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2022-10-28 11:46:45 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我要投稿

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1

  为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加快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开放共享的网络教学平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xx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9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基本要求

  (一)建设目标

  我校开展网络课程建设的目标是:依托xx中医学院网络教学平台,用3左右年时间,建设一批可供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网络课程,凡列入xx中医学院专业培养计划的所有课程均在建设范围之内。

  (二)建设内容

  网络课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简介、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参考文献与网络资源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1、课程简介: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特点,选定的教材等内容,约800-1000字;

  2、师资队伍:介绍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教学的整体情况,以展示教学团队对该门课程的授课能力和授课水平;

  3、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全程视频录像,习题集,实验实践指导,考试大纲,自测模拟试题3-5套,标准试题库,讨论区,成绩统计,作业及批改、辅导、答疑,电子档案夹,个人资源存储等;

  4、参考文献与网络资源:包括主要参考书目录,与专业相关的学习网站,论坛,网络资源等。

  (三)技术要求

  网络课程及课件库、案例库和试题库的设计规范要求参考教育部制定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和《xx中医学院网络教学平台操作说明》等相关技术和教育规范标准。

  二、建设程序

  网络课程建设分院(部)建设、学校评审两个步骤。

  (一)院(部)建设

  1、院(部)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对列入专业培养计划的课程进行统筹规划,制定网络课程建设规划,明确每门课程的课程建设负责人。在组织网络课程建设时,要以覆盖面、受益面广的课程为主,充分考虑专业分布以及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把网络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结合起来。

  2、各院(部)确定好建设的课程后,网络课程负责人需填写《xx中医学院网络课程建设申请表》,经院(部)汇总后按规定时间报送教务处,教务处组织评审后开通制作权限。

  3、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加网络课程建设。

  (二)学校评审

  学校定期组织网络课程建设评审。经评审达到网络课程建设基本要求的,学校予以立项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用于项目的后续建设。

  三、建设管理

  院(部)负责组织教师申报并开展建设工作,教务处负责组织专家评审验收。

  (一)申报要求

  1、项目负责人是课程主讲教师;

  2、项目负责人具有较高的专业教学、教育技术和项目管理水平;

  3、具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能按时完成任务。

  (二)申报时间

  根据网络课程整体建设计划,由教务处统一组织申报,具体时间以教务处通知为准。

  (三)项目管理

  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各院(部)需对对网络课程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和检查,评价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师生交互程度、作业与答疑情况、教学活动的组织、学习材料的提供和学生的考试情况等。

  (四)经费管理

  项目经费原则上将分两次拨付。立项后资助课程启动建设费用,验收后按照验收结果资助课程后期建设费用。

  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制作费、差旅费、会议费、图书资料费、评审费等。项目经费按本方案拨至项目专项经费本,具体要求严格遵照学校有关财务管理办法进行,在学校财务部门和教务处的管理和监督下使用,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或挪用。

  四、其他事宜

  1、本方案解释权归教务处。

  2、本方案未尽事宜将另行规定。

  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2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和《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教技〔2016〕2号)等文件精神,根据学院《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和《课程建设管理与激励办法》规定,落实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任务,提升我院信息化教学全面发展,结合实际,特制定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方案(2019-20xx年)。

  一、建设目标

  精品在线开放课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实现课程的基本资源免费共享、拓展资源有条件共享,保证精品在线开放课的便捷获取和使用,满足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多样化需求。

  全院每年遴选10-12门课程进行建设,3年立项并在4年内共建成30余门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在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建成的基础上,择优向省级教育部门推荐,力争有若干门课程获得“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称号,并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的突破

  二、建设内容

  1.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2.基本资源。基本资源指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课件、以章节或项目任务为单位的课程全程教学录像、重点难点指导、作业习题和参考资料目录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3.拓展资源。拓展资源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

  4.精品在线开放课建设应符合《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建设技术要求》和《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三、主要建设范围

  1.重点建设示范校建设专业和专业群的专业核心课程。

  2.主要建设省级一流、院级一流、院级重点建设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受用面广的公共基础课(含思政课、创新创业课等)。

  3.原院级、省级精品课程具有优先立项资格。

  4.辐射其他专业及课程。

  四、建设立项

  (一)立项条件

  1.精品在线开放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2.申报课程须已在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社会学习者、行业企业专家的好评和认可,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3.精品在线开放课应该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主持建设,建设团队结构合理,应包括专业教师和教育技术骨干。高等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中的专业课建设团队还应该体现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特点。

