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2024年农贸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4-03-28 15:15:22 2024年农贸市场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2024年农贸市场调研报告

  农贸市场不仅是为老百姓提供农产品买卖的零售场所,同时是文化、民生、产业三重价值的体现,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农贸市场调研报告(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4年农贸市场调研报告1

  农贸市场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为进一步推动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工作,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6月上旬,制定专项监督实施方案,开展学法学规;6月中旬,与市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开展视察,对河东、孔浦、白沙等农贸市场进行检查;6月下旬至7月中旬,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区人大代表开展调研、暗访、视察等活动,实地检查日湖、里夏、孙家、裘市等10余家农贸市场,并召开座谈会,听取部门情况汇报,广泛征求代表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评估

  (一)强化组织领导,理顺农贸市场管理体制。坚持把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农贸市场进行现场调研、督办。建立全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中有关困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力度。

  (二)注重多措并举,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步伐。以全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攻坚行动为契机,通过新建与对标改造、完善设施与规范管理、净化环境与提档升级相结合等方式,分级分层分类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一是在基础设施上提升。区市场监管局多次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各个农贸市场调研,指导农贸市场实施基础设施提档工程。实行划行规市,对经营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布局。针对市场内地面湿滑、排水不畅、用水麻烦、货物乱堆放等问题,改建原有排水系统,对场内各交易区进行分割,明确经营户卫生责任区域,统一供电,统一定制操作台,统一配备电子显示屏、电子秤,市场整体环境更加有序规范、干净舒适。二是在日常管理上提升。严格落实巡查制度,开展市场动态管理、卫生保洁、索证索票、农残检测及证照规范公示等项目检查。加强市场整治规范,指导市场管理方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农贸市场秩序、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垃圾分类等方面的日常管理。为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区市场监管局实施驻场巡查检查,每日对辖区内各大农贸市场及外围开展活禽交易、野生动物专项督查,全面监测重要农副产品价格,保障了市场的平稳运营。三是在文明创建上提升。根据文明城市创建的标准要求,区市场监管局加大对市场管理方的督导,进一步加强对市场铺面、摊点的管理。与此同时,公益广告展示、公共卫生间、垃圾分类、消防设施、食品农残检测、无活禽宰杀、无售卖野生动物等方面内容,均按要求落实到位。

  (三)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农贸市场服务能力。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施精细化管理,及时调整市场运营模式,推动传统农贸市场向“智能化、溯源化、多元化”转变。一是打造“智能化”市场。14个农贸市场实现“一户一码”,消费者可直接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了解菜品价格、检测信息、摊主信用等级等,并进行直接线上支付。二是打造“溯源化”市场。利用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对接农贸市场现有的交易系统数据,实时抓取农副产品溯源票据、交易价格、检测结果等信息,做到了精准监测,让群众“吃得放心”。

  二、存在问题与困难

  (一)农贸市场的发展定位有待把握。随着城市的开发和建设,城市居住圈不断地向城市外围蔓延,农贸市场的布局和建设滞后于住宅区的开发建设,市场布局存在地区不平衡现象。个别市场还存在建设过于超前的问题,忽视了周边居民对农副产品的消费能力,改造后经营户的生意比改造前差,市场交易率低。以某农贸市场为例,市场面积约2000平方米,可以容纳70个摊位,只有30多个摊位完成招商。

  (二)农贸市场的同态竞争有待关注。一是市场周边业态管理难。由于市场周边大部分店铺租金相对较低,与市场内经营户相比更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导致场内的生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难以为继的经营户只能离场。目前,虽然以双东坊菜市场和白沙菜市场为试点,暂停市场周边200米内相关相同业态的登记申请,但由于缺乏立法支撑,实际整治效果不够明显。二是马路市场管理难。马路市场具有菜品便宜、购买便利的特点,因此存在一定的市场。一些经营者为了逃避检查,在一天的某些时段、某些特定的地点临时摆设摊点经营,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而且与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疫情期间,由于农贸市场内部管理比较严格,需要测温、验码,很多群众贪图方便,在马路市场买菜,进一步挤压了场内经营户的市场交易量。三是传统市场转型速度有待加快。全区农贸市场大多数建设较早,多以传统农贸市场为主,服务功能相对单一。随着小区附近超市、M6生鲜店以及盒马、叮咚买菜等新型业态的发展,其卫生舒适的购物环境、多样化的产品供应和一站式购物的优势,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农贸市场的生存空间受到更大的挤占。

