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

时间:2022-10-21 09:16:44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 我要投稿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精选22篇),欢迎大家分享。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1

  本次新课标中课程理念部分新增了“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的教学思想的相关要求。基于此,我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旨在指导学生学会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提供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练习,参与形式多样的展示与比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领悟体育的意义。

  “教会”——运动技能“教”起来,问题导向激思维

  “教会”是“勤练”和“常赛”的基础,“教”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循序渐进、分层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还要指导学生“会学”。

  因此,无论是一个单元还是一节课,做好单元问题设计和课时问题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以《“8”字跳长绳》一课为例,通过搭建“入绳后的落位点在哪?”、“你们还能想到哪些花样跳长绳的创意?”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将问题链渗透于课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在练中思、思中悟,充分体会和理解动作技能的要点和细节,养成善于观察习惯、理解自评和互评的标准,从而帮助他们在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勤练”——校内校外“练”起来,掌握技能提素质

  “勤练”指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合理地设置练习内容,同时科学把握练习密度与运动强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基于“勤练”的实施策略,我认为应当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重点在于强化“激趣”和引导“参与”。

  基于“勤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某些技能的项目性质本身就比较枯燥乏味,例如耐久跑项目,如果练习手段只是单一的跑圈,学生很快就会产生厌倦心理了。若是我们采用图形跑或者加入定向越野的方式进行练习,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不停地进行奔跑,他们的耐力素质在无形间就得到了提升;其次,做好分层式教学。每位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参差不齐,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运动基础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最后,落实体能“课课练”。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

  “常赛”——集体较量“赛”起来,以赛代练促成长

  “常赛”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每堂课的教学比赛。“常赛”中的“赛”并非只是正规高水平竞赛。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针对学习的技术动作随时安排比赛。基于“常赛”的实施策略,我认为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做到教学比赛常态化。将“赛”多角度多形式地贯穿于单元教学的每一个课时之中;其次,校园比赛多样化。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主题设置以班级为单位的校园比赛,例如:“篮球嘉年华”、“跳绳赛”等;最后,线上竞赛全员化。结合“双减”背景下小学开展校外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文件精神,合理地利用节假日、寒暑假时间不定期组织线上竞赛,鼓励全员参与,其中包含由学生个人参加的“单项赛”以及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亲子赛”。通过各类比赛,以赛促练,掀起体育锻炼的浪潮,使学生享受竞争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专项运动技能。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而“教会、勤练、常赛”是全面落实这项基础性工程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应当针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形成、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与提升、练习手段的丰富与趣味等方面出发,积极探索“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系统性的教学思路与方式,帮助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与锻炼之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2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为出发点,表达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2、新的课程标准,表达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开展、学生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开展。

  3、教学方法要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

  4、改革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开展、教师提高和改良教学实践的功能。

  5、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探索学生喜欢、符合本地区、本校、教师本人特点的教学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的集体行为,即在学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进行。

  二、实践过程。

  1、了解学生。新生入学或者接手一个新班级后,从介绍教师希望到达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学习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根底,最后制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方案。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方案。

  3、初步确定评价方案。根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的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例如:阶段性考核,在学生学习完一个新体育技能后,组织学生进行考核,教师进行评分。

  三、对新课程改革实践后的一些体会。

  1、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牢牢的主宰着课堂,学生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气氛很沉闷。而在现在的体育课堂上,你看到的教师是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更浓了,干劲更足了,气氛更好了,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舞台。

  2、课堂不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地方,而是引导学生开展的地方。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以往我们课堂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无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以往的体育教学是教师要学生学,新课改后变成了学生要学。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是时代开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四、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的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教学以主科为主,非主科受重视程度不够,领导重视也往往只是喊喊口号而已,很少落实到实处。例如: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经常可以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而体育学科等非主科以区级培训为主,就算有省级,国家级培训,也会以各种理由推脱,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利于体育学科的开展。

  2、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问题。现在很多体育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不注重体育学习,不肯花时间钻研教材教法,体育教学水平停滞不前,不利于自身和学科的开展。

  3、以人为本,多鼓励、多表扬这种气氛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许多优点,同时不可防止的存在缺少挫败感,眼高手低,自以为是的性格,甚至极不谦虚。而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任重而道远。

  4、体育器材、场地缺乏的问题。现在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远远没有到达教学的要求,而城市学校体育器材到达了教学要求,但是场地不够,无法用这些器材。例如:现在学校上体育课一般是四、五个班同时上课,学生占了操场的大局部地方,进行投掷工程教学很难开展。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3

  新课程方案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何清晰把握新课程标准理念、明确课程目标、了解实施办法,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落实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体育品德、健康行为,是需要我们接下来用心去解读与思考的方面。下面我从大单元教学学科评价两个方面谈一谈个人见解。

  强化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意识

  过去的单元教学设计我们往往过度聚焦于知识和技能教学,忽视学生发展。如在以往篮球教学中会将“原地运球”作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将原地运球单个技术动作割裂分开分配到相应的课时教学中。整个单元教学都围绕原地运球单个技术动作开展单元教学。在单元的课时计划中围绕篮球原地运球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达成三维目标。进行单一运动技能或把一个完整的运动项目割裂开来的教学方式难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高级的、人性化和社会化的综合表现,素养形成是不能依靠单一的知识点或某个课时就能实现的。体育学科素养形成需要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学习,是在知识内化、行为养成、品德修为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活动和情境中体验、探索、感悟和解决问题的结果。这就意味着素养本位大单元教学应当建立知识的“肌肉模型”,即打破碎片化学习,让知识从孤立零散走向关联,从无序走向有序,通过结构化统整使学习内容聚类为“块状”。清晰认识到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完整的学习事件或一段微课程,而不在是某一个孤立的片面的缺乏联系的单元教学。我们应当摒弃以课时或知识点为单位的碎片化设计,走向完整而相对独立的学习历程设计。

  构建学校特色评价体系,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一)积极探究,构建学校特色评价体系

  新课程标准鼓励我们积极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崔允漷教授认为一个好的评价系统它能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是什么,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清楚哪些问题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评价不断修改学习问题最终达成目标,学生清楚自己目标在哪里,自己努力的方向,从而知道自己的进步幅度,这能很好的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鼓励教师们对评价的积极探究及专家对好评价的定义呼吁我们应当积极探究、构建学校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评价体系。

