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设计

时间:2022-02-23 18:23:09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设计 我要投稿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设计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精选14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课《比大小》教案(精选14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1

  活动目标

  教导小班幼儿参加数学活动,学会用对比的方法来判断大小,初步认识如何判定大小,体验参加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不同年龄段的照片。

  2、大小不同的物品如书2本、玩具2个、凳子2张。

  3、小、中、大的小熊玩具或图片各1个一张。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

  请幼儿比较照片,说一说每张照片中的自己。(引导幼儿说长大了等)

  二、开拓视野。

  1、了解比较的参照物。

  教师出示一只小熊,问幼儿这是大的还是小的?

  如果幼儿说大,教师再出示一只大一点的小熊,问刚才那只小熊是大的,还是小的?

  如果幼儿说小,教师则出示比第一只更小的小熊,问第一只小熊是大还是小?

  教师小结:任何比较都是相对的,一个东西,不能比出大小,只有两个或者更多才能比大小。

  2、比较大小。

  教师拿出自己的鞋子和幼儿的鞋子进行比较:“老师的鞋子和小朋友的鞋子,哪个大?”(老师的鞋大)

  请幼儿观察教师身上的哪些物品比幼儿身上的大?(衣服、裤子等)

  教师出示大小书本各一本进行比较,请幼儿说说哪个大,哪个小?

  教师出示大小凳子各一张,请幼儿说说哪张大,哪张小?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玩具各一个,请幼儿说说哪个大,哪个小?

  三、开心游戏。

  教师准备若干张小卡片,卡片上画有不同的图形,每种图形都一个大一个小,请幼儿随便抽一张,然后老师说出一种图形,手拿该图形的幼儿要上台比较并且说出谁的图形大,谁的图形小。

  教师将准备好的小卡片发给幼儿,请相同卡片的幼儿两两比较,直至比出最大的。

  活动应变

  比较大小的时候,所选择的物品最好是一样的,方便幼儿比较。

  活动延伸

  开展比长短、比高矮的活动。

  区角活动:

  1、语言区:教师将大小相对的教具放在区域,供幼儿比较,复习哪个大,哪个小。

  2、益智区:将不同大小的物品卡片放在区域,让幼儿进行大小分类。

  环境创设:

  1、幼儿使用的玩具、图书可以按大小标记进行分类摆放。

  2、将幼儿小时候的照片与现在的对比展示。

  家园同步:

  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玩比较大小的数学游戏,引导幼儿找一找、比一比家庭成员里面,谁的鞋子大、谁的鞋子小等等。

  随机教育

  学会两两比较,引导幼儿将物品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序。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2

  一、设计意图:

  在平常的生活中,小班的孩子已经能够初步感知一组物体的相对大小,但是对于系统的概念并不完全了解,在完整的表述物体大小的语言能力还存在个体明显差异。在操场玩耍时能指认出哪个是大球,哪个是小球,个别孩子可以抱起大球说:这个是大球,大部分幼儿不愿开口或者合着同伴说这是大球或者小球,但本身并不理解、熟悉。因此我开展本次活动,本设计以系列生活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玩游戏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学习按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简单分类。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并区分物体的大小。

  2、尝试用一句话正确表述物体的大小。

  3、能主动参与,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小朋友夏天喜欢吃什么水果呀?幼儿一起回答:西瓜

  教师引出PPT上的第一张幻灯片:两个西瓜

  (一)两个西瓜入场,初步感知大小的变化。

  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的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提问: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两个西瓜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小朋友喜欢吃什么水果?苹果、橘子、梨子

  引出第二张幻灯片:苹果

  (二)脑子转一转:在我们看的动画片中,回忆回忆,都有哪些动画人物,你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动画人物?

  老师:小嘴巴闭起来,转动脑子想一想,举手回答,和其他小

  朋友分享。

  幼儿:米奇、喜羊羊、海绵宝宝、天线宝宝、蜘蛛侠、奥特曼、

  大黄鸭

  老师: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哪些动画人物?引出幻灯片

  老师:这是什么呀?它们谁是妈妈?谁是宝宝呢?