  (三)农贸市场的日常管理有待加强。近年来,通过对市场的改造提升,市场内部的“脏、乱、差”现象得到较大的改善,基本做到不湿滑、无异味,但在市场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周边违章停车的现象时有发生,疫情期间扫码、测温入场以及垃圾分类等工作,部分市场在一些时段做得还不是特别到位。此外,市场管理力量相对薄弱。我区农贸市场产权主体多样,其中市属以上国企1家、区属国企3家、产权归属街道委托第三方管理的3家,镇(街道)3家、民营市场及混合所有制经营3家、村(社区)自营管理3家、产权归属村集体委托第三方管理6家。部分民营管理的市场更注重经济效益,关心市场房屋、摊位的租赁情况及租金的收入情况,对经营户的商品质量、摊位卫生、服务态度和经营情况等不太关注。随着传统农贸市场经济效益的逐年下滑,收支难以平衡,很多举办者更无心经营市场。

  三、对策建议

  农贸市场事关群众的“菜篮子”,是传递民生温暖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城市治理水平和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为进一步提高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水平,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农贸市场发展定位。一是重视农贸市场的民生属性。“农贸小市场,民生大事业”,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到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工作,是政府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和民心工作,也是群众急切期盼的大事。从有利于农副产品交易、活跃城乡经济贸易、方便群众生活、安全有序的角度考虑,在突出农贸市场公益属性的同时,探索多渠道投入,吸引民营资本共同建设和管理农贸市场。二是重视农贸市场发展趋势研究。高水平编制规划,建议把农贸市场建设规划与农业产业化、旧城改造、新城建设等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根据人口分布、消费习惯、交通状况、商业业态、环境要求等方面,科学合理制订农贸市场近、中、远期发展专项规划。对周边居民的生活条件及经营商户的经营情况等进行深入调研,确保农贸市场的发展定位及所售商品价值符合周边群众的购买能力及实际需求。在做好存量农贸市场盘点、调整、改造工作的同时,做好老城区的网点调整和新发展城区的网店扩展工作。三是重视规划的权威性。强化专项规划刚性约束,依法实施规划,强化日常监管。加强市场监管、商务、自规等部门的联动,进一步发挥规划的源头治理作用,如在规划设计市场商铺时,可借鉴参考来福士综合体中店面朝里开的方式,避免市场未来出现乱停车、脏乱差等现象。

  (二)进一步优化农贸市场服务功能。一是开展周边业态立法。基于目前农贸市场迅猛发展与市场管理办法滞后矛盾愈加突出的现状,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出台符合实际的农贸市场建设及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针对农贸市场外围沿街店铺和市场内部摊位经营范围相似,市场外部兴旺、内部冷清的情况,建议从立法上明确准入和执法依据,对周边业态发展进行规范引导,促进市场良性发展。二是加大马路市场的整治力度。加强对马路市场的分类管理,严重扰民、妨碍社会秩序者,坚决取缔。科学选择合理路段,在某些人流、车流稀少的空闲路段、特定时段,保留个别马路市场,集中设摊,作为临时农贸市场,加强管理,纳入正轨。三是发展现代农贸市场。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传统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以信息化手段建立长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农贸市场管理机制,重点实现信息公开、交易溯源、联网监测三大功能,全面提升市场经营管理水平。根据业态布局和周边居民需求,因地制宜,探索打造一站式商业服务中心,将商业功能与社区便民服务有机结合,打造以智慧农贸市场、精品超市、特色小吃、便民服务等基础配套设施为一体的小型综合体项目,推进传统农贸市场向环境舒适、消费便捷化、服务人性化的智慧体验式市场方向发展。