  (二)立项程序

  1.学院发布立项通知;

  2.课程负责人(项目主持人)填写《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立项申请书》;

  3.课程所属系(部)对申报项目提出初审意见;

  4.各系(部)将初审通过后的材料报教务科研处;

  5.教务科研处组织专家评审;

  6.对评审通过的拟立项建设课程(项目),上报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批后公布立项。

  五、组织领导

  1.成立组织机构,推动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

  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x各系部负责人

  下设办公室在教务科研处:

  主任:xx

  成员:xxx各系部办公室主任

  2.项目管理

  (1)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分为立项、中期检查、验收三个环节,验收合格后进行奖励。

  (2)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实行课程负责人(项目主持人)负责制,课程负责人(项目主持人)全面负责项目计划、申请、建设实施、质量控制。

  3.工作职责及程序

  (1)教务科研处负责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以及立项、经费预算审批管理等工作;

  (2)督查考核办公室牵头,督导室、教务科研处、示范校建设办公室共同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与中期检查工作;

  (3)系部负责本单位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建设规划、组织申报、申报预审、建设管理与课程维护管理工作。

  六、建设周期、建设经费及奖励

  1.新立项建设的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周期根据建设内容而定,学院给予建设经费支持,验收合格后,学院予以一次性奖励。根据该课程建设内容多少(在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中的总课时)申请建设经费(万元),确定奖励经费。

  2.原省级、院级精品课程经审批转换为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按照下表标准申请建设经费(万元),验收合格后,学院一次性奖励课程建设团队。

  七、其他

  1.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高效、优质,学院将一期建成1间100余m25机位录播室,结合学院“职能教学资源制作中心”开展工作,发挥其综合职能。

  2.建设课程(项目)立项后,报财政主管部门审批,学院统一组织,面向社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技术服务企业进行招标建设。

  3.项目建设期不超过1年。建设期满,教务科研处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验收,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可申请延长半年建设期,期满验收仍不合格者,取消项目建设资格,项目主持人两年内不得申报教学建设改革类项目。

  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3

  根据《xx科技大学网络在线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武科大教〔2015〕57号)的要求,为推动我校网络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深度融合,建立健全我校在线开放课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网络在线课程的建设、应用与管理,特制订本细则。

  一、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包括纯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三种模式:

  (一)纯线上教学是在开课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网络视频资源的学习、完成相关作业、测验和考试等教学过程的学习模式。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在开课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除完成线上学习、作业、测验和考试等教学过程外,还需参加由开课教师或辅导教师开设的线下讨论课、跨校直播见面课、辅导答疑课等教学环节的学习模式。

  (三)翻转课堂是以课堂互动教学为主,以网络视频教学、微课等在线课程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

  对于线上教学,开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平台的管理功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在网上进行在线答疑和离线答疑,线上答疑原则上每学分累计不少于4学时;对于混合式教学,开课教师或团队应组织线下讨论课,每门课不低于1次1学分,每次课2学时,讨论课班级规模不易过大;对于混合式教学,根据需要可安排跨校直播见面课,开课教师可通过直播平台与来自不同学校教学班的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和答疑,展现教师风采。

  二、经费支持与使用

  (一)立项建设的在线课程建设周期一般为半年,采用建设与应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特殊情况要延期的需提交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延期,但延期时限最长不超过一年。

  (二)对立项建设的课程,学校给予经费支持。结合年度预算,每门MOOC或SPOC课程给予不少于6万元的建设经费,每门微课给予不少于5千元的建设经费。经费使用要按照学校财务规定实行财务年度预算,建设经费必须在课程建设周期内使用。

  (三)学校鼓励各单位投入资金支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的培育、建设和应用;学院和教师也可以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支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在线课程建设。

  (四)经费开支范围为:

  1、电子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题库建设费等;

  2、教材建设费、资料费、印刷费、耗材费、调研差旅费等;

  3、小型教具、模型、挂图、课程软件购置与开发等;

  4、课程建设劳务酬金(不超过项目经费的15%);

  5、师资培训费;

  6、符合学校财务报销规定的、与项目相关的其它费用。

  三、课程管理

  (一)学分和成绩认定

  1、认定学分的课程一般为学校自建的在线课程和学校引进的可认定学分的校外课程平台的优质课程。学校每学期发布在线课程选课通知,凡选课通知中备注了学分认定的课程均认定学分和成绩。

  2、鼓励学生学习国际知名在线课程平台开设的相关课程,对于获得课程结业证书的,学校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认定相应课程的学分。