  (二)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在过去教学中对评价运用主要在于课时或单元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价,而忽视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导致出现评价滞后或不匹配等情况。在新课程标准要我们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导向、激励和改进功,采用口头评价、记录表呈现等不同方式,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当清晰理解新课标的变化,强化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意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上转变教与学观念,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进行转变。在评价运用上积极探究、构建学校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评价体系,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4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对“重视教学评价,形成核心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强调教师教学需要强化过程性评价,探究教学增值评价,明确学科素养导向,注重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由此一来,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可谓彰明较著。下面我将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评价浅谈个人研读新课标的收获。

  立足教学评价新要求,紧抓学科素养新方向

  基于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对教学评价提出新要求,聚焦指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价”。坚持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评价方向,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为评价内容,要求既关注运动能力的发展,同时关注健康行为的形成与体育品德的养成。强化学科育人功能,落实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于课堂教学之中,明确学生学后形成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同时师者以教之中理应重视学习评价功能,注重多样化评价方法,多元式评价体系的参与,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的运用,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促进评价育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构建评价方案设计,明确各项评价要义

  新课标关于“教学评价”的定义在评价建议中提到: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是依据学业质量所反映的核心素养水平及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判断和评估的活动,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和途径。基于以上定义,为做好“核心素养式”的教学评价,每位教师(或学科)均可围绕教学主题,构建利于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方案,明确评价方案设计中各项评价要点的含义,既确定评价目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选择评价内容(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选择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方法)、多元化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等)、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利用(教学诊断与运用)、整体评估与修正(效度与信度)等。基于以上要点,需通过所设计的多样化教学评价方案进行实践,促进学生达成课程教学目标,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聚焦于实际评价结果,完善教学评价关键点

  新课标关于“合理利用评价结果”中提到: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采用口头评价、记录表呈现等不同方式,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改进。基于以上新要求,教师需制定符合学生学情与教学内容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践明确学习目标,并通过评估教学效果,反思学习活动与教学设计是否真正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将习得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以此为基础优化评价设计。同时教师应注重把评价的对象放在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与结果上,系统建构评价体系而非单方面评价,就体育学业质量评价而言,无论是学完一个学期、学年以后,还是整个学段学习结束以后,对学生的评价都要全面。

  伴随着育人方式不断地推陈出新,教学评价成为在教学中落实教育方针体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措施,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巨大动力,同时也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引导教师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建议教师在评价时需要更加注重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与增值性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建立综合、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5

  通过新课标中学习发现课程对运动负荷的要求更加细致,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同时明确了义务教育课程的核心素养。课程理念新增了落实“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的教学思想,这跟于素梅老师之前一直研究的学练赛评也很是贴切,所以并不陌生。

  科学负荷,野蛮体魄,铸造强国之躯

  明确课堂运动负荷要求,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解决“不出汗”的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见根本好转”的问题。2022年版课标强调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致应不低于50%,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分钟不仅专门设置了体能学习内容,还提出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以保证每节实践课具有足够的运动负荷,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运动体验,真正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现状,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让老师有了一个标准度范围,更加科学的进行教学。

  积极探索、落实一体化教学

  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弃“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无”体育课,解决“学生学了9年,多数学生不能掌握1项运动技能”和“学生不喜上体育课的问题。2022年版课标强调结构化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学生侧重在应用的情境(如对抗练习、比赛或展示等)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提出在尊重不同水平学生的意愿和需求的基础上,3-6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中各选择至少1个运动项目,此外,2022年版课标强调采用游戏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数量、时间、形式、场景,以及个人与小组间的各种挑战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练、赛”环境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爱上体育与健康课,能够真正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综合素质提升,落地核心素养

  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烧惯”的问题。2022年版课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多方面强调要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不仅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体能练习、“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等,帮助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终身健康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在学业质量中增加了与锻炼习惯有关的评价指标,如,“每周运用所学球类运动技能进行3次(每次1小时左右)课外体育锻炼”等,并通过布置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

  新课标已经出台,但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是关键。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快速有序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要真正落实体育课程教学方案里面的具体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对体育课的要求高了,相应对我们体育老师的要求也在提高。对于我们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培训,以便更好的理解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和要求,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学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将赛事活动举办得更加有趣。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6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作为未来十年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现备受关注。

  本次研读我着重对课程理念中新增加的“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思想进行深入研读。“学-练-赛”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是要真正体现体育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练、赛为主线的课堂架构。“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掌握单个技能、组合技能并能够综合运用。

  学会,能用

  “教会”是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同时是学生参与“勤练”和“常赛”的基础。“教”要遵循教的规律和学的规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会学生健康与安全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能锻炼的方法。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还要指导学生“会学”。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教会”呢?首先,要从单元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入手,从技术的结构关联、育人要素、学练方法、运用场景等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重点关注核心内容和关键问题;其次,选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知识技术转变为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学习内容,如运用口诀、图示、视频等;再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准确把握学生的优势和不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获得成功的乐趣;最后,创设多样、复杂的应用情境,通过挑战性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实现良好行为和品格的塑造。

  激趣,参与

  “勤练”是学生掌握技能的途径,更是所学技能进一步熟练并不断内化的过程,起到巩固的作用,有助于将技术动作更好地运用于“常赛”中。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勤练”呢?首先,我认为应以学生的兴趣为抓手,强化课外练习,提高练习效率。例如,在耐久跑练习中,常规的方法都是组织学生跑圈,那就显得简单乏味,学生没有动力,如果利用器材摆出不同的图形跑或画地图采用定向越野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练习效果。其次,要进行合理的分组。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不应置少数学生而不顾。教师要考虑到给每一名学生练习的机会,尽可能地在分组练习中合理搭配组别及运动量,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竞技,联动

  “常赛”是学生技能运用的平台。比赛具有激励作用,学生为了能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便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常赛”呢?首先,坚持“课课赛”,每节课在练习过程后开展5-8分钟的教学比赛,既升华了教学内容,也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运动量,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其次,可以增设“新规则”,例如在篮球教学比赛中,将固定高度的篮筐变为手持底线移动的篮筐,增加团结协助和趣味性;足球运球射门教学比赛中增加得分方式,除了射门得分外,顺利绕杆也可以得分;最后,可以设置项目积分赛,将单元中的技术动作串联起来作为比赛项目,以完成所有任务的质量决定胜负,第一名登上“运动榜”。

  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们应该把握内涵,让“教会、勤练、常赛”成为常态。促使学生学会技术、加强练习、体验比赛,最终从体育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7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课程目标的确立,围绕着核心素养,反映着课程理念。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作为《新课标》中总目标的一环。与《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对比,《新课标》更加强调了在掌握各种的学练方法后,如何学以致用。通过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学生要在学练和参与展示或比赛中掌握运动技能。并且要认识到所学运动项目的知识、原理及规则,以及通过观看比赛,分析比赛中的现象与问题,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下来以我在水平二《快速跑》一课,来分享我对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的`一些思考。