  (三)进一步提高农贸市场管理水平。一是强化市场日常监管。增加市场的巡查频率,严格查处食品及商品质量违法、违反“限塑令”等行为;督促市场开办单位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设置食用农产品检测室,按规定做好检测工作。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落实卫生管理制度,解决占道经营等现象,切实改善市场环境。根据防控疫情有关要求,督促市场方持续做好测温、验码工作。二是完善市场管理长效机制。引导和督促市场方进一步健全长效经营管理机制,切实做好市场物业、安全、消防、经营等各方面工作。探索创新文明商户自治、经营者积分奖惩、党员示范摊位等先进管理模式,形成长效机制,保障良好市场秩序。三是加强市场管理队伍建设。制定有关政策,引导和激励市场方优化市场管理者队伍,推进管理人员逐步走向年轻化、知识化、规范化。抓好经营户队伍建设,完善经营户进驻、退出机制,定期对经营户开展行业培训,促进市场管理人员与经营户的交流。组建消费维权义工队伍,参与市场监督,进一步提升市场整体管理水平。

  2024年农贸市场调研报告2

  “民以食为天”,农贸市场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基础设施,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是市委确定的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农贸市场建设管理也是其中的一项重点和难点工作,从上一轮创建打分情况来看,此项工作是一项短板。为推进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建设现状与特点

  (一)总体情况。我市中心城区600平方米以上农贸市场共有31家,总面积75563平方米,摊位总数共4571个。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国有(集体)产权15家,占比48.4%,且基本为不同主体,如城发集团置地公司国电农贸市场、鼎新公司九化农贸市场、商资公司龙开河农贸市场;私营产权16家,占比51.6%。二是规模档次参差不齐。国有产权的农贸市场建设投入大,以公益性为主,硬件标准相对较高。三是经营效益欠佳。农贸市场业主主要靠收取门面摊位租金,以及少量卫生费、管理费用以发放人员工资和小型维护,无力承担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费用。

  (二)农贸市场建设改造情况。20xx-20xx年间,中心城区共完成20家农贸市场的建设改造,建设改造面积达54625平方米,累计投资8574万元,按照市级48%、区级32%和业主20%分摊机制,市级财政承担4115.5万元,区财政承担2743.7万元,业主承担1714.8万元。二是20xx年因我市创文工作需要,制定了《关于九江市中心城区老旧菜市场升级改造的意见》,要求对中心城区26家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其中浔阳区10家、濂溪区10家、开发区5家、柴桑区1家。升级改造面积达40721平方米,累计投资2042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908.3万元。20xx年,对浔阳区姚家洼农贸市场、九江二电厂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我市通过两轮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农贸市场的硬件设施明显改善,业态分区更加合理,消费环境显著提升。

  二、农贸市场建设改造管理中存在问题

  (一)规划执行不够严肃。比如九龙新城在小区规划商业设置时,已经将农贸市场纳入其中,但后续招商过程中改变用途,导致新区市民存在买菜难问题。

  (二)行业监管主体缺位。在原工商部门管办脱钩后,农贸市场的日常管理出现“真空”现象,市监部门主要负责监督检查市场经营户营业执照、健康证、食品安全等行为,杜绝销售假冒伪劣三无产品等行为,商务部门主要负责农贸市场规划和建设改造的指导。对于市场内部的规范管理,目前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哪个部门负责监管。

  (三)市场内部管理粗放。农贸市场业主往往追求摊位出租率和租金收入,内部规范管理跟不上,市场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秩序较乱,内部管线乱拉、地面墙面破损多、小广告贴画随处可见、车辆乱停乱放、卫生状况差,尤其是禽类和水产宰杀区,农残检测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和城市形象。此外,农贸市场普遍存在未设置雷锋志愿服务台、无障碍厕所等服务和设施,与创文工作要求有差距。

