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创作的一篇杂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鲁迅笔下革命青年的形象特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左联五烈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执著精神,理解鲁迅的悲愤之情,以及为理想坚韧斗争的精神。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向献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五烈士致敬;学习鲁迅爱憎分明的感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解读白莽、柔石的性格特征,感受左联五烈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执著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鲁迅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认同作者主张坚韧斗争的理想追逐方式。
【学习策略】
(一)自主学习
1.情感朗读:在多样化朗读方式中体悟文字背后的情感。
2.片段写作:在写作训练中不断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二)合作探究
1.情境讨论:在情境中凝聚学习方向,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思维碰撞。
2.难点探究:任务引领,在合作中交流思想,在探究中生成观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尝试概括作者笔下白莽、柔石的人物形象,自主赏读文字并批注。
(二)课堂教学
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音乐)
一曲《前哨》,让人思绪万千;通过歌声,我们仿佛看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宏伟征程。
王富仁先生在自己的新著中提出,鲁迅先生是一个醒着的人,一个以良心作为双眼呐喊着的“守夜人”。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清醒、执着、孤独而又坚强的战士,他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用笔作武器,激励革命志士。1931年2月,柔石等五位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对此鲁迅无比愤恨,当即写下文章以示抗议。1933年2月,在五烈士遇害两周年的日子里,鲁迅先生又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现在我们一起走近这篇文章,通过先生那耐人寻味的语言,感受一个“守夜人”的爱与恨,体悟一个战士的清醒与执着。
任务一:认识一群人——追忆“很好的青年”
鲁迅先生在文中反复提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这是一群怎样的青年呢?
活动:以白莽、柔石中任选一人,品读相关语句,概括其形象特点。
提示:品味记叙、描写性语言,关注人物的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句话等。
【白莽形象】
勤奋好学、爱憎分明、率直坦诚、积极乐观
执着坚定、勇敢无畏、追求真理和自由、勇于斗争
【柔石形象】
迂:善良与纯真、勤勉与憨厚、执着与坚定
硬气:勇于承担、刚毅坚强、勇敢无畏、宁折不屈
【小结】
不独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亦是如此。在鲁迅的眼中,这些青年为了国家,为了真理,为了自由和民主,英勇反抗、不畏牺牲、宁死不屈。
任务二:表达一份情——痛惜“很好的青年”
白莽、柔石与鲁迅在性格、理想、信念等方面是十分投合的',鲁迅乐于与这些青年交往。文中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对白莽、柔石等青年的的欣赏、赞美,以及爱护之情。
这样纯真美好的青年,却被反动派无情地杀害,鲁迅先生用怎样的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呢?
在作者万分悲痛之际,作者写下了一首诗歌,请赏析这首诗歌。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首联:点明了作者生活的困难和处境的艰难,有力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凶残本质。
颔联:既表现了鲁迅对母亲的深爱与怀念,又表明母亲对儿子遭受迫害时的担忧,暗示了中国的百姓正在遭受封建军阀混战的痛苦。
颈联:“怒”字是作者强烈感情的迸发,既表现了作者对死难者的深切哀思,又表现了是与敌人不共戴天的刻苦仇恨和迎着血雨腥风前进的战斗精神。
尾联:以景作结,既表达了对反动派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又深化了悼念柔石等人的主题,渲染了一种悲凉、肃穆的气氛,表现了作者处境的寂寞和心情的沉重。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相关文章:
为了忘却的食谱散文09-01
为了不曾忘却的记忆02-29
为了忘却的纪念作文09-23
流年为了忘却流逝的岁月作文04-29
为了忘却的纪念作文(精选26篇)12-14
伤感散文:为了忘却的记忆(精选10篇)08-20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06-08
纪念抗战胜利黑板报内容:为了忘却的纪念09-03
忘却的作文08-07
忘却散文09-24