  落实“学、练、赛”一体化

  落实“教会、勤练、常赛”作为《新课标》课程理念新增的内容,可以显示出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必须注重课堂中“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课堂中“学”的过程需要教师明确学生是如何从不会到会的。最终体现的“教会”是能用,而不是简单地掌握了知识与技能,“教会”是理解、掌握和能用的综合体现。“练”需要学生能积极地不断地体验和尝试,逐渐完善自身的能力,最终“勤练”的结果指向了养成习惯、掌握技能、增强体能。“赛”需要面向所有的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比赛,让学在比赛中享受竞赛乐趣、更加牢固地掌握专项运动技能。以《快速跑》一课为例,我在原地快速跑、俯身登山跑、20米快速跑的各个环节中均设置了“学、练、赛”的环节,学生能在循序渐进的内容中,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得积极快速蹬摆能提升步频,到能将其运用到快速跑当中,由此可见“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与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

  注重教学方式改革

  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体育学习实践性和健康教育实用性的特点,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我在《快速跑》一课中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俯身登山跑与20米快速跑之间,利用信息技术,用慢动作的方式展示了苏炳添在快速跑中的动作,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苏炳添的动作和我们所学的动作像吗?像在哪里?”从而更直观的将俯身登山跑中快速蹬摆的方法,迁移到快速跑中,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是以单纯的知识与技能出发,学生通过观看简短的视频学习知识,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能明确知识的原理,从而懂得如何去进行运用。以及本课中,我巧妙的利用轮胎帮助学生发展快速跑的能力,通过与众不同的器材激发学生的学练热情,利用器材设置层层递进的练习,学生在个人、小组、集体的学练赛中,逐渐完善技能,最终将积极蹬摆的方法运用到快速跑中,从而实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进行运用。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新课标》从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分别设置了四个水平目标,四个水平目标与以往的学段水平并不对应,这些目标中的水平是指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而非学段水平。并根据水平设置了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内容。由此可见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在我对《快速跑》的课后复盘反思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我在本课中的不足,在俯身登山跑环节中,让学生尝试用更快的速度做这个动作,可以看到学生的掌握情况有所差异,有的学生能准确快速的做好这个动作,可是有的学生却体会不到动作的要领,导致练习的次数少效果差,最终通过信息技术收集的数据,表现出掌握情况与运动负荷学生间差异较大。通过反思,我觉得在该环节如果能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如做得到的学生,能尝试更快的速度,而其他学生进行慢速的练习,在通过教师的指导,逐渐加快速度。可能最终在课堂呈现上效果会更好。由此可以看到,关注学生差异对提高他们运动能力是有很大的影响。

  《新课标》的颁布给予体育教师们努力的方向,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深入学习《新课标》的思想,从而培育出健康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8

  通过对新课标的研读,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更深入的了解。新课标强调体育核心素养,立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要素,通过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全方位让核心素养落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教会勤练常赛。《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中基本理念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体育课堂教学中,“教会”“勤练”“常赛”是落实“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基本要求。对于我们而言,如何“教会”,如何知道学生“学会”,采用什么方法实现“勤练”,“常赛”。新课标,新理念模式的体育课堂需要我们深研新课标,渗透,实践于教学课堂中。

  教会

  学生能用,会用是教师教会的重要标志。教会即是学生从理解,掌握到能用。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理解,明白学习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学?作用是什么?知其所以然,然后反复去练习,知识能记住了,技能熟练掌握了,转而能够精准灵活的去运用,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教会,学生能用、会用!

  勤练

  “练”是体育课堂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练”是“学”的巩固与提升,两者相辅相成。把握好勤练的度至关重要,会让“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勤练不仅要练得多还要练的好。质量要有保证。练的动作要标准,利于身体发展,技能掌握,强度要到位,增强体质,锤炼意志,练的形式要多样,利于激发兴趣,享受乐趣。

  常赛

  让比赛成为课堂常态。“赛”能够体现综合育人功效,通过“赛”对“练”的高层次强化,学生以赛促练,以练促学,练习成果利用比赛进行展示,学生在比赛展示过程,不仅提高了技能水平还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感。通过比赛就可以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赛”培养拼搏进取、团结协助等的体育精神,通过“赛”激发学生对运动的热爱及浓厚的兴趣,锤炼品质。

  学是前提、练是保障、赛是强化。学、练、赛、评一体化的系统实施,有利于保障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学生在“学,练,赛”一体化课程体系下进行学习,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得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9

  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发布。此次教育部门针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做出多处调整,全面提升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比例,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结合线上学习,线下仔细研读新课标,我发现《课程标准(2022版)》较之以往的课程标准变化明显,其中,“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超越外语(6%-8%)和理化生、科学(8%-10%),成为小、初阶段仅次于语文和数学的第三大主科。与此同时,新课标还明确学校需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开展体育锻炼等,发展学生的特长。

  新版《课标》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

  1、完善了培养目标;

  2、优化了课程设置;

  3、细化了实施要求;

  4、强化了育人导向;

  5、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6、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7、增强了指导性;

  8、加强了学段衔接性。

  如何才能将新课标更好的与日常教学相融合,这是每一个一线教师都应深思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新课标浅薄的认识。

  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2022年版课标坚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调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课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重点关切学生身心健康,特别是体质健康状况。

  第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学定教,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出发,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围绕核心素养制订学习目标。

  2022年版课标强调教师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制订与细化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确定达到不同水平的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与情境。教师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渗透到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跨学科主题、专项运动技能学习的学习目标中。为此,体育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内涵,尽可能的丰富自身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优化教学态度,提升教学专业素养,以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需要。

  第四,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实现“学、练、赛、评”一体化新课堂。

  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由教师的教为主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主,保证学生课堂练习时间和练习质量。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让课堂成为比赛的常态,在比赛中增强运动能力,提升学生抗挫折和情绪调节能力。

  鉴于以上的学习和思考,我感受到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肩上的责任重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时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把最好的体育课呈现给我的学生,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10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将原来的三维目标,转变成了培养核心素养。《新课标》更加注重对人的培养,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培养时代新人。从《新课标》这些要求当中,可以看出,对人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形成健康行为,培养体育品德。以下是我的几点学习心得:

  提高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指的是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它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和比赛三个维度。