  (四)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农贸市场周边菜店和路边小摊贩众多,有的甚至在农贸市场主要进出口两边摆起了长龙,一方面垃圾随处丢弃影响市容市貌,占道经营影响市民交通出行; 另一方面也影响到农贸市场开办者对其内部商户的管理,担心管理严格会导致商户外流。

  (五)市场改造意愿不高。尽管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承担80%的投入,但市场业主往往不认同,尤其是私有产权的。一方面,市场内部改造需要产权所有人增加投入,停业改造会减少他们的租金收入;另一方面,有的农贸市场是产权式的,以前就已经分割出售了,重新改造会导致摊位位置和面积发生变化,且产权所有人不愿分担费用,曾导致施工方上访。

  三、加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建议

  经过前两轮的建设改造,中心城区农贸市场的基础设施是比较完善的。从我市创文工作实地测评反馈的情况看,反映农贸市场主要是卫生脏乱、占道经营、违章停车、乱贴广告、电线乱拉和局部墙面、地面破损方面的问题。解决办法主要是通过加强市场内部管理和小修小补来解决。针对我市农贸市场发展现状,就加强建设管理建议如下:

  (一)探索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新机制。

  明确农贸市场民生公益性功能定位,由市出资逐步将一些私人产权的重点农贸市场收归国有,新建小区配套的农贸市场产权划归国有,交由国有公司统一管理经营。落实农贸市场发展规划,将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评指标体系。

  (二)提升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水平。

  农贸市场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一方面,可引入有实力和运营经验的团队,在我市建设改造标准化农贸市场,并统一运营管理。另一方面,借鉴杭州、南昌等地做法,可由市场监督部门制定出台农贸市场规范管理的办法,开展星级创评、定期考核等活动,建立严格的文明经营奖惩制度,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三)加强农贸市场周边环境整治。

  应充分发挥城管、市场监督等部门监管职能,加强农贸市场周边环境整治,严厉打击非法占道经营行为,引导商户进入市场合法经营。鼓励农贸市场划定一定区域设置自产自销区,给予场地租金优惠或免收,解决周边菜农卖菜难题。

  2024年农贸市场调研报告3

  城市农贸市场建设直接关系到市民日常生活的质量,是城市良性进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市中心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快速增加,城市进展速度大大加快。在城市化过程中,其城区内农贸市场布局建设、经营状况如何?怎样进行改造升级,以适应中心城区的`进展,城市品质的提高。最近,市政府牵头,联合组织物价局市工商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对中心城区农贸市场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现将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市城区农贸市场的现状及特点

  1、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的进展需要多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淌,市场的建设更召唤多种投资主体的加入。

  2、经营方式多样化。与农贸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相适应,农贸市场全部者权益实现形式也消失了多样化,即经营方式多样化。

  二、农贸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农贸市场的管理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商贸部门管市场的规划布局和产业政策,而这种管理往往太宏观而使管理职责虚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开展行政执法,管经营资格、欺行霸市、掺杂使假、短斤少两,但开展常常性巡查不够,主动对市场经营活动监督少;特殊是农贸市场的业主本应负责组织市场经营活动,为经营者维护和制造安全、卫生的经营环境。

  但目前政府和有关部门并没有拿出一个规范农贸市场业主管理权限与责任的政策,受利益驱使这些业主往往注意收摊位费而忽视管理,致使市场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秩序比较乱。工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曾经是市场的主要开办主体。目前和同类型的菜场比,我们的菜场摊位费偏低。尤其是“工商两费”取消后,市场服务中心的困难更大,收入没有增加。

  三、农贸市场管理对策

  1、建议制订《市农贸市场管理暂行方法》

  突出明确业主对市场的管理职责,包括要求业主制订市场内管理公约;帮助工商部门查验营业执照;进行进货查验,票证留验;制止场内经营户经销假冒伪劣商品,并准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维护场内清洁卫生;建立先行赔偿制度;协调经营者之间,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纠纷;督促划行归市等,使农贸市场业主担当起场内秩序管理主体的责任,从而促进农贸市场的有序经营。

