水蒸气液化形成水雾来反映气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的,也是利用了转化的物理方法。
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少,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你能再举出一些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例子吗?
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这些图片说明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学生进行实验,可能会出现下列方法:
1.用打火机去烧铁丝,使铁丝的温度升高。
2.把铁丝放在热水袋上,用热水袋焐铁丝。
3.把铁丝反复弯折,使铁丝温度升高。
4.用砂纸反复摩擦铁丝,使铁丝温度升高。
……
方法1和2属于一类,采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另外两种方法采用做功的方法改变了铁丝的内能。
结合实际生活,学生举例,如摩擦生热、钻木取火等。
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提出的问题。
实验中利用硝化棉的燃烧反映了筒内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采用了转化的方法。空气内能增加是因为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把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
打气筒外壁下面温度比上面的温度高,主要的原因是压缩空气做功增加了内能。
学生观察实验,在瓶塞跳出时,可以看见瓶内出现水雾。它是由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利用打气筒给瓶内打气时,压缩瓶内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瓶内的水汽化形成大量无色的水蒸气;当瓶内气体冲开瓶塞时,空气推动瓶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
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
如打开可乐瓶盖时,会在瓶口出现“雾”;把车胎内的气放掉时,在气门芯处出现小水珠等(可以进行课堂实验)。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利用分类总结的方法得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结合实例,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实验的能力。
结合实例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
1.利用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你能说说这两种方法的异同吗?
2.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升高吗?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吗?
结合本节所学内能,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也可以作为课后的思考题。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结(5分钟)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
3.温度、内能与热量这三个物理量的关系。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
1.本节主要内容是内能和内能的两种改变方法。
2.内能是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的大小与温度、质量等因素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3.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是能量的变化量。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可以通过物体温度变化反映物体内能的变化。
4.物体内能的改变可以利用热传递和做功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作业布置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1、2题。
按要求完成。
知识巩固。
内能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内能和机械能
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
首先木块有势能,也有动能棗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木块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小结
(1)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所指的动能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内能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实际利用,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通过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学习,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3、联系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关系,感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建立发展的观念
【教学建议】
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和社会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和社会实践。
在内能的利用的发展上,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学习。
环境保护的学习,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信息中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难点分析】
利用内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保护环境的措施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
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和内能利用及环保有关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可以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大气污染的危害是什么;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我国利用内能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各种内能的利用方式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是什么。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实例如下
实验探究:调查附近的工厂在利用内能进行生产上是如何进行的,对于环境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写出调查报告,分析的结论等。
实验探究(另一例):调查社区中是如何利用内能的,调查本地区近三十年中利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咨询和分析现在的取暖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样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分析并得出调查报告和结论。
信息学习:网上查阅有关内能的利用,环境保护,及内能利用对环保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是为了形成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板书设计】
第六节 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1、内能的利用
2、环境保护的问题
内能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时的物理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深入理解及影响因素;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物理过程。
难点: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时的微观机制。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关于能量和内能的基本知识。
导入新课主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内能及其改变方式。
2. 新课讲解
深入讲解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强调内能与物体温度的关系。
讲解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实验探究
分组进行压缩空气引火实验和气体膨胀温度降低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加深对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过程的理解。
4. 交流讨论
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时的区别和联系。
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相关知识。
5.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改变内能的方式,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介绍一些与内能相关的前沿科技或应用案例,拓展学生视野。
6.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物理过程及区别。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与内能相关的'科学问题和技术应用。
四、教学反思
反思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收获。
反思学生对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过程的理解程度及存在的疑惑。
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探究能力。
内能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内能的概念,并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 学生能通过实例和实验,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物理过程。
3. 学生能够区分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时的区别,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内能的概念、温度与内能的关系、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
难点: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时的.本质区别。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什么是能量?我们身边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引导学生回忆并回答)
引出新课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能量形式——内能。
2. 新课讲解
定义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
讲解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讲解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并通过实例和实验进行说明。
3. 实验演示
压缩空气引火实验:展示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大的过程。
气体膨胀温度降低实验:展示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内能减小的过程。
4.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用做功或热传递来解释?
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重点:内能的概念、温度与内能的关系、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
强调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时的本质区别。
6.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与内能相关的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四、教学反思
反思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反思学生在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过程时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内能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并能简单的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通过练习旧知,利用类比分析总结的方法概括出什么是内能
3、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的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的本质。
教学过程
环节1:新课导入
师:演示实验,可观察到:水沸腾后塞子飞出去,试管中出现白气。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推动塞子的能量来自哪里?
想知道原因吗?那就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能—内能。
环节2:建立概念
问:内能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能量呢?
生:学生思考。
师:什么是动能呢?什么是势能?什么是机械能?
生:学生回忆并回答: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变而具有的能量;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的总和,这里的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师:说明分子有“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引导学生讨论形成内能的概念。
问:内能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分子动能,分子势能有哪些影响因素?