  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能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基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高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能锻炼的地位。在学生学习专项技能时,制约他们提高的因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基本运动技能薄弱,移动性弱、平衡感差、身体不协调等等。我们经常在说的,拥有一个良好身体素质的学生,他学什么运动技能都快,就是这个道理。提高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能后,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更高难度的技能。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既“教会、勤练、常赛”。

  教会”指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技能的学习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学以致用。如:学习了滚翻动作,不只是要让学生滚的动作漂亮、圆滑,而是要让学生知道滚翻的用处是来避免损伤,在摔倒时可以用滚翻动作减轻损伤。“勤练”指的是练习的效度,如何练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首先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练习密度。其次练习方法的有效性。最后让学生有运用所学技能的场景。“常赛”是检验技能习得的有效手段,是检验技能运用最好的试炼场。传统的比赛,组织形式较为繁琐、暂用时间较长,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如何进行课课赛,是我们要去思考的。如:简化规则、简化组织形式、创新比赛方法等。举例:在学习原地运球中,老师为了让学生不低头看球,可以两人一组面对面运球,一手运球另一只手剪刀石头布,时间一分钟,输的同学给予小惩罚。这样简洁的比赛形式,能够检验学生运球的熟练度,不看球运球的熟练度。通过这种比赛的形式,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检验学生技能掌握情况。通过“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体能等,最终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

  形成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包括方方面面,有良好的的健康行为,学生才能安全运动,终身运动,并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日常中我们更多是给学生传授体育健康知识。如:什么是健康的饮食,引导他们远离垃圾食品,做到营养均衡。如:怎么样安全的运动,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后的放松,运动后为何不能立即蹲下或者坐下,这会造成什么危害。如:在教授滚翻动作时,结合视频案例,让学生了解滚翻在遇到危险时怎么运用。如:发生运动损伤时,如何处理才能避免二次损伤。特别是如何规避风险,是现在学生比较缺乏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中渗透,而不只是集中在某一两节课中。

  培养体育品德

  在“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合作与竞争,这就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在独立学习中,遇到困难失败时,怎样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如何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在与他人合作学习时,如何求同存异,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在遇到困难或者失败时,能够互相激励。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在比赛中,如何面对失败与胜利?比赛胜利只是少数,失败才是主旋律,怎么样面对失败,如何在失败中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才是失败带给学生最大的收获。

  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充分体现体育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11

  《义务教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了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练、赛为主线的课堂架构,并以“立德树人”为引领,通过核心素养凸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功能,强调核心素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创造性转化,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促进核心素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由“公共意义”转向“个人意义”。

  教干货引关联

  与旧版相比,新课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新课标这样定义“核心素养”—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整个教学设计、教学实施都将围绕核心素养,在教学内容上,应摒弃过去单一技术和单一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提倡结构化的运动知识和技能教学。以教授足球为例,过去一节体育课可能只教脚内侧传球,而现在一堂课不能只教单个技术,而要教组合技术,如传球、运球、射门。新课标强调知识与知识间、技术与技术间的关联性,体育课要教组合技术、有对抗练习和完整技术展示,让孩子能上场比赛,新课标倡导大单元教学,强调对一个项目的完整学习和体验,一个大单元最低由18学时组成。

  创情境重实战

  新课标强调在体育教学中创造复杂的运动情境。过去的教学经常原地不动做动作或按一个固定线路做动作,而真正篮球、足球等比赛瞬息万变,课堂中要模拟真实运动情境,创造出复杂、动态、变化的场景,我们可以结合项目化教学,例如在播放音乐时,可以让学生寻找相应的节奏,培养学生的乐感;在了解竞赛规则上,可以让学生寻找每年规则上面的变化,提高学生语文的阅读理解;在进行投掷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哪个出手角度更好,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有效的情景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作为体育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创设各种情景,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景中既玩儿了又学了,真正做到“快乐体育”,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在这样丰富的应用情境中学生的集体主义、团队合作精神、抗挫能力等素养才能得到提升。

  优设计提负荷

  新课标对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标准做了界定,提出要“科学设置运动负荷”,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每分钟140-160次。优化教学方法是保障运动负荷的核心,第一,巧设随堂目标,提高学生学练的积极性。例如,“快速跑”教学,当学生学练产生疲劳时,可设计学生间比赛或者与教师进行比赛等随堂目标,激发学生学练兴趣,从而增加练习次数,提高运动密度。第二,提高学练效率。例如,“行进间运球”教学过程中的取球环节,告知学生跑到指定位置拿球,并运球跑,最后引导学生运球到指定位置,准备专项热身活动。第三,保障“精讲多练”,提高教学语言有效性,减少无效讲解时间。例如,“排球垫球”技术动作讲解,可以简化为“插、夹、提、蹬、跟、移”六字,将复杂繁琐的动作要求和练习要求通过挂图或者简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学练效率。

  教师在新课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观念,勇于实践和思考,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知识内化、行为养成和品德修为基础上逐渐形成核心素养,并能在体育与健康活动和情境中体验、探索、感悟和解决问题。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12

  2022年版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对比2011版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包括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应该如何落实到课中?

  培养学生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运动能力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三个维度。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常常关注的是学生的体能与体育技能,以获得更好的体育考核成绩或者在体育比赛中获得更好的名次,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很多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趋于片面化。拥有很好的体能和体育技能,却由于心理素质不过硬导致在赛场上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的情况存在于很多学生的身上,他们由于缺乏相应的心理能力,难以展现自己的风采。

  运动能力的形成需要通过课中不断练习,课后坚持锻炼一小时,不断提升体能及技战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全面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练赛,并且对不够自信的学生给予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勇敢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应变能力以及积极的竞技精神。同时在课后布置作业。引导学生与家长进行亲子体能练习及课上前滚翻技术动作的练习。加强学生对体育技能及体能技战术的学习和掌握,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提高学生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健康行为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维度。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行为和状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健康行为以及调控情绪的方法。

  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增加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中,教师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技术动作,如前滚翻教学中需要保护帮助时,树立为对方负责,不能“无效”保护帮助。体能比赛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输赢,使学生在团队活动中逐渐养成健康的行为和品质。

  增强学生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体育伦理,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维度。

  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敢于自我超越,用良好的心态看待运动成果或比赛过程,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加设计比赛场景,通过体验和比赛了解规则精神,能够超越自我,或失败中承受挫折。体会责任、担当,最终达到人格教育的目标,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要求培养拥有综合素养,拥有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意识,拥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之一,同样需要积极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达成各种素养外,还必须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及竞赛,让学生在享受运动乐趣的过程中得到熏陶和养成。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同时为了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1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注重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要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内容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目标导向转变为以“发展能力为主”的目标导向,指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方面充分发展。