  (二)选课管理

  1、对可认定学分的在线课程的选课,包括正式选课和退改选课两个环节。

  2、在每学期开学初,教务处发布选课通知和拟开设的在线课程清单。学生在选课前需提前在网上试看相关课程,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课或退改选课环节,逾期不能修改。

  3、认定学分的在线课程,一经选定,就必须认真修读,并按照规定缴纳学分学费;该课程的成绩、学分和学分绩点与学校开设的非在线课程一样,均如实计入教务系统学生成绩库中。

  (三)考试管理

  1、在线课程的考试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线上考试,二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考试。课程的考试方式由课程团队确定,报教务处备案。

  2、线上考试成绩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线上考试成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考试成绩主要包括平时成绩、线上考试成绩和线下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应根据学生完成课程作业、在线测验、互动讨论的情况评定(视频观看成绩比例不超过平时成绩的20%)。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由课程团队根据教学需要自行确定,所占比例可达到70%。课程成绩构成比例由课程团队在网上设定。

  3、在线课程是否安排补考由课程团队确定。如安排补考,补考的方式和时间应在课程网站发布通告,并报教务处备案,由教务处在学生选课时告知学生。

  4、学生必须参加本人所选课程的全程学习和考试,不得由他人代学习、“刷课”或网购答案考试。对于“刷课”、网购答案等非本人学习、考试等行为,按校纪校规严肃处理。

  (四)成绩及试卷归档

  1、校内教师开设的在线课程,成绩登录至教务系统、试卷和成绩单归档工作由课程团队负责;对于校外引进的在线课程,成绩登录至教务系统、成绩单归档工作由校内线下辅导老师负责。

  2、校内教师开设的在线课程,若课程考试采用的是集中纸质统考考试,试卷档案按照学校正常课程的要求归档;若课程考试采用或含有网上在线考试,需将课程成绩和成绩分析打印并存档。

  3、引进的在线课程,若课程考试采用网上在线考试,需将课程成绩和成绩分析打印并存档。

  4、在线课程的课程教学运行质量报告由在线课程负责老师打印并存档。

  (五)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

  1、校内教师开设的在线课程纳入学生评教管理。

  2、依托课程平台,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数据和教师在线教学过程中执行的数据情况,运用大数据分析提供相关分析报告,形成对该课程的结果性评估和过程性评估。

  3、根据课程的评教数据、课程平台的分析数据等,对在线课程的教学运行状况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不理想的,取消课程上线资格。

  (六)职责分工

  在线课程的管理工作由课程团队、学院和教务处共同承担,具体职责如下:

  1、开课教师及课程团队工作职责

  (1)课程上线前,及时完成课程简介、课程学习要求、学习时间、考核方式、线上线下答疑时间安排等发布工作。

  (2)课程上线时,根据教学需要及时上传、更新在线课程各项内容,如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视频、阅读材料等教学资源。

  (3)课程上线后,及时完成线上线下教学任务,积极完成问题发布、在线讨论、答疑、辅导、测验、监控学生学习状态、考试、登录成绩、成绩归档、课程教学运行质量报告归档等工作。

  (4)根据教学需要布置课程作业,按时批改作业;按时开展课程测验。

  (5)不断充实考试题库,更新题库内容,及时批改学生考试试卷,提交考试成绩。

  (6)开课教师对在线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知识产权及质量负责。

  2、开课学院工作职责

  学院是作为开课教师直接主管单位,对开课教师的在线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等有指导和监督责任;积极做好课程立项建设、内容审查、质量监控、评奖评优、不合格课程淘汰等工作;积极宣传并推广本校在线课程。

  3、教务处工作职责

  制订课程建设标准,建立、督促、执行和修订在线课程教学服务质量标准,负责维护在线课程的教学秩序,组织课程立项建设工作,完善课程内容审查、质量保障和奖惩机制,积极向社会各优质课程平台宣传并推广本校在线课程。

  四、教学工作量计算

  (一)自建的在线课程

  经学校审核上线的我校课程团队制作的MOOC或SPOC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选课,选课人数不限。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为:教学工作量=人数×0.015×计划学时+4。工作量计算到课程团队。

  承担网络直播见面课教学的,教学工作量按实际学时乘以3.0的系数计算。工作量计算到课程团队。

  (二)引进的校外在线课程

  1、采用线上教学模式的,由相关学院安排老师进行成绩登录、教学档案(成绩单、课程分析数据)归档等,工作量计算方式为:40人及以下按4个学时计算,每增加40人增加1学时。