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不同?屏幕展示对比
(分子因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叫分子动能,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物体内有大量的分子,宏观上只研究一个分子的能量没有实际价值,我们类比机械能用一个新的物理量来表示所有分子的能量。
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内能也是能的一种形式,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机械能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时间所具有的能。)
环节3:深化概念
小组讨论:
观察:温度越高,物体分子运动越激烈。
讨论:一定质量的某物体的内能大小和什么有关呢?
结论: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此外,内能还跟物体的体积、状态有关。质量相同的100℃水蒸气的内能大于100℃水的`内能。
学生思考:
物体的温度变化,它的内能就发生了改变。要改变物体的内能有哪些办法?
做一做,找一根粗铁丝,想办法使它的温度升高从而内能增加。看看谁的办法多。
讨论并实践提高铁丝温度的方法。提出使铁丝温度升高的方法有:用火焰加热、太阳晒、用手搓、用手捂、踩在脚下用力拉、用铁锤不断敲击、反复弯折。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改变物体内能办法有做功和热传递;让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的有关事例,并进行分析解释。经过分析,使之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的本质。
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的本质是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环节4:巩固提高
例:关于内能,正确的说法是( )
A、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B、一个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
C、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
D、物体的机械能加上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
环节5:小结作业
引导学生总结:
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大小不仅和物体温度有关,还和质量,物态、体积等因素有关;
2、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的本质是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教学反思
一、学会探究,适当鼓励,激发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探究“使铁丝内能变大,温度升高”的方法。在学生充分讨论后,再请学生发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很多方法。这当然是好,但我认为提出“用弯折粗铁丝的方法来提高铁丝温度,增大铁丝内能”的同学真是难能可贵。因为他不唯书,不唯师,用自己的方法发现了粗铁丝内能增加变热的现象,难道我们不应为他叫好吗?在课改前,有一句话非常流行,“老师,请不要吝啬您的掌声”,那么在现在我要说一句“老师,请用好您的掌声”!
二、重视实验,引导观察,学会归纳。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以往对它的作用重视不够。虽然有时认真地做一次给学生看了,学生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时或者不做实验,只用口头说说讲讲;或者有时只用电脑课件模拟,变真为假,然后要求学生记、背结论等等,这些做法不但失去了演示实验应有的作用,更失去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能力的机会。教师演示实验的教学过程也是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通过有效的、层层加深的提问,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通过学生的参与,达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教师不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让学生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同时完善了教师自己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教师层层深入地提问、启发,通过参与演示实验的全部过程,不但理解了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也知道了如何去设计实验达到用的,如何根据实验现象通过进一步分析,归纳出物理规律。
三、把探究活动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始终。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认为,所谓“科学探究”,应不仅仅是安排在教科书中的“探究活动”这一部分内容,它应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的演示实验也是“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另外,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探究,更应让学生在课堂外学会探究。只有这样,才真正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去研究大千世界的奥妙!
内能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改变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
3、通过实验和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教学准备
压燃演示器、铁丝(多根)、酒精灯(多只)、烧瓶、皮塞、气筒、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装着开水的开水瓶的塞子有时会被弹出去,塞子的动能从何而来?
引入课题:“内能
一、内能
通过前面学习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分子具有动能。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有势能。对此,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提问:分子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情况下有分子势能?等等。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的动能就越大,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分子之间都存在分子势能。归纳: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体会:内能是一种不同于物体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探究活动:怎样能够使铁丝变热?让学生动手试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演示:用酒精灯加热;来回弯折;在其他物体上摩擦等。 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找出不同方法的共同现象、特征并交流。(可以对铁丝传热,也可以对铁丝施力。)
演示:压燃演示器。空气推动皮塞时内能改变。提问:观察到的“白雾”说明了什么?(观察得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白雾”说明: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发生了液化。
(板书)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④存在状态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四、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5。
内能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理解并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能正确理解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关系.
2.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内能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演示法,实验法,分析法,实验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嫦娥二号奔月动画视频,让学生观察、思考与交流.利用学生的感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迅速进入课题思考,同时也让学生为祖国成就而自豪.
待学生看完后,教师提问:嫦娥二号发射、进入月球轨道三次制动,依靠什么能量做动力呢?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
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靠的是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火箭做功,把卫星送上月球.燃气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量呢?这种能量有什么特点?它与前面学习的电能、机械能有何不同呢?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你就会明白.好,下面我们开始探究学习.
【进行新课】
知识点1内能的概念
1.内能的概念
教师可先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指出运动的物体因运动而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因被举高且受重力而具有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因有弹力而具有弹性势能
师:我们知道宏观物体运动时具有动能,那么微观物体分子具有什么能呢?
生: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那么分子也具有动能.
师:真棒!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那么它的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上节课讲的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具有的动能也就越大.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知道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具有势能,而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会不会也有势能呢?
生: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应该也具有势能.