  幼儿:举手回答

  老师: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以为客人,小朋友鼓掌欢迎它出

  场。

  老师:这是什么呢?它两个谁是老大?小朋友向他两个学习

  一下,笑一笑哇,我们小朋友都和他们一样,非常的开心。

  看谁在跳舞呢?是海绵宝宝在跳舞吗?老师遇见了一个问题:

  老师总是分不清他们谁是哥哥了,谁能告诉我呀?

  (三)找一找:熊爸爸和熊宝宝的熊掌丢了,帮熊爸爸熊宝宝找一找他们的熊掌

  提问:这上面有几个熊掌?

  幼儿上来自己操作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熊掌。

  (四)游戏送礼物:大大和小小难得来我们这做客,我们送些礼物给他们吧。(初步认识大小标记,知道从一堆东西中先找到同类的两种物体再进行大小的分类。)

  1、认识大小标记

  老师:“这里有一些东西作为礼物,要送到大大小小的家里去。你们看,大大的家有一个门牌号,它的身体大大的,它叫大标记。小小的家也有一个门牌号,它的身体是小小的,叫小标记。”

  2、师:我们一起来找找哪些礼物是送给大大的,哪些礼物是送给小小的。送给大大的礼物放在大标记的篮子里,送给小小的礼物放到小标记的篮子里。

  3、教师与幼儿一起指认礼物送给谁。

  (五)结束活动

  老师:我们礼物可真多,我们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好不好。

  五、活动延伸:

  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大衣服小衣服。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2、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变的。

  【活动准备】

  1、圆形饼干(大、中、小)每位幼儿三块放人盘中。

  2、投影仪、电视机。

  3、课前请幼儿洗手并消毒桌面。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1、观察饼干,感知形状与大小,发散幼儿思维。

  师:“盘子里的饼干你们喜欢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东西是圆形状的?”

  2、品尝饼干,比较大、中、小。

  师:“三块饼干比较一下,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图案、花纹、厚薄等。)

  “请你挑一块你最喜欢的饼干尝一尝,然后说说你吃的饼干?”(从大、中、小来分。)

  “你吃的叫什么饼干,你是怎样知道中饼干的?”(让幼中饼干是相对大、小饼干而言的。)

  小结:“中饼干比大饼干小些,比小饼干大些,安排们叫它中饼干。”

  二、在探索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

  师:“刚才有位小朋友咬了一口饼干,你们看,饼干被口洧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

  “饼干被咬,掰了以后,像什么呢?”……发挥幼儿想像探索大或中饼干的变化。(像船、山峰、扇子……)

  师:“饼干被小朋友咬了以后,发生了许多变化,改变的形状。”

  三、请幼儿继续吃饼干,想像、交流。(先吃完饼干的水、漱水。)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比较大、中、小”是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常见物“饼干”进行粗浅的数学活动。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亲切、自然。活动过程,难易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恰当的设问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多通道感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幼儿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育”,让小班幼儿在没有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粗浅的科学道理,从而掌握了有关数学的奥秘。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比较两个同类物体的大小。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两个娃娃;橡皮泥,泥工板,大盘子,小盘子;大小不同的玩具等。

  活动过程:

  1、在游戏中,初步感知大小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娃娃,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教师:“今天,我们班里有两位小客人过生日,它们是和“小小”,我们一起去给它们买礼物好不好?”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大和小。

  2、尝试比较

  老师:小朋友们在买礼物的时候要注意,要买大的礼物,“小小”要买小的礼物。教师可以示范。

  幼儿自由选择礼物,教师指导。

  3、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大小。

  老师:我们为和“小小”做生日饼,好吗?

  教师出示橡皮泥,引导幼儿为和“小小”做生日饼,并把大饼放天大盘子里,送给,小饼放到盘子里,送给“小小”。

  4、分享、体验

  组织幼儿唱《生日歌》,为“小小”庆祝生日。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5

  数学活动:

  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

  活动目标:

  1、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2、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类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儿人手一份、教师处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我说‘请起立’,你就说‘我起立’;我说‘请坐下’,你就说‘我坐下’,试试看好吗?”