  2、建立市场管理的网络机制

  长期的工作证明,市场管理单靠突击整治是不行的,必需建立市场管理的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市场内要建立和完善市场内打假扶优维权网络和管理人员监督举报网络。这些网络是各种制度是有机结合与运作,一旦建立将充分发挥互动、连动的作用,大大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3、完善市场内打假维权网络

  建立、推行名优企业、市场主办单位、执法部门以及消费者协会等多家参加的打假维权联系制度。由执法部门和市场主办单位共同协商聘请消费者监督员,共同参加打假扶优、维权工作。将名优产品厂家引入市场,设立名优产品专柜。结合工商部门投诉电话,对投诉问题多的`市场、商品绽开专项整治。完善消费者举报嘉奖和为举报人保密制度。

  4、完善上市商品的渠道认证制度

  为保证进货渠道的合法,创建安全的消费环境,转变市场内商品渠道不清的状况,对农产品市场上销售的豆制品、熟肉制品进行试点,要求经营者供应合法的进货凭证。在试点的基础上,对市场内经营的商品全面推行索证制度。结合索证,对场内商品的厂家进行考察备案。

  2024年农贸市场调研报告4

  调查时间:

  7月20日—8月20日

  调查地点:

  五原鸿鼎农贸市场

  调查内容:

  鸿鼎农贸农贸市场发展现状及市场存在的问题。

  调查对象:

  1、随机抽查的消费者

  2、入驻农贸市场的各商家

  一、市场概况

  鸿鼎农贸市场建于20xx年,市场位于内蒙古河套平原腹地——五原县,南临黄河 ,毗邻京兰铁路,紧靠110国道,这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是我国西部区最大的葵花籽、黑、白、红瓜籽等农副产品集散地。20xx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定点农贸市场,20xx年被商务部列入“双百”工程,20xx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市场”。是我国西部区最大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发展内蒙古乃至全国经济的重要枢纽。

  20xx年,鸿鼎公司向政府申请投资建设鸿鼎农贸市场,目的在于将各地的农副产品收购户、商贩集中引入市场,有效地解决农民卖难、销售不便、管理混乱、客商忧虑等问题,为周边地区和全国各地的客商、货主、厂家提供良好、便捷的经营环境和条件。市场规划用地1429亩,实际占地524亩, 总投资9340万元。建筑面积76421平方米,建成商业门市369个,现已入市商户315户。市场集营销、农副产品深加工、信息、储运、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等基础设施齐全。市场有餐饮服务区13000平米,娱乐中心6000多平米,硬化收购场地80000平方米,新修柏油路四条,共2.54公里。20xx年,为了拓展市场,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新增油葵剥仁生产线49条,新建信息物流大楼6045平米,建大型停车场地15000平米,封闭式停车场13000平方米。

  鸿鼎市场汇聚了全国各地的葵花籽、油葵、美葵、籽瓜子、白瓜籽、菜籽六大类30余种优良农副产品(具体品种后附),形成了大流通、大市场,集收购、筛选、农副产品加工、包装、运输于一体的格局。市场的农副产品主要销往喜洋洋、真心、大好大、华泰、娃哈哈等食品厂家,并与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04年度市场的销售量达5亿斤,交易额12亿元。市场内有农副产品购销经纪人700人,收购旺季可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人员5000多人。

  为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04年度市场与全国炒货大厂喜洋洋合作建厂,总投资1亿元,分三期建成,一期工程投资4000万元,5月份开始建厂,现在正在安装生产设备期间;引进华泰资金予以合作,建立物流储备中心。进入05年鸿鼎人意识到河套农产品品质再好也只能是出售原料,为他人做嫁衣。为了将优势的农产品原料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优势,鸿鼎市场投资20xx余万元筹建日处理500吨的油葵、葫芦籽剥仁厂,当年9月份投入运行,产品瞄准国际市场,自营出口。同时,绒毛深加工项目也投入生产。这些工业项目的实施,使鸿鼎农贸市场由单一的商贸企业转变成为集商贸流通、工业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综合实体,实现河套葵花籽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鸿鼎农贸市场已初具规模,但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市场整体运营缺乏活力,产品准入质监体系有所欠缺,流通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表现为:

