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那么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如何提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如何提高
1、情景创设,将运算与生活相结合
以现实生活情景为素材,运用在计算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形成数感,掌握基本计算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计算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计算,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计算,使学生体验它那简洁而又严密的逻辑形式,欣赏计算的形式美,感悟严谨而又灵活的多样化算法,从而将新的教学价值取向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使我们的学生不再是“计算器”,而是具有创新才能的人才。
比如,在教学乘法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数一数班级中的人数,然后看谁数得快,学生都摇晃着小脑袋,认真地点数着,而不知教师已经通过乘法很快计算出了班级人数。运算方法的快捷与简便,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乘法计算的学习中来,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加以诠释。再如:在教学“十几减九”时,我们就没有运用课本上的主题图,而是直接让学生就班级墙上评比栏中的得星情况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由于是学生天天关心的事例,他们的数学思维很快被激活,很快就提出很多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2、重视学法,将“教”与“学”相结合
课标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计算方法是计算的基础,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比如,我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时,为了指导学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中强调了三个字,即:“看、想、算”。首先要“看”,即看仔细题目中含有哪些小数?
这些小数都是怎样构成的?再看看这道计算题中有哪几种运算,共分为几级?“想”,根据题目想方法,先想运算顺序,再想运算步骤。“算”,就是将思维过程转化为数学操作的过程,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写下来。“看、想、算”三字诀是数学计算指导中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学法, 在这一过程中, 通过养成良好的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比如,在教学“小数乘法”一课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成如下三个字:“ 乘、数(Shǔ)、点”,“乘”就是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去乘,“数” 就是数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点” 就是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
二、小学生运算思维障碍的突破
口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应培养的基本技能。众所周知,在计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而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直接影响着笔算的准确和熟练程度,所以我们要采取看横式、看口算表、听算让学生直接说出结果等训练形式,加强口算训练。
或者通过有趣的游戏、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尽量少讲精练,切忌单一反复的机械训练。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教学运算知识、运算方法、强调运算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新课程理念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是为了提倡学生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运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法。教师在教运算题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审题,先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再明白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想好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用笔,是否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等;然后再动笔进行运算。
其次,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若遇到步骤多、数字大的繁琐运算习题时,要不急不躁、认真分析、冷静思考、耐心运算。第三要让学生养成仔细、按步检查的良好习惯,检查是否抄错了题,检查是否计算出现了错误,检查出错误要及时纠正。最后对能进行估算的计算题进行估算,在正式计算前,学生课估算运算结果的大致取值范围,然后再与运算结果比对,以确保运算的准确性。教师要结合具体的试题教给学生估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估算规律,增强学生估算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计算中,要培养学生养成看到题目先审题的习惯,这样计算起来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计算速度会不断提高。
学会利用有关法则、定律进行计算,注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同级运算时要按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不盲目“简算”;还要仔细检查,看有无错抄、漏抄、算错现象。学生计算出现差错,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常有的事,因此指导好学生认真书写也十分重要,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准确表达运算的思路和计算步骤。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注意算法多样化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学生正确计算。
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数,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20以内的加减法”。
实践表明“笔算的错误”大部分是由于20以内加减法不过关,学生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而造成的。特别是,如果学生没有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都会受影响。学生必须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且可以灵活应用乘法口诀,这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如果基础都不熟练,计算起来肯定错误百出,速度也会很慢。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不应仅仅只是放在教给学生正确、基本的计算程序、步骤、方法上,我们更应该使学生掌握一系列的解题策略, 包括加倍、补偿、分割、重新组合,等等。
例如,解决“8+7=?”的问题,可以采用:
加倍策略:8+7=8+8-1;
“凑5”策略: 8+7=5+3+5+2;
“凑10”策略: 8+7=8+2+5=10+5。
使用“凑5”策略、“凑10”策略的好处在于:学生对于“整5数”“整10数”比较熟悉,而且也有利于简化计算。在学生熟练的运用这些策略解决个位数计算的基础上,还可以将这些策略应用到两位数、三位数的加减法运算中,如: 43 +25=(40+20)+ (3+5),324-86= 324- 100+14 等。
计算的算理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合理性,也就是为什么这样计算。算理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的算法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它通常是算理指导下的一些人为规定。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明确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计算的多样性才有基础和可能。算理为算法提供了理论指导,算法使算理具体化。
例如,两位数笔算加法运算法则:“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10就向十位进1。”规定了两位数竖式加法的写法、算法和计算的先后顺序。其中“数位对齐”“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的理论依据是“计数的位值制原则”,不同位置上的数字计数单位不同,相同单位的数字才能相加。为什么要从个位加起,从十位加起可以吗?其实对于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从十位加起更简便。而对于两位数进位加法,若从十位加起,“进1”后需要十位上再加1,容易出现错误。为减少学生计算错误,才规定“从个位加起”。因此,“计数的位值制原则”和“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是两位数加法的算理,而“从个位加起”只是一种人为规定。同样小数的加法法则:解决小数加减问题时,学生必须先将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因为相同的单位才能进行加减运算,因此被加(减)数与加(减)数各个单位必须对齐。
还要注意两点:一是强调算理的教学,但并不等于每种算法都要让学生把算理表达出来,对于有的算理,小学生是难以表述的,只要让学生能意识到它就行,二是通常不需在计算教学中把算理提出来进行专门的教学,而是把它蕴藏在计算过程之中,让学生在计算中明确这样算的道理。
(1)要求学生使用首位数进行计算,然后再调整答案
一个简单有效的估计策略是先用首位数估计值来替代每个数(其他数位用零代替),然后计算;得到结果后,再计算,以调整第一个估计值, 接着注意第二位数字。例如: 748+436 +192。估计方法是700+400+ 100=1200,为其他剩余数字再加200,大约是1400。请注意处理这些数字的传统程序是先将其四舍五入到最近的百位数: 700+400+ 200= 1300。
(2)培养学生先灵活使用四舍五入法则,然后再计算
对于许多运算来说,在实施运算之前就对数字进行四舍五入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不能被严格的四舍五入规则限制住,要使选择的近似数字尽量同具体运算形成“补偿”(一个向上取整,另一个则向下,或者向同一个方向取整)和/或“兼容”(产生能在可视范围内进行计算的数字)。正如上面例子所表明的,这种类型的四舍五入经常在首位策略的调整阶段中使用。例如: 852×65, 可计算900×60,即大约是54000,或者计算800×70,即大约是56000。我们也可将两个数字都向下取整,然后再把答案向上取整,从而可以得出结论,认为精确答案在48000和63000之间,约为55000。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运算能力10-17
应该怎样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02-17
如何提高朗诵能力03-06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02-17
如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08-23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01-27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01-30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的能力介绍01-30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介绍01-30
如何才能提高口才能力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