  2、“今天,有两位客人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

  1)出示大娃娃。“这是大大,我们拍拍大大,对它说句话好吗?”(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欢你!大大欢迎你!)“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大大力气大、大大是个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动作)

  2)出示小娃娃。“这是小小,我们也和小小打个招呼好吗?”(小小你好!小小我请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小小力气小、小小不锻炼、小小吃小面包’…”

  3、游戏:给大大、小小坐椅子。

  “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把大、一把小)“我请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来帮助它们?”

  小结: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4、幼儿送礼物

  要求:

  幼儿能在目测比较出礼物的大小后,将对应的送给客人,并能讲一句话。

  (1)教师提供,个别幼儿进行。

  1相同的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相同的三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3从许多同类的东西中(每类3-4个)找出大小不同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每个幼儿将自己小篮里的礼物送给大大和小小。

  (3)将大大小小送回相应的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6

  设计说明

  “比大小”是在学完“分一分(一)”和“分一分(二)”,对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对于分数的进一步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呈现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让学生用图形表示分数,使他们通过具体、直观的思维操作去理解和掌握。这样的编排,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和巩固,使他们充分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突出现阶段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总体上还处在具体运算操作的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是他们的优势。直观不仅是他们理解数学知识的手段,也是他们探索数学、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工具。所以本节课比较分数大小,主要以掌握图示等直观方法为主,在此基础上借助具体背景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正方形纸、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懒羊羊和小灰灰遇到了问题,需要大家来帮忙,咱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同样大的饼,懒羊羊吃2份,小灰灰吃1份。用分数怎么表示?它们想让同学们帮忙判断究竟谁吃得多。

  (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同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懒羊羊和小灰灰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分数的大小,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探究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1、比较和的大小。

  (1)先把教材73页的一组正方形和一组圆分别表示出和,再比较和的大小。开始行动吧。(学生动手画图比较)

  (2)学生展示比较结果。

  比一比和谁大。

  (3)学生交流汇报想法。(实物投影展示、讲解)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4)教师小结学生的想法,并演示。(贴教具)

  师:其实,你们所说的1份就是整个圆的,这样的3份就是3个,通过涂一涂,比一比,我们发现:>。

  2、比较和的大小。

  师:我出示一组图形,你们能看阴影部分写分数并比较大小吗?

  (1)学生写出分数,并比较和的大小。

  (2)教师板书:>。

  3、写十分之几的分数,比较大小。

  师:同学们,看图写分数,然后比较大小,你们完成得非常好!如果让你们自由的想一组分数,画图涂一涂,再比较大小,相信你们会完成得更好。

  (1)先自由想分数,涂一涂,再比较大小。

  现在请根据你写的分数画图涂一涂,再比较大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生独立操作,完成后个别展示)

  (2)老师也来写一组分母是10的分数。(板书:和)

  没有图形,你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生自由发表见解)

  4、观察对比,感知规律。

  (1)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这几组分数,再看看黑板上的每一组分数,每组在比较大小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

  (3)学生全班交流,教师总结。(板书: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二)自主探究分子是1的分数(分子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1、自选材料,探究和的大小。

  要求:利用学具分别表示出和。

  学生交流:和谁大?为什么?

  请学生上前面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这么多种方法的展示和讲解,我们知道了不管是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还是比较线段的长短,都能一眼就看出同一个图形的比大。(贴教具)

  2、练一练:写一写,涂一涂,比一比。

  师:为什么分母小的这个分数反而大呢?我们再来探究和这组分数的大小,看看在比较的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

  (1)先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再比较分数的大小。

  (2)请同学们一起读这两个分数。(教师板书两个分数)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教师在黑板上摆上3、1、5、2、4。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地上吃。同学们,你们能猜出猴子他们采了什么水果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主题图。师:“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你们再仔细看一下,猴子采了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用哪一个数字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字。

  (二)引导学生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3)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4)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头小,对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5.发散思维。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三、运用知识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拿几个学生的上投影仪上长方体讲评。

  (二)游戏:比一比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2.小组游戏: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8

  教学内容:

  比大小P17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一说:指名读一读前面学的5个数字,说说我们教室里能用数字表示的事物。

  2、动一动:听老师说数字,小朋友用小棒摆出个图形,并在草稿本上写出你用几根棒摆的?