  2、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由相关学院选派专业老师进行辅助教学,内容包括组织线下集中教学、见面课组织、辅导与讨论、成绩登录、教学档案归档等。线下集中教学、辅导与讨论的学时数不超过该课程线上课时的1/5,不低于2个学时/班,集中教学辅导按60人左右分班进行;工作量按实际分班情况根据学校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计算。

  (三)被其他高校或企事业单位选用的课程

  被其他高校或企事业单位租用学习的课程,课程酬金按《xx科技大学网络在线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武科大教〔2015〕57号)文件执行,不计算工作量。

  (四)完成并上线的在线课程绩效

  学校对建设完成并上线的MOOC或SPOC课程,给予课程团队计算相应的绩效工作量,具体见学校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五、其他

  所有网络在线课程制作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学校在线课程平台要求的技术标准。

  六、附则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4

  为推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和数字课程建设,将慕课(MOOCs)、微课、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积极引入传统课堂教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根据《xx医学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现制定我校数字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数字课程建设是在已有国家、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建设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系统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入开展传统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改造传统课堂,促进教学理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模式创新,着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方式转变提供网络教学平台和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数字课程建设重点围绕专业认证、专业发展支持计划、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开展以专业为基础的数字课程(群)建设,着重推动各级精品课程的升级改造和数字课程的推广应用,统筹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数字课程建设数量和比例,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设150门左右的数字课程(群),其中10~15门优秀数字课程列入国家级数字课程共建计划,5~7门优秀数字课程公开出版发行。

  二、建设原则

  (一)坚持外部引进和内部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推动数字课程建设的同时,积极吸收引进外部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数字课程的共享共建。

  (二)坚持先立项建设后验收认定的原则。通过对数字课程立项建设,使课程在教学资源、基本信息及网络教学活动等方面达到一定标准要求后方进行验收认定为数字课程,确保课程的推广应用实效。

  三、建设方式

  数字课程是以向全校师生提供优质数字课程资源服务为主体,以专业为基础的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实现多校区和各附属医院师生共享均等优质教育资源。

  (一)重点建设。学校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在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群)和具有学校特色、社会影响大的课程中培育一批重点课程,给予重点扶持,并按照年度建设计划分批逐步建设。重点建设课程须在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在教学实践中形成鲜明特色,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独特,教学质量高,推广效果好,应用范围广,得到学生、同行和专家一致认可,在全省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示范性。

  (二)遴选建设。学校每年面向全校所有课程组织开展数字课程遴选立项工作,由院(部)负责组织遴选上报工作,学校组织专家充分论证后,确定数字课程立项建设项目,立项项目公布后,各立项课程组织课程建设,建设完成后,由课程负责人提出申请,学校组织专家对课程进行评估验收,达到建设标准经学校审定后,正式确定为校级数字课程。

  四、建设内容与要求

  (一)建设内容的基本要求。建设内容总体上由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活动三部分构成。

  1.课程基本信息应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师信息、授课计划、课程考核要求等。

  (1)课程介绍。本课程的文字介绍,应包括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目标与学习要求。具体要求由各院(部)根据各专业课程的特点制定,既要统一质量,又要突出特色。

  (2)教学大纲。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难点。编制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按教务处对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编制,并经各教研室、各院(部)审核,教务处备案后,上传网络教学平台。

  (3)教师信息。关于本课程主讲教师的基本情况介绍,包括教师的基本简历、职称、研究方向、研究特色、教学情况与成果、教学特色、科研情况、获得的职业荣誉、与学生的联系方式等。

  (4)授课计划。以“周”为单位的学习进度安排。

  (5)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考核计分方式等。课程负责人应制定详细可行的过程考核细则,在基于数字课程开展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考核的重点应放在学生观看视频、自测、问题讨论、教师答疑、作业提交、师生互动等具体应用环节上。

  2.课程教学资源。课程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材料。教师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二级栏目的建设,但必备的栏目应包括课程教案、教学课件、视频资源。所有课程教学资源均应在使用前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并及时予以更新。

  (1)课程教案。要求以课时或章节为单位,提供课程电子教案,授课教案的内容要与课程教学大纲基本吻合。

  (2)教学课件。以章节为单位,提供教师用于课堂讲授的完整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要与课程教学大纲吻合,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在教学课件中要有必要的体现。

  (3)视频资源。网络课程教学视频可参考《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微视频的时间控制在6~10分钟。