  夯实发展基础,提升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核心素养整体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立足于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运动能力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或比赛三个维度。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夯实运动技能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体育竞赛不断提升运动能力。

  比如,在《立定跳远》一课中,首先,教师将微课视频导入电子书包课程,推送学习资源,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适时点拨,有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其次,合理有效利用标志线、体操垫等辅助器材,由易到难设置多种多样的练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等形式,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然后,运用天天跳绳的功能,搭建竞赛平台,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班级内进行立定跳远比赛,依据远度和动作质量进行评分。最后,在课后,根据课堂竞赛的分数,教师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练习内容、组数与要求,巩固与强化立定跳远技术,提升运动能力。

  坚持健康第一,塑造健康行为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健康行为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应具备的重要素养,有助于学生养成有规律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价值和作用。

  比如,在《障碍跑》一课中,以“学习各种支撑方式越过障碍”为载体,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运用所学习并掌握了的方法进行急救和自救,培养学生的救护意识和能力。本节课设计了不同高度和难度越过障碍物的方法,部分学生越过障碍物有一定困难。通过教师指导、激励与同伴的帮助、鼓励,学生多次尝试,克服困难,越过障碍,树立信心,同时,逐渐养成安全活动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也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沉着冷静,果敢顽强的人格塑造。

  落实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核心素养的关键和必备要素。通过“身心双育”,将“育心”寓于身体活动中,使学生逐步从具体的体育锻炼、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中感知体育精神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形成健康向上、遵守规则、乐观积极的价值观,渗透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实现体育品德的完善和升华。

  比如,在《排球、正面下手双手垫球》一课中,教授利用智教屏播放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纪录短片,引出本课的内容和主题,以中国女排为榜样,不仅要向女排队员学习技术,而且还要学习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在课中,针对排球运动的特点,营造积极体验,主动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注重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在合作练习中巩固技术动作,共同成长。在垫球比赛中,教师善用语言,引导学生能够团结协作,勇于拼搏,主动为同伴加油,为同伴喝彩,愿意为集体贡献一份力量。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也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体育人”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严峻挑战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14

  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聚焦在“教会”“勤练”和“常赛”,通过课堂教学实施“学、练、赛、评”一体化推动改革深入,带给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种一体化的初心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一脉相承都指向人的发展,即超越知识与技能,聚焦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明确关系整体设计

  体育课堂教学一体化,应先明确“学、练、赛、评”四者关系,是认识、理解和实施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条件。描述四者关系,从学习角度说,学是基础,练是提高,赛是运用,评是对“学、练、赛”的反馈。课堂中,一旦将“学、练、赛”有机和结构地关联起来,并做到激活和解放学生,那么就会从中获取学生各种客观的表现性评价信息,继而形成准确的评价结论。反之,学生表现不充分,既影响评价信息获取,又影响评价客观性。而一旦评价做得适当且合理,则对于学生“学、练、赛”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提高起到良好的作用。由此可见,“学、练、赛”和“评”是一种互动关系。从结构角度说,“学、练、赛、评”是一个整体,彼此关联,相互作用,表现的既是一种整体关系,其中“学、练、赛”三者又是一种递进关系。总之,在结构化教学视角下实施一体化,其目的是通过四者结构化的相互作用,在知识与技能结构的相互关联下,共同构建起学生知识结构并提高认知结构力量。

  完善结构打通双向传输

  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不仅有输入,而且有输出。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在结构化教学看来,输入是基础和前提,是知识与技能结构的输入,输出是将输入的知识与技能结构编码输出,去演练或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知识与技能的意义表达,只有通过结构才能实现,学生才会在结构的作用下,窥到知识与技能的全貌。所以,实施一体化要高度重视知识与技能结构的完善,摒弃“碎片化”教学。

  整体教学深化课堂学习

  挖掘四者之间结构的关联点,并通过整体教学贯通起来,让赛因学和练而精彩,让学和练因赛而不可或缺,并在评价的策动下,“学、练、赛”循环起来,这样体育课堂将充满活力、生命力、凝集力和挑战力,进而通过整体学习和整体的知识与技能去涵养整体的人,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体育课堂教学实施一体化,在结构化教学策略下,还原整体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沿着一体化的学习路径,重组结构化的学习素材,强大学生认知结构,激活知识与技能结构,循序递进,一定会逐步实现整体教育培养整体人的目标。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15

  每当体育课被其他活动冲走或者调课,我们都可以听到教室里孩子们的一片哀嚎,但是在体育课上,孩子们似乎学练的情况并不太理想?孩子们貌似喜欢体育但是不是很喜欢上体育课?随着《新课标》的发布,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但如果学生的运动兴趣不高?谈何通过体育课程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接下来我将根据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练”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与思考。

  创设运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在练习时动作做得非常好,但是真的要运用于实践时,却不知如何运用。如何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出来呢?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或者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在对抗练习、体育游戏、或者比赛等真实、复杂的情境中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与认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以《足球脚内侧踢球》为例,在练习时进行小组的脚内侧踢球耍猫游戏,学生们将所学的技能立马应用在小组游戏中,在游戏过程中总结出脚内侧踢球最容易控制。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快速巩固并应用。

  运用问题化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一直是我们所提倡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引发学生对技术动作进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动作,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那么如何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动作技术呢?我在《肩肘倒立》一课中运用了问题化教学,设置一系列有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最终明白动作原理。例如“向后倒用脚尖触碰球怎么样更好的控制我们的身体?”“腿不够长,想要用脚尖触碰到更高处的球怎么办?”“肩肘倒立时,双手往前触碰脚尖再快速后倒是为了什么?”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中,学生带着思考进行练习,得出双手压垫能控制身体,向上顶球要挺宽立腰,快速后倒能获得更大的惯性帮助自己完成动作。不仅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导学生在一步步探究中,最终得出答案,更好的懂得了动作原理,并获得了成功体验。

  融入信息技术丰富课堂练习方式

  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感性认知能力强、但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的特点,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帮助课堂教学。首先,信息技术手段更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其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学生更加明确动作的重难点,有助于学练;第三,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一些有趣的课堂小游戏、体能练习、节省教师讲解时间,真正的做到精简多练,提供更多的练习时间给学生。在《肩肘倒立》一课,我通过希沃白板与提前制作的视频,通过动作对比让学生快速的抓住重点,不仅节省了讲解时间,也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通过自制的视频创设丰富的情境,进行体能练习,有效的增加学生课堂的运动密度。