师:同学们说得对,我们知道宏观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而微观物体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我们叫做内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内能.
板书: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师:请同学们思考:是不是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有的回答是,有的回答不一定)
师:大家不要着急,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看教材P8页的图片13.2-3,然后分析这两幅图中的铁水和冰块具有能量吗?为什么具有?
生1: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很剧烈,它具有内能.
生2:冰山上冰冷的冰块,虽然温度很低,但其内部的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它具有内能.
教师鼓励学生,并进行总结和板书.
板书:一切物体内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那么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例题1(多媒体展示)下列有关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内能是物体内部一部分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
C.内能是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D.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解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刻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故选D.
答案:D
2.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师:请同学们思考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
生1:机械能是宏观物体具有的,看得见,能直观感受到.而内能是微观分子具有的,看不见,只能借助它表现出来的现象感知;
生2: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因此,内能应该每时每刻,不论何种状态都具有;但物体的机械能不是每时每刻都有.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内能是与分子运动相对应的能量,是物体内部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之和,是与物体内部分子数、温度、分子间距离有关的能量.机械能是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相对应的能量,是物体动能与势能之和,是由物体质量、整个运动状态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
板书:
(1)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不能混淆.
(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并不是所有物体都具有机械能,如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石头便没有机械能.
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
知识点2内能的影响因素
师:内能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请大家积极发言.
生1:与温度有关,物质温度发生变化时,分子运动速度快慢也会变化,所以物体内能也会变化.
生2:与质量有关,对同一物质而言,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数目越多,所以分子动能和势能也大,内能也大.
生3:与状态有关,当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分子间距离也会发生变化,则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也会变化.所以分子间势能发生变化,内能也变化.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和板书.
板书:
(1)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2)内能还与物体的体积(或质量、状态)有关,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体积(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例题2(多媒体展示)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小
B.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C.物体运动得越快,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D.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解析:在分析物体内能大小时,应注意物体的内能与三个因素有关,即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举起的高度无关,物体的速度和举起的高度影响的是机械能,而机械能与内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对于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同种物质,温度相同,状态不变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故选D.
答案:D
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
【教师结束语】
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内能这个物理量,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知道一切物体无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知道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知道内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温度、状态(体积),我们今天就学到这.好,谢谢!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师首先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联想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在初步给出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建立内能的概念.
2.教师在利用分析比较法讲述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首先说明内能与物体整体的运动无关,而机械能与物体整体的机械运动有关.例如,抛到空中的球,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它在空中飞行,具有动能,球的重力势能和动能构成球的机械能.球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而且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因此球在具有机械能的同时还具有内能。
内能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并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内能、热量概念的理解,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的理解。
【难点】
内能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先给大家播放蒸汽机车工作的视频,并解释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蒸气可以带动火车前进,为了解释原因,进而引出课题《内能》。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内能
教师提问: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
学生回顾旧知,为内能概念的建立打下基础。
出示运动着的足球和弹簧被拉伸的图片,并提示构成物质的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引出“分子动能”、“分子势能”,从而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内能的概念。
教师提问:回顾机械能的概念,思考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内能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是什么关系?
学生结合教材: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由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猜想温度可能与内能的大小有关,并且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首先,列举生活中将烧热的工件在冷水中冷却的例子,讲解这个发生热传递的过程因为温度的改变,使物体的内能也发生了改变。
学生总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及时深化: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之后,教师讲解热量的概念并指出,物体吸热和放热分别对物体的内能有怎样的影响。
其次,展示冬天搓手取暖和滑滑梯的图片,思考还有没有其他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演示实验:
①在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②在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发生的变化。
学生观察后总结:
①图片中说明摩擦生热,而这部分内能就是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功;
②实验一,发现棉花燃烧起来,因为活塞压缩气体做了功,增大了空气的内能;
③实验二,观察到了瓶内有“白气”产生,说明瓶内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小水滴。这个过程是因为气体膨胀对外做了功,降低了内能。
综合演示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得出结论: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总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环节三:拓展提升
结合本节课知识,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环节四: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本节所学内容。课后查一查什么是温室效应,思考内能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
内能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掌握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会用实验方法验证物理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为什么热水和冷水混合后温度会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出内能的概念。
2. 建立概念
通过分子运动的类比,引出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概念。
讲解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并强调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能量总和。
3. 深化概念
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内能的`因素,如温度、体积等。
通过实验(如气体膨胀温度降低实验)演示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的.过程。
4. 改变内能的方法
讲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其他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5. 课堂练习
布置适量练习题,以巩固学习效果。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6.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和实验方法。
布置适量作业,以巩固学习效果。
四、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
【内能教案】相关文章:
物理内能教案02-08
物理内能教案02-08
内能物理教案11-08
关于物理内能的教案08-26
初中物理 内能 教案12-28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最新01-29
《内能》说课稿12-11
初中物理 做功和内能的改变 教案12-28
内能教学反思10-30
《内能》的教学反思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