  3.网络教学活动。网络教学活动主要由课程通知、课程作业、课程讨论、在线测试、教学邮箱等内容组成。

  (1)课程通知。通过课程通知系统,发布课程的相关信息及通知,实现与学生教学信息的交流与反馈。

  (2)课程作业。通过平台对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提交、批改、点评、成绩汇总统计等。

  (3)课程讨论。教师应及时地提出问题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

  (4)在线测试。网络课程要按知识模块设置有效的在线学习作业和练习,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同时提供及时的`学习评价与反馈,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深入学习。

  (二)课程负责人基本要求

  1.课程负责人应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主持建设,原则上应为教研室主任(副主任)、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团队或专业负责人担任,具有能推动数字课程整体建设和应用的能力,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解深刻,熟悉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熟练掌握其各项管理功能。原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如因特殊原因更换负责人,须经课程所在学院研究确定新负责人,并报教务处批准,由新负责人主持完成该课程的建设任务。

  2.课程负责人应在开课前完成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教学资源的上传工作。

  3.每学期课程负责人在线时间不能低于1500分钟(约30学时)。

  4.课程负责人在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过程中,及时总结和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角色的关系,并在学期末向院(部)提交数字课程使用总结报告。

  5.配合网络平台管理人员做好对平台的日常维护工作。

  6.课程负责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字课程教学内容应用计划,并逐步扩大应用范围。

  五、组织管理与政策支持

  (一)数字课程项目由教务处、信息技术中心和各院(部)分工负责。教务处负责建设项目的立项、管理;信息技术中心负责数字课程的网络平台建设和技术支持;各院(部)负责建设项目的遴选申报和具体实施工作。

  (二)立项和建设时间。项目申报一般于每年6月进行,项目立项后,建设周期为1年,特殊原因不能完成的,一般最长不超过1.5年时间。

  (三)验收阶段。课程立项后,遴选建设项目应在建设周期内完成所有数字课程教学资源和微视频的上传任务,实际应用教学学时应达该课程总学时的10%以上,应用效果良好。经组织专家论证合格,报学校审定后,正式确定为校级数字课程。

  (四)各院(部)对立项数字课程应加大建设力度,并督促相关课程负责人按照数字课程建设要求完成建设任务。教务处将不定期组织专家对数字课程的任务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通报检查结果。

  (五)学校按照重点建设课程2万/门,给予一次性启动建设经费资助,凡在建设期内已享受学校建设经费资助的各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等,不再予以重复资助;遴选建设课程按1万/门的标准资助,给予一次性0.5万元启动建设经费资助,剩余0.5万元在完成建设验收后拨付。

  (六)凡立项验收合格的数字课程列入校级教学工程项目管理。

  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5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xx年)》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1.通过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相结合评价的三大教学转变。

  2.以在线开放课程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模式,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深度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3.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整合数字化教学内容,实现学习过程的即时管理,达到师生在线互动,调动学习者参与积极性,将网络资源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4.以先进的“学习中心”教学共享平台为依托,融合先进教学理念,应用前沿信息科技,共享优质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学校特色、展现学校水平和实力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计划“十三五”期间自主建设20门左右的慕课,1000门左右的在线课程。

  二、建设范围

  1.在线开放课程为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在“学习中心”平台上建设的,在教学建设与改革中有特色和成效的课程。

  2.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在职教师。主讲教师能充分利用在线课程特点,结合课程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三、建设要求

  1.教学内容与资源

  教学内容既要精炼简洁、思路清晰,又能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课程资源要系统、完整、丰富,应包括按照知识点提供的视频、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试题库、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等。

  2.教学设计与方法

  课程建设需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和考试方法改革,重在效果,能对其他课程产生较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教学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在线开放课程的要求,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表现形式及学习方法,从学生需求出发,对课程实施、评价及相关因素和条件作出科学规划,要强调课程的互动性与结构性,具有前沿性,优化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3.教学活动与评价

  以课程为中心,通过全面的网络辅助教学功能,包括作业、测试、通知、答疑、讨论、资料、评价等互动教学活动,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增强教学吸引力。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采用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课程成绩以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通过权重设置综合评定。

  4.教学效果与影响

  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及反馈。通过对教学过程中产生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对教学效果、课程设计等指标进行考核;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完成情况的统计,分析出具体课程设计是否合理,学生是否容易接受等,从而对课程进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程管理

  1.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负责人在课程建设期内应积极开展课程建设的各项工作,包括组织建立课程建设小组、制订建设计划、推动建设方案实施、接受评估与验收等。

  2.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行学院(部)自我管理、教务处组织相关专家评估反馈的二级管理模式。