  随着新课标的发布,对体育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也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年轻教师,我们应当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16

  最近,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体育核心素养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要素组成,其将培养学生体育学科素养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且注重学生能力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想真正让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不断完善,我们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模式,落实核心素养观。

  1、实践转化,落实课堂

  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于知识、技能的系统传授,遵循“由下至上”的学习模式,简单概括为从分解技术动作学习到综合运用的规律,即“分总”的过程。而新课标的学习让我产生的改变,应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遵循每节体育课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地体验一项运动,即大单元的学习。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学习模式,过程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即“总分总”的过程。可以看出其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突出了“全面”二字,新课标的引领能有效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突破常规打造新课堂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能够享受运动乐趣,掌握与运用体能与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先创设比赛情景、熟悉比赛的基本轮廓与规则、采用技战术解决比赛中的问题。例如篮球教学或比赛中,我们通过创设球类比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将运动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与突破,其次把球类运动竞赛战术认知作为主线,有效融入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让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3、学练赛结合,提升素养

  在教学中,教学的结果受教学过程的影响。对比2011版的课标,2022年版的课标对我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如何真正落实于课堂还得我们不断去实践与学习。我们要抓住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窗口期”采用“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与练”,在“学与练”中促进“赛”。例如在篮球传接球的学习中,可以采取拦截传球的方式,设计简单的比赛环境,传球的学生会在比赛中有意识地思考利用怎样的传球方式或传给谁才能避开拦截人员等问题。整个学习过程是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实战中,从多角度、多维度出发,不仅能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还能有效践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内容。

  基于此,当下我们要紧扣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从多角度、多方面落实。而作为一名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们应该深入学习2022版课标的各个要求,积极探索新方向,树立核心素养观。从课堂实践中改变以往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学到技能,真正懂得运用技术,让核心素养的培育之路不断实现。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17

  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推进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作用。新课标坚持目标导向,强调要贯彻党和国家重要政策文件的相关精神和要求,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身育人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做出本学科的更大贡献。全书共六大章十五项基本内容,其中第二章课程理念主要有六个要素:

  1、坚持“健康第一”

  2、落实“教会、勤练、常赛”

  3、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

  4、注重教学方式改革

  5、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

  6、关注个体差异。以下我将根据第二章课程理念的第6个内容“关注个体差异”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面向人人

  “高度关注对所有学生进行激励与指导”。这是体育教育应有的最基本保障。尤其是在体育课上,要能够激励和指导到每一个学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就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也成为我们实施教学的关键,特别是如何去关注那些个体差异生,更成为关键的关键。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键的是教师在遵循教育规律的情况下,在教育的同时打破统一的模式和传统的做法和教法,去关注每个一或每一类学生,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别指导,分层次,分组等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帮助他们确立“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的信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学生有差异是绝对的,基于差异施教才是合乎规律和学理的教育。教学前对学生和教材的了解是教师进行层次化教学的关键环节。当我们对所授班级学生个体和教材难度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之后结合教学条件方可着手备课。了解的目的是为了在备课时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针对教学班内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方式、性格心理特征等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讲课中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运动技术接受能力的差异或对运动项目兴趣上的差异将会造成学生在不同层面对授课内容理解上的差异。

  在体育课堂《水平二-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中,根据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篮球基本技能,有区别地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梯度、变换教学方式,将学生动态分层设计不同的练习模式:A层次“复习性练习、巩固性练习、运用性练习”,B层次“巩固性练习、应用性练习、尝试性练习”,C层次学生则以强化学练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发展提高为主。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吃得了”、“吃得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每个学生能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真正提高篮球运动的技战术水平。

  机会公平

  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机会”,基础不同、爱好有别,目标、内容、方法、评价要体现差异性、选择性和多样性,做到机会上公平。在评价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能只看成绩或自己的喜爱去评价一个学生,学生只要努力了就应给他们鼓励与表扬。在《水平二-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中,善于观察和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状况通过及时评价,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和集体合作项目,培养集体荣誉感和乐于合群的性格。不管是单独练习还是小组合作,教师都要密切关注他们,给他们安排一些具体的活动,在巡回指导时,重点指导他们的练习,及时了解他们的练习状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与发展,体验自己的进步与成功,提高体育学习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更好发展

  “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发展”。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是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学生存在差异可体现有差异地发展。要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教学,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策略,使所有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都能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使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从而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学习中去。

  理解新课标课程内容中的各项内涵,对于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一线体育教师应以新课标为引领,熟读课标内容,领悟课标精神,落实课标要求,才能打造系统化、规范化的体育课堂。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18

  在强调综合素质发展的今天,体育不再被视为高强度学习中的调和剂。为了有效提升日常体育教学工作,如今的体育教学模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的发布,校园体育也正式迎来了改变。新课程将过去以外在与学生的体育运动知识、技术战术作为课程研制逻辑起点改变到以培养内在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逻辑起点,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体育教育。

  一、问题化教学,作为触发学生思维的引擎。

  是将单个动作技术、单个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有机组合,注重采用结构化知识于技能教学,加强对所学运动项目对完整体验和理解,提高学生在真实活动或比赛中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进一步落实新课标“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年轻教师,我们应如何有效设置教学中的问题呢?

  整体化教学建立横向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目的问题化教学是一问题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解决该问题,达到体育教学目标,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学习模式,也是学科教学走向核心素养的一个突出表现。

  二、何为有效问题

  有效问题是指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充分引发学生思考,应具备以下条件

  1、所涉及的问题必须通过实践和思考才能找到的答案。

  2、所涉及的问题必须是学生想要弄清楚并愿意深入探究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3、所涉及的问题并非孤立的问题,是呈现一定关联性和递进性,能形成清晰的问题练,来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的知识、技能体系。

  如:《足球脚背内侧踢球》一课,课前通过观看精彩的世界杯视频,让学生思考能够将球踢高、踢准的最佳方法,并让学生通过“植物大战僵尸”的情境,从如何提高、、如何踢准、、如何将球准确的进行穿,最终形成有利局势或进球。一系列问题及练习,提升学生技能掌握的同时,能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的知识、技能体系。

  三、如何构建问题链

  “问题链”建构是指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的重难点,围绕单元基本问题进行的一种有机拆分与细化,形成有关联性的“问题链”。同时,问题的出必须教师对教材、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充分深挖教材的与人价值、对学习目标的正确定位及对各类问题的充分预设。如:《足球脚背内侧踢球》一单元,本单元分为4次课,围绕单元核心问题,如何做到击球部位准确,踢球时支撑、摆腿、转体协调用力,最终踢准的目标,分别设置每课时的重难点,并最终完成整单元的问题链设置,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问题化的教学必须是落到具体的、真实的体育学习活动过程。问题导向的学核心素养是给予教材教法和学生需求的体育教学活动,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构建教学“主要问题”的框架,在此基础上设计“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和路径,为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提供具体实践体验的情境。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19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作为未来十年我国基础体育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现备受关注。作为一名一线和体育教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我认为体育课有以下几个问题急待解决。