  3、写一写:指名小朋友上黑板写数字。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提问: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师:老师把猴子和水果很有顺序的排列起来,我们可以一眼就看出他们的数量(多媒体演示)

  师:猴和桃比?谁多谁少?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猴和桃一样多请多名学生说)

  2.师:猴和桃一样多,也就是3和3相等,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3=3(板书)

  请学生读一读3=3“=”书空

  3.教学“3>2”“3<4”过程同上

  师:除了猴与桃,猴和香蕉,猴和梨比,还可以比什么?梨和香蕉比:

  请学生用谁比谁多或少这句话说一说,如果用符号表示呢?出示4>2,学生认读。

  4.梨和桃比:过程同上

  5.P17的图:有5只兔子和4个胡萝卜,一只兔子吃一个胡萝卜,够不够?

  三、巩固深化

  1.基本练习: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

  先用谁比谁多(少)说一句话,然后用几比几大(小)说一句话。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2.完成21页第5题。同上

  3.完成22页第6题:先用几比几大说一说,然后说一说每个符号的意思:如:>前面应该填大的数,后面填小的数。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开放作业:用学具<,>,=,以及数字进行比大小。

  师:这里有1、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四、完成课时特训。

  板书设计:

  3=3

  3>2

  3<4

  4>2

  2<3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第21页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l~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l、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

  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全课总结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10

  活动目标:

  1.感知和分辨大与小。

  2.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小皮球、箩筐各一个,大小苹果若干、树一棵

  饼干若干、大小(脸盆、包、书、瓶子、盒子、玩具汽车、椅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青蛙)谁来啦?今天小青蛙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欢迎吗?

  2.看小青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呀?(出示皮球)

  二、观察初步认识、感知大与小

  1、有几个皮球呢?(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带来几个呢?哪个大呢?哪个小呢?(学说大球、小球)

  2、谁会用手势做一做大球的样子?那小球的样子可以怎么做呢?(一起学一学)

  3、游戏大与小。

  师:大球。

  幼:边说边做动作。(教师说的速度由慢到快)

  4、比大小

  (1)老师和幼儿比大小手,谁的大?谁的小?

  (2)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比一比手、鞋、衣服,看看谁的大/谁的小?(亲子同乐)

  (3)幼儿自由交流。

  (4)邀请幼儿在大家面前讲一讲。

  师:你是和谁比的?比了什么?谁的大呢?谁的小呢

  (5)游戏《拍手、跺脚》(亲子同乐)师:“大手拍”(家长拍三下),小手拍(幼儿拍三下)小手大手一起拍(家长幼儿一起拍)跺脚的方法同上。

  5、找大与小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

  (金鱼、蝴蝶、树、箩筐、……)

  三、游戏。

  1、《吹泡泡》。(亲子同乐)幼儿和爸妈一起游戏,“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幼儿和爸妈慢慢的往后退。“吹成小泡泡”时,一起往前走。

  2、摘苹果。

  师:小朋友真聪明,找到了这么多的东西,老师这里还有什么?(出示苹果树图片)这是什么树呀?树上结满了什么样的苹果?红红的苹果有大有小,想不想摘几个带回去呀?

  师:但要按要求摘,假如摘错了就不能带回去,摘对了才能带回去呀,摘到的可以存在爸妈那里。

  幼儿按要求摘。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11

  教学目的:

  1.借助直观图形,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会利用分数比大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利用分数比大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分类整理

  师:分数王国的小伙伴们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1/2,1/4,2/3,3/4,2/5,3/5,5/6,6/7,3/8。

  分母相同的分数:1/4和3/4;2/5和3/5。

  分子相同的分数:1/2和1/4;2/3和2/5;3/4,3/5和3/8。

  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5/6和6/7。

  二、探索规律

  1.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师:任选一组分母相同的分数,用图形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

  1/4和3/4;2/5和3/5。

  如:3/4○1/4;3/4○1/4

  2.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

  板书:1/2和1/4

  3.反馈评价

  (1)61页试一试:填分数,比大小

  ()○()()○()

  (2)按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

  3/10○7/10;1/8○1/4

  4.总结规律

  (1)思考讨论:①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有什么规律?