  3.在线开放课程由学院(部)组织建设,平均每专业每年4门,由学校统一组织认定。每学期由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在线开放课程在“学习中心”平台的应用情况开展专项评估,评估通过后授予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称号。

  4.拟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由课程组提出教学方法改革计划,经学院审核通过后实施,申报立项建设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采用建设、应用、评估、反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通过后,授予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称号。由学校聘请专业团队协助课程制作,部分适合的课程可升级改造为慕课。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保障我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在线开放课程研究开发中心,负责课程建设研究、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研究、课程评估、反馈与认定、宣传及技术支持,并设专项经费,保障运行。

  (二)政策保障

  1.校级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教师岗位聘用的基本条件。

  2.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按每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学时32学时及以下奖励1万元;32学时至64学时(含64学时)奖励1.5万元;64学时以上奖励2万元。并作为推荐申报省级或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基本条件。

  3.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首轮开课时,教学工作量按对应传统教学课程的2倍教学工作量认定。

  (三)经费保障

  1.学校设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统一拨付至学院,按每个专业每年2万元标准,由学院统筹使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按照实际课程建设数量按每门课程5000元拨付建设经费。

  2.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给予1万元建设经费,分阶段划拨至各学院(部)。立项时划拨50%经费,评估通过后再划拨剩余50%经费,课程负责人根据经费预算使用经费。

  3.在线开放课程专项经费的使用范围为:师资培训费、调研差旅费、劳务费、数字化资源建设费等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必要开支。

  本方案未尽事宜另行规定。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6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九大对教育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赋予了全社会办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新使命。近期教育部陆续颁布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关于开展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新时期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格局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加快推动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实现“四个回归”,进一步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加成人学习者获得感,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二、总体原则

  1.整体设计。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密切结合我校办学定位、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资源体系。通过自建与外引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整体设计、建以致用的原则。

  2.点面结合。

  以基本覆盖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目标,重点建设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建立起既保障全面性又突出重点的课程资源建设机制。

  3.分步实施。

  坚持以满足学生当前学习需求为原则,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要求,遵循教学计划课程学期设置先后顺序,分步实施课程资源建设。

  4.共同参与。

  坚持以学校、函授站(点)、平台公司多方参与、共同建设的原则。通过共同筹建,整合优质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资源利用率。

  三、建设目标

  1.到2022年9月,xx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20xx版)网络课程覆盖率达到70%,基本满足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2.到2025年9月,学校建设100门左右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及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规律,适合成人业余学习和终身学习,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学习支持服务到位,教学效果显著,具有鲜明特色和示范、辐射作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四、实施步骤

  1.外引课程

  (1)资源方通过与我校成人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匹配,初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课程资源;

  (2)我校根据资源筛选情况,按照学科门类、专业设置,聘请学校专业学院相关老师对网络课程进行评审;

  (3)对符合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要求并通过专家评审的课程资源予以上线。

  2.自建课程

  (1)制订与第三方公司签订的课程制作外包合同,和与任课教师签订的课程录制协议(含线上授课的录制)。

  (2)根据现有课程情况、专业设置和学生分布等情况选定拟自主开发的课程。

  (3)选定第三方录制公司和任课教师,并签订相关合同或协议。如与第三方录制公司的合作如要通过招投标程序,尽快启动招投标。

  (4)三方共同制订课程录制计划。

  (5)实施课程录制计划。

  (6)课程验收、上线。

  五、成本分担

  1.课程建设成本

  学校自建课程成本由学校承担,从外部引进课程成本由教学平台承担。

  2.资源使用成本

  自20xx级学生开始,教学资源使用成本由教学平台向各函授站点收取,收费标准为:

  20xx级及以后(协议期内)的学生120元/人(不高于其他同类高校);20xx级及以前学生维持原来收费标准及方式。

  六、保障体系

  成立成人高等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领导、继续教育学院和各相关学院分管继续教育的院领导组成。其职责是根据国家教育发展、改革要求和学校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规划、指导成人高等教育网络课程(以下简称网络课程)建设,审定网络课程建设经费资助额度,检查网络课程建设进展情况,负责组织网络课程的验收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继续教育学院网络资源部),做好网络课程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范文11-17

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范文(精选8篇)02-22

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精选8篇)07-29

幼儿园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精选10篇)07-13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方案(精选5篇)10-11

2018年善嘉中学课程群建设实施方案09-09

小学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精选5篇)02-23

课程建设方案07-22

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建设的现状的研究综述论文07-02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方案范文(通用10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