  第一,明确课堂运动负荷要求,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解决“不出汗”的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见根本好转”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强调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群体运动密

  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致的学习,以便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应不低于50%,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分钟;不仅专门设置了体能学习内容,还提出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以保证每节实践课具有足够的运动负荷,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运动体验,真正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现状,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

  第二,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摒弃“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课,解决“学生学了9年体育课,绝大多数学生未能掌握1项运动技能”和“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强调结构化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学生侧重在应用的情境(如对抗练习、比赛或展示等)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提出在尊重不同水平学生的意愿和需求的基础上,3-6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中各选择至少1个运动项目,7-8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的四类中各选择1个运动项目,然后对每一个运动项目实施完整、系统的大单元教学,9年级让学生结合学校实际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练帮助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学会1-2项运动技能,并能够在比赛中得以运用。此外,2022年版课标强调采用游戏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数量、时间、形式、场景,以及个人与小组间的各种挑战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练、赛”环境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爱上体育与健康课,能够真正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第三,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多方面强调

  要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不仅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体能练习、“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等,帮助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终身健康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在学业质量中增加了与锻炼习惯有关的评价指标,如,水平四球类运动的学业质量中规定,“每学期通过现场或多种媒介观看不少于8次所学球类运动项目的比赛,并能够对某场高水平比赛做出分析与评价”,以及“每周运用所学球类运动技能进行3次(每次1小时左右)课外体育锻炼”等,并通过布置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

  新课标已经出台,但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是关键。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快速有序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要真正落实体育课程教学方案里面的具体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对体育课的要求高了,相应对我们体育老师的要求也在提高。对于我们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培训,以便更好的理解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和要求,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学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将赛事活动举办得更加有趣……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20

  2022年4月21日,新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

  相较于上版课表,新版《课标》理念主要集中在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变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六个方面。总的来说,新版课标更加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运动技能的习得两个部分。

  新版《课标》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

  1、完善了培养目标

  2、优化了课程设置;

  3、细化了实施要求;

  4、强化了育人导向;

  5、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6、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7、增强了指导性;

  8、加强了学段衔接性。

  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及县级体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深知自己应起到辐射传播的作用。首先,应及时组织名师工作室会议,将新版课标的新变化、新要求准确传达给名师工作室各位骨干教师,使工作室的骨干教师对新版课标有一个整体认识,使新课标能够更好的指导工作室的骨干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并辐射到县域内其他体育教师,做到“有的放矢”;其二,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积极推动体育课堂改革,体现“立德树人”基本要求,突出单元教学,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着力解决当下学生运动技能掌握不牢、各学段教学内容不衔接问题;其三,通过工作室的骨干教师,积极指导鼓励一线体育教师积极探索体育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路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21

  本人通过对《体育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积极实施,颇有些感悟与收获。下面将我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一)、新的课程标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二)、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性格培养,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师关注的不再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学生是否达标,而是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对于同一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例如:我在给学生上短跑课时,改变以往的先上途中跑,再上蹲距式起跑的老一套模式,让学生自己选择起跑方法,并在练习中仔细观察、摸索、探究,看哪一种方法起跑最快。结果学生有蹲着的、有爬着的、有站着的??哨音一响,同学们迅速冲向终点,欢声、笑声、加油声、鼓舞声响成一片。改变了以往的一听跑就头疼怪现象。同学们在快乐的气氛中很投入的完成了练习,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激励和发展,它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检查、甄别和选拔,而是通过评价来促使被评价者改进,促进其发展。因此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达出来,制定改进计划。当然,在改进计划中应侧重学生发展有优势的方面,以促进其不断的发展进步

  二、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体育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包括学校的各种体育设施,体育墙报、专栏,还可以利用广播、电视、多媒体等形式,经常广泛地宣传体育知识,名人名言、体育信息、动态等,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小型简易的体育活动器材,定期举办各种体育比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体育文化熏陶,可对体育兴趣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我校高二(6)班是重点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是,大部分学生体育意识淡薄,通过调查我了解到,他们对体育的认识不足,有的同学说:“初中我们一直在练习中长跑和立定跳远,就是为了中考”,有的同学说:“我又不当运动员,学体育干吗?体育课玩玩就行了”。针对这些情况,我在高二年级举办了一次体育知识问卷调查,并以作业的形式,每位同学写一篇《我心中的体育课》的小论文。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提高了认识,他们上体育课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好转。

  三、教师应参与学生的活动和学生共同学习

  过去我总认为自己是教师,教师就应该有一定的威信,就应该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课堂上我始终坚持和学生保持距离,学生对我也比较疏远,对我的课也不是很喜欢。学习了新课标后,我体会到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与学生多交流、沟通,与学生拉近距离。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这样,在课堂上创设了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没有拘束感。在高二的合作跑教学中,让学生自由组合(至少两人,多则不限),采用任何形式的慢跑,结果远远超出我的预想,方法各式各样,有多人的绑腿跑、有两人一组的手拉手侧向跑、有两人面对面的同向跑,千姿白态,学习效果也特别好。这样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和密切配合的团队意识。

  四、 让游戏进入体育教学的课堂

  我在教学方法上也做了全新的改变,例如一堂800米测试课中,在通常的情况下,学生都不愿意做准备活动,认为做完准备活动后会跑不动,在给她们讲解完做准备活动的必要性后仍不能激起她们的运动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组织大家玩一个植树造林的游戏,游戏方法是:同学们每人相隔3—4米站在跑道上,排成一条长队,就像一棵棵小白杨,全部转向跑的方向(逆时针)。当听到跑的口令时,最后一名同学绕过每一名同学向前蛇形跑进,待绕过第四名同学后,倒数第二名同学开始跑,依此类推,最先跑完全部小树的同学站在最前面同学前3—4米处,变成新的小树,依此类推。等到所有同学跑到出发点,也就跑完了400米全程。同样是跑的内容,如果改变一下跑的方式,渗透一点游戏的成分,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好奇、新鲜,产生兴趣,进而很投入地完成练习,达到了学练的目的。