  ②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有什么规律?

  (2)学生总结:①在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时,看分子,分子大的就大,分子小的就小;

  ②在比较分子都是1的分数时,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就小,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3)思考:2/3和2/5;3/4,3/5和3/8;5/6,6/7谁大谁小?

  三、用规律,解决问题(教材62页“练一练”)

  1.按分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

  2.在正方形中,涂出它的1/4。3.第3题。

  3.数学游戏:我说你拿。(小组竞赛)

  生1:拿出全部的3/10。生2:我应该拿3根。

  生3:拿出全部的12。生4:我应该拿5根。

  5.联系生活,发现问题。

  师:你在生活中发现过分数比大小的例子吗?会解决了吗?举例说一说。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18页的教学内容,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的第5、6题。

  教具准备:

  1、小猴吃水果的课件。

  2、投影仪。

  3、4个梨、5个苹果、9朵花的磁性软件。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5个苹果、9朵花的图片;>、<、=3张符号卡片和1、1、2、3、4、5、6张数字卡片;小棒2根。

  教学设计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课件展示。

  a、3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况。

  b、3只小猴共进午餐。草地上凌乱地摆放着3种水果──梨、桃和香蕉。

  2、画外音(小猴说):我还没看清楚每种水果各有几人,你怎么就开始吃了?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怎样摆脱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学生的摆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5、课件展示: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课本第17页的象形图。

  6、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桃,几个梨和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在象形图下面写3、4、3、2。

  教学比较2、3、4的大小:

  1、教学3=3。

  a、画外音(小猴说):我可喜欢吃桃了,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b、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没也多,猴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上图下面写上3=3。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

  方法和教学3=3相同。

  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4。

  方法如前。

  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区分>、<和=。

  a、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肯定。

  b、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①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②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时仍然可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巩固深化:

  1、基本练习: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

  2、补充练习。

  a、左边摆2个梨,右边摆1个苹果。填()>()

  b、左边摆4朵花,右边摆3个梨。填()>()

  c、左边摆3个苹果,右边摆5朵花。填()>()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4、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6题。

  5、开放练习:这里有1、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比大小知识做了调整,将认识>、<和=汇总到一节课进行教学,并渗透了简单的统计知识。我在设计时,根据《标准》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教材为资源,以多媒体课件为手段,精心编排。归纳来看,有如下几个特点。

  专家评析:

  1、激发兴趣,贯穿始终。

  寓教于乐始终是小学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本课时,教师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声、光、色的作用,通过画外音的层层设问,将一个个富有童趣的情景串联起来直至课程结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吃水果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教材中选用了这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使教学有了很好的起点。对此,我特别注重并加以发挥。通过小猴的提问,学生产生了帮助小猴的意愿,进而积极思考,寻求答案,既解决了问题,又感受了成功的乐趣。

  2、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和<非常相似,学生往往分辨不清,这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时,我通过四个环节来解决这个问题。

  (1)刚开始出现>和<时,我让课件在此处闪烁三下,提起学生的注意。

  (2)全屏幕动态书写>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安排同座同学交流识记>和<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4)专门设计二个游戏:看谁举得对、看谁摆得好强化了学生记忆。

  这四个环节多角度地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交流、游戏中完成了对知识的识记。学生玩得高兴,学得轻松,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3、课堂练习,全面深入。

  适当的课堂练习能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取时,我既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又注意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既有检查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如何的基本练习,如第18页做一做第1题;也有让全体学生进行适当操作的补充练习;也有对知识进行概括抽象的综合练习,如练习一的第5题和第6题;还有发展学生思维想象的开放式练习,如用1、1、2、3、4、5、>、<、=,来摆不同式子。总之,既注意广度,又深入拓展,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4、抓住主线,培养能力。

  知识、能力并重是现代素质的要求,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能够抓住重点、多层次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知识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对学习进行情感、态度、价值和一般能力的培养。