  (一)市场主体发育迟缓。

  市场的发展重要前提是要求农户成为对市场反应灵敏的市场主体。但五原以及其附近的小农户缺乏组织和引导,市场信息沟通和交流不畅,严重制约了葵花籽、油葵籽、葫芦籽等农产品的流通。五原及附近小农户绝大多数处于资本积累过程,没有固定销售的农产品和销售渠道,目前,以五原为中心辐射地区的农民经纪人、运销商贩、中介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农产品市场主体虽然有所发展,但其主体地位成熟度不够,市场意识尚待加强。

  (二)市场质量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尚待建立。鸿鼎农贸市场没有统一的收、售质量标准,基本依靠各商户自己对产品的把握。这样,市场就很难对农产品的总体质量进行把关,影响农产品的总体质量。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已是当务之急。

  (三)市场信息沟通不畅。

  农贸市场信息是联系农产品产、供、销的桥梁和纽带。鸿鼎农贸市场信息流通不畅主要表现在目前我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滞后,传统媒介并没有成为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重要渠道。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必须加强信息服务机构建设,特别是五原人民政府要加强农业信息机构建设,发挥其主渠道作用。

  三、建议

  (一)建议国家﹑省市商务﹑财政部门继续加大对市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进一步提升市场建设的现代化程度。

  (二)由于农产品市场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回报率低,企业面临融资困难,建议国家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市场建设的融资渠道,支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四、市场的发展方向:

  (一)以农产品初级市场为基础,以鸿鼎农贸市场为中心,大力发展特设产业。

  以鸿鼎农贸市场为中心,加大农贸市场影响力和辐射力,积极扩展葵花籽、油葵籽、葫芦籽、籽瓜籽等特色产业的业务,使鸿鼎农贸市场在农产品价格形成和农产品市场运行中起到关键作用,这是鸿鼎农贸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积极推进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和农产品连锁经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培育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户能顺利进入农产品市场。通过中介组织将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促进农产品市场主体健康发育,真正做到“市场带动农户,农户兴旺市场”的预期良性循环效果。

  (二)根据科学的市场建设原则及满足农贸市场的需要,逐步完善市场的设施,使市场功能更加完备,辐射效应和市场示范作用更加突出。

  20xx年鸿鼎农贸市场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进行了交易大棚基础设施、废弃物及污水处理中心等项目的建设,今年已顺利启动综合楼建设项目。按照定位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齐备、功能配套的市场建设原则,逐渐把市场做大做活,后一段时期内,市场将陆续加大对检验检测中心、安全监控中心、物流配送等项目的建设投入,使市场功能更加完备,辐射效应和市场示范作用更加突出。让鸿鼎农贸市场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经营规范的标准化市场,进一步增强鸿鼎农贸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活跃农村经济,有力地推动我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2024年农贸市场调研报告5

  农贸市场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在促进经济富强、便利人民生活等方面也发挥了不行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各种缘由农贸市场在进展过程中消失了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为全面、精确的把握市区农贸市场的基本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我对农贸市场进行了一些调研,现将有关调查报告如下。

  一、农贸市场的现状

  农贸市场是主要用于销售蔬菜同时兼营蛋品、家禽、熟肉制品、小水产、豆制品、调味品等多种农副产品的经营场所。在农副产品供应渠道多元化的进程中,农贸市场这种传统的业态仍旧显示出独有的优势,市民在购买蔬菜、水产、鸡蛋等商品时,依旧首选农贸市场,选择率在一半以上。这是由于农贸市场经营方式敏捷,蔬菜、水产等商品新奇程度远远高于超市。农贸市场设施简洁,租金低,劳动力成本低,降低了商品的成本,蔬菜、水产不简单产生像熟肉、豆制品和调味品等商品的假冒伪劣状况,而且依据农贸市场的特点和农副产品自身特点,这种主导地位还将连续下去。