  五、注重情感,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学生的情感在学习中特别重要,只有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才能激发他们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在教学过程中,我除了在教法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以外,还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甚至是细微表情。因为学生的自信心很强,而且容易受到伤害,产生自卑感。为此,我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锻炼的空间,尽量宽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失误,不轻易否定学生,不挖苦斥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体育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新课程标准贯彻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性格,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确保人人皆有所获,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着重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的选择。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创造者,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选择权让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促进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突出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的快快乐。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22

  体育教学是落实课改的主渠道,课改理念应主要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但在最近组织的评优课上,出现的问题很多,教师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存在偏差,不得不引人思考。

  一、教学要注重实效

  在课堂上,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控制学生,有大场地不用,而是在很小的场地上或在篮球场上上课,学生活动空间受限,活动量达不到要求。再看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也只是围绕学生“玩得兴趣”做文章,课堂场面看似热闹,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锻炼。一节快速跑课只在十几米的场地上安排学生跑4次,游戏安排也是没有什么锻炼价值的拼图“2008”,其结果是把课的运动负荷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课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体育的根本特征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健康第一”应该首先保证学生体能的增强,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做保证,就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单一的教学内容设计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体育课应该注重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评价要全面

  有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投准练习,由于投掷物太轻,投中的学生很少,教师在评价时只鼓励投中的学生,而没有投中的学生则出现了消极练习的现象。其实投准只不过是一种练习手段,发展学生投掷能力才是目的,只要学生参与了,教师都应当给予恰当的评价。

  教师应当把握好评价时机和评价的角度。在体操练习中,有位学生在给同伴保护帮助的时候漫不经心,发生了学生摔倒受伤的事故。教师本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加强责任心的教育,而他却对学生进行了勇敢精神的教育。体育课上,安全重于泰山,如果出现上述现象,教师就应当首先从安全的角度去考虑评价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必须应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抓住时机,适时、适度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如团结合作、不怕困难、公平竞争、尊重他人、增强责任感等,这些教育随时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对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形成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说只有技能学习,没有思想教育就是不合格的体育课。

  有的教师没有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落实在课堂,评价还是教师一人的事情。尽管教师很累,但效果不好,缺乏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很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让学生滚动4次,有的让学生创造过障碍方法,有的让学生创造玩的方法等。但练习之后要看学生练习是否达到目标,教师应该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相互的评价。这样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都可以在别人那里得出结论,才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知道自己的不足。

  三、自主要有目标,要体现成功感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自主空间。例如,让学生利用小垫子讨论滚动方法,让学生实践把纸片放在胸前活动中怎样才能不掉下来,等等。但学生不知道这些活动的目标是什么,不知道达到什么要求才算成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目标设计:创造了3种滚动方法、跑了4次纸片不掉下来才算成功。然后让学生根据设置的目标讨论、探究、实践。有了目标,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就有了依据,评价就会科学合理、具体生动。如果只提供自主空间,没有目标要求,没有相应的评价,那么这种自主只是一种放任。

  四、注重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教师一只哨子通领课堂,对学生“统”的过死,教师虽然很卖力,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模仿,没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显然不理想。有位教师在武术课上用枯燥的训练方法替代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毫无生气,体现不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关键就是没有挖掘教材的内涵,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死板的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如果利用所学动作,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攻防练习,同时进行武德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得到激发。

  五、评课反思

  (一)努力学习,加强教学研究,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应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注意汲取他人教学经验和新的知识信息,注重自身教学研究。如果不对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和研究,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教师自己对自己的课堂设计、操作和评价往往具有片面性。实践证明,任何一堂好课,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然不可否认,这里面有个性化的东西。但是,一节课只自己说好是远远不够的,而要其他人说好,包括学生说好才是真正的好课。都说新课程的课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但是我们认为,对新课程目标完成了多少,对新理念体现了多少,学生上课是否生动活泼、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一个好的课堂气氛、是否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评定标准。而达到这一标准要求,只凭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况且自己是否真正地努力过还要打上一个问号)。这就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我们对课堂教学付出了多少?我们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是什么?我们对新课标研究得有多深?对于运动训练,有人说,平日训练的水平就是比赛的水平。对于新课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平日研究多少,上课就能体现多少。这就要求教师在加强自我研究的基础上,要多加强横向联系。同伴之间、校际之间的互相看课、评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纵向联系,求得同行专家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也是必不可缺少的一环。此外,还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是课改指南,《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教材教学》《试教通讯》等刊物对我们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关键在于努力学习和理解。

  (二)注重教学环节,提高综合素质

  在课上,如果能处理好细小环节,针对一件很小的事情进行教育渗透,对教师来讲可能没什么,但对学生来说就不一样了。例如,平时课上经常有以下现象:自觉地去帮助别人、主动帮助教师安排器械、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不小心从器械上掉下来或不小心摔倒了、不按规则要求进行游戏、对小组长指挥不服从、自我展示时向后退、怕苦怕累,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动态的,如果教师不闻不问,那就会一晃而过,久而久之,学生会意识到:原来体育课是这么上法,我表现得好(积极)或不好(消极)老师看不到,不公平的事情老师也不管。这时,学生的惰性就会抑制其积极性。其结果是符合学生口味的练习就去做,不符合口味的就去应付。要知道,体育课不只是完成技能目标的问题,还有其他维度目标需要完成。所以说,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要去观察,去考虑,去处理。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不成熟的一面。在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同时,更要考虑教师自身对课的设计是否周全,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新课程的多目标要求。集中精力每周研究一节课,或者每两周研究一节课,积累起来就是一笔丰厚的财富。研究要从一个点上去搞突破,这个点就是一个班或一个现象。可以想象,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激情,那学生更不会有什么激情可言。所以说,在课上教师要善于“煽情”,用优美规范的动作,用富有鼓励性的语言,吸引学生积极练习,这也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三)课堂教学要注意教材内涵的开发

  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但不要一味幼儿化,不要一味迎合学生。学生是主体,但他们是不成熟的主体。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和发展。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不只是对教材的选择上,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教材本身的兴趣挖掘。这是比较难的一项工程,只有想办法挖掘才能挖出来。此外,教学场地器械的多样化也是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办法之一。

【2022年体育课标培训心得】相关文章:

体育课标2022培训心得(精选5篇)10-21

体育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08-19

2022体育课标培训心得体会(通用6篇)09-28

体育课标学习心得(精选7篇)09-28

小学体育课标课件04-16

2022体育课标学习的心得(通用13篇)08-19

小学体育课标心得体会(精选10篇)10-21

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培训心得04-07

体育课标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3篇)08-19

体育课标心得体会范文(通用7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