  本课在认识新知,巩固练习中多次让学生自主探索,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识别>和<时,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培养他们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在巩固新知中,增加了学生摆一摆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以比多少为基础引入比大小的教学。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游老师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比较两个物体多少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地将摆放凌乱的水果(梨、桃、香蕉)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来。在此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这样教学,顺应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本认知程序,不但让学生很快掌握比较两个抽象数大小的方法,而且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的活动,体验参与的快乐与成功,把学生真正推到了学习主体的地位上。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掌握关系符号>、<和=。

  用特定的符号来刻划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和—,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和=。如何让刚入校门不久的学生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游老师设计了一个很好的活动过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三种符号的形状,如有的学生说: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有的说: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学生将>、<号的形状内化后用语言描绘出来,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加深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3、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

  一个生动学习情境的营造,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和感,使他们在交流、暗示、移情等心理作用下,注入自己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游老师比较成功地设置了让学生乐学、爱学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故事与比多少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水果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13

  课题:

  比大小

  内容:

  小数的大小比较

  课时:

  2

  教学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少年宫正在举行少年演讲比赛,下面是先出场的是郑强和李明。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他们的成绩出来了!郑强的得分是9.87分,李明的得分是9.90分。谁的得分更高一些?可以怎样表示?为什么?板书:9.87<9.90

  1、第三位选手出场了,张华,他的成绩是9.96分。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说一说你的怎么比的。

  2、第四位选手是王平。我们一起来关心他的成绩:评委说,王平的表现比张华差一些,比李明好一些。你们猜猜他可能得多少分呢?

  3、小结。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三、巩固与应用

  1、四位选手的体重是这样的:40.26千克、35.56千克、35.80千克、37.80千克。请你把他们的体重按顺序排列起来。

  2、第10页练一练第1、2、3、4、5题。

  四、拓展与总结。

  1、第11页6、7题。

  2、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14

  详细介绍:

  比大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17-18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动物乐园场景

  师: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

  2、汇报交流。

  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匹马、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动物?请用学具(动物头像)表示出来。

  (2)学生摆完,设疑激趣: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①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和同样多;比多;比少。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等号。(研究第一种情况)

  (1)学生汇报:我把熊和鹿做比较。

  师: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A: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鹿有4只,熊有4只,所以鹿和熊一样多。

  学生B:我用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熊摆了4只,鹿也摆了4只,所以熊和鹿一样多。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谁多?谁少?你怎么知道?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2)展示学生各种不同的摆法,比出好的,将学生引导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课件出示)

  (教学设想: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3)认识=

  熊有4只,鹿也有4只,我们就说熊和鹿的只数同样多,4和4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课件出示4=4读作:4等于4

  (教学设想: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4)找找动物乐园里还有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马和猴子同样多,3=3)

  (5)举例:除了3=3,4=4以外,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吗?根据汇报,师板书。(1=1,5=5)看黑板上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两边的数一样)两边相同用等号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1)认识。

  ①汇报。学生A:我是把猴子和兔比,兔子有5只,猴子有3只,所以兔子比猴子多。

  学生B:我是摆一摆知道的,兔子摆5只,猴子摆3只,多出了2只,所以兔子比猴子多。(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摆法)②引出大于号。

  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③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课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

  (2)认识小于号。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应用什么符号表示?课件动画演示:把大于号转个180度就是小于号。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这个式子怎么读?35(3小于5)。课件:我们用左手表示小于号,撑开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号。

  三、练习与拓展。

  (1)练习使用<>

  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几大于几?几小于几?课件逐一出示

  (2)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观察这些算式,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时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

  (教学设想: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3)揭题: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三个好朋友。(出示课题)(4)课件出示书P18做一做第1题。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猴子,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讲评。

  (5)游戏:排排队。请5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①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②谁最大?谁最小?你能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吗?(每个学生用﹤﹥摆摆看,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下课后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

  (教学设想: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数学课《比大小》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小班《树叶宝宝比大小》说课稿12-23

跳绳小学数学课件05-07

数学课后教学反思12-28

《观潮》教案设计09-01

《赤壁》教案设计09-04

《背影》教案设计11-27

《菊花》教案设计09-04

数学课前演讲稿02-11

数学课程教学反思12-23

数学课件角的比较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