  二、农贸市场的经营状况

  所调查的农贸市场,80%以上鲜菜主要是市区四周种菜农夫自产自销。十字街农贸市场销售的蔬菜大部分品种,基本都有本地蔬菜补充。

  (一)蔬菜批发环节的经营形式

  据我们了解,农贸市场中的全部的经营户从产地收货、运输、批发形成了一条龙式的经营形式,非常有利于他们把握产销两地的消息,有利于很好地解决各个环节的冲突,有利于形成利益共同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二)蔬菜的消费趋势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特殊是农夫蔬菜消费行为的巨大变化,即由过去供应城市蔬菜到今日的蔬菜靠城市供应的变化,城市蔬菜的消费量连续在扩大。同时人们对蔬菜的质量、品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应运而生的超市洗净菜,绿色无公害蔬菜、农超对接、产地直销的`蔬菜不断被人们看好。

  三、蔬农贸市场存在问题

  (一)市场设施档次普遍偏低,购物环境差

  大部分市场多年来投入不足,市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脏乱差”现象严峻。一是市场开办单位对市场经营业户的后续管理不够。二是缺乏完备的给排水系统,致使禽类、水产宰杀经营场所污水横流,杂物遍地,气味难闻。三是垃圾清运不准时,蔬农贸市场产生的大量垃圾不能准时清理,乱堆乱放,随便丢弃,形成很多垃圾死角。四是一些市场既是经营场所又是居住场所,出入通道行人与车辆不分,交易高峰时拥堵不堪。五是保鲜设备使用率低,大部分生、熟肉摊点都是案板晾卖,根本达不到防尘、防蝇要求。

  (二)农贸市场价格相对较高且不稳定农贸市场菜价高由来已久。初老百姓反映特殊剧烈,时间长了也没有得到解决,这是其一。其二是价格不平衡,一个不大的市区的价格不都一样,超市、农贸市场、早市的价格不平衡。有差价是应当的,但差价太大就是不合理了。

  四、蔬农贸市场存在问题的缘由浅析

  (一)规划滞后,先天不足

  蔬农贸市场建设长期处于无规划状态。与城市建设不能同步推动,形成脱节,导致蔬农贸市场数量少、规模小及布局不合理。现有的蔬农贸市场大多由于缺乏相关标准的约束,造成了市场建设起点低,硬件设施落后,功能不完善,购物环境差等先天缺陷。

  (二)蔬农贸市场盈利水平低

  蔬农贸市场具有盈利性弱、公益性强的特点,投入大收益小,属于微利行业。受盈利水平低的影响一般的投资者投资建设蔬农贸市场的乐观性不高。

  五、进展蔬农贸市场的建议

  农贸市场的建设和改造,必需以规划为指导,通过规划手段引导农贸市场建设。蔬农贸市场的建设是保证老百姓“菜篮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公益性,是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必定要求。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方面赐予大力支持。一是制定优待政策,涉及农贸市场的规划、土地、建设、验收、管理、经营等方面要赐予全方位的政策优待。二是严格根据有关规定留足商业用地面积。三是建立蔬农贸市场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并制定相关的资金使用方法,严格根据相关程序,加强对农贸市场建设招标、验收、使用等全程的监督和竣工验收,确保政府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2024年农贸市场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贸市场调研报告06-30

农贸市场调研报告12-27

农贸市场调研报告范文08-09

农贸市场调研报告9篇12-27

农贸市场调研报告2篇12-05

农贸市场调研报告5篇04-11

农贸市场调研报告3篇05-05

乡镇农贸市场调研报告范文08-24

农贸市场调研报告(精选11篇)06-09

农贸市场调研报